地球的物质组成资料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571840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PPT 页数:191 大小:32.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的物质组成资料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1页
地球的物质组成资料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1页
地球的物质组成资料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1页
地球的物质组成资料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1页
地球的物质组成资料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球的物质组成资料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的物质组成资料课件.ppt(19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地球的物质组成,内容提要,元素,矿物,岩石,地壳,金属,地核、地幔,地球是一个物质世界,近60万亿亿吨的物质几乎都集中在固体地球里面,并主要以岩石和金属的形式出现。其中地核和地幔主要由金属组成,地壳主要由俗称石头的岩石(如石灰岩、花岗岩、砂岩等)组成。 岩石又是由各式各样的矿物集合而成(如石灰岩是方解石、白云石等矿物的集合体;花岗岩是石英、长石、黑云母等矿物的集合体)。 矿物和金属则是由化学元素结合而成的,有的矿物为元素单质(如金刚石是碳的单质);有的为元素的化合物(石英是氧和硅的化合物)。,在地球演变的进程中,各种岩石、矿物和元素始终进行着成分、能量的交换和状态的变化,原有的岩石和矿

2、物不断遭到破坏,新的岩石和矿物不断形成,尽管其过程是极其缓慢的,但却时刻都在不停地进行着,从而可造成某些元素或矿物的分散和富集作用,形成有价值的矿产资源。人们把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可以利用的岩石统称为矿石,而把不能利用的称为岩石。从发展的眼光看,自然界所有的岩石都将可能成为矿石。,第一节 地球中的元素元素概念,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称为元素。原子:元素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呈电中性的中子和带负电荷的电子等基本粒子构成。质子居于中心并可能与中子一起构成原子核,电子围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而形成不显电性的原子。原子的结构和质量分配与太阳系十分相象,电子绕原子核运动占据了比原子核大上亿倍

3、的空间,但原子核却集中了原子几乎全部的质量。,同位素:同一元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但其中子数是可变的,当中子数增加时,原子质量会相应增加,而原子核的电荷数和电子数不会改变。这样,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的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会处于同一位置,人们把这类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如11H、21H、31H和23492U、23592U、23892U)。,主量元素: 主量元素有时也称为常量元素。是指那些在岩石中含量大于1(或0.1)的元素,在地壳中大于1的八种元素都是主量元素,除氧以外的7种元素在地壳中都以阳离子形式存在,它们与氧结合形成的氧化物(或氧的化合物),是构成三大类岩石的主体,因此又常被称为造岩元素。,微量

4、元素: 在地壳(岩石)中含量低于0.1的元素。一般来说不易形成自己的独立矿物,多以类质同象的形式存在于其他元素组成的矿物中,这样的元素被称为微量元素。 如钾、钠的克拉克值都是2.5%,属主要元素,在自然界可形成多种独立矿物。与钾、钠同属一主族的铷(Rb)、铯(Cs)由于在地壳中的含量低,在各种地质体中的浓度亦低,难以形成自已的独立矿物,主要呈分散状态存在于钾、钠的矿物中。,硫(硒和碲)和卤族元素: 在地壳中,除氧总是以阴离子的形式存在外,硫(硒、碲)和囱族元素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以阴离子形式存在。虽然硫在特定情况下可形成单质矿物(自然硫S2) ,硫仍是地壳中除氧以外最重要的呈阴离子的元素。 硫在

5、热液成矿阶段能与多种金属元素结合生成硫盐和硫化物矿物。这些矿物是金属矿床的物质基础。若矿物结晶时硫含量不充分,硒可以进人矿物中占据硫在晶格中的位置,硫、硒以类质同象的方式在同种矿物中存在。蹄与硫的晶体化学性质差别比硒大,故蹄通常不进人硫化物矿物,当硫不足时,它可以结晶成碲化物。,氯、氟等卤族元素,通过获得一个电子就形成稳定的惰性气体型的电层结构,它们形成阴离子的能力甚至比氧、硫更强,只是因为卤族元紊的地壳丰度比氧、硫低得多,限制了它们形成独立矿物的能力。 卤族元素与阳离子结合形成典型的离子健化合物。离子健化合物易溶于水,但气化湿度较高,在干旱条件下,卤化物是比较稳定的。当卤族元素的浓度较低,不

6、能形成独立矿物时,它们进人氧化物,在含氧盐矿物中,常见它们以类质同象方式置换矿物中的氧。,金属成矿元素: 在地质体中金属元素多形成金属矿物(硫化物、单质矿物或金属互化物,部分氧化物),在矿产资源中作为冶炼金属物质的对象。 金属成矿元素按其晶体化学和地球化学习性以及珍稀程度可以分为:贵金属元素、金属元素、过渡元素、稀有元素、稀土元素。,贵金属元素:Ag、Au、Hg、Pt等,贵金属元素在地壳中主要以单质矿物、硫化物形式存在,在地质体中含量低成矿方式多样;但矿物易分选,元素化学稳定性高,成矿物质的经济价值高。 金属元素:Pb(铅)、Zn、Cu等(又称贱金属元素),在地壳中主要以硫化物形式存在。成矿物

7、质主要通过热液作用成矿。矿床中成矿元素含量较高,是国民经济生活中广泛应用的矿产资额。,过渡元素:Co、Ni、Ti(钛)、V(钒)、Cr、Mn等,这些元素在自然界多以氧化物矿物形式存在,部分也可形成硫化物。稀有元素:Li、Be、Nb(铌)、Ta(钽)、Zr(锆)在地壳中含量很低,主要形成硅酸盐或氧化物。稀土元素:钇和锶系元素统称为稀土元素,地壳中稀土元素含量低,但它们常成组分布。稀土元素较难形成自己的独立矿物,主要进人钙的矿物,在矿物中类质同象置换钙。较常见的稀土元素矿物或含稀土元素的矿物都是氧化物或含氧盐类矿物。,亲生物元素和亲气元素: 主要C、H、O、N和P、B(硼)。它们是组成水圈、大气圈

8、和生物圈的主要化学成分,在地壳表层的各种自然过程中起相当重要作用。 放射性元素: 现代地壳中存在的放射性元素(同位素)有67种。,一、元素的形成,根据宇宙大爆炸学说,地球上千姿百态、复杂多样的物质都是从基本粒子通过聚变形成氢开始的,然后再由四个氢合成一个氦,氦再进一步合成其它元素。这样从轻元素到重元素依次核聚变而成。大约在150亿前的大爆炸后50100万年时,现今所有的元素就已通过核聚变而逐渐形成。因此,元素的形成时间远比太阳系形成要早。,根据现代物理、化学理论和实验观察结果,太阳上目前仍在进行着氢合成氦的热核聚变和其它天体化学现象。宇宙中的元素通过热核聚变反应,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形成演化过

9、程。世界万物无不从“一(一个氢)” 开始。难怪当代不少科学家对两千多年前期)我国著名的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哲学思想,大为叹服。,元素在地球中的分布,二、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目前已知的化学元素有108种,在地壳中发现的有92种。化学元素在各个宇宙体和地球的化学系统(如地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中的平均含量称为丰度。19世纪末,美国化学家克拉克(F.W.Clarke,1847-1931)根据采自欧美地壳16km范围内的5159个岩石、矿物、土壤、天然水样品的分析数据,于1889年首次发表了地壳50种元素的平均含量,开创了地球化学研究的先河。后人为了纪念克

10、拉克的这一创举,便把元素的地壳丰度称为克拉克值,其中把用重量百分数表示的称为重量克拉克值,用原子百分数表示的称为原子克拉克值。继克拉克之后,许多学者对克拉克值作了进一步研究、补充和修改。,克拉克值研究表明,地壳中元素分布有如下规律:不同元素的克拉克值相差悬殊。O、Si、Al、Fe、Ca、Mg、Na、K等8种元素(称为八大元素)占地壳总重量的98%以上,其余的80多种元素不足2%。地壳元素的克拉克值大致随其原子序数的增加而递减地壳中偶数元素的分布量高于奇数元素,且序数相邻的元素之间偶数元素的分布量一般高于奇数元素地壳元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配存在不均匀性。某些元素在某个地质历史时期的某些地带相对富

11、集。,第二节、矿 物 世 界,当你漫步于高山峻岭、田野荒原或是都市皇城、乡村小院时,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那些山石、土石、基石、观赏石等无一不是由千姿百态、五颜六色的颗粒所组成的,这些颗粒就是矿物。它是由一种或多种元素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除少数呈气态(硫化氢)和液态(水银)外,绝大多数呈固态。固态矿物往往各异的形态、颜色、光泽、透明度、比重、硬度和其它物理、化学性质,因而构成了姿态万千、色彩斑斓、绚丽璀璨、奥妙无限的矿物世界。目前,已知的矿物多达3300余种,并且不断有新的矿物发现。这些矿物是人类乃至整个生物界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没有矿物,就没有人类,更没有人类的现代文明。,一、矿物定义,所谓矿物

12、是指地壳中由一种或多种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所形成的天然无机化合物或元素单质,它们大多具有比较固定的化学成分、内部构造、形态特征和物理性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矿物称为单质矿物或自然元素矿物,如自然金(Au)、金刚石(C)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矿物称为化合物矿物,如岩盐(NaCl)、方解石(CaCO3)、石英(SiO2)等。某些人工合成的矿物称为人造矿物,虽然它们与自然矿物类似,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矿物,故常在其名称前冠以“人造”或“合成”二字,如人造金刚石等,以示与真正矿物的区别。,固态矿物按其内部构造可分为晶质矿物和非晶质矿物,当组成矿物的原子、离子或分子等内部质点呈有序规则排列时,称为晶

13、质矿物(如方解石)。当内部质点呈无序排列时称为非晶质矿物(蛋白石)。非晶质矿物可以由胶体化学沉积作用形成(如蛋白石),也可以由岩浆喷发快速冷凝作用形成(如燧石)。这些非晶质矿物在自然界中经过漫长的地质历史时间可逐渐转化为晶质矿物,这种作用称为“脱玻化”作用。,只有具备以下5个条件的物质才能称为矿物:1)矿物是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比如火山作用。它们可以是固态(如石英、金刚石)、液态(如自然汞)、气态(如火山喷气中的水蒸气)或胶态(如蛋白石)。2)矿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如金刚石成分为单质碳(C),石英为二氧化硅(SiO2),但天然矿物成分并不是完全纯的,常含有少量杂质。,3)矿物

14、还具有一定的晶体结构,它们的原子呈规律的排列。如石英的晶体排列是硅离子的四个角顶各连着一个氧离子形成四面体,这些四面体彼此以角顶相连在三维空间形成架状结构。如果有充分的生长空间,固态矿物都有一定的形态。如金刚石形成八面体状,石英常形成柱状,柱面上常有横纹。当没有生长空间时,它们的固有形态就不能表现出来。,4)矿物具有较为稳定的物理性质。如方铅矿呈钢灰色,很亮的金属光泽,不透明,它的粉末(条痕)为黑色,较软(可被小刀划动),可裂成互为直角的三组平滑的解理面(完全解理),很重(比重为7.4-7.6)。5)矿物是组成矿石和岩石的基本单位。,二、矿物的化学性质,化学结构:矿物中的元素以离子键、共价键、

15、金属键、分子键相连结,按尽量紧密原则作规律性重复排列。由于阴离子较大,所以实际上是阴离子按尽量紧密原则排列,阳离子按电价相等原则有规律地分布于阴离子的空隙之中。晶体中离子排列的格式称为晶体格架或晶体构造。如石盐的晶体格价为立方体。,类质同象: 矿物的化学成分具有相对稳定性,但由于形成作用的复杂多变和杂质的介入,可使矿物成分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改变。矿物在结晶过程中,电价和半径相近的离子可以同时进入晶体格架相互替代,但矿物的形态和理化性质未发生根本改变。 如闪锌矿(ZnS)中的Zn2+可以部分地被Fe2+(不超过26%)替代,这种化学成分稍有改变但晶体格架保持不变的现象称为类质同象,类质同象矿物仍属

16、同一种矿物。,同质多象: 同种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自然物理化学条件下可以形成形态和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矿物。 如碳(C)在地壳深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金刚石,在温压较低的变质作用中形成石墨。这种化学成分相同但内部结构迥然不同的现象称为同质多象。,三、矿物的物理性质-形态,矿物的形态是指矿物单体、 矿物规则连生体及同种矿物集合体的外貌特征。,影响因素: 内因:矿物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 外因:矿物形成时的环境条件 研究意义: 1)鉴定矿物 2)推测矿物形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指导找矿。,矿物单体的形态 ,包括整个单晶体的外貌及晶面花纹特征。,1、 矿物单体的形态,一、晶体习性 概念: 晶体习性(

17、crystal habit,结晶习性或晶习): 矿物晶体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常常趋向于形成某种特定的习见形态。,晶习的含义有二: 1)主要强调矿物晶体的总体外貌特征,即主要考虑晶体在三维空间相对发育的情况和形态; 2)有时又具体指晶体常见的单形的种类。,2类型 依据晶体在三维空间的发育程度,晶体习性大致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1)一向延长型一向: 晶体沿一个方向 特别发育,呈柱状、针状和纤维状等。 (2)二向延展型二向: 晶体沿两个方向 相对更发育,呈板状、片状、鳞片状和叶片状等。 (3)三向等长型三向: 晶体沿三个方向 发育大致相等,呈粒状或等轴状。,此外,尚有短柱状、板柱状、板条状和厚板状等

18、过渡类型。,注意: 晶体习性是晶体的成分和结构,及生长环境的物理化学条件(包括温度、压力、组分浓度及介质的PH值和Eh值等)和空间条件的综合体现。,具体规律为:,化学成分简单,结构对称程度高的晶体,一般呈等轴状。晶体常沿其内部结构中化学键强的 方向发育,如具链状结构的矿物呈柱状、针状晶习,而层状结构的矿物则呈片、鳞片状习性。晶体上发育的晶面对应于晶格中面网密度较大的面网。外部因素是通过直接或间接地改变不同晶面间的相对生长速度而影响晶体习性的。,二、晶面花纹 由于受复杂的外界条件和空间的影响,实际晶体往往长成歪晶,且晶面上常具某些规则的花纹:晶面条纹、蚀像、生长丘等。,1晶面条纹 由于不同单形的

19、细窄晶面反复相聚、交替生长而在晶面上出现的一系列直线状平行条纹,也称聚形条纹。这是晶体的一种阶梯状生长现象,只见于晶面上,故又称生长条纹。,特征:晶面条纹 粗细、宽窄不均匀,可见其呈宽窄不一的阶梯状。 在晶体上的分布必然符合晶体本身固有的对称性。 只出现在晶体的表面 晶面上,且随晶面的消失而消失;在晶体内部及解理面上则不能见到。,2蚀像蚀像 晶体形成后,晶面因受溶蚀而留下的一定形状的凹坑(即蚀坑)。,特点: 同一晶体上同一单形的晶面上的蚀像相同; 即蚀像本身的形状和取向符合晶体固有的对称特性。,3生长丘生长丘 晶体生长过程中形成的、略凸出于 晶面之上的丘状体。 如:-石英的菱面体 晶面上 的生

20、长丘最发育。,矿物集合体:同种矿物的多个单体聚集在一起的整体。 矿物集合体的形态取决于其单体的形态及集合方式,也即决定于矿物的内部结构和生成环境。,2 矿物集合体的形态,一、显晶集合体显晶集合体 显晶集合体:肉眼或借助于放大镜 即能分辨出矿物各单体的集合体。,根据单体的晶体习性及集合方式,显晶集合体的形态常见有: 柱状(columnar)、针状(acicular)、 板状(tabular)、片状(schistic)、 鳞片状(scaly)、叶片状(foliated) 和粒状(granular)等。,常见的特殊形态的集合体: 1)纤维状集合体: 由一系列细长针状或纤维状的矿物单体平行密集排列而成

21、。,2)放射状集合体: 由长柱状、针状、片状或板状的许多单体围绕某一中心成放射状排列而成。,3)晶簇: 在岩石的空洞或裂隙中,丛生于同一基底,另一端朝向自由空间发育而具完好晶形的簇状单晶体群。,此外,尚有束状集合体、毛发状集合体、树枝状集合体等。,二、隐晶及胶态集合体 隐晶集合体:只有在显微镜下才可分辨 矿物单体的集合体。 胶态集合体: 显微镜下也不能辨别出 单体的界线,其实际上并不存在单体。 隐晶及胶态集合体可由溶液直接结晶 或胶体作用形成。,常见的隐晶及胶态集合体按形成方式及外貌特征,主要有: 1)分泌体: 在球状或不规则形状的岩石空洞中,由胶体或晶质物质自洞壁逐渐向中心层层沉淀充填而成。

22、,特征: 外形常呈卵圆形,具同心层状构造,中心常有空腔,有时其中还见有晶簇。 各层在成分和颜色上往往有所 差异。,分泌体分泌体: 晶腺:平均直径1cm。 杏仁体:平均直径1cm,充填于火山熔岩气孔中的次生矿物所构成的杏仁般白色扁球形集合体。,2)结核: 由隐晶质或胶凝物质围绕某一中心(如砂粒、生物碎片或气泡等),自内向外逐渐生长而成。,特征: 形状有球状、瘤状、透镜状和不规则状等,直径一般1cm。 内部常具同心层状、放射纤维状或致密状构造。 一般多见于沉积岩中,常形成于海洋、湖沼中。 常见Fe质、P质、Ca质、Mn质和Si质等结核。,3)鲕状及豆状集合体: 由胶体物质围绕悬浮状态的细砂粒、矿物

23、碎片、有机质碎屑或气泡等层层凝聚而成并沉积于水底。,特征: 外形呈圆球形、卵圆形。 具同心层状内部构造。 鲕状集合体鲕状集合体: 50%球粒的 直径2mm,形状、大小如鱼卵。 豆状集合体豆状: 球粒大小似豌豆, 直径一般为几mm 。,4)钟乳状集合体: 在岩石的洞穴或裂隙中,由真溶液蒸发或胶体凝聚,在同一基底上向外逐层堆积而成。,特征: 外形呈圆锥形、圆柱形、圆丘形、 半球形和半椭球形等,通常具体地分为钟乳状、葡萄状和肾状 钟乳状、 葡萄状和肾状等。 内部具同心层状、放射状、致密状 或结晶粒状构造。,此外,描述矿物集合体时,常用其他术语: 块状集合体:凭肉眼或放大镜不能辨别颗粒界限的矿物致密块

24、体。 土状集合体:矿物呈细粉末状较疏松地聚集成块。 粉末状集合体:矿物呈粉末状分散附在其他矿物或岩石的表面。 被膜状集合体: 矿物成薄膜状覆盖于其他矿物或岩石的表面。,一向延长型:,返回,二向延展型:,返回,三向等长型:,返回,晶面条纹之一:,下一页,晶面条纹之二:,返回,蚀像:,返回,返回,显晶集合体:,下一页,显晶集合体:,下一页,显晶集合体:,返回,分泌体:,返回,鲕状集合体:,返回,豆状集合体:,返回,钟乳状:,返回,葡萄状,肾状,返回,块状集合体:,返回,土状集合体:,返回,被膜状集合体:,下一页,矿物的物理性质-颜色和条痕,矿物的物理性质(光泽和透明度),矿物的物理性质(解理min

25、eral cleavage ),矿物的物理性质(硬度),矿物的物理性质(熔点和磁性),常见矿物1,方解石,方铅矿,橄榄石,辉 石,角闪石,斜长石,正长石,石 英,云 母,黄铜矿,常见矿物2,赤铁矿,褐铁矿,磁铁矿,白云石,高岭土,红柱石,绿铜矿的形成(影片 00:0048),黄铜矿的形成(影片00:01:49),灰铜矿的形成(影片00:01:03),第三节、富有情趣的岩石王国,岩石是组成地壳和上地幔固体部分的主要物质,由地质作用形成。已命名的多达1000余种。岩石与矿产、工程地质、地貌、构造以及地球演化有着密切关系。岩浆岩和变质岩统称结晶岩陆地表面的75%和几乎全部洋底为沉积岩。地壳的64.7

26、%为岩浆岩、27.4%为变质岩、7.9%为沉积岩,岩石概述(影片00:02:25),1、岩浆岩-概述,定义:由岩浆冷凝形成的岩石称为岩浆岩,也称火成岩元素组成:O、Si、Al、Fe、Mg、Ca、Na、K、Ti等八种占岩浆岩总量的98%。称为造岩元素化学成分:SiO2、Al2O3、Fe2O3、FeO、MgO、CaO、Na2O、K2O、H2O等9种占98矿物组成:长石、石英、黑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霞石、白榴石、磁铁矿、磷灰石等十余种占99%。称为造岩矿物,根据岩浆岩中矿物的含量和在岩石分类命名中的作用可将造岩矿物分为主要矿物(含量大于10%,是划分大类的依据)、次要矿物(含量小于10%,确

27、定岩石种属的依据)、副矿物(含量小于1%,偶尔可达5%,在分类中不起作用,但可用于研究岩浆岩的形成条件)根据造岩矿物的化学成分可分为铁镁质矿物(暗色矿物)和硅铝质矿物(浅色矿物),一、 岩 浆 岩 的 化 学 成 分1. 造 岩 元 素: O, Si, Al, Fe, Mg, Ca, Na, K, Ti 等, 其 总 和 约 占 岩 浆 岩 总 重 量 的 99.25% 氧 的 含 量 最 高, 占 岩 浆 岩 重 量 的46.59%, 占 体 积 的 94.2%2. 次 要 元 素: P, H, Mn, B 等,3. 以 氧 化 物 表 示: SiO2, Al2O3, Fe2O3, FeO,

28、 MgO, CaO, K2O, Na2O 和 H2O 等9 种 最 重 要, 占 岩 浆 岩 平 均 化 学 成 分 的98% 左 右.SiO2 3475% 少 数 可 达 80%Al2O3 1020% 在 纯 橄 榄 岩 中 较 低MgO 125%CaO 015% 但 某 些 辉 长 岩 中 达23%Fe2O3+FeO 0.515% 一 般FeOFe2O3Na2O 015% 霞 石 岩 中 可 达19.48%K2O 一 般10% 白 榴 石 岩 中 可 达17.94%H2O+( 结 晶 水) 和H2O- ( 吸 附 水)一 般2% 个 别 达10% TiO2 02% 很 少 超 过 5%P2

29、O5 00.5% 很 少 超 过 3%MnO 00.3% 很 少 超 过 2%,4. SiO2 是 最 重 要 的 成 分。 是 岩 石 酸 性 程 度( 基 性 程 度) 的 标 志。 超 基 性 岩 SiO266%,5. 岩 浆 岩 化 学 成 分 变 化 规 律,6. 微 量 元 素岩 浆 中 存 在 大 量 微 量 元 素:Li、V、Cr、Co、Ni、Cu、Zn、Rb、Sr、Y、Zr、Nb、Ba、Ta、Pb、Th、U 等 微 量 元 素 丰 度 及 其 比 值( 如 K/Rb、K/Ba、Rb/Sr、Nb/Ta、Th/U 等, 对 探 讨 岩 石 成 因 和 岩 浆 演 化 有 重 要

30、意 义。,7. 同 位 素 及 其 比 值 Sr87/Sr86, Pb206/Pb204, Pb207/Pb204, O18/O16, S34/S32 等 同 位 素 丰 度 及 其 比 值 对 于 探 讨 岩 浆 起 源 及 其 演 化 具 有 重 要 意 义.,二 . 岩 浆 岩 的 矿 物 成 分 岩 浆 岩 的 矿 物 成 分, 对 于 了 解 岩 石 的 化 学 成 分、 生 成 条 件, 以 及 岩 石 成 因 都 有 重 大 意 义。 同 时, 它 也 是 岩 浆 岩 分 类 和 鉴 别 的 主 要 依 据。 组 成 岩 浆 岩 的 矿 物, 常 见 的 不 过20 几 种, 这

31、 些 构 成 岩 石 的 矿 物 统 称 为 造 岩 矿 物。,( 一)、 硅 铝 矿 物 和 铁 镁 矿 物 1. 硅 铝 矿 物 :SiO2 和Al2O3 含 量 较 高, 不 含 铁 镁。 如 石 英、 长 石 类 及 似 长 石 类。 这 些 矿 物 颜 色 均 较 浅, 所 以 又 叫 浅 色 矿 物。 2. 铁 镁 矿 物:FeO 与MgO 含 量 较 高,SiO2 含 量 较 低。 如 橄 榄 石、 辉 石 类、 角 闪 石 类 和 黑 云 母 类。 这 些 矿 物 颜 色 一 般 较 深, 又 叫 暗 色 矿 物。 3. 色 率: 岩 浆 岩 中 暗 色 矿 物 的 百 分 含

32、 量 称 为 色 率。 4. 浅 色 岩: 习 惯 上 把 花 岗 岩、 正 长 岩 等 浅 色 矿 物 占 优 势 的 岩 石 称 为 浅 色 岩。 其 色 率 在030 之 间。 5. 暗 色 岩: 色 率 在60100, 以 暗 色 矿 物 占 优 势 的 岩 石 称 为 暗 色 岩。 如 橄 榄 岩、 辉 长 岩 等。 6. 根 据 色 率 :可 以 粗 略 判 断 岩 石 的 成 分 和 酸 性 程 度。,( 二)、 主要矿物、 次要矿物、 副矿物 主 要 矿 物: 在 岩 石 中 含 量 众 多, 对 于 确 定 岩 石 名 称 是 不 可 缺 少 的, 在 分 类 命 名 上 起

33、 主 要 作 用。 如 石 英、 钾 长 石 是 花 岗 岩 的 主 要 矿 物。 次 要 矿 物: 在 岩 石 中 含 量 次 于 主 要 矿 物, 对 于 划 分 岩 石 大 类 不 起 主 要 作 用, 但 对 确 定 岩 石 种 属 起 一 定 作 用 的 那 些 矿 物。 如 闪 长 岩 中 的 石 英, 含 量 约2, 没 有 石 英 也 叫 闪 长 岩; 当 石 英5 时, 则 叫 石 英 闪 长 岩。 副 矿 物: 含 量 很 少, 常 小 于1, 个 别 情 况 可 达 5, 在 一 般 的 分 类 命 名 中 均 不 起 作 用。 但 它 们 对 于 了 解 一 个 岩 体

34、 的 形 成 条 件, 对 比 不 同 岩 体, 确 定 岩 体 时 代 以 及 研 究 稀 散 元 素 有 重 要 意 义,( 三)、 岩 浆 岩 矿 物 的 成 因 类 型 按 矿 物 形 成 阶 段 及 形 成 时 的 物 理 化 学 条 件 划 分 原 生 岩 浆 矿 物: 岩 浆 冷 凝 过 程 中 形 成 的 矿 物。 按 成 因 特 点 又 可 分 为 以 下 三 类: 正 常 矿 物: 直 接 从 岩 浆 中 结 晶 出 来 而 且 在 岩 石 形 成 过 程 中 稳 定 的 矿 物。 残 余 矿 物 和 反 应 矿 物: 矿 物 从 岩 浆 中 析 出 后, 因 温 度、 压

35、 力、 成 分 等 发 生 变 化, 使 这 些 矿 物 受 到 部 分 溶 蚀、 反 应 或 分 解。 其 中 尚 未 遭 受 变 化 的 残 余 部 分 叫 残 余 矿 物; 已 经 受 反 应、 分 解 而 形 成 的 新 矿 物 称 反 应 矿 物。 如 橄 榄 石 的 辉 石 反 应 边。, 2. 成 岩 矿 物: 在 岩 浆 完 全 结 晶 后, 由 于 外 界 物 理 化 学 条 件 的 变 化( 主 要 是 温 度 和 压 力 的 降 低, 使 原 生 岩 浆 矿 物 发 生 转 变 而 新 形 成 的 矿 物 叫 成 岩 矿 物。 如 透 长 石 正 长 石。 3. 岩 浆

36、期 后 矿 物: 在 岩 浆 已 基 本 上 凝 固 成 固 体 的 岩 石 后, 由 于 受 残 余 挥 发 份 和 岩 浆 期 后 溶 液 作 用 而 生 成 岩 浆 期 后 矿 物。 它 们 往 往 交 代 原 生 矿 物 或 充 填 在 矿 物 的 孔 隙 及 晶 洞 中。 4. 它 生 矿 物: 它 们 是 由 于 岩 浆 同 化 了 围 岩 和 捕 虏 体 所 引 起 的。 这 类 矿 物 的 形 成 反 映 了 岩 浆 中 外 来 组 分 的 参 与。 如 富 铝 矿 物 红 柱 石、 堇 青 石、 矽 线 石 就 是 岩 浆 同 化 了 富 铝 围 岩 的 产 物。 5. 外

37、生 矿 物: 岩 浆 受 外 营 力, 如 地 表 风 化 形 成 的 矿 物, 也 称 表 生 矿 物。 如 绢 云 母、 高 岭 石。 岩 浆 期 后 矿 物, 尤 其 是 一 些 自 变 质 矿 物 常 常 与 外 生 矿 物 难 以 区 别, 镜 下 无 法 区 分 时, 统 称 为 次 生 矿 物。,岩 浆 岩 的 结 构(texture): 指 组 成 岩 石 的 矿 物 的 结 晶 程 度、 颗 粒 大 小、 晶 体 形 态、 自 形 程 度 和 矿 物 间( 包 括 玻 璃) 相 互 关 系。,2、岩浆岩-结构,( 一)、 岩 浆 岩 的 结 晶 程 度1、 全 晶 质 结 构

38、: 岩 石 全 部 由 结 晶 的 矿 物 组 成。 多 见 于 深 成 侵 入 岩 中, 结 晶 条 件 好, 缓 慢 结 晶 的 产 物。2、 玻 璃 质 结 构: 岩 石 几 乎 全 部 由 未 结 晶 的 火 山 玻 璃 所 组 成。 多 见 于 火 山 岩 中, 是 快 速 冷 凝 结 晶 的 产 物。3、 半 晶 质 结 构: 岩 石 由 部 分 晶 体 和 部 分 玻 璃 质 组 成。 多 见 于 浅 成 岩 和 火 山 岩 中。,全晶质结构,半晶质结构(玻基纯橄岩),雏 晶 结 构: 玻 璃 质 是 一 种 未 结 晶 的、 不 稳 定 状 态 下 的 固 态 物 质, 随 着

39、 地 质 时 代 的 增 长, 玻 璃 质 将 逐 渐 脱 玻 化, 转 化 为 结 晶 物 质。 在 脱 玻 化 初 期, 形 成 一 些 颗 粒 极 细 的 结 晶 物 质, 称 为 雏 晶。 如 果 岩 石 主 要 由 雏 晶 组 成, 则 其 结 构 称 雏 晶 结 构。雏 晶 结 构 霏 细 结 构霏 细 结 构: 脱 玻 化 达 到 一 定 程 度 时, 可 形 成 极 细 的、 它 形 的 长 英 质 矿 物颗 粒 的 隐 晶 质 集 合 体, 但 颗 粒 间 界 线 模 糊, 形 状 不 规 则, 称 霏 细 结 构。 球 粒 结 构球 粒 结 构: 脱 玻 化 可 形 成 球

40、 粒, 它 是 由 中 心 向 外 呈 放 射 状 生 长 的 长 英 质 纤 维 构 成 的 球 状 生 成 物, 也 可 呈 扇 状、 束 状 等。 如 果 外 形 似 球 状, 但 其 成 分 不 是 长 英 质, 而 是 辉 石 和 斜 长 石, 则 称 球 颗 结 构球 颗 结 构。,返回,霏细结构,返回,(二)、岩石中矿物的颗粒大小1、 显 晶 质 结 构: 肉 眼 观 察 时 基 本 上 能 分 辨 矿 物 颗 粒 者。 (1) 粗 粒 结 构: 矿 物 直 径 5mm (2) 中 粒 结 构: 矿 物 直 径 25mm (3) 细 粒 结 构: 矿 物 直 径 20.2mm (

41、4) 微 粒 结 构: 矿 物 直 径 0.2mm,2、 隐 晶 质 结 构: 矿物颗粒很细,肉眼无法分辨出矿物颗粒者。如果在显微镜下可以看清 矿物颗粒者,称 显 微 晶质结 构;如 果 境下 只有偏光反映,而无法分辨矿物颗粒者,称 显 微 隐 晶 质 结 构。 根 据 矿 物 颗 粒 的 相 对 大 小 又 可 划 分 为 三 种 结 构 类 型:,(1)等粒结构:岩石中不同种主要矿物颗粒大小大致相等。(2)不等粒结构:岩石中不同种主要矿物颗粒大小不等。(3)斑状及似斑状结构:岩石中所有矿物颗粒可分为大小截然不同的两群,大的称为斑晶,小的称为基质,其中没有中等大小的颗粒。如果基质为隐晶质或玻

42、璃质,则称斑状结构;如果基质为显晶质,则称似斑状结构。 熔蚀结构和暗化边结构:深部结晶的斑晶在随岩浆上升过程中,由于物化条件的改变,而产生熔蚀,形成浑园状、港湾状形态,称熔蚀结构;而含挥发份的斑晶在上升过程中常发生分解,在晶体边缘形成铁质分解氧化形成的磁铁矿等不透明矿物细粒集合体,称暗化边结构。,不等粒结构,暗化边结构,斑状结构、基质安山结构、熔蚀结构,斑状结构、基质安山结构,( 三)、 岩 石 中 矿 物 的 自 形 程 度1、 自 形 晶 结 构: 岩 石 主 要 由 自 形 晶 组 成。2、 它 形 晶 结 构:岩 石 主 要 由 它 形 晶 组 成。3、 半 自 形 晶 结 构:岩 石

43、 主 要 由 半 自 形 晶 组 成。,( 四)、岩石中矿物颗粒间的相互关系 1、 交 生 结 构: 两 种 矿 物 互 相 穿 插 有 规 律 地 生 长 在 一 起。 如 文 象 结 构、 蠕 虫 结 构 及 条 纹 结 构 等。 (1) 文 象 结 构: 许 多 石 英 往 往 呈 一 定 的 外 形( 如 尖 棱 形、 象 形 文 字 形 等), 有 规 律 地 镶 嵌 在 钾 长 石 中。 (2) 条 纹 结 构: 钾 长 石 和 斜 长 石 有 规 律 的 交 生。 它 可 以 是 固 溶 体 分 解 形 成, 也 可 以 是 交 代 成 因 的。 斜 长 石 在 钾 长 石 中

44、呈 条 纹 称 正 条 纹 长 石, 反 之 称 反 条 纹 长 石。 (3) 蠕 虫 结 构: 许 多 细 小 的 形 似 蠕 虫 状 的 石 英 穿 插 生 长 在 长 石 中。 成 因 有 三 种: 共 结 蠕 虫、 交 代 蠕 虫、 分 解 蠕 虫。,蠕英(蠕虫)结构,蠕英(蠕虫)结构,2、反 应 边 结 构:早 生 成 的 矿 物 与 熔 浆 发 生 反 应, 当 这 种 反 应 不 彻 底 时, 在 早 生 成 的 矿 物 外 圈, 形 成 另 一 种 成 分 完 全 不 同 的 新 矿 物, 完 全 或 局 部 包 围 早 结 晶 的 矿 物, 这 种 结 构 称 反 应 边 结

45、 构。 如 橄 榄 石 的 辉 石 反 应 边, 单 斜 辉 石 的 角 闪 石 反 应 边。 3、 环 带 结 构: 与 反 应 边 结 构 类 似, 不 同 的 是 反 应 生 成 矿 物 和 与 被 反 应 矿 物 同 属 一 种 矿 物, 仅 端 元 成 分 及 光 性 方 位 有 差 异, 因 而 呈 现 为 环 带 特 征。 4、 包 含 结 构: 较 大 的 矿 物 颗 粒 中 包 含 有 许 多 较 小 的 矿 物 颗 粒, 称 为 包 含 嵌 晶 结 构。 如 果 大 的 辉 石 或 橄 榄 石 中 包 含 许 多 自 形 柱 状 的 斜 长 石 晶 体, 称 嵌 晶 含 长

46、 结 构。 5、 填 隙(间) 结 构: 斜 长 石 微 晶 组 成 的 间 隙 内, 充 填 有 辉 石 等 暗 色 矿 物, 以 及 隐 晶 质、 玻 璃 质 等。,斜长石的环带结构,间粒结构(粗玄结构),间粒结构(粗玄结构),( 五)岩浆岩结构与岩浆冷凝条件的关系 一 般 来 说, 矿 物 都 是 在 过 冷 区 域, 即 低 于 其 熔 点 若 干 度 的 条 件 下 结 晶 的。 如 果 冷 却 缓 慢, 过 冷 度 小, 有 充 分 的 时 间 结 晶, 则 结 晶 好;反 之 ,则 结 晶 不 好, 或 形 成 玻 璃。,1. 岩 浆 在 地 壳 深 部, 冷 却 缓 慢, 结

47、晶 作 用 发 生 在a 区, 晶 体 生 长 速 度 大 于 形 成 结 晶 中 心 的 速 度。 因 此, 围 绕 少 数 结 晶 中 心 晶 体 迅 速 生 长, 形 成 粗 粒 结 构。 2. 岩 浆 在 地 壳 浅 部, 冷 却 较 快 的 情 况 下, 结 晶 作 用 发 生 在 b 区, 形 成 结 晶 中 心 的 速 度 大 于 晶 体 生 长 速 度, 围 绕 大 量 结 晶 中 心 形 成 大 量 的 细 小 晶 体, 构 成 细 粒 结 构。 3. 岩 浆 喷 出 地 表 或 很 近 地 表, 冷 却 很 快, 结 晶 作 用 在 c 区, 形 成 结 晶 中 心 的 能

48、 力 及 晶 体 生 长 速 度 都 大 为 减 弱, 但 前 者 仍 大 于 后 者, 结 晶 中 心 非 常 多, 晶 体 生 长 速 度 近 于 零, 结 晶 能 力 很 弱, 形 成 微 晶、 隐 晶、 霏 细 或 半 晶 质 结 构。 4. 冷 却 极 快 的 情 况 下, 冷 凝 作 用 发 生 在 d 区, 几 乎 不 形 成 结 晶 中 心, 更 谈 不 上 晶 体 生 长, 因 而 形 成 玻 璃 质 结 构。,3、 岩 浆 岩 - 构 造 构 造是指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或与岩石其它组成部分(如玻璃质)之间的排列方式及充填方式所表现出来的特点。 1. 块 状 构 造( 均

49、 一 构 造): 组 成 岩 石 的 矿 物 在 整 块 岩 石 中 分 布 是 均 匀 的, 岩 石 各 部 分 在 成 分 上 或 结 构 上 都 是 一 样 的。 2. 带 状 构 造: 不 同 成 分 的 岩 石 彼 此 逐 层 交 替, 或 者 是 成 分 相 同 但 结 构 、颜 色 及 造 岩 矿 物 成 分 或 数 量 不 同 的 岩 石 彼 此 逐 层 交 替 呈 带 状、 条 带 状 彼 此 平 行 或 近 于 平 行。,3. 斑 杂 构 造: 在 岩 石 的 不 同 部 分, 其 矿 物 成 分 或 结 构 构 造 差 别 很 大, 因 此 整 个 岩 石 看 起 来 是

50、 不 均 一 的, 斑 斑 块 块, 杂 乱 无 章。 4. 球 状 构 造: 表 现 为 侵 入 体 中 有 一 些 球 体, 而 每 个 球 体 中 的 矿 物, 围 绕 某 些 中 心 呈 同 心 层 分 布, 有 的 在 某 些 层 内 矿 物 呈 放 射 状 分 布。 5. 晶 洞 构 造 和 晶 腺 构 造: 在 侵 入 岩 中 出 现 的 孔 洞 称 为 晶 洞 构 造, 如 果 孔 壁 上 生 长 着 排 列 很 好 的 晶 体 则 称 为 晶 腺 构 造。,晶 腺 与 晶 洞 构 造,6. 气 孔 和 杏 仁 构 造: 喷 出 岩 中 常 见 构 造, 主 要 见 于 熔 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