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青藏地区汇编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572454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13.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青藏地区汇编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青藏地区汇编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青藏地区汇编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青藏地区汇编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青藏地区汇编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青藏地区汇编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青藏地区汇编课件.ppt(9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青藏地区,青藏高原是地球表面最高的高原,面积约250万平方千米,占我国陆地面积的1/4强。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这一高原以其高的海拔,巨大的面积,年轻的历史和独特的位置,因而在全球的高原与高山区域中占有重要位置,被人称为地球的“第三极”和“世界屋脊”。图为青藏高原卫星图。,青藏地区,一、概况,1、位置和范围,青藏地区的经纬度位置,青藏地区,80,90,100,110,120,130E,50N,40N,30N,20N,1、位置和范围,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73E,104E,27N,36N,1、位置和范围,青藏地区的经纬度位置,青藏地区的板块位置,1

2、、位置和范围,成因: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隆起,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云南省,1、位置和范围,地广人稀的地区,2、人口、民族,藏族的主要聚居区,青海省东部汉族人数较多,1、地势、地形,二、自然地理特征高、寒,(1)高原为主,青藏高原,世界屋脊,(2)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主要山脉,2、气候:高山高原气候,2、气候:高山高原气候,描述青藏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2、气候:高山高原气候,东南地区降水较丰富,但季节分配不均,干湿季明显。 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高原内部逐渐减少。,2、气候:高山高原气候,(2)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特点:(1)独特的高寒气候;昼夜温差大

3、,气温年较差小晴天多,云量少,光照强,太阳辐射强。,3、植被,草原、荒漠广布,自东南向西北出现:山地森林高山草甸高山草原高山荒漠,读“中国某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将图中的字母与相应的植被用线连接起来: A 高山草原 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 高寒荒漠 D 高山森林草甸 E 高山草甸、亚高山草原,湖泊众多,大河源头,4、水文,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主要的河流和湖泊有哪些?有何特点?,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长江,黄河,湟水,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湖泊众多,大河源头,三江源:中华水塔,三江并流,水能丰富,4、水文 特征大江大河发源地;(三江源、中华水塔) 高原湖泊星罗棋布。(咸水湖),(2)从

4、图中信息判断,该区域降水有何特征?,读我国局部区域的等积温线和等降水量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信息判断,该区域的地势特点是( ) A东高西低 B西北高,东南低C北高南低 D南北高,中间低,B,(2)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3)图中段和 段的主要农作物种类 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 )A.水稻 小麦 降水B.青稞 小麦 地形C.青稞 水稻 气候D.玉米 小麦 水源,C,高原冰川,中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有利条件大气洁净晴天多日照强昼夜温差大,不利条件气温低降水少,1、青藏地区发展农牧业的有利及不利条件,三、高原农牧业,河谷农业,高寒牧区,青藏地区高寒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不利方面:气温较低

5、,无霜期短,一年一熟,这种气候仅适于喜温凉、生长期短的作物生长,如青稞、小麦、豌豆;畜牧业只适于放牧耐寒的牲畜,如牦牛、藏绵羊、藏山羊。,2有利条件:大气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物质多;夜晚气温低,农作物呼吸作用弱,消耗营养物质少;气温低,农作物生育期长,积累营养物质多。总之本区麦类和牧草属于“低消耗、高积累、高产优质”类型。,温暖,温凉,寒冷,寒冻,3000m,4000m,4500m,5000m,青稞、豌豆、冬小麦,青稞、春小麦,青稞,无,2、高原种植业,主要农作物:青稞、豌豆、小麦,河谷农业,青稞,豌豆,主要农业区:湟水谷地和雅鲁藏布江谷地,湟

6、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多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青藏高原其他地区多为草场分布,这里是我国重要的高寒牧区,3、农业分布,雅 鲁 藏 布 江 谷 地,填表比较右图中河流在L1段与L2段两岸农业生产的主要差异。,青稞、小麦,茶叶、水稻,高山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区,河流谷地,地势相对低平,开阔平坦的平原、丘陵,4、高寒牧区,牦牛,藏绵羊,藏山羊,三大牲畜,适应高寒、缺氧、 低气压,青藏高原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最冷月平均气温达-10-15。在如此严酷条件下发育的自然植被,是大面积的高寒草甸、高寒草原等。上图是高山草甸土的地面景象,草甸植被中,时有积水沼泽存在,远处是放养的耐寒性强的牦牛群。,

7、高原之舟牦牛,藏绵羊,青藏地区的马,高原之舟牦牛,四、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和工业,1、太阳能:大气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削弱少;纬度较低。拉萨“日光城”,2、地热能:雅鲁藏布江谷地位于亚欧和印度洋板块交 界处,地热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 有羊八井地热电站,4、“聚宝盆”柴达木盆地:有察尔汗的钾盐(附近 有我国最大的钾肥厂)、冷湖的石油、 鱼卡的煤、 锡铁山的铅锌矿,3、水能:主要集中在藏南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和黄 河上游;西藏正在建设中的羊卓雍湖水电站 是我国海拔最高的水电站。,从气候条件分析,盆地湖盐生产的有利条件是什么?气候干旱,降水稀少,风较大,有利

8、于原材料形成。,5、工业 基础薄弱、畜产品加工业和采矿业在国内占有一定的地位,工业城市:西宁(毛纺)、拉萨(皮革、 毛毯)、林芝( 毛纺)。,6、旅游业发展:,拉萨布达拉宫,藏王松赞干布和唐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文物,藏族人民丰富多彩的歌舞,草原风光及野生动物,江河源头探险,青海湖及鸟岛,雅鲁藏布大峡谷探险及大量的雪山、冰川等。,图1为板块交界处地壳碰撞示意图,读图回答:图示地壳运动状况对雅鲁藏布江地区居民生产及生活的影响。,有利:当地地热资源丰富不利: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图1,公路:新藏公路、川藏公路、滇藏公路、 青藏公路,铁路:青藏铁路,航空:拉萨北京、成都、西宁、

9、广州,五、交通运输的变化,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滇藏公路中尼公路,下关芒康拉萨叶城拉萨西宁拉萨加德满都拉萨成都,叶城,成都,拉萨,西宁,芒康,加德满都,1、青藏铁路在修建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2、可能造成哪些环境问题?,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工程巨大等,植被破坏,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思考:,3、青藏铁路的修建有何意义?,昆仑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穿越的山脉:,有利于促进沿线地区资源的开发,带动西藏的经济发展有利于民族之间的团结,社会的稳定有利于促进西部大开发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加强国防安全,3、青藏铁路修建的意义,例川藏铁路(成都至拉萨)已经列入国家中长期建设规划,成都至拉萨

10、运输距离为1629公里,全线贯通后到拉萨只需8个多小时。,1、川藏铁路起止地所在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A地形、水源 B水源、气温 C光照、气温 D土壤、地形2川藏铁路的战略意义远大于青藏铁路,建成通车后将( )A完善进藏通道,加强西藏与长三角、珠三角的经济联系B开发沿线旅游资源,促进香格里拉、桂林地区旅游发展C加快沿线资源开发,改善投资环境,形成沿线工业走廊D促进川藏地区对外开放,构建中国东盟陆路经贸通道,C,A,六、居民和城市,1、居民生活,以青稞面做的糌粑、焦烤或煮熟的牛羊肉为食,喝青稞酒,牧区藏民住帐篷,牦牛是藏民的主要交通工具,藏传佛教,2、主要城市,拉萨: 雅鲁

11、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是西藏政治、 宗教和交通中心 布达拉宫、大昭寺、小昭寺,西宁: 湟水河畔,青海省的经济、文化中心; 青藏地区最大的工业中心(以乳品、毛纺 工业著名),(3)甲区域的城镇分布有明显特征。请你归纳出三点。(6分),(3)主要分布在东部;沿交通线分布;沿谷地(沿河流)分布。,影响甲区域城镇分布的因素是什么?,交通,水源 ,农业,气候等,七、生态环境,1、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黄河、长江、澜沧江),中国最大和最高的天然湿地,2、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3、羌塘自然保护区,中国最大的一片无人区,羌塘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三江源

12、自然保护区,2000年8月19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这是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介于东经892410223,北纬31393616之间,海拔34506621米。三江源区素有“中华水塔”之称,是世界上江河最多、海拔最高的湿地之一。,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4种。,目前,由于种种原因,三江源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灾害频繁。主要表现为:湖泊萎缩,湿地退化,江河径流量减少,草地严重退化,鼠虫害猖獗,土地沙漠化发展,生物多样性种类和数量锐减,水土流失加剧。,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可可西里自

13、然保护区,藏羚羊,野牦牛,雪豹,藏野驴,藏原羚,斑头雁,【真题2】 (2010江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甲为青藏高原降水量分布图,图乙为青藏高原地形剖面示意图。,材料二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4500米以上,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一般在4以下,高原上多山地冰川,是多条大河的发源地,植被以高寒荒漠为主,局部地区有高寒草原。东南边缘海拔较低的河谷中四季温暖,降水较多。,(1)高原东南部适宜发展河谷农业,其有利条件是_。高原北部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是_,若过度发展可能带来的问题是_。,热量、水分条件好,畜牧业,生态破坏,(2)高原北部可开发利用的主要能源是_。东南部水能资源丰富,其原因是

14、_。 (3)我国在高原东部建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是指_、_和澜沧江,建立该保护区的目的是_。,太阳能,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落差大,长江,黄河,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系统,【思维过程】 第(1)题,“(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海拔较低的河谷中四季温暖,降水较多”,说明该地区的热量和水分条件较好,因此高原东南部适宜发展河谷农业。而“(青藏)高原上多山地冰川,是多条大河的发源地,植被以高寒荒漠为主,局部地区有高寒草原”,说明高原北部可利用高寒草原发展高寒畜牧业。,【思维过程】 第(2)题,青藏高原北部地势高,晴天多,太阳能丰富,可开发利用的主要能源是太阳能。而东南部地区降水丰富、落差大,水能资源丰

15、富。 第(3)题,青海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的西部、青藏高原的腹地、青海省南部,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保护三江源,就是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系统。,(2011青岛检测)下图中有我国的部分铁路分布,读图回答12题。,1.下列关于图示铁路沿线叙述正确的是( ) A沿线经过温带森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B沿线所属地区,地势低平,气候温和湿润,多内流河 C沿线跨越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其高新技术产业发达 D沿线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条件是热量,A,2.铁路沿线的车站使用的新能源最可能是( ) A风能 B地热能 C太阳能 D水能,C,【解析】第1题,沿线位于东部季风区,属外流区。沿线位于中西部地区,

16、高新技术产业不发达。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条件是水分。第2题,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能、地热能丰富,地热能主要分布在藏南地区,铁路沿线最可能使用的是太阳能。,(2011台州中学月考)乌梁素海(北纬40364103,东经1084310857)是世界湿地公约组织名录中的大型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区。读图,完成34题。,3.下列对乌梁素海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地处我国内蒙古高原 B是一个内流区的咸水湖 C水域面积超过1000km2 D最主要补给水源是冰雪融水4.影响图示铁路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 A聚落 B河流 C地形 D资源,A,C,【解析】图示区域位于内蒙古高原。乌梁素海与

17、黄河相通,是外流湖泊,其补给水源是河水。铁路线是沿河谷分布的,河谷地形平坦,北侧为阴山山脉,南面为鄂尔多斯高原。,7.(2010上海)阅读青海省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青海馆以“中华水塔三江源”为主题,展现中华水塔的山水风情与三江源的生态意境,引导人们寻找中华民族母亲河的出生地,揭示三江源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源和城市之源。,(1)青海馆外墙的色调由明快的绿、白两种颜色构成,绿色代表着江河源头的生命气息和净土特色,白色象征着高耸的昆仑雪峰。“青海省地理简图”上甲、乙、丙三条山脉中表示“昆仑山脉”的是_;图中A、B、C三大江河分别是指_、_和_。(2)分析青海省成为“中华水塔

18、”的自然地理条件。答:地处我国第一级阶梯,地势高,有冰川积雪融水、降水和地下水作为三大江河主要补给来源(降水和地下水任写一点即可)。,乙,黄河,长江,澜沧江,(3)世博会青海馆以“源出青海”为核心概念,展现了三江源对三大流域的城市和文明的养育功能。分别写出A河流和B河流流经的两个省会城市(直辖市)名称。A河:兰州、银川、郑州、济南;B河:重庆、武汉、南京、上海。,(4)面对我国城市发展中的水资源问题,青海省深感作为“中华水塔”所肩负的责任,确立了“环保立省”的发展之道。简述我国城市发展中面临的水资源方面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青海省作为“中华水塔”应该采取的有效举措。问题:水资源短缺和水质

19、变差。原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用水需求量激增;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水资源受污染等。举措:保护植被,涵养水源;防止污染,提高水质;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任答两点即可)。,【解析】 (1)考查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2)“中华水塔”即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水源地应具备地势高、有水源补给等条件,从这个思路来分析作答。(3)熟记黄河、长江两大河流沿岸的主要城市和我国省会城市,即可顺利解题。(4)城市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用水量大,同时城市产生的废水也多。故水资源不足和水污染、水质变坏就成为城市发展中面临的水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应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保护水源地的措施主要从调整人类行为方面总结,

20、如合理利用和保护等。,青海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历史上,三江源区曾是水草丰美、湖泊星罗棋布、野生动物种群繁多的高原草原草甸区,被称为生态“处女地”。近些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雪山逐年萎缩,直接影响高原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众多的湖泊、湿地面积缩小甚至干涸,沼泽地消失,泥炭地干燥并裸露,沼泽低湿草甸植被向中旱生高原植被演变,生态环境已十分脆弱。随着人口的无节制增加和人类无限度的生产经营活动,又大大加速了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进度。特别是草地大规模的退化与沙化,不仅使该地区草地生产力和对土地的保护功能下降,优质牧草逐渐被毒、杂草所取代,一些草地危害

21、动物如鼠类乘虚而入,导致草地载畜量减少,野生动物栖息环境质量减退,栖息地破碎化,生物多样性降低。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源区植被与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水源涵养能力急剧减退,导致三江中下游广大地区旱涝灾害频繁、工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制约,并已直接威胁到了长江、黄河流域、乃至东南亚诸国的生态安全。,入选新天府理由?,“天府”在人们的印象中是“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谨”。,入选理由:最纯净的地方,喜马拉雅山念青唐古拉山,横断山脉交会地区,地形主要是高山峡谷、河谷平原、山间盆地和湖盆。,喜马拉雅山南麓部分,海拔下降到1000-2000米甚至几百米,有印度洋西南季风风的影响,暖湿多雨,属亚热带气候,河流的

22、冲积平原,土地极其肥沃,能够生长菠萝、香蕉、甘蔗、茶叶、水稻等热带水果和作物。,在高山峡谷和气候的作用下,大峡谷地区的山地垂直自然带十分丰富,物种多样性丰富。,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深大峡谷,蕴藏着巨大、丰富的水能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储存基地。这里人口稀少,生产潜力巨大,41(28分)2011年10月26目,被誉为“西藏三峡”的旁多水利枢纽工程截流成功,标志着该工程进入主体建设阶段。它是一座以灌溉、发电为主,兼顾防洪和供水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拉萨河的水源主要补给类型是_补给和_补给;该河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_循环。(6分),雨水,冰雪融水,海陆间,(2

23、)拉萨河下游河谷地带的土地利用类型中,面积最小的是_;19982009年,变化幅度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导致其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 。(6分),林地,城镇工矿交通用地,工业化与城市化,(3)拉萨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城市空间形态呈_ 状,影响其空间形态的主导因素是_。(4分),条带(2分),河流(2分),(3)拉萨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市中心有布达拉宫、大昭寺等古建筑群,整个城区主要沿着狭长的河谷地带分布。拉萨在城市规划中对建筑物的高度要求坚持“城中限高”、“城外限低”(城中指中心城区,城外指中心城区以外的市区)的原则。这样规划的主要目的分别是:_、_,保持历史文化风貌(或避免遮挡古建筑的观赏视角),节约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4)简述旁多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对拉萨市产生的有利影响。(6分),41(28分)2011年10月26目,被誉为“西藏三峡”的旁多水利枢纽工程截流成功,标志着该工程进入主体建设阶段。它是一座以灌溉、发电为主,兼顾防洪和供水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为拉萨市提供电能(2分);,减少洪涝对拉萨的危害,提供充足稳定的城市用水,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