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的应用解剖学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573164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3.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脊柱的应用解剖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脊柱的应用解剖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脊柱的应用解剖学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脊柱的应用解剖学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脊柱的应用解剖学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脊柱的应用解剖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脊柱的应用解剖学课件.ppt(8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临床应用解剖学发展概况,第一节 现代临床应用解剖学简介,1.出现:现代临床解剖学是在国际上形态学以超微结构和组织化学研究为主的高潮中走向分子生物学高技术发展时出现的。2.目的:配合临床医学发展的需要,摆脱了传统的单纯的描述精细形态结构为主的人体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模式,建立了以解决临床发展需要为主的现代临床解剖学体系。学术刊物的出现作为学科兴起的重要标志。1978年Anatomia clinica临床解剖学创刊。,第二节 我国临床应用解剖学概况,一、临床应用解剖学科研动态,(一)外科解剖学脊柱外科、肝胆胰腺外科、食管外科、胃肠外科、肛大肠外科、腹腔镜外科、关节镜外科、腔内泌尿外科、内

2、窥镜心外科、周围血管外科、立体定向神经外科。,(二)影像解剖学 CT、MRI、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三)实验形态学(四)临床解剖生物力学,二、临床解剖学科研存在的问题,(一)科研选题重复低级(二)临床应用针对性不强(三)高新技术引进不足,第一节 脊柱的应用解剖学,一)椎骨的一般形态,上切迹下切迹,椎弓根,1、椎骨的一般形态,一)椎骨(vertebrae),2、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1) 颈椎(cervical vertebrae),椎体小;椎孔大,特征性结构: 横突孔 ;棘突,颈 椎,椎体钩;关节面;颈动脉结节,特殊颈椎1)第一颈椎(寰椎):前(后)弓;侧块

3、;齿突凹;椎动脉沟,2)第二颈椎(枢椎):齿突,3)第七颈椎(隆椎),1.胸椎,2)胸椎(thoracic vertebrae) 椎体;椎孔,胸 椎,特征性结构:肋凹;棘突,胸 椎,3) 腰椎(lumbar vertebrae),椎体椎孔棘突,腰 椎,4)骶骨(sacrum),底; 岬;骶骨尖; 骶前孔; 骶后孔;骶正中嵴; 骶管(裂孔); 骶角;耳状面; 骶粗隆。,临床要点:1.左右椎弓板融合构成椎管后壁,此处为临床上进入椎管的常用入路。2.棘突为许多肌肉的附着点,肌肉过度收缩或脊柱极度后伸可发生棘突骨折。3.棘突尖部不一定位于正中线上,约有一半向一侧倾斜。,(二)椎骨的异常,1.脊柱的畸形

4、变异1)第一颈椎枕骨化 (环枕融合)2)齿突的先天性异常,1.脊柱裂: 两侧椎弓发育不良,未能在中线长合,造成后壁缺如。多见于腰骶移行部。,2.椎管后壁异常:骶管裂孔上界上移或下移。或后壁局部出现缺损,常在第34骶椎棘突间。,3. 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4.椎骨数目变异:胸椎11或13块,腰椎4或6块,骶椎410块,尾椎缺如或3块。,椎骨的连结,椎体的连结,椎弓的连结,椎间盘(纤维环 髓核),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脊柱,一、组成,椎骨及其连结,颈屈,胸屈,腰屈,骶屈,侧面观,麻醉要点:仰卧时,第3-4颈椎及第3腰椎处于最高位,第6胸椎和骶椎处于最低位。蛛网膜下腔麻醉,注

5、射重比重麻药,仰卧位时注意麻药的流向。,(二)棘突的体表定位,1.第7颈椎棘突在项下界皮下直接触及;2. 左右肩胛冈内侧端的连线通过第3胸椎棘突,左右肩胛下角连线通过第7胸椎棘突;3.左右髂嵴最高点连线通过第4腰椎棘突,两侧髂后上嵴的连线平第2骶椎棘突。,二、运动,屈伸侧屈旋转环转,肋椎关节,脊 髓,(Spinal Cord),新生儿达第3腰椎水平,一、位置和形态,1.位置:位于椎管内,上端:平枕骨大孔,下端: 成人平第1腰椎水平,2.形态,扁圆柱状,全长粗细不等,medullary cone,脊髓圆椎,终 丝,terminal thread,马 尾,equine caudal,后根,前根,二

6、、脊髓节段与椎骨对应关系,脊髓节段:每一对脊神经根所附着的一段脊髓,颈髓 : 8 节,胸髓 : 12节,腰髓 : 5 节,骶髓 : 5 节,尾髓 : 1 节,马 尾,equine caudal,脊髓与椎骨生长演变过程,三月胎儿,八月胎儿,新生儿,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马 尾,三、脊髓的内部结构,白质,中央管,灰 质,一)灰质 (gray matter),中央管周围 “H” 形结构,前角,后角,中间带,边缘核,胶状质,后角固有核,胸核,1.后角(后 前),一)灰质1.后角,2.中间带 侧角: 仅见于 T1 L3 节段 S 2 S4 节段,中间带内侧核,中间带外侧核,C8T10S4,T2,L1

7、,C5,C1,L4,T5节段,2.中间带,3.前角 : 由前角运动神经元组成 -神经元:属大型细胞,支配梭外肌(骨骼肌收缩) -神经元:属中型细胞,支配梭内肌(维持肌张力),前角运动细胞,3.前角,位置:前索、外侧索、后索,二)白质(white matter),外侧索,前索,后索,上行传导束(感觉传导束),下行传导束(运动传导束),构成:,由纵行神经纤维束构成。由起止、行程、功能相同的纵行神经纤维束构成传导束,1.上行纤维束,薄束,楔束,脊髓丘脑侧束,脊髓小脑后束,脊髓小脑前束,薄束(fasciculus gracilis)楔束(fasciculus cuneatus),T4脊N节,T5脊N节

8、,薄 束,楔 束,薄束核,楔束核,腹后外侧核,T,4,脊,N,节,T,5,脊,N,节,薄束楔束,名称 位置 起始部位 终止部位 作 用薄 束 后索 T5 以下脊N节 薄束核 传导躯干.四肢本 楔 束 后索 T4 以上脊N节 楔束核 体感觉.精细触觉,本体感觉: 位置觉、运动觉、振动觉,精细触觉: 辨别两点距离和物体纹理粗细,脊髓小脑后束(posterior tractus spinocerebellaris),脊髓小脑前束(anterior tractus spinocerebellaris),脊髓小脑后束,脊髓小脑前束,名称 位置 起始部位 终止部位 作 用脊髓小脑后束 侧索 背 核 小脑皮

9、质 传导下肢.躯干下部脊髓小脑前束 侧索 小脑皮质 非 意识性本体感觉, ,脊髓丘脑侧束(tractus spinothalamicus lateralis),脊髓丘脑前束(tractus spinothalamicus ventralis),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前束,脊髓丘脑束,腹后外侧核,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前束,后角固有核,丘脑腹后外侧核,名称 位置 起始部位 终止部位 作 用脊髓丘脑侧束 侧索 传导躯干.四肢脊髓丘脑前束 前索 痛温觉粗触觉,腹后外侧核, ,皮质脊髓前束,皮质脊髓侧束,2.下行纤维束,皮质脊髓前束(tractus corticospinalis ventrails)

10、皮质脊髓侧束(tractus corticospinalis lateralis),皮质脊髓前束,皮质脊髓侧束,延 髓,名称 位置 起始部位 终止部位 作 用皮质脊髓前束 前索 中央前回中上部 躯干四肢骨皮质脊髓侧束 侧索 旁中央小叶前部 骼肌随意运动,前角运动C,红核脊髓束,前庭脊髓束,红 核,红核脊髓束,网状脊髓束,薄束,楔束,皮质脊髓前束,脊髓小脑后束,脊髓小脑前束,皮质脊髓侧束,脊髓丘脑前束,红核脊髓束,脊髓丘脑侧束,前庭脊髓束,名称 位置 起始部位 终止部位 作 用 薄 束 后索 T5以下脊N节 薄束核 传导本体感觉、精 楔 束 后索 T4以上脊N节 楔束核 细触觉脊髓小脑后束 侧索

11、 胸 核 小脑皮质 传导下肢.躯干下部脊髓小脑前束 侧索 中间内侧核 小脑皮质 非意识性本体感觉脊髓丘脑侧束 侧索 后角固有核 传导躯干.四肢脊髓丘脑前束 前索 ( ) 痛温觉粗触觉皮质脊髓前束 前索 中央前回中上部 躯干四肢骨皮质脊髓侧束 侧索 旁中央小叶前部 骼肌随意运动,腹后外侧核,前角运动C,四、脊髓的功能,一些浅、深生理反射的中枢,脊 髓,脊 髓,1)传导功能,上行纤维: 感觉信息,周围神经,下行纤维:,2)反射功能,脑,脑,脑和脊髓的被膜 血管和脑脊液,一、脊髓的被膜,脑(脊髓),脑(脊髓),一)脊髓的被膜,1、硬脊膜,2、脊髓蛛网膜,3、软脊膜,临床应用要点,二)脊髓的血管,1、脊髓的动脉,1)脊髓前、后动脉,2)其它,椎内静脉丛,2、脊髓的静脉,1)脊髓前静脉,2)脊髓后静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