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异常问题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573798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异常问题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异常问题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异常问题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异常问题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异常问题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异常问题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异常问题课件.ppt(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福州工业学校,章:学前儿童心理发育与保育,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目录,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异常问题,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学前儿童心理发育的保育,1,2,1,3,1,1,1,4,章节小测,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P63 智力发展正常,情绪反应适度,人际关系正常,心理特点和年龄相符,性格特征良好。,学前儿童心理异常问题,1、心理发育问题,2、情绪异常问题,3、多动症,4、孤独症,5、智力落后现象,(1)口吃(2)遗尿症(3)口吃(4)攻击行为,(1)焦虑症(2)强迫症(3)恐惧症,注意分类,(一)异食癖,1,2,2-1 心理发育问题,症状:1、非食用材料 2、

2、症状持续1个月以上 3、中毒,甚至机体损伤,(一)异食癖,1,2,2-1 心理发育问题,原因:1、缺少微量元素 2、缺乏科学饮食习惯 3、孩子想引起关注,(二)遗尿症,1,2,2-1 心理发育问题,症状:1、器质性问题 2、缺少排尿训练 3、精神刺激,(二)遗尿症,1,2,2-1 心理发育问题,原因:1、一般发生在五岁左右 (3岁以下儿童为正常) 2、睡眠时不能自主控制排尿 3、觉醒状态下也无法控制排尿,(三)口吃,1,2,2-1 心理发育问题,症状:1、发音重复 2、节律异常 3、语言表达不流畅 4、学前期是高峰期 5、伴有机能反应,(三)口吃,1,2,2-1 心理发育问题,原因:1、生理原

3、因,器质性问题 2、心理原因,压力 3、模仿 4、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步消退,(四)攻击行为,1,2,2-1 心理发育问题,症状:1、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四)攻击行为,1,2,2-1 心理发育问题,原因:1、内在需求与外部压力 2、习得性攻击行为,2.2打架、骂人或咬人,孩子在三岁左右就开始学会骂人,再大一些,就会动手打人。这是他们最原始的攻击方式和情绪发泄方式。一两岁的孩子也会有意无意地吐出一些骂人的词语,但这时大都是无意识的。,2.2打架、骂人或咬人,到了三岁之后,就是有意识的了,家长和老师就应该注意孩子在这方面的恶性发展,帮助他们培养文明的举止,使不满情绪由合理的渠道渲泄出来。,1、缺

4、少安全感 可能孩子缺乏安全感,对小朋友缺乏信任,有抵触心理。所以一有小朋友到身边去,他就会觉得受到威胁,然后主动进攻。,2.2.1原因分析,2.2.1,2、打人是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排除或制止阻碍的表现 往往关系越近的小伙伴,发生冲突的频率越高,因为关系越密切,对对方的要求也越多,但孩子并没有足够的理智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当遇到不满时,就会用最直接、最单纯的方式表达出来。,如:他拿个小碗,用土来做饭。小朋友过来就往他的碗里放土,但他不想这样,因为破坏了他原有的计划和目标。他对小朋友嚷,但人家不听,他嚷了几次,发现不管用,就会动手打人了。,2.2.1原因分析,2.2.1打架、骂人或咬人的原因分析,3

5、.孩子打架骂人的行为是模仿学习来的 家人可能有打人、打孩子,或者经常以打的方式解决问题,孩子则可能会模仿学习。,曾有一个家庭有一对双胞胎,母亲性格比较急躁,但她比较偏爱老大,因此对老大态度温和,而对老二经常打骂, 结果,老大以后对待小伙伴的态度也比较和睦,而老二则常常侵犯别人。由此可以看出父母自身行为在孩子身上的投射。,4.孩子打架骂人的行为是矫宠的结果有些家长,尤其是老年人,面对唯一的后代,非常溺爱,有时孩子哭闹时,父母或爷爷奶奶会说:“别哭了,打爸爸(或打别人)!有时孩子在发泄不满时打家长,家长并未严加制止。这些行为都鼓励、助长了孩子的打骂行为。孩子的打骂对象最初往往是家长,如果家长默许了

6、,他们会在外面也为所欲为。,5、打架、骂人也会成为孩子攻击别人和渲泄不满的手段。 曾有人做过一项研究,一组儿童在幼儿园时期,严格控制他们的冲突产生,经常将快要打起来的孩子劝解开,让他们打不成。 结果,这组儿童在上小学后,经常打架。另一组儿童则不同,在幼儿园时,老师基本上不干涉一般的打架行为,让孩子之问有适度的冲突。结果,上学后,这组儿童却不怎么打架了。 说明孩子有些情绪需要通过攻击行为来渲泄,如果一味地压抑它,反而会起相反的作用。因此,在孩子成长的一定阶段适度的打闹是一种正常的发泄行为,不一定要压制。,结果,这组儿童在上小学后,经常打架。另一组儿童则不同,在幼儿园时,老师基本上不干涉一般的打架

7、行为,让孩子之问有适度的冲突。结果,上学后,这组儿童却不怎么打架了。说明孩子有些情绪需要通过攻击行为来渲泄,如果一味地压抑它,反而会起相反的作用。因此,在孩子成长的一定阶段适度的打闹是一种正常的发泄行为,不一定要压制。,不管是怎样的原因,如果孩子到了5岁左右还经常发生打架、骂人等现象,家长和老师就应该注意矫正了,可采用下面一些方法:1.老师和家长应注意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学会信任别人,鼓励孩子交些好朋友;,2.2.2打架骂人的矫正策略,2.家长和老师要以身作则,讲究文明用语不要随便口吐脏话和动手打人,更不要将自己的气往孩子身上撒,对待孩子也要尊重、讲民主。有的老师或家长惯用“坏小子”、“讨厌鬼

8、”等来骂孩子,孩子不仅学会了这些骂人的话,也会变得相信自己就是这种人,而向不好的方面发展,破罐子破摔。,2.2.2打架骂人的矫正策略,3.对孩子打骂他人的行为不要过度反应有的家长听到孩子骂人时,会气得尖叫起来,那么孩子的逆反心理会让他们下次仍然尝试用这种让大人生气的表现方式。当然,面对孩子的打架骂人行为也不能视而不见,要严肃地告诉他你不喜欢他这样,这种行为是不对的,应向受欺负的孩子道歉等等。,2.2.2打架骂人的矫正策略,4.教孩子用合理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当孩子间发生冲突生气时,不知用什么样的词语来表达,他们可能会选择脏话。那么,家长和老师要教孩子用合适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或不满。例如,孩

9、子问:“如果别人骂我,我该怎么办?”告诉孩子可以说:“你要是再骂我,我就不和你玩了。”或者说:“你再这样,我要告诉大人了。”等等,让孩子学会讲理,而不是骂人。,2.2.2打架骂人的矫正策略,5.适当地采取惩罚方法一般孩子在发生冲突时,情绪都比较激动,用“隔离”、或“排除在外”的方法,使孩子的冲动冷静下来,然后再对孩子讲道理,这时他们才有可能听得进去家长和老师的话。,2.2.2打架骂人的矫正策略,6.对孩子的进步表现进行奖励有些家长和老师在孩子表现老实时一言不发,认为是理所应当的,而当孩子打架骂人时才去关注他,这样,有些孩子为了寻求大人的注意,就故意捣乱。如果家长和老师能够对孩子的好的表现及时表

10、扬,孩子就了解了应该怎样做才能使大人高兴。,2.2.2打架骂人的矫正策略,老师和家长还可以用图表、笔记本记录孩子的每天进步,不要对孩子要求十全十美,一次错都不能犯。只要有进步就应奖励。,2.2.2打架骂人的矫正策略,7.老师应提醒家长必须理性地宠爱孩子,及时制止孩子不当行为总之,家长和老师既要注意自身的示范作用,又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将孩子引导到正常、健康发展的道路上来。,2.2.2打架骂人的矫正策略,1,2,2-2 情绪异常问题,1,2,2-2 情绪异常问题,如何识别情绪问题 P641、程度2、时间3、与环境是否匹配,1,2,2-2 情绪异常问题,(一) 焦虑症 P64,分类:1、急性焦虑

11、症 2、慢性焦虑症,1,2,2-2 情绪异常问题,(一) 焦虑症 P64,症状:1、躯体症状 2、生物化学反应 3、精神发育和智力发展,1,2,2-2 情绪异常问题,(一) 焦虑症 P64,原因:1、情绪体验 2、本身性格缺陷,焦虑,(1)广泛性的焦虑症:对任何事情莫名地焦虑(2)惊恐障碍:对身体的神经感受异常。(3)分离焦虑症:与亲人的分离(4)社交恐惧症:社交场合(5)恐怖症:对物品和环境的异常恐惧,1,2,2-2 情绪异常问题,(二) 强迫症 P65,1、表现:孩子经常机械重复做过的动作、说过的话等,甚至一些简单易做的事情都要坚持操作很多遍。,2、依据: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1,2,2-

12、2 情绪异常问题,(二) 强迫症 P65,1、原因: 先天因素 教养方式 突然遭遇,1,2,2-2 情绪异常问题,(三) 恐惧症 P66,1、上学焦虑症 VS 上学恐惧症,1,2,2-2 情绪异常问题,(三) 恐惧症 P66,上学焦虑症(有理由):不适应 强制 惩罚 歇斯底里的哭 消极情绪,1,2,2-2 情绪异常问题,(三) 恐惧症 P66,上学恐怖症(无正当理由):害怕 无理由 生理反应,1,2,2-2 情绪异常问题,(三) 恐惧症 P66,是上学焦虑症还是上学恐惧症?,1,2,2-2 情绪异常问题,(三) 恐惧症 P66,一种病态的恐惧感,它与正常的恐惧行为不同,与他们的生活范围和经历有

13、关。,1,2,2-2 情绪异常问题,(三) 恐惧症 P66,2、类型:1、社交恐惧症害怕接触目光,不喜欢受到别人注意。2、上学恐惧症3、黑暗恐惧症黑色食品4、动物恐惧症,1,2,2-3 多动症 P66,又称脑功能轻微失调,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注意缺陷障碍,一、表现:1、话多,小动作多,好与人争吵。2、行为目的不明确。3、集体活动不合群。4、倔强、无礼貌、不听话。5、面对问题回避,退缩。 6、年龄增长后学习困难。,1,2,二、多动症的标准 P67,2-3 多动症 P66,1,2,三、多动症的原因 1、产前脑部受损。2、神经生理基础异常。3、遗传、饮食、教养方式等。,2-3 多动症 P66,1,

14、2,2-4 孤独症 P67,一类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缺乏反应为特征的疾病,在心理学上也称为综合性精神发育障碍。,1,2,一、症状:第一,人际互动出现质变。第二,交往方面出现质变。第三,行为和兴趣仅限几种,重复刻板,跟环境变化严重违背。,发病者多见于男孩,女孩症状会更严重。,2-4 孤独症 P68,1,2,二、电视孤独症第一,每天长时间看电视。第二,模仿,对电视情节深刻,不让别人干扰。第三,性格孤僻,缺乏责任心、学习能力。,2-4 孤独症 P68,1,2,三、孤独症的早期发现,2-4 孤独症 P68,1、 早期在照料、感情、睡眠、疼痛、拥抱、啼哭、发育次序

15、、特殊能力的异常。,1,2,三、孤独症的早期发现,2-4 孤独症 P68,2、给父母亲的几个问题:,(1)孩子曾经玩过“假装”游戏吗?例如用玩具茶杯假装喝茶。(2)您的孩子曾经用过食指去指他需要、喜欢或感兴趣的东西吗?(3)您的孩子对别的小朋友感兴趣吗?(4)您的孩子喜欢玩“躲猫猫”游戏吗?(5)您的孩子曾经拿过东西给你,或向您显示什么东西吗? 如果以上问题的答案有两个或更多是“不”,怀疑孤独症。,1,2,三、孤独症的早期发现,2-4 孤独症 P68,3、医生或老师的观察:,(1) 在诊室里,孩子与您有过目光接触吗?(2) 吸引孩子的注意,然后指向房间对侧的一个有趣的玩具,说:“嘿,看,那里有

16、一个小汽车(玩具名)”,观察孩子的面部表情,孩子有没有看你所指的玩具?(3)吸引孩子的注意,然后给孩子一个玩具小茶杯和茶壶,对孩子说:“喝一杯茶吧”。观察孩子,看他有无假装倒茶喝茶等动作。(也可以用其他的玩具)。(4)问孩子:“灯在那里?”或问:“把灯指给我看看”,孩子会用他的食指指灯吗? 如果以上问题的答案有两个或更多是“不”,怀疑孤独症。,1,2,2-5 智力落后现象 P68,智力落后指智力发展明显低于同年龄儿童平均水平并有适应行为障碍的儿童。,1,2,2-5 智力落后现象 P68,一、症状:第一,思维品质差。第二,不懂学习方式,速度慢。第三,语言发展水平差,无创造力。,1,2,2-5 智力落后现象 P68,二、智力落后儿童的四个等级:,1,2,2-5 智力落后现象 P70,三、原因:第一,先天原因。第二,后天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