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全套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574925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PPT 页数:475 大小: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学(全套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5页
免疫学(全套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5页
免疫学(全套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5页
免疫学(全套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5页
免疫学(全套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免疫学(全套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学(全套ppt课件).ppt(4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免疫学,2022/12/8,2,第一章 绪 论第一节 免疫的概念一、免疫(Immunity),“免疫”是什么 ?,3,免疫: 免患瘟疫,免患疫病 “疫”: 民皆病之谓疫 = 流行性传染病 “瘟疫”:烈性/急性的流行性传染病 immune:免疫; 来自拉丁语 immunis (免税,免病) immunity:免疫性,免疫力,immune cells: 免疫细胞immune system: 免疫系统,4,肆虐欧洲大陆的黑死病(鼠疫),公元6世纪,(520-565) 公元14世纪(1346-1665) 公元19世纪(1894-1920),The Triumph of Death - Pieter B

2、rueghel the Elder ca. 1562,5,对病原微生物的再感染有抵抗力。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及其有害产物(毒素)的侵入所引起的发病,具有抵抗力。,2022/12/8,5,(Jenner and Pasteur),6,机体识别(区分)自身成分和异己物质, 产生一系列特定的应答过程,最后排除异 物,对自身组织形成耐受,以维持内环 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7,通常对机体有利(保护性免疫)排除外来异物抗原,对自身组织不反应(耐受)。可能损害机体(病理性免疫) 攻击、损害自身组织。,8,2022/12/8,9,二、免疫的基本特性 识别自身和非自身 特异性 免疫记忆,2022/1

3、2/8,10,1、识别自身和非自身 (Recognition of self and nonself),感染或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 识别功能降低: 识别功能过强、紊乱或功能失调:, 识别的基础 免疫细胞,细胞膜表面的抗原受体 识别功能非常精细,2022/12/8,11,2、特异性(Specificity) 机体的免疫应答和由此产生的免疫力 具有高度的特异性(针对性)。 抗乙肝病毒抗体只能与乙肝病毒发生反应。 是建立免疫学诊断方法的基础。,2022/12/8,12,3、免疫记忆 (Immunological memory) 免疫具有记忆功能 免疫记忆的基础:,免疫记忆细胞,可使机体迅速产生免疫力

4、!,2022/12/8,13,三、免疫的基本功能 免疫防御 又称抵抗感染,防御传染 自身稳定 又称免疫稳定 免疫监视,2022/12/8,14,防御功能过强(亢进):防御功能低下或缺失:,变态反应,反复感染,1、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 defence) 指机体抵御、消灭、清除病原生物的感染和侵袭的功能。,异常,?,2022/12/8,15,2、自身稳定(Homeostasis) 指机体具有清除衰老和破坏的组织细胞的一种功能。 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平衡,保证机体组织细胞进行正常生理活动。,自身稳定功能失调或异常:,自身免疫性疾病!,2022/12/8,16,机体内的细胞常因物理、化学

5、、生物及病毒感染等因素的作用而突变为肿瘤细胞。 免疫监视功能低下、失调或被抑制: 可导致肿瘤的发生!,3、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 surveillance) 指机体具有发现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免疫功能,免疫防御immunologico defence,异常:识别紊乱,导致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异常:变态反应或免疫缺陷征,免疫稳定immunologico homestasis,正常:清除体内自然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免疫调节,正常:防御病原体的侵害和中和其毒素(抗感染免疫),免疫监视immunologico serveilllanc,正常:发现并清除突变的癌细胞,异常:导致癌症或持续

6、性感染的发生,四、免疫的分类,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自动免疫,被动免疫,天然自动免疫,人工自动免疫,天然被动免疫,人工自动免疫,(一)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 凡在生物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属于先天即有、相对稳定、无特殊针对性的对付病原体的天然抵抗能力,称为非特异性免疫,也称先天免疫、固有免疫。1、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任何动物都有,受遗传基因控制,非常稳定。2、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种的免疫,如牛不患鼻疽,马不得牛瘟,猪不得鸡新城疫等。它是非常坚强的,在一般情况下不会有例外。,20,先天免疫的组成屏障结构: 完整的皮肤,黏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 吞噬细胞: 单核吞

7、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 正常体液中的抗微生物物质: 补体、溶菌酶等,(二)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 在动物长生活过程中,机体感染了某种病原体或接种过某种疫苗后,由于机体与病原体的直接的相互作用,使其产生一种具有明显针对性的免疫,这种免疫称为特异性免疫,也称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的主要功能是识别非自身和自身的抗原物质,并对它们产生免疫应答,从而保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状态。 特异性免疫功能不是任何动物都有,一般只有脊椎动物才有,包括细胞免疫系统和体液免疫系统。,特异性免疫,自动获得,被动获得,天然的:显性或隐性感染后获得,人工的:接种死、活疫苗或类毒素获得,天然的:通过

8、胎盘或初乳自母体获得,人工的:注入免疫血清、抗毒素、丙种球蛋白或淋巴细胞后获得,(三)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比较和联系,特征 细胞 分子,非特异性免疫迅速反应 吞噬细胞 细胞因子有若干特异性 自然杀伤细胞 补体无记忆 肥大细胞 急性期蛋白 树突细胞 特异性免疫缓慢启动高特异性 T 细胞和 B 细胞 抗体有记忆 细胞因子,24,两种类型免疫的基本特征,固有/天然免疫 适应性免疫,获得方式,出生即具有,遗传获得,出生后在抗原刺激下获得,后天产生,针对异物,针对范围广泛,无抗原特异性,针对某种异物, 有抗原特异性,2022/12/8,25,五、免疫的辩证观 1、免疫是动态的过程 2、免疫系统的整

9、体协作 3、免疫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协作,4、免疫功能的两面性,26,(一)传染病预防(二)疾病治疗(三)免疫诊断(四)免疫检测,2022/12/8,27,第二节 免疫学的发展简史 一、免疫学(Immunology) 免疫学是与微生物学同时发展起来的 一门古老的学科 是人类在与传染病斗争中发展起来的! 是生物科学中最为活跃、发展最快的科学!,2022/12/8,28,免疫学 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科学 是研究宿主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非自身大分子物质的应答过程及机制的科学 运用免疫学理论和方法对相关疾病进行预防、诊断和治疗的研究,也是当代免疫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现代生命科学的四大基础

10、,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29,第二节 免疫学的发展简史,萌芽时期-经验时期初盛时期 -实验免疫学近代免疫学飞跃时期(1950年起),30,古代人们发现: 患某种传染病痊愈后,不会患同样的传染病能防止再患同样的传染病的能力,就是免疫。中国古代发明了人痘苗接种方法的预防天花, 被世界公认为免疫学研究的开端, 是免疫学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31,天花是古老的烈性传染病:未患天花者都可能 被感染,感染后均可发病,发病后,死亡率3040%,,Day 3,Day 7,32,天花患者与毁容者,33,中国古代发明了人痘接种技术,可以预防天花,中国从宋朝起用人痘接种预防天花,古代中医书籍

11、上的小儿出天花图,34,人痘接种技术传到邻国,英国驻土耳其大使夫人Mary Wortle Montagu 将人痘接种技术传到英国等国家,35,1796年,英国乡村医生琴纳(Edward Jenner)创造了接种牛痘技术,可以预防天花,,36,37,2.初盛时期-科学免疫学(实验免疫学)时期,(1)人工主动和被动免疫的研究,1880年,法国化学家,巴斯德,研制出多种减毒疫苗,用于预防鸡霍乱,炭疽杆菌,狂犬病等疾病。(人工主动免疫方法),38,1890年,Von Behring和Kitasato在Robert Koch实验室,制备出:抗白喉杆菌外毒素的抗血清(含有抗体),治疗白喉儿童获得成功。(人

12、工被动免疫方法),39,(2)机体免疫机制的研究,细胞免疫学说 (cellular immunity)。 1883年梅契尼可夫(俄国)(Metchnikoff) 发现:白细胞有吞噬功能,能吞噬和清除各种病原微生物。,在此期间,对机体免疫机制的研究,出现了两种学说:,Neutrophil,40,体液免疫学说 (humoral immunity), Behring(德国1890)、北里(日本)首次发现白喉抗毒素(血清抗体); Bordet(1895,比利时人)发现了补体。 Erlich(德国1897)提出体液免疫学说。 1963年Wright,Deuglas发现调理素两种学说得以统一认识。,41,

13、(1)免疫系统发现和确定 (2)抗体的研究(3)免疫机制的理论研究,2022/12/8,42,克隆选择学说(1957) 1957年,Burnet(奥地利人)认为免疫细胞是随机形成的多样性的细胞克隆,每一克隆细胞表达同一特异性的抗体分子。,43,免疫学作为一个极好的研究手段与模型系统,与基因组学、蛋白组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结构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新兴的生物信息学等多个前沿学科的结合,必将产生新的理论与应用上的突破,从而更好地理解生老病死的基本现象,了解生命本质,揭示疾病的发病机制、有效防治疾病。,第三节 现代免疫学的发展,44,现代免疫学时期,1.抗原识别受体多

14、样性的产生2.信号转导途径的发现3.细胞程序性死亡途径的发现4.造血与免疫细胞的发育5.应用免疫学的发展 (1)DNA疫苗 (2)基因工程制备重组细胞因子 (3)免疫细胞治疗 (4)单克隆抗体、完全人源抗体 (5)口服自身抗原,预防自身免疫病,45,免疫学研究的发展近况: 作为生命科学领域中的一块肥沃原野,免疫学研究的范围极为广阔。原有的领域不仅有待深入开发,而且已经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方面,形成了众多的边缘学科,亟待探索和研究的奥秘俯拾皆是,吸引大批科学家为之耕耘,并不断结出硕果。 20世纪以来,诺贝尔奖惠顾免疫学领域18次,约占20。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免疫学每10年就有3次获奖。,2

15、022/12/8,46,近40年来,随着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学科的发展,免疫学的研究已到了分子水平时代,并形成了许多分支学科。,基础免疫学 分子免疫学 免疫遗传学 细胞免疫学 免疫学原理 免疫生物学 免疫生理学 免疫病理学 免疫药理学 免疫化学 免疫毒力学 免疫组织学 免疫酶学 医学免疫学 临床免疫学 移植免疫学 血液免疫学 肿瘤免疫学 生殖免疫学 兽医免疫学 免疫分类学,2022/12/8,47,免疫学成为生命科学的前沿科学。 现代免疫学的应用,开创了更多更有效的方法,以提高人类健康水平,防治人类的疾病。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自1901年设立以来在20世纪共颁发的98次奖项中, 与

16、免疫学研究有关的奖项就达27次, 占27.6%; 获奖人数达40多人。,在基因、分子、细胞、器官、系统等不同水平上进行系统研究。,2022/12/8,48,第三节 动物免疫学1、动物免疫学的概念 是研究用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来诊断、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的一门学科。 如布病、结核的诊断,疫苗预防传染病,抗血清、干扰素、白细胞介素治疗。2、课程性质和重要性 专业基础课,非常重要。,2022/12/8,49,免疫系统: 免疫器官: 骨髓,胸腺,脾脏,淋巴结 免疫细胞: 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粒细胞 免疫分子: 抗 体: 体液中的球蛋白 补 体: 血液中的糖蛋白 细胞因子:主要由免疫细胞产生抗原:

17、外来异物(病原微生物)免疫应答: 抗原免疫系统反应过程变态反应: 异常的免疫反应抗感染免疫: 机体的免疫力免疫防治: 预防和治疗(疫苗,免疫血清)临床免疫: 肿瘤、移植免疫,免疫耐受免疫技术: 免疫诊断,2022/12/8,50,介绍几个概念有助于理解 1、抗原(antigen,Ag):是指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效应T细胞,并能与之结合引起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2、抗体(antibody,Ab):是B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种蛋白质。3、补体(complement):是存在于正常动物血清中,具有类似酶活性的一组蛋白质。,2022/12/8,51,抗原 B细胞 抗体 病原微生物 体内

18、 体液中,抗原抗体补体 大肠杆菌与抗大肠杆菌抗体结合, 活化补体,使大肠杆菌破坏。,2022/12/8,52,A型人 B型人 RBC有A抗原 血液中有抗A抗体和补体,输血,A抗原 + 抗A抗体 + 补体,有A抗原的RBC破裂,2022/12/8,53,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组织机构,是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基础。 免疫系统主宰机体的免疫功能,它们的存在和功能的正常,是维持机体免疫力相对稳定的保证。,第二章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2022/12/8,54,中枢免疫器官(一级免疫器官) 免疫器官 外周免疫器官(二级免疫器官)免疫系统 淋巴细胞 免疫细胞 辅佐细胞(抗原递呈细胞)

19、 粒细胞 免疫分子 抗体,补体,细胞因子等,第二章 免疫系统,2022/12/8,55,第二章 免疫系统,2022/12/8,56,第一节 免疫器官(immune organ) 是免疫细胞产生、分化、成熟、定居、增殖以及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执行免疫功能的器官,第二章 免疫系统,2022/12/8,57,第1节 免疫器官,2022/12/8,58,一、中枢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产生与成熟场所 骨髓,胸腺,法氏囊 特点: 1、形成于胚胎早期 2、免疫细胞产生、分化和成熟场所 3、切除,影响免疫功能 4、逐渐萎缩,第1节 免疫器官,2022/12/8,59,1、造血和免疫器官 2、一切血细胞源于骨髓

20、骨髓中的多能干细胞是红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群的起始细胞。 3、是人类和哺乳动物B细胞成熟的场所 骨髓功能缺损:?,严重损害机体的造血和免疫功能!,(一)骨髓(bone marrow),第1节 免疫器官,2022/12/8,60,(二)胸腺(thymus) 1、位置 气管的两测或胸腔的前下方 2、免疫功能 T 细胞成熟的场所 多能干细胞 淋巴干细胞 胸腺 T 细胞 外周免疫器官定居 产生胸腺激素,第1节 免疫器官,2022/12/8,61,T 淋巴细胞:? 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 Thymus dependent lymphocyte 简称 T 细胞。,第1节 免疫器官,2022/1

21、2/8,62,(三)法氏囊(bursa of fabricius) 1、禽类特有的免疫器官 2、B 细胞成熟的场所 多能干细胞 淋巴干细胞 法氏 囊 B 细胞 外周免疫器官定居 法氏囊萎缩或损害: 某些药物、病毒等。,第1节 免疫器官,2022/12/8,63,B 淋巴细胞:? 囊依赖性淋巴细胞 Bursa dependent Lymphocyte 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 Bone marrow dependent Lymphocyte 简称 B 细胞,第1节 免疫器官,2022/12/8,64,二、外周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分布及进行免疫应答的场所 脾脏,淋巴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等 特点: 1、形成

22、于胚胎晚期 2、是T、B细胞定居、增殖的场所 3、是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4、切除后,一般不影响免疫功能 5、存在于整个成年期,第1节 免疫器官,2022/12/8,65,(一)淋巴结(lymph node) 1、结构 浅皮质区:有许多淋巴小结 皮质 深皮质区:副皮质区淋巴结 髓索:B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 髓质 髓窦:巨噬细胞,第1节 免疫器官,2022/12/8,66,第1节 免疫器官,2022/12/8,67,2、T、B细胞的分布 T细胞:副皮质区胸腺依赖区 B细胞:皮质浅层,髓索非胸腺 依赖区,第1节 免疫器官,2022/12/8,68,3、免疫功能 过滤和清除异物 淋巴结内有淋巴循环及

23、血液循环双重系统。经淋巴结内的淋巴循环,将体表或内脏的病原体及异物引流至局部淋巴结。 免疫应答的场所,第1节 免疫器官,2022/12/8,69,(二)脾脏(spleen) 1、结构 脾小体:淋巴小结 白髓 中央动脉: 脾脏 脾索:B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 红髓 脾窦:血细胞,第1节 免疫器官,2022/12/8,70,第1节 免疫器官,2022/12/8,71,第1节 免疫器官,2022/12/8,72,第1节 免疫器官,2022/12/8,73,2、T、B细胞的分布 T 细胞:中央动脉周围 B 细胞:生发中心、脾索 T细胞35%,B细胞55%,巨噬细胞10%,第1节 免疫器官,2022/1

24、2/8,74,3、免疫功能 血液滤过作用: 免疫应答的重要场所: 滞留淋巴细胞的作用: 产生吞噬细胞增强激素:,第1节 免疫器官,2022/12/8,75,(三)其它淋巴组织 1、哈德氏腺:眼球后部 2、扁桃体:淋巴组织 3、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粘膜下层的许多淋巴小结和弥散淋巴组织。 这些淋巴组织均含有丰富的T细胞、B细胞及巨噬细胞,参与局部的粘膜免疫作用。,第1节 免疫器官,2022/12/8,76,第二节 免疫细胞,1、免疫细胞(immunocyte) 所有直接或间接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 与免疫有关的细胞。,第二章 免疫系统,2022/12/8,77,第2节 免疫

25、细胞,2022/12/8,78,2、免疫细胞的分类 淋巴细胞: 抗原递呈细胞(辅佐细胞): 粒细胞:,T细胞,B细胞,K细胞,NK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嗜中性、嗜碱性、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第2节 免疫细胞,2022/12/8,79,3、免疫活性细胞 (Immunocompetent cell,ICC) 受抗原刺激后能分化增殖,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细胞。 4、抗原递呈细胞(辅佐细胞) (antigen presenting cell, APC) 能捕捉和处理Ag、把Ag递呈给ICC的细胞,在免疫应答中起辅助作用。,第2节 免疫细胞,2022/12/8,80,一、淋巴细胞 (一)T

26、 细胞 1、T细胞的来源与分化 多能干细胞淋巴干细胞 胸腺 T细胞外周免疫 抗原 记忆细胞(长寿) 器官定居(T细胞) 淋巴母细胞效应T细胞执行细胞 免疫 辅助B细胞,再次进入,第2节 免疫细胞,2022/12/8,81,2、T细胞的分布 外周免疫器官的胸腺依赖区; 经血液组织淋巴血液过程循环 3、T细胞的表面标志, 表面受体:是指免疫细胞表面上能与相应配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分子结构。 表面抗原:是指淋巴细胞表面上能被特异性抗体所识别的表面分子。,第2节 免疫细胞,2022/12/8,82,表面抗原,分化抗原,CD抗原 由于表面抗原是在淋巴细胞分化过程中产生的,故又称为分化抗原。国际免疫学会议决

27、定以分化群(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来统一命名淋巴细胞表面抗原;故叫 CD抗原或 CD分子。 已命名250多种CD抗原。,第2节 免疫细胞,2022/12/8,83,(1)T细胞抗原受体(TCR) (T cell antigen receptor) 是存在于T细胞表面具有识别和结合特异性抗原的分子结构。, TCR是T细胞特有的表面标志,是识别抗原的物质基础。 TCR与CD3形成复合体。,第2节 免疫细胞,2022/12/8,84,(2)CD2:即红细胞受体 T 细胞可与某些红细胞结合。 据此可建立一个试验E 花环试验,用于检测外周血中的 T 细胞的比例及数目。 肝

28、素抗凝血淋巴细胞分离洗涤,离心加红细胞悬液染色(姬姆萨-瑞氏液)镜检,第2节 免疫细胞,2022/12/8,85,(3)CD3: 仅存在于T 细胞表面,与TCR结合形成TCR - CD3 复合分子; 可转导 TCR 的信号 (4)CD4 和 CD8: 存在于不同 T 细胞亚群,CD分子动画,第2节 免疫细胞,2022/12/8,86,4、T细胞亚群与功能 按免疫功能的不同 辅助性T细胞 抑制性T细胞 诱导性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迟发型超敏反应性T细胞,第2节 免疫细胞,2022/12/8,87,(1)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Th) 辅助B细胞分化和分泌抗体 协助其它T细胞分

29、化成熟 分泌淋巴因子及白细胞介素 IFN-,IL-2,IL-12等,是单核巨噬细胞及NK细胞的活化因子。,第2节 免疫细胞,2022/12/8,88,(2)抑制性T细胞(suppressor T cell,Ts) 抑制B细胞产生抗体 调节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3)诱导性T细胞(inducer T cell,Ti) 诱导Th 和Ts 细胞的成熟,第2节 免疫细胞,2022/12/8,89,(4)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 cell,CTL或Tc) 杀伤靶细胞,杀伤能力强; 穿孔素,颗粒酶,蛋白毒素等 杀伤作用具有高度特异性; 分泌多种细胞因子。 IFN-,LT,TNF,IL-2等 (

30、5)迟发型超敏反应性T细胞 (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 T cell,Td) 分泌多种淋巴因子,导致炎症反应。 IL-2,TNF,IFN-等。,第2节 免疫细胞,2022/12/8,90,(二)B 细胞 1、B细胞的来源与分化 多能干细胞 淋巴干细胞 法氏囊或骨髓B细 胞外周免疫器官定居(B细胞)浆母细胞浆 抗原 细胞 产生抗体体液免疫 记忆细胞,第2节 免疫细胞,2022/12/8,91,B Cells: Antibody Factories,Overview: B Cell Development (B细胞发育幻灯),第2节 免疫细胞,2022/12/8,

31、92,2、B细胞的分布 非胸腺依赖区; 骨髓、血液、粘膜组织。 3、B细胞的表面标志 动画 (1) B细胞抗原受体(B cell receptor,BCR) 膜免疫球蛋白(membrane immunoglobulin,mIg) mIgM、 mIgD; 能与相应抗原结合,第2节 免疫细胞,2022/12/8,93,(2) Fc受体(Fc receptor,FcR): CD23抗原 与Ig 的Fc 片断结合;, 是B 细胞成熟的标志之一; EA花环试验:常用于B细胞的检测。 红细胞(erythrocyte) 抗体(antibody) 4% 红细胞悬液 + 抗红细胞抗体 37、15min 洗涤 加

32、淋巴细胞悬液 感作、离心、涂片、固定、染色、镜检。,第2节 免疫细胞,2022/12/8,94,(3) 补体受体(complement receptor ,CR) 与补体发生结合; EAC花环试验:是鉴定B细胞的一种方法 EAC:红细胞(erythrocyte)抗体(antibody)补体(complement),第2节 免疫细胞,4、B细胞功能 产生抗体:,2022/12/8,95,5、T细胞及B细胞的分布,分泌细胞因子:,递呈抗原:,T细胞:胸腺、胸导管、血液、淋巴结 B细胞:脾脏、骨髓、肠道集合淋巴结,第2节 免疫细胞,2022/12/8,96,(三)K 细胞(杀伤细胞,killer c

33、ell) 1、存在于腹腔渗出液、血液和脾脏中; 2、具有IgG 的 Fc受体; 3、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antibody dependent cell mediated cytotoxicity ADCC ) 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必须通过特 异性抗体的介导。 4、抗肿瘤免疫、抗病毒感染及移植排斥反应,第2节 免疫细胞,2022/12/8,97,(四)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 (natural killer cell,NK细胞) 1、存在于外周血和脾脏中; 2、能直接杀伤靶细胞,也有 ADCC作用; 3、杀伤活性比 Tc 细胞和K细胞弱,但作用快; 4、干扰素及IL-2可加强N

34、K细胞的活性。,第2节 免疫细胞,2022/12/8,98,二、抗原递呈细胞(辅佐细胞) 1、单核巨噬细胞 (mononuclear phagocyte system) (1)组成: 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 (2)表面受体: IgG 的 Fc受体 补体受体 多种细胞因子受体 有利于其发挥吞噬作用,第2节 免疫细胞,2022/12/8,99,单核吞噬细胞的发育与分布 骨髓 血液 组织 多能干细胞 结蹄组织:组织细胞 单 巨 肺:肺泡巨噬细胞 髓样干细胞 核 噬 肝: Kupffer细胞 细 细 脾: 巨噬细胞 前单核细胞 胞 胞 神经组织:小胶质细胞 骨:破骨细胞 关节:滑膜A型细胞 胸腹腔:巨噬细

35、胞,第2节 免疫细胞,2022/12/8,100,(3)免疫功能 吞噬作用: 细胞毒作用:杀伤靶细胞 靶细胞抗体巨噬细胞; 靶细胞抗体补体巨噬细胞,细胞毒作用,第2节 免疫细胞,2022/12/8,101, 抗原递呈作用: 动画 抗原巨噬细胞吞噬胞内酶降解小肽片断(抗原决定簇)递呈给T、B细胞 动画 分泌功能: 分泌近百种活着物质。 如IL-1,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3)免疫功能,第2节 免疫细胞,2022/12/8,102,单核吞噬细胞分泌的活性物质举例 产物分类 分 泌 的 活 性 物 质酶类 溶菌酶、蛋白质、肽酶、糖苷酶、 磷酸酶、脂酶、血纤维蛋白溶酶原、 胶原酶、弹性蛋白酶等血浆蛋

36、白 凝血因子、a2巨球蛋白、补体成分 (C1 C2 C3 C4 C5 P因子、 D因 子、I因子、H因子)等生物活性蛋白 IL-1、IL-6、IL-8、TNF、集落刺 激因子、间叶细胞增殖因子、血管生 成因子等低分子物质 前列腺素E、白三烯、胸腺嘧啶核甙等,第2节 免疫细胞,2022/12/8,103,第2节 免疫细胞,2022/12/8,104,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动画,吞噬抗原处理抗原递呈抗原,第2节 免疫细胞,2022/12/8,105,2、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 cell) (1)分布

37、于脾脏、淋巴结和结缔组织中; (2)可递呈抗原。,第2节 免疫细胞,2022/12/8,106,3、B细胞 有递呈抗原的作用,第2节 免疫细胞,2022/12/8,107,APC与T细胞相互作用的电镜图,第2节 免疫细胞,2022/12/8,108,2、嗜酸性粒细胞 抗寄生虫感染 3、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 有IgE 的 Fc受体,可引起 过敏反应 肥大细胞存在于组织中,第2节 免疫细胞,2022/12/8,109,Neutrophil PMN,Basophil,Eosinophil,Platelets,RBCs,Lymphocytes,Monocytes,Erythrocytes,Granu

38、locytes,第2节 免疫细胞,2022/12/8,110,红细胞和血小板: 具有一定的免疫功能,特别是在清除血液循环中的免疫复合物起重要作用。 红细胞 有C3b受体;起消除血液中抗原-抗体复合物(免疫复合物)的作用 。 1982年,sigel(美)提出“红细胞免疫系统”,免疫复合物 抗原+抗体,第2节 免疫细胞,2022/12/8,111,机体内参与调节免疫应答的各种蛋白分子 一、免疫细胞膜上分子(4类) 1、TCR 2、BCR(SmIgM;SmIgD) 3、细胞分化抗原(CD) 机体各种细胞,分化不同群,成熟不同阶段,活化不同时期出现于膜上的蛋白质分子不同,以cluster of dif

39、fertiation,CD命名、编号。 意义:以CD分子水平鉴定细胞 CD分子在细胞发挥功能时起作用,第三节 免疫分子,第二章 免疫系统,2022/12/8,112,4、MHC分子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由MHC基因表达。 (1)MHC-类分子 所有有核细胞 (2)MHC-类分子 抗原递呈细胞 5、其它膜分子,各种受体,第3节 免疫分子,2022/12/8,113,二、体液中的免疫分子 免疫球蛋白、补体系统 、细胞因子 1、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g,Ig) B细胞膜表面Ig;B细胞受抗原作用后分泌在体液中

40、的抗体(IgM、IgG、IgA、IgE、IgD) 2、补体系统 3、细胞因子 机体细胞分泌的调节细胞发育和功能的小分子蛋白质,种类很多。,第3节 免疫分子,2022/12/8,114,免疫系统: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分子 抗体,补体,细胞因子等 Evolution of the Immune System: Past,Present, and Future (免疫系统的进展:过去、现在和将来),第3节 免疫分子,2022/12/8,115,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骨髓、胸腺、法氏囊为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产生、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脾脏、遍布全身的淋巴结

41、以及粘膜淋巴组织。在中枢免疫器官发育成熟的免疫细胞通过血液循环前往全身各免疫器官和组织。 淋巴结由与静脉并行的淋巴管网络连接,是回收组织液的“过滤器”。,总 结:,第二章 免疫系统,2022/12/8,116,免疫细胞包括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淋巴细胞等。 粒细胞是中性、嗜碱性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总称,它们的主要特点是含有胞浆颗粒,在Giemsa染色涂片上分别呈淡藕荷色(中性粒)、红色(嗜酸性粒)或者蓝色(嗜碱性粒)。组织当中的肥大细胞形态学特征和功能与嗜碱性粒细胞类似。,第二章 免疫系统,2022/12/8,117,血液中单核细胞外周组织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存在于组织中。 淋巴细胞

42、分为T、B、K和NK细胞,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的30左右。绝大多数淋巴细胞存在于外周淋巴器官之中(脾脏、淋巴结和黏膜淋巴组织)。 淋巴细胞通过淋巴网络和血液循环系统在外周淋巴器官和血液循环系统内不断循环,执行免疫巡视功能。,第二章 免疫系统,2022/12/8,118,如果将人的机体比做一个国家,免疫系统就是这个国家的“军队”,它时时刻刻呵护着我们的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的侵扰。 肥大细胞是守卫机体门户的“哨兵”细胞,它们识别微生物所特有的各种危险信号之后慕集各种免疫细胞至被侵组织部位,启动炎症过程。,第二章 免疫系统,2022/12/8,119,巨噬细胞是分布于全身各种组织之中的“常驻边防部队”

43、,它们具有较强的吞噬与杀伤能力,是微生物穿过体表之后所遇到的第一道主要防线。 占血液中白细胞总数23以上的中性粒细胞是不停地随血液循环的“野战部队”。一旦机体的任何局部被微生物感染,中性粒细胞将迅速穿出血管,抵达“出事地点”,吞噬并清除入侵的异物抗原。,第二章 免疫系统,2022/12/8,120,T和B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的“现代化部队” 利用TCR和BCR准确识别外来抗原并介导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 B细胞活化后分化为浆细胞,分泌抗体。这些抗体分子与微生物特异结合、阻止微生物继续感染体内的其它细胞或者使其尽快被吞噬细胞所吞噬,或者通过补体直接引起其损伤。,第二章 免疫系统,202

44、2/12/8,121,T细胞通过释放细胞因子对免疫应答进行指挥与调控,有些T细胞还能直接杀伤被病毒或其它微生物感染的靶细胞。 T和B淋巴细胞对曾经侵犯过机体的外来抗原具有免疫记忆能力。 免疫系统因原发或者继发因素造成的功能紊乱或者功能不全可导致免疫缺陷、超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等免疫性疾病。,第二章 免疫系统,2022/12/8,122,第三章 抗原 第一节 抗原概念 一、抗原与抗原性 1、抗原(antigen,Ag) 凡是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效应T细胞,并能与之结合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2022/12/8,123,2、抗原性(antigenicity) 免疫原性: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效

45、应T细胞的特性(性能)。 反应原性:抗原能与相应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反应的特性(性能)。 抗原性:具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的抗原有抗原性。,第2节 抗原概念,2022/12/8,124,猪瘟疫苗(抗原)注入猪体内 发生免疫应答产生抗猪瘟病毒抗体 免疫原性 猪瘟疫苗 + 抗猪瘟病毒抗体在体外、体内都可以发生反应(结合) 反应原性 体外:发生沉淀反应;体内:中和反应 猪瘟疫苗即具有免疫原性,又有反应原性,说明猪瘟疫苗具有抗原性。,抗原性举例,第2节 抗原概念,2022/12/8,125,二、完全抗原与半抗原 1、完全抗原 具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的物质 2、半抗原(不完全抗原) 只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

46、性的物质 载体:使半抗原变成完全抗原的物质 3、免疫原: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第2节 抗原概念,2022/12/8,126,完全抗原 免疫原性物质(细菌) 机体免疫细胞 免疫产物 (效应细胞、抗体)+ 物质 特异反应 反应原性 不完全抗原(半抗原) 物质(激素)+蛋白载体 机体免疫细胞 免疫产物 (抗体)+ 物质 特异反应,第2节 抗原概念,2022/12/8,127, 异种物质: 同种异体物质: 自身隐蔽物质: 自身变性物质:,第二节 构成抗原的条件 一、异物性 1、指异种物质、同种异体物质、自身隐蔽物质及自身变性物质。,病原体,异种蛋白质等,血型抗原,眼球晶体蛋白、甲状腺蛋白等,红细胞+药物

47、,第三章 抗原,2022/12/8,128,2、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越远,其免疫原性越强。,鸭的血清蛋白质 免疫兔,强抗原(免疫原性强),鸭的血清蛋白质免疫鸡,弱抗原(免疫原性弱),鸭的血清蛋白质免疫鸭,鸭的血清蛋白质免疫本鸭,免疫原性很弱,无免疫原性,第2节 构成抗原的条件,2022/12/8,129,二、分子大小、化学组成和物理状态 1、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 2、蛋白质是良好的免疫原。 3、颗粒性抗原强于可溶性抗原。 常将免疫原性弱的物质吸附在某些大颗粒的表面,可增强免疫原性。,第2节 构成抗原的条件,2022/12/8,130,三、复杂的分子结构 1、分子结构复杂。 2、在接触免疫

48、细胞时,分子结构复杂(完整性)。,如明胶分子量也在10万以上,但分子结构简单,免疫原性弱。 如蛋白质食物在消化道降解。,第2节 构成抗原的条件,2022/12/8,131,第三节 抗原决定簇 一、抗原决定簇(基) 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表位。,第三章 抗原,2022/12/8,132,二、抗原价 1、抗原分子的抗原决定簇数目 2、单价抗原:半抗原,单一抗原决定簇 3、多价抗原:完全抗原,多抗原决定簇,第3节 抗原决定簇,2022/12/8,133,第四节 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 一、共同抗原 带有共同抗原决定簇的抗原。, 异嗜性抗原:不同种属生物之间 的共同抗原,甲菌含有

49、a、b、c抗原决定簇 乙菌含有c、d、e抗原决定簇,第三章 抗原,2022/12/8,134,甲菌与乙菌抗血清可发生较弱的交叉反应,反之亦然。 甲 菌 液 乙 菌 液 (a、b、c抗原决定簇)(c、d、e抗原决定簇)甲菌抗血清 + + (A、B、C抗体) 乙菌抗血清 + + (C、D、E抗体),二、交叉反应 抗体对具有相同抗原或决定簇的不同抗原物质的反应。,2022/12/8,135,第五节 半抗原与载体 一、半抗原 不完全抗原,无免疫原性。 二、载体 与半抗原连接的大分子蛋白。 三、半抗原-载体效应 要想制备抗半抗原的抗体,需要载体,且载体要相同,要经过多次免疫。,第三章 抗原,2022/1

50、2/8,136,第一次免疫 DNP + OVA DNP + OVA初次应答,第二次免疫 DNP + OVA DNP + BSA,产生抗DNP抗体(滴度低),抗DNP抗体滴度较高,抗DNP抗体滴度很低,再次应答,初次应答,DNP:二硝基苯OVA:卵白蛋白BSA:牛白蛋白,第5节 半抗原与载体,2022/12/8,137,第六节 抗原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把抗原分为不同的种类。 一、根据抗原的性质 1、完全抗原 2、半抗原,第三章 抗原,2022/12/8,138,二、根据抗原的来源 1、异种抗原 2、同种抗原 3、自身抗原 4、异嗜性抗原(Forssman抗原) 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