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及其弟子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575520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子及其弟子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孔子及其弟子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孔子及其弟子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孔子及其弟子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孔子及其弟子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孔子及其弟子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子及其弟子课件.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t课件.,1,孔子及其弟子,t课件.,2,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身高2.20m左右,人称鲁长人。春秋末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从三十岁开始授徒讲学,直到晚年,从未停止过。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t课件.,3,孔子门下最杰出的十位弟子依次是颜回、闵损(闵子骞)、冉耕(伯牛)、冉雍(仲弓,冉子)、冉求(冉有、子有)、仲由(子路、季路)、宰予(子我)、端木赐(子贡)、言偃(子游)、卜商(子夏),合称“孔门十哲”,语出论语先进。“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

2、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t课件.,4,颜回(前521前481),字子渊,所以又叫颜渊。鲁国人(今兖州城内文庙小学 ,距曲阜60余里) ,小孔子三十岁。13岁拜师。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以德行著名,家贫不忧,好学不倦。孔子赞曰:“贤哉回也!一箪dn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回也好学,不迁怒,不贰r过。”颜回大智若愚,“闻一能知十”,在众多弟子中最能理解孔子,一生追随,不离左右,视师若父。他评价孔子说:“仰之弥高,钻之弥深。”颜回二十九岁头发白尽,四十一岁英年早逝,孔子哭之极恸tng,痛如丧子,悲呼:“天丧我矣!天丧我矣!”,颜回-德行第一,t课件.,5,子路,仲由(

3、简称“由”),前542前480,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人(今山东省泗水县泉林镇 ),小孔子九岁。孔子最喜欢的弟子之一,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鲁莽,好勇力,事亲至孝。除学诗、礼外,还为孔子赶车,做侍卫,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唐朝时被追封“卫侯”。宋时加封“河内公”。南宋封为“卫公”。明嘉靖年间改称“先贤仲子”。,t课件.,6,子路的伉直好勇,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暇豚”,集解说:“冠以雄鸡,佩以暇豚。二物皆勇,子路好勇,故冠之。”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想象出子路的好勇之态,为此,他常遭师之痛责,说他“好勇过我,无所取材”,“不得其死”等等。但子路“志伉直” ,他的好

4、勇与一般的逞勇好斗之徒有所区分,使他的好勇含有了某些伸张正义、为民请命、不欺幼弱的成分。子路“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重友朋、讲义气,以及在卫国动乱中勇于喊出“食其食者不避其难”,从而为主人冒死拼杀殉道尽忠的舍身取义精神,皆与其伉直好勇性格息息相通。,t课件.,7,子路性伉直,还表现在言语上就是从不掺假欺瞒,对此孔子评价说:“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与?”断狱必须两造俱至,但子路的话却笃实无欺,故听子路一面之辞便可断狱。又,子路重言诺,故孔子评价说:子路“无宿诺”,意谓子路答应今天兑现的事情,决不拖延到明天。孔子对子路忠心不二、讲信义的品性深有了解,曾断言:“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

5、,其由与?”他坚信当穷途末路、逸往海外时,随从自己的只有子路一人。子路自师从孔子后还成了孔子忠心耿耿的贴身侍卫,由于子路勇力过人,武艺高强,因之无人敢欺慢孔子。,t课件.,8,在对待老师方面,子路一方面忠贞不二,极其尊重,但另一方面又不像颜回那样对孔子之言“无所不悦”,总取“不违”态度,常提出不同意见。只要他认为孔子的言与行有不正确的地方,总是直率地提出批评和反驳。这是子路率直、光明磊落性格的又一体现。如孔子欲往公山弗扰处为官,子路以为不妥,当面反讥说:没有人用你就算了,为什么要投奔这个叛乱分子呢? 由于此事于情于理都欠妥,加之子路的反对,孔子未能成行。,t课件.,9,又,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

6、子欲至卫国求仕,当时卫灵公夫人南子深得灵公宠爱,想要得到卫灵公任用,必须走南子这个后门,而南子在当时名声又极为不佳,由于求官心切,孔子还是拉下脸来,硬着头皮去见南子。对孔子的这一“失节”之举,子路极为反感,当面质问孔子,急得孔子对天发起誓来:我如果不是为了得君行道而不得已去见南子的话,那么老天一定会厌弃我! 老天一定会厌弃我!子路就是这样一个光明磊落、伉直坦率的人,只要他认为不对,一定会坚决提出批评,即使是自己尊敬的老师也不例外,这一点在孔子的所有弟子中是不多见的。所以孔子曾说“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t课件.,10,子路还有着政治方面的杰出才干。孔子设案授徒,辟德行、政事、言语、文学四科

7、,而子路是政事科之优异者。论语有不少篇章提到他同孔子讨论政治方面的问题,如论语子路:“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不倦。”由于热心政治,关注社会政治问题的学习和研究,使得子路在政治方面的才能大有长进。对此孔子不止一次地予以称道,比如称赞子路:“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 。孔子还向季康子推荐子路说:“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意思是子路果断干练,不拖泥带水,从政不成问题。孔子还称赞子路:“可谓具臣矣”,言子路具备做臣僚的素质。从政治实践看,子路曾数度做官:曾为季氏宰,曾做过卫国蒲邑的大夫,曾做过卫国大夫孔悝的邑宰,可以说子路是学而优则仕的典范,是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典范,也是学以致用优良

8、学风的践履者。,t课件.,11,子路受教,据史记载,子路与孔子初次见面的时候,两人曾有过冲突,子路曾持勇力“陵暴孔子”(“陵暴” 有动手打人的味道),被孔子“设礼稍诱”之,收归门下。子路初次见孔子,身穿盛服,很不可一世的样子。孔子告诉他说:“你这样昂昂然算什么呢?你身穿华服,面露志得意满之色,世上还有什么人肯将你的错处告诉你呢?”子路退出,换上一身戎服,身配甲胄,佩带宝剑进来,然后拔出长剑,在庭中舞弄一番。舞罢,向孔子说,古时的君子,没有不配剑以自卫的吗?夫子也应该学剑习武,继承先业。孔子说:“古之君子以忠为本质,以仁为卫身,因为以德服人,能使人心悦诚服。而以力服人,不是心服啊!”子路敬而受之

9、,马上换下戎服,穿着常服,,t课件.,12,缓步登堂,全无武夫摸样。孔子教子路说:“喜欢自夸,就华而不实。自告奋勇,称道己功,聪明显现在脸上,自以为能,这便是小人。君子知道就说知道,是出言不拘,这是智。不能的说不能,是立行无亏,这是仁。做人能够达到仁且智,还有什么不足的呢?”子路说:“南山有竹,不揉自立,斩作竹箭可穿犀革,如此来说,何必要学?”孔子告诉子路说:“装配了箭羽,磨锐了箭镞,将犀革穿入更深,这和天才求学问,岂有两样呢?”子路拜而受教。,t课件.,13,子路是个很勇敢的人,而且擅长弹奏乐器。有一天,子路在孔子家里鼓瑟,那弦律充满战斗的激情,使人仿佛听到战场上的冲杀声。于是,孔子说:“这

10、乐声不平和,为什么要在我家里弹奏呢?”孔子的弟子们听出孔子对子路的不满,就在背后纷纷议论。孔子了解到这种情况后,说:“他在音乐方面已经入门了,而且有一定的成就,只是还没有达到非常高深的境地。”经孔子这么一解释,大家便改变了对子路的态度。,登堂入室,t课件.,14,子路年轻时侍奉双亲,常吃些藜藿恶草之类,饭米要到百里外去亲自背负回家。后来双亲去世,子路南游到楚国,做了大官,平时跟随的车骑就有一百辆,还囤积了上万钟的粟米,居室内坐的地方垫着舒服的厚褥子,吃饭的时候可以摆出许多大鼎,里面装满煮好的精美食物。尽管生活条件优裕了,而子路却经常叹息道:“现在虽然想把野菜当作主食,想为双亲去背米,却再也办不

11、到了。”,二十四孝:为亲负米,t课件.,15,子路初仕鲁,后事卫。孔子任鲁国司寇时,他任季孙氏的宰,后任大夫孔俚的宰。卫庄公元年(前480年),孔俚的母亲伯姬与人谋立蒯聩(伯姬之弟)为君,胁迫孔俚弑卫出公,出公闻讯而逃。子路在外闻讯后,即进城去见蒯聩。蒯聩命石乞挥戈击落子路冠缨,子路目毗尽裂,严厉喝斥道:“君子死,而冠不免。”毅然系好帽缨,从容就义。死前犹慷慨而言:“君子死,冠不免。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死后被乱刀剁成肉酱。孔子闻讯大恸,为之不食肉糜。,匹夫不可夺志,t课件.,16,冉有,名求(前522?),字子有,鲁国人,小孔子二十九岁。与冉耕、冉雍同宗,皆在孔门十哲之列,世称“一门

12、三贤”,又称“三冉”。青年时期曾做过季氏家臣,后随孔子周游列国。冉求精通六艺,长于政事,深沉谦退,志在足民,孔子称赞他“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其后,季康子继掌国权,招冉求辅政,孔子欣然曰:“鲁人招求,非小用之,将大用之也。”冉求遂回国为季氏宰。鲁哀公,冉有,t课件.,17,十一年,齐师伐鲁,兵临城下。冉求慷慨赴敌,率军击退齐师,立下赫赫战功。战后,季氏问曰:“学之乎?性之乎?”冉求答曰:“学之于孔子”。季氏遂招孔子。孔子返鲁,冉求侍师殷切,朝政之余,必登门受教。但季氏旅泰山、伐颛臾、用田赋,皆不能救,或反助之。孔子斥之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冉求亦尝婉言以“力不足”

13、告罪于夫子。孔子面折之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画。”虽然,未闻冉求有愠色,师事孔子恭谨如初。,t课件.,18,曾参,曾参(前505前435),字子舆,鲁国武城人,小孔子四十六岁。出身没落贵族家庭,为人极孝,幼时去田间除草,不慎弄断了一根瓜秧,其父曾点大怒,举棍将他打得昏死过去。曾参醒转后,为免父亲内疚,强自撑持,弹琴唱歌,以示无碍。孔子闻之不悦,骂他不懂“小杖则受,大杖则走”的道理,让父亲陷于不义不慈之地,实乃大不孝。继母待他极劣,父亲,t课件.,19,去世后,他孝行越谨,其妻因给继母蒸梨不熟而被其所休。孔子得知后责他不顾结发之情,曾参后悔莫及,遂终生不复续娶。曾参自小随父曾点听孔子讲学

14、,十六岁正式拜孔子为师,并随孔子周游列国。他勤奋刻苦,长于内省,重视仁德,提倡忠恕,深得孔子儒学精髓。他曾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还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不过曾参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还是他的孝道思想,他所著孝经列入“十三经”,流传至今。孔子死前曾将其孙子思托付给曾参,子思后传孟子,成为影响甚大的思孟学派,对继承及弘扬孔子思想起到了重要作用。,t课件.,20,曾参尝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措,望参不还,乃啮其指。参忽心痛,负薪以归。跪问其故,母曰:“有急客至,吾啮指以悟汝尔。”,t课件.,21,曾皙,名

15、点,字子皙,曾参之父。曾拿着大棒差点把孝儿曾参打死的那位。孔子曾使诸弟子各言其志,独称曾点“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潇洒。可是谁想像得到,就是这位高蹈脱俗之人,竟因为一棵瓜秧子差点要了儿子的命!,曾皙,t课件.,22,有若,字子有,亦称有子,比孔子小四十三岁,鲁国人。他尊奉孔子,认为孔子是出类拔萃的天下第一圣人。他刻苦学习孔子的思想,发扬“学而不厌”的精神,以火烙手,以防瞌睡,日夜攻读。对孔子的思想往往做出符合原意的解释和理解,根据孔子关于在上位的人能用浓厚感情对待亲族、老百姓就会走向仁德的教导,会成为有道德孝悌的人,而不会犯上作乱,提倡孝悌是人修养的根本,是“仁”之本。因而主张以“礼”为

16、准绳,以“和”为原则处理事情。他认为人要守信义,一切盟约符合“仁”、“礼”都,有子,t课件.,23,要兑现。他主张治理国家要“无为而治”。宓子贱为单父宰,日夜操劳,事必躬亲。他对宓子贱说,要学习“舜鼓王弦,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的思想。他的孝悌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汉朝设“孝悌力田”、“举孝廉”时多以他的话为依据。在与鲁哀公论政时,提出“百姓富足了,国君怎么会不富?百姓贫穷,用度不够,国君又怎么会富”的“贵民”观点。他主张减轻剥削、寓富于民的思想,成为后世贤哲规劝帝王的名言。有若是孔子的晚年弟子,又因为有若的相貌和孔子长得非常像,所以当孔子去世以后,弟子们思念老师,就把有若当作老师一样对待。所以孔

17、门弟子编书时,提出有子的话,以有子的思想来代表孔子的思想。,t课件.,24,子贡,端木赐(前520?),字子贡,卫国人,小孔子三十一岁。据说子贡出生之时,其母梦神赐以宝玉,因取名曰赐。子贡生就异相,山庭斗口,仪表不凡,天性至孝,资禀颖慧,三岁既知人善恶。十八岁时,游于鲁,闻孔子在阙里授徒,心窃景仰,遂执贽往见而受业。他谦逊好学,通达敏辩,深得孔子赞赏,称其为“瑚琏之器”。子贡以言语著名,利口,t课件.,25,巧辞,长于外交。齐相田常伐鲁,他奉命出使,游说诸侯,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一举而动五国之政。孔子周游列国,厄于陈蔡,子贡毅然使楚,引来救兵,终解陈蔡之围。子贡还精于理财,经商有道,

18、“货殖焉,臆则屡中”,家累千金。每出使则结驷连骑,车仆之盛,拟于王侯,所到之处,直可与国君分庭抗礼。时鲁国大夫孙武赞曰:“子贡贤于仲尼。”子贡谦道:“譬诸宫墙,赐 之墙也及肩,窥见家室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视孔子有如日月,自谓不能超过。孔子逝世,子贡独守孔墓六年,哀丧至极。,t课件.,26,南宫适(括),即南宫敬叔,字子容。“南宫敬叔以富得罪于定公,奔卫。卫侯请复之,载其宝以朝。夫子闻之,曰:若是其货也,丧不如速贫之愈。子游侍,曰:敢问何谓如此?孔子曰:富而不好礼,殃也。敬叔以其富丧矣,而又弗改,吾惧其将有后患也。 敬叔闻之,骤如孔氏,而后

19、循礼施散焉。 ”以后他拜,南宫适,t课件.,27,孔子为师,处处言语谨慎,崇尚道德,每日反复诵读“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不玷,不可为也”的诗句。孔子称他“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他曾問孔子:“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何也?”孔子赞之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还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t课件.,28,公冶长(前519-前470),字子长、子芝。齐国人,亦说鲁国人。孔子的女婿。博通书礼,德才兼备,终生治学不仕禄。相传通鸟语,并因此无辜获罪。孔子出于对诸侯执掌朝政的不满,又因对公冶长身陷囹圄而痛惜,便说:,公冶长,t课件.,29,“公冶长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

20、也。”并将女儿许配他为妻。公冶长婚后,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子犁,早亡,一个叫子耕。公冶长一生治学,鲁君多次请他为大夫,但他一概不应,而是继承孔子遗志,一生教书育人。,t课件.,30,闵损,闵损,字子骞,比孔子小十五岁,鲁国人。闵损以德行著称,孔子特别表彰他的孝行,说他顺事父母,友爱兄弟。汉代刘向说苑中曾记载“鞭打芦花”的故事(即闵子骞单衣记) ,闵损十岁丧母,继母给自己的两个儿子做的棉衣里装的是棉花,给闵子骞做的棉衣里装的是芦花。父亲知道后非常愤怒,要把后妻赶走,闵损反而为后母求情。他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他的孝行感动了父母,也深得远近之人的赞赏。闵损守身自爱,“不仕大夫,不贪污君之

21、禄”。季氏曾派人去请他出任费邑之宰,他却要来人替他婉言推辞,并说,如果再来召我的话,那我就只好渡过汶水出国去了。,t课件.,31,原宪(前525?),字子思(不是孔子的孙子子思),又称原思,亦称原思仲。宋国人。小孔子三十六岁。(孙子家语作四十六岁)。清静守节,安贫乐道,不肯与世俗合流。曾做过孔子的家臣,孔子给他九百斛的俸禄,他推辞不要。孔子死后,退隐草泽中。子贡为卫相,摆着大排场去看他,见他衣冠褴缕,耻之,说:“夫子居然乐于过这种生活,真是有病!”原宪答道:“我听说,没钱花是贫穷,辛辛苦苦学了道却不去行正道,那才是有病。象我,是贫穷,而不是有病。”子贡大惭,为轻易说错了话而后悔了一辈子。,原宪

22、,t课件.,32,唐朝人吴筠有咏原宪子诗:“原生何淡漠,观妙自怡性。蓬户常 晏如,弦歌乐天命。无财方是贫,有道固非病。木赐钦高风,退惭车马盛。”原宪故里因靠近山东南武阳城,南武阳城亦名原宪城。城北武山擂鼓台,相传为原宪墓。,t课件.,33,宰我(前522前458),名予,故又称宰予,字子我。鲁国人,小孔子二十九岁。长于辞令,以言语著名,乃孔门十哲之一。因昼寝而不为孔子所喜,骂其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甚至不无懊悔地道:“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宰予深思好问,有独见,敢犯颜,是孔门弟子中唯一敢正面对孔子学说提出异议的人。孔子提出居丧要以三年为,

23、宰我,t课件.,34,期,宰予反驳说:“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孔子难以辩解,唯有痛心指责:“予之不仁也。”孔子曾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宰予便向孔子提出了一个两难假设:“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意即明知下井必死无疑,到底该舍命救人,还是保全自身。孔子答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言下之意,此问是在愚弄人。虽然孔子对宰予这个刁钻的学生颇多不满,但仍毫不迟疑地将其列为自己最得意的弟子之一,位居言语科之首席,犹在大名鼎鼎的子贡之上。宰予亦对老师敬佩无已:“以予观于夫子,贤于尧、舜远矣。”,t课

24、件.,35,巫马施,字子期,所以也称巫马期,比孔子小三十三岁,鲁国人,一说陈国人。曾为单父之宰,勤于政务,不稍懈怠,每天早上星星还亮着就出门工作,晚上星星出来了才回家。 陈司败认为鲁昭公不知礼,而孔子却认为鲁昭公知礼。 巫马施就把陈司败的话转告给孔子,孔子对巫马施说:“我真幸运啊,只要我有了过错,别人就会知道。”,巫马期,t课件.,36,樊须,字子迟,故又叫樊迟。比孔子小46岁(一说小三十六岁 )。在其未拜孔子为师之前,樊须已在季氏宰冉求处任职,并曾和冉求一起帮助季康子进行革新。孔子回鲁后拜师。他三次向孔子请教“仁”的学说,还问“知”、“崇德、修业、辩惑”等,他有谋略,并具有勇武精神。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齐师伐鲁,冉求率“左师”御敌,冉求认为他能服从命令,以其为车右。鲁军不敢过沟迎战,他建议冉求带头,冉求纳之,鲁军大获全胜。在受教于孔子期间,有一次,向孔子请教种植五谷和蔬菜的事,被孔子斥为“小人”。后离开孔门。,樊迟,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