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目标与审计程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575549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3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计目标与审计程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审计目标与审计程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审计目标与审计程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审计目标与审计程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审计目标与审计程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审计目标与审计程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目标与审计程课件.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第四章 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审计目标的涵义和演变过程,审计范围的含义,财务报表循环的划分,实现审计目标的审计过程及审计业务约定书签订前的准备工作等内容,掌握审计具体目标的确定及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基本概念与内容。教学重点:审计总目标与具体目标,审计过程,审计业务约定书的概念及基本内容。教学难点:关于认定、目标的审计理论与财务报表审计实务的结合。教学方法:运用案例及启发式教学。本章计划课时:3学时。,第一节 审计目标,一、审计目标概述(一)审计目标的涵义 审计目标是在一定历史环境下,人们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或最终结果。 包括两

2、个层次: 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 与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相关的具体审计目标。,具体目标与总目标的关系,定义的理解:,审计目标的确立是由审计环境决定的。审计目标的确立不是一成不变的,但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审计目标决定了审计行为的方式与内容,它的确定必须具有务实性。,(二)审计目标的演变过程,审计目标是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即随着审计的发展而发展的。 以民间审计发展为例,它从形成到发展经历了详细审计阶段、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财务报表审计阶段,审计目标也相应的经历了这三个发展阶段。,二、审计总目标,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规定:我国民间财务

3、报表审计的总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下列方面发表审计意见:(1)合法性。(2)公允性。,合法性是指财务报表是否按照使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 公允性是指财务报表是否在所以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财务报表审计属于鉴证业务。注册会计师作为独立第三方,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旨在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赖程度。,由于审计存在固有限制,审计工作不能对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绝对保证。虽然财务报表使用者可以根据财务报表和审计意见对被审计单位未来生存能力或管理层的经营效率、经营效果作出某种判断,但审计

4、意见本身并不是对被审计单位未来生存能力或管理层的经营效率、经营效果提供的保证。,因此,根据上述总目标,审计人员在取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后,并视其对财务报表的影响程度分别出具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发表意见的审计报告。审计人员的审计报告有助于财务报表使用者了解、掌握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也有助于被审计单位改善其经营管理。,三、审计具体目标,管理当局负有会计责任,解决的是对财务报表的认定问题,而审计人员负有审计责任,解决的具体目标也就必须基于审计总目标和管理当局对财务报表的认定而确定。,(一)管理当局对财务报表的认定,管理当局对财务报表的认定: 指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其财务

5、报表各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与披露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也就是指财务报表中所包含的经济含义。 而审计人员的基本职责在于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财务报表的认定是否恰当,是对被审计单位报表的再认定。,管理层认定包括三类:交易和事项的认定、账户余额的认定、列报与披露认定。1、交易和事项的认定 审计人员对所审计期间的各类交易和事项运用的认定通常分为以下种类:(1)发生。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2)完整性。所有的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3)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4)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5)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入恰当的

6、账户。,2、账户余额的认定 审计人员对期末帐户余额的认定通常分以下种类:(1)存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2)权力和义务。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3)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被恰当地记录。,3、列报与披露认定 审计人员对于列报运用的认定通常分以下种类:(1)发生及权力和义务。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2)完整性。所有的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被包括。(3)分类和可理解性。

7、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4)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二)审计具体目标的确定,主要分为针对交易和事项的具体审计目标、针对期末账户余额的具体审计目标、针对列报的具体审计目标三个方面。,针对交易和事项的具体审计目标,针对期末账户余额的具体审计目标,针对列报的具体审计目标,第二节 审计范围,一、审计范围的含义 财务报表的审计范围是指为实现财务报表审计目标,审计人员根据审计准则和职业判断实施的恰当的审计程序的总和。恰当的审计程序是指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是恰当的。,(1)审计程序的性质是指审计程序的目的和类型。 审计程序的目的包括: 通

8、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评估重大错报风险;通过实施控制测试,确定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发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 审计程序的类型包括检查、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和分析程序。,(2)审计程序的时间是指审计人员合适实施审计程序,或审计证据使用的期间或时点。(3)审计程序的范围是指实施审计程序的数量,包括抽取的样本量,对某项控制活动的观察次数等。 审计范围受到限制是指由于客观原因或者被审计单位施加的限制,审计人员未能实施其根据审计准则和职业判断应当实施的审计程序,从而未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二、确定审计范围的依据,审计人员应当根据审计准则和职业判断确定

9、审计范围。审计中的职业判断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准则的框架下,运用专业知识和经验在备选方案中作出决策。,第三节 财务报表循环,一、财务报表审计的循环法 财务报表审计的组织方式大致有两种:一是对报表的每个账户余额单独进行审计,此法称为账户法(account approach)。二是将财务报表分成几大块进行审计,即把紧密联系的交易种类(含事项、下同)和账户余额归入同一块中,此法称为循环法(cycle approach)。,循环法不仅可与按业务循环进行的内部控制测试直接联系,加深审计人员的对审计单位经济业务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审计人员的合理分工,将特定业务循环所涉及的财务报表项目分配给一个或数个审计人员,

10、能够提高审计的效率与效果。,二、循环的划分及其相互关系,业务循环是业务周而复始的过程,不同类型的企业其业务循环的构造也不一样。通常把那些共同数据性质、在共同控制下类型相同的事务归为一类。 一般将企业的业务划分为四个循环,即销售与收款循环、购货余付款循环、存货与仓储循环和筹资与投资循环。,货币资金,筹资与投资循环,销售与收款循环,购货与付款循环,存货与仓储循环,各业务循环之间的关系,第四节 审计过程与审计目标的实现,审计过程是指审计工作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确定审计目标后,审计人员就可着收集审计证据,以实现审计总目标和各项具体审计目标。 接受业务委托计划审计工作实施风险评估程序实施控制测试和实

11、质性程序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一、接受业务委托 接受业务委托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了解和评价审计对象的可审性;决策是否考虑接受委托;商定业务约定条款;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等。,二、计划审计工作 计划审计工作一般包括:在本期审计业务开始时开展的初步业务活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制定具体审计计划等。,三、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主要工作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以及各类交易风险、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包括确定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即特别风险)以及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等。,四、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审计人员实施风险评

12、估程序本身并不足以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审计人员还应当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实施控制测试(必要时或决定测试时)和实质性程序。注意:在审计过程中实施控制测试不是必须的,而实施实质性程序是必须的。,五、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 本阶段主要工作有:审计期初余额、比较数据、期后事项和或有事项;考虑持续经营问题和获取管理层声明;汇总审计差异;并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或披露;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和财务报表;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评价所有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编制审计报告等。,第五节 审计业务约定书,一、审计业务约定书的概念和意义 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的,用以记录和

13、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签约双方是被审计单位和会计师事务所,不能误认为是被审计单位与注册会计师 。审计业务约定书的性质是书面协议,一经双方签字认可,即成为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具有法律效力的契约,违反合约对他人造成损失时可能会被追究违约责任。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目的是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审计业务约定书的作用:,1、可以增进会计师事务所与委托人之间的了解,尤其是可以使被审计单位了解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及需要提供的合作。 2、可以作为委托人鉴定审计业务完成情况及会计师事务所检查委托人约定义务履行情况

14、的依据。 3、是确定会计师事务所和委托人双方应负责任的重要证据。,二、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之前的工作,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11号审计业务约定书要求,在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前,注册会计师应当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并就委托目的、审计范围有无限制、审计收费以及被审计单位应提供的资料、协助的工作等约定事项进行商议。,明确审计业务的性质和范围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会计师事务所评价专业胜任能力商定审计收费明确被审计单位应协助的工作,三、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基本内容,(一)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基本内容1、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2、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3、管理层编制财务报表采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

15、制度。4、审计范围,包括指明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业务时遵守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5、执行审计工作的安排,包括出具审计报告的时间要求。6、审计报告格式和对审计结果的其他沟通形式。7、由于测试的性质和审计的其他故有限制以及内部控制的故有局限性,不可避免的存在着有某些重大错报可能仍然未被发现的风险。8、管理层为注册会计师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协助。,9、注册会计师不受限制地接触任何与审计有关的记录、文件和所需要的其他信息。10、管理层对其作出的与审计有关的声明予以书面确认。11、注册会计师对执业过程中获知的信息保密。12、审计收费,包括收费的计算基础和收费安排。,13、违约责任。14、解决争议的方法。15、签约双方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表的签字盖章,以及签约双方加盖的公章。,(二)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特殊考虑,1、考虑特定需要2、集团审计3、连续审计4、审计业务的变更,本章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