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的诊断与治疗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577137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3.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破伤风的诊断与治疗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破伤风的诊断与治疗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破伤风的诊断与治疗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破伤风的诊断与治疗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破伤风的诊断与治疗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破伤风的诊断与治疗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破伤风的诊断与治疗课件.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破伤风,破伤风(Tetanus),又名“强直症”,俗称“锁口风” 发病率:占伤口污染者1%-2%,全球年发病100万例。病死率:10-50%;重症患者病死率15-50%,平均20%。,定义,是由破伤风梭菌(Clostridium tetani)经伤口深部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中毒性人畜共患病。,特征:,是由破伤风梭菌外毒素引起的一种中毒性传染病,全身或部分肌肉群呈现强直性痉挛,运动不灵活,四肢僵硬,呈木马状,和对外界环境刺激反射兴奋增高。,一、病原:,破伤风梭菌 1、形态:两端钝圆,细长,正直或稍弯曲的G大杆菌,24小时培养为G,培养48小时常呈G,有鞭毛,能运动,在体内外能形成位于菌体顶端呈鼓锤

2、状的芽胞。有菌体和鞭毛抗原,按鞭毛抗原可分10个血清型。各菌株所产生的毒素均能被任一型的抗毒素中和。,2、在体内或培养基内均能产生外毒素,毒性强,耐热,易被酸碱破坏,也易被消化液破坏,经甲醛处理后可脱毒变成类毒素。外毒素包括:痉挛毒素:是种神经毒,作用于神经系统,引起特征性病状。毒素能被胃液破坏、 耐热,很难由粘膜吸收,可产生保护性抗体。 溶血毒素:溶解马、兔红细胞,引起局部组织坏死,为细菌生长创造条件。 非痉挛性毒素:对神经末梢有麻痹作用。,3、严格厌氧环境中生长,肉汤中加入少量小肉块,上面再用石蜡或蜡封闭形成厌氧环境。 4、芽胞抵抗力极强,可在土壤中生存几十年。,二、流行病学:,1、传染源

3、及途径:破伤风梭菌广泛分布,特别是园土内、腐臭淤泥,创伤深、口小,如针伤、刺伤、钉伤。阉割、断脐带及大手术等,能造成厌氧环境的伤口,最适合其生长繁殖及产生外毒素。 2、易感动物:马属动物猪牛、羊、人。单蹄兽最易感,禽类有抵抗力,可能与神经细胞有关。3、流行特点:散发性。,三、发病机理:,所有造成伤口感染的细菌都是侵入组织引起局部变化和全身中毒。但破伤风杆菌与其他病原菌不同,无论菌体或其产生的外毒素,在伤口均不产生明显的病理改变,它是通过分泌出和扩散到全身的毒素而导致发病,其产生的外毒素毒力强,对神经有特别的亲和力,经吸收后,分布于脊髓、脑干等处,易危及生命。,破伤风的痉挛毒素由血液循环和淋巴系

4、统,并附合在血清球蛋白上到达脊髓前角灰质或脑干的运动神经核。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后的毒素,主要结合在灰质中突触小体膜的神经节甙脂上,使其不能释放抑制性递质(甘氨酸或氨基丁酸),以致运动神经系统失去正常的抑制性,引起特征性的全身横纹肌的紧张性收缩或阵发性痉挛。毒素也能影响交感神经,导致大汗、血压不稳定和心率增速等。所以,破伤风是一种毒血症。,四、病状:,1、潜伏期:一般714天,长可达数月。创伤深,组织损坏严重,创伤距头部近则较短。 2、马:骨骼肌强直性痉挛及反射光奋性增高,痉挛常从头部开始及于体肌。 牙关紧闭,耳尖竖立,四肢强直,呈“木马状”,瞬膜外露,眼睛清亮, 头颈伸直,背部强直,尾根高举,肚

5、腹收紧,肋骨突出,神态清醒, 应激性高,惊恐不安,体温正常,呼吸浅表,次数增加,倒地死亡。,其它动物:牛:多发生于分娩、断角、去势、带 鼻环之后,并发瘤胃臌胀,反射光奋不明显,死亡率较低。猪:多由于阉割感染,头颈肌肉痉挛,牙关紧闭,流涎,四肢僵硬,呼吸困难,死亡率高。 人:病初咀嚼肌及面肌痉挛,牙关紧闭,继而颈、背、躯干肌肉强直性痉挛。,五、破伤风并发症,除可发生骨折、尿潴留和呼吸停止外尚可发生以下并发症:窒息:由于喉头呼吸肌持续性痉挛和粘痰堵塞气管所致;肺部感染:喉头痉挛、呼吸道不畅、支气管分泌物郁积、不能经常翻身等都是导致肺炎肺不张的原因;酸中毒:呼吸不畅、换气不足而致呼吸性酸中毒,肌强烈

6、收缩、禁食后体内脂肪不全分解,使酸性代谢产物增加造成代谢性酸中毒;循环衰竭:由于缺氧、中毒,可发生心动过速,时间过长后可形成心力衰竭,甚至发生休克或心搏骤停。这些并发症往往是造成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应加强防治。,六、诊断依据,1.患者有开放性损伤感染史,或新生儿脐带消毒不严,产后感染,外科手术史。2.前驱期表现乏力,头痛,舌根发硬,吞咽不便及头颈转动不自如等。 3.典型表现为肌肉持续性强直收缩及阵发性抽搐,最初出现咀嚼不便,咀嚼肌紧张,疼痛性强直,张口困难,苦笑面容,吞咽困难,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呼吸困难,紧张,甚至窒息。 4.轻微的刺激(强光、风吹,声响及震动等),均可诱发抽搐发作。 5.局

7、部型破伤风,肌肉的强直性收缩仅限于创伤附近或伤肢,一般潜伏期较长,症状较轻,预后较好。,七、诊断:,1、有创伤史加上特殊病状,体温正常,即基本可诊断。 2、可疑病料、创伤分泌物、坏死组织,厌气培养。3、病畜血接种小白鼠,18小时后出现症状。 4、鉴别: 急性肌肉风湿:无创伤史,体温升高1以上,牙关不关闭,缺乏兴奋性。水杨酸制剂治疗有效。 脑炎:抽搐痉挛呈间隙性,意识障碍、昏迷。 马钱子中毒:痉挛有间隔期,急性病程短,水合氯醛有明显拮抗作用。,破伤风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1.化脓性脑膜炎。虽有“角弓反张”状和颈项强直等症状,但无阵发性痉挛,病人有剧烈头痛、高热喷射性呕吐等,神志有时不清,脑脊液检

8、查有压力增高,白细胞计数增多等。2.狂犬病。有被疯狗猫咬伤史,以吞咽肌抽搐为主,咽肌应激性增强,病人听见水声或看见水咽骨立即发生痉挛,剧痛喝水不能下咽,并流大量口涎。3.其他。如颞颌关节炎、子痫、癔病等。,八、分型,临床常根据患者的特点将破伤风分为轻、中、重三型。轻型:潜伏期超过10天,全身肌强直程度较轻。可在起病后47天出现肌肉痉挛性收缩,但持续时间很短,一般数秒钟即停止。中型:潜伏期710天,初痉期24天。临床肌肉强直显著,具有典型的牙关紧闭及角弓反张。阵发性痉挛持续时间延长,持续10s以上,且发作频率增加,但尚无呼吸困难和喉痉挛发生。重型:潜伏期短于7天,初痉期多短于48h。全身肌肉强直

9、明显,频繁发生痉挛性肌肉收缩,持续时间长,常致患者发绀,并易致喉痉挛窒息。患者常有高热及肺部感染,或因频繁抽搐缺氧而发生脑水肿。严重者发生昏迷,最终死于呼吸衰竭和全身衰竭。,九、预防:,一、凡开放性伤口均需进行早期彻底的清创。提倡新法接生,正确处理脐带。 二、被动免疫 伤后应及早肌肉注射1500U破伤风抗毒素,创伤严重者,1周后可重复肌肉注射1次。注射前均应作皮内过敏试验,阳性者脱敏后方能应用。 三、主动免疫 为最可靠的方法。分3次皮下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每次0.51ml,间隔为68周,以后每年再强化注射一次效果更佳。,十、治疗,一、患者须隔离护理,尽可能减少外界刺激(声、光、吸痰、翻身等刺激)

10、,保持其安静。 二、伤口处理: 用3%过氯化氢溶液冲洗伤口,保持引流通畅。已愈合的伤口,如有异物或炎性肿块者应切开处理、抗毒素的治疗 三、破伤风抗毒素(TAT)能中和处于被吸收过程中的毒素,为保证疗效,治疗时必须给予大剂量的抗毒素。入院当日静脉滴注5万U破伤风抗毒素,此后每日静脉滴注1万U,总量可用到20万U。 过敏时用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多点肌注5000U左右。,四、抗痉挛治疗 (镇静、镇痛、止抽)1、轻型:肌注安定+苯巴比妥钠。咪达唑仑+芬太尼+苯巴比妥钠2、中型:肌注安定+苯巴比妥钠。咪达唑仑+芬太尼+苯巴比妥钠。咪达唑仑+芬太尼+硫酸镁。丙泊酚+芬太尼+硫酸镁。维库溴铵+芬太尼+硫酸镁。3

11、、重型:咪达唑仑+芬太尼+苯巴比妥钠。咪达唑仑+芬太尼+硫酸镁。丙泊酚+芬太尼+硫酸镁。维库溴铵+芬太尼+硫酸镁。 冬眠合剂。,肌松药+硫酸镁+重症技术,1、持续泵入肌松剂控制强制性肌痉挛;2、持续泵入硫酸镁注射液治疗自主神经(交感神经)自律性增高表现(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并协同解痉;3、重症技术:呼吸机支持、镇静、镇痛;彻底清创、大剂量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精制破伤风抗毒素使用、抗感染、营养支持;4、重症监护、单间安静病房、特护等。,五、抗感染治疗 使用抗生素预防肺部感染 青霉素10004000万U/d,分次静脉滴注。 六、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道分泌物多且排出困难者、痉挛时间长或已发生窒息者应及早行气管切开,注意吸痰。,七、补充营养、水及电解质 对营养与水、电解质平衡必须注意。尤其当牙关紧闭和咽部痉挛常使进食发生困难时,需要用流质饮食进行鼻饲,或给予静脉高营养。,谢谢大家!,/10/29,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