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课件.ppt(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2/8/2022,知识要点,细菌的致病性内、外毒素的特点感染的类型医院感染,12/8/2022,学习目标,掌握 细菌致病性构成、内外毒素特点熟悉 感染类型及医院感染了解 医院感染的分类与控制,2,12/8/2022,与细菌致病性密切相关的重要因素:,第一节 细菌的致病性,细菌的毒力细菌的侵入数量细菌的侵入途径,3,12/8/2022,毒力:指病原体致病能力的强弱程度。常用半数致死量或半数感染量表示。 (LD50) ( ID50) 构成毒力的物质基础主要是侵袭力和 毒素。,一、 细菌的毒力,4,12/8/2022,(一)侵 袭 力,包括菌体表面结构侵袭性酶,荚膜 黏附素,5,12/8/2022
2、,1. 菌体表面结构荚膜,有荚膜,无荚膜,6,12/8/2022,(1)由细菌菌毛介导的黏附,2. 菌体表面结构粘附素,7,12/8/2022,菌毛黏附可抵抗体液的冲刷作用,8,12/8/2022,(2)非菌毛粘附物质,磷壁酸 外膜蛋白 细菌通过黏附可抵抗分泌液、尿液的冲刷和肠蠕动、纤毛摆动的清除,有利于细菌定居,与致病性密切相关。,黏附是细菌治病的先决条件。,9,12/8/2022,2. 侵袭性酶,血浆凝固酶:金黄色葡萄球菌透明质酸链激酶 A 群链球菌链道酶胶原酶:产气荚膜梭菌,10,12/8/2022,血浆凝固酶,促使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沉积在菌体表面或病灶周围,可保护细菌免
3、受吞噬或杀灭。,透明质酸酶,能分解结缔组织基质中的透明质酸,使组织变松散,通透性加大,利于细菌扩散。,链激酶,能激活纤维蛋白酶原变为纤维蛋白酶,使血凝块溶解,利于细菌在组织中扩散。,11,12/8/2022,链道酶,能降解脓液中高粘度的DNA,使脓液变得稀薄,利于细菌扩散。,胶原酶,能破坏肌肉及皮下组织中的胶原蛋白,使局部组织崩解,促进细菌扩撒。,12,12/8/2022,(二)毒 素,外毒素内毒素,13,12/8/2022,1. 外毒素,定义:是由G+菌分泌及部分G-菌裂解后释放到菌体外的毒性蛋白质。性质:为蛋白质,毒性强,具有组织选择性,不耐热,抗原性强,可用甲醛脱毒为类毒素 。分类:神经
4、毒素、细胞毒素和肠毒素,14,12/8/2022,2. 内毒素,定义:是G-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菌体裂解后释放出来。内毒素也存在于螺旋体、衣原体和立克次体中。性质:脂多糖(LPS),耐热;毒性较弱,无组织选择性;抗原性弱,不能脱毒为类毒素。LPS毒性成分为脂质A。,15,2022/12/8,外 膜,G- 菌特有成分,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结构,脂多糖,O特异性多糖: G-菌的菌体抗原(O抗原), 有种特异性,核心多糖: 有属特异性,类质A:内毒素生物活性主要组分,无种属特异性,脂质双层,LPS,脂多糖(内毒素),16,12/8/2022,内毒素性质稳定,内毒素加热1001h不被破坏; 必须经1602
5、4h或用强酸、强 碱、强氧化剂煮沸30min才被灭 活。,免疫原性弱,不能经甲醛脱毒为类毒素。,17,12/8/2022,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发热反应白细胞反应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18,12/8/2022,发热反应,19,12/8/2022,白细胞反应,20,12/8/2022,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LPS激活凝血因子,广泛性微血栓形成,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引起皮肤、黏膜、内脏广泛出血、渗血,严重者可导致死亡。,21,12/8/2022,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22,12/8/2022,二、细菌的侵入数量,细菌引起感染的数量与其毒力 成反
6、比。,23,12/8/2022,三、细菌侵入的途径,各种病原微生物都有其特定的侵入途径和部位。细菌可通过:,呼吸道 消化道 皮肤粘膜接触 创伤 多种途径侵入机体,结核杆菌 流脑奈瑟菌 白喉杆菌,痢疾杆菌 伤寒杆菌 霍乱弧菌,葡萄球菌 链球菌,破伤风梭菌 产气荚膜梭菌,结核杆菌,24,12/8/2022,病原体侵入机体能否引起感染还取决于:,机体的免疫力,25,12/8/2022,感染与免疫,26,12/8/2022,医护人员要关心爱护病人,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要关心、爱护病人,取得病人的信任和支持,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27,12/8/
7、2022,第二节 感染的来源与类型,28,12/8/2022,感染 病原体在一定条件下,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侵入机体,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甚至扩散,引起病理反应的过程称为传染或感染 。,29,12/8/2022,一、 感染的来源,外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30,12/8/2022,(一)外源性感染,病原体来自宿主体外 病人 带菌者 病畜和带菌动物,31,12/8/2022,(二)内源性感染,病原体来自病人自身大多为体内的正常菌群,32,12/8/2022,显性感染,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毒血症内毒素血症,急性感染慢性感染,局部感染全身感染,感染急缓,感染范围,隐性感染 (亚临床感染),带菌状态,二、
8、感染的类型,潜伏感染,33,12/8/2022,(一)隐性感染,机体免疫力较强,侵入的病原菌数量较少、毒力较弱,感染后对机体损害轻微,不出现或仅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34,12/8/2022,(二)潜伏感染,细菌潜伏于病灶内或某些特殊组织中, 在血液、分泌物或排泄物中检测不到, 称为潜伏感染。如潜伏在肺部钙化灶内的结核分枝杆菌,35,12/8/2022,(三)显性感染 机体免疫力较弱,或侵入的病原菌毒力较强、数量较多,导致机体组织细胞明显损害,生理功能障碍,出现明显临床症状称为显性感染,即传染病。,36,12/8/2022,菌血症 病原菌由原发部位一过性或间歇性经血流到达其他部位,称为菌血症
9、。 如:伤寒早期的菌血症,全身感染的类型,37,12/8/2022,败血症 致病菌侵入血流,并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全身中毒症状。,高热白细胞增多皮肤和黏膜瘀斑肝脾肿大严重者可导致休克死亡,表现为,38,12/8/2022,脓毒血症 化脓性细菌引起败血症并伴有多发化脓性病灶,出现严重全身中毒症状。 化脓菌败血症+多发化脓性病灶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脓毒血症,39,12/8/2022,毒血症 病原菌侵入机体,在局部生长繁殖,产生的外毒素入血,引起特殊临床症状。 如:破伤风梭菌、白喉棒状杆菌毒血症,40,12/8/2022,宿主发生隐性感染或显性感染痊愈后,病原菌并未及时消失,在体内继续
10、存留一定时间,称为带菌状态。包括:健康带菌者;,(四)带菌状态,恢复期带菌者,41,12/8/2022,带菌者经常性或间歇性向体外,排菌是重要的传染源。,带菌者不能从事幼托和餐饮服务等工作。,42,12/8/2022,第三节 医院感染,43,12/8/2022,医院是病人密集的场所,病原微生物无处不在,如手经常接触的水龙头、门把手、电灯开关、电话及电梯按钮等公共设施大多污染严重。近年来,随着各种新诊疗操作技术、免疫抑制剂及广谱抗生素的应用,条件致病菌导致的内源性感染不断增加。,44,12/8/2022,医院感染,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简言之,45,12/8/
11、2022,医院感染的高危区,手术室、重病监护室 供应室、透析室、导管室 新生儿室、器官移植室 血液病和肿瘤病房等,46,12/8/2022,医院感染爆发 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病人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47,12/8/2022,一、医院感染的分类,按感染部位按感染来源 按病原体,48,12/8/2022,一、医院感染的分类,按感染部位,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手术部位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皮肤软组织,49,12/8/2022,一、医院感染的分类,按感染来源,外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50,12/8/2022,一、医院感染的分类,按病原体,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支原体感染衣原体感染,9
12、5%,51,12/8/2022,大部分为人体正常菌群常为多重耐药菌株 易侵犯免疫功能低下的宿主可发生流行,医院感染的特点,G-,52,12/8/2022,二、医院感染的控制,重在预防,53,12/8/2022,1.外源性感染控制,消毒、灭菌、隔离 屏障护理 无菌技术,基本能达到有效地预防和控制,54,12/8/2022,2.内源性感染控制,主要通过加强 耐药性监测 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 增强病人抵抗力,55,12/8/2022,造成医院感染的“元凶”,主要是耐药菌的传播,而医护人员的手是接触传播各种病原微生物最重要的媒介,是造成医院交叉感染的重要途径。,56,12/8/2022,预防和控制医院感
13、染,保障病人和医务人员安全最重要、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57,12/8/2022,手卫生,手卫生是医务人员洗手、卫生 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58,12/8/2022,1. 洗手,59,12/8/2022,60,12/8/2022,2. 卫生手消毒,免洗消毒剂,揉搓 双手,61,12/8/2022,3. 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洗 手,+,卫生手消毒,62,12/8/2022,手卫生的指征,接触病人前后; 无菌操作前后; 进行侵入操作前后; 处理污物后,63,12/8/2022,本章小结,细菌的致病性与细菌的毒力、侵入数量和侵入途径密切相关。外毒素是G+菌及部分G-菌分泌或溶解后释放的毒性蛋白质,分为神经毒素、细胞毒素和肠毒素三类 。内毒素是G-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LPS),脂质A是内毒素的毒性中心。,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