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能介绍与应用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577985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PPT 页数:107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质能介绍与应用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生物质能介绍与应用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生物质能介绍与应用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生物质能介绍与应用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生物质能介绍与应用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质能介绍与应用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质能介绍与应用课件.ppt(10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能源产业政策,生物质能利用发展预测,国内外示范工程举例,典型系统分析,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生物质能概述,主要内容,一、生物质能概述,1.世界能源现状:能源危机:据预测,地球上蕴藏的可开发利用的煤和石油等化石能源将分别在200年和3040年以内耗竭,而天然气按储采量也只能用60年。环境危机: SO2、CO2排放导致大面积酸雨和全球变暖。寻找可再生能源以及清洁能源势在必行!,一、生物质能概述,2.生物质能定义及分类:蕴藏在生物质内的能量,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而贮存在生物体内的能量。,生物质能的定义与范畴,生物质能源能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太阳辐射的能量以一种生物质形式固定下

2、来的能源。,生物质能的定义与范畴,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可见光中的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储存能量的糖类(通常指葡萄糖),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反应式:,6CO2+6H2O,光能,叶绿体,C6H12O6 +6O2,糖(单糖) 淀粉(多糖) 纤维素(糖聚合物),Company Logo,生物质能的定义与范畴,CO2,人类需要的能,生物质的产生和利用循环,H2O,太阳能,C6H12O6,燃烧、分解、气化。,一、生物质能概述,2.生物质能定义及分类:通常包括:木质类:木块、木屑、树皮、树根等;农业废弃物:秸秆、果核、玉米芯等;水生植物:藻类、水葫芦等;油料作物:棉籽、麻籽、

3、乌柏、油桐等;加工废弃物:食品加工厂、屠宰场、纸厂排放的废渣、废液以及城市垃圾;粪便:人及牲畜的粪便,一、生物质能概述,3.生物质能能源特点:总量丰富 能源危机陆地每年生产10001250亿t干生物质,海洋年生产500亿t干生物质,经折算,生物质能源年生产量远远超过了世界总能源需求量,相当于世界总能耗的10倍。,一、生物质能概述,3.生物质能能源特点:清洁可再生 环境危机生物质燃料能实现温室气体的零排放 。 硫的含量很低, 因此SOx的排放远远低于煤和重油由于生物质燃料热值低且理论燃烧温度低, 因此NOx的生成率相应也较低。,生物质能利用发展预测,国内外示范工程举例,典型系统分析,生物质能利用

4、技术,生物质能概述,主要内容,二、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目前, 生物质燃料的利用方式很多。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固态生物质燃料液态生物质燃料气态生物质燃料,二、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固态生物质燃料:1.直接燃烧(农作物秸秆、薪柴、垃圾)通过直接燃烧生物质获得热能是目前生物质能利用的最主要方式。缺陷:利用效率低,5%15%。改进:节能灶炉(25%30%),垃圾焚烧技术中的链条炉排和马丁炉排等循环流化床垃圾锅炉。,二、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固态生物质燃料:2.固化成型由于生物质燃料具有能量密度小的特点, 将疏散的、低热值的农林废弃物固态生物质燃料, 如秸秆, 木屑等压制成型或进一步炭化制得所谓“机制木炭”。成

5、型后体积缩小为1/ 6到1/ 8, 热性能优于木材, 和中质混煤相当, 易点火, 便于运输。,二、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固态生物质燃料:3.与煤混燃(生物煤)低品位的煤炭和农林产业废弃物(31左右配比) 制成的复合固体燃料, 被称为生物煤。目前泰国、印尼等国投入使用,我国和土耳其等国正在推广。4.与固态氧化剂混合成新型燃料用固态氧化剂取代氧气作为氧化剂,使燃烧过程趋于完全燃烧。,二、生物质能利用技术,液态生物质燃料:以生物质为原料, 制取液体燃料的工艺称生物质液化, 以提高利用效率和扩大应用范围。典型方法有:1.生物质热裂解制燃料油2.生物质液化制醇类燃料3.植物燃料油制生物柴油4.生物质浆体燃料

6、,二、生物质能利用技术,气态生物质燃料:由于气态燃料具有高效率, 低污染等优点,生物质气化技术发展比较快, 在国内外应用广泛, 主要有:1.生物质制沼气2.生物质气化3.生物质制氢,二、生物质能利用技术,气态生物质燃料:1.生物质制沼气人畜粪便和农业有机残余等生物质在厌氧条件下发酵产生沼气燃料, 其主要成分是甲烷(CH4) 和少量的二氧化碳, 残余物为有机肥料。据统计, 全国每年约有255万t 干粪物质用于农村户用沼气池和大中型沼气站的原料,产生13亿m3沼气作民用燃料。,二、生物质能利用技术,气态生物质燃料:2.生物质气化生物质气化是将固态的生物质燃料转化为气体燃料的热化学过程。它也是热解的

7、一种, 主要是在高温下获得。产出的气体中主要含有一氧化碳、氢气和甲烷, 以及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氮气。生物质气化技术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于发电和集中供热, 欧盟、美国和巴西等国家的生物质气化技术比较先进, 气化装置比较大, 自动化程度高。,二、生物质能利用技术,气态生物质燃料:3.生物质制氢传统的制氢方法是从化石燃料中制取; 目前, 美国等用氧化还原(REDOX) 技术、压力旋转吸附(PSA) 技术和低温分离等技术从木头中制取氢, 开始阶段是生物质的气化, 得到的氢产品, 冷凝后为液态氢。缺点: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昂贵。,二、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生物质能源利用的发展阶段第1阶段技术:已经普及的节能灶、小沼

8、气等。 第2阶段技术:处于示范、推广阶段,如厌氧处理粪便和秸秆气化集中供气技术。 第3阶段技术:处于中试阶段的生物质能压制成型及其配套技术。 第4阶段技术:研究中的纤维素原料制取酒精、热化学液化技术、燃气催化制取氢气。,生物质能利用发展预测,国内外示范工程举例,典型系统分析,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生物质能概述,主要内容,三.典型系统分析,生物质能发电在国外已有广泛应用,特别是在丹麦,技术成熟。但在我国起步较晚,技术不够成熟。1.生物质燃烧发电技术 直接燃烧发电技术 垃圾发电技术 生物质成型燃烧发电技术2.气化发电技术3.沼气发电技术,三.典型系统分析,生物质能热电联产,三.典型系统分析,生物质能热

9、电联产,1、输料带 2、密封输料仓闸门 3、定量给料单元 4、破碎机 5、防火门6、给料器 7、水冷管 8、振动炉排 9、输渣器 10、燃烧室 11、空气预热器 12、送风机 13、引风机 14、吸入风 15、空气预热 16、已预热的空气 17、给水 18、汽包 19、省煤器 20、过热器(1) 21、过热器(2) 22、过热器(3) 23、给水 24、高压蒸汽 25、布袋除尘器 26、灰处理 27、天然气 28、冷凝器 29、给水罐 30、供热,三.典型系统分析,生物质能热电联产,三.典型系统分析,生物质能热电联产生物质能发电厂与常规燃煤机组的最大区别在燃料供应系统和锅炉燃烧系统。存在问题:

10、1.缺乏核心技术和设备 2.发电运营成本偏高 3.秸秆燃料组织较困难发展建议:1.技术攻关2.价格激励3.财政补贴4.减免税费,三.典型系统分析,农村户用沼气,三.典型系统分析,“四位一体”沼气综合利用,生物质能利用发展预测,国内外生物质能应用现状,典型系统分析,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生物质能概述,主要内容,三.国内外生物质能应用现状,生物质能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已成为世界重大热门课题之一,受到世界各国政府与科学家的关注。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开发研究计划,日本的阳光计划、印度的绿色能源工程、美国的能源农场和巴西的酒精能源计划。巴西:是燃料开发应用最有特色的国家,实施了世界上规模最乙醇大的乙醇开发计划

11、,目前乙醇燃料已占该国汽车燃料消费量的50以上。,三.国内外生物质能应用现状,美国:生物质能发电的总装机容量已超过10000兆瓦,单机容量达1025兆瓦;纽约的斯塔藤垃圾处理站投资2OOO万美元,采用湿法处理垃圾,回收沼气,用于发电,同时生产肥料;美国开发出利用纤维素废料生产酒精的技术,建立了1兆瓦的稻壳发电示范工程,年产酒精2500吨。,三.国内外生物质能应用现状,中国:我国可供开发生物质能源的生物质资源至少达到4.5亿吨标准煤。全国还有约20亿亩宜农、宜林荒山荒地可用于发展能源农业和能源林业。“在十二五期间要将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1.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10。,

12、三.国内外生物质能应用现状,我国典型的生物质能工程:,三.国内外生物质能应用现状,我国主要生物质能利用技术所处发展阶段,生物质能利用发展预测,国内外示范工程举例,典型系统分析,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生物质能概述,主要内容,二、生物质能利用发展预测,高效直接燃烧技术与设备。 和发电技术连用。新技术开发。 城市生活垃圾的开发利用。 能源植物的开发。,生物质能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时期是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加快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阶段,是完成2020年非化石能源发展目标、促进节能减排的关键时期,生物质能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发展现状,目前,世界上技术较为成熟、实现规模化开发利用的生物质能利用方式主要

13、包括生物质发电、生物液体燃料、沼气和生物质成型燃料等。生物质发电。到2010年底,全球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超过6000万千瓦。欧洲的生物质热电联产已很普遍,能源利用效率高,生物质与煤混燃发电较多,秸秆直接燃烧发电技术、生物质流化床锅炉发电技术已十分成熟。,发展现状,生物液体燃料。随着国际石油市场供应紧张和价格上涨,发展生物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等生物液体燃料已成为替代石油燃料的重要方向。2010年全球生物液体燃料使用量约8000万吨,其中,燃料乙醇6800多万吨,乙醇汽油在巴西、美国已大规模使用,生物柴油在欧洲实现了较大规模的利用。,发展现状,生物质燃气和成型燃料。生物质燃气主要包括沼气和采用热解技

14、术以生物质为原料生产的燃气。到2010年底,德国已建成大型沼气工程6000多处,在瑞典沼气作为车用燃料已形成一定规模。2010年,全世界生物质成型燃料产量超过1500万吨,规模化利用主要集中在欧洲和北美地区,主要用途是作为供热燃料。在瑞典的供热能源中,生物质成型燃料占70左右。,发展经验,目标引导。欧美发达国家提出生物质能发展阶段性目标,一些国家提出了中长期发展目标,美国提出到2020年生物燃料占交通燃料的20,欧盟提出到2020年生物燃料占交通燃料的10。瑞典的目标是到2020年交通实现基本不再使用石油燃料。,发展经验,财政支持。欧美国家主要采取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支持生物质能发展。德国

15、对沼气发电给予电价补贴。瑞典对使用生物质成型燃料采暖的用户提供资金补贴,美国等国家对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实行减税政策。一些国家制定车用燃料中生物燃料含量的强制性标准,推动生物液体燃料在交通领域的使用。,发展经验,研发支持。欧美国家将现代生物质能技术作为重要的新能源技术,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生物质能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在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方面的支持力度很大。,我国生物质资源潜力,我国生物质发展现状,生物质发电。到2010年底,我国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550万千瓦,其中农林生物质发电190万千瓦,垃圾发电170万千瓦,蔗渣发电170万千瓦,沼气等其他生物质发电20万千瓦。

16、生物质发电已形成一定规模,年发电量超过200亿千瓦时,相应年消耗农林剩余物约1000万吨,总计增加农民年收入约30亿元。生物质发电技术和设备制造发展较快,已掌握了高温高压生物质发电技术。,我国生物质发展现状,生物液体燃料。到2010年底,以陈化粮和木薯为原料的燃料乙醇年产量超过180万吨,以废弃动植物油脂为原料的生物柴油年产量约50万吨。培育了一批抗逆性强、高产的能源作物新品种,木薯乙醇生产技术基本成熟,甜高粱乙醇技术取得初步突破,纤维素乙醇技术研发取得较大进展,建成了若干小规模试验装置。,我国生物质发展现状,生物质燃气。到2010年底,农村户用沼气保有量超过4000万户,年产沼气约130亿立

17、方米。建成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5万多处,年产沼气约10亿立方米。农村沼气技术不断成熟,产业体系逐步健全,许多地方建立了物业化管理沼气服务体系。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技术和工艺不断改进,目前已建成使用的生物质集中供气项目约1000个。,我国生物质发展现状,生物质成型燃料。2010年,生物质成型燃料产量约300万吨,主要用于农村居民和城镇供热锅炉燃料及生物质木炭原料。成型燃料设备能耗显著降低,易损件寿命和可维护性明显提高,成型燃料已初步具备较大规模产业化发展条件。,我国生物质发展现状,指导方针和目标,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生物质能作为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

18、经济的重要环节、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措施、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加强政府引导和扶持,加快技术创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善政策体系,推进生物质能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和多元化发展,尽快形成具有较大规模和较高技术水平的新型产业。,指导方针和目标,基本原则统筹兼顾,综合利用。统筹生物质的能源利用与其他用途,充分合理利用生物质资源。积极推进生物质资源的梯级综合利用,发挥生物质能在生产液体燃料、电力、热力等方面的综合效益,实现能源、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因地制宜,多元发展。综合考虑生物质资源条件、气候差异、农林业生产特点和农村实际情况,以及生物质能利用技术成熟程度和市场发育程度等因素,

19、因地制宜推动生物质气化、成型燃料、发电、液体燃料等多元化发展,加快新型利用方式的产业化进程。,指导方针和目标,自主创新,规模发展。大力推动生物质能利用新技术研究和产业化,以及关键设备的自主化,提高利用和转化效率,提高综合效益。积极推动生物质能规模化发展,建立健全专业化市场化产业化建设管理模式,形成生物质能新型产业。政府扶持,市场推动。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健全完善政策体系,积极探索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模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培育壮大专业化生物质能企业,不断提升生物质能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发展目标,在“十二五”时期,生物质能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生物质能产业形成较大规模,在电力、供热、农村生活

20、用能领域初步实现商业化和规模化利用,在交通领域扩大替代石油燃料的规模。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和重大装备技术能力显著提高,出现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规模较大的新型生物质能企业。形成较为完整的生物质能产业体系,发展目标,到2015年,生物质能年利用量超过5000万吨标准煤。其中,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130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780亿千瓦时,生物质年供气220亿立方米,生物质成型燃料1000万吨,生物液体燃料500万吨。建成一批生物质能综合利用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三、重点任务,(一)加快生物质能规模化开发利用根据各地生物质资源条件和用能特点,加快推广应用技术已基本成熟、具备产业化发展条件或产业化有一定基础

21、的生物质燃气、发电、成型燃料和液体燃料等多元化利用技术,推进生物质能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提高生物质能梯级综合利用水平。,1、有序发展生物质发电有序发展农林生物质发电。在秸秆剩余物资源较多、人均耕地面积较大的粮棉主产区,有序发展秸秆直燃发电,提高发电效率;在重点林区和林产品加工集中地区,结合林业生态建设,利用林业三剩物和林产品加工剩余物发展林业生物质直燃发电,结合能源林种植,建设林醇电综合利用工程;在“三北”地区,结合防沙治沙,建设灌木林种植基地,发展沙生灌木平茬剩余物直燃发电及综合利用工程;在甘蔗种植主产区和蔗糖加工集中区推进蔗渣直燃发电。鼓励将生物质发电与纤维素乙醇、生物柴油及生物化工相结合,

22、实现生物质梯级利用。鼓励发展生物质热电联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到2015年,农林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达到800万千瓦。,合理发展垃圾发电,结合城市生态环境保护,选择适宜的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及能源利用方式,推进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在人口密集、土地资源紧张的中东部地区城市,合理布局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在西部地区采取垃圾填埋方式处理垃圾的城市建设填埋场沼气发电项目。大力推动垃圾发电关键设备和清洁燃烧技术进步。到2015年,城市生活垃圾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00万千瓦。,积极发展生物质燃气发电。,在农村生物质资源比较丰富、人口密集的乡镇,发展分布式生物质燃气发电;依托大型畜禽养殖场,结合

23、污染治理,建设大型畜禽养殖废弃物沼气发电项目;积极推动造纸、酿酒、印染、皮革等工业有机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沼气发电。到2015年,沼气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0万千瓦。到2015年,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300万千瓦,年发电量780亿千瓦时,年替代化石能源2430万吨标准煤。,2、加快发展非粮生物液体燃料,建设非粮能源原料基地。在盐碱地、荒草地、山坡地等未开发宜能荒地较多的地区,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作物植物特点,种植甜高粱、木薯、油棕、小桐子等能源作物植物,建设非粮生物液体燃料的原料供应基地。到“十二五”期末,建成油料能源林基地200万公顷。,建设非粮生物液体燃料示范工程,在“十二五”时期,建

24、设一批产业化规模的纤维素乙醇示范工程,建成纤维素酶批量生产基地。突破关键设备和集成工艺,提高成套设备制造能力,降低纤维素乙醇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性。规范和引导以废弃油脂为原料的生物柴油的产业化,推进木本油料作物为原料的生物柴油和航空生物燃料示范工程及应用。到2015年,生物燃料乙醇年产量达到400万吨,生物柴油和航空生物燃料年产量100万吨。年替代化石能源500万吨标准煤。,3、积极推广生物质燃气,积极推进生物质燃气集中供气。“十二五”时期,在农林生物质资源丰富、地势易于铺设燃气管网、农民经济条件较好、居住较为集中的乡镇或较大的村庄,推广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在居住区域附近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地区

25、,优先发展沼气集中供气,建设大中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结合工业有机废水和城市污水处理,建设利用工业有机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和污泥中的有机物生产沼气的集中供气工程。“十二五”期末,生物质燃气集中供气达到30亿立方米/年,折合250万吨标准煤。,稳步推进户用沼气建设,在气候适宜、人口居住分散且有家庭养殖畜禽的农村地区,继续推广户用沼气,提供清洁生活燃气。将沼气作为连接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纽带,发展“三位一体”、“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提高户用沼气的综合效益。到2015年,农村沼气用户5000万户,年产沼气190亿立方米,折合1500万吨标准煤。,4、推进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化,生物质成型燃料具有原料适应范

26、围广、规模适应性强、易于运输储存等特点,作为供热燃料,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方式。在“十二五”时期,重点在北方采暖地区推广生物质成型燃料集中供热,结合城市大气环境治理,大力推动城市燃煤锅炉改造为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减少城市燃煤量,扩大规模化的生物质成型燃料市场;在人口居住分散、不宜铺设燃气管网的农村地区,推广户用生物质成型燃料,解决户用炊事及采暖用能。到2015年,生物质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1000万吨,相应替代化石能源500万吨标准煤。,(二)推进先进生物质能综合利用产业化示范,建设一批梯级综合利用生物质能示范项目和若干个示范区,推动生物质能利用从单一原料和产品模式转向原料多元化、产品多样化的循环

27、经济梯级综合利用模式,使生物质资源利用获得更好的综合效益。,1、纤维素原料生物燃料多联产示范,积极推动农林剩余物(纤维素)生产生物乙醇为主产品的综合利用产业化示范。建设纤维素生物燃料综合利用示范区,利用当地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建设产业化规模纤维素水解制备液体燃料和生物基化工产品及醇电联产综合利用示范工程。依托示范项目,推进生物乙醇及其他替代石油基原料的化工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废水经厌氧发酵处理生产沼气及沼气发电,或者利用废水培养微藻能源作物,最终的生物质残渣用于燃烧发电和供热,整体实现生物质梯级综合利用。到2015年底,形成若干以农林剩余物(纤维素)为原料的生物燃料多联产产业化示范区。,2、微

28、藻生物燃料多联产示范工程,鼓励微藻固碳生物燃料产业化示范。在条件适合地区,利用工业废水及富含二氧化碳废气,采用先进养殖技术,建设含油微藻规模化养殖场,开展微藻生物燃料多联产示范。依托示范项目,推进商业化规模的微藻生物燃油生产,同时生产高附加值的营养藻粉和饲料藻渣等生物基产品。通过微藻生物燃料多联产,实现二氧化碳减排、工业污水处理与生物能源制备、生物基产品开发的有机结合,建设多产业组合的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到2015年底,建成若干微藻生物燃料多联产循环经济产业化示范项目。,3、生物质热化学转化制备液体燃料及多联产示范工程,加快生物质气化合成醇醚、生物质热解液化及直接催化转化制备烃类燃料技术进步,建

29、设生物质热化学制备液体燃料产业化示范区,利用各类农林剩余物资源,开展万吨级生物质热化学制备液体燃料,以及燃气、热力、电力、生物质炭、多元醇生物基化学品等多联产系统示范工程,实现低成本规模化生物质资源梯级综合利用。,依托示范项目,突破大型生物质气化、先进高效净化与组分调变一体化、生物油炼制加工催化剂及相应的反应精馏分离等关键技术,降低生物燃料生产成本。结合化工项目工程和工业园区用热需求,整合生物化工技术开展综合精炼,生产生物柴油、石脑油和航空煤油等生物燃料,以及热力、电力、精细化工原料和产品、医药产品等系列化产品,拓展相关产品应用市场,全面推进各类农林生物质资源梯级综合利用,提升生物质能及综合利

30、用的经济性和竞争力。,4、大型沼气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加快大型沼气工程技术进步,提高大型沼气生产成套设备、沼气净化设备、沼气管道供气和罐装成套设备制造水平。在具备资源、市场等条件的地区,建设大型混合原料沼气综合利用产业示范区,将沼气输入城市天然气管道网络。在乡镇布设沼气供应服务站点,以供应罐装沼气的方式为周边居民提供生活燃气;探索沼气作为城市公共交通车辆燃料的利用方式;推动大型沼气工程的沼液沼渣综合利用,拓展有机肥市场,支持有机蔬菜、水果种植产业发展,发展大型沼气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生态园。到2015年底,形成若干混合原料大型沼气多用途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生态园。,(三)组织生物质能推广利用重点工程,1

31、、城市生物质供热工程结合城市大气环境治理和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在城市推广生物质成型燃料和专用锅炉,替代区域集中供热及分散锅炉燃煤。在“十二五”时期,在生物质资源稳定供应、有采暖需求的北方城市建设生物质供热工程,利用农林剩余物、城市生活垃圾及有机污水、养殖场畜禽粪便等资源,采用生物质成型燃料采暖锅炉、生物质燃气供热锅炉等技术,综合发展各类生物质供热,减少城市中的煤炭直接燃烧,改善大气环境和城市面貌。,到2015年,年供热消耗生物质燃料10万吨以上的城市达到50个,平均每个城市生物质供热总供热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以上,相应每个城市平均每年替代化石能源5万吨标准煤。全国生物质供热总供热面积达到50

32、00万平方米,相应年替代化石能源250万吨标准煤。,2、农村生活燃料清洁化工程,将生物质能技术作为实现农村生活用能优质化、清洁化、现代化,促进城乡能源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手段。“十二五”时期,结合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推广农村生活燃料清洁化工程,充分利用当地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林业剩余物等生物质资源,推广生物质热解气化、生物质干馏、生物质成型燃料、大中型沼气工程和户用沼气池、省柴灶等技术,为当地居民提供清洁生活燃料。,在生物质资源比较丰富、农村居民集中的地区,建设生物质燃气集中供气工程,铺设生物质燃气管网,推进农村燃气物业化管理和服务。在具有采暖需求的北方农村,重点推广生物质成型燃料采暖技术。

33、在林区及退耕还林地区,结合生态保护工程,重点发展分布式生物质能技术,充分利用林业剩余物建设生物质气化和成型燃料项目,为林区提供清洁的生活燃料,减少林木质燃料消耗,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积极支持在农村学校、医院等公益设施和公用机构推广应用清洁生物质燃料。到2015年,农村生活燃料清洁化工程惠及1000个乡镇、100万户农户,年替代化石能源100万吨标准煤。,3、生物质能源作物和能源林基地建设,按照“不与民争粮,不与粮争地”的要求,根据我国土地资源和农林业生产特点,立足非粮原料,结合现代农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在有条件地区实施生物质能源作物和能源林种植工程,合理选育和科学种植能源作物植物,因地制宜开发边

34、际性土地,规模化种植各类非食用粮糖油类作物植物,建设生物质能原料供应基地。,重点在“三北”地区的半荒漠化区、沙区等边际性土地,结合生态建设,建设以灌木林为主的木质能源林基地;在东北、内蒙古、山东等地区开展甜高粱规模化种植;在广东、广西、海南、江西、四川、云南等地种植薯类作物以及芭蕉芋、葛根等植物;在海南、福建、四川、贵州、云南、河北等地建设油棕、小桐子、黄连木等油料植物种植基地;加强富油藻类培育技术研发,开展藻类原料培育工程。,到2015年,建成木质能源林基地520万公顷,甜高粱原料基地50万亩,木薯等薯类作物基地800万亩,油料能源林基地200万公顷,其他非粮原料(能源草等)基地30万亩。种

35、植能源作物和能源林满足年产100万吨生物柴油的原料需求,年替代化石能源140万吨标准煤。,(四)加强生物质能技术装备和产业体系建设,1、构建技术研发体系整合现有生物质能研究的技术和能力建设资源,加强国家级生物质能技术研究机构建设,重点建设生物质能综合利用技术研发测试平台和先进非粮生物液体燃料技术研发平台,从事基础研究工作,组织开展联合研究,攻克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难题。,依托骨干企业、研究院所和大学等,建立涵盖生物质发电、生物质燃气和生物液体燃料等技术的重点实验室,推动生物质能应用技术研究和相关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在大型企业建立生物质能创新中心或工程技术中心,开展应用研究和系统集成,促进

36、科技成果的产业化。鼓励企业加强对引进的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逐步建立自主创新的技术体系。,2、开发关键技术设备,在生物质燃气方面,开发生物质燃气高效制备及综合利用技术,重点突破高浓度、混合燃料的湿发酵、干发酵技术,以及燃气净化和高热值化转化技术,研发大功率生物质燃气发电机组;在生物液体燃料方面,重点突破木质纤维素生产乙醇等石油替代燃料、以多种原料生产生物柴油和航空生物燃料的关键技术,掌握清洁高效生产技术;在能源作物及能源林种植方面,重点突破良种选育及定向培育技术,培育多个新型生物质能源作物和能源林新品种。,在生物质能装备方面,重点研制非粮原料收储运和初加工、非粮燃料乙醇和微藻生物燃料加工转化

37、、生物质热化学转化制备液体燃料及热、电、化工多联产农业剩余物制备生物质燃气及综合利用等成套装备,攻克生物质成型燃料高效、抗结渣燃烧技术,提高成型机易损件使用寿命到500小时以上。,3、完善产业服务体系,加快制定完善生物质能技术及产品标准,形成统一、规范、符合我国国情的生物质能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生物质能设备及产品检测中心,建立关键设备和产品的认证体系。建立完善生物质能产品质量控制和监督体系,形成有效的质量监督机制,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开展生物质能技术培训,在全国组织开展多种形式多层次的生物质能技术、设备和产品应用培训。对从事生物质能利用的专业技术工种实行职业资格制度,组织各地开展生物质能职业技

38、能鉴定和认证。健全生物质能的社会化行业组织,发挥行业协会等在行业自律、人才培训、技术咨询、信息交流、国际合作等方面的作用,建立企业、消费者、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促进生物质能产业健康发展。,四、规划实施,(一)保障措施1、开展生物质能资源调查评价。制定生物质能资源调查评价规范,建立科学的资源评价体系,以县为单位进行生物质资源调查,明确资源量、种类、分布和现有用途,以及可作为能源化利用的资源潜力。,2、加强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管理。,将生物质能纳入国家能源管理体系,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协同推进生物质能发展。完善政策体系,研究制定生物质能综合利用产业政策。各省(区、市)要将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纳入本地区

39、能源规划,编制生物质能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指导本地区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加强生物质能项目建设管理,合理进行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布局,保持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有序协调进行。,3、完善国家财税等支持政策。,各级政府加大对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投入,支持农村生物质能项目建设,着力改善农村生活用能条件。完善支持生物质能利用的财税扶持政策,健全生物质能转化的热力、电力、液体燃料等产品的价格政策。完善金融支持政策,扶持中小型生物质能企业发展。建立健全支持分布式生物质能发电接入电网和并网运行的体制机制,以及生物质油品经营机制,为生物质能产品进入市场创造有利条件。,4、建立健全生物质能技术管理体系,支持生物质能利用新型技术

40、研发和试验示范。建立生物质能技术和产品标准体系及工程规范,健全生物质能技术和产品检测认证体系,加强技术监督以及工程和产品质量管理。建立健全生物质能信息统计体系,加强生物质能技术指导、工程咨询、信息服务等中介机构能力建设。,5、完善市场机制和管理措施,积极培育壮大生物质能骨干企业。完善生物液体燃料强制使用的机制和措施,扩大生物液体燃料的市场规模。各级政府要结合各种生物质废弃物综合利用和环境污染治理,制定操作性强的农村秸秆禁烧、城区关停改造燃煤小锅炉的措施。在新能源示范城市和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中,将生物质能利用作为重要选择,形成若干生物质能规模化开发利用的示范区。,6、建立原料供应保障体系,因地制

41、宜,结合生态建设和保护环境的要求,培育种植适宜的能源作物或能源植物,建设生物质能原料基地。适应各区域不同情况,支持企业探索建立合适的生物质能原料收集体系,提高生物质能资源保障程度,鼓励生物质原料收储运专业化发展。研究制定生物质原料物流支持政策。,(二)实施机制,1、加强规划组织管理。强化国家有关规划对“十二五”生物质能发展的导向作用,引导各方面积极有序推进生物质能发展。各地区要根据本规划制定生物质能开发建设方案,做好与农业、林业、城乡建设等相关规划的衔接。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重点做好生物质能政策法规制定、重大问题研究论证等行业管理工作,会同财政、农业、林业等部门组织实施生物质能重大专项,保障生物

42、质能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2、建立滚动调整机制,加强生物质能发展的调查统计评价工作,强化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和监督,及时掌握规划执行情况,并根据执行情况适时对规划目标和重点任务进行动态调整,使规划更加科学,符合发展实际。在2013年进行规划实施中期评估,评估情况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3、加强目标监测考核,将生物质能利用纳入各地能源行业管理,将提供农村生活能源的生物质能利用纳入农村公用事业范围。将秸秆禁烧、养殖场污染治理作为环境监测的重要内容。将生物质能利用量计入各地的节能减排量,并且不计入对各地设定的能源消费总量限额,促使各地更加重视生物质能利用。,五、投资估算和环境社会影响分析,(一)投资

43、估算到“十二五”期末,生物质能产业将新增投资1400亿元。对于生物质发电项目,继续给予优惠电价支持。对于新型生物质能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示范项目,以及涉及农村生活用能的生物质能项目建设,中央财政给予资金支持。,(二)环境和社会影响分析,发展生物质能,可有效替代化石能源、有利于节能减排和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预计2015年,农林剩余物年利用量达到7500万吨,年利用各类能源作物2500万吨,年处理畜禽粪便5.6亿吨、城市生活垃圾6400万吨、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1500万吨、废弃油脂90万吨,合计年替代化石能源5000万吨标准煤,相应年减排二氧化碳9500万吨、二氧化硫65万吨。,生物质能利用要做好防

44、止二次污染的工作。大中型沼气工程的沼气要充分利用,沼液沼渣要合理利用。生物液体燃料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废渣要合规处理和达标排放。垃圾焚烧发电要合理选址,采用先进的烟气处理技术,防止有害物质排放。生物质能项目措施不当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必须加强环保评价和监测管理,全面发挥好生物质能的环境效益。,发展生物质能源,将为改善农村居民用能状况、带动农村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十二五”时期,可改善约1000万户农村居民的生活用能条件,其中,户用沼气800万户,管道供应燃气50万户,生物质成型燃料150万户。农村生物质能利用有利于加快城乡能源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十二五”时期,生物质能产业将初具规模,成为带动农村

45、经济发展的新型产业。预计到2015年,生物质能产业年销售收入可达到1000亿元,提供360万个就业岗位,农民年收入增加180亿元,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生物质发电产业问题及对策,主要问题1.原料到厂价格高a.原料收购价格高 b.运输成本高2.建设成本高3.设备维护成本高4.设备能耗大5.设备使用率低6.热电联产项目少,问题根源1.项目规划不合理2.农民出售秸秆的积极性不高3.技术不成熟4.秸秆的自然属性5.供求关系不匹配,对策与建议1.加强对生物质发电项目的规划a.全面的评估发电绩效 b.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2.加强对政策的研究和落实a.加强对政策的落实 b.严格执行相关规定3.大力提高农

46、民出售原料的积极性a.全面禁烧秸秆 b.加强与农户和经纪人的合作4.加强技术创新管理a、整合科研资源 b、加强对示范项目的管理,生物质柴油产业的问题及其对策,主要问题1、原料成本高2、产品的产出率低a、产能过剩 b、副产品质量差3、产品销售困难a、难以进入加油站 b、公众的认识不足 问题根源1、原料的自然属性 a、农林类植物 b、餐厨废弃油脂,2、产业技术基础薄弱a、生产技术和设备落后 b、微藻原料尚处于研发阶段3、政府管理不到位a、以地沟油为食用油原料 b、产能过剩c、没有强制要求销售 对策与建议1、政府应加强管理a、加强规划,谨慎审批 b、加强对地沟油去向的管理c、强制相关企业接受产品 d、加强宣传e 、防止企业非法牟利,2、加强技术创新a、加大研发投入力度b、加强生产过程中的减排研究c、加强对微藻的研究,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