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578166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6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课件.ppt(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主讲人:,1、目的,了解微生物生物安全防护的基本原则、实验室的分级、我们现有实验室的基本要求、防护措施、废弃物的处理。,2、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工作人员所处理的实验对象含有致病的微生物时,通过在实验室设计建造、使用个体防护设置、严格遵从标准化的工作及操作程序和规程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受实验对象侵染。,3、微生物危害评估,对实验微生物和毒素可能给人或环境带来的危害所进行的评估。,4、气溶胶,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粒径一般为0.001m1000m的固体、液体微小粒子形成的胶溶状态分散体系。,5、生物安全柜,处理危险性微生物时所用的箱形空气净化安全装置。

2、,6、II级生物安全柜,生物安全柜是处理危险性微生物时所用的箱形空气净化安全装置。 二级生物安全柜至少装置一个高效空气过滤器对排气进行净化,工作空间为经高效过滤器净化的无涡流的单向流空气。工作时正面玻璃推拉窗打开一半,上部为观察窗,下部操作窗口。外部空气由操作窗口吸进,而不可能由操作窗口逸出。工作状态下遵守操作规程时既保证工作人员不受侵害,也保证实验对象不受污染。,7、高效空气过滤器,在额定风量下,对粒径大于等于0.3m的粒子捕集效率在99.97%以上及气流阻力在245Pa以下的空气过滤器。,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基本原则,安全设备和个体防护 实验室设计与建造的特殊要求 安全操作规程 致病微生物

3、在实验室之间的传递 管理制度 微生物危害评估,总则,1.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内容包括安全设备、个体防护装置和措施,实验室的特殊设计和建设要求,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标准化的操作程序及规程。 2. 应将每一特定实验室从立项、建设到使用维护的全过程中有关生物安全防护综合措施的内容编入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手册中。必须设有专职的生物安全负责人。 3. 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根据不同的微生物和防护要求分为四个生物安全防护级别。,安全设备和个体防护,安全设备和个体防护是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与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直接接触的一级屏障。1. 生物安全柜是最重要的安全设备,形成最主要的防护屏障。实验室应按要求分别配备、级生物安全

4、柜。所有可能使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溅出或产生气溶胶的操作,除实际上不可实施外,都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不得用超净工作台代替生物安全柜。,安全设备和个体防护,2. 必要时实验室应配备其他安全设备,如设置配有排风净化装置的排气罩等,或采用其他不使致病微生物逸出确保安全的设备。 3. 实验室所配备的离心机应在生物安全柜或本标准2中所指的其他安全设备中使用,否则必须使用安全密封的专用离心杯。4. 必须给实验室工作人员配备必要的个体防护用品。,实验室设计与建造的特殊要求,包括:实验室的选址、平面布置、围护结构、通风空调、安全装置及特殊设备等设计与建造的特殊要求。,安全操作规程,1. 本标准针对不同等级的

5、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所规定的安全操作规程,包括标准的安全操作规程和特殊的安全操作规程,必须在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手册中明列并加以执行。2. 针对不同的微生物应补充规定相应的特殊安全操作规程,也应在各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手册中明列并加以执行。,致病微生物在实验室之间的传递,致病微生物在实验室之间的传递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现行有关管理办法执行。,实验室基本管理,1 实验室内的布置和准入 a)在主实验室应合理设置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 b)非实验有关人员和物品不得进入实验室; c)在实验室内不得进食和饮水,或者进行其他与实验无关的活动; d)实验室工作人员、外来合作者、进修和学习人员在进入实验室及其岗位之前必

6、须经过实验室负责人的批准。,实验室基本管理,2. 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资格和培训 a)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是受过专业教育的技术人员。在独立进行工作前还需在中高级实验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上岗培训,达到合格标准,方可开始工作; b)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必须被告知实验室工作的潜在危险并接受实验室安全教育,自愿从事实验室工作; c)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实验室的所有制度、规定和操作规程。 d)三级和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在开始工作前必须留本底血清进行有关检测,以后定期复检。如有疫苗必须进行免疫注射。,实验室特殊管理,为避免和处理源于不安全操作引起的意外事故,必须严格执行以下原则:1. 针对可能的的危

7、险因素,设计保证安全的工作程序。 2. 事前进行有效的培训和摸拟训练。 3. 对于意外事故要能够提供包括紧急救助或专业性保健治疗的措施,足以应付紧急情况。,实验室特殊管理,4. 实验室事故处理: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发生意外,如针刺和切伤、皮肤污染、感染性标本溅及体表和口鼻眼内、衣物污染、污染试验台面等均视为安全事故。应视事故类型等不同情况,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具体措施必须形成书面文件并严格遵守执行。在紧急处理的同时必须向有关专家和领导汇报,并详细记录事故经过和损伤的具体部位和程度等,由专家评估是否需要进行预防性治疗。5 应填写正式的事故登记表,并按规定报告给国家相应级别的卫生主管部门。,微生物危

8、害评估,当建设使用传染性或有潜在传染性材料的实验室前,必须进行微生物危害评估。应依据传染性微生物致病能力的程度、传播途径、稳定性、感染剂量、操作时的浓度和规模、实验对象的来源、是否有动物实验数据、是否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等诸因素进行微生物危害评估。,微生物危害评估,1. 通过微生物危害评估确定对象微生物应在哪一级的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中进行操作。2. 根据危害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实验室管理制度和紧急事故处理办法,必须形成书面文件并严格遵守执行。,实验室的分类、分级,分级:每类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根据所处理的微生物的危害程度各分为四级。各级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要求依次为:一级最低,四级最

9、高。,实验室的适用范围,一般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一般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2,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实验室结构和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适用于对人或环境具有中等潜在危害的微生物。,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基本要求,1. 安全设备和个体防护 1.1 可能产生致病微生物气溶胶或出现溅出的操作均应在生物安全柜(II级生物安全柜为宜)或其他物理抑制设备中进行,并使用个体防护设备1.2 处理高浓度或大容量感染性材料均必须在生物安全柜(II级生物安全柜为宜)或其他物理抑制设备中进行,并使用个体防护设备。 上述材料的离心操作如果使用密封的离心机转子或安全离心杯,且它们只在生物安全柜中开闭和装载感染性材

10、料,则可在实验室中进行。,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基本要求,1.3 当微生物的操作不可能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而必须采取外部操作时,为防止感染性材料溅出或雾化危害,必须使用面部保护装置(护目镜、面罩、个体呼吸保护用品或其他防溅出保护设备)。 1.4 在实验室中应穿着工作服或罩衫等防护服。离开实验室时,防护服必须脱下并留在实验室内。不得穿着外出,更不能携带回家。用过的工作服应先在实验室中消毒,然后统一洗涤或丢弃。 1.5 当手可能接触感染材料、污染的表面或设备时应戴手套。如可能发生感染性材料的溢出或溅出,宜戴两副手套。不得戴着手套离开实验室。工作完全结束后方可除去手套。一次性手套不得清洗和再次使用。

11、,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基本要求,2. 实验室设计和建造的特殊要求 2.1 生物安全防护二级实验室必须满足本标准一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中实验室设计和建造的特殊要求各款的要求。 2.2 应设置实施各种消毒方法的设施,如高压灭菌锅、化学消毒装置等对废弃物进行处理。 2.3 应设置洗眼装置。 2.4 实验室门宜带锁、可自动关闭。 2.5 实验室出口应有发光指示标志。 2.6 实验室宜有不少于每小时34次的通风换气次数。,2.2平面布局,a)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核心区包括实验间及与之相连的缓冲间。 b)缓冲间形成进入实验间的通道。必须设两道连锁门,当其中一道门打开时,另一道门自动处于关闭状态。如使用

12、电动连锁装置,断电时两道门均必须处于可打开状态。在缓冲间可进行二次更衣。 c)当实验室的通风系统不设自动控制装置时,缓冲间面积不宜过大,不宜超过实验间面积的八分之一。 d)级或级生物安全柜的安装位置应远离实验间入口,避开工作人员频繁走动的区域,且有利于形成气流由“清洁”区域流向“污染”区域的气流流型。,2.3围护结构,a)实验室(含缓冲间)围护结构内表面必须光滑耐腐蚀、防水,以易于消毒清洁。所有缝隙必须加以可靠密封。 b)实验室内所有的门均可自动关闭。 c)除观察窗外,不得设置任何窗户。观察窗必须为密封结构,所用玻璃为不碎玻璃。 d)地面应无渗漏,光洁但不滑。不得使用地砖和水磨石等有缝隙地面。

13、 e)天花板、地板、墙间的交角均为圆弧形且可靠密封,施工时应防止昆虫和老鼠钻进墙脚。,2.4通风空调,a)必须安装独立的通风空调系统以控制实验室气流方向和压强梯度。该系统必须确保实验室使用时,室内空气除通过排风管道经高效过滤排出外,不得从实验室的其他部位或缝隙排向室外;同时确保实验室内的气流由“清洁”区域流向“污染”区域。进风口和排风口的布局应使实验区内的死空间降低到最小程度。 b)通风空调系统为直排系统,不得采用部分回风系统。,2.4通风空调,c)环境参数:相对于实验室外部,实验室内部保持负压。实验间的相对压强以30Pa40Pa为宜,缓冲间的相对压强以15Pa20Pa为宜。实验室内的温、湿度

14、以控制在人体舒适范围为宜,或根据工艺要求而定。实验室内的空气洁净度以GB 500732001洁净厂房设计规范中所定义的七级至八级为宜。实验室人工照明应均匀,不眩目,照度不低于500lx。,2.4通风空调,d)为确保实验室内的气流由“清洁”区域流向“污染”区域,实验室内不应使用双侧均匀分布的排风口布局。不应采用上送上排的通风设计。由生物安全柜排出的经内部高效过滤的空气可通过系统的排风管直接排至大气,也可送入建筑物的排风系统。应确保生物安全柜与排风系统的压力平衡。 e)实验室的进风应经初、中、高效三级过滤。,2.4通风空调,f)实验室的排风必须经高效过滤或加其他方法处理后,以不低于12ms的速度直

15、接向空中排放。该排风口应远离系统进风口位置。处理后的排风也可排入建筑物的排风管道,但不得被送回到该建筑物的任何部位。 g)进风和排风高效过滤器必须安装在实验室设在围护结构上的风口里,以避免污染风管。 h)实验室的通风系统中,在进风和排风总管处应安装气密型调节阀门,必要时可完全关闭以进行室内化学熏蒸消毒。,2.4通风空调,i)实验室的通风系统中所使用的所有部件均必须为气密型。所使用的高效过滤器不得为木框架。 j)应安装风机启动自动联锁装置,确保实验室启动时先开排风机后开送风机。关闭时先关送风机后关排风机。k)不得在实验室内安装分体空调器。,2.5安全装置及特殊设备,a)必须在主实验室内设置级或级

16、生物安全柜。其安装位置应满足d)中的要求。 b)连续流离心机或其他可能产生气溶胶的设备应置于物理抑制设备之中,该装置应能将其可能产生的气溶胶经高效过滤器过滤后排出。在实验室内所必须设置的所有其他排风装置(通风橱、排气罩等)的排风均必须经过高效过滤器过滤后方可排出。其室内布置应有利于形成气流由“清洁”区域流向“污染”区域的气流流型。,2.5安全装置及特殊设备,c)实验室中必须设置不产生蒸汽的高压灭菌锅或其他消毒装置。 d)实验间与外部应设置传递窗。传递窗双门不得同时打开,传递窗内应设物理消毒装置。感染性材料必须放置在密闭容器中方可通过传递窗传递。 e)必须在实验室入口处的显著位置设置压力显示报警

17、装置,显示实验间和缓冲间的负压状况。当负压指示偏离预设区间必须能通过声、光等手段向实验室内外的人员发出警报.可在该装置上增加送、排风高效过滤器气流阻力的显示。,2.5安全装置及特殊设备,f)实验室启动工作期间不能停电。应采用双路供电电源。如难以实现,则应安装停电时可自动切换的后备电源或不间断电源,对关键设备(生物安全柜、通风橱、排气罩以及照明等)供电。 g)可在缓冲间设洗手池:洗手池的供水截门必须为脚踏、肘动或自动开关。洗手池如设在主实验室,下水道必须与建筑物的下水管线分离,且有明显标志。下水必须经过消毒处理。洗手池仅供洗手用,不得向内倾倒任何感染性材料。供水管必须安装防回流装置。不得在实验室

18、内安设地漏。,2.6其他,a)实验台表面应不透水,耐腐蚀、耐热。 b)实验室中的家具应牢固。为易于清洁,各种家具和设备之间应保持一定间隙。应有专门放置生物废弃物容器的台(架)。家具和设备的边角和突出部位应光滑、无毛刺,以圆弧形为宜。 c)所需真空泵应放在实验室内。真空管线必须装置在线高效过滤器。 d)压缩空气等钢瓶应放在实验室外。穿过围护结构的管道与围护结构之间必须用不收缩的密封材料加以密封。气体管线必须装置在线高效过滤器和防回流装置。,2.6其他,e)实验室中应设置洗眼装置。 f)实验室出口应有发光指示标志。 g)实验室内外必须设置通讯系统。 h)实验室内的实验记录等资料应通过传真机发送至实

19、验室外。,生物危险标志的使用,1. 在二级以上的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入口明显位置处必须贴有生物危险标志,并标明级别。 2. 所有盛装传染性物质的容器表面明显位置处必须贴有生物危险标准,并按所在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级别标明相同的级别。,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常规微生物操作规程中的安全操作要点 1.同一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1-9。2.实验室入口处须贴上生物危险标志,内部显著位置须贴上有关的生物危险信息,包括使用传染性材料的名称,负责人姓名和电话号码。,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特殊的安全操作规程,1.进行致病菌性实验时,禁止他人进入实验室,或必须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后方可进入。

20、 2. 实验室入口处须贴上生物危险标志,注明危险因子、生物安全级别、需要的免疫、负责人姓名和电话、进入实验室的特殊要求及离开实验室的程序。,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特殊的安全操作规程,3.所有受到污染的材料、标本和培养物废弃于医疗废物容器内,不得与生活垃圾混放。4.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溢撒要及时处理。 5.将生物安全程序纳入标准操作规范或生物安全手册,由实验室负责人专门保管,工作人员在进入实验室之前要阅读规范并按照规范要求操作。 6.工作人员要接受有关的潜在危险知识的培训,掌握预防暴露以及暴露后的处理程序。要接受一次最新的培训。 7.严格遵守下列规定,防止利器损伤:,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特殊的安全

21、操作规程,8.培养基及其他具有潜在危险性的废弃物须放在防漏的容器中储存、运输及消毒灭菌。 9. 实验设备在运出修理或维护前必须进行消毒。 10. 人员暴露于致病性物质时,及时向实验室负责人汇报,并记录事故经过和处理方案。 11. 禁止将无关东西带入实验室。,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分级及生物危险因子,由于实验操作项目中涉及到许多有害的菌株,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溶血性链球菌和绿脓杆菌等,根据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我们微生物实验室属于二级微生物实验室。 实验和日常管理中,涉及生物危险的环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分级及生物危险因子,1实验样品的接收、开启、处

22、理、移液与培养2菌种的接收、保藏、传代、活化、使用3培养物划线分离4制作涂片与镜检5致病菌生化鉴定6培养物与实验废弃物的转移和销毁7环境及操作台面污染物的清除8培养物的开启及结果观察,生物安全防护的要求和措施,实验室微生物感染途径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吸入气溶胶等产物)、直接接种(工作中偶然的针刺、碎玻璃划伤直接引起传染)、皮肤粘膜接触(感染源通过破损皮肤,粘膜接触造成感染),因此,作为微生物实验室人员,必须遵守以下实验室安全防护制度:,生物安全防护的要求和措施,1在实验室工作区禁止吸烟。2禁止在实验室放置食物、饮料及类似的存在有潜在的从手到口的接触途径的其他物质。禁止用实验室的冰箱(柜)储存食物

23、。3工作人员在实验时应穿专用防护服,戴防护眼镜、口罩、网帽、手套。4处理高浓度或大容量感染性材料和可能产生致病微生物气溶胶或出现溅出的操作均应在II级生物安全柜或其他物理抑制设备中进行,并使用个体防护设备。,生物安全防护的要求和措施,5当微生物的操作不可能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而必须采取外部操作时,为防止感染性材料溅出或雾化危害,必须使用面部保护装置(护目镜、面罩、个体呼吸保护用品或其他防溅出保护设备)。6离开实验室时,防护服必须脱下并留在实验室内。不得穿着外出,不能携带回家,用过的工作服应先在实验室中消毒,然后统一洗涤或丢弃。7当手可能接触感染材料、污染的表面或设备时应戴手套。如可能发生感染性材

24、料的溢出或溅出,宜戴两副手套。不得戴着手套离开实验室,工作完全结束后方可除去手套。一次性手套不得清洗和再次使用。,生物安全防护的要求和措施,8应穿着舒适,防滑并能保护整个脚面的鞋子。9在实验工作区头发不可下垂,应束在网帽内,避免与污染物质接触或影响实验操作,有此类危险的饰物应避免带入工作区(如戒指、耳环、腕表、手镯、项链和其他珠宝)。不可留长胡须。10由实验工作区进入非污染区要洗手,接触污染物后要立即洗手。11用移液管吸取液体时禁止口吸。12尽可能使用塑料器材代替玻璃器材。13禁止用手处理破碎的玻璃器具,装有污染针,利器及破碎玻璃的容器在丢弃之前必须消毒。,微生物室危险因子,1、实验所用的菌种

25、,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阪崎肠杆菌、副溶血性弧菌、黑曲霉、白色念珠菌等。2、实验室检出阳性致病菌的培养基,试剂等相关污染物。3、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器械,气溶胶等。,微生物室危险因子,4、实验室交叉污染可能导致的危险。5、紫外灯等消毒可能产生的危险。6、仪器设备(如高压蒸汽灭菌锅)错误操作。7、实验室人员不注意自我防护,可能导致的危险。,废弃物的处理,微生物实验室的废弃物与物理化学废弃物不同,比较单一,主要是一些有传染性或有潜在传染性或毒性的致病菌及毒素,一般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或其他合理消毒措施处理后就能到达排放要

26、求,处理微生物废弃物时,主要注意以下几点:,废弃物的处理,1实验室所有样本、培养物、废弃物和使用过的耗材等均应被假定含有传染性生物因子,应以安全方式处理和处置。2无需保存的检验标本,不论检验结果如何,均需高压灭菌或煮沸灭菌,或用强力消毒液处理,污染的纸集中收集焚毁,污染的布可进行高压灭菌。3对重复利用的玻璃器皿、吸嘴、镊子、小刀、手术剪等在内的利器应在使用后立即放在耐扎容器中。尖利物容器应在内容物达到三分之二前置换。实验结束后高压灭菌消毒后方可清洗使用。,废弃物的处理,4不允许积存垃圾和实验室废弃物。已装满的容器应定期运走。在去污染或最终处置之前,应存放在指定的安全地方,通常在实验室区内,在运出实验室之前必须进行灭活。5应最好采用电子灼烧灭菌装置对微生物接种环灭菌,有害气溶胶不得直接排放。6生活垃圾和实验室垃圾一定要分开装。,废弃物的处理,7所有用过的实验器皿和用品,应先在实验室内消毒,再移出清洗,待消毒后再用。8灭菌处理后的固体培养基,不可直接排入下水道,以免污染环境和堵塞管道。,结束!,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