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病、动阻、静阻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578461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5.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眼底病、动阻、静阻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眼底病、动阻、静阻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眼底病、动阻、静阻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眼底病、动阻、静阻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眼底病、动阻、静阻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眼底病、动阻、静阻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眼底病、动阻、静阻课件.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眼底病,眼底包括视神经、黄斑、视网膜血管、视网膜、脉络膜。,视神经疾病:如视神经乳头炎 黄斑部病变:如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视网膜血管疾病:如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视网膜疾病: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正常眼底检查所见,正常眼底检查所见,黄斑 视网膜血管 视神经: 视网膜,组织学上视网膜由外向内分10层,色素上皮层光感受器层 外界膜 外颗粒层外丛状层 内颗粒层 内丛状层 神经节细胞 神经纤维层 内界膜:属基底膜,覆盖于除视乳头外的整个视网膜表面。,视网膜血管疾病,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retinal artery occlusion 临床上不很常

2、见,但后果极为严重,如果延误治疗,终将失明。发病原因多为动脉硬化,管腔狭窄血栓形成导致阻塞,引起阻塞的原因多数是因为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所脱落的碎屑、少数可能是从心脏瓣膜的赘生物上脱落的栓子阻塞。视网膜中央动脉分支为终末动脉,供养视网膜内层,视网膜对血液循环障碍极为敏感,若中央动脉完全阻塞,很短时间内完全失明,本病为眼科急重症。,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临床表现,若中央动脉主干完全阻塞,数秒或几分钟视力完全丧失 眼底检查视乳头苍白,视网膜大支动脉显著狭窄,小支不易见,血柱颜色发暗,中心反光狭窄或消失。早期主要为水肿,中心光反射消失,该区视网膜内层缺如,可透见其深层的脉络膜红色背景与其周围灰白水肿之视

3、网膜形成鲜明对比,成为樱桃红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治疗,治疗越早越好。视网膜缺血时间超过90分钟,光感受器的死亡将不可逆转。1.降低眼内压:如压迫眼球、球后麻醉2.扩张血管:硝酸甘油、婴粟碱使用3.吸氧预后:以前认为阻塞超过24小时未治者视力很难恢复,现在认为取决于阻塞的部位、程度以及持续的时间。通常阻塞在1小时以内能解除者,视功能多可恢复;34小时以内者,周围视力可能恢复,但中心视力多半不能恢复;阻塞时间持续在4小时以上者,恢复十分罕见。,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一种较为常见的眼底病,多见于患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等的老年病人病因:血管

4、外的压迫、静脉血流的淤滞以及静脉血管内壁的损害,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临床表现:,症状:一般视力损害多较严重,常在0.1左右 体征:视网膜静脉明显扩张,纡曲,血管呈暗红色。大量的火焰状出血遍布整个眼底,视网膜水肿致使视网膜静脉呈断续状隐没,重者可见棉絮斑及视乳头充血水肿。病程较久者可见黄白色硬性渗出及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分型,分为缺血型和非缺血型两种 非缺血型:静脉阻塞视网膜出血及水肿均较缺血型轻,视力损害多不太严重,预后也较好。 缺血型:静脉阻塞眼底出血、水肿均较明显,常有视乳头水肿及多处棉絮斑,视力损害较严重,因视网膜大面积缺血,产生新生血管,导致视网膜出血或大量玻璃体出血,后

5、期可引起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生网膜脱离,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导致患眼失明。因此缺血型静脉阻塞的预后极为严重。,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枝静脉阻塞,诊断与治疗,根据临床表现结合眼底荧光造影可明确诊断。眼底荧光造影对视网膜静脉阻塞的诊断、治疗以及分型至关重要缺血型静脉阻塞必须尽早给予激光治疗,方可保住有用视力。,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病因:发病机理目前仍不清楚,但一般均认为本病与黄斑区长期慢性的光损伤、遗传、代谢、营养等因素有关。临床上根据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形成分为干性与湿性两种类型。,临

6、床表现,干性(萎缩性、非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多发生于50岁以上老年人,双眼对称,视力缓慢进行性下降。眼底检查可见后极部视网膜有多数黄白色大小不等、边界不清晰的玻璃疣或呈现后极部色素紊乱、地图状色素上皮萎缩区。荧光造影可见后极部荧光渗漏点。,干性老年性黄斑变性,临床表现,湿性(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发病年龄大于干性者,常为单眼发病,突然视力障碍,另眼正常或仅见玻疣,数年后也可发生同样病变。眼底检查可见出血和灰白色渗出,范围大小不等,出血严重者可进入玻璃体中,致使眼底检查困难。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可见新生血管及大片荧光渗漏区。,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诊断及治疗,根据以上表现不难诊断 治疗: 干性变性无

7、特殊治疗。 湿性变性病程早期新生血管局限于黄斑中心凹200um以外者应及早采用激光治疗,争取保住中心视力。临床上对上述患者还常常采用血管扩张剂及维生素类药物治疗,以改善黄斑区的血液供应。,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病因:临床上最常见的视网膜脱离为孔源性(即原发性、裂孔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多见于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摘除术后的无晶体眼、老年人和眼外伤患者,因视网膜变性或玻璃体的牵拉致使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发生裂孔,液化的玻璃体经此裂孔进入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之间,从而引起视网膜脱离。,临床表现,症状: 病程早期在眼球转动时出现某一方位的闪电样光影,有时则因视网膜裂孔引起的出血

8、进入玻璃体中,发现眼前有暗影飘动;主要表现为相应网膜脱离区的视野缺损,如果黄斑区受累,则有中心视力的减退。眼底检查:脱离区的视网膜隆起并呈波浪状起伏,网膜的色泽发灰且不透明,隆起。裂孔常位于视网膜退变区。,诊断及治疗,诊断:根据病史即眼底检查发现视网膜脱离并可见裂孔即可肯定诊断。治疗关键是封闭裂孔。可采用激光、透热电凝或冷凝、外加压封闭裂孔或采用玻璃体切割、玻璃体腔内注气或注硅油等手术方式使视网膜复位。预后: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改进使手术成功率大为提高,约90%的病人一次成功。虽然手术的成功率很高,但术后中心视力的恢复则取决于黄斑区是否受累及网膜脱离时间的长短。因此视网膜脱离应及早手术治疗。,孔源

9、性网脱,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显性遗传以及性连锁隐性遗传均可见到,视网膜色素变性临床表现,症状:夜盲是本病最早期也是最主要的症状,多出现于青春期,病程进展极为缓慢。以后逐渐发生视野进行性缩窄,但中央视力常可保持很长时间,晚期形成管状视野,中央视力最终受到损害至失明。,视网膜色素变性临床表现,眼底检查:早期体征不明显,以后逐渐发现赤道部出现骨细胞样色素沉着。随着病情发展,病变向后极部及锯齿缘方向发展,视网膜呈青灰色,血管变细,视乳头呈腊黄色萎缩。视野检查早期可见环形暗点,后期视野渐进性、向心性缩小成管状。,治疗,本病无特殊治疗,有人认为,小剂量维生素A

10、及维生素E对本病有帮助,此外注意避光(强光可加速病情发展),加强宣传教育,防止近亲结婚。,)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糖尿病的视网膜并发症是引起失明的主要眼病之一。主要损害为视网膜毛细血管壁的周细胞及内皮细胞的损害,使毛细血管失去正常功能,引起微动脉瘤的发生及管壁的渗漏,造成视网膜水肿、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前出血。引起毛细血管闭塞,发生视网膜出血,进而产生血管生长因子,致使产生视网膜新生血管。引起视网膜、玻璃体大量出血,产生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进而发生视网膜脱离或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而失明。,分期,临床上将伴有新生血管形成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称为增殖型糖尿病

11、性视网膜病变,而未产生新生血管时期的视网膜病变称为非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分期,单纯型(及非增殖型). 有微动脉瘤或并有小出血点. 有黄白色“硬性渗出”或并有出血斑. 有白色棉绒斑 或并有出血斑 增殖型. 眼底有新生血管或并有玻璃体出血. 眼底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 眼底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伴牵引性视 网膜脱离。,单纯型(I期 ),单纯型(II期),单纯型(III期),治疗,糖尿病形视网膜病变目前虽无特效药物治疗。临床上也常采用胰激肽释放酶、威氏克以及维脑路通等口服,以改善微循环。单纯型者应定期做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以早期发现毛细血管闭塞,早期应用激光做全视网膜光凝,以防止新生血管形成;对长期的囊样水肿者也可做光凝。对于增殖期病变,也只有采用全视网膜光凝来治疗新生血管,使新生血管萎缩,维持一定的视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