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寄生虫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579499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鱼类寄生虫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鱼类寄生虫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鱼类寄生虫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鱼类寄生虫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鱼类寄生虫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鱼类寄生虫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鱼类寄生虫课件.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鱼类寄生虫,1,大家可知道,鱼类和人类一样也存在着寄生虫病,即使是生活在海洋万里以下的鱼类!,2,报告提纲,寄生现象,寄生虫对宿主危害,寄生虫病防治,3,一、寄生现象,1.什么叫寄生:,*在自然界中,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的现象十分普片,有共栖,共生和寄生三类型.,*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 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这种生活关系称寄生。有两种起源方式:共生-寄生,自由生活-兼性寄生-真正寄生。,*受益一方称为寄生物; 受损害的一方称为宿主,可以是动物,植物或人。,4,2.寄生现象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寄生物从噬菌体(病毒),病原细菌,到高等植物(如菟丝子等),到无

2、脊椎动物(如原虫,吸虫,绦虫,线虫,刺头虫,鱼蛭,钩介幼虫,鳋,疥,螨,虱等),到脊椎动物(如七鳃鳗,寄生鲇等),宿主几乎包括所有生物物种,除病毒以外。,由于寄生现象的普遍,所以人类和所有动物和植物都能被不止一种寄生虫所寄生而受损害。,5,一.寄生现象的普片现象,3.什么叫寄生虫?,*细菌,真菌和病毒都营寄生生活,广义上是寄生虫。,*营寄生生活的植物,有种子植物12个科,2500多种,如菟丝子,槲寄生,桑寄生,肉苁蓉等,还有寄生藻类。,*脊椎动物中圆口纲的七鳃鳗,鱼纲的寄生鲇,一般不称寄生虫。,*营寄生生活的(无脊椎)动物则称寄生虫。,*而在社会学的领域中,寄生虫还泛指那些在生活中,事业中,学

3、习中依靠别人,自己不肯努力的人。,6,寄生虫的类群,原生动物门的鞭毛虫纲; 纤毛虫纲; 肉足虫纲及孢子虫纲等寄生种类; 扁形动物门的吸虫纲和绦虫纲的全部种类; 线虫动物门线虫纲的寄生种类; 刺头动物门的全部种类及节肢动物门的甲壳纲 蜘蛛纲,昆虫纲等。,研究领域可根据宿主来分,植物寄生虫:小麦线虫,松材线虫等。,动物寄生虫:畜禽寄生虫 鱼类寄生虫,4.鱼类寄生虫的类群,7,1.原虫:鞭毛虫(锥体虫,隐鞭虫,鱼波豆虫) 变形虫(内变形虫) 孢子虫(球虫,微孢子虫,粘孢子虫,单孢子虫) 纤毛虫(斜管虫,毛管虫,小瓜虫,车轮虫,钟虫),2.蠕虫:单殖吸虫(指环虫,三代虫,锚首虫,本尼登虫,双身虫) 复

4、殖吸虫(血居吸虫,双穴吸虫,侧殖吸虫,华支睾吸虫) 绦虫(鲤蠢绦虫,许氏绦虫,头槽绦虫,舌型绦虫) 线虫(毛细线虫,嗜子宫线虫,鳗居线虫,胃瘤线虫) 棘头虫(长棘吻虫,新棘衣虫) 鱼蛭(尺),3.钩介幼虫,4.寄生甲壳类:中华鳋,锚头鳋,鲺,鱼虱,鱼怪,8,二.鱼类寄生虫对宿主的危害,(1)机械性刺激和损害:寄生虫对宿主所造成的刺激及损伤的种类甚多,是最普遍的一类影响。,(2)夺取营养:宿主营养或多或少的被寄生虫所夺取,对宿主本身造成的损害的后果仅在寄生虫虫体较大,或寄生虫数量较多时才明显表现出来。,(3)压迫和阻塞:体内大量寄生时,对宿主组织造成压迫,引起组织萎缩,坏死,直至死亡,以肝脏,肾

5、脏等实质器官为常见。,1.寄生虫对鱼体危害1,9,(4)毒素作用: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生活过程中,其代谢产物都排泄于宿主体内,有些寄生虫还能分泌出特殊的有毒物质,这些代谢物或有毒物质作用于宿主,能引起中毒现象。,(5)其他疾病的媒介;吸食血液的外寄生虫往往是另外一些病原体入侵的媒介。,10,2.宿主鱼对寄生虫的反应:,宿主对寄生虫的抵抗力表现为应答反应(主要是免疫应答),影响寄生虫,(1).组织反应:寄生虫入侵而刺激宿主,引起宿主的组织反应,表现为寄生部位形成结蹄组织囊或组织增生,发炎,以限制寄生虫的生长,减弱寄生虫附着的牢固性,从而削弱寄生虫对鱼类的危害。,(2).体液反应:鱼类宿主有时具有较强

6、的抵抗力。它们所产生的抗体可以抑制虫体的生长,降低其繁殖力,缩短其生活期限,甚至可以杀灭之。但宿主对寄生虫的抵抗力常常是不完全的免疫,往往处于某种平衡状态,体内保留着一定数量的虫体。,11,3.寄生虫与人,人鱼共患的寄生虫病:主要是那些以鱼为中间宿主,人(或家畜)为终末宿主的种类,如:,1.复殖吸虫中的华支睾吸虫,棘口吸虫,猫后睾吸虫,异形吸虫,横川后殖吸虫等;,2.绦虫中的阔节裂头绦虫,太平洋裂头绦虫,树突裂头绦虫等;,3.线虫中的颚口线虫,肾膨结线虫,异尖线虫,对盲囊线虫,鲱鱼线虫,海豹线虫等。,12,1.球虫病,病原:虫卵球形,直径6-14微米,成熟的虫卵包含4个孢子,孢子外有一层透明的

7、孢子膜,膜内有2个互相颠倒排列、长而弯曲的孢子体和1个孢子残余体,每个孢子体内有1个孢核。可在宿主体内重复生殖,造成自然感染。常见的病原体为鲤艾美虫、青鱼艾美虫和鳙艾美虫等。,病症:艾美虫寄生在多种淡水鱼的肠、幽门垂、肝脏、肾脏、精巢、胆囊和鱼鳔等处。青鱼艾美虫主要寄生部位是鱼类的肠道内壁上皮组织细胞中,感染初期症状不明显,严重时病鱼出现贫血,鱼鳃呈粉红色或鳃丝苍白,腹部膨胀等症状。剖检可见鱼的前肠道壁上有许多白色小结节,甚至引起肠壁穿孔。鱼体发病时,食欲减退、体色变黑、腹部积水膨胀、鳞片部分竖起、眼球突出。鳙艾美虫、柳壕艾美虫常寄生在1龄以上的鳙、鲢的肾脏,引起病鱼鳞囊积水,贫血,腹腔内积水

8、,腹部膨大,肝脏呈土黄色,肾脏色淡,有时呈灰白色,严重时引起病鱼死亡,13,2.指环虫病,病原:指环虫危害各种海淡水鱼类。常见的有鳃片指环虫、鳙指环虫和鲢指环虫等。虫体呈扁平状,头部背面前端有4个黑色的眼点,眼点附近有口,口下面膨大部为咽,咽后部分两个肠管延伸到虫体后端连接成环状。虫体后端有固着盘,借此固着在鱼的鳃上。此虫为雌雄同体的卵生吸虫。对夏花鱼种危害很大,流行在夏秋两季,病症:病鱼无明显的体表症状,一般表现出鱼体瘦弱,游动乏力,浮于水面。鱼苗和夏花鱼种大量寄生指环虫时,病鱼鳃丝粘液增多,呈苍白色,呼吸困难,常因鳃丝肿胀而引起鳃盖张开,翻开鳃盖,可见鳃上有白色不规则的小片状物,并有蠕动感

9、。病鱼游动缓慢,贫血,食欲减退,鱼体消瘦,终至死亡。此病需在显微镜下确诊。,14,3.三代虫病,病原:三代虫为卵胎生的雌雄同体,虫体的卵巢前方有未分裂的受精卵和发育的胚胎,在大胚胎内又有小胚胎,因此成为三代虫。三代虫危害各种海、淡水鱼类。,病症:三代虫对鱼苗及春花鱼种危害很大,主要寄生在鱼类鳃和体表,病鱼皮肤上形成灰蓝色无光泽的粘膜。严重感染的病鱼体色暗黑,身体瘦弱,游动呆缓,食欲减退。各鳍边缘有轻度蛀鳍现象。翻开鳃盖,可见鳃丝上粘液增多,伴有局部出血或瘀血。镜检可见鱼体表、鳍部及鳃有该虫寄生,15,4.车轮虫病,病原:属于环毛目、壶形科淡、海水鱼类均有发生车轮虫病,寄生在鱼的体表和腮部引起疾

10、病。每年5-7月对鱼苗、鱼种危害尤为普遍。,症状:车轮虫少量寄生于病鱼时,无明显症状;一旦车轮虫大量在体表、鳃上和膀胱寄生,由于寄生虫的刺激,引起粘液分泌,鱼苗呈“白头白嘴”症状,或者成群沿池边浮动,甚至翻滚。病鱼除体表发黑、消瘦、离群独游外,并无明显病症。主要是鳃组织腐烂,鳃丝软骨外露,严重影响鱼的呼吸功能,使鱼缺氧,窒息而死,16,5.线虫病,病原:线虫的身体不分节,无纤毛,虫体呈圆柱状,横切面为圆形,有三胚层。体细长,两端较中部细,体腔内有器官。分为毛细线虫和嗜子宫线虫属。,病症:毛细线虫虫体细小,前端尖细,后端稍粗大,雌虫虫体长约4.99-10.13毫米,雄虫虫体长约1.39-4.15

11、毫米。毛细线虫寄生在鱼的消化道里,引起鱼体消瘦或肠壁炎症,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寄生虫体数量多时,病鱼离群分散于池边,极度消瘦,甚至死亡。剖检开鱼的肠道刮取肠道内容物和粘液,加少许清水镜检,可见虫体。,17,1. 建立检疫制度对从外地引进,或引种到外地去的种鱼、苗种进行检疫,确认无病和无病原后再放养,以防地区性寄生虫病扩散传播。2. 每年在鱼苗、鱼种放养前对池塘进行彻底的清理,清除杂物、杂草,用药物消灭池中病原生物。必须坚持年年清塘消毒,才能达到预防鱼病之目的。 清塘消毒工作主要包括清整池塘:每年冬天,待鱼出池后,排干池水,修补池埂,拔除池边杂草,并挖去过多的淤泥。药物清塘:常用的清塘药物有生石灰

12、、漂白粉、茶饼、氨水等。生石灰不但能杀灭塘内病原、中间寄主、携带病原的动物和敌害,而且还有改良土壤、水质和施肥作用。,三、鱼类寄生虫防治,18,3. 购进鱼种放养前和鱼种分塘、转塘放养前都应对鱼体进行药物浸洗消毒、杀虫,切断病原随鱼种进入池塘的途径。预防鱼病发生。工具专用。养鱼用的工具,往往成为传播鱼病的媒介,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最好做到工具专塘专用。如果有困难,则要把使用过的工具经过消毒处理后再使用。公共用具可用10ppm硫酸铜溶液浸洗20分钟,晒干后再使用;不宜用药浸洗的大型工具每次用完后要在阳光下晒干后再用。许多引起鱼病的寄生虫以其他动植物为中间寄主或终末寄主,如许多复殖吸虫的终末寄主为

13、鸟类,因此通过消灭中间寄主或终末寄主亦可起到控制和消灭病原之目的。 4. 病原体往往粘附在饲料中进入池塘,因此投喂的饲料必须清洁、新鲜,最好经过消毒、杀虫(特别是投喂草及农、副产品的渔塘)。最好投喂颗粒饲料。残渣剩饵往往成为病原体的繁殖场所,因此要经常对饲料场场进行药物杀灭寄生虫。鱼病易发季节定期泼洒药物全池消毒和定期投喂药饵,控制病原孽生,以达到防病效果。拉网和装运活鱼时,避免鱼体受伤。鱼体的黏液层、鳞片、皮肤、黏膜和各器官的分泌物等都有预防病菌、寄生虫侵袭的作用,当其完整无损时,许多病原生物就无法攻破这些屏障,但当鱼体受到损伤时,病原生物就有机可乘,很容易进入鱼体并大量繁生,从而爆发鱼病,如赤皮病、水霉病等通常就是在鱼受到损伤的情况下感染的。因此避免鱼体受伤是预防鱼病工作的重要一环。,19,谢谢观赏,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