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艺术的影像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580260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5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影艺术的影像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电影艺术的影像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电影艺术的影像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电影艺术的影像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电影艺术的影像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影艺术的影像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影艺术的影像课件.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电影艺术的影像,主讲杜鹃,第一章、电影艺术的影像思考题:、电影结构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如何划分一个镜头?、影像构成的元素主要有哪些?,电影是视听结合的艺术,即影像和声音结合的艺术。当然,“视”与“听”二者在电影中的地位是不相等的。应该明确指出:电影“视”第一,“听”第二。或者说,电影是以“视”为主,“听”为辅的艺术形式。为什么:,、电影的诞生,其实就是影像的诞生。1895年1927年都是无声电影。爱森斯坦、格里菲斯、卓别林的影片影像的表现力可谓登峰造极。 、就相同时间所提供的信息量而言,影像是得天独厚的。据国外脑生理学者和电子计算机信息工程学者共同测试的结果:相同时间内,人们所获得的信息量,视

2、觉信息是听觉信息的900多倍。如相同时间内看电视新闻比听广播新闻的信息量多900多倍。一个人看30公分厚的介绍一个城市的书,还不如看30分钟关于这个城市的录相。、影像能够跨过艺术品与欣赏者之间的障碍,直接走入人的心灵。这一点是最重要的。我们可以联想我们坐在电影院里看电影时的感受。四周的世界消失了,剩下的只有你和银幕上的人们。,这就是影像的魅力。这就是影像的神奇。所以,我们学习电影,首先要掌握好影像的各种元素。 影像结构的基本单位是什么?是镜头。影像是通过一系列镜头展现的。一部故事片一般由400800个镜头组成。 如何划分一个镜头? 一个镜头是以下各种解释中的哪一种:一个景物:一座山,一所楼,一

3、棵树,一个人一个景别:一个远景,一个全景,一个中景,一个近景,一个特写一段时间:一秒钟,一分钟,五分钟,十分钟一段长度:一呎 (一呎、米)。,正确的应该是马尔丹的定义。马尔丹讲:(从拍摄角度讲):镜头是拍摄过程中,摄影机的马达开动至停止这段时间内被感光的胶片;,电影刚诞生的时候,没有镜头的概念。整场拍一个镜头,然后整场整场地接起来放映。格里非斯开始才有现在意义上的镜头的运用。它使电影影像的表现力得到了极大的丰富,电影从此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我们从六个方面讲: 、构图、景别、角度、运动、照明、色彩(六个方面其实是互有关连的,如构图,我们第一节“电影影像的构图”中主要讨论的是在一个画格中每一个视

4、觉元素的位置。其实它当然还包括照明、色彩等元素。我们之所以把它们分成六个方面,主要是为了讲述上的方便。),影像构成元素主要有哪些内容?,电影影像的构图,思考题:、一部影片中的构图应该遵守什么原则?、如何使一个画格的构图具有形式上的美感?、构图能否在形式上不具美感,为什么?,影像结构的基本组织单位是“镜头”。而镜头实际上还可以再分,即“画格”。一个镜头是由无数的画格组成的。(电影每秒24格)。讨论的构图其实就是画格的构图。处理好一部影片中的“构图”元素,起码应考虑以下三点,或称三原则,即:美学原则;主题服务原则;变化原则。其中,“美学原则”、“主题服务原则”是就单个画格的构图而言。而“变化原则”

5、则是就整个一部影片的构图而言。,(一)、美学原则,电影是一门艺术,所以它的构图首先要美,要“艺术”。换句话说,就是要具有视觉上的美感,使人看起来舒服,看起来好看。电影是一门艺术,所以它的构图首先要美,要“艺术”。换句话说,就是要具有视觉上的美感,使人看起来舒服,看起来好看。怎样使一个画格的构图具有视觉上的美感?我觉得它不应该仅仅理解为:画格中所拍摄的内容都是一些美好动人的景物:青山,绿水,鲜花,美人画格中拍摄的内容美,即“拍什么?”仅仅是画格具有美感的一个方面,它不是全部,还有比它更重要的,就是“怎么拍?”。“怎么拍?”即不同的拍法,它可以使美的东西拍出来不美,它也可以使看来平常的东西,拍出来

6、之后,看起来好看。,我们从创作的角度讲几个应该注意的问题:主体与陪体:一个画格中所表现的人或者物,无论多少,它们都可以分为两大类:主体和陪体。如何区分主体和陪体:、主体、陪体不能理解为甲在画格中大,乙在画格中小,甲就是主体,乙就是陪体。、主体、陪体不能理解为甲在画格中居前景,乙在画格中居后景,甲就是主体,乙就是陪体。 、主体、陪体区分的关键是看它们在画格中所起的作用的大小,作用大的是主体,作用小的是陪体。,一个画格中的构图具有形式上的美感,应做到以下几点:、主体不要居中美术、绘画中有“黄金分割原则”,这是画家在长期的审美实践中总结出的一条重要的审美经验。“黄金分割原则”即: 1 1.618近似

7、值: 2:3; 3:5; 5:8,、水平线不要上下居中,不要一分为二地分割画面。,、色调、布光等不要一分为二地平分画面。如在低调的场面中,三分之二应该是暗色调,三分之一应该是亮色调;在高调场面中,三分之二应该是亮色调,三分之一应该是暗色调。(其实都是从“黄金分割原则”派生出来的。),、主体不要过分孤单这就是说,主体不能在画格中显得空空荡荡。,、主体、陪体应该主、陪分明,不应喧宾夺主。,、人或物的断续线不应一字排开,应高低起伏、错落有致。,、人或物之间的距离不应均等,应有疏有密。,、水平线及景物连天线不应歪斜不稳。,、人最好不要完全正面,应与画格形成一定的角度。,二、主题服务原则在一部影片当中,

8、画格的构图无疑也是影片诸形式中的一种形式。而影片的主题或者说故事,才是影片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容”。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构图也必须为主题服务。构图如何为主题服务:、为了表现好主题,要努力设计最合适、最舒服、最具视觉美感的构图。 、为了表现好主题,有时要有意去破坏画面构图的美感。 、如果某个构图优美的画面,它与整个影片的风格、主题不符,甚至妨碍了影片主题思想的表达,我们必须忍痛割爱,就象罗丹砍毅然砍去“巴尔扎克”的手。,(三)、变化原则以上两点“美学原则”、“主题服务原则”是就一部影片中的单个具体的画格的构图而言的。那么,对于由千万个单个画格所组成的整部影片的画格的构图而言,所要遵循的原则就是“变

9、化原则”。电影不是照片。观众不能忍受一部构图没有变化的电影。而变化也正是电影艺术的主要特征和它的魅力之所在。一部电影的变化可谓千变万化,除了构图所表现的内容的变化外,构图形式的变化也是一种重要的变化。景别、角度、运动(摄影机运动)、照明、色彩等都属于构图形式的变化。,电影影像的景别,思考题:、如何划分景别?、举例说明不同的景别在影片中各有什么作用?、特写在电影中有什么作用?、举三个好的、和三个不好的“特写”的例子,谈如何用好“特写”镜头?、如何认识和评价景别元素?,1、景别的划分,如何划分景别,讲法很多。我觉得应该主要把握以下两点:、景别划分所指的对象应该是是被摄主体;、通常的作法是以画格中截

10、取成年人身体部分的多少为划分的标准。,远景:广阔的场面,画面中如果有人,那么,每个人在画面中所占的比例很小。,1、介绍环境。2、抒情。主要是空镜头:蓝天、白云、鹰击长空、大雁南归,常规电影:电影的开头起始于远景。电影的结尾收结于远景。,阿拉伯的劳伦斯作用:、表现沙漠的美、沙漠的灵魂辽阔的大沙漠是有生命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阿里酋长就是沙漠的灵魂。,黄土地:第一主角是“黄土地”。(大地母亲)。写“黄土地”,只能用大量的远景。黄土地的开头:1、远景 落日时分的千沟万壑。 15尺(呎)2、远景(叠化、横摇)画左向画右摇。落日时分的千沟万壑 12尺3、远景(叠化)空空的山墚,顾青渐渐走上来。 12尺4、

11、远景(叠化、摇)由陡然跌落的土崖上摇至月亮。 14尺5、远景全景(叠化)山墚上顾青远远走来的身影 。 112尺6、全景(叠化、横摇)画左向画右摇。深沟纵横的山坡的横段面 12尺7、全景一中景(叠化)顾青渐渐走下山来的身影。 15尺8、远景(叠化、横摇)画左向画右摇。落日时分的千沟万壑。 12尺(18 脚步声渐起)上面8个镜头中,有6个是远景镜头。从这6个远景镜头中,我们不仅了解了环境,我们更会感到镜头后面创作者深厚的情感和浓浓的诗意。,上面8个镜头中,有6个是远景镜头。从这6个远景镜头中,我们不仅了解了环境,我们更会感到镜头后面创作者深厚的情感和浓浓的诗意。为了拍好远景,我们必须用心研究我们所

12、要拍摄的自然环境的特点,找出它们的独特之处。这样我们拍出来的才不是一个个呆板、无生命的景物,而是一个个有生命的、有灵魂的世界。一般来讲,拍好远景起码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季节因素:同一场景,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会有截然不同的艺术效果。、时间因素:同一场景,早晨、中午、晚上,不同的时间,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天气因素:同一场景,晴天、阴天、风天、雨天,不同的天气,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机位、光线因素:摄影机不同的机位,所拍到的场景会有不同的光效效果。一般来讲,拍远景应尽量避免顺光,应采用侧光、或侧逆光。使景物具有层次感和表现力。(陈凯歌在上面那段分镜头的后面,有这样一段注:“这一组叠化

13、镜头要在黄昏或阴天拍。顾青走三次,走的速度不要变化,别东张西望,正常走,别让动作和脸发感慨,别激动,别想什么天地万物。将来效果自然有,画面比咱们谁的力量都大。”)由于远景包括的内容较多,观众看清画面的时间也应相对延长。故远景镜头的长度一般不该少于5米,即10秒。(呎0305米, 1秒15呎),全景:成年人的全身。,全景又可以称作“全身镜头”,在画面中,人物的比例关系大致与画幅高度相同。与场面宏大的远景相对比,全景所表现的内容更加具体和突出。无论是表现景物还是人物,对于表现人物的全景,画面中会同时保留一定的环境内容,但是这时画面中的环境空间处于从属地位,完全成为一种造型的补充和背景衬托。,全景画

14、面比远景更能够全面阐释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可以通过特定环境来表现特定人物,这在各类影视片中被广泛地应用。而对比远景画面,全景更能够展示出人物的行为动作,表情相貌,也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中景:成年人膝盖以上。,中景画面主要表现人物上半身的行为动作,在其他特殊情况下还可以表现不包括头部的人物形体的某一部分的动作形态。和远景以及全景画面相比,人物在画面中是不完整的,但是形象已经明显增大,神态相貌更加清晰。人物失去了整体形象,而环境空间也不如前面两种景别表现得显著,环境因素已经变成次要因素。这时候画面的重点是人物的形体动作表现,以及人物之间的交流关系(中景可以是单人的,也可以

15、是双人的,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可以是多人的)。中景是叙事功能最强的一种景别。在包含对话、动作和情绪交流的场景中,利用中景景别可以最有利最兼顾地表现人物之间、人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中景的特点决定了它可以更好地表现人物的身份、动作以及动作的目的。表现多人时,可以清晰地表现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近景:成年人胸部以上。近景是表现人物胸部以上或者景物局部面貌的画面。,在表现人物的时候,近景画面中人物占据一半以上的画幅,这时,人物的头部尤其是眼睛将成为观众注意的重点。近景常被用来细致地表现人物的面部神态和情绪,因此,近景是将人物或被摄主体推向观众眼前的一种景别。在近景画面中,环境空间被淡化,处于陪体地位

16、,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选择利用一定的手段将背景虚化,这时背景环境中的各种造型元素都只有模糊的轮廓,这样有利于更好地突出主体。,在表现人物的近景画面中,人物的面部特征、表情神态、喜怒神情尤其是眼睛的形象,眼神的波动,成为了画面中表达的最重要内容,留给了观众深刻的印象。这样无疑可以拉近画面中人物与观众之间的心理距离,使观众与人物产生强烈的亲近感。这样的效果在像远景和全景这样的大景别中是不容易得到体现的。所以,近景画面通常是我们用来表现人物面貌,表达人物情感,刻画人物心理活动,揭示人物感情世界的主要景别。在电视节目中,我们通常使用近景景别来加强画面内人物和观众之间的交流感和亲近感,拉近他们之间的距离,

17、更好地向观众传达画面内人物的内心情感和心理世界,吸引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意识。如新闻联播等新闻节目,主持人就以近景画面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使得他们播报的新闻内容更利于被观众接受。,、由于中景是表演场面中的常用镜头,所以全景、中景、近景这三类常用镜头中,中景又是“常用中的常用”。所以,处理中景镜头时,要使人物和镜头调度富于变化,同时还要使构图新颖完美。所以,在一部常规影片中,中景处理的好坏,往往是决定这部影片影像成败的关键。,全景、中景、近景,全景、中景、近景这三类镜头是一部电影中的骨干镜头,或者说是常用镜头,在整部影片中它们所占的数量比例最大。上到人与人的交流,下到一个人的表情变化,一般都用它们

18、进行表现。处理这些常用镜头需要注意的是:、这三类镜头中,全景往往是拍摄一场戏的总角度。它制约着这一场戏中的所有的分切镜头的光线、影调、色调、以及被摄对象的方向和位置。所以,在一场戏中,全景无论最后剪辑的时候它是接在前面还是接在后面,实拍的时候,都应该先拍。另外,全景镜头的长度一般不应少于米。、由于中景是表演场面中的常用镜头,所以全景、中景、近景这三类常用镜头中,中景又是“常用中的常用”。所以,处理中景镜头时,要使人物和镜头调度富于变化,同时还要使构图新颖完美。所以,在一部常规影片中,中景处理的好坏,往往是决定这部影片影像成败的关键。,特写特写是表现人物身体某个局部细节或者某被摄景物局部细节部分的画面。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就是“表现细节”。,对于人物来说,特写画面除了表现人物头像或面部表情这一最基本的形式以外,还可以表现诸如手部,脚部以及身体其他部位的形象、动作,如大笑、猜拳、点蜡烛等等。而如果进一步再将这样的景别减小,在画面中表现如一只手、一只眼睛、一张嘴等更小的局部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这种景别称作“大特写”。这种大特写镜头可以重点表现人物细微表情的细节部分和人物形体、动作的细微动作点,在叙事上、视觉上、构图上是必不可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