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 ppt课件汇总.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580708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PPT 页数:275 大小:3.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 ppt课件汇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5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 ppt课件汇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5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 ppt课件汇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5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 ppt课件汇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5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 ppt课件汇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 ppt课件汇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 ppt课件汇总.ppt(2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超级资源(39套)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 精品课件汇总,如果暂时不需要,请您把我收藏一下。因为一旦错过了我,可能就永远失去我了哦!,请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一次小下载 安逸一整年!,小魔方站作品 盗版必究,目 录,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 1 课 时,1.能够准确地换算长度单位.2.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重点)3.能大致估计长度.,1.根据下列几组单位的换算过程,小组讨论单位换算时有什 么规律? 5.4 m=5.4102 cm=540 cm 3.2 cm=3.210-2 m 7.1 km=7.1105 cm 1.2 cm=1.210-5 km,略,探究一:长度单位

2、的换算,2.在进行长度单位换算时,有的同学只知道结果,而不清楚换算过程,各小组派一名同学进行单位换算竞赛:,(1)25.6 cm= = m;(2)3.6 mm= = m.,3.在你身上找到长度约等于1 m、1 dm、1 cm、1 mm 的不同部位.今后在没有刻度尺的时候,你就可以用这 些身体上的长度进行粗略的测量了。,答:1 mm:指甲厚度;1 cm:食指宽度;1 dm:一只手掌 的宽度;1 m:展开手臂,左肩到右手指尖的距离,25.610-2 m,0.256,3.610-3 m,0.0036,探究二:刻度尺的认识与使用,1.小组合作探究:用刻度尺量出物理课本的长度是 , 宽度是 ,厚度是 .

3、请同学们展示使用刻度 尺测量长度时的步骤及正确使用的方法,组内同学可以补充。,26.00 cm,18.40 cm,0.60 cm,2.小组合作探究并展示:怎样才能更准确地测量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一枚硬币的直径?看看谁的方法多,哪种方法最准确。,答:测量一张纸的厚度:量出课本中50张纸的厚度H(去掉 封面),一张纸的厚度h=H/50. 测量一枚硬币的直径:如图甲所示,用直尺和三角板把硬币紧压,借助两把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进行测量.用两把三角板紧紧夹住硬币, 可从刻度尺上读出硬币的直径d.根据公式L=d 还可以求出硬币的周长.或借助一把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进行测量,如图乙所示。,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

4、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 2 课 时,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重点)2.能大致估计时间.3.知道测量存在误差,能区别错误和误差.(难点),1.在进行时间单位换算时,有的同学只知道结果,而不清楚换算过程,各小组均派一名同学进行单位换算竞赛:15 min= h= h.,探究一:时间的测量,0.25,15/60,2.(1)小组实验:测量一次脉搏跳动的时间.(同小组成员之 间互相测量) 器材:秒表或停表; 方法:累积法. 测量的步骤是什么?,答:a.将秒表或停表的指针归零;b.测量脉搏一分钟内跳动的次数n;c.算出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为t=60/n.,(2)小组讨论:为什么不直接测量一次脉搏跳动的时

5、间?,答:采用“测多算少”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探究二:误差与错误,1.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认真细致地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 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 D.测量中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D,2.实验:每个小组的五位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课桌的长度,把测量结果记录在下表中.被测课桌的长度应该是.,注意:在运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测量误差时,计算结果的位数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测量结果的最后一位数字原本就是估读数字,取更多的位数没有意义.平均值的位数要与每次测量值的位数相同,因此,计算平均值时要多取一位,再将这一位四舍五入.,第

6、一章机械运动 第2节 运动的描述,1.能归纳选定参照物来确定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2.学会根据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参照物,用实例解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难点),我们周围关于机械运动的例子还有很多,通过小组探讨多举一些例子,说出来与大家分享.,探究一:机械运动,1.利用参照物如何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探究二:参照物,判断的方法: (1)确定被研究的物体; (2)选定参照物; (3)根据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变 化来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反过来,如果已知物体 的运动状态,要判断所选的参照物时,就应该看这 个物体相对于谁的位置在发生变化或没发生变 化,谁就是该物体的参照物.,2.选择

7、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其结果一定吗?同学们能否举一个实例加以说明,答:其结果不一定.坐在行驶的车中的小红,以座位为参照物,她是静止的;以外面的树木为参照物,她是运动的.,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3节 运动的快慢,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认识速度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2.会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重点)3.明确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和平均速度的概念.(难点),1.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s/t,由速度的计算公式可知,速度与 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你认为对吗?小组内讨论解 决.请把公式变形,并写出来.,探究一:速度及计算,答:不对;两个变形公式分别是s=vt和t=s/v.,2.

8、请结合对速度公式的理解完成下列计算,同时注意,怎么答题才能使解题过程精准明了.请各组选一名同学进行计算竞赛,看哪组同学完成得又快又好.小明跟爸爸坐火车去旅游,为了测定火车行驶的平均速 度,采用了如下方法:从听到车轮与钢轨连接处发生第一次碰撞起计数,结果在1 min内听到了25次撞击声,爸爸告诉小明每一根钢轨长25 m,则这段时间内火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大?,解:1 min内火车行驶经过了24根钢轨, 行驶距离s=2425 m=600 m 火车行驶的速度v=s/t=600 m/60 s=10 m/s,3.结合以上的内容,你认为在解答有关速度的计算题时, 应注意哪些问题?小组讨论交流.,略,1.小组探

9、讨下面这道题后,说说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不同之处.“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闪光灯每隔一定的时间闪光一次,底片就记录下此时物体的位置.图1-3-1甲、乙是两个小球运动时的频闪照片,乙图中的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填“相等”或“不相等”),说明该小球在做 运动.,探究二:匀速直线运动,相等,匀速直线,2.请你和小组里的同学一起阅读下表所示的“北京西到深 圳”的列车运行时刻表(部分).,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北京西到深圳的运行时间为 ,平均速度为 km/h.,23 h33 min,101,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1.掌握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

10、使用方法.2.学会使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平均速度.(重点)3.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体验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过程.,1.一个物理学测量性实验报告应该包含什么内容?,探究:测量平均速度,答:一个物理学测量性实验报告应该包含: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论,等等.,2.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认真按照实验步骤分别测量小车 在斜面上运动的路程和经历的相应时间,并将数据填 入表格,计算出各次的平均速度.,3.我们测出的小车在斜面上运动不同路程的平均速度有何特点.,答:不同的路程,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不同.,4.小组探讨:如果我们坐在正在行驶的火车上,应该如何

11、测量火车行驶的平均速度?同学们能想出几种方法?请展示测量的方案.,答:方法一,观察铁路旁的里程碑,先测量火车行驶1 km所 需的时间,再计算火车的平均速度. 方法二,用速度传感器测量.,第一章机械运动章末复习,1.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并能正确记录结果.2.能解释机械运动及其运动的相对性,能区分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4.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平均速度.,1.小明和小冬两位同学在实验课上分别用两把刻度尺测同 一个物体的长度,小明测量后记录的数据是15 mm,而小 冬测量后记录的数据是15.1 mm.关于以上测量数据,下 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12、 ) A.小明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cm B.小明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 C.小冬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dm D.小冬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cm,A,探究问题一:长度的测量,2.在“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实验中,甲、乙两位同学用刻 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如图1-1甲、乙所示.,(1)所用刻度尺的量程是 cm. (2)从刻度尺的放置而言, 同学的测量方法不正确. (3)测得木块的长度为 cm.,010,乙,3.80,图1-1,3.2016年5月10日,中铁十六局集团三公司上(饶)至万(年)高速公路A3标段梅峰高架桥左幅第一联桥面铺装顺利浇筑完成.若一辆汽车正在高架桥上向北行驶,则(

13、) A.以该汽车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 B.以高架桥参照物,该汽车是静止的 C.以桥上的路灯为参照物,该司机向南运动 D.以该司机为参照物,桥上的路灯是运动的,探究问题二:运动的描述,D,4.现在,你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做题,如果说你是静止的,那 么选择的参照物是( ) A.来回走动的老师 B.窗外飞过的一只小鸟 C.走向讲台演板的同学 D.正在做题的其他同学,D,5.2017年1月5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本 次调图的最大亮点就是云南高铁全面“上线”.某动车组 最高时速可达380 km/h,合 m/s(保留一位小数). 若以最高时速匀速行驶3 h,可行驶 km.,探究问题三:速度的

14、计算,105.6,1140,6.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 的s-t图像如图1-2所示.分析图像可知( ) A.v甲=0.6 m/s,v乙=0.4 m/s B.经过6 s两小车一定相距6.0 m C.经过6 s两小车一定相距4.8 m D.经过6 s两小车可能相距2.4 m,D,图1-2,7.国庆期间,小丽全家开车到象山旅游,路上看到标志牌显 示距离象山还有198 km,且车辆最大速度不能超过60km/h. 此后,汽车用1 min匀速通过一段长660 m的路段. (1)计算出汽车通过该路段的速度,并判断汽车是否超速. (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小丽全家至少要行驶多少

15、时间 才能到达象山?,第二章 声现象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认识声音产生的条件,明确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重点)2.会运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等知识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3.能记住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4.能知道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记住声音在15 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明确回声的概念.(难点),1.小实验:用直尺做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 把直尺紧压在桌边,另一只手拨动直尺的伸出端,观察现 象并思考:(1)能听到声音吗?此时直尺处于什么状态?当直尺停止振动时,还能听到声音吗?,探究一:声音的产生,答:能听到声音,此时直尺在振动.当直尺停止振动时,不能听到声音.,(2)通过

16、上述实验,你发现直尺在什么情况下会发出声音?在什么情况下不会发出声音?,答:直尺振动时发出声音,停止振动时不发出声音.,2.如果用桌面替代直尺进行实验,当我们轻轻敲桌子时,看不到桌子在振动,却能听到桌子发出的声音,是不是物体发声就一定在振动呢?希望同学们发挥想象,通过小组讨论,制订出方案进行探究.猜想: .实验器材: .探究步骤: .观察现象并记录: .此实验用到了 法.具体操作为 .,放大,桌面的振动不明显,需要在桌面上撒些泡沫来研究桌面是否振动,1.通过观察课本第28页的“演示”实验,可看出当抽出钟罩内 的空气时,会发现声音 ,最后 ;当再向钟罩内放入空气时,声音 ,此实验说明 .,探究二

17、:声音的传播,越来越小,听不到声音,越来越大,真空不能传声,2.小组合作完成课本第29页“想想做做”中的实验, 能得出的结论是 .3.请小组讨论:要证明液体可以传声,你们小组计划怎样 设计方案?请举一些生活中的事例来证明你们的观点.,固体能够传声,仔细研究课本第30页“小资料:一些介质中的声速”,你能发现一些什么规律?,探究三:声速,答:声音在大部分介质中传播时,v固体v液体v气体;物质种类不同,传声速度可能不同;同种物质,温度不同,传声速度也可能不同.,第二章 声现象 第2节 声音的特性,1.能描述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与音色.(重点)2.能正确理解声音三个特性的决定因素.(难点)3.会

18、运用音调、响度及音色的决定因素解答生活中有关声音的问题.(难点),1.按照课本第32页“演示”实验的要求,参照课本图2.2-1 完成实验,并把实验现象记录在下表中.,探究一:音调,这个实验表明,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存在怎样的关系?,答: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音调越高.,2.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如图2-2-1所示,将一根二胡弦的一端固定在桌面上,另一端绕过桌边的小滑轮并挂上几个钩码,使弦在桌面上拉紧,再用两个三角形柱状小木块将弦支起,弹拨弦的中部,就可听到弦发出的声音.在弦的粗细、张紧程度相同时,改变弦的长度,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弦,听听发出的声音有何不同.在弦的粗细、长度相同时,改变弦的

19、张紧程度,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弦,听听发出的声音有何不同.在弦的张紧程度、长度相同时,改变弦的粗细,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弦,听听发出的声音有何不同.根据以上三个实验你能总结得出什么规律?,答: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和琴弦的张紧程度、粗细、振动部分的长度均有关系.,1.思考:在探究一的第2个实验中,若在弦的张紧程度、长 度、粗细均相同时,改变拨弦的力度,听听发出的声音, 你有何发现?,探究二:响度,答:力度不同,响度不同.,2.想一想:坐在教室靠后的同学听到的讲台上老师的讲 话声和坐在教室靠前的同学听到的有何不同?为什么? 此时老师可以采取什么方式让靠后的同学也听得清楚?,答:靠后的同学听到的声音响度

20、小,因为当声音的振幅不变时,人距离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的响度越小;要使靠后的同学也能听得清楚,老师可以加大讲话的响度或者走近靠后的同学.,小组探讨:观察课本第35页图2.2-4所示的声音波形图,三个图形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1)相同点: .(2)不同点: .,探究三:音色,三个图形中声波的频率和幅度相同,声波的形状不同,即音色不同,第二章 声现象 第3节 声的利用,1.能举例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2.能说出生产生活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体会科学技术与社会实际的联系.,1.利用声呐可以测量海水的深度,请你设计并写出测量海水深度的方法.,探究一:声与信息,答:从海面的船上向海底发出

21、超声波,记下接收到回声的时间t,查阅海水的传声速度v,则海水深度h=vt/2.,2.以上方法能否用来测量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为什么?,答:不能,因为地球和月球之间有一段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3.根据课本内容,试讨论一下渔夫是如何利用声呐进行捕鱼的?,答:渔夫捕鱼时,先从轮船上发出超声波,通过接收到的超声波的方向、时间及强弱确定了鱼群的大小、方位,然后再将轮船开到该处进行捕捞.,观察老师演示课本第40页图2.3-5所示的实验,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如果将扬声器的声音调大,你又会看到什么现象?,探究二:声与能量,答:看到蜡烛火焰摇晃,这个现象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将扬声器的声音调

22、大,看到蜡烛火焰摆晃得更厉害.,第二章 声现象 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能说出噪声的来源、等级和危害.(重点)2.了解日常生活中一些影响生活、休息及听力的声音等级.3.能列举控制噪声的途径.(难点),1.观察课本第42页图2.4-1的泡沫塑料块刮玻璃时发出声音 的波形,与敲击音叉发出声音的波形进行比较,看看各自 有何特点.交流探讨:生活中什么地方也能产生这样的波形?,探究一:噪声的来源,答:音叉发出声音的波形有规则,泡沫塑料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无规则.生活中,工厂里的电焊声也能产生这样的波形.,2.下列各种声音:音乐会里的钢琴声;上课时,老师的 讲课声;午休时,隔壁传来的唱歌声;郊游时

23、,树林 里的鸟鸣声.以上属于噪声的有哪些?为什么属于噪声?,答:属于噪声,因为该声音会影响人们正常的休息.,1.探究材料的隔音性能. 提供器材:闹钟、鞋盒、棉布、报纸、塑料袋、泡沫塑料等. 请你在提供的器材中选择实验器材,通过小组交流讨论,设计 实验,探究材料的隔音性能.,略,探究二:噪声的防止,(1)请写出你们小组进行实验所需的实验器材.,(2)请写出实验的方案.,示例:把同一闹钟装入同一盒子中,取不同的隔音材料装入盒中.从听到最响的位置开始,慢慢远离声源,测出听不到闹钟声音时的位置与声源间的距离.比较使用不同材料时这段距离的大小就可以比较不同材料的隔音性能.,根据上表结果,比较这些材料的隔

24、声性能,将这些实验材料按隔声性能的好坏顺序排列.,(3)将上述实验的实验结果填入下表.,略,听不到闹钟声音时的实际距离,材料 报纸 棉布 泡沫塑料 距离,2.下面有四项减弱噪声的措施:市区内汽车禁鸣喇叭; 市区内种草植树;戴上防噪声的耳塞;建筑工地上 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其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是哪项? 其他项分别是从哪些环节减弱噪声的?,答:阻断噪声传播(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是防止噪声产生,是防止噪声入人耳.,第二章声现象章末复习,1.复述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说出乐音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列举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列举防止噪声的途径.2.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理想

25、实验法.,1.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间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敲鼓时听到鼓声,鼓面不振动,探究问题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C,2.(1)如图2-1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 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 这个现象说明 ;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 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 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 .,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空气能传播声音,将微小的振动放大,3.在学校组织的文艺汇演中,小希用二胡演奏了二泉映 月,如图2-2所示.演奏前,只见她旋转两固定柄,使弦 松紧有度,

26、其目的是改变(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色C.声音的音调D.琴弦的振幅,探究问题二:声音的特性,C,4.为了探究乐音的特征,小东做了以下实验:(1)小东将钢尺的某处压在桌面上,保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一定,分别用大小不同的力上下拨动钢尺的另一端,如图2-3所示.实验中发现,钢尺被压得越弯,上下振动的幅度越大,桌面被拍打得越响.根据这一实验证据,他得出了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的结论.,小红认为实验证据中存在错误,请你说明理由.,答:这个实验研究对象是钢尺,应该搜集钢尺振动的声音,不应该收集桌面被拍打时,桌子发出的声音,桌子和钢尺不是同一研究对象.,结合如图所示小东的操作,请你指出他操作中的错误.

27、,答:操作的错误是:手没有压紧钢尺与桌子边缘接触的地方.,(2)改正实验后,他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 .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钢尺振动的频率小于 .,低,20 Hz,探究问题三:声音的利用,D,5.下列实例中,不能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的是 ( )A.清洗钟表的精细器件B.利用超声波加工高硬度工件 C.次声波能将许多动物杀死D.孕妇做“B 超”检查,C,6.下列有关声音的情境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B.两名航天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

28、能在真空中传播 C.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的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7.请你细心体会,在下列场景中,属于噪音的是( ) A.足球场上,球迷们兴奋狂热的吼叫声 B.居民小区内,夜晚震耳欲聋的“坝坝舞”音乐声 C.歌舞厅里,铿锵有力的打击乐声 D.车站里,提醒旅客检票上车的广播声,探究问题四:噪声的危害与控制,B,D,8.以下措施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 A.北京市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B.为了更好地介绍景点,导游使用扩音器 C.机器操作工人工作时都戴上耳罩 D.高铁两侧的墙板,第三章物态变化

29、第1节 温度第1课时,1.能说出温度的概念,列举一些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2.通过观察和实验,说明温度计的工作原理.3.学会使用温度计正确测量液体的温度.,1.请一个小组到讲台上参与演示课本第47页实验“凭感觉判断温度可靠吗? ”实验说明: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是 的.若要准确判断和测量温度,就要使用 .2.各小组用自制的温度计测量热水的温度.思考:温度计中液体(或空气)的上升和下降跟温度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温度计测温度的原理是什么?,探究一:温度计,答:温度升高时,温度计中液体上升;温度降低时,温度计中液体下降.温度计测温度的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不可靠,温度计,1.仔细观察你手中的温度计

30、,其基本构造有哪几部分?它的量程和分度值分别是多少?,探究二:温度计的使用,略,2.测温前先进行估计,再进行测量,将结果填入下表.比比谁的估计最准确.,3.请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说说在测量温度时遇到的问题,小组内的同学是怎么解决的.,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1节 温度第2课时,1.知道体温计的使用方法.(重点)2.比较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的异同.(重点)3.了解生活中其他测量温度的仪器.,1.小组总结体温计的使用方法后,利用手中的体温计测量自 己的体温,并交流使用体温计的体会.,探究一:体温计与实验室用温度计,2.根据实验室用温度计和体温计的学习总结两者的异同:,35 42 ,一般为-20 110 ,0

31、.1 ,1 ,玻璃泡上方有弯曲缩口,无缩口,使用前需甩一甩,且可离开人体读数,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温度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读出下列温度仪器的示数.,探究二:其他测量温度的仪器,答:工业温度计示数为18 ,汽车油箱温度计示数为50 ,寒暑表示数为25 .,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2节 熔化和凝固,1.识别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举例说明物质在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能说出熔化和凝固的含义.2.能说出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知道熔点和凝固点.(重点)3.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设计并进行实验,会绘制熔化图像和凝固图像,可以根据图像获取相应信息.,利用课本第54页图3.2-1所示的装置,通过小组交流

32、讨论,拟订探究方案,完成“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1)小组针对课本提出的问题,作出大胆的猜想,并说明猜想的依据.再把小组所有成员的猜想及猜想的依据记录在下面.猜想: .猜想依据: .,探究一:熔化和凝固,比如晶体和非晶体可能有不同的熔化规律,比如铜工艺品和玻璃工艺品有不同的制作工艺,(2)按照课本图3.2-1选择实验器材,并思考:实验中要观察什么?要测量和记录哪些数据?,答:将适量的海波(或蜡)放入试管中,插入温度计,记下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注意观察海波(或蜡)的状态变化,直到其全部熔化2 min后停止.,(3)组内群学:把测量的数据记录在

33、课本的表格内,根据实验得出的数据,在课本图3.2-2和3.2-3上描点.然后将这些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便得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从画出的图像中你们还能得到哪些信息?,1.阅读课本第56页“小资料”,你一定能发现很多信息,仔细读表,思考:在南极考察站能使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吗?为什么?,探究二:熔点和凝固点,答:不能,因为南极的温度一般很低,最低曾达到-94.2 ,而水银的凝固点为-39 ,用它测气温的话,会因为水银凝固而测不了温度.,2.比较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异同:,固态,液态,固态,液态,吸,放,吸,放,不变,吸,不断升高,放,不断降低,吸热,达到熔点,吸热,放热,达到凝

34、固点,放热,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3节 汽化和液化第1课时,1.知道什么是汽化和液化.2.探究水的沸腾现象,总结水沸腾的特点和条件.(重点、难点)3.知道沸腾时吸热.,1.按照课本图3.3-2选择实验器材,小组同学要分工进行报时、读温度值,然后小组讨论实验中要测量和记录哪些数据.小组根据课本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把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课本的表格中.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在课本图3.3-3所示的方格纸上画出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图像.,探究:液体的沸腾,2.实验过程中记录温度,并观察水中气泡的变化情况,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温度和声音如何变化?沸腾时汽 化在哪些部位发生?,答:沸腾

35、前温度不断升高,声音较大;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声音较小.沸腾时汽化在水的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2)水中的气泡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怎样变化?,答:沸腾前气泡由大变小,沸腾时气泡由小变大.,(3)若水在沸腾时,撤去酒精灯,烧杯中的水还能继续沸腾吗?这说明了什么?,(4)你所测到的水沸腾时的温度是多少?在水沸腾的过程中, 这个温度是否变化?如果不是100 ,这又说明了什么?,答:水停止沸腾,这说明水沸腾时仍需不断地吸收热量.,略,(5)某位同学在进行本实验时花的时间太长,请帮他想一想,怎么样才能够既省时间又省燃料?,答:实验中水量要少,要用温水做实验,烧杯要加盖子等.,3.阅读课本第60页“小资料”,

36、结合上节课学习的“几种晶体的熔点”思考问题:水银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 .能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水的沸点吗?为什么?,答:能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水的沸点,因为水的沸点大约是100 ,该温度介于水银的熔点和沸点之间.,-39 357 ,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3节 汽化和液化第2课时,1.能区分汽化的两种方式,并能比较沸腾和蒸发的异同.2.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重点)3.知道液化的两种方式,知道液化放热.4.能够用汽化和液化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热现象.(难点),1.实验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器材:两块相同的铁片、酒精灯、水、酒精、滴管、小扇 子、酒精棉球.(应用现有的器材设计如图3-3-4所示的实 验并

37、进行分组实验),探究一:蒸发,(1)比较图甲中的两个实验,蒸发较快的是 (填“左”或 “右”)图,可以得出水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 有关.(2)比较图乙中的两个实验,蒸发较快的是 (填“左”或 “右”)图,可以得出水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 有关.(3)比较图丙中的两个实验,蒸发较快的是 (填“左”或 “右”)图,可以得出水蒸发的快慢与液体 有关.总结:液体蒸发的快慢与 、 、 有关.,右,温度,右,表面积,右,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2.组内讨论: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内部和表面,表面,剧烈,缓慢,达到沸点,任何温度,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请你仔细

38、观察图3-3-5所示的三幅图,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探究二:液化,(1)如图甲所示,水烧开时,水蒸气从壶嘴口逸出,形成“白 气”,这些“白气”遇到玻璃板会发生什么现象?这个 事实说明了什么?,(2)如图乙所示,摇一摇打火机,感觉里面是液体,可通过小孔逸出的却是气体.这种气体是怎样装入打火机中的呢?,略,略,(3)如图丙所示,试管A内的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通入容器B中,过一段时间,容器B中水的温度是升高了还是降低了?有些宾馆利用高温水蒸气烧水,你知道这样做的道理吗?,略,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4节 升华和凝华,1.概述升华和凝华的概念,能辨别常见的升华现象和凝华现象.(重点)2.明确升华是吸热过程

39、,凝华是放热过程.3.能用物态变化说明雨、雪、露、霜的形成.,小组利用图3-4-2所示的装置,完成探究实验,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碘,烧杯口用玻璃片盖住, 对烧杯微微加热,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物质 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吗?在这个过程中,研究对 象是吸热还是放热?,探究:升华和凝华,略,(2)停止加热,冷却后揭开玻璃片,你在烧杯内壁和玻璃片上 又看到了什么?在这个过程中,研究对象是吸热还是放热?,略,(3)升华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发生吗?本实验为什么要对碘进行 加热?,答:升华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发生;本实验对碘进行加热是想让实验更快进行,现象更明显.,(4)升华是有害的还是有利的?你能

40、举一些生活事例来证 明你的观点吗?,(5)用酒精灯微微加热碘颗粒,碘由 态直接变为 态,这一过程属于 现象,需要 热.烧杯壁上碘的结晶体是碘蒸气由 态直接变为 态, 这一过程属于 现象,需要 热.,略,固,气,升华,吸,气,固,凝华,放,第三章物态变化章末复习,1.复述温度的概念;回顾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2.能说出物态变化的规律及特点,会画熔化、凝固、沸腾的图像并理解其表示的意义.3.知道六种物态变化现象及它们的吸、放热情况.4.能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和自然界的一些现象.,1.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中符合实际的是( ) A.发高烧时人体温度可达40 B.冰箱冷冻室的

41、温度为10 C.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温度为50 D.加冰的橙汁饮料温度为-20 ,探究问题一:温度计,A,2.根据你所学物理知识解答下列问题:(1)小兴同学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温度时读取了三次数据,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分别如图3-2甲A、B、C所示,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2)图乙、图丙分别是测冰和另一物体时的温度计示数,那么冰的温度是 ,此时另一物体的温度为 .,C,-12,37.7,3.冬季,小禹奶奶家的房顶上落了厚厚一层雪(如图3-3所示),雪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 成小冰晶形成的.而到了春季,白天在太阳的照射下,这些雪 成水沿着屋檐滴下.到了夜晚,气温下降,水又在房檐上 成冰挂.(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42、),探究问题二:六种物态变化,凝华,熔化,凝固,4.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入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 一个篮子,再把装有剩饭剩菜的碗放入篮子,用纱布袋罩好, 就做成一个“简易冰箱”,如图3-4所示,篮子里的饭菜放置 大半天也不会变质.该“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是 ( ) A.液化放热 B.蒸发吸热 C.凝固放热 D.升华吸热,B,5.图3-5描述的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B,探究问题三: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6.小芳用如图3-6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的沸腾特点.,(1)请指出图甲操作中的错误: .,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壁,(2)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由

43、图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3)为了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 ,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4)小芳再次实验时采取两项措施节省了加热时间,请在图乙中大致画出能体现这两项措施的图线.,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停止加热,略,第四章 光现象 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1.能描述什么是光源,并能识别哪些物体是光源,能将光源进行分类.2.经历探究光沿直线传播的实验,推断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能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光现象.(重点)3.能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体验光的传播速度,记住它并能进行相关计算.,1.各小组根据准备的器材:激光笔、大果冻、装有染色水的 小烧杯、半个大可乐瓶、一段香和一

44、只打火机.设计图4- 1-1所示的三个实验,分别观察光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 是如何传播的?把你们的实验设计及实验中的现象写下 来,并找出规律.,探究一: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答:(1)在大可乐瓶中点燃香,观察激光在充满烟雾的空气中的传播路径.(2)让激光穿过盛有染色水的烧杯,观察光在液体中的传播路径.(3)让激光通过果冻,观察光在固体中的传播路径.,总结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结论: .,光的传播路径是直线,2.如图4-1-2所示,将一激光笔倾斜放在水平桌面上,发出一 束激光照射到对面白墙上.若在激光束下面点燃几盏酒精 灯,并将酒精灯来回往复运动,仔细观察白墙上的光点,你 发现了什么?请思考光沿直线传

45、播的条件是什么?,综合总结得出:光在 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同种均匀介质,略,1.如图4-1-3,在灯光下用手做出各种手影游戏,比一比哪 个小组做得最多或最好;并试着解释这些影子是怎样 形成的.,探究二: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及解释,答: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会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光不能到达的区域,这就是不透明物体的影子.,2.展示各组的自制小孔成像装置,如图4-1-4甲所示.说说其原理是什么(参考图乙),成像的特点是什么.,(1)小孔成像的原理: .(2)小孔成像的特点:能成 的实像. 像的大小由 、光源到小孔的距离和光屏到 小孔的距离共同决定.既可以成 的像,也可以成缩小或 等大

46、的像.,光沿直线传播,倒立,光源的大小,放大,第四章 光现象 第2节 光 的 反 射第1课时,1.能说出什么是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2.能记住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并通过经历探究归纳光的反射定律.(重点)3.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请各小组同学相互合作,完成以下探究.(器材:平面镜、激光笔、纸板、彩笔)【提出问题】光在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探究一:光的反射规律,【进行实验】 (1)按课本第73页图4.2-2组装好实验器材,先使E、F成为同一平面,使入射光线沿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观察从镜面反射的光线的方向,在纸板上用彩笔描出入射光线EO和反射光线OF的径迹

47、.改变光束的入射角度,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笔描绘每次光的径迹. (2)取下纸板,用量角器量出反射角(r)和入射角(i)的大小,并将数据记录于课本第74页的表格中,并进行比较.,(3)把纸板NOF沿ON向后或向前折,如课本图4.2-3所示,在纸板上还能看到反射光吗?为什么?,答:不能看到反射光,因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4)在以上实验的基础上,让入射角从30开始逐渐减小,直到入射角减为0,观察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变化情况.当光线垂直入射时,反射光线应该怎样射出?反射角为多大?,答:当光线垂直入射时,反射光线逆向入射光线射出,与入射光线重合,反射角为0.,【分析和论证】光在发生反

48、射时有什么规律?,答: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反射角和入射角均为0.,【交流和评估】(1)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2)可折动的白色纸板除了能显示光路,还具有 、 的作用.,找寻共同规律,使结论具有普遍性,验证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便于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仍用刚才的实验器材,使光束沿着刚才的反射光线的方向入射到平面镜上,观察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光线的传播路径.你看见了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探究二:光路的可逆性,答:被反射后的光线会逆着原来入射光线的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光的

49、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第四章 光现象 第2节 光 的 反 射第2课时,1.通过观察,比较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重点)2.会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光的反射光路,会判断反射角和入射角.3.能运用光的反射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现象.(难点),1.小组交流实验结果,并展示.【器材】手电筒,白纸,小平面镜.【实验方法】如图4-2-7所示,在白纸上放一块平面镜,用手电筒将光垂直射到镜面和白纸上,垂直观察时是镜面亮还是纸面亮?若从侧面观察时是镜面亮还是纸面亮?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探究:漫反射与镜面反射,答:垂直观察时是镜面亮,因为手电筒的光经镜面垂直反射后沿原路返回进入了人的眼睛,发生的是镜

50、面反射,光线集中,所以觉得亮;从侧面观察则是纸面亮,因为从侧面观察时平面镜发生镜面反射,光没有射入人的眼睛,而纸面发生漫反射,有一部分光射入了人的眼睛,所以觉得纸面亮.,答:投影仪发出的光在粗糙的屏幕上发生漫反射,反射光射向各个方向,所以教室里的同学都能看见;而用平面镜置于图案位置时,在平面镜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反射光射向某个固定方向,所以其他方向的同学看不见图案,只有某个方向的同学能看见刺眼的光.,2.利用投影仪在屏幕上显示一个卡通图案,同学们都能看到.教师用平面镜放在屏幕上的图案处时,结果大部分同学都看不见它,只有一个方向的同学看到了刺眼的光,这是怎么回事?小组内讨论、各组间交流补充.,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