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药理学(全套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兽医药理学(全套ppt课件).ppt(3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兽医药理学Veterinary Pharmacology,2,第一章 总 论,一、兽医药理学的定义、内容和目的 二、兽医药理学的发展简况 三、药物的作用 四、机体对药物的作用 五、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六、兽药的分类、制剂及处方七、兽药管理,3,一、兽医药理学的定义、内容和目的,1、定义: 兽医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原理的学科,或者是研究药物防治畜禽疾病基本规律的科学。,4,药理学研究的对象有二,即药物与机体,二者的作用是相互的,一方面是药物对机体(含病原体)的作用,包括药物对机体生理机能活动的改变及对病原体的作用(作用规律及作用机制),另一方面是研究药物在体内
2、的变化过程,包括药物在体内的位置变化和药物在体内的化学结构变化。前者称为药效学,后者称为药代学。药理学它不同于主要研究药物本身的药学科学,如生药学、药物化学、药剂学、制药学等学科有明显区别,而药理学是以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等为基础,为指导临床各科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的桥梁学科。也可为研究、开发新兽药提供线索。,5,5,药物是指用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药物在畜牧业上的应用就称兽药。旧的兽药含义是指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畜禽疾病的药物,现代兽药的含义无论从用药的对象,还是用药的目的上均已超过这一范畴。1987年5月21日,国务院发布的兽药管理条例第48条规定,兽药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
3、畜禽等动物疾病,有目的的调节生理机能而规定作用、用途、用法、用量的物质(含饲料药物添加剂)。,6,从兽药的定义可以看出,一种物质是不是兽药应从以下三方面来衡量判断。1、具有一定的药效(即具有一定的功能)。一种物质具有某种药效是划入兽药的基础,如预防疾病的功能,治疗疾病的功能,诊断疾病的功能或者有目的的调节生理机能的功能。只要具有上述的一种或多种功能的物质才能划入兽药范围,否则就不叫兽药。,7,7,2、规定有作用、用途、用法和用量。一种兽药的作用和用途是有范围的,它不能包医百病,只要在规定的作用和适应症范围内并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量和用法使用,才能真正发挥一种兽药的药效作用,否则兽药难以发挥药效作用
4、,甚至变成毒物引起畜禽动物中毒或者死亡。3、兽药使用的对象是畜禽等动物。兽药管理条例规定,畜禽等动物的范围包括家畜、家禽、鱼类、蜜蜂、蚕及其他人工饲养的动物。可见,使用于上述动物的药物叫做兽药,否则就不叫兽药。,8,“动物医药品”和“动物保健品”是近年来被世界许多国家使用的新词汇,它的职能是取代兽药或者“兽用医药品”等词。“兽药”一词的概念,原意只限于防治家畜、家禽疾病的药物。随着药物使用动物范围的扩大,特别是人工饲养动物的迅速发展和饲料添加剂的兴起与发展,“兽药”一词显然以不太确切,因此近年来许多国家纷纷异名,将“兽药”更名为“动物医药品”或“动物保健品”,现在“动物医药品”和“动物保健品”
5、所指的动物范围从家畜、家禽扩大到有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观赏动物、国家规定的保护动物、直至鱼类、蜜蜂和蚕等动物,即从陆地动物扩大到水生动物和空中飞翔的动物,从兽类、禽类动物扩大到水生类和昆虫动物。,9,9,我国兽药管理条例仍暂用“兽药”名称,主要是为了照顾国内长期的习惯,但在实际规定的药物范围已经和其他国际所称的“动物医药品”和“动物保健品”相同,在实际生活中已经开始使用“动物医药品”和“动物保健品”一词。如北京农大兽医学院已经更名为动物医学院,中国动物保健品协会,太谷动物保健医院。,10,2、内容: 主要包括药物的作用和作用机理,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的主要适应症、制剂、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及禁
6、忌症等,此外还有药物的来源、性状、化学结构等内容。,11,11,3、目的: 经过兽医药理学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药物防治畜禽等动物疾病的基本规律,在未来兽医实践中能够准确选药,合理用药,充分发挥药的性能和作用,为新兽药、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为促进保障社会畜牧业的发展服务。 通过药理理论和实验技能的学习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方法,养成善于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2,二、兽医药理学的发展简况,1、药物的起源和发展2、兽医药理学的建立和发展 3、兽医药理学的主要成就 4、兽医药理研究展望,13,1、药物的起源和发展,药物起源于实践。在远古时代人类在与自然斗争的过程中,常因采食一些有毒植
7、物引起呕吐、腹泻等,以后随着经验的累积,便能利用这些有毒植物来解除疾苦,治疗疾病,如致泻植物可治疗便秘,这些有毒的植物就成为药物,这就是药物的起源。 在古代,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所用药物都来源于自然界,主要是植物药,其次是动物药和矿物药。 随着人类不断实践经验的积累及社会的进步与科学的发展,药物的种类不断的增加,药物的来源也不断的扩大,药物的治疗经验等都不断的丰富和提高。这一时期从远古时代直到了19世纪初。,14,生药中提取有效成分。到19世纪初,由于生物学、化学、生理学等科学的发展,人们能利用化学的知识和技术,开始从生药中提取有效成分及化学合成药物。 德国化学家塞提纳(F.W.Serturn
8、er,1783-1841)于1805年首先从鸦片中提出吗啡,通过对狗的实验证明其有镇痛作用,而后,士的宁(1818年)由马钱子中提取的生物碱,咖啡因(1819年)由茶叶(含1%5%)或咖啡豆(1%2%)中提取的生物碱,奎宁(1820年)由茜草科植物金鸡纳树皮中提取的生物碱,阿托品(1831年)由茄科植物颠茄、曼佗罗、莨菪等中提取的生物碱,以后有许多天然植物的有效成分先后被提取出来。,15,15,生药中提取有效成分。 我国医药工作者在植物药的研究方面也做出过巨大贡献,如陈克恢教授通过大量药理实验,证实了麻黄素的拟交感作用,得到了世界医药界的高度评价。从对古代的麻沸散制剂及洋金花的研究,到东莨菪碱
9、麻醉作用的发现;从唐古特山莨菪中分离得到山莨菪碱和樟柳碱,被广泛用于治疗暴发性流行性脑膜炎及中毒性痢疾合并休克以及血管性头痛的治疗,均引起国际上的重视。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更是得到世界公认并进入国际药典的我国创制的一类新药,是我国传统中草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产物。这些特效抗疟新药已经成功地挽救了世界各地的严重疟疾患者1000万例以上,成为当今必不可少的抗疟药物。,16,人工合成药物是从德国化学家韦勒(F.wohler)于 1828年用氯酸铵合成尿素开始的,由此打破了无机化合物与有机物的界限,开辟了人工合成药物的新纪元,而后氯仿(1831年)、氯醛(1832年)相继合成,到20世纪药物得到飞速发展,
10、1907年德国微生物学家欧立希 P.Ehrlich 从近千种有机砷化合物中筛选出了对梅毒治疗有特效的德国606(砷凡纳明),开创了化学药物治疗传染病的先河。1935年,德国学者格哈德多马克(G.Domgagk)发明了第一个磺胺药能杀死链球菌的百浪多息(被染色但没有死亡 -百浪多息),填补了人工合成抗菌药物的空白。链球菌是能够感染人类咽喉、口腔和消化道的细菌。现在已经有许多药物能对抗感染性疾病。但在人们可能因咽喉感染而死亡的时代,百浪多息的发现是一个惊人的突破。,17,17,从霉菌中提取药物。 1940年侨居英国的澳大利亚病理学家弗洛里 H.W.Florey等在英国圣玛丽医学院的细菌学家弗莱明
11、A.Fleming研究的基础上从霉菌培养液中提取出了青霉素,为抗生素的发展开辟了新领域,而后人工合成药物和抗生素类药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涌现和翻新 。,18,18,基因药物打针吃药是件多么苦恼的事!吃一次药或者注射一次只有几个小时或者几天的疗效,而且容易有令人厌恶的过敏反应和毒副作用。有没有一种药,可以在体内长期有效,注射一次疗效可以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这种药在体内受到调控,可以根据人体需要自行调节生产药物?这不是天方夜谭。万花筒般的大千世界充满了奇妙的事情。科学家告诉我们,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生了病,不用再吃现在的药物,而是直接向体内注射基因,在体内形成一个天然的药物加工厂,工厂会在人体需要的时
12、候生产药物,不需要的时候自动关闭。基因运载体系是限制基因药物的最主要的问题。,19,2、兽医药理学的建立和发展,兽医药理学是药理学的分支学科。药理学是从药物学派生而来。一般认为经历三个阶段。药物学阶段。19世纪前人们把研究药物的科学总称为药物学,我国在清代把药物学统称为“本草”,这一时期我国有代表性的著作有公元一世纪神农本草经,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人畜药物学专著。书载药物365种,包括有植物、动物及矿物性药物。本书提到用牛扁(草药名)疗牛病,雄黄治疗疥癣。公元7世纪唐代新修本草,书载药物884种,是我国第一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人畜药典。公元16世纪明代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书载药物189
13、2种、方剂11096个、插图1160幅,这一巨著反映了当时我国药学的成就,对世界药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18世纪,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主要是对本草纲目的补充、整理,新增药物716种。,20,21,药理学阶段。 19世纪中期,随着生物学、化学、生理学科的发展使药物学先后分化为几门独立的学科,如生药学、药物化学、药理学、毒理学。国际药理学于1847年由德国药理学家R.Buchherm创立,它建立了第一个药理实验室,编写了第一本药理学教科书,也是世界上第一位药理学教授。 。我国药理学创立于20世纪2030年代,比国际晚7080年,其标志是全国各医学院校开设实验药理学的课程和1926年创立包括药理
14、学会的中国生理学会,奠基人,张昌绍主编了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本科教材药理学,另著有多本专著。1979年成立全国药理学会,1980年创办中国药理学学报,此后相继创刊多种刊物。,22,兽医药理学阶段。国际兽医药理学创立于20世纪20年代,它以药物作用不同对象从药理学分化成为独立学科。这一观点是于2000年8月北京全国药理毒理第七次学术讨论会,由兽医药理学会理事长陈仗榴提出的,他认为1917年美国康乃尔大学兽医学院H.J.Milks教授出版的Veterin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为标志。,23,23,我国兽医药理学建立于20世纪50-60年代,比国际晚30-40
15、年,标志是全国兽医专业开设兽医药理学,二是1959年出版了由冯淇辉主编的全国统编教材兽医药理学。20世纪后20年,随着药理学研究的深入,与多学科的相互浸透,在深度和广度方面药理学又分化出许多各具特色的分支学科,如分子药理学,生化药理学、临床药理学、免疫药理学、药物遗传学、药效动力学及药代动力学。,24,3、我国兽医药理学的主要成就,(1)兽医药动学的研究 我国兽医药动学从1980年开始,由农业部委托华农主持,华中、西农、东北、四川农大等五所院校合作,对16种抗菌药物(青霉素、氨基糖苷类、磺胺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等)五种动物(猪、马、牛、黄牛、水牛、羊、奶山羊)的药物动力学参数进行了研究,这一
16、研究填补了我国兽医药动学的空白,为我国兽医药动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而后许多农业院校及研究机构相继开展了多种动物(鸡、兔)多种药物的药动学研究。通过20多年的研究,使我国兽医药动学与国外差距缩小,有些研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如药效-药动同步模型的研究,疾病模型对药动学的影响,有许多研究生、博士生论文均为药动学方面的研究。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8个方面:,25,不同动物的药动学比较研究。动物年龄、性别对药动学的影响。药物剂量对药动学的影响。非房室模型对药动学的影响。药物在不同组织的分布。疾病模型对药动学的研究。药效药动同步模型的研究。缓释、控释制剂的药动学特征。,26,(2)兽医临床药理学的研究兽医临
17、床药理学是兽医药理学的一门分子学科。是兽医药理学与临床药物治疗学结合而成的一门新学科,它研究的重点在于研究药物的作用及临床应用。我国兽医临床药理学建立于20世纪90年代 ,它的建立对于密切临床兽医与药理,促进兽药生产及畜牧生产均具有重要意义。10多年来我国兽医临床药理学主要对抗菌药、抗寄生虫药、化学保定药、生长促进剂、中草药等的作用及应用进行了广泛研究,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27,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研究 我国目前批准使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有8种、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培氟 沙星、氧氟沙星、洛美沙星、恩诺 沙星、二氟沙星、单诺沙星。这类药物通过对11种疾病模型药效测定,证明该类药物对畜禽主要细菌性疾病
18、和霉形体病均有较好的疗效。抗寄生虫药的研究 主要对我国仿制的阿维菌素、伊维菌素、马杜霉素、海南霉素、盐酸锥双净等新抗寄生虫药的作用及应用科学进行了研究。,28,功能性药物的研究 对我国研制的化学保定剂保定宁的作用及中毒解救进行了研究,另对一些新解热、镇痛、抗炎药进行了研究。有的已用于临床。中草药的研究 中草药是我国传统医药宝库,在这一方面广泛开展了中西结合复方治疗病毒病、细菌病和球虫病等的研究。研究证明,中草药不仅能提高西药疗效,而且可降低西药毒副作用,减少药用量。但也有中西药合用毒性增强的。抗病毒药的研究,29,(3)基础药理学的研究。 我国兽医药理基础理论的研究,尚处启步阶段(还未能展开研
19、究)。 兽医药理学简单说是研究药物作用的科学,对药物作用主要在以下方面进行了研究。开展了神经递质和受体的研究,如通过对寄生虫体内神经递质研究,证明了乙酰胆碱和胆碱受体在肝片吸虫体内的存在和作用。并发现了虫体内另一种神经递质5-HT及受体,这对于阐明寄生虫的神经兴奋传递和开发抗寄生虫药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开展了细菌耐药性机理的研究。通过对耐喹诺酮类药物的大肠杆菌基因突变的研究,初步提示了其耐药性产生的分子机理,是gyrA基因突变引起DNA旋转酶变异所致。,30,(4)兽药研究。 我国兽药的研究开发较晚。改革开放后才有了较快发展。国务院1987年频布了“兽药管理条例”,农业部从1987年开始审
20、批兽药,目前我国兽药生产企业务1800多家,生产兽药品种2000多种。年产值15亿人民币(97年),已初步形成了我国兽药生产的工业体系,具备了一定研究开发兽药生产的能力。总体来看我国兽药生产的特点是:兽药生产发快,水平低,据资料报道,1987-1998年我国批准的新兽药共147种,生物制品100种,共247种,年均研发22.5种,其速度很快,但在这247种新兽药当中有95%属仿制品(三类药),真正属我国研制微乎其微。,31,兽药厂家多,规模小,条件差,其中90%为小企业,甚至有的是小作坊,有人预测国家如真正执行GMP管理,约有80%兽药企业将要关闭。兽用原料药水平低,兽药制剂类型少,我国兽药厂
21、几乎没有能力研发生产兽用原料药,主要依靠人药厂,或进口为来源,这与人医、国外差距甚远。在新批准的兽药中真正属我国研制的甚少,有两种原料药,海南霉素、甲苯噻唑,认为是自己研制的,但一直得不到了国际认可,在兽药剂型方面,虽研制了一些适于群体给药的新剂型,如家禽用的水溶性粉剂,水产养殖用的颗粒剂,方便给予药用的浇泼剂,如左咪唑浇泼剂等,但大多剂型为普通制剂。在生物制品,特别是兽用疫苗的研发水平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小。,32,4、兽医药理研究展望,兽医药动学研究发展趋向:继续对新兽药进行药动学评价。药动学研究成果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将成为药动学研究的重点。开展群体药动学的研究,这是近年来发展起的一种新型药
22、动学,它是一种将经典药动学模型与群体的统计学模型结合起来的新型药动学方法。据报道该研究对兽药残留的监察有重要价值。,33,兽医临床药理学研究发展趋向:对用兽药进行临床评价,特别是国外新兽药大量进入中国市场,是一重要内容。 开展药物流行病学研究,如兽药在群体使用下对适应症的有效性,预防性给药或长期给药的药效及不良反应,联合用药、并发症等因素对药物有效性的影响。中药及复方制剂应用科学技术的研究,如选用对畜、禽水产等动物细菌病、病毒病、寄生虫病、有明显疗效的中草药方。,34,基础药理学研究发展趋向:从分子水平研究药物作用机制。 抗菌药、抗寄生虫药的耐药性及机理研究。兽药残留毒性作用、兽药残留检测方法
23、的研究,动物食品中兽药残留标准的制定。,35,兽药研究发展趋向:现有兽药企业将逐步实现GMP要求,使我国兽药生产、质量达到国际标准。(GMP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简称,农业部1994年频布了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细则。规范要求,现有兽药产,从1995.7.1日起必须按GMP要求逐步进行技术改造,用10年时间到2005.12.31日前未取得GMP合格证的兽药生产企业将被吊销兽药生产许可证,不的再进行兽药生产。对新建的兽药产必须经农业部GMP验收合格后,才能发给兽药生产许可证,目前我国新建、改建GMP合格的少,而外资及合资公司已在我国均按GMP要求开始建厂、生产和销售兽药。)。,36,兽用原料
24、药的研究与开发是今后兽药研发的重点,国外一般研发一种新人、兽药需求1012年时间,平均耗资2亿美元,抗菌药物和抗寄生虫药物为主要方向,其中发展半合成抗生素及动物专用的化学合成 抗菌药将是抗菌药物研发的热点。在兽药添加剂方面,重在研发无残留、无耐药性的抗菌促生长剂、活菌制剂 、酶制剂、中草药添加剂,在生物制品方面,利用基因工程新技术开发基因工程药物,如疫苗、合成生长激素。发展兽用新剂型,在兽用药物新剂型的研发将更注重科学性,实用性、如缓释剂、控释剂及透皮吸收的开发与应用。对普通剂型的开发、应用更注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37,三、药物的作用,1、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形式 2、药物作用的类型3、药物的
25、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4、药物剂量效应关系5、药物作用的机理,38,药物作用是指机体(含病原体)在药物的作用下所引起的机体机能方面的改变。药物只能改变机体原有机能,而不能产生新的机能。 这种机能改变通常指药物作用于机体后,所产生的在临床上能观察到的器官系统结构和机能上的变化。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 严格讲:药物作用是指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初始作用,是动因,是分子反应机制。药物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 例: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上的受体结合所引起的心肌生理、生化的变化就是药物的作用。心肌细胞生理、生化的变化所产生的心肌收缩力加强,心输出量增加,血液循环功能改变等就是药物的效应
26、。,39,1、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形式,(1)兴奋指使机体原有机能活动增强的药物作用(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如肌肉收缩,心跳加快,腺体分泌增加。凡能使机体原有机能加强的药物就称为兴奋药。(2)抑制指使机体原有机能活动减弱的药物作用(从有到无,从强到弱),如肌肉松驰,分泌减少,全身麻醉。凡能使机体原有机能活动减弱的药物称为抑制药。,40,应当明确,一种药物的兴奋与抑制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它受给药剂量,途径及不同组织器官的影响。剂量的影响:一种药物的兴奋或抑制是相对的,如尼可刹米小剂量兴奋呼吸中枢,大剂量则对中枢产生抑制作用。酒精小剂量兴奋,大剂量抑制。给药途径的影响:如硫酸镁内服时
27、为兴奋表现下泻。注射时为抑制,表现为使神经受到抑制。不同组织器官的影响:一种药物的兴奋或抑制往往可同时出现于同一机体内,对不同器官产生不同的作用。如肾上腺素对心脏呈现兴奋作用,同时使支气管平活肌松驰呈现抑制作用。,41,2、药物作用的类型,按照其作用的部位、性质和表现方式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局部作用与吸收作用局部作用指药物在进入血液前,在用药的局部所产生的作用,例如:普鲁卡因在注射部位产生的局部麻醉作用。肠炎应用痢特灵的作用。吸收作用指药物吸收、分布后所产生的作用,例如:静注水合氯醛产生的全身麻醉作用。 在治疗上,如要利用药物的局部作用,就要设法使药物停留在用药的局部,如把具有血管收缩作用
28、的肾上腺素加入具有局部作用的普鲁卡因溶液中,以减慢普鲁卡因的吸收,从而达到延长局部麻醉的效果。如要利用药物的吸收作用,应设法使药物充分吸收,如静脉注射。,42,(2)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直接作用指药物对直接接触的组织器官所产生的作用,例:松节油涂擦局部,可产生直接刺激皮肤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四肢的各种慢性炎症。间接作用指由于直接作用而使其它组织器官所发生的作用,如洋地黄可通过强心产生利尿和消除水肿的作用 。,43,(3)选择作用和普遍细胞作用选择作用指药物适当剂量时,只对某一组织或器官呈现明显的作用,而对其它组织或器官作用很小或无影响。如麦角对子宫具有明显的选择作用。应当指出,药物的选择性也是相对
29、的。随着条件的改变,选择作用也会改变,如适当咖啡因能选择性地兴奋大脑皮层,当剂量增大时就能兴奋延脑以至脊髓。普遍细胞作用指有些药物对各种组织器官都呈现类似或区别不明显的作用。如:甲醛等消毒防腐药就具有普遍细胞的作用。,44,3、药物的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1)治疗作用治疗作用是指应用药物的适当剂量使机体破坏了的机能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状态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治疗作用根据药物对疾病所起的作用,通常可分为两种。对因治疗也叫治本作用,即用药后能消除原发致病因子,所以对因治疗是针对疾病发生的原因进行的治疗,目的在于根除病因,使疾病得到彻底治愈,如应用敌百虫治疗蛔虫病。,45,对症治疗也叫治
30、标作用,即用药后仅能消除或改善疾病的某些症状,是针对疾病的症状进行的治疗,目的在于改善或减轻症状,而不能根除病因的治疗。例:解热药物只能解除各种疾病所致的高热症状 (2)不良反应 指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所产生与治疗作用无关的或有害的作用,统称为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有三种,即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 据统计,全国全年就医人数2.5亿,用药引起不良反应的人数达5千万,发生率1520%,每年约有19.2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46,副作用是指在治疗剂量时所发生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副作用的产生,是因为某些药物具有多种作用,当利用其某一作用时,其他作用则以副作用的形式出现。因此副作用是可以预知的
31、,是不可避免的。副作用是在常用剂量下发生的,一般不太严重,但是难以避免。如阿托品可用于解除肠痉挛,同时会引起口干、心悸、便泌、瞳孔扩大,例如:猫中毒注射5ml(25mg),用量为0.20.4mg/kg。 对一般的副作用可以不必停药,以求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为了减少副作用,可以同时给予某种作用相反的药物,例:磺胺药物治疗全身感染时,可在肾脏形成结晶,此副作用可用碳酸氢钠以消除。另外可在不影响疗效的情况下,选用副作用小的药物。,47,毒性反应是由于使用药物的剂量过大或应用时间过长,而使机体产生的一种对机体有害的作用。几乎所有的药物,当剂量过大、时间过长都有引起毒性反应的可能,因而要禁止超量、过长
32、时间的使用药物。毒性反应一般可根据药理学知识给予估计,所以在用药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加以避免或使之减轻,毒性反应一般比较严重,急性毒性多损害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慢性毒性多损害肝脏、肾脏、骨髓、内脏。如:四氯化碳驱牛、羊肝片吸虫超量时,可损害肝、心及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动物死亡。措施:一是不能剂量过大,二是不能连续用药,三是交替用药。,48,过敏反应(变态反应)指少数致敏的机体对某些药物产生的一种病理性免疫反应,这种反应的发生与用药剂量无关,与毒性反应不同的是不易预知,轻者表现发热、皮疹,重者休克死亡。 致敏的机体是因抗原或半抗原初次进入机体后与机体蛋白质结合刺激机体产生抗体,这种抗体可与再次进入机
33、体内的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造成机体损害。如: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措施问诊、皮试、治疗、停药、注射肾上腺素或抗组胺类药物。,49,4、药物剂量效应关系,剂量是指在防治疾病时,机体一次所用药物的数量。临床上通常所说的剂量,就是药物的治疗量,此值是通过实验或兽医临床实践制定出来的,凡药典收载的药物都有具体的规定。药物的剂量通常以重量或容积表示,如g,mg或者ml/kg。不能以重量或容积表示的药物,常用药物的国际单位IU来表示,IU表示药物的效价。效应是机体对药物作用产生反应的表现。量效关系是指药物的剂量与药效强度之间在一定范围内成比例的关系。若超过一定剂量则引起动物中毒或死亡,反之,若
34、剂量过小,则不能引起药物的治疗作用。量效关系是药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是从量的角度阐明药物作用的规律。,50,根据药物效应的性质,效应可分为两种。量反应即药物效应呈连续增减的量变。药物效应指标可用数字增减来表示,如心律、酶活性。质反应即药物效应不呈连续增减。而药物效应指标只能用阳性、阴性表示,如死亡、存活,惊厥发生或不发生。 前者为效应绝对值的增减,而后者为累加效应的百分率。纵坐标表示发生频数指标。量效关系常以量效曲线表示。量效曲线是以对数剂量为横坐标,效应为纵坐标作图,所得的量效曲线,通常呈对称S型曲线。(若以普通剂量为横坐标,效应为纵坐标作图,则呈长尾S型曲线),51,药物作用的量效关系曲线
35、,52,质反应的频数分布曲线和累加量效曲线,53,从此曲线可以看出以下几个特定位点。最小有效量(阈剂量),曲线下端刚开始出现(发生)药效所对应的剂量。最大有效剂量(极量),曲线上端能引起最大效应而不发生中毒的剂量。治疗量(常用量)是最小有效量到最大有效量之间的剂量,是对机体有明显治疗作用的剂量,此剂量不引起毒性反应。半数有效量(ED50),曲线上最大效应一半处所对应的剂量。(或使实验动物半数有效的剂量)。最小中毒量,刚能引起动物产生毒性反应的剂量。最小致死量,能引起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中毒量,从最小中毒量到最小致死量之间的剂量。半数致死量(LD50)能引起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54,剂 量 与
36、 药 物 作 用 关 系 示 意 图,55,量效关系有以下应用和理论意义: 比较两药的效价强度和效能(简单说就是比较两药作用强度)效价强度指药物达到一定效应时所需的剂量。 (一定效应一般指两药能引起的等效应,一般采用50%有效量,所需的剂量表示的是在等效应时量效关系曲线横坐标上各药的剂量,剂量小的说明效价强度大,反之效价强度小) 。效能指药物的最大效应。是药物的重要特点。效能是各药本身固有的性质,可以不等。 它表示的是药物在量效曲线纵坐标上最大治疗量时的效应。效应越大,说明效能越高。 药物的效能可受该药其他性质的影响,如不良反应往往限制了应用剂量,如镇痛药和解热药,前者效能高,能解除剧痛,后者
37、效能低,只能用于中等疼痛。,56,四种利尿药的作用及最大效能比较,57, 评价药物的安全性大小治疗指数(TI therapeuticindex)即半数致死剂量与半数有效量的比值(LD50/ED50),用于估计药物的安全性,比值越大,安全性越大,反之越小,通常指数大于10的药物毒性低,比较安全,如青霉素指数大于1000,而洋地黄的治疗指数在1.52.0之间,说明其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相当接近,毒性大,安全性差。,58,5、药物作用的机理,药物作用的机理是说明药物如何作用于机体细胞、组织、器官或病原体,从而产生效应的科学理论。对于药物作用机理的研究,目前进展很快,已由生理水平发展到从分子水平来揭示药
38、物作用的本质,(生理水平只能从整体或局部器官、组织进行药理研究,只停留于作用现象的描述,对药物作用的基本方式并不清楚。)近几十年来,生物科学突飞猛进,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巨大发展,以及同位素、电子显微镜、各种色谱电脑等新技术和精密检测仪器的出现,在生物膜、受体、核酸结构和遗传密码等方面也获得突破和基本了解,为药理学的研究提供了基础。,59,研究药物作用机理有助于阐明药物的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的本质,提高药物的疗效,同时还为研究开发新药物提供理论依据,由于药物的种类繁多,结构复杂,理化性质各异,因而药物的作用机理也多种多样。目前主要根据药物作用与化学结构的关系将药物分为两大类来
39、探讨它们的作用机理。、非特异性药物作用机理 非特异性药物的作用与化学结构无关,而与药物的理化性质有关。渗透压作用。如MgSO4的泻下作用,甘露醇的脱水作用。(在肾小管提高渗透压)。中和作用。如抗酸药中和胃酸,碳酸氢钠、氢氧化铝。,60,氧化还原作用,如消毒药中的高锰酸钾,过氧化氢。蛋白质的凝固作用。如消毒防腐药中的酚、醇、醛及重金属盐类等使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而发挥抑菌或杀菌作用。吸附作用。如药用碳靠吸附毒素起解毒作用。表面活性作用。如防腐消毒药物中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如新洁尔灭。脂溶作用。如乙醇,乙醚,巴比妥类等其化学结构很不相同,但它们都具有脂溶性的特点,进入机体很快积聚于富含脂质的中枢神经
40、组织内,抑制其功能从而产生麻醉作用。络合作用。如二巯基丙醇可与汞、砷等重金属络合而解毒。,61,特异性药物作用机理 此类药物的作用机理与化学结构密切相关。这是目前认为药物在分子水平上的作用机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药物作用的受体学说。这一学说认为,此类药物必须首先与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才能发挥作用。受体概念受体: 指对特定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识别能力并可选择性结合的生物大分子。它存在于细胞膜、细胞浆及细胞核上,受体的功能是与配体结合并介导信息传递。目前已发现受体约有200多种。配体:指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包括有内源性物质,如神经递质、激素、自体活性物质;外源性物质,如药物、毒物。,62,受体
41、的特性:饱和性:指受体与配体结合是有限的。原因是受体在细胞上的数目是一定的,一般特异性结合表现为高亲和性与低容量,量反曲线呈饱和性。而非特异性结合则表现为低亲和性与高容量,量反曲线呈非饱和性。特异性:指特定的配体与特定的受体结合. 只有在结构上具有互补关系的配体与受体才能结合,一般有效药物对受体应具有高亲和力,无效药物对受体则没有亲和力。配体化学结构的微小改变便可影响亲和力(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可逆性:指配体与受体的结合是可逆的,当配体-受体复合物解离时所得配体应是原形本身,而不发生任何 改变,这与酶-底物的相互作用有本质区别。,63,63,受体的种类: (Receptor classes
42、) 离子通道受体: 这类受体直接调节离子通道,它位于快速反应细胞的膜上。由单一肽链反复4次穿透细胞膜形成1个亚单位,并由45个亚单位组成离子通道。属于这一类受体的有乙酰胆碱受体、GABA(-氨基丁酸)受体、甘氨酸受体。,64,64,64,4-5个亚单位(肽链)组成,反复4次穿过细胞膜,受体活化 离子通道开放 膜去极化 或超极化,65,65,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最多,大多数受体属于这一类,这类受体间接影响离子通道和第二信使,它位于细胞膜,由单一肽链组成,其N端在细胞外,经7个曲折反复穿透细胞膜 (含与配体结合域),其C端在细胞内(含与G蛋白结
43、合域),其作用需G蛋白参与(G蛋白又称鸟苷酸结合调节蛋白,位于细胞内侧,由三个亚基组成),有两类:兴奋性G-蛋白(GS)、抑制性G-蛋白(Gi)。受体有神经递质受体、自体活性受体、神经肽受体、趋势化因子受体。,66,66,肽链,7个-螺旋反复穿过细胞膜 氨基酸组成不同导致配体特异性 细胞内部分有GP结合区,67,67,G-蛋白 (鸟苷酸结合调节蛋白): 细胞膜内侧,由、 亚单位组成 Gs:激活AC cAMP Gi: 抑制AC cAMP,68,68,69,69,3. 具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受体 (Receptors with tyrosine kinase activity) 细胞外段,与配体结合区
44、 中间段,穿透细胞膜 细胞内段,酪氨酸激酶,配体: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上皮生长因子、血小板生长因子、淋巴因子,70,70,酪氨酸激酶活性受体: 位于细胞膜 ,具有共同的特征,即具有内在酪氨酸激酶活性。这种受体在膜外有一段与配体结合的结构区,中段(细胞内)是穿透细胞膜疏水肽段的跨膜区,在细胞内有一段具酪氨酸激酶活性的结构区,当生长因子与受体结合时,能促进自身酪氨酸残基磷酸化,从而增强酪氨酸激酶活性,并同时促进底物蛋白的酪氨酸残基磷酸化,进而激活细胞内蛋白激酶,增加DNA、RNA合成,加速蛋白合成,从而产生细胞 生长分化等到效应。这类受体有胰岛素受体、细胞因子受体、生长因子受体。,71,71
45、,71,配体与细胞外段结合 构型改变 酪氨酸激酶活化 残基磷酸化 激活细胞内蛋白激酶 DNA、RNA合成加速 蛋白合成加速 产生生物学效应,72,72,4. 细胞内受体 (Intracellular Receptor),位于细胞浆和细胞核内,能调节细胞内信号转导和基因转录过程,但细胞效应很慢,需若干小时。 配体如皮质激素、性激素、甲状腺激素、VitD,73,73,Intracellular Mechanism: Steroid,Effect,74,药物与受体的作用占领学说:认为药物作用强度与药物占领受体的数量成正比,当被占领的受体数量越多,那么药物作用强度也就越大,当受体被配体完全占领时,则可
46、达到最大药理作用。但不能解释对同一受体部位具有相同亲和力的不同配体在所用浓度相同情况下,却产生不同效应的现象,甚至有的产生拮抗作用。,75,速率学说:1964年Paton提出速率学说,认为药物作用决定于药物与受体在单位时间内的结合速率和解离速率。与药物单位时间内药物与受体接触次数成正比,而与药物受体复合物形成无关(不与受体被占领数成正比)。激动剂结合速率和解离速率都很快,单位时间产生的刺激量大。拮抗剂结合速率快、解离速率慢,单位 时间产生刺激量小。部分激动剂结合速率和解离速率中等。,76,两态模型学说:1967年Karlin提出受体的两态模型学说,认为同一受体有两种形态,即活性状态受体R、失活
47、状态受体R,两种受体均可与药物结合,并能互相转变,处于动态平衡。激动剂与R结合,并产生效应,促使R向R转移 。拮抗剂与R结合,促使R向R转移。部分激动剂 则与R、R均可结合,与R结合产生效应,与R 结合不产生效应。,77,四、机体对药物的作用,1、吸收2、分布3、转化4、排泄5、时量关系与时效关系,78,药物的体内过程是药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转化及排泄过程的科学理论。通过药物动力学的研究可阐明体内药物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临床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提供依据。,79,1、吸收,是指药物从用药部位通过某种途径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其过程与营养物质的吸收相似,除静脉注射
48、外,不论哪一种途径吸收,都需要经过各种生物膜。,80,药物的主要吸收方式简单扩散(脂溶扩散)是药物依靠浓度差由高浓度的一侧向低浓度的对侧扩散的过程,故又称顺浓度梯度转运。凡脂溶性药物,水溶性小,分子和不离解的药物常以此种方式通过生物膜进行转运,例酒精,氨基比林,硫喷妥钠等就是以此种方式进行转运的。简单扩散的特点是不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无饱和现象和不产生竞争性抑制。主动转运 是药物由低浓度的一侧通过生物膜向高浓度的对侧转运的过程,故又称逆浓度梯度转运,这种转运主要在肝细胞,肾小管和神经元进行,对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排泄有关,如肾小管分泌药物功能。碘转运功能。其特点是需要载体或酶的帮助,并且消耗能
49、量,有饱和现象和出现竞争性抑制。,81,82,口服给药 (Oral ingestion)吸收口服给药是临床最常用的给药途径,药物经消化道吸收的主要部位在小肠。(胃、大肠、舌下也有一些吸收但不规则),其吸收方式主要以简单扩散,极少数药物为主动转运。药物吸收后,首先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在肝脏有部分药物发生代谢转化或灭活,然后进入体循环,这种经肝脏使进入体循环药量减少、药效降低的现象称为首关消除(首过效应)。,83,83,83,代谢,代谢,粪,作用部位 检测部位,肠壁,吸收过程是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体内检测部位,门静脉,首过消除 (First pass eliminaiton),84,口腔吸收 兽医临床
50、口腔给药多用于口腔疾病,通过口腔吸收作用给药较少用。口腔主要吸收部位在舌下,吸收面虽小,但吸收迅速。适用少量,高效药物,如人硝酸甘油。胃的吸收 胃表面积小,无绒毛,排空速度快,故胃吸收有限,酸性药物在胃中不易离解,脂溶性高,易经胃吸收,一些小分子水溶性药物可由胃黏膜迅速吸收,如乙醇。小肠的吸收 小肠吸收表面积大,有绒毛,最多部位在十二指肠,回肠逐渐减少,小肠排空速度慢,大多数药物主要是经小肠吸收。,85,85,86,86,大肠吸收 大肠表面积小,不是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在胃、小肠未被吸收时,才呈现某种程度的吸收,直肠吸收迅速,但不规则。口服优缺点:优点是给药方便,缺点是吸收缓慢,不完全,通常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