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 《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运营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584843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6.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7 《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运营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9.7 《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运营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9.7 《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运营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9.7 《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运营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9.7 《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运营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9.7 《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运营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7 《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运营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CCSH61/T陕西省地方标准DB61TXXXX-XXXX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运营管理规范OperationalManagementSpecificationForComprehensiveElderlyCareServiceCenter(征求意见稿)XXXX-XX-XX 发布XXXX-XX-XX实施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陕西省民政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西安颐信养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枣园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陕西卓研天成质量技术研究有限公司、西安市未央区

2、华兴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山阳县丰阳老年养生公寓。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蒋玉霞、郭磊磊、刘思佳、宗少波、张虎、周子瑁、王艳云、张晓娟、杨卫卫、王睿、杜佳璇。本文件由西安颐信养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解释。本文件首次发布。联系信息如下:单位:西安颐信养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电话:17791314683地址:西安市莲湖区锦园路99号邮编:710082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运营管理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养老服务中心)运营管理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服务场所、服务内容、运营管理和服务质量提升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城市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开展运营管理工作,其他区域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运营

3、管理参照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25201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GB/T33168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基本要求GB/T33169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设施设备配置GB/T35796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GB38600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11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4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763无隙碍设计规范MZ/T039老年人能力评估MZ/

4、T131养老服务常用图形符号及标志JGJ450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comprehensiveelderIycareservicecenter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运营家庭养老床位、居家探访、老年人能力评估、健康管理和区域协调指导等综合服务功能的养老服务机构。4基本要求3.1 应由依法登记注册并运营1年以上的养老服务机构或养老服务企业,且未纳入社会失信名单、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或群体信访事件的单位承担养老服务中心运营管理。3.2 应配备满足服务和运营需要的服务和管理人员并明确各岗位职责。其中,医生、护土、康复治疗师、养老护

5、理员、社会工作者等人员应符合行业要求并具备相关资质。工勤人员应持有所从事工种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一线员工及餐饮人员应持有健康证。3.3 应根据老年人的使用特点和各项设施的功能要求进行合理布局和综合设置,包括但不限于生活用房、医疗保健用房、公共活动用房、服务用房。每类用房的具体设置应符合JGJ450的要求。3.4 提供餐饮服务的应办理餐饮服务食品经营许可证。4. 5提供医疗服务的应持有相应等级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医疗机构执业备案证明。4.1 养老服务中心内使用的特种设备,应具有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4.2 应配备与服务提供相匹配的设施、设备和物品。4.3 应具有统一的标识,并在显著位置公示机构资

6、质、服务项目、收费标准、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服务承诺、投诉方式等信息。内容应真实、准确、完整,及时更新。5服务场所5.1 养老服务中心应选择服务半径5km内服务对象相对集中的街道,且交通便利,供电、给排水、通信等市政条件完备,临近医疗机构等公共设施,其建筑面积不宜少于IOOOm2o5.2 建筑设计及室内环境应符合JGJ450的要求。5.3 公共区域标识应符合MZ/T131的要求。5.4 公共设施应与服务功能相匹配,无障碍设施应符合GB50763的要求。5.5 消防设施配置应符合GB25201、GB50016、GB50116、GB50140的要求。特种设备应该按照年检,及时检查维护。5.6 供电

7、、供排水、采暖通风、通讯等基础设施配置应符合JGJ450的要求。5.7 应配置高清视频监控设备,监控范围应覆盖公共区域,并有醒目标识。5.8 应配置包括但不限于紧急呼叫救援、安全防护、资源管理调度等功能的管理系统。6服务内容6.1 评估服务6.1.1 应为老年人提供定期和不定期评估评估服务。6.1.2 应根据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营养状况、潜在风险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估,包括但不限于:入住评估、即时评估。6.1.3 应根据评估结果确定老年人的护理等级、健康管理方案等。6.1.4 评估结果应经老年人和相关第三方确认(签印)同意,并记录在个人档案中。6.2 专业照护6.2.1全托服务:为老年人提供集中居

8、住和照料护理服务。6.2.2日间照料服务:为社区内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日间托养,有条件可开展接送等附加服务。6.2.3上门照料服务:为有特殊服务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上门照料服务,包括协助进食、协助排泄及如厕、协助移动、更换衣物、卧位护理,以及洗发、梳头、口腔清洁、洗脸、剃胡须、修剪指甲、洗手洗脚、沐浴等内容。6.3医疗护理6.3.1健康管理:为老年人提供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中医体质辨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等服务。6.3.2家庭护理(含家庭照护床位):根据需要提供换药、理疗、刮痛等上门医疗服务。6.4 康复保健6. 4.1康复训练:对失智老年人进行非药物干预益智康复训练。7. 4.2辅具

9、适配与指导:配备适合老年人需要的基本健身器具和康复辅助器具,并指导老年人使用。8. 4.3辅具租赁:提供卧床、助行等康复辅具租赁服务,可根据老年人需求灵活采用日租、月租、年租等方式。6.5 膳食供应6.5.1集中供餐:在公共餐厅为老年人提供营养丰富、合理均衡的餐食。6.5.2上门送餐:使用符合保温、保鲜要求的设备及运输工具,安排专人及时将餐食送至老年人居住处。6.6精神文化6.6.1心理慰藉:为无子女、认知和情感障碍等需要关心的老年人提供沟通、情绪疏导、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等服务。6.6.2文体娱乐:开展各种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内容包括书法、绘画、棋牌、唱歌、戏曲、趣味活动、益智

10、游戏以及健身运动等。6.7教育咨询6.7.1教育咨询:通过老年课堂、专家讲座等形式,提供保健养生、常见疾病预防、安全教育、智能设备使用等教育服务。6.7.2养老顾问: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资源介绍、老年人福利政策指导等现场政策咨询和资源供需对接服务。6.7.3法律咨询:对老年人的法律咨询服务宜转介有法律从业资质的律师或律师事务所提供。6.8委托代办6.8.1代读、代写书信。6.8.2代挂号、代买药。6.8.3 代领物品:为老年人代领物品、相关证件及资料等,应准确记录物品种类、数量,并核实、签字。6.8.4 代缴费用:为老年人代缴水电费、燃气费、医保费等,应当面清点钱物,并核实、签字。6.9居家安

11、全6.9.1 呼叫服务:整合联系社会专业服务机构、服务资源和社区志愿者,响应老年人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网络手段或电话、可视网络等电子设备终端提出的养老服务需求,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专业化养老服务。6.9.2 安全防护服务:依托智慧养老平台及物联网等技术设备,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电子围栏、烟雾报警、跌倒报警等安全技防服务。6.9.3适老化改造服务:为老年人家庭实施居室适老化改造。6.10家庭支持6.10.1 照护者技能培训:对失能失智老年人的家庭照料者开展照料技能培训服务。6.10.2 短期照料“喘息服务”:组织专业人员,到老年人家中或将老年人接到服务中心进行短期照护,减轻老年人家庭成员的长期照护负担和

12、精神压力。7运营管理7.1 养老服务中心受居委会、街道办事处或民政局委托运营的,应与其签订委托运营协议。7.2 应建立适合实际工作需要的各类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行政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服务管理制度、营养膳食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评估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医疗保健制度、智能化信息管理制度、培训考评制度、档案管理制度。7.3 应制定应急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安全预案,明确应急安全措施包括但不限于:a)应按照GB38600的要求提供安全保护服务;b)养老服务中心各主要入口应设有身份识别功能的门禁系统;c)应建立服务中心安全管理规范及自查制度;d)应定期开展安全培训与演练;e)应制定服务对象隐私保护措施。8服务质量提升8.1 应定期听取老年人及相关第三方的建议和意见,可采取入户巡访、设置意见箱、问卷调查等方式,并形成分析报告。8.2 应每年开展不少于一次的服务满意度测评,可选用自我评价、服务对象评价、街道办事处评价、区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评价、具有资质的第三方企业或社会组织测评,并形成满意度测评报小口。8.3 可通过召开工作例会、座谈会、专题会等充分沟通交流,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制定预防及整改措施。8.4 应对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跟踪问效,持续规范内部管理,优化服务流程,改进服务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