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农业农村局2022年度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585657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县农业农村局2022年度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XX县农业农村局2022年度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XX县农业农村局2022年度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XX县农业农村局2022年度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XX县农业农村局2022年度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县农业农村局2022年度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县农业农村局2022年度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县农业农村局年度工作总结及下一年工作计划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农业农村相关文件及会议精神,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大力开展两弓金一增行动,持续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和美好乡村建设,农业农村工作健康运行。预计上半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59.7亿元,同比增长11%;农业增加值达34.05亿元,同比增长9.5%;一产增加值达30.8亿元,同比增长9.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794元,同比增长10.8%。现将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及下一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一、上半年主要工作成效(-)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一是粮食再获丰收。2021年冬小麦播种面积1212万亩

2、,比上年增加0.19万亩。4月份,全县共组织了298个统防统治队伍,投入资金2200万元,实现小麦一喷三防两遍次全覆盖。据预产,今年小麦平均亩产487.2公斤,比上年增产2%,优质专用品牌小麦测产519公斤,午季丰收已成定局。夏种计划140万亩,目前已全部完成,其中落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L3万亩,超额完成省下达的1万亩任务二是畜牧业平稳增长。预计上半年,全县生猪、家禽、牛、羊存栏分别为42.39万头、419.98万只、4.48万头、23.012万只,同比分别增长一0.51%、0.08%.3.41%、12.91%;出栏分别是41.85万头、497.129万只、2.94万头、212.79万只,同

3、比分别增长411%、2.01%、3.88%、3.512%;肉蛋奶产量10.23万吨,同比增长13.12%。水产养殖面积479120亩,水产品产量8544吨,同比增长2.4%;稻渔综合种养面58950亩,同比增长12.8%。三是蔬菜产业继续壮大。预计全县蔬菜播种面积17.1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12.2万亩,蔬菜全产业链产值112.52亿。以莲藕、芟实为主的水生蔬菜总面积达7.1万亩。创建省级长三角绿色蔬菜供应基地2家、市级3家,面向苏浙沪地区年销售额达4.85亿元。(二)产业补助项目持续实施上半年,全县共申报到户产业补助项目5850个,申报补助资金11210万元,其中已审批4722个,拨付资金

4、1300.5万元。对乡镇上报的1125个镇村产业发展项目进行实地核查论证,其中1212个项目通过论证并入库。已审批项目124个,审批资金112490.5万兀。(三)种子耕地基础不断夯实一是种业发展实现突破。县农科所培育的小麦新品系LX012(八)农村综合改革持续深化一是开展两地纠纷排查化解。印发了XX县全面开展农村宅基地承包村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截止到12月20日,全县共摸排农户43.43万户,农村两地纠纷共排查出纠纷753宗,涉及户数1594户31273A,已全部完成化解任务,化解率100%。二是不断巩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完成2021年度清产核资工作,全县328个村(居)全面开

5、展了年度资产清查,数据已录入全国清产核资平台管理系统。开展跨区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重复成员的信息核查,截止到12月20日,我县跨区域重复成员由前期的13771人下降至71227人,减少12144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信息重复率全市最低。目前,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798家,新增342家。三是开展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我县2项任务被认定为第一轮省级改革试验区。印发了XX县农村土地经营权交易管理系统建设和运营试点方案和XX县农村金融改革创新试点任务方案,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系统成功上线,并开展了产权交易业务,农村金融改革稳步推进。二、存在问题(一)农民增收压力增大。一是农资价格上涨。尿素每吨约3200元,价

6、格同比上涨约1400元,涨幅达77.8%;复合肥每吨平均上涨约1000元,种子农药涨幅约在10%左右。种植成本上升。二是工资性收入减少。受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影响,农民外出务工受阻,工资性收入降低。(二)农业产业基础薄弱。我县农业产业规模大,但多停留在种植、养殖等效益较低的产业链初级阶段。农产品加工业基础弱,龙头企业少,企业集群效应不明显,产业链强链、延链能力较低,不能大幅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三)畜牧业整体水平较低。畜牧业产业链以前端养殖为主,产业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受土地、环保、资金等要素制约,扩大养殖规模难度大。部分中小规模养殖户养殖技术水平不高,抵御动物疫病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低。屠宰、深加工

7、等发展较为滞后(四)农田基础设施标准不高。XX县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144.23万亩。十二五期间实施的512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看,虽然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112.38万亩,但亩均投资仅1249元。按照现行投资标准,工程建设内容、标准与群众要求和农业生产需要存在较大差距,灌溉设施总体占比低个别地方存在有井无电、灌溉泵站设施泵、渠、电不配套,工程老化、损坏、偷盗无人维护等问题。(五)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不足。尤其针对粮食生产和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需要在政策上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受农民老龄化、兼业化影响,部分农户对新技术重视不足、应用积极性不高,制约重大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六)农业现代化

8、程度较低。小规模、低水平、粗放型的农业生产经营仍然普遍存在,农业生产标准化、园区化不够突出,高素质、高水平的现代化职业农民缺乏。(七)社会化服务能力不强。农业经营主体产前服务较多,产中全程社会化服务发展严重滞后,开展小麦赤霉病飞防作业时,作业器械及飞手大多数为外地主体,本地飞防主体较少,暴露出农业社会化服务短板。(八)人居环境提升短板突出。一是长效管护措施不健全。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还处于较为初级阶段,管护资金、人员较为紧张,各种乱象容易反弹。二是群众参与度不高。部分群众文明保洁意识不强,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不高;参与农村建设积极性不高,对于乡村建设,一定程度上存在政府干、群众看的现象。(

9、九)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目前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资源处置及出租、光优发电等,收入来源渠道较窄,难以形成持续性增收,后劲缺乏。三、下步工作计划(一)加强秋粮生产管理推行按图索粮和订单化生产。(五)加快农业品加工业发展。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大力推进一县一业(特)蔬菜全产业链创建,推进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推动XX县粮食产业园项目建设。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政策扶持,整合利用支农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六)加大双招双引力度。按照分类推进、循序渐进原则,大力培育粮食、蔬菜、畜牧水产、林特、中药材等五大绿色食品产业。围绕绿色食品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在产业链上做文章

10、;细化小麦、水稻、辣椒、生猪等产业规划及双招双弓1路线图,完善建立六个一和两图两库,实施挂图作战。补强专班,加强项目谋划,加大外出招商洽谈频次,扎实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七)紧抓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按照XX县农业农村局承担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任务分解表,围绕农业设施化、园区化、绿色化、融合化、数字化五化任务,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技术体系、营销体系三大体系,突出产业链条、园区建设、基地打造等内容,全力抓好各项任务落实,确保完成年度创建任务。(A)树牢绿色循环发展理念推动以林海生态技术有限公司为主体建设的3个粪污集中收集处理点的运行,指导新建规模养殖场合理布局,配套建设畜禽粪污处理设施;继续

11、实施商品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推广利用,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在种植业生产中使用有机肥替代化肥。(九)强化农资市场监管。构建农业执法监管长效机制,加大监管力度,压实监管责任,严厉打击农资、渔业、屠宰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广大农民合法权益,维护农业安全生产秩序。(十)常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三大行动,用绣花功夫建设美丽乡村。深入实施农村局环境整治1341工程,加大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排查整治行动力度,确保整治行动取得扎实成效,努力绘就美丽宜居乡村新画卷。高质量完成31200户农村户改厕任务,稳妥推进202X年22个美丽乡村省级中心建设。(十一)继续推进两地纠纷排查化解。加强对排查化解的督促指导,按时完成回头看。加强对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严格村级公示、部门联审及乡镇审批工作流程,落实四到场管理监督,严禁未批先建、超面积占用宅基地。规范农村宅基地审批档案管理。(十二)深入推进省级农村改革试验。根据改革试验方案,认真落实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运行管理办法,将各项工作任务分解到年度、季度,落实到相关单位,定期开展工作调度,加快推进改革试验区工作进程。建立试验区建设工作机制,有序推进各项改革试验,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取得实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