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强笑病例分析专题报告.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588599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强笑病例分析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强笑病例分析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强笑病例分析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强笑病例分析专题报告.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强笑病例分析专题报告董*,男,66岁,初诊日期:202*年2月8日。主诉:强笑4年余。病史: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肢体活动不利,就诊于当地医院,查头颅MR:脑梗死,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降脂、改善脑代谢等对症治疗后病情基本痊愈,后出现强笑不能控制,未予系统治疗。现症见:神清,精神可,无头晕头痛,语言清晰,无饮水呛咳,肢体活动灵活,强笑不能控制,纳可,夜寐安,二便调。既往高血压病史,否认其他既往病史及食物、药物过敏史。查体及实验室检查:BP:13184mmHg,四肢肌力(一),头颅MR:陈旧性脑梗死。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细。西医诊断:陈旧性脑梗死中医诊断:中风后强笑证候诊

2、断:阴虚风动证治疗原则:调神益智,补益脑髓。针灸取穴:颈夹脊、完骨、风池、天柱、百会、四神聪、头维、率谷、上星、太阳、印堂、四白、合谷。(百会、四神聪、印堂、上星均取单侧,其余双侧)治疗过程:常规消毒,取0.25x40mm毫针,百会直刺,四神聪向百会斜刺,太阳向下斜刺,余头部穴位采用平刺,头部穴位均采用平补平泻法。风池针尖向鼻尖方向斜刺0.8-1.0寸,天柱和颈夹脊直刺0.5-0.8寸,风池、完骨、天柱捻转补法,颈夹脊采用平补平泻法。合谷穴直刺进针后,轻微幅度捻转平补平泻,余穴常规针刺。留针30min,每日1次。西药原则:抗血小板聚集、降压、降脂、改善脑代谢。治疗结果:治疗7次后,患者自诉强笑

3、症状有所好转,情绪渐趋稳定。嘱其调畅情志,规律服药,病情变化继观。按语:强哭、强笑是中风后常见的后遗症之一,属卒中后情志障碍的范畴。在大多数时间内患者情绪基本正常,但在非常轻微或不相关的诱因下易出现无法预期的、不能自主控制与调节的哭笑。在几分钟过强的、无法控制的哭笑发作后患者可自行恢复至基础情绪状态。当问及发作中的感受时患者表示没有悲伤、焦虑、高兴或任何主观情绪体验。本病病位在脑,元神之府功能失调,神无所主,神志不清,哭笑无常,治之法,非以调“神”而难获奇效。脑为元神之府,老年人肾精虚损,精津不能上充于脑,以致髓海空虚,故元神失用而产生强笑之症。治宜“调神益智,补益脑髓”。百会、四神聪位于巅顶,内应大脑,善调元神之气机,而调神治神,配印堂有健脑调神,醒脑开窍之功;上星以安神定志,合头维、率谷齐奏改善头部气血运行之效,颈部穴位风池、完骨、天柱、颈夹脊可改善大脑后循环,使气血得以更好的上供脑部,涵养脑神,而有养脑安神之功;太阳为经外奇穴,位于颗侧可疏导头部经气,与四白合用共同改善脑部供血。研究发现传统西药虽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往往副作用较大,如患者易出现恶心、胃肠不适、头晕、睡眠障碍等不良反应。针灸在治疗中风后强哭强笑方面有着更为明显的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