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风文明行动经验交流材料.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589478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风文明行动经验交流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乡风文明行动经验交流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乡风文明行动经验交流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乡风文明行动经验交流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风文明行动经验交流材料.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乡风文明行动经验交流材料乡风文明行动经验交流材料今年以来,我县紧紧围绕移风易俗乡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要求,针对高价彩礼、厚葬薄养、大操大办、打牌赌博、封建迷信等突出问题,创新建立“三个三”工作模式,加大移风易俗改革工作力度,大力破除陈规陋习,文明新风蓬勃兴起,被列为市级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工作重点示范县。一、建立三项机制,构建良好工作格局注重建章立制,营造党政主导、上下联动、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一是建立组织领导机制。健全县乡村三级书记抓移风易俗工作机制,县委常委会定期研究部署移风易俗工作,建立完备的组织机制和联席会商制度,加强统筹协调和调度推进Q二是建立制度保障机制。制定出台了县推进移风易俗乡风文明

2、三年专项方案,明确了12项正面清单和10项负面清单任务,让移风易俗工作有章可循、有形可抓。将移风易俗作为政治要求、纪律规定,完善领导干部“两报告一承诺”制度,组织党员干部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5000余份。三是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将移风易俗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年度考评,作为推荐评选文明村镇、文明单位、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前置条件,开展移风易俗精品示范村创建评比,树立奖优罚劣的鲜明工作导向,以强有力的力度推动落实。二、突出三个注重,提升示范引领质效高标准推进示范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及面、点面结合推动移风易俗提质增效Q一是注重示范引领带动Q安排40家市级文明单位结对共建,推进2个移风易俗示范乡镇

3、和86个示范村建设先行先试,打造了“党委书记热线”“说事工作室”等阵地平台,加大陈规陋习治理力度,示范带动移风易俗改革全域推进、多点开花,培育邻里和睦、乡村和谐的文明新风。二是注重提升改革实效。推进婚丧领域移风易俗改革,弘扬婚嫁文明新风,建立了婚事新办网红颁证地,206个农村互助养老之家建成并投入使用,覆盖率达80.47%,服务留守、独居等困难老年人5000余人,建成城乡公益性公墓422个,遗体火化等五项免费政策受益人员9000余人、受益金额IOoO余万元,禁燃烟花、禁放鞭炮、禁烧祭品等“三禁”工作持续开展。开展赌博专项整治行动,查处涉赌案件78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64人,收缴赌资17万元

4、。开展宗教活动场所规范化管理专项检查20次,引导群众依法参与宗教活动,大力破除封建迷信。三是注重打造特色亮点Q坚持因村施策、因势利导,重点围绕“高价彩礼、厚葬薄养、大操大办、打牌赌博、封建迷信攻坚破题,加速形成可学可鉴的经验成果,打造了瓜畲乡新安村厚养薄葬、枫田镇车田村“红心积分”德者有得等精品示范点,关爱困境儿童项目获评全省优秀志愿服务项目,“长者幸福食堂”项目入选全省示范性重点志愿服务扶持项目。三、坚持三个结合,营造文明乡风民风坚持德治教化、宣传引导,不断提高群众思想认同和行动自觉,弘扬时代新风。一是坚持理论宣讲和文化活动相结合。持续打造理“响”*宣讲品牌,紧扣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主题主

5、线开展理论宣讲活动700余场,铸牢群众思想根基。以崇文重教为导向,建立了幸福教育促进会,筹集2000万元资金奖教助学,推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坚持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开展八梭戒赌、拯救等地方特色小戏、小剧编排创作及送戏下乡活动,运用新媒体制作婚俗改革公益片展播,大力宣传移风易俗”十提倡十抵制”等内容,引导群众自觉践行文明新风。二是坚持德治和自治相结合。累计获评“中国好人”7人、“*好人”14人、“*好人”24人,开展“好人故事会”、“好人事迹展”活动100余场,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身边人,弘扬崇德向善文明新风。强化村民自治管理,教育引导群众崇德向善,全县261个村建立了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协会“四会”组织,248个村制定了村规民约,发布“道德红黑榜”433次,其中红榜表彰523人次、黑榜曝光428人次。三是坚持文明实践和移风易俗相结合。坚持阵地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办,设立移风易俗事务公示栏,图文并茂宣传移风易俗制度规定,展示特色经验做法。建立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广泛开展移风易俗志愿服务活动1772场,惠及群众5.4万人次,传播文明理念,培育文明新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