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电池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590444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259.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储能电池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储能电池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储能电池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储能电池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储能电池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储能电池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储能电池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下载原文可修改文字颜色储能电池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咨国联I出品二o二二年一月第一章总论1Ll项目概要11.1.1 项目名称11.1.2 项目建设单位11.1.3 项目建设性质11.1.4 项目建设地点11.1.5 项目负责人11.1.6 项目投资规模11.1.7 项目建设规模21.1.8 项目资金来源31 .L9项目建设期限3L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3L3编制依据41.4编制原则4L5研究范围5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517综合评价6第二章项目市场分析82.1 建设地经济发展概况82.2 我国储能电池行业发展状况分析92.3 我国储能电池行业发展趋势分析102.4 市场小结10第三章项目建

2、设的背景和必要性113.1 项目提出背景113.2 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123.2.1 有利于促进我国储能电池工业快速发展的需要123.2.2 提升技术进步,满足储能电池行业生产高品质产品的需要133.2.4 符合中国制造2025“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133.2.5 提升我国储能电池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水平的需要143.2.6 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143.2.7 增加当地就业带动产业链发展的需要153.3 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153.3.1 政策可行性153.3.2 技术可行性163.3.3 管理可行性163.4 分析结论17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184.1 地理位置

3、选择184.2 区域建设条件184.2.1 区域位置概况184.2.2 区域经济发展条件194.2.3 区域交通运输条件204.2.4 区域自然资源条件224.2.6 城市发展目标234.2.7 城市经济发展前瞻24第五章总体建设方案265.1 总图布置原则265.2 土建方案265.2.1 总体规划方案265.2.2 土建工程方案275.3 主要建设内容285.4 工程管线布置方案295.4.1 给排水295.4.2 供电305.5 道路设计335.6 总图运输方案335.7 土地利用情况335.7.1 项目用地规划选址335.7.2 用地规模及用地类型33第六章产品方案及技术方案356.1

4、 主要产品方案356.2 产品质量指标3563产品价格制定原则356.4 产品生产规模确定356.5 项目生产工艺简述366.5.1 产品工艺方案选择366.5.2 工艺技术流程及简述36第七章原料供应及设备选型377.1 主要原材料供应377.2 主要设备选型377.2.1 设备选型原则377.2.2 主要设备明细38第八章节约能源方案398.1 本项目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398.2 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398.2.1 能源消耗种类398.2.2 能源消耗数量分析398.3 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408.4 主要能耗指标及分析408.5 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418

5、.5.1 工业节能418.5.2 节水措施418.5.3 建筑节能428.5.4 企业节能管理438.6 结论43第九章环境保护与消防措施449.1 设计依据及原则449.1.1 环境保护设计依据449.1.2 设计原贝IJ4492建设地环境条件449.3 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459.3.1 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459.3.2 项目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物469.4 环境保护措施方案469.4.1 项目建设期环保措施469.4.2 项目运营期环保措施4795绿化方案489.6消防措施489.6.1 设计依据489.6.2 防范措施499.6.3 消防管理50964消防措施的预期效果50第十章

6、劳动安全卫生5210.1 编制依据52102概况.5210.3 劳动安全5210.3.1 工程消防5210.3.2 防火防爆设计5310.3.3 电力5310.3.4 防静电防雷措施5310.4 劳动卫生5410.4.1 防暑降温5410.4.2 卫生5410.4.3 噪声5410.4.4 照明5410.4.5 个人防护5410.4.6 安全教育及防护54第十一章企业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56HJ组织机构5611.2 劳动定员5611.3 人力资源管理561L4福利待遇57第十二章项目实施规划5812.1 建设工期的规划5812.2 建设工期5812.3 实施进度安排58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7、5913投资估算依据5913.2 项目建设投资估算5913.3 流动资金估算60134资金筹措6013.5 项目投资总额6013.6 资金使用和管理63第十四章财务及经济评价6414.1 销售收入及成本费用估算6414.1.1 基本数据的确立6414.1.2 产品成本6514.1.3 平均产品利润6614.2 财务评价6614.2.1 项目投资回收期6614.2.2 项目投资利润率6614.2.3 不确定性分析6614.3 经济效益评价结论69第十五章风险分析及规避71151项目风险因素7114.3.1 不可抗力因素风险7114.3.2 市场风险7114.3.3 资金管理风险71152风险规飒

8、策7115.2.1 不可抗力因素风险规避对策72第4页15.2.2 市场风险规避对策7215.2.3 资金管理风险规避对策72第十六章结论与建议7316.1 结论73162建议73储能电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版仅供参考或编写过程中格式借鉴使用,不作为实际项目投资使用。本报告中所发表的观点和结论仅供报告持有者参考使用;报告编制人员对本报告披露的信息不作承诺性保证,也不对各级政府部门(客户或潜在投资者)因参考报告内容而产生的相关后果承担法律责任;因此,报告的持有者和审阅者应当完全拥有自主采纳权和取舍权,敬请本报告的所有读者给予谅解第一章总论Ll项目概要LLl项目名称储能电池生产线建设项目LL2项目

9、建设单位武汉市XX有限公司L1.3项目建设性质新建项目1.1.4项目建设地点本项目建设地址是湖北省武汉市LL5项目负责人刘东亮1.1.6项目投资规模本次一期建设项目的总投资为15436.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为12215.50万元(土建工程为7257.10万元,设备及安装投资3779.50万元,土地费用为710.00万元,其他费用为287.80万元,预备费181.10万元),建设期利息为220.5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为3000.00万元。本次一期项目建成后,达产年可实现年产值48750.00万元,计算期内年均销售收入为38152.17万元,年均利润总额5084.54万元,年均净利润3813.

10、41万元,年上缴税金及附加为148.44万元,年均上缴增值税为1236.96万元,年均上缴所得税为1271.14万元;投资利润率为32.94%,投资利税率41.91%,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22.59%,税后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为4.84年。LL7项目建设规模本项目主要生产产品为:储能电池一期项目占地面积100亩,总建筑面积57250.0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如下:一期项目主要建筑物、构筑物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工程量占地面积备注1主体工程m239900220001.1储能电池生产车间m2174(X)8600钢结构1.2辅助(循环)生产车间m286004400钢结构1.3成品仓库m286004

11、400钢结构1.4原料仓库m253002800钢结构2辅助工程m22.1原料堆场m235501800钢架棚3服务性工程m2138(X)45003.1办公楼m2371600钢混、简装3.2食堂及职工宿舍m2101002900钢混、简装4其他工程m24.1停车位个20030004.2道路m2400043绿化IYl28000总建筑面积Hl2572S0建设指标建筑占地面积m226500总占地面积m266667.386容积率0.864建筑密度%39.75%绿化率%12%1.1.8 项目资金来源本次一期项目总投资资金15436.00万元人民币,资金来源为项目企业自筹资金12436.0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3

12、000.00万元。1.1.9 项目建设期限本次一期项目建设从2019年5月2020年11月,建设工期共计1.5年。L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公司是一家以生产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控制设备等产品为主营业务的电气有限公司。公司是军民融合发展的大型高科技企业集团一一是国家从事二次雷达系统及设备科研、生产的大型骨干企业;是从事数字电视设备、有线电视宽带综合业务信息网络系统、电线电缆光缆、车载指挥通信系统、LED(半导体照明产品)、物联网(RFID射频识别产品、安全溯源、视频监控等产品)、应用电子系统、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软件及手机等个人消费终端等的开发、制造、经营和服务的高科技企业。现正大力发展三网融合、卫星导

13、航等新兴产业,并已涉足房地产开发、保险代理、教育等产业领域。集团公司坚持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不断拓展产业领域,形成了基础产业、目标产业、机会产业、综合产业等四大类产业,并集中优势资源,聚焦发展国家倡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团公司本部已发展成为国家二次雷达系统产品的科研生产基地,下属各公司专业突出,实力雄厚,各具特色。四川九洲空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专业从事空管系统及设备研制、生产、销售、服务的企业,是国内产品范围广、品种全、技术成熟的空管专业企业,是中国第一家、全球第四家掌握机载防撞系统核心技术并具备研制生产能力的企业,产品覆盖了飞机从起飞、爬升、巡航、下降到着陆的全过程,涉及空管通信、导航、监视、

14、管理等四个领域,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30余种空管系列产品已经出口南亚、东南亚、南美、非洲的10多个国家和地区。1.3 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2 .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3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4 .储能电池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5 .中国制造2025;6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及使用手册(第三版);7 .工业可行性研究编制手册;8 .现代财务会计;9 .工业投资项目评价与决策;10 .项目公司提供的发展规划、有关资料及相关数据;11 .国家公布的相关设备及施工标准。

15、1.4 编制原则(1)充分利用企业现有基础设施条件,将该企业现有条件(设备、场地等)均纳入到设计方案,合理调整,以减少重复投资。第4页(2)坚持技术、设备的先进性、适用性、合理性、经济性的原则,确保工程质量,以达到企业的高效益。(3)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执行国家及各部委颁发的现行标准和规范。(4)设计中尽一切努力节能降耗,节约用水,提高能源的重复利用率。(5)注重环境保护,设计中注重建设垃圾处理方案,在建设过程中采用行之有效的环境综合治理措施。(6)注重劳动安全和卫生,设计文件应符合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及消防等标准和规范要求。1.5 研究范围本研究报告对企

16、业现状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及承办条件进行了调查、分析和论证;对产品的行业市场需求情况进行了重点分析和预测,确定了本项目的经营纲领;对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措施、意见和建议;对工程投资,经营成本和经济效益等进行计算分析并作出总的评价;对项目建设及运营中出现风险因素作出分析,重点阐述规避对策。1.6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本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如下: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据和指标主要指标1达产年设计生产产能2总用地面积,-田10().(X)3总建筑面积m257250.004总投资资金,其中:万元15436.004.1建筑工程费用万元7257.104.2设备及安装费

17、用万元3779.504.3土地费用万元710.(X)4.4其他费用万元287.804.5预备费用万元181.104.6建设期利息万元220.504.7铺底流动资金万元3000.00二主要数据1达产年年产值万元48750.002年均销售收入万元38152.173年平均利润总额万兀5084.544年均净利润万兀3813.415年销售税金及附加万元148.446年均增值税万元1236.967年均所得税万元1271.148项目定员人1379建设期个月18三主要评价指标1项目投资利润率%32.94%2项目投资利税率%41.91%3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22.59%4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29.83%5税后财

18、务净现值(ic=8%)万兀15,384.846税前财务净现值(ic=8%)万元24,052.577投资回收期(税后)含建设期年:4.848投资回收期(税前)含建设期年4.019盈亏平衡点%55.93%1.7 综合评价本项目重点研究“储能电池生产线建设项目”的设计与建设,项目建成后,可满足当前储能电池消费市场的极大需求,推动我国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地方经济建设有积极的积极促进作用。项目产品市场前景广阔。且该项目投产后,可以带动本地相关配套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选址符合武汉市规划的相关要求。该项目选用先进技术和设备,能达到清洁生产水平,项目营运过程中充分体现

19、了循环经济的理念。污染治理措施能够满足环保管理的要求,废气、废水、噪声、固体废物均能实现达标排放和安全处置。项目的实施符合我国产业发展政策,是推动我国储能电池产业技术升级的重要举措,符合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项目将带动当地就业,增加当地利税,带动当地经济发展。项目建设还将形成产业集群,拉大产业链条,对项目建设地乃至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不仅会给项目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还具有很强的社会效益。综上所述,该项目市场前景看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因此,项目可行且必要。第二章项目市场分析2.1 建设地经济发展概况2018年,武汉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84

20、7.29亿元,同比增长8.0%,三次产业构成为2.4:43.0:54.6。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5136元,同比增长6.4%。2018年,武汉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2900.24亿元,同比增长9.3%,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28.70亿元,增长11.0%o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1294.21亿元,增长9.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29.54亿元,增长12.3%。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0.6%。2018年,武汉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133元,同比增长9.0%。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359元,同比增长9.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21、入22652元,同比增长8.5%o武汉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拥有钢铁、汽车、光电子、化工、冶金、纺织、造船、制造、医药等完整的工业体系,着力打造光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节能环保等四大世界级产业集群。2016年2月至11月,国家存储器基地、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国家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基地相继获批,落子武汉。2018年11月,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武汉)正式上线。2018年,武汉市第二产业增加值6377.75亿元,同比增长5.7%。全部工业增加值5076.21亿元,增长5.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

22、3696.0亿元,同比增长2.5%。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548户,实现建筑业总产值9194.29亿元,同比增长14.0%。2018年,武汉市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智能制造产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8.8%,生命健康、信息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9.2%和21.5%。2.2 我国储能电池行业发展状况分析作为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国际竞争优势明显产业的储能电池工业,在繁荣市场、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城镇化进程以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外部环境不断变化,中国储能电池工业当前在国民经济中仍保持着稳定地位,并发挥着日渐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全球

23、储能电池产业格局的进一步调整,我国储能电池工业发展正面临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双重挤压”。中国储能电池工业正处于由大而强的关键转型期。当然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落地实施,作为中国传统支柱产业的中国储能电池行业在传统储能电池技术与新技术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的情况下也在进行着一场变革。随着储能电池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发布,中国储能电池行业正式迈进智能化、数字化的转型当中。储能电池行业发展空间从产业发展层面看,储能电池工业与信息技术、互联网深度融合对传统生产经营方式提出挑战的同时,也为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推动信息技术在储

24、能电池行业设计、生产、营销、物流等环节的深入应用,将推动生产模式向柔性化、智能化、精细化转变,由传统生产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大数据、云平台、云制造、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商发展将催生新业态、新模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大环境、消费者需求、成本等多重因素变第9页化影响下,中国储能电池行业也在逐渐发生新变化,主要分为“创新速度加快”、“消费需求多元”、“智能深度融入”三点:面对我国储能电池工业发展环境和形势的深刻变化,相关企业须积极把握需求增长与消费升级的趋势,利用好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机遇,推动我国储能电池工业加快向中高端迈进。2.3 我国储能电池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技术进步和工艺创新成为促进

25、产业升级和提升产品档次的主要动力。储能电池行业将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加快储能电池先进生产力建设。主要包括“三大创新”:科技创新、经营管理创新、产业链整合创新。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将会有力地推进我国储能电池行业的结构调整,大大提高我国储能电池工艺技术水平,提高我国储能电池的技术含量和产品档次。ERP企业资源计划、PDM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及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将加快储能电池企业商品的购、销、存等流转过程,进一步规范企业运作流程,加速企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储能电池行业将逐步适应国际消费趋势的主流,由生产低档次产品向高品质、高档

26、次及高附加值的产品转变,逐步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迈进。2.4 市场小结综上可以看出,我国储能电池业及储能电池产品发展前景十分可观。市场需求十分旺盛。随着国内外消费需求的进一步增加,必将带动储能电池市场需求的进一步拉大。因此,项目正是适应市场需求而产生的,产品市场需求潜力较大,前景可观。第三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3.1 项目提出背景说明国家有关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分析项目是否符合这些宏观经济要求。“十三五”期间,面对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储能电池行业着力推进转型升级,依靠技术创新、管理提升和产品升级,全行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规模以上企业主要运行指标保持增长。为应对国内外储能电池市场的变

27、化,政府大力推动并加快储能电池工业转型升级,储能电池产业产品结构逐步由低端产品向中高端产品转移,目前高端市场需求激增,储能电池市场需求上升,供不应求。项目方结合我国储能电池行业发展较好的行业背景、储能电池等相关产品市场需求日益旺盛以及当前项目公司及项目实施地具备多方资源优势的情况下,提出的“储能电池生产线建设项目”。项目企业将充分利用建设地资源、能源、人力成本优势以及产业基础优势,将该项目打造成当地颇具规模的储能电池开发生产基地。本次项目的建设对于加快武汉市储能电池行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带动当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该项目建设具备良好的市场发展空间,项目产品

28、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其推广应用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项目采用的技术成熟,环境零影响,运行费用少,抗风险能力强,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政策,具有明显的投资优势和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因此,本次项目的提出恰合时宜且意义重大,项目建设具备一定的市场发展空间,项目实施将为项目方带来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3.2 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一般从企业本身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及项目对宏观经济、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两方面来说明投资的必要性。包括下面这些内容。企业获得的利润情况。企业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市场竞争力。扩大生产能力,改变产品结构。采用新工艺,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29、提高劳动生产率。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优越条件和竞争力。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包括增加税收、提高就业率、提高科技水平等。3.2.1 有利于促进我国储能电池工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储能电池工业是我国传统支柱产业、重要民生产业和创造国际化新优势的产业,是科技和时尚融合、生活消费与产业用并举的产业,在美化人民生活、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生态文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拉动内需增长、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国内经济环境看,国内需求将成为行业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收入的稳定提升,将拉动内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现代储能电池工业的快速发展,自动化、连续化和高效化已成为现代储

30、能电池业生产的主要方向,以减少中国储能电池品生产设备和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从而加大力度引进先进的储能电池设备和技术,注重消化与吸收,尤其要注重创新能力的提高,使储能电池品生产向创新之路发展。本次项目建设将大力引进国内外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建设设施完善的现代化车间,通过先进的储能电池加工技术和装备,促进我国储能电池工业在新时期继续快速健康发展,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是加快我国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次项目的提出适时且必要。322提升技术进步,满足储能电池行业生产高品质产品的需要搞好储能电池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对于储能电池全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全面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并发挥优势

31、要素,做大做强。武汉市XX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从事储能电池储能电池的生产,技术已相当成熟,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探索,已取得很大的成绩,项目的建设不仅可以弥补我国储能电池尖端技术的空白,还可有效满足储能电池行业生产高品质产品的需要。从储能电池企业来说,生产高端储能电池既是企业实力的象征,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利润增长点,同时也是储能电池企业“做精”的战略选择。随着储能电池行业产品的创新开发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从而加快产品结构调整,重点开发高档次、高品位、高附加值产品,为行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产品质量和品质,注重从加工生产向前端设计研发、后端市场终端控制延伸,引导并创造市场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加强

32、高品质产品开发,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层次的需求。面对一个变化迅速、日新月异、多元化、流行周期短的市场,项目企业将提高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在充分了解市场的情况下,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和生产效率来生产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快速生产出消费者所需要的产品,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取得先机,从而满足当前市场对储能电池的市场需求。324符合中国制造2025“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其中特别提出支持战略性重大项目和高端装备实施技术改造的政策方向,稳定中央技术改造引导资金规模,通过贴息等方式,建立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长效机制。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大

33、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生产制造业是国家实施新能源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因此,项目实施符合中国制造2025发展部署。325提升我国储能电池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水平的需要本次项目以节能减排和提升品质为导向,实施多品种、系列化储能电池研发生产,是与国家产业政策密切相关的高端、高附加值、具有很好市场前景的产品研发制造,公司坚持以产品创新为动力,加快研发高端储能电池,在产品定位上,本项目将主要向低排放、低能耗

34、、高智能化控制、多功能综合使用、先进制造工艺、人机工程化设计等方向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对推进武汉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夯实全省储能电池产业、装备制造业等产业根基,带动全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26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随着近年来国内储能电池行业的蓬勃发展,项目企业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条件开发优势资源,深挖潜力提升项目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本次“储能电池项目”将充分发挥技术领先优势与人才优势,通过企业技术改造提升技术水平,购置先进的技术装备,采用规模化生产经营,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全力对储能电池进行研发及生产,以促进企业可持续性发展

35、,有助于企业做大储能电池的生产主业,延伸企业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方面实现突破。本次项目建设将大力引进国内外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建设设施完善的现代化车间,此举是项目公司长远战略规划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关系着企业未来的发展能量,因此本次项目的提出适时且必要。3.2.7增加当地就业带动产业链发展的需要本项目除少数的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技术人员由项目公司解决外,新增员工均由当地招工解决,项目建成后,将为当地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吸收下岗职工与闲置人口再就业,将有力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此外,项目的实施可带动我国储能电池及相关行业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为提高中国综合国力产生巨大而深远影响,对于搞活国

36、民经济、增加国民收入、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3.3 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3.3.1 政策可行性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持续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明确支持战略性重大项目和高端装备实施技术改造的政策方向,稳定中央技术改造引导资金规模,通过贴息等方式,建立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长效机制。推动技术改造相关立法,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完善促进企业技术改造的政策体系。支持重点行业、高端产品、关键环节进行技术改造,引导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优化产品结构,全面提升设计、制造、工艺、管理水平,促进钢铁、石化、工程机械、轻工、储能电池等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研究制定重点产业技术改造投资指南和重点项目导向

37、计划,吸引社会资金参与,优化工业投资结构。围绕两化融合、节能降耗、质量提升、安全生产等传统领域改造,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提高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效益。储能电池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并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中国制造2025,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战略为重点,增强产业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形成发展新动能,创造竞争新优势,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初步建成储能电池强国。在国家及项目当地政策的

38、倾斜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科技、资本、地、人才等资源将得到进一步整合,科技创新中介平台、融资体系建设、创新机制、人才引进等方面将有新突破,从而为该项目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因此,本项目属于国家鼓励支持发展项目,符合国家大力发展产业链的战略部署,项目建设具备政策可行性。332技术可行性本项目拥有专业研究机构和国际一流技术团队,从理论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形成多种技术路线研究应用体系。本项目产品生产技术已经达到了成熟应用阶段,该工艺适合我国的国情。本项目建设在技术上可行。项目公司已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同时拥有国内一流的技术队伍,资金实力及人才优势较强。项目建成后将紧跟国内国际先进技术发展步伐,不断缩短

39、技术更新周期,对生产各环节进行全程质量控制,确保本项目技术水平的先进地位。333管理可行性本项目将根据项目建设的实际需要,专门组建机构及经营队伍,负责项目规划、立项、设计、组织和实施。在经营管理方面将制定行之有效的各种企业管理制度和人才激励制度,确保本项目按照现代化方式运作。3.4 分析结论本项目的建设符合我国的相关产业政策,从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建设可行性分析,本项目属于国家鼓励类的建设项目,有当地政府、各相关部门的支持,按国家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实施,项目符合当地产业规划的工业产业布局建设要求,项目设计可靠合理,是一项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项目,可见,本项目的社会及经济评价可行。综合以上

40、因素,本项目建设可行,且十分必要。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4.1 地理位置选择本项目选址位于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项目区域位置示意图4.2 区域建设条件4.2.1 区域位置概况武汉,简称“汉”,别称“江城”,是湖北省省会、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市和特大城市,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也是中央军委武汉联勤保障基地驻所。全市下辖13个市辖区,总面积8494.41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1091.4万人。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横贯市境中央,将武汉中心城区一分为三,形成武汉三镇(武昌、汉口、汉阳)隔

41、江鼎立的格局,市内江河纵横、湖港交织,水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构成了武汉滨江滨湖的水域生态环境。武汉有“九省通衢”之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其高铁网辐射大半个中国,拥有55条国际和地区航线,是华中地区唯一可直航全球四大洲的城市。武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境内盘龙城遗址有3500年历史。春秋战国以来,武汉地区一直是中国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清末洋务运动促进了武汉工业兴起和经济发展,使其成为近代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武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发祥地,武昌起义作为辛亥革命的开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发布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将

42、武汉列为超大城市;同年12月,国家发改委明确要求武汉加快建成以全国经济中心、高水平科技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四大功能为支撑的国家中心城市。2019年10月,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将在武汉举行。4.2.2 区域经济发展条件2017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时代新发展理念,聚力改革创新,奋力拼搏赶超,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推进,实现发展速度和质量效益同步提升。2017年,武汉地区生产总值(GDP)13410.34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8.20亿元,增长

43、2.8%;第二产业增加值5861.35亿元,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7140.79亿元,增长9.2%。三次产业构成由上年的3.3:43.9:52.8,调整为3.0:43.7:53.3。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3831元,增长6.6%。4.2.3 区域交通运输条件公路截至2014年末,武汉市公路通车里程14520.49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4240.69公里,高速公路633.50公里;公路路网密度180.85公里/百平方公里。铁路武汉是中国高铁客运专线网的重要枢纽,是中国四大铁路枢纽、六大铁路客运中心、四大机车检修基地之一,是京广高铁、沪汉蓉铁路两条国家级高速铁路大动脉的

44、交汇地。武汉的铁路客运量于2013年首次超越北京、广州,达到1.2亿人次,居大中华区第一,成为中国铁路运输的最大中转站。航空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位于武汉市黄陂区,于1995年4月15日启用,是中国中部地区第一门户机场、首个4F级机场。截至2015年末,武汉拥有民用航线近300条。其中,国际航线38条;国内航线240余条。通达国内城市和地区92个,通航境外国家和地区22个。天河机场2015年旅客吞吐量1894.2万人;货邮吞吐量15.50万吨。25可直飞巴黎、旧金山、芝加哥、墨尔本、莫斯科、大阪、首尔、新加坡、曼谷、吉隆坡、胡志明市等38个国际城市;法航、胜安航空、亚洲航空、中华航空等32家航空公司

45、经营武汉航线。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也是国家公共航空运输体系确定的中国八大区域性枢纽机场之一,距市中心(武汉长江大桥)26公里。航运武汉是中国内河的重要港口,是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交通部定点的水铁联运主枢纽港。武汉还是中国内河通往沿海、近洋最大的启运港和到达港,武汉至上海洋山港“江海直达航线是长江中上游地区首条通江达海的优质航线,阳逻港是国内首个也是唯一一个试行启运港退税政策的长江沿线港口。2010年,武汉新港吞吐量突破1亿吨大关,成为长江中上游首个“亿吨大港”。此外,武汉还是在长江流域和澜沧江以西(含澜沧江)区域内行使水行政主管职能的派出机构长江水利委员会的总部所在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船舶生产基地。武汉航运交易所是继上海、重庆、广州后,成立的中国第四个航交所。地铁武汉轨道交通(WUhanMetro)是服务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其首条线路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于2004年7月28日开通运营,使武汉成为中国中部地区第一个开通轨道交通的城市。截至2017年12月,武汉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共有7条,包括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