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部皮瓣和肌瓣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591426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5.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头颈部皮瓣和肌瓣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头颈部皮瓣和肌瓣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头颈部皮瓣和肌瓣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头颈部皮瓣和肌瓣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头颈部皮瓣和肌瓣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头颈部皮瓣和肌瓣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头颈部皮瓣和肌瓣课件.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头颈部皮瓣和肌瓣 Skin and Muscular Flap of the Head and Neck,第二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1,头面部皮瓣的应用解剖,(一)颅顶区的层次 皮肤 皮下组织 帽状腱膜及颅顶肌 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 颅骨外膜,一、应用解剖概况,供区皮瓣修复头发、眉毛和胡须,2,(二)颅顶区的动脉,由颅底四周向颅顶走行,在颅顶区相互交通吻合成网,3,动脉分三组,前组 1、滑车上动脉:距正中线1.5厘米处跨越眶上缘, 垂直上行至额肌下份,行程2.5厘米,后浅出分布至 皮肤,动脉根部外径平均0.91.0mm。,4,2、眶上动脉: 距正中线2.5厘米处 出眶上孔,与眶上神经伴行,于 眶

2、上 缘上方2.4厘米处浅 出到皮下。,5,外侧组 1、颞浅动脉 起始处外径平均2.6mm2、耳后动脉根部平均外径0.8mm,额支:1.8mm,分布于额肌,帽状腱膜、 皮肤顶支:1.7mm,6,后组 枕动脉 浅出“点”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附着点之间,枕外隆凸下方12厘米,距后正中线34cm,浅出点外径平均2.0mm。,7,(三)颅顶区的静脉分布规律:(1)在接近头的基底部,动脉与静脉紧密伴行;(2)上行过程中,两者渐分离;(3)到达颅顶部,两者没有伴行关系。,8,(四)颅顶区的神经,前组滑车上神经眶上神经外侧组耳颞神经枕小神经后组枕大神经:C2第3枕神经,9,据报道,切取头皮瓣移位修复眉毛或脱发

3、时,常有术后静脉回流障碍型坏死。究其原因,多数与没有保护好血管蒂内的静脉有关。显微外科施术时,可依据动脉的行程和走向设计皮瓣的血管蒂。必须注意,血管蒂两旁的血管袖要逐渐放宽,才能将伴行逐渐不紧密的的静脉包含在蒂内,以保证皮瓣的静脉回流不出现障碍。,头皮瓣技术要点,10,二、头皮瓣,(一)、头皮瓣移位修复秃顶,颞顶颞旋转皮瓣(利用颞浅动脉顶支与对侧同 名动脉分支的吻合供血渠道),颞顶枕旋转皮瓣(利用颞浅动脉向后分支与 枕动脉向前的分支吻合),设计方案:必须符合头部血供规律,11,依据颞浅动脉分支的走向,制作带血管蒂的岛状皮瓣,通过皮下隧道转移到眉部缺失处。,* 制成血管蒂时应在两旁留有适当的宽度

4、和足够 的松弛以保护伴行不太紧密的颞浅静脉额支,(二)、岛状皮瓣修复眉缺损,12,(三)、颞顶部皮瓣修复上唇缺损,女性患者只能用颞顶部筋膜瓣转移后再行表面植皮,利用颞浅血管顶支,能设计为岛状皮瓣修复男性上唇的缺损,13,三、耳后皮瓣,特点:部位隐蔽,皮肤柔软,组织细嫩,弹性良好,皮下脂肪少,色泽好,与面部接近又无毛发,具有较好的轴心血管,还可带枕小神经维持感觉。,轴心血管:耳后动脉起始处在下颌角上方约2厘米,起始处外径约1.2mm分支:耳支:细小枕支:较大,14,血供来源于颞浅动脉额支、滑车上动脉、眶上动脉,四、额部皮瓣,15,前额皮瓣 Anterior frontal skin flap,1

5、6,额部正中皮瓣全鼻再造术式示意图,依据滑车上动脉和眶上动脉的行程和走向,设计额部正中皮瓣,额部正中皮瓣,17,前额正中皮瓣 Median frontal skin flap,皮瓣的动脉:滑车上、眶上、鼻背动脉等,以滑车上动脉为主要血管蒂。 皮瓣的神经:滑车上神经,18,皮瓣的动脉:颞浅动脉及其顶支,颞顶部皮瓣Temporal-parietal skin flap,19,颈部皮瓣的应用解剖,颈前部皮瓣菲薄、柔软细腻、富有弹性、色泽与面部接近,是修复颜面和口腔缺损的理想供体。,(一)、皮瓣的动脉颏下动脉面动脉分支枕动脉分支甲状腺上动脉分支甲状颈干或颈横动脉分支,颈前部皮瓣,20,颈横动脉,21,

6、(二)、皮瓣的静脉颈前静脉:颈前正中线两侧,注入颈外静脉或锁骨下静脉颈外静脉:注入锁骨下静脉,22,(三)、临床解剖学要点,带蒂旋转皮瓣设计较多,吻合血管游离皮瓣设计较少。,1.颏下皮瓣,以颏下动脉为轴心血管,颏下静脉与动脉伴行,23,2.以面动脉皮支为蒂的旋转皮瓣,旋转“点” : 下颌骨下缘与咬肌前缘相交处下方轴线 :面动脉发往颈前部向下前的走向,长57厘米、宽34厘米用途:修复下唇、颊部及口腔缺损,24,3.以面动脉干为蒂的旋转皮瓣,在下颌下腺的上缘切断结扎面动脉和面静脉的主干,将血管蒂延长,分离至鼻翼处,制成逆行的皮瓣或岛状皮瓣,修复范围较大。,25,4.以枕动脉皮支为蒂的旋转皮瓣,枕动

7、脉浅出“点”在下颌角与胸锁乳突肌前缘之间,按斜往下前方向为轴“线”,设计长约46厘米,宽约35厘米的带蒂旋转皮瓣。注意接近下颌骨下缘处,有面神经的颈支,支配颈阔肌。此皮瓣可修复耳前方和面颊部缺损。,26,5.以甲状腺上动脉皮支为蒂的旋转皮瓣,颈前部皮支是由胸锁乳突肌支发出的,施术时结扎甲状腺上动脉的甲状腺支、喉上动脉、舌骨支、环甲肌支等,对胸锁乳突肌支,切断分布至胸锁乳突肌的肌支,保留相连于皮瓣的皮支,皮瓣血管蒂可长达67厘米,向上旋转修复眼裂以下的面部缺损。,27,6.以甲状颈干或颈横动脉皮支为蒂的旋转皮瓣,甲状颈干或颈横动脉发往颈前部皮区内的分支均较细小,能旋转的覆盖范围也较小。血管蒂的浅

8、出“点”在锁骨上窝胸锁乳突肌后缘,皮瓣的轴“线”长约45厘米,宽约34厘米,可修复邻近颈前部缺损。,28,(一)、皮瓣的动脉皮瓣的轴心动脉为颈横动脉浅支,亦称颈浅动脉,颈浅动脉在锁骨上窝由前向后走行,在斜方肌前缘的中、下份交界处发出13个皮支,是皮瓣的轴心血管。颈浅动脉主干走行于斜方肌深面。(二)、静脉血管蒂的远侧部分动脉与静脉伴行紧密,近侧部分伴行不紧密。,二、颈肩部皮瓣,颈横动脉,29,(三)、临床解剖学要点 血管蒂的解剖学走向,有利于皮瓣带蒂移位至颈前部,由于颈浅动脉的起始点靠近内侧,血管分支走向外上方,故截取颈部外上方的颈肩部向内旋转至颈前部。,带血管蒂颈肩部皮瓣示意图,带双侧血管蒂颈

9、肩部皮瓣示意图,30,肌皮瓣的特点及应用 面积大,表浅,与深层结构 易分离、切取。 肌皮瓣厚薄、弹性近似口腔 黏膜,肤色与面部接近,为 腔及颌面缺损的理想供 区, 因薄不利于修复凹陷性缺损。 颈部创面多可拉拢缝合。 肌皮结合紧密不易分离,血 供丰富,成活率高。 修复口内以及唇、颊、鼻、 耳小缺损,覆盖下颌骨裸露 骨面,及眼睑、眶再造。,颈阔肌肌皮瓣 Platysma myocutaneous flap,31,颈阔肌肌皮瓣 Platysma myocutaneous flap,32,颈阔肌肌皮瓣 Platysma myocutaneous flap,33,胸锁乳突肌皮瓣 Sternocleido

10、mastoid myocutaneous flap,肌皮瓣的特点及应用(1)皮下脂肪少,色泽与柔软度好,距颌面及口腔近,便于转移向颌面部及口腔。(2)血供好,肌表浅,并有深筋膜包绕,容易分离、切取。(3)能切取的皮肤面积有限。(4)适于修复面颌部缺损,或舌再造。,肌的形态,34,肌的血供,枕A胸锁乳突肌支 23条,其中较粗的一支 与副神经的胸锁乳突肌支伴 行。分布到锁骨头和胸骨头 上半部肌质。甲状腺上动脉胸锁乳突肌支 分布于胸骨头下半肌质。 颈横动脉胸锁乳突肌支 分布于锁骨头下半肌质。,35,36,甲状腺上动脉,胸锁乳突肌支,胸锁乳突肌瓣,37,临床解剖学要点,胸锁乳突肌移位代咬肌 从乳突下截

11、取胸锁乳突肌上半,保留枕A和副N 的胸锁乳突肌支,将其移位到咬肌的部位, 重建咀嚼肌功能。,38,单头旋转肌皮瓣,将胸骨头连同表面的皮肤分离形成旋转肌皮瓣,连带甲状腺上动脉的胸锁乳突肌支,向上翻转到颌面部或口腔,为加大血管蒂的长度,可将甲状腺上动脉的腺支结扎,连同甲状腺上动脉本干一起与肌瓣向上翻转,以保证肌皮瓣有充足的血供。,双侧胸锁乳突肌胸骨头肌皮瓣再造舌示意图,39,皮肤切口Incision of the skin,40,解剖颈阔肌Platysma,41,1.颈阔肌 2.颈深筋膜浅层 3.颈前V,解剖颈阔肌Platysma,42,颈丛皮支:枕小N、耳大N,颈横N,锁骨上N,解剖颈丛皮支Su

12、perficial br. of cervical plexus,43,解剖胸锁乳突肌(下端切断向上翻) 剖查副神经(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上、中1/3交界处),剖查胸锁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及副神经 acessory nerve,44,解剖颈动脉鞘,颈动脉鞘 carotid sheath 颈总动脉 common carotid a. 颈内动脉 internal carotid a. 颈外动脉 external carotid a. 分支,45,颈外动脉external carotid A.,颞浅动脉 上颌动脉 脑膜中动脉面动脉 舌动脉 甲状腺上动脉,枕动脉,46,锁骨下动脉S

13、ubclavian a.,(3) 胸廓内动脉,(2) 甲状颈干,(4) 肋颈干,(1) 椎动脉,颈横动脉,甲状腺下动脉,颈升动脉,肩胛上动脉,颈深动脉,最上肋间动脉,第一肋间动脉,锁骨下动脉,47,解剖颅顶部,滑车上A、V、N,眶上A、V、N,颞浅A、V,耳颞N,耳后A、V, 枕小N,枕A、V,枕大N,1. 寻认3组头皮血管神经,2. 观察额肌帽状腱膜枕肌,枕额肌额腹,枕额肌枕腹,帽状腱膜,supratrochlear a. ,v. and n.,supratrochlear a. ,v. and n.,posterior auricular a. and v.,lesser occipita

14、l n.,occipital a. and v. greater occipital n.,superficial temporal a. and v. auriculotemporal n.,48,皮肤 skin 浅筋膜 颞筋膜浅层 颞筋膜深层 颞肌骨膜,层次:,解剖颞区,1. 辨认颞浅血管和耳颞神经 2. 解剖颞筋膜浅、深层及颞中血管 3. 翻开颞筋膜深层,观察颞肌纤维,49,小 结,1.前额正中皮瓣、颞顶部皮瓣的特点、血管和神经分布及其临床应用。 2.颈阔肌、胸锁乳突肌(皮)瓣的特点、血管和神经分布及其临床应用。,50,复习思考题,1.颞顶部皮瓣的特点、血管和神经分布及其临床应用。 2.胸锁乳突肌(皮)瓣的特点、血管和神经分布及其临床应用。,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