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与答案逻辑基本规律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591567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5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练习与答案逻辑基本规律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练习与答案逻辑基本规律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练习与答案逻辑基本规律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练习与答案逻辑基本规律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练习与答案逻辑基本规律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练习与答案逻辑基本规律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练习与答案逻辑基本规律课件.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逻辑基本规律,一、在下列括号中填人适当的语词或语句:1传统逻辑认为,逻辑基本规律包括( )、( )、( )和( )。其中,( )、( )和( )从不同的角度要求思维具有确定性;( ) 要求思维具有论证性。2同一律的内容是( )。3:“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所违反的同一律的逻辑要求是( )。4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保持论题自身的同一。违反这一要求出现的逻辑错误是( )或( )。5两个命题互相矛盾,是指这两个命题( );两个命题互相反对,是指这两个命题( )。,6矛盾律的内容是( )。7违反矛盾律的逻辑错误,通常称为( )。 8排中律的内容是( )。9违反排中律的逻辑错误,通常称为

2、( )。10在一个论证中,一个结论的成立必须有充足理由,是指:第一,( );第二,( )。,二、以下各组命题或命题形式,哪些互相矛盾,哪些互相反对?,1“所有交通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与“有些交通事故不是可以避免的”。SAP与SOP,矛盾关系2“所有交通事故都不是可以避免的”与“有些交通事故是可以避免的”。SEP与SIP,矛盾关系3“所有交通事故是可以避免的”与“所有交通事故不是可以避免的”。SAP与SEP,反对关系4“所有交通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与“这项交通事故不是可以避免的”。SAP与SeP,反对关系,二、以下各组命题或命题形式,哪些互相矛盾,哪些互相反对?,5“p并且q”与“非p并且非q”

3、。反对关系6“p并且q”与“或者非p或者非q”。矛盾关系7“p或者q”与“非p并且非q”。 。矛盾关系8“如果p则q”与“p并且非q”。矛盾关系9“只有p才q”与“非p并且q”。矛盾关系,三、从所列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一个,多选为错。,1警察:“你为什么骑车带人,懂不懂交通规则?”骑车人:“我以前从没有骑车带人,这是第一次。”下述哪段对话中出现的逻辑错误与题干中的最为类似? A审判员:“你作案后跑到什么地方去了?被告:“我没作案。”B母亲:“我已经告诉过你准时回来,你怎么又晚回来一小时?”女儿:“你总喜欢挑我的毛病。”C老师:“王林同学昨天怎么没完成作业?” 王林:“我

4、爸爸昨天从法国回来了。”D张三:“你已经停止打你的老婆了吗?”李四:“我从来就没有打过老婆。”C。解题分析在题干中,骑车人并没有回答警察的问题,而是寻找借口希望得到警察的谅解,犯了“转移论题”的逻辑错误。其他诸选项的回答都与问题相关。,2张先生买了块新手表。他把新手表与家中的挂钟对照,发现手表比挂钟一天慢了三分钟;后来他又把家中的挂钟与电台的标准时对照,发现挂钟比电台标准时一天快了三分钟。张先生因此推断:他的表是准确的。以下哪项是对张先生推断的正确评价?A张先生的推断是正确的,因为手表比挂钟慢三分钟,挂钟比标准时快三分钟,这说明手表准时。B张先生的推断是正确的,因为他的手表是新的。C张先生的推

5、断是错误的,因为他不应该把手表和挂钟比,应该直接和标准时间比。D张先生的推断是错误的,因为挂钟比标准时快三分钟,是标准的三分钟;手表比挂钟慢三分钟,是不标准的三分钟。E张先生的推断既无法断定为正确,也无法断定为错误。D ,3某珠宝商店失窃,甲、乙、丙、丁四人涉嫌被拘审。四人的口供如下:甲:案犯是丙。乙:丁是罪犯。 丙:如是我作案,那么丁是主犯。 丁:作案的不是我。 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 如果以上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是真的? A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乙。 B说假话的是丁,作案的是丙和丁。 C说假话的是乙,作案的是丙。 D说假话的是丙,作案的是丙。E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甲。答案B,3某珠宝

6、商店失窃,甲、乙、丙、丁四人涉嫌被拘审。四人的口供如下:甲:案犯是丙。丙:如是我作案,那么丁是主犯。解析乙:丁是罪犯。 丁:作案的不是我。乙丁一真一假(1)如果乙假丁不是罪犯。甲真。与丙矛盾(2)如果丁假丁是罪犯。乙真。甲丙真。所以案犯是丙,丁是主犯。,4一天,小方、小林做完数学题后发现答案不一样。小方说:“如果我的不对,那你的就对了。”小林说:“我看你的不对,我的也不对。”旁边的小刚看了看他们俩人的答案后说:“小林的答案错了。”这时数学老师刚好走过来,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并查看了他们的运算结果后说:“刚才你们三个人所说的话中只有一句是真的。”根据上述信息,下述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A小方说的是

7、真话,小林的答案对了。B小刚说的是真话,小林的答案错了。C小林说对了,小方和小林的答案都不对。D小林说错了,小方的答案是对的。E小刚说对了,小林的小方的答案都不对。A,1小方说:如果小方不对,小林就对了。2小林说:小方、小林的答案都不对。3小刚说:“小林的答案错了。” 解析2包含3,所以2假。所以1和3一真一假如果3真,2、3假。而2假有推出3真,矛盾,如果3假,1真。小林的答案对,四、下列各陈述是否违反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为什么?,1所有科技人员是懂计算机的,并且有些不懂计算机的是科技人员。01 PISSIPSOP,与SAP矛盾。违反了矛盾律。2关于宗教信仰问题,我国公民有信教的自由,也不信

8、教的自由;所以对宗教信仰我们既不禁止,也不提倡。02不违反逻辑规律。 3“或问文章有体乎?曰:无。又问无体乎?曰:有。然则果如何?曰:定体则无,大体则有。”03不违反逻辑规律。,四、下列各陈述是否违反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为什么?,4甲:“语句都表达命题。”乙:“有的语句不表达命题。”丙:“甲和乙的观点都不正确,我认为惟有纯疑问句不表达命题。”04丙否定了两个矛盾关系的命题,违反了排中律。另外,丙的第二句话又肯定“有的语句不表达命题”,与否定乙的话相矛盾,违反了矛盾律。5有人说:“经验主义不能一概都反对,例如,工作经验、生产经验等,就不应该反对”。05把经验主义与工作经验等概念相混淆,违反了同一

9、律。,6小李和小王下了两局棋。小张问小李:“你下棋赢了吗?”小李说:“没有赢。”小张又问:“那么你输了?”小李答:“也没有输。”06不违反逻辑规律。7被告伤人,既非故意,又非过失,可给予训诫处分。07违反了排中律,因为故意与过失之间是矛盾关系。8原告与被告结婚多年,并生了三名子女,但由于他们的婚姻确实是解放前父母包办的婚姻,因此,双方的婚姻关系实属难以维持下去的婚姻关系,故准予离婚。08违反了充足理由律,从前提推不出结论,犯了“推不出”的逻辑错误。,9文字成为记录文化的有效工具是从意音文字开始的。美索不达米亚的钉头字、埃及的圣书字、中美洲的玛雅字、中国的汉字都是意音文字。它们在各自地区留下早期

10、文化的灿烂记录。现在,所有这些著名的意音文字都成历史陈述了。在今天的世界上巍然独存的意音文字,只有汉字。09违反了矛盾律,一方面说所有意音字都消失了,一方面又说其中的汉字还存在,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10这次试验一定会成功,当然,也有失败的可能。10同时肯定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违反了矛盾律。,11要说物质是永恒不灭的,这不符合事实,因为世界上的植物、动物,甚至恒星等物质都是有生有灭的。11此物质非彼物质,违反了同一律。12我不认为一切金属都是固体,也不认为一切金属都不是固体。12不违反逻辑规律。13缺乏实践经验的人应注意实践,也就是应该常下车间劳动,否则,实践经验从何而来? 13实践不等同于下

11、车间劳动,违反了同一律。 14对于是否有外星人的问题,在科学未证实之前,我的态度是既不肯定,也不否定。14不违反逻辑规律。15这次考试我一定能通过,因为我这次信心足,家里人也都鼓励我,支持我。15违反充足理由律,犯了“推不出”的错误。,16当有人说欧德谟说谎时,他说:“谁说谎,谁就是说不存在的东西,不存在的东西是无法说的,因此,没有人说谎。”16(1)两个不存在的东西的含义不同,违反了同一律。(2)“因此,没有人说谎”的结论推不出,违反了充足理由律。 17有无鬼神的争论,我不参与,因为我觉得没有多大意思,对于他们的两种观点我都不赞成。17违反了排中律,同时否定了两个下反对关系的命题。18病人:

12、我的记忆已经完全丧失了,我现在记不得任何东西。 医生:什么时候开始丧失的? 病人:今年春节晚会结束时,我记得那时一阵兴奋后,接着脑子里便是一片空白。18违反了矛盾律。19妻子说:“我知道,让你一下子把酒戒掉很困难,你先戒掉一半行不?”丈夫说:“我听你的。我一向喝西凤酒和汾酒,戒掉一半,那我明天开始就喝西凤酒吧。”19违反了同一律。,五、运用逻辑基本规律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某校领导在讨论选派出国进修人选时,有两种主要的不同意见:(1)如果选派甲,那么不选派乙。(2)既选派甲又选派乙。当问到王校长的意见时,他说:“这两种意见都不对,我主张选派乙,不选派甲。”请问:王校长的意见是否违反逻辑学的基

13、本规律?为什么?1、既违反排中律,又违反矛盾律。(1)和(2)为矛盾关系,王校长同时加以否定,犯了“两不可”的错误。因为排中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矛盾的命题不能同时加以否定。王校长主张选派乙,不选派甲,这时(1)前件假后件真,(1)为真,而他认为(1)不对,自相矛盾。,2甲说:“我明年一定能考上大学。乙说:“你这话不对。”甲说:“你认为我明年不可能考上大学?乙说:“你这话不对。”甲说:“你的话不合逻辑。”乙说:你的话才不合逻辑呢!在甲乙二人中,究竟谁的话不合逻辑?为什么?2、甲的话不合逻辑。“我明年一定能考上大学”为必然肯定命题,而“我明年不可能考上大学”等值于“我明年一定考不上大

14、学”,此为必然否定命题,必然肯定与必然否定命题之间为反对关系,不同真可以同假,乙对此加以否定,并不违反逻辑规律。甲认为“我明年一定能考上大学”,乙对此加以否定,等值于“我明年可能考不上大学”,据从属关系,推不出“我明年不可能考不上大学”即“我明年一定考不上大学”。甲的理解错误。,3鲁迅曾指出,创作的基础是生活经验,生活经验是在“所做之外”,也包括“所遇、所见、所闻的”。作者写出作品来,对于其中的事情,虽然不必亲历过,最好是经历过。有人对鲁迅的上述见解提出责难说:“那么写杀人最好是自己杀过人,写妓女还得去卖淫吗?”这种指责有无错误?如有错误,错误是什么?3、违反同一律,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15、经历过”可以是所遇、所见,不一定是所作,而指责者却歪曲为“所作”。,4甲:“你完成了任务没有?”乙:“谁说我没有完成任务?”甲:“那么,你是说你已经完成任务了?”乙:“我并不是说我完成了任务。”乙的回答有什么错误?为什么?4、违反了排中律,犯了“两不可”的错误。因为“我完成了任务”和“我没有完成任务”为矛盾关系,乙同时加以否定,而据排中律要求,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时断定为假。,5对于杜甫的“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这句诗,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说孩子在身边,是怕爸爸刚刚回来,又要抛开他们而去;一说孩子们一见爸爸回来,又亲热,又有些害怕,表现出若即若离的样子。而某先生却

16、说:“我认为第一种解释不错,第二种解释也不无道理。”某先生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5、违反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因为两种解释为反对关系,不能同真,而据矛盾律,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否定(含反对)的思想不能同时断定为真。,6某大学哲学系有一次讨论“奴隶有没有哲学的问题。甲说:奴隶有哲学,因为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而世界观是人人都有的,奴隶也不例外。如果奴隶没有哲学,那就等于说劳动人民没有世界观,这岂不把劳动人民看成是驯服的牲畜了吗?乙说:奴隶不可能有哲学。因为在奴隶社会,奴隶不过是会说话的工具,他们完全被剥夺了从事精神创作活动的权利,尽管他们有世界观,却不可能把自己的世界观系统

17、化、理论化,上升为一种哲学体系。而且,他们又不识字,即使有哲学,也不能记录下来,流传下来。甲、乙二人的看法是否正确?对立的原因何在?6、甲的看法错误。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而不是有世界观就一定有哲学。甲乙二者对立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对于哲学的理解不同。,7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某国空军有一条军规规定:如果飞行员被医生断定有精神病,他可以不参加作战飞行,在退出作战以前,他本人应提出不参加战斗的理由;而假如他意识到自己有病不能参加战斗,那就证明他头脑健全,没有精神病。这条军规有无逻辑错误?如有,是什么逻辑错误?7、这条军规自相矛盾,违反了矛盾律。如果一个人有精神病,他不可能提

18、出不参加战斗的理由。,8教师讲到了人口统计中的一条规律:在新生儿中男婴的出生率总是摆动于2243这个数值左右,而不是12。有个学生听讲以后,发表了不同意见,他说:男婴出生率是2243,那就是说,男婴出生率比女生出生率高。可是,我看过许多材料说明,不少国家和地区,例如,俄罗斯、美国、日本、德国,以及我国的台湾都是女人比男人多。可见,认为男婴出生率总是在2243左右摆动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试分析该生发言中的逻辑错误。8、违反了同一律,犯了“混淆概念”的错误。因为“男婴出生率”和“男人在人口中的比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根据同一律,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每一概念必须保持同一,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不能随意变

19、化。,六、简析以下议论是否违反思维规律,如果违反,指出违反什么规律、犯什么逻辑错误。1一青年人参加植树,见到“植树造林,造福后代”的标语说:“造福后代,我连老婆都没有,哪来后代?”1、违反同一律,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标语中的后代是指国家的后代,而不是指某一个人的后代。2郑庄公弟共叔段叛乱,得母姜氏支持,庄公对母发誓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不久后悔,接受大夫颍考叔建议“掘地及泉,隧而相见”。2、违反同一律,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偷换了“死人居住地”和“地下泉水”的两个不同的含义。,3苏格拉底带一青年向智者欧底姆斯请教。智者与青年有如下对话:智者:“你学习的是已经知道的东西,还是不知道的东

20、西?”青年:“学习的是不知道的东西。”智者:“你认识字母吗?”青年:“我认识。”智者:“所有字母都认识吗?”青年:“是的。”智者:“如果你认识字母,那么,教你的不就是你已经知道的东西吗?”青年:“是的。”智者:“那么,或者你并不在学,只是那些不认识字母的人在学吧!”青年:“不,我也在学。”智者:“那么,如果你认识字母,就是学你已经知道的东西了。”青年:“是的。”智者:“那么,你最初的回答就不对了。” 3、违反同一律,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字母”可以指基本字母表,也可以指字母组成的字,智者进行了偷换。,4甲问乙:“你认识你的父亲吗?”乙答:“认识。”甲问:“如果我指给你一个人,它隐藏在帷幕后

21、面,你认识他吗?”乙答:“不认识。”甲说:“可是,幕后的这个人,是你的父亲。所以,你是不认识你的父亲的。”4、违反同一律,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认识”可以指了解某人,也可以指确定某人为此人,甲偷换了这两个不同的含义。,5一县官欲买金锭,店主奉命送来两锭金子。县官问:“两锭金子索价几何?”店主答:“大人欲买,只需付半价即可。”县官收下一锭,还给店主一锭,后县官不提付款事,店主催促说:“请大人付小人金锭价款。”县官说:“不是早已给你了吗?”店主说:“小人从未拿到。”县官怒道:“本官欲买两锭金子,你说只付半价,我已把一锭还给你,折合一半价款,何曾亏你!” 5、违反同一律,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22、县官偷换了“想买的金锭”和“实际买的金锭”。,6四海之内皆兄弟,所有兄弟皆男性,所以,四海之内皆男性。6、违反同一律,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兄弟”可以指哥哥和弟弟,也可以指志同道合的人,推理中进行了偷换。,7男青年:“你要这要那,不怕人说你是高价姑娘?女青年:“裴多菲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价钱低了怎么行?”7、违反同一律,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姑娘偷换了“价”的两种含义:“价值”、“价格”。,81997年11月14日,青岛流亭机场边防检查站检查人员,对青岛至汉城航班出境人员进行检查,发现一中年男子与护照年龄不符,便把他带到值班室询问。在询问中,该男子表示不懂汉语,只懂韩语。检查人

23、员试探性地用汉语说:“你可以走了!”该男子毫不迟疑,提包就走。检查人员据此展开调查,破获一跨国偷渡犯罪团伙。8、违反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表示不懂汉语,但行动表明了懂汉语。,9这岂不是使他们“丈二和尚,摸不着辫梢”吗?(光明日报,1985一0723)9、违反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因为和尚没有辫梢,自己不可能摸。10班级里所有的学生都能遵守纪律,就只有他天天迟到。(光明日报,19821001)10、违反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所有的学生都能遵守纪律”和“他不遵守纪律”为反对关系,不同真,同时断定为真违反矛盾律。 11一学生作文写道:“星期天,我一个人走在大街上,伸着

24、脖子缩着头,浩浩荡荡向前走。”老师批道:“试试看。”11、违反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伸着脖子缩着头”矛盾关系,“浩浩荡荡向前走”和“一个人向前走”为反对关系,不同真,同时断定为真违反矛盾律。,12一顾客问售货员:“这件上装的确是现在最时髦的吗?”售货员:“这是现在最流行的时装!”顾客:“太阳晒了不褪色吗?售货员:“瞧您说的,这件衣服在橱窗里已经挂了三年了,到现在还像新的一样。” 12、违反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衣服已经挂了3年了”和“衣服是最流行的”为反对关系,不同真,同时断定为真违反矛盾律。,13外婆倒是健在,可是她身体不好。13、违反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

25、“外婆健在”和“外婆身体不好”为反对关系,不同真,同时断定为真违反矛盾律。,14甲、乙、丙、丁、戊、己六人,在一起讨论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关系问题。 甲说:“只有党风好了,社会风气才能好。” 乙说:“即使党风不好,社会风气也可能好。” 丙说:“只要党风好了,社会风气一定会好。” 丁说:“即使党风好了,社会风气也不一定好。” 戊说:“甲、乙、丙、丁四人的观点,我都同意。” 己说:“甲、乙、丙、丁四人的观点,我都不同意。”14、甲和乙的话、丙和丁的话分别为矛盾关系,不同真不同假。戊同时断定为真违反矛盾律。己同时断定为假违反了排中律,犯了“两不可“的错误。,15某甲要将一婴儿投入江中,婴儿啼哭,别人问某

26、甲为什么要这样做,某甲说:“此其父善游,他必善游。”15、违反充足理由律,犯了“推不出”的错误。“此其父善游”与“他必善游”没有必然联系,推不出来。充足理由律要求,论据应该能推出结论。,161 983年北京送变电公司施工队在河北省涞源县境内施工,为使一高压铁塔竖立在便利施工的位置,炸毁邓庄子西明代长城28米。事发后,文物主管部门追究责任,施工队说,他们所从事的工程“是国家重点工程”,“是照图纸施工的”,被炸毁的长城是“残缺不全的石头埂”。16、违反充足理由律,犯了“推不出”和“理由虚假”的错误。“工程是国家重点工程” 推不出来“炸毁长城”,“长城是残缺不全的石头埂”不成立。充足理由律要求,论据

27、应该能推出结论,论据必须真实。,17一私塾里有两个学生睡着了。“啪!”私塾老先生一戒尺打醒了一位穿着破烂的学生,说:“你一摸书,就睡着。你看看人家”先生指着一位穿着阔气的学生说:“睡着了,还拿着书。”17、违反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18说实在的,发不发超额奖,我都不同意。18、违反排中律,犯了“两不可”的错误。“发超额奖”与“不发超额奖”为矛盾关系,据排中律要求,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时断定为假。,七、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写富家少女鲍细娅品貌双全,贵族子弟、公子王孙纷纷向她求婚,鲍细娅须按照其父遗嘱,由求婚者猜匣定婚。鲍细亚有金、银、铅三个匣子,分别刻有三句

28、话,其中只有一个匣子,放有鲍细娅肖像,求婚者通过这三句话,猜中鲍细娅的肖像放在哪只匣子里,就嫁给谁。设三个匣子上刻的三句话是:(1)金匣:“肖像不在此匣中。” (2)银匣:“肖像在金匣中。”(3)铅匣:“肖像不在此匣中。问肖像在哪个匣子中?为什么?,(1)金匣:“肖像不在此匣中。” (2)银匣:“肖像在金匣中。”(3)铅匣:“肖像不在此匣中。问肖像在哪个匣子中?为什么?解析该题后面应加上如下内容:“鲍细娅告诉求婚者,上述三句话只有一句是真的。如果你是一位求婚者,如何尽快猜中鲍细娅的肖像究竟在哪一个盒子里?”肖像在铅盒里。(1)和(2)为矛盾关系,一真一假。据题意,真话在(1)和(2)中,(3)

29、为假,即肖像在铅盒里。,八、A、B、C、D四位同学,在逻辑课考试后,各发议论,预测成绩。A:“我看这次考试我们都及格。B:“有人不及格。”C:“D及格。D:“如果我及格,那么我们都及格。”成绩公布后,证明只有一个人预测错误。试问谁预测错误?是否都及格?为什么?解析B的预测错误。这次考试都及格。A、B为矛盾关系,一真一假,据题意,C、D的话为真;据C、D和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前件式,知所有人都及格。这时,B的预测为假,九、甲、乙、丙、丁四位实习医生,对A、B、C、D四位病人,作出如下诊断:A:甲诊断为细菌性痢疾,乙诊断为霍乱。B:乙诊断为肺炎,丙诊断为气管炎。C:丙诊断为疟疾,丁诊断为脑炎。D:

30、丁诊断为胃癌,甲诊断为胃溃疡。经主治医复诊,判明实习医生对每位病人,只有一种诊断正确:有一位实习 医生的诊断全对;有一位实习医生的诊断全错;丙不全对。经化验,确诊A患 细菌性痢疾,C患疟疾。试问B、D患何病?全对者为谁?全错者为谁?,A:甲诊断为细菌性痢疾,乙诊断为霍乱。B:乙诊断为肺炎,丙诊断为气管炎。C:丙诊断为疟疾,丁诊断为脑炎。D:丁诊断为胃癌,甲诊断为胃溃疡。一位全对;一位全错;丙不全对。A患细菌性痢疾,C患疟疾。解析C患疟疾,丙不全对。 B:乙诊断为肺炎,A患细菌性痢疾丁全错甲全对D:甲诊断为胃溃疡。,解析由A得,甲对,乙错;由C得,丙对,丁错;因而,全对者只能是甲(因为丙不全对;

31、乙和丁不可能全对);所以,D患胃溃疡,B患肺炎,丁全错,全对者为甲。,十、A、B、C、D、E、F、G、H八位随员,陪总统外出打猎。经一番追逐,一随员用一支箭,射中一只鹿。总统命随员,先不看箭上所刻姓氏,而猜测鹿死谁手,随员分别猜道:A:“鹿死H或F手。”B:“若箭射中鹿首,则鹿死我手。”C:“鹿死G手o”D:“即使箭射中鹿首,也并非鹿死B手。”E:“A猜错。”F:“并非鹿死H和我手。”G:“并非鹿死C手。”H:“并非A猜错。”猜毕,总统命随员拔箭查验,发现三人猜中,试推断鹿死谁手?谁猜中?另设五人猜中,则鹿死谁手?谁猜中?,A:“鹿死H或F手。”B:“若箭射中鹿首,则鹿死我手。”C:“鹿死G手

32、”D:“即使箭射中鹿首,也并非鹿死B手。”E:“A猜错。”F:“并非鹿死H和我手。”G:“并非鹿死C手。”H:“并非A猜错。”三人猜中,试推断鹿死谁手解析A H 与E F矛盾;B与D矛盾C与G应该同真同假如果C对,则E、F、G4人都对,矛盾。如果G错,则E、F、 D对。鹿死C手,A:“鹿死H或F手。”B:“若箭射中鹿首,则鹿死我手。”C:“鹿死G手”D:“即使箭射中鹿首,也并非鹿死B手。”E:“A猜错。”F:“并非鹿死H和我手。”G:“并非鹿死C手。”H:“并非A猜错。”设五人猜中,则鹿死谁手?谁猜中?解析A H 与E F矛盾;B与D矛盾C与G应该同真同假如果G错,则只有E、F、 D三人对如果C对,则B、E、F、G5人都对。所以鹿死G手,八人的话中,A与H相同:HF;B:射首B;C:GD:(射首B )E:(HF )(等值于HF)F:HFG:C8人的猜测中,A与H相同,B与D矛盾,E与F等值,且与A或H矛盾。所以,依排中律,B与D必有一真一假,(A,H)与(E,F)也是两真两假。三人猜中的情况分析:由上面分析可知,C、G必假,即G和C。所以,鹿死C手。所以,A与H说的是错的,E和F是对的。D是对的。,五人猜中的情况:C、G说的对,所以G射中鹿。猜中者为E、F、C、G、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