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下册:9.2 法律保障生活 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593106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0.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 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下册:9.2 法律保障生活 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人教版 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下册:9.2 法律保障生活 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人教版 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下册:9.2 法律保障生活 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人教版 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下册:9.2 法律保障生活 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人教版 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下册:9.2 法律保障生活 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 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下册:9.2 法律保障生活 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 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下册:9.2 法律保障生活 ppt课件.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九课 法律就在我身边,你见过这样的场景吗?当时你有何感想?,第二框 法律保障生活,运用你的经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道德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秩序会混乱,探究与分享,小伙子,能给老人让个座位吗?,无故迟到、旷课,是违反校规的,无证驾驶,后悔呀!,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的拘留。,道德,校规校纪,法律,国家制定或认可,自发形成,靠社会舆论、人们的内心信念、自觉遵守,学校制定,批评

2、教育、学生自觉遵守,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全体社会成员,全体社会成员,在校全体学生,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共同点: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纪律、规章,法律,道德,学生在校上课要遵守课堂纪律,纪律,单位职工不得迟到早退,规章,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弱病残孕让座,道德,国家机密不可外泄,法律,想一想:下列情境属于哪种行为规范?,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2016年11月7日发布,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2、法律的特征,材料二: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全票表决通过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常

3、回家看看”列入法律条文之中。,根据材料,说说我国法律是如何产生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或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基本形式。,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基本形式,国家制定,国家认可,日常生活中,你知道有哪些机关参与案件处理?,警察,军队,监狱,法庭,法律是靠什么得以保证实施?,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的实施以强大的国家力量作后盾,而其他行为规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俗、教育和行政等力量保证实施。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

4、实施的,探究与分享,党的十八以来,我国加大反腐力度,“老虎”“苍蝇”一起打。近年来,我国开展天网行动,抓捕外逃贪官。,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任何人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2016年9月3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判处广东省委原常委、广州市委原书记万庆良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2016年7月4日,中共中央统战部原部长令计划因受贿、非法获取国家秘密、滥用职权,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无期徒刑。,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

5、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2.法律的特征有哪些?,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材料一:2016年年检察机关对21名省部级干部立案侦查,对令计划、苏荣、白恩培等48名原省部级以上干部提起公诉。材料二: 2016年10月9日,河南省安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白恩培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宣判。白恩培被以受贿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在其死刑缓

6、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材料三: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于2017年3月15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下列材料分别表现了法律的哪一特征?,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对全体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2015年1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2016年是“高考作弊入刑”实施的第一年,据报道,各省作弊现象比往年有大幅减少。,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

7、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上述材料说明,法律具有什么作用?, 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我国是法治国家,必须做到依法办事。仅靠说服教育不能从根本上纠正人们的错误行为,只有通过法律的惩戒作用,给人们以警醒作用,让人们懂得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么做,对人的行为起到规范作用。,木受绳则直,人学法则慎。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怎样做。法律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

8、、教育人向善。,法律规定我们的权利和义务,探究与分享(课本93页),你认为小云的父亲不应该怎么做?应该怎么做?法律依据是什么?体现了法律的什么作用?,小云的父亲不应让小云辍学售票,而应立即送小云返校读书。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法律时刻保护着我们的生活,消费者权益,食品安全,居住安全、财物,道路交通安全,在生活中,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法律将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9、法律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5.法律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法律规定我们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法律的特征,法律的作用,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保护着我们的生活,法律规定我们的权利和义务,法律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法律保障生活,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1、请看图“两种不同的画法”,启示我们()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有无规则无所谓人人都可以按自己的规则办事做任

10、何事情都必须有规则、懂规则、守规则A. B. C. D.,B,2、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于2017年3月15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这体现了() A.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B.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C.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D.法律是社会行为规范,C,3、与道德相比,法律最为显著的特征是()A.只对违法人员具有约束力B.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C.依靠社会舆论保证实施D.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B,4、近年来,我国在反腐败斗争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一些高级领导干部因贪污受贿触犯法律,都依法受到了制裁。这说明()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由国家

11、制定或认可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A,5、七年级学生张鑫,由于心烦,拨打火警电话“119”谎称森林失火。当消防队员开着消防车赶到森林区后,发现是骗局,后来公安机关依法追究了张鑫的法律责任。这一案例说明了()A.人们不能按自己的规则办事B.法律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C.公共场所有规章制度D.法律让我们懂得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D,6、某市建筑工程公司在市区内居民区昼夜施工,严重扰民。为此,市环保局对其作出了罚款300元的决定,但该公司的经理拒不付款。几天后,市环保局一纸诉状将该公司告上了法庭。该公司不仅按期交付了罚款而且作出了不再扰民的承诺。这个案例说明( ) 法律是

12、社会生活中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处理 法律具有保护作用 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A. B. C. D.,D,7、法律用处大,处处需要它。国家兴法治,兴旺又发达。权益受侵害,维权要靠法。守法又护法,利民利国又利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法律维护社会稳定法律指引、教育人向善法律惩恶扬善,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法律无所不能 A. B. C. D.,D,以上材料分别体现了法律的哪一特征?,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2016年年检察机关对21名省部级干部立案侦查,对令计划、苏荣、白恩培等48名原省部级以上干部提起公诉。材料二: 2016年10月9日,河南省安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白恩培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宣判。白恩培被以受贿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在其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材料三: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于2017年3月15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材料一:法律具有普遍约束力;材料二:法律具有强制性;材料三: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再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