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法理学讲义(三)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594384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1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法理学讲义(三)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电大法理学讲义(三)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电大法理学讲义(三)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电大法理学讲义(三)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电大法理学讲义(三)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大法理学讲义(三)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法理学讲义(三)课件.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2/12/9,1,法理学辅导专题(三),辅导教师:丁德春E-MAIL:,2022/12/9,2,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社会主义法的产生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基本原则社会主义法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社会调整系统中的社会主义法社会主义社会的法律调整及其机制社会主义法制与法治 社会主义法律意识,2022/12/9,3,社会主义法的产生,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了解社会主义 法产生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及社会 主义法的产生遵循的规律。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法及我国社会主义法的产 生规律。,2022/12/9,4,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是建立 社会主义法的指导思想,一、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包含了社会主义法产生的必然性

2、和必要性无产阶级专政必然代替资产阶级专政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只能是无产阶级专政有无产阶级国家必有社会主义法二、社会主义法是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历史使命的 重要武器,2022/12/9,5,社会主义法的产生的一般规律,一、无产阶级取得政权是社会主义法得以产生的 前提条件二、社会主义法是在摧毁旧法体系的基础上产生的 三、人民群众参加了社会主义法的创建 人民群众参加法的创建是社会主义法的产生的一个带有规律性的特点,也是社会主义法的产生区别于剥削阶级法的产生的一个重要标志。,2022/12/9,6,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一、民主革命时期根据地的法是中国社会主义法的雏形二、中国社会主义法是在彻底废除旧

3、法的基础上产生的三、中国社会主义法是革命根据地的法和解放初期新民 主主义法的继续和发展,2022/12/9,7,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基本原则,社会主义法的阶级本质社会主义法的社会本质社会主义法的国家强制性和自觉遵守性社会主义法与“一国两制”社会主义法的基本原则,2022/12/9,8,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基本原则,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要求理解社会主义法与剥削 阶级法的本质的区别,以及社会主义法为 何有自觉遵守性。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及“一国两制”下产生的 “一国两法”与历史上类似情况有何不同。,2022/12/9,9,社会主义法的阶级本质,一、社会主义法是上升为法律的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 大

4、人民的共同意志二、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不是自发 形成的三、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上升为法 律的重要意义四、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是其特点之一 1、阶级性与人民性有共同的政治基础 2、阶级性与人民性有共同的经济基础 3、是由工人阶级和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所决 定的,2022/12/9,10,社会主义法的社会本质,一、是实行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法二、是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调整器 1、是调整需要国家干预的重要社会关系的调整器 2、是根据人民意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力武器 3、通过规定社会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及违反行为的制裁 4、调整重要政治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保证社会安

5、定、 团结三、还执行着广泛的社会公共职能,2022/12/9,11,家强制性和人民的自觉遵守性,一、国家强制力的保证是社会主义法的必要性 社会主义法与剥削阶级法的强制性的区别: 强制的性质是人民对极少数敌对分子的强制 以说服教育为主要方式 目的是保护人民的共同利益二、社会主义法是广大人民能够自觉遵守的规范,2022/12/9,12,社会主义法与“一国两制”,一、“一国两制”的构想的主要内容 1、一国是前提 2、保持港、澳、台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3、主体是大陆的社会主义二、“一国两制”与当代中国法的本质 1、“一国两制”条件下出现的一个国家两种法律制度的情况,不同于历史上存在过的一个国家两种

6、法律制度的情况。2、“一国两制”与解放前中国存在的两种不同本质的法律制度是不同的。3、当代中国法主体的社会主义本质三、“一国两制”与当代中国法制建设 影响我国法律体系、法的渊源、立法制度和法律解释,2022/12/9,13,社会主义法的基本原则,一、法的原则的概念与种类法的原则是体现法的本质和内容的法的基本出发点和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法的原则的分类: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二、当代社会主义法的一般社会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支持共产党的领导改革开放是必由之路三、当代社会主义法的专门法律原则 法治原则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2022/12/9,14,四、研究法律原则的重要意义,研究社会主

7、义法的基本原则是深入社会主义法的本质所必需的。研究社会主义法的基本原则对正确理解和适应社会主义法律规范有重要意义研究社会主义法的基本原则,使我们能把握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特征,对加强我国法制建设有重要意义。,2022/12/9,15,当代社会主义法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社会主义法与经济社会主义法与政治社会主义法与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法与科学技术社会主义法与对外关系、对外交往,2022/12/9,16,社会主义法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社会主义法对社 会生活有何影响,这种影响体现了法的什 么本质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法对经济和政治的重要作用,在 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根本政治

8、制度上 有何作用,2022/12/9,17,社会主义法与经济,一、法与经济的一般关系法与经济基础法与生产力二、社会主义法与基本经济制度及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法确认和保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法为改革指明方向、确定改革的基础社会主义法巩固改革的成果,协调各方利益的冲突三、社会主义法与社会生产力对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保护对生产资料的保护对科学技术的保护,2022/12/9,18,社会主义法与政治,一、法与政治的一般关系关系法与政治是一致的法对政治具有从属性区别从不同角度和内容反映经济关系法的形式和政治形式法和政治的调控,2022/12/9,19,二、社会主义法与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

9、法的前提条件社会主义法是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根据和保障三、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确认和保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为发展其权利和自由服务维护、促进民主集中制原则,保障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对敌对势力实行专政仍然是其职能这一促进基层的民主建设和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保持政治稳定,促进改革实行,政治体制改革的法律化、具体化,有助于改革政策的稳定和连续,也有助于社会安定。,2022/12/9,20,社会主义法与精神文明建设,一、法与精神文明的一般关系 精神文明对法形成和发展有很重要促进作用 是社会主义法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先导 法对精神文明建设有保证和促进作用二、在社会主义思想建设、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10、 1、对思想道德建设 2、对文化教育事业,2022/12/9,21,社会主义法与科学技术,一、科技对法的影响科技对立法的影响.科学技术对法的内容、形式、调整范围、调整方法、法律技术以及法律用语等各个方面都有着重大的影响。科技对法的适用的影响.法的适用的公正与否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认定事实是否真实,一个是适用法律是否正确。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两个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2022/12/9,22,二、法以科技的影响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引起许多新的社会问题。这些变化和问题很多已不再仅仅属于个人的私事,成为整个社会和各国关注的对象,从而进入法律调整的领域。法对科技术的

11、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如对科学技术发展的组织规律,对科技术成果的转让与推广,对科学技术合作的促进和保障以及对科技发展带来消极后果的抵制和防范等各个方面。法对科学技术发展的组织和管理作用。法对科技成果的合理使用和推广的保证和促进作用。法对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后果的抵制和防范作用。法对国际科技合作的推动和协调作用。,2022/12/9,23,三、当代中国的科技法制建设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为了保证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必须加强我国的科学技术法制建设,把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方针、

12、政策和成功的经验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使科技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监督。1978年,邓小平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1982年,把科技现代化作为四个现代化写入宪法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2022/12/9,24,社会主义法与对外关系、对外交往,一、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方针基本方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本目标:维护主权和独立,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二、当代中国法在对外交往中的作用发展对外政治关系方面的作用;发展涉外经济、科技、文化等交流与合作方面的作用;促进人权领域的国际合作,加强和扩大人权的国际保护方面的作用。 三、法律调整对外

13、关系的基本方式通过双边或多边条约和协议促进国际合作国际法优先原则通过国内法使国内法与国际法相衔接,2022/12/9,25,社会调整系统中的社会主义法,社会生活的规范性调整和社会调整系统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与社会主义法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社会主义法与其他社会规范、技术规范,2022/12/9,26,社会调整系统中的社会主义法,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社会调整系统及有哪些调整方式,社会主义法与其他方式有何区别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是社会主义法的核心及社会主义法与党的政策、道德的联系,2022/12/9,27,社会生活的规范性调整和社会调整系统,一、社会生活的规范性调

14、整社会规范:调整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规则社会规范的特点:社会规范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则社会规范是具有一般性的行为规则社会规范是一定社会意识的反映社会规范的内容总反映人们调整社会关系,使之符合一定阶级的愿望社会规范是被社会经济制度制约社会规范有继承性,2022/12/9,28,二、社会规范的种类和社会调整系统社会规范的种类社会规范按其内容,即按调整什么样的关系,可主要分为政治规范、技术和经济规范、文化规范、美学规范、体育规范等。社会规范按调整特点,即按用什么手段进行调整,可主要分为法律规范、道德规范、团体规范、习惯等。社会调整系统涵义:在一定的国家内存在的、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所决定的社会

15、规范,构成某种统一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不同的方面,用不同的手段,共同保证着对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产生全面、深刻的影响。这种统一体就是社会调整系统(体系),2022/12/9,29,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与社会主义法,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是社会主义法的核心内容政策:一定阶级处理国家事务、公共事务,调整国家各种关系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措施的统称。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也是我国法律、法规的核心内容。社会主义法是贯彻党和国家政策的法律武器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的区别制定上的不同实施上的不同内容上的不同稳定性不同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法与中国共产党的政策的关系的重大意义,2022/12/9,30,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共

16、产主义道德,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五爱。二、法与道德的一般关系法与道德的联系法与道德都是社会调整的重要形式,都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受社会经济基础的制约。法和道德都具有阶级性。法与道德的区别形成条件和表现形式不同调整社会关系的范围不同法与道德的前途不同三、社会主义法与道德的一致性和相互作用四、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区别,2022/12/9,31,社会主义法与其他社会规范、技术规范,社会主义法与习惯习惯:一定事实关系的多次反复,成为人们行为的习性而形成的社会规范。社会主义社会符合人民利益的进步的习惯,一般都能在法律中得到体

17、现,而落后的习惯都是社会主义法取缔的对象。社会主义法与社会团体规范社会团体规范是社会团体或群众组织自行制定的对其成员有效并由该团体或组织的内部纪律措施所保证的社会规范。社会团体规范尽管作用很大。社会团体规范与社会主义法有相同点,也有区别。,2022/12/9,32,社会主义法与乡规民约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当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群众性自治组织,产生了乡规民约、爱国公约、治安公约、护林公约等一系列群众性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的规范。这类公约,包括乡规民约与社会主义法既有密切联系,又与之有严格的界限。社会主义法与宗教宗教泛指人们对于超自然、超社会的力量信奉和崇拜的意识、规范和活动。宗教规范与法律也是既有联

18、系,又有区别。,2022/12/9,33,五、社会主义法与技术规范技术规范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对待生产对象、生产工具和技术设备的行为规则,它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技术规范可以分为单纯的技术规范、社会技术规范和法律技术规范。法律技术规范,或称为技术法律规范,是指以国家的名义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具有了法律意义的技术规范。法律技术规范涉及社会技术规范中特别重要的部分,即必须运用国家权力保证人们对其遵守的那部分。,2022/12/9,34,社会主义社会的法律调整,法律调整的概念和对象法律调整的方法、方式、类型法律调整机制,2022/12/9,35,社会主义社会的法律调整及

19、其机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法律调整的特点及其对象,掌握法律调整的机制。教学重点:本章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法律调整的特点及法律调整的方式,2022/12/9,36,法律调整的概念和对象,一、法律调整的概念法律调整是根据一定社会生活的需要,运用一系列法律手段如法律规范、法律关系、实现法的活动等等,对社会关系施加的有结果的、规范组织作用。法律调整是从法的运作方面,描述法的实现和法在生活中如何起作用的一个范畴。社会主义社会的法律调整,就是按照社会主义社会生活的需要,归根到底就是按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需要,运用一系列法律手段,对社会关系施加的有结果的、规范组织作用,2022/12/9,37,二

20、、法律调整对象法律调整的对象是社会关系参加者的意志行为,社会关系只有表现为通过人们的意志而形成的思想关系时,才能成为法律调整的对象。自然过程不是法律调整对象是通过人的意志和意识发生的关系是具体的社会关系是客观上要求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只调整统治阶级认为重要的社会关系,2022/12/9,38,法律调整的方法、方式、类型,一、法律调整的方法 法律调整的方法:指对社会关系施加法律影响的方法、方式、类型的总和。不同的法律调整方法体现:个别性调整和规范性调整结合不同集中的和非集中的方法 隶属的和协调的方法二、法律调整的方式积极义务的调整方式是法律要求人们承担作出积极行为的义务调整方法。允许的调整方式是法

21、律赋予人们行为或不行为的权利的调整方法。禁止的调整方法是要求人们承担不为一定行为的义务的调整方法。,2022/12/9,39,三、法律调整的类型允许和禁止,不仅可以表现在授权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中,而以表现在整个法律体系、法律制度的原则中。允许与禁止的结合,形成法律调整的两个基本类型:一般允许型;一般禁止型。一般允许型的法律调整是按“凡法律所不禁止的,都是允许”的原则进行调整。一般禁止型的法律调整是按“凡法律所不允许的,都是禁止”的原则进行调整。,2022/12/9,40,法律调整的机制,一、法律调整的机制:是用来保证对社会关系实现有效的法律影响的各种法律手段的整个系统。二、法律调整过程法律调整

22、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法律、法规开始生效阶段。 2、产生法律关系的阶段。3、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获得实现,转化为主体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的行为的阶段。4、保证法定权利和义务的实现,运用法律制裁,这就是法的适用。(在法律、法规不被自觉遵守的情况下),2022/12/9,41,三、法律调整机制的四个基本要素已生效的法律规范法律关系实现法律关系权利义务的行为法和适用四、法律调整的社会机制、心理机制法律调整机制,可以分为法律调整的专门法律机制、法律调整的社会机制、心理机制。这样可以使我们从不同的方面,用不同的方法,来剖析法在生活中的实现,剖析法的运作或起作用的过程。同时还有助于我们认识各种

23、法律现象、社会现象、心理现象在整个法律调整过程中所处的地位,以便把各种手段进行合理的配置,并找出薄弱环节加以克服,提高整个法律调整的效果。,2022/12/9,42,社会主义法制与法治,法制、法治的概念民主与法治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022/12/9,43,社会主义法制与法治,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法治的内涵、民主与法治的关系及我国实行法治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教学重点: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民主与法治的关系,及在我国实行法治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2022/12/9,44,法制、法治的概念,一、法制、法治法制是一国或一地区法律上层建筑的总称法治是指依法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

24、原则二、法制、法治的区别和联系法制是随国家和法的产生,有国家就有法制有国家,有法制,但不一定实行法治法治是与民主政治紧密联系的现象,是民主政治的组成因素。三、法制、法治与法律秩序 法律秩序是依法建立的秩序,2022/12/9,45,一、民主的概念相对专制而言是一种国家制度相对集中而言是一种活动原则二、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治的关系(一)社会主义民主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民主的国家制度就没有法治民主的性质和内容决定法治的性质和内容法治的巩固和加强需要民主,民主与法治,2022/12/9,46,(二)法治是民主的体现和保障法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和保障法治是人民运用国家权力,按人民意志办事的体现

25、和保障法治是公民广泛权利和自由的体现和保障,2022/12/9,47,一、治理国家的两种方法二、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三、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厉行法治的重要性、复杂性、长期性,发展民主实行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2022/12/9,48,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概述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培养法律文化,2022/12/9,49,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及其对我中法制建设的作用。教学重点:法律意识的分类和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作用。,2022/12/9,50,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概述,一、法律意识的概念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

26、种特殊形式,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和。二、法律意识的分类根据法律意识的社会政治属性可以划分为占统治阶级地位的法律意识和不占统治阶级地位的法律意识。根据人们对法律现象认识的阶段来划分,法律意识可以分为法律心理和法律思想体系。根据法律意识的主体不同,可以划分为个人法律意识、群体法律意识和社会法律意识。,2022/12/9,51,三、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作用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是在社会主义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法律意识,它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关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和,它与社会主义法相适应,是社会主义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思想保证。1、法律意识在法的形成过程中起

27、着认识社会发展客观需要的作用。2、法律意识在法的实施过程中起到调整的作用,并使人们的行为与法律规范相协调,2022/12/9,52,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培养,一、培养法律意识的必要性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必须有意识地进行培养而不可能自发形成。自发形成的只能是处于法律意识的低级阶段的法律心理。我们只有自觉培养、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才能真正实现依法治国的方针,才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真正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二、培养法律意识的途径灌输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法律观在广大群众和班干部中普及法律常识,2022/12/9,53,法律文化,法律文化的概念法律文化是反映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的全部法律活动水平的概念,法律意识,法律制度、法律实践都体现一定的法律文化。它是法的制定、法的实施、法律教育和法学研究等活动中所积累起来的经验、智慧和知识的总和,在人们从事各种法律活动的行为模式、传统和习惯上也获得体现。法律文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当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文化主要受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西方法律文化、前苏联的法律文化和解放以来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法律文化,尤其是邓小平同志的民主与法制思想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