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课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594895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12.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课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课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课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课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课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课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课课件.ppt(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一、新教材“新”在哪里?二、教材的单元解读三、需关注的几个问题四、具体教学建议,目 录,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一、教材的“新”在哪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新的单元名称,旧的单元名称,1.国家版图:由政权并立走向统一,版图最大2.民族关系:民族关系进一步发展3.经 济:经济重心南移,商品经济发达4.对外关系:中外交通发达,丝绸之路达到鼎盛时期5.文 化: 重文轻武,科技发达,文学艺术异彩纷呈 6.社会生活: 丰富多彩与近代贴近,如何看待社会的变化,新版教材对课时的调整:7变8,第6课北宋的政治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第8课金与南宋的

2、对峙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第11课 元朝的统治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第8课 北宋和辽、西夏的和战第9课 南宋和金的对峙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第11课 宋朝的社会生活第12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第13、14课 宋元文化,新版教材对课时的调整:,第6课北宋的政治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第11课 元朝的统治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1个子目变成1课,1课变成3课,1课变成2课,3课变成2课,课程结构与课标对应:严格遵

3、守课标,表述“新”说法,表述“新”说法,一、新教材“新”在哪里?二、教材的单元解读三、需关注的几个问题四、具体教学建议,宏观的单元认识,延续中国古代史发展的整体脉络,单元认识一: 大一统国家的发展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索,是中国古代史教学中最基本、最核心、最重要的主体内容。,单元认识一: 大一统国家的发展与巩固,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国家历史发展的具体演进,还要掌握中国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使学生认识国家统一的重要性,形成国家认同。,时代特点:民族政权并立,辽,916年,契丹族,耶律阿保机,上京临潢府,北宋,960年,汉族,赵匡胤,开封(东

4、京),1038年,党项族,元昊,兴庆府,国家的大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即使是割据时期,也孕育着统一的走向。,如何理解“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并立”与“分立”有什么区别,“并立”有什么意义?,“分立”的含义中有一种分化、分离的倾向,与三国两晋南北朝特别是这个时期的前半段的历史情况相符,而且,虽然有隋唐的统一,但隋唐的统一中仍包含着相当严重的“分立”倾向,所以才有藩镇割据,有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辽、宋、西夏、金承五代十国而来,开元明清三个统一王朝的蝉联局面,虽然是分庭抗礼,但实际上已处于更大的统一发展的过程中了。课标用“并立”,这个概念既符合当时的实际状况,又没有表示继续分裂的意

5、思,单元认识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具体国情,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尊重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认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 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 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它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存在的民族单位, 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 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 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 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费孝

6、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辽宋夏金元“民族关系的发展”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主题的联系和区别?,南北朝时期的主要特点是民族融合,这个主题却是“民族关系的发展”,显然,两个主题是有差异的。差异在哪里呢?关键就在于前者的融合,结果是在直接统治区域内融合成了一个民族,那就是隋唐时期的汉族;而后者的发展结果是多个民族并存和共同发展,在直接统治区域内出现了汉蒙回藏等多个民族,当然,在南北朝的融合中不是没有共存,宋元时期的发展中也不是没有融合,只不过各自的主流不同,一个主流是融合,一个主流是发展罢了,1.政权并立加速民族融合的进程 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战争频繁,但最终相互妥协而结束战争,并维持了相对持

7、久的和平局面,促进了民族交往和互相的沟通与了解,随后中原先进的生产方式逐步向边境地区扩展,使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了全面迅速的发展;在边境地区设立榷场进行交换,少数民族大量南下移民更是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进程。 2.蒙古兴起和元朝建立促进民族融合 元朝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分裂局面,国内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各族人民长期杂居互相通婚,民族差异逐渐缩小,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延续:民族关系的发展,增加:新史实体现民族关系的发展,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增加:知识拓展体现民族关系的发展,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不是一个简单的多民族拼盘,而是一个有机的多民族统一体,中华民族的有机性来源

8、于各民族历史和现实中的交往交流交融。换一个角度而言,中华民族也是一个历史共同体,其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历史进程。,如何看待历史上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如何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民族的地理范围,就是从18世纪5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以前这个时期的中国版图作为我们历史时期的中国的范围。所谓历史时期的中国,就以此为范围。,不管是几百年也好,几千年也好,在这个范围之内活动的民族,我们都认为是中国史上的民族;在这个范围之内所建立的政权,我们都认为是中国史上的政权。简单的回答就是这样。超出了这个范围,那就不是中国的民族了,也不是中国的政权了。谭其骧在“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学术座谈会”上的发言

9、(1981 ),嘉庆二十五年地图(1820年),知识结构民族间的战争与融合,1.宋辽之间的战争澶渊之盟和平相处和交往2.宋夏之间的战争宋夏和议和平相处和交往3.南宋与金的战争宋金和议和平相处和交往,战,和,各民族共同发展,中国疆域的演变发展,历史上中国的疆域,不仅包括历代中央王朝或汉族政权控制的疆域,也包括尚未纳入中央王朝版图的各地方和少数民族政权的疆域,包括少数民族活动的地区。 在国家主权方面,教材讲述了对西藏、新疆、东北、西南等地区;对台湾以及钓鱼岛、南海诸岛等作为祖国领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历史渊源,以及中央政府进行有效管辖的手段和意义。,2.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具有国家领土主权的意识

10、,包括国土和海疆意识。明确国家主权和领土神圣不可侵犯,领土完整、国家统一是祖国强盛的重要保证。,北逾阴山,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西极流沙,元朝实现统一后,首次对西藏进行行政管理,全国各族人民都处在一个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加强了彼此之间的交往和联系,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许多民族在一个地区交错杂居的局面,这不仅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促进了民族的融合。,问 题 思 考:,元朝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理,在中国的国家发展和民族关系发展史上有什么重要的意义?,想一想:,元朝统治,版图历史最大,行省制度,边疆管辖,中书省,行中书省,澎湖巡检司,宣政院,本课小结,课标要求阅读元朝疆域图,观察西藏

11、在该图中的位置。,教材中的问题思考:阅读元朝疆域图,与汉唐时期的疆域相比,元朝疆域有什么拓展?,如何阅读和比较疆域?,如何从疆域判断朝代?,(1)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中国强盛的重要保证。这六幅地图中哪四幅地图是中国历史上的统一王朝,请你按时序写出这四个朝代名称,并写出判断理由(4分),(2)北京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在四幅图中均有出现,它的历史名称分别是:,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宣政院印,2.对西藏地区的管辖,(1)措施:蒙古统治者早在进攻南宋的同时,就开始对西藏地区用兵和招降,后来蒙古贵族代表与吐蕃的上层政教代表共同议定,吐蕃各地归附蒙古。此后,蒙古统治者开始在西藏调查户口,设置驿站

12、。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朝廷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完整而有效的管理。,(2)意义: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思考:从同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说一说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1、结束了唐末以来分裂割据和几个争权并立的政治局面,为以后各朝代保持统一局面打下了坚实基础。2、大体确立了中国后来疆域的轮廓3、极大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结构宋元时期的科技,知识结构宋元时期的文化,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

13、东 。 李清照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辛弃疾,寄语搓背人,今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 苏轼 见客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李清照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世俗生活,家国情怀,比较唐宋绘画,步辇图,清明上河图,楚辞 汉赋 唐诗 宋词 元曲 小说,封建经济发展,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及社会生活一定深深的打上了当时时代的烙印。,灿烂的宋元文化出现的原因,材料三:宋代文化气氛的形成,与文官政治有关,但实际成果又远远超越了政治。文化气氛是一种处处渗透的精神契约,渗透到细处,可以使绘画灵秀,使书法雅致,甚至使市民娱乐也抖擞起来。

14、摘自 余秋雨中国文脉,材料一:宋朝的财政收入是七千多万两,这个记录直到清朝巅峰时才打破,不过那已经过了七八百年了,宋的军事成就不怎么样,经济成就绝对是空前绝后的。而经济的繁荣必然会为文化的昌盛奠定基础。 摘自互联网 材料二: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也丰富起来。 摘自人教版七年级教科书,经济的繁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宋朝科举制度范围的扩大,市民阶层的壮大,对外关系与中外交流,东西方的文化得到进一步交流,中国在此时仍处在先进地位。 地域上也包括从陆路到海洋,中华文明通过陆路、海路向外传播。(以丝绸之路、四大发明为代表)中国的医药、文化典籍也向外国输出。马可波罗到中国。阿

15、拉伯文化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文化。,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1)宋元时期政治的发展,国家相对统一,社会相对稳定;(2)宋元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3)各民族、各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4)继承隋唐时期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5)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等。,发达的中外交通,宋朝由于航海技术的进步,南方的海上贸易频繁,海路交通发达;元朝建立后,陆路和海路交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发达的中外交通,材料:“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宋高宗,意思:海外贸易利润最丰厚,如果经营得当,可以获得上百万的收入。 说明宋朝政府重视和鼓励海外贸易。,陆路交通,鸡鸣驿,

16、古代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宋代驿站比较发达,元朝统治区域辽阔,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元代的陆路向西通往波斯,阿拉伯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使东西方的使臣、商人往来非常方便。,海路交通,1.宋代的海路形成了许多条航线,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2.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3.宋元时,中国与阿拉伯、波斯以及东非之间有大量的商船定期往返。宋代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代时达到140多个。,1.宋朝时期,广州、泉州是文明世

17、界的大商港; 2.在主要港口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3.宋代的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及东非海岸。,1.宋朝农业和手工业发达,为海外贸易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2.宋朝与西方陆路交通受到阻碍,促使通过海路与外国发展贸易关系。 3.宋朝有发达的造船业航海技术,除使用指南针外,也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风、气象的规律,能够进行远洋航行。 4.宋朝政府实行鼓励海外贸易的政策,调动了中外商人的积极性。,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中外交通,海上:贸易频繁,陆上:驿站发达,三、本单元的注意问题,1.区分民族分立和民族政权并立的格局2.重文轻武与北宋政治3.有关回族的形成再次增加4.岳飞的“人们将他视为民族英雄”,本单元的教学建议,1.本单元整体教学难度较大,依据学情,完成教学任务。,本单元的教学建议,1.本单元整体教学难度较大2.依据 课标而不是讲课标,本单元的教学建议,1.本单元整体教学难度较大2.对课标的整体认识3.注重历史的细节4.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