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下册课内文言文精讲精练ppt课件.ppt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596629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PPTX 页数:495 大小:33.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下册课内文言文精讲精练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95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下册课内文言文精讲精练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95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下册课内文言文精讲精练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95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下册课内文言文精讲精练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95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下册课内文言文精讲精练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下册课内文言文精讲精练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下册课内文言文精讲精练ppt课件.pptx(49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下册课内文言文精析精练课件,1,第一部分 课内文言文精析精练,七年级上册古文精析精练,1 咏雪 世说新语,02,基础知识,03,综合分析,04,考点演练,05,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01,全文精析,1 咏雪谢太傅 寒雪日内集, 与儿女讲论文义。,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文章的义理。,【字词解释】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文义:文章的义理。,俄而 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不久,雪下得急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字词解释】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何所似:像

2、什么。,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字词解释】差(ch)可拟:大体可以相比。差,大体。拟,相比。,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字词解释】未若:不如,不及。因风:乘风。因,趁、乘。,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太傅高兴得大笑了起来。(谢道韫)是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天)日初出大如车盖(太阳),续 表,续 表,续 表,续 表,续 表,名句默写,1. 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_,_。2. 咏雪的直接原因:_。3. 咏雪的两个比喻句

3、:_;_。,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4. 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_。5. 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_,_。,未若柳絮因风起,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字词解释,(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_2. 与儿女讲论文义_3. 俄而雪骤_ 4. 公欣然曰_5. 撒盐空中差可拟_ 6. 未若柳絮因风起_,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不久,一会儿,高兴的样子,相比,不如,不及,(二)文言词汇选择题。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沙鸥翔集 B. 与儿

4、女讲论文义/未复有能与其奇者C. 撒盐空中差可拟/空谷传响 D. 未若柳絮因风起/未尝稍降辞色,D,1. 【解析】A. 聚集/停息;B. 和/欣赏;C. 天空/空旷;D. 否定词,不。,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独往湖心亭看雪 B. 撒盐空中差可拟/可以为师矣C. 与儿女讲论文义/手把文书口称敕 D. 未若柳絮因风起/求闻之若此,2. 【解析】A. 动词,下雪/名词,雪;B. 可以;C. 文章/公文;D. 比得上/像。,B,句子翻译,1.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_2. 撒盐空中差可拟。_3. 未若柳絮因风起。_,不久,雪下得急

5、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内容理解,(一)内容理解简答题。1. 咏雪一文哪些地方透露出了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人物形象)_,从“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以看出谢安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屋外冰寒雪骤,室内谈笑风生。“公欣然”和“大笑乐”,可看出谢安与子侄辈亲密无间的感情和赏玩诗句的雅兴。,2. 把大雪纷飞的情景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谢安认为哪个比喻更好?你有不同看法吗?(内容理解)_,示例一:我认为“柳絮因风起”更好,因为它写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柳絮”是轻盈的,“盐”却是沉重的颗粒,缺乏美感。

6、示例二:我认为“撒盐空中”更好,因为文中说到“雪骤”,大雪下得猛烈密集时,只见雪粒直落,看不见雪花轻飘曼舞的样子。“撒盐空中”的比喻,更为真切地描摹了当时的场景。,(二)综合分析选择题。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柳絮因风起”写出了雪花的轻盈姿态,如同柳絮般乘风漫天飞舞,富有美感。B. “撒盐空中”体现了雪粒直落的沉重感,更为真切地描摹了“雪骤”的猛烈密集。C. “公大笑乐”完全是因为胡儿充满童真的回答把谢太傅逗乐了,他们一家其乐融融。,C,D. 本文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她是谢无奕的女儿,也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1. 【解析】“完全是因为胡儿的回答”

7、有误,谢太傅“大笑乐”不仅是因为他对胡儿的回答满意,更是因为他欣赏谢道韫聪慧机敏的对答。,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谢太傅一家“寒雪日内集”,赏玩诗句的雅兴表明了这个诗礼之家的生活情趣。B. 谢太傅能够虚心向孩子们请教文章的含义,可见这个家庭气氛融洽、民主宽松。C. 谢太傅的女儿谢道韫以飘飞的柳絮比喻纷飞的大雪,体现了她的聪慧与机敏。D. 本文写雪花纷纷扬扬的优美姿态,着重表达了作者对雪的喜爱、赞美之情。,A,2. 【解析】B. 谢太傅“请教文章的含义”有误,应是“一起谈论文章的义理”;C. “谢太傅的女儿”有误,应为“谢太傅的侄女”;D. “着重表达了作者对雪的

8、喜爱之情、赞美之情”有误,写雪花纷纷扬扬的优美姿态,是为了引出对谢道韫聪慧机敏的赞赏。,有一世家子,颇能文,初赴童试讫,父令诵文,谓必首选,及揭案,竟不录。父怪之,以让县尹,尹检视原卷则是用笔淡如薄雾乍有乍无不可辨识。父怒,罚其子跪于阶下,厉声责问。对曰:“场中无童子磨墨,只就黑砚抻写,奈何?”(选自寓林折枝),世家子赴试,【参考译文】有一个世家子弟,颇能写文章,第一次参加童试后,(他的)父亲叫他背诵(他写的)文章,(听后)认为必定是首选,但等到开榜竟然没录取。父亲觉得奇怪,就责问县官,县官查看原试卷,原来是写字的笔墨淡如薄雾,若有若无,不能辨认。父亲发怒,罚他的儿子跪在台阶下面,厉声责问。他

9、回答说:“考场中没有童仆在旁边帮我磨墨,只好就着黑砚台(的残墨)掭笔写,我能怎么办呢?”,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颇能文(擅长) B. 初赴童试讫(第一次)C. 及揭案,竟不录(以及) D. 只就黑砚抻写(将就),C,【解析】C. 等到;与“及鲁肃过浔阳”中的“及”同义。,2.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尹 检 视 原 卷 则 是 用 笔 淡 如 薄 雾 乍 有 乍 无 不 可 辨 识。,/,/,/,3. 为什么擅长为文的世家子在考试中落榜了呢?请用自己的话回答。_,因为考场中没有童子磨墨,所以世家子书写淡似薄雾,若有若无,让人无法辨认识别。,谢 谢,第一部分

10、 课内文言文精析精练,七年级上册古文精析精练,2 陈太丘与友期行,02,基础知识,03,综合分析,04,考点演练,05,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01,全文精析,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日中。,陈太丘和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好正午时分碰头。,【字词解释】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日中:正午时分。,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陈太丘不再等候而离开了。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字词解释】舍去:丢下(他)而离开。舍,舍弃。去,离开。乃:才。,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字词解释】时年:这年。戏:玩耍。,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那人便问元方:“令尊在

11、不在?”,【字词解释】尊君在不(fu):令尊在不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同“否”。,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离开了。”,【字词解释】君:对别人的尊称。,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字词解释】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舍弃。,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 对子 骂父,则是无礼。”,元方说:“您跟我父亲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 就是不讲信用;当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字词解释】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

12、父亲。信:信用。,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住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字词解释】引:拉,牵拉。顾:回头看。,日中不至(太阳) 寒雪日内集(天),续 表,续 表,续 表,续 表,续 表,续 表,名句默写,1. 答曰:“_,_。”2. 陈太丘与友期行中,描写元方反驳客人的句子是:_,_, _; _,_。,待君久不至,已去,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字词解释,(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 陈太丘与友期行_2. 太丘舍去_3. 去后乃至_4. 尊君在不_5. 下车引之_6. 友人惭_,约定,离开,才,同

13、“否”,拉,牵拉,感到惭愧,(二)文言词汇选择题。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元方入门不顾/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年之后C. 太丘舍去/则有去国怀乡 D. 待君久不至/色愈恭,礼愈至,1. 【解析】A. 回头看/拜访;B. 约定/周年;C. 离开;D. 到/周到。,C,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元方时年七岁/四时之景不同 B. 太丘舍去/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C. 下车引之/属引凄异 D. 去后乃至/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 【解析】A. 当时/季节;B. 舍弃/学舍;C. 拉/延长;D. 离开。,D,句子翻译,1. 陈

14、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_2.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_3. 尊君在不?_4.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_,陈太丘和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好正午时分碰头。,陈太丘不再等候而离开了,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令尊在不在?,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内容理解,(一)内容理解简答题。1. 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 (人物形象)_,陈元方据理抗辩,小小年纪就表现出“方正”之气:第一,他懂得“信”的重要;第二,他懂得“礼”的重要;第三,他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第四,他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2. 文章在

15、为人处世方面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在性格方面有什么特点?(人物形象)_,做人要明礼、讲诚信,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友人无礼无信,但能虚心接受批评,知错能改。,(二)综合分析选择题。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约好一起出行,交代了故事的起因。B. 友人能自我反省,他由“怒”到“惭”,是因为他意识到自己有无信无礼之过。C. “尊君”是谦辞,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是敬辞,对人称自己的父亲。,C,D. 本故事表明“信”和“礼”很重要,告诉人们要做信守承诺和讲究礼节的人。,1. 【解析】“尊君”是敬辞,“家君”是谦辞。,2. 下

16、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陈太丘约好跟朋友一起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不守信用。B. 陈元方小小年纪就懂得了 “信”的重要,但他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C. 陈元方落落大方,他指出友人的“无信 ”“无礼”,终使“友人惭”。D. “友人”下车,是想引起陈元方的注意,并向陈元方表达自己的愧意。,C,2. 【解析】A.不守信用的是友人,不是陈太丘;B.“教训长辈,目中无人”有误,陈元方只是据理抗辩,合乎情理;D.“引起陈元方的注意”无中生有,文中的“引”是指“拉”,而不是“引起”。,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

17、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荀巨伯探友,【参考译文】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重病的朋友,正好赶上胡贼攻打城池。朋友对巨伯说:“我如今就要死去了,你赶紧离开!”巨伯说:“我从远方来探望你,你却让我离开,为了苟且偷生而毁掉道义,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做的事吗?”这时胡贼已经到了,问荀巨伯:“大军到了,整个城都空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留在城中?”巨伯说:“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宁愿用我的性

18、命来换取朋友的性命。”胡贼相互议论说:“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这么有仁义的国家!”于是调回外出打仗的军队,整个城都因此获救。,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生病) B. 子可去(离开) C. 贼既至(到) D. 不忍委之(委屈),【解析】D. 舍弃;与“相委而去”中的“委”同义。,D,2. 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友 人 有 疾 不 忍 委 之 宁 以 我 身 代 友 人 命。,/,/,3. 胡贼“班军而还”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_,胡贼受到教育和感动。突出荀巨伯舍生守义的精神。,谢 谢,第一部分 课内文言文精析精练,七年

19、级上册古文精析精练,3 论语十二章,02,基础知识,03,综合分析,04,考点演练,05,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01,全文精析,3论语十二章子 曰:“学而 时习 之,不亦说乎?,孔子说:“学了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字词解释】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同“悦”,愉快。,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处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字词解释】朋:本文指志同道合的人。,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学而),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吗?”,【字词解释】愠(

20、yn):生气,恼怒。君子:指有才德的人。学而:和下文的“为政”“雍也”“述而”等一样,都是论语的篇名,是从各篇第一章第一句中摘取出来的,并没有特别的意义。,曾 子 曰:“吾 日 三 省 吾身:,曾 子 说:“ 我 每 天 多 次进行自我检查:,【字词解释】吾(w):人称代词,我。日:每天。三省(xn):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即下文所说的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为人谋 而不忠 乎?与朋友交而 不信乎? 传不 习乎?”(学而),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否做到诚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字词解释】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忠:竭尽自

21、己的心力。信:诚信。传(chun):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字词解释】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 十 而 耳顺,,四十岁思想上没有了疑惑;五十岁体会到了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字词解释】惑:迷惑,疑惑。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不越过法度。”,【字词解释】

22、从心所欲:顺从意愿。 逾矩: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此做老师了。”,子曰:“学 而不 思则 罔 , 思 而不学则殆 。”(为政),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有疑惑。”,子曰:“贤哉 ,回 也!,孔子说:“颜回真是个贤人啊!,一箪 食,一瓢饮,在 陋巷,人 不堪 其忧, 回也不改 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 小屋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苦的忧愁,颜回却自得其乐,长久不变。颜回真是个贤人啊!”,子曰:“知之 者 不如好 之者,好之者 不如 乐 之 者。”(雍也),孔子说:“(对于

23、任何学问和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快乐的人。”,子曰:“饭疏食,饮水 ,曲肱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乐在其中。,不义而富且贵,于 我如浮云 。”(述而),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而言有如浮云。”,子曰:“ 三人行, 必有 我师 焉 。 择其善者 而从之,其 不善者而 改 之 。”(述而),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一定有我的老师在其中。选择 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子在川上 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子曰:“

24、三军 可夺 帅也,匹夫 不可夺志也。”(子罕),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丧失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不可以被夺去。”,子夏曰:“博学而 笃志 , 切 问而近思 ,仁 在 其中矣。”(子张),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定自己的志趣,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 德就在这里面了。”,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可以为师矣(当、做),人不知而不愠(知道,了解)温故而知新(理解),不亦乐乎(快乐)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快乐),续 表,续 表,续 表,续 表,续 表,续 表,续 表,续 表,续 表,名句默写,1.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_。”2. 子夏曰:“_,_,_。”3. 论语中反映颜回面对很差的物质条件与常人态

25、度截然不同的句子是:_, _。4. 小明在路上捡到钱包后交还给失主,他的这种行为可以用论语中的句子来形容:_,_。,匹夫不可夺志也,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字词解释,(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 子曰_2. 学而时习之_3. 人不知而不愠_4. 吾日三省吾身_5.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6. 传不习乎_,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按时温习,生气,恼怒,自我检查、反省,诚信,复习,7. 温故而知新_8. 可以为师矣_9. 学而不思则罔_10. 思而不学则殆_11. 博学而笃志_12. 切问而近思_13. 子在川上曰_,学

26、过的知识,当作,作为,成为,迷惑,疑惑,坚定,恳切,河流,14. 逝者如斯夫_15. 曲肱而枕之_,往、离去;代词,这,指河水,弯曲,(二)文言词汇选择题。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必有我师焉/又何间焉 B. 饭疏食,饮水/疏条交映,有时见日C.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学学半 D. 有朋自远方来/然后能自反也,1. 【解析】A. 兼词,于之,在这里/句末语气词;B. 粗/稀,与“密”相对;C. 学习;D. 从/自己。,C,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愿陛下亲之信之 B. 三十而立/立天下之正位C. 从心所欲,不逾矩/不敢稍

27、逾约 D. 传不习乎/空谷传响,哀转久绝。,2. 【解析】A. 真诚/信任;B. 能有所成就/站立;C. 超过;D. 老师传授的知识/传送。,C,句子翻译,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2.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_,学了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3.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_4.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_,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否做到诚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此做老师了

28、。,5.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6.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_7.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_,(对于任何学问和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快乐的人。,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而言有如浮云。,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内容理解,(一)内容理解简答题。1. 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有哪些观点?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内容理解)_,示例: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知识的学习、道德的修养都需要自觉学习,并且在生活中不断实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告诉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温故”和“知新”并不是平行的两件

29、事,关键是要,“知新”,因此要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学习态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既不能只学习不思考,也不能一味空想而不去学习。,_,2. 孔子极力赞赏颜回的哪一种品质?颜回“不改其乐”的原因是什么?(内容理解)_,安贫乐道。颜回“不改其乐”是因为他安贫乐道,对生活的清苦、困顿毫不在意,执着于对“道”的追求。,3. 孔子被后人尊称为“圣人”,结合文中孔子的语录,说说后世敬仰孔子的原因。(内容理解)_,因为孔子讲述了良好的学习方法,传达了谦虚的学习态度和大度宽厚的胸怀,所以后世很敬仰他。,(二)综合分析选择题。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

30、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孔子认为,知识的学习,道德的修养都需要自觉学习,不断实践;学习也是相互切磋,相互鼓励,相互交流的事情。B. 孔子认为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和兴趣是成正比的,只要人对事物有兴趣了,就会有所成就。这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B,C. 子夏认为“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是修养仁德的重要方法,“切问”就是恳切地发问求教,“近思”就是多思考当前的事情。D.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言简义丰,多格言警句,讲述修养、学习等的道理和方法。,1. 【解析】“只要就”的说法过于绝对,且“这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表述有误,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1、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曾子要求他的弟子们能用 “忠”“信”的标准来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塑造理想的人格。B. 孔子认为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将知识融会贯通,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新发现,才“可以为师”。C. 孔子“不改其乐”,是因为他有自己的精神追求,为了理想不断追求,即使生活困顿也自得其乐。D. 孔子面对滚滚而逝的流水满怀感慨,感慨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感慨人生世事变幻太快。,C,2. 【解析】不是孔子“不改其乐”,而是颜回“不改其乐”。,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2、卫灵公)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_。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颜渊),论语五则,【参考译文】孔子说:“在寒冷的冬天,这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子贡问:“有一句话可以用来终身践行的吗?”孔子说:“大概是宽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也不要强加给别人。”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月食一样。有过错时,人人都看得见;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

33、着。”司马牛忧伤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生死自有命运,富贵在于上天。君子谨慎而没有失误,待人谦恭而有礼,四海之内都是兄弟,何必担忧没有兄弟呢?”,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其恕乎(大概,也许) B. 患不知人也(厌恶)C. 如日月之食焉(语气助词) D. 我独亡(没有),【解析】B. 担心;与“患得患失”中的“患”同义。,B,2.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死 生 有 命 富 贵 在 天 君 子 敬 而 无 失 与 人 恭 而 有 礼 四 海 之 内 皆 兄 弟 也。,/,/,/,/,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学派提倡的待人

34、接物之道,请结合所学知识及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_,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所讨厌(不喜欢)的事情,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这是对儒家“恕”的理解,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行为准则。这句话说明了在生活中,我们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而应推己及人,宽容待人。,谢 谢,第一部分 课内文言文精析精练,七年级上册古文精析精练,4 诫子书 诸葛亮,02,基础知识,03,综合分析,04,考点演练,05,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01,全文精析,4 诫子书诸葛亮,君子的行为操守,用屏除杂念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字词解释】夫(f):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

35、者的目的。,夫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 俭 以养德。,非 淡泊 无以 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恬淡寡欲就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字词解释】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宁静:这里指安静,即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夫学 须静 也,才 须 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 志 无 以 成 学。,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字词解释】广才:增长才干。,淫慢 则 不 能励精, 险躁 则不能治性。,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

36、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字词解释】淫(yn)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险,轻薄。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年与时驰,意 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字词解释】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驰,疾行,指迅速逝去。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只能悲哀地坐守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字词解释】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

37、的陋室。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夫学须静也(学习)非志无以成学(学业),续 表,续 表,续 表,续 表,续 表,续 表,续 表,续 表,续 表,续 表,续 表,续 表,续 表,名句默写,1. 淫慢则不能励精,_。2. 年与时驰,_,_,_,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3. 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会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_, _。,险躁则不能治性,意与日去,遂成枯落,遂成枯落,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字词解释,(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 非宁静无以致远_2. 非学无以广才_3. 淫慢则不能励精_4. 非志无以成学_5. 意与日去_6. 年与时驰_,达到,增长,放

38、纵,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丧失,疾行,指迅速逝去,7. 非淡泊无以明志_8. 险躁则不能治性_,明确、坚定,修养,(二)文言词汇选择题。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静以修身/邹忌修八尺有余。B. 才须学也/初级狭,才通人C. 将复何及/复行数十步D. 险躁则不能治性/吾与汝毕力平险,1. 【解析】A. 修养/长,这里指身高;B. 才干/仅;C. 又;D. 轻薄/险峻的大山。,C,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非学无以广才/况才之过于余者B. 悲守穷庐/蝉则千转不穷C. 险躁则不能治性/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D. 将复何及/不敢出一言以复,

39、2. 【解析】A. 才干;B. 穷困/穷尽;C. 修养/研究;D. 又/辩解。,A,句子翻译,1.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019淮安)_2.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_3.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_,用屏除杂念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淡寡欲就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4.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_5.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_,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意志)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内容理解,(一)内容理解简答题。1. 怎样

40、理解文中的“静”?(文章主旨)_,“静”指的是一种屏除杂念和干扰而安宁专一的精神状态,也是修身养德的基础。在“静”的状态下,可以心无旁骛地学习,可以静静地沉思,可以安静地反思自己的行为。,2. 写出文中关于“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内容理解)_,语句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和“非志无以成学”。文章很重视“志”的作用,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以“明志”,也就是时时将“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一方面强调无“志”则不足以“成学”,没有志向,则学无目标,必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3. 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几个条件?这几个条件之间

41、有什么关系?(文章主旨)_,成才要具备三个条件:立志、学习、惜时。三者的关系: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道德。,(二)综合分析选择题。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B. “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D,C.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42、D.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1. 【解析】“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是在告诫儿子,如果你不趁年轻时抓紧学习,把时间白白浪费掉,那么到老了你后悔都来不及,因此,这句话是告诫儿子要珍惜时间。,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静以修身”强调内心宁静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作用;“俭以养德”是诸葛亮人生智慧的总结,更是诸葛亮严以自律的人生写照。B. 不受世俗影响,在淡泊宁静中方能明确内心真实所想,才会有坚定的志向,实现远大抱负,所以“宁静”是“淡泊”“明志”的前提。C. 文章最后作者殷殷叮咛,应惜时勤学,学习的目的是成才,而成才是为

43、了奉献社会,为社会所用。,B,D. 本文以议论为主,主要论述修身治学,强调淡泊宁静的价值,在说理的同时饱含着父亲对儿子的期待。,2. 【解析】“淡泊”“宁静”是“明志”的前提,B项分析错误。,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灭烛就寝,忽碗碟砉然有声。余问故,阍童答曰:“老虫”。余楚人也,不胜惊错,曰:“城中安得有此兽?”童曰:“非他兽,鼠也。”余曰:“鼠何名老虫?”童谓吴俗相传尔耳。嗟乎!鼠冒老虫之名至使余惊错欲走徐而思之良足发笑。然今天下冒虚名骇俗者不寡矣。(节选自雪涛小说)【注释】邮馆:驿站,旅馆。砉(hu)然:象声词。阍(hn):守门的人。良:很。,【参考

44、译文】楚地的人称老虎为老虫,苏州人称老鼠为老虫。我在长洲做县令的时候,因为有事到了娄东,住在驿站里,把烛吹灭后就睡了,忽然听得碗碟叮当有声。我便问看门的童子是怎么回事,童子答道:“是老虫闹腾。”我是楚地人,(一向称老虎为老虫,听说是“老虫”,)很是害怕,说:“城里怎么会有这种野兽?”童子说:“不是别的兽,是老鼠。”我问他: “老鼠为什么叫老虫?”童子说这是吴地的风俗,世世代代传下来都是这么叫的。啊哈!老鼠冒老虎之名,致使我吓得要逃走,过后想起这件事,真是可笑。然而今日天下冒虚名以欺世的也真不少!,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楚人谓虎为老虫(叫作,称为) B. 以事至娄东

45、(事情)C. 余问故(原因,缘故) D. 城中安得有此兽(安稳),【解析】D. 怎么;与“尔安敢轻吾射”中的“安”同义。,D,2.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鼠 冒 老 虫 之 名至 使 余 惊 错 欲 走 徐 而 思 之 良 足 发 笑。,/,/,/,3. “余惊错欲走”的原因是什么?_,因方言的差异,错把老鼠当作老虎了。,谢 谢,第一部分 课内文言文精析精练,七年级上册古文精析精练,5 狼,02,基础知识,03,综合分析,04,考点演练,05,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01,全文精析,5 狼 蒲松龄,有个屠户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一些骨头。,【字词解释】屠:屠户。止:仅,只

46、,一 屠 晚归,担 中 肉 尽, 止 有剩 骨。,途 中 两 狼, 缀行甚远。,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字词解释】缀(zhu)行甚远:紧跟着走了很远。缀,连接、紧跟。,屠 惧, 投 以 骨。 一 狼 得 骨 止, 一 狼 仍 从。,屠户害怕了,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字词解释】投以骨:把骨头投给狼。从:跟从。,复投之,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屠户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字词解释】复:再,又。,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骨头已经扔完了,但两只狼像原来 一样一起追赶。,【字词解释】两狼

47、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并,一起。驱,追随、追赶。如故,跟原来一样。,屠大窘,恐 前 后 受其敌。,屠户很窘迫,害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字词解释】窘(jin):处境困迫,为难。受其敌:遭受它们的攻击。,顾 野 有 麦场,场主积薪 其中,苫蔽成丘 。,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一样。,【字词解释】顾:看,视。积薪:堆积柴草。苫(shn)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一样。苫蔽,覆盖、遮盖。,屠乃 奔 倚其 下,弛 担 持 刀。,屠户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卸下担子拿起屠刀。,【字词解释】弛:解除,卸下。,狼 不敢前 , 眈眈相向。,两只狼都不敢向前,

48、瞪眼朝着屠户。,【字词解释】前:方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前进。眈(dn)眈相向:瞪眼朝着屠户。眈眈,凶狠注视的样子。,少时, 一 狼 径去 , 其 一 犬坐于前 。,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字词解释】少(sho)时:一会儿。径去:径直离开。径,径直。犬坐于前: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久之 , 目 似 瞑 , 意暇甚 。,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 暴 起, 以刀劈狼首, 又 数 刀 毙 之。,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方 欲行, 转视积薪后,一 狼 洞其中 ,意将隧入 以攻其后也。,屠户正要上路,转到柴草堆

49、后面一看, 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从通道中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身已半入,止露尻 尾。,狼的身子已经钻进一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字词解释】 尻(ko):屁股。,屠自 后断其 股 ,亦 毙 之。,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把这只狼也杀死了。,【字词解释】 自:从。 股:大腿。,乃 悟 前 狼假寐 , 盖 以 诱 敌。,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的。,【字词解释】 假寐:假装睡觉。寐,睡觉。 盖: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狼 亦 黠 矣,而顷刻 两 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止增笑耳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

50、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字词解释】 黠(xi):狡猾。 顷刻:一会儿。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变诈,巧变诡诈。几何,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 止增笑耳:只是增加笑料罢了。,续 表,续 表,续 表,续 表,续 表,续 表,续 表,名句默写,1. 狼不敢前,_。2. _, 亦毙之。3.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_?4. 狼中最能表现屠户勇敢的句子是:_, _, _。,眈眈相向,屠自后断其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5. 狼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 _, _? _。,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字词解释,(一)解释下列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