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课件.ppt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596720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PPTX 页数:160 大小:8.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60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60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60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60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课件.pptx(1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1 古诗三首,出 塞,王昌龄,出塞:乐府旧题。塞,边塞。出塞,就是到边防线上去戍守边疆。,资料宝库,出塞,是边塞诗的著名题目。主要以描写边疆的军旅生活与军事行动为主。有一定的主关民族意识,因与其所处历史时期及生存环境有关。间接的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被人们称为“唐朝七绝之首”。,王昌龄(698-757),字少伯,长安(今属西安市)人。开元十五年中进士,历任汜水尉、校书郎,天宝元年贬江宁丞,天宝七年又贬为龙标尉,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他著有王昌龄集,被誉为“七绝圣手”。,作者简介,出塞应当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做,出塞是乐府旧题。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

2、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故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写作背景,自读古诗,借助拼音、注释,将古诗读通,读顺,了解古诗大意,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整体感知,出 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我会有节奏地朗读,秦 时 明 月 汉 时 关,万 里 长 征 人 未 还。但 使 龙 城 飞 将 在,不 教 胡

3、 马 度 阴 山。,重点词语,出 塞,【唐】王昌龄,未还:没有回家,关:边关,但使:只要,要是,不教:不让,胡马:外族入侵的骑兵,汉:汉朝,秦:秦朝,度:越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句意思,假如有李广那样的名将戍守边关,匈奴的军队就不敢越过阴山南下入侵了。,明月照耀着边关,自秦汉时一直如此,至今没有什么变化,而边患依旧没有消除。远离家乡的士兵不能回归故乡和家人团聚。,“秦时明月汉时关”描写了怎样的景象?,静静的月夜,守卫边关的战士们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孤寂凄清,举头望见那千里与共的明月,思念起故乡的亲人来。,诗句赏析,(战士对战争的怨恨,对家乡和亲

4、人的思念。对和平的期待。)这两句诗句反映了作者对守卫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能回家的无比哀叹和同情。,想象:久未回家的边关战士,面对明月会想些什么?,李广的典故,李广将军,陇西成纪人,西汉著名军事将领。他的先祖名李信,秦朝时担任将军。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他射得一手好箭,以打硬仗而闻名。他一生皆在边关御敌,以骁勇善射、智谋超群著称。,飞将:西汉名将李广。英勇善战,百发百中,威震边疆,被誉为“飞将军”。,他曾经与匈奴交战七十多次,每次制敌先机,匈奴称他为“飞将军”。武帝在位时派他镇守右北平,匈奴听说他来了,都畏惧得争相逃避,多年不敢侵入境内。他一生为人清廉,爱兵如子。他每得赏赐就和士卒共享。他深受边关军

5、民的爱戴,在历代的边疆士兵中都有着崇高的威望,是一位“才气天下无双”的将军。,作者借李广这个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借这个故事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凉州词,王 翰,凉州词是什么意思呢?,凉州词就是古代凉州这个地方唱歌的歌词。,王翰:字子羽,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凉州词二首是唐代边塞诗中传诵千古的名篇。他恃才不羁,性情豪放,以豪放之情写军中生活。,作者简介,自读古诗,借助拼音、注释,将古诗读通,读顺,了解古诗大意,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整体感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6、凉州词,将要,战场,您,不要,自古以来,唐王翰,夜光杯,传说周穆王时西域胡人用晶莹的白玉精制成的酒杯,有如光明夜照故称夜光杯。这里指精美的酒杯。,琵琶:弹拨乐器,源于波拉伯,汉代经西域传入我国,军中弹奏琵琶常在马上。,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举起晶莹的夜光杯。斟满殷红的葡萄美酒。正要开怀畅饮,忽然,铮铮的琵琶声马上传来。,醉就醉吧,醉卧在沙场有什么呢,请不要见笑,从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是活着回来的。,诗句意思,“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西域人有骑在马上弹奏他们特有的琵琶以助兴的习俗。,诗句赏析,诗中提到的“酒”“杯”你能够想到一个怎样的场面

7、?这两句诗描绘的是军中的情景,营造了怎样的氛围?,一“酒”一“杯”,使读者仿佛看到军人们豪饮的热闹场面。而第二句又使我们仿佛听到了催促出征的琵琶号角。寥寥几笔,写出了边关既热闹又紧张的、悲壮的氛围。,诗句赏析,即使喝醉了躺卧在沙场上,你们也不要见笑,自古以来出征的将士有几个能够返回?今朝有酒就让自己痛饮沉醉,即使醉卧沙场也毫不在意。这是及时行乐的洒脱,也是对生命的达观,更有厌恶战争的悲愤。这两句诗生动地表现了边关将士们的豪放和为国战斗、视死如归的气概。,理解诗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该诗描写边塞生活,即暗示古代战争生活的热烈紧张,更凸显诗人慷慨豪迈的悲壮意味。全诗充满昂扬向上的

8、情调。阅读时注意,后两句尤其要读得音韵悠长,感情激昂。,在朗读时,如何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这首诗描写战士们战前饮酒的情景,表达了戍边战士早已把生死置于度外的情怀。,中心思想,夏日绝句,李清照,李清照:(1084约1151) 自号易安居士,宋朝著名女词人。她出身于一个具有文化传统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是一位散文家兼学者。十八岁时她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婚后居住在汴京,生活幸福。建炎元年,李清照因靖康之耻南下,建炎三年,赵明诚病逝于金陵,李清照只身逃难,几年后转寓临安,孤苦伶仃地度过寂寞的晚年。,作者简介,宋李清照,整体感知,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生当作人杰

9、,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人杰:人中的豪杰。,鬼雄:鬼中的英雄。,亦:也。,重点词语,夏日绝句,宋 李清照,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项氏,名籍,字羽,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军事家。 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起义反秦,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资料补充,而后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项羽与其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期间虽然屡屡大破刘邦,但项羽始终无法有固定的后方补给,粮草殆尽,又猜疑亚父范增,最后反被刘邦所灭。公元前202年,项羽

10、兵败垓下(gi),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边自刎而死。,活着应该做人中的豪杰,死后应该做鬼中的英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人们为什么至今还思念项羽,就因为他不苟且偷生回江东。,诗句理解,1.这首诗中李清照用了两个词语赞颂项羽的英雄气概,找到了吗?,人杰:鬼雄:,人中的豪杰、人中俊杰、了不起的人物、杰出的人、出色的人。鬼中的英雄。,合作探究,2.你知道成语词典中有哪两个成语给我们展示了项羽的英雄气概吗?,拔山盖世:项羽说自己的力量足以拔起一座大山,自己的气概足以超越天下人。形容力大勇猛,无人能比。,破釜沉舟:项羽跟秦兵打仗,过河后就命令士兵把锅都打破,把船都

11、弄沉,激励士兵拼死作战,不打胜仗决不生还。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3.能不能把“不肯”换成“不愿”“不想”“不能”?,不能,“不肯”一词,写出了项羽以死相报,无愧于八尺男儿之身,无愧于江东父老之托,无愧于“人杰鬼雄”之名。,获取更多资源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小学名师联盟,李清照诗借用西楚霸王项羽失败后不肯苟且偷生、乌江自刎的历史故事来讽刺南宋小朝廷的投降逃跑主义,表示了希望抗战,恢复故土的思想感情。“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两句,尤其铿锵有力。,4.同学们,楚汉战争以项羽的失败而告终。“至今思项羽”,宋朝的李清照为什么要去追思一位一千多年前的失败的英雄呢?,夏日绝句的作者是( )的( ),

12、采用了( )表现手法,诗人用了( )个典故。赞颂了( ),讽刺了( ),表达了诗人( )。,南宋,李清照,借古讽今,三,项羽的宁死不屈,南宋统治者的苟且偷安,抗击侵略、收复故土的爱国情怀,课堂小结,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 出塞夏日绝句。,课后作业,2.用自己的话说说出塞凉州词 夏日绝句的意思。,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崛起:兴起,奋起。,崛起,周恩来(1898-1976),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淮安。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任政府总理,1949195

13、8年曾兼任外交部长。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一届副主席,第二、三、四届主席。,人物介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少年时立下的志向。周恩来能成为一个伟人,与他少年起就有一颗强烈的爱国心,并能立下大志是分不开的。他立下这个志向的时候,还是和我们差不多大的孩子,是什么促使他立下如此远大的志向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1.识记生字词,理解“中华不振”“租界”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 国家繁荣昌盛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学习目标,疑惑 训斥 胸怀 赞叹,ju shn fn wi,s x hui z,

14、hu ch,字词乐园,崛起 沈阳 模范 魏校长,严肃 清晰 淮安 租界,竟然 抱负 胸怀 追问 赞叹 屈辱 果真 非凡 响亮 哭诉 指望 撑腰 围观 劝慰 不幸 体会 分量 左顾右盼 若有所思,1.值得学习的人或事物。 ( )2.心里不明白,不相信。 ( )3.胸襟。这里指少年周恩来博大宽广的内心世界。 ( )4.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 )5.形容热闹的场面或景象。 ( )6.劝说安慰。 ( )7.指向左右两边看。可以用来形容得意、犹豫等神态。 ( ),根据下列解释写出对应的词语。,模范,疑惑不解,左顾右盼,胸怀,若有所思,热闹非凡,劝慰,自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了周恩来少年

15、时代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整体感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哪三件事?,第二件(10-14自然段):,第一件(1-9自然段):,第三件(15-17自然段):,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伯父让周恩来没事不要到租界去玩,这让他疑惑不解。,周恩来在租界亲眼目睹一位中国人在租界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却无处说理,从而明白了“中华不振”的含义。,1.自读课文第19自然段。2.画出“同学们为了什么而读书,周恩 来为了什么而读书”的句子。3.思考:他们读书的目的有什么区别?,课文精读,为家父而

16、读书,为明理而读书,为光耀门楣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魏校长提问为什么而读书?,周恩来的回答是,同学们的回答是,思考:同学们读书的目的与周恩来读书的目的有什么不同?,周恩来:,同学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振兴的大业联系起来,他不愿意自己的民族再这样软弱,不愿意自己的同胞再受到这样的欺凌,要为祖国的兴盛和民族的振兴而学习、奋斗。,为了自己,为了国家,为了满足自己生活的需求而读书,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感情,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部分讲在( ),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明志向“( )”,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并号召大家向周恩来学习。

17、,修身课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是什么呢?,小结回顾,1.指名读课文第1014自然段。2.理解“中华不振”的意思,了解周恩来 为什么事而疑惑不解?,一到沈阳,伯父就告诉他,沈阳有些地方是外国人的租界,不要随便去玩,有事也要绕着走,免得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理。,租界?,什么叫“租界地”?,租界就是帝国主义国家强迫我们国家以“租借”的名义划出的由他们管辖的地区。在上海、天津、沈阳等地就有英租界、法租界等。,少年周恩来疑惑不解,问道:“那不是我们中国的地方吗?为什么不能去呢?” “中华不振啊! ”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中华不振?,中华不振兴,当时的政府腐败无能,国力衰弱,领土不

18、完整,人民饱受帝国主义的欺凌。,“中华不振”的含义:,课文11-14自然段这一部分讲了( )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 )”,这使他( ),难以忘怀。,周恩来,中华不振,疑惑不解,小结回顾,分组读课文第1517自然段。读完后思考也可互相交流:周恩来又亲眼看见了什么事,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租界里,谁又敢

19、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外国人横行霸道,中国人倍受欺凌),在外国人的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把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在外国人的租界里,谁都不敢怎么样。,“中华不振” 的含义是什么呢?,当时的政府腐败无能,国力衰弱,领土不完整,人民饱受帝国主义的欺凌。,课文15-17自然段这一部分讲周恩来在( )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女人受到( ),而围观的中国人都( )。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租界,洋人的欺侮,敢怒不敢言,小结回顾,小结回顾,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社会,20世纪初,当时的中国政府软弱无能、贫穷落后,英、法、德、意等帝国主义国家都欺负我们。他们不但侵略

20、我们的国家,霸占我们的国士,还让我们赔款,国内局势也非常混乱,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常常在中国人自己的领土中却被外国人欺辱,大家敢怒而不敢言。,资料补充,帝国主义军队进入中国,圈占土地,建造楼房 强占租界,横行霸道 欺凌中国人,1868年,上海的租界当局建了一个外滩公园。公园建成后,租界当局就派巡警在公园门口看守,不准中国人入内。没有多久,在上海外滩公园的门口,竟然挂出了这样一块刺目的牌子:“华人与狗不准入内!”,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想一想,说一说,周恩来从租界回来后心里会想些什么呢?,他在想: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为什么却让洋

21、人欺压 中国妇女?他在想: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在光天化日之下, 一群中国人面对一个洋人,为什么竟不敢给 自己的同胞声张正义?,这一桩桩触目惊心的事实强烈刺激着他的心,国家不兴才让人民遭受奇耻大辱,他想:我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让中国崛起。,讨论:是什么原因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合作探究,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周恩来在租界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女人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话的含义。,周恩来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而读书”,你的回答是什么?想一想,写下来,注意写清楚理

22、由。,课后作业,你是为什么而读书?,为中华之强大而读书! 为中华之腾飞而读书!,拓展延伸,1917年,周恩来中学毕业,在同学和师友的帮助下,筹到一笔赴日本 留学的经费。出国前,他回到母校,与小学时的老师和同学话别。他给同学写下的临别赠言是“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由天津乘船东渡日本前夕,他又写下了一首抒发救国抱负的著名诗篇:“大江歌罢掉头东,邃(su)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阅读链接,23* 梅兰芳蓄须,同学们好!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戏曲,(出示音频)大家先来听一听,然后告诉老师,你听出这是什么吗?嗯,对了,京剧,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新课导入,京剧,曾称平剧,中

23、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你知道京剧吗?,京剧走遍世界各地,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名澜,又名鹤鸣,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 梅兰芳是京剧艺术最卓越的表演艺术家之一。他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并称“京剧四大名旦”。 梅兰芳位列四大名旦之首。,梅兰芳简介,梅

24、兰芳剧照,梅兰芳在5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先后培养、教授学生100多人,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 代表作: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嫦娥奔月霸王别姬等。,李大同,(1911), 山东省招远县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晋升为少将。曾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作者简介,1.认识本课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宁”“要”。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学习、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词句、句子的含义。3.体会梅兰芳的爱国之情。,学习目标,蓄须 压迫 纠 缠 邀请 骚扰,x p ji chn yo ro

25、,j qin dng nng yo wng,字词乐园,拒绝 签 订 宁可 要求 妄想,1.在世界上很出名。 ( )2.可指相互缠绕或遭人烦扰不休。( )3.原指野兽藏在深密的地方,很少出现。后指常呆在家里,很少出门。 ( )4.使不安宁;扰乱。 ( )5.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 )6.原指衣服被靴帽等划破的裂缝,后用来说明在做某种事上露出的弱点。 ( ),闻名世界,纠缠,深居简出,骚扰,斩钉截铁,破绽,根据下列解释写出对应的词语。,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主要写了抗日战争时期,梅兰芳一再拒绝日本人的邀请,不登台演戏的事。,整体感知

26、,避居香港,不再登台演戏。香港沦陷,蓄须明志,拒绝演出。回到上海,多次拒绝为日本演出。自伤身体。抗战胜利,登台演出。,开火车读课文,想象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并试着用几个词语概括出来。,课文解读,为了国家民族,放弃了生命一样重要的事业,可以看出梅兰芳把国家利益放在了第一位,具有高尚的民族气节。,1.“对于一个视舞台为生活,视艺术为生命的人来说,不能演出,不能创作,无异于虚度生命。”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合作交流,2.梅兰芳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蓄须的?,梅兰芳是在日本人多次逼迫他登台演戏未果、且他已经用尽了拒绝借口没有办法的情况下蓄须的,以表示对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3.他

27、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1)被日本人逼迫上台演出的时候,打伤寒预防针自伤身体来拒绝演出;(2)返回上海,长期不演戏,只好卖房养家。,4.“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这句话表现了梅兰芳先生怎样的精神?,表现了梅兰芳先生强烈的爱国精神和高尚的民族气节。他视民族存亡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同时,也体现了他具有坚韧精神。虽然生活十分艰难,但他认定了一个信念,就始终坚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做到了坚忍不拔。,从侧面表现了梅兰芳先生高超的表演艺术让人喜爱,他的民族气节令人敬佩!,1.“前来看他演出的人太多了,很多人没有座位就站着看。 ”大家为什么愿意站着看,仅

28、仅是因为梅先生演得好吗?,各抒己见,2.你从梅兰芳身上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一代大师梅兰芳,蓄须明志表衷肠。拒演举债八年整,梅兰芬芳四海扬。,茫茫青史写春秋,为了民族大义,为了中华的尊严,一代大师挺直了脊梁,他高尚的情操照耀着万代千秋。老师即兴做了一首小诗,就让我们以这首小诗来结束全课。,课堂小结,课外拓展,在战乱的时代有为了国家而放弃自己的事业,甚至生命的梅兰芳。此时此刻,生在和平时代的我们应该为自己的国家做些什么呢?你又想对梅兰芳说些什么呢?把你想说的,想做的,拿张纸写下来。,小练笔,1.将梅兰芳蓄须的故事讲给父母听。2.查找有关梅兰芳的其它事迹。3.搜集历史上爱国、有

29、民族气节的人 物极其事迹。,课后作业,“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你知道我国的,是哪里吗?,24* 延安,我把你追寻,新课导入,延安,一座北国边塞之城,一方热烈而又神秘的土地。延安,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一部光照史册,启迪后人的经典。1935年到1948年的13年间,那场翻天覆地,激荡山河的革命浪潮曾经从这里席卷全国,延安,也因此被称为革命圣地。王家坪、杨家岭、枣园、南泥湾,这里革命的足迹历历在目,看着这一切,诗人满怀激情地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延安,我把你追寻”,诗人在追寻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

30、点词语、句子。3.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使学生懂得 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学习目标,祁念曾,出生于1946年12月,笔名祁星,汉族,河南洛阳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共党员。 曾任红旗杂志社记者,陕西某高校中文系副教授,惠州晚报总编辑,现任深圳商报社新闻研究室主任、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者简介,延安 昔日 春笋 茅屋,yn x sn mo,kng hung dn,脊梁 土炕 辉煌 元旦,字词乐园,明媚 头,mi ju,翩翩归来 满目琳琅 茁壮成长,毫不犹豫 雨后春笋 顶天立地,灿烂辉煌,1.轻快地来临。 ( )2.健康地成长。 ( )3.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完美的

31、事物很多。 ( )4.形容人在处理事情上非常果断,没有片刻迟疑。 ( )5.形容光彩四射,鲜明耀眼。也比喻成绩卓著,十分引人注目。 ( )6.比喻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 ( )7.头顶云天,脚踏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慨豪迈。 ( ),翩翩归来,茁壮成长,满目琳琅,毫不犹豫,灿烂辉煌,雨后春笋,顶天立地,根据下列解释写出对应的词语。,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想一想,诗中多次提到“追寻”, 是在追寻什么呢 ?,整体感知,延安,/我把你/追寻,像/翩翩/归来的/燕子,在/追寻/昔日的/春光;像/茁壮成长的/小树,在/追寻/雨露和太阳。追寻你,/延安/丁冬的/流水,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追

32、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航天飞机/探索/宇宙的/奧秘,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我们/亳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 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啊! /延安,/我把你/追寻,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全诗围绕“追寻延安精神”,可以分为几

33、部分?,第一部分(节):对延安精神的追寻。第二部分(节):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第三部分(节):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性。,自主学习,1.像翩翩归来的燕子, 在追寻昔日的春光; 像茁壮成长的小树, 在追寻雨露和太阳。,延安,实际上说的是延安精神,那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的精神,是蓬勃向上的精神,是我们健康成长所不可缺少的精神。,比喻,写出了作者对延安精神的追寻。作者追寻延安精神,就像燕子追寻昔日的春光,像小树追寻雨露和太阳(离不开的关系),课文精读,2.诗人用了几个事物来描写延安?,一是“延河叮咚的流水”;二是“枣园梨花的清香”;三是“南泥湾开荒的镢头”;四是“杨家岭讲话的会场”。,课文精读,延河是

34、黄河的一条支流,它流经延安。当年人们常在延河上漫步,讨论革命。,枣园在延安西北,曾是党中央所在地,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等著作就是在这里写的。,枣园梨花,南泥湾在延安南部,当年八路军120师359旅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这里垦荒种粮,开展大生产运动。著名的歌曲南泥湾就是歌颂359旅的,教师唱给学生听,加强理解诗句内涵。,杨家岭在延安西北,那里有中央礼堂和中央办公楼,许多重要的会议曾在这里召开。作者追寻的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3.第二节小诗有什么特点?,这一节连用了四个“追寻你”。先说“你”,再说“你”所代表的事物,好像同这些事物在当面讲话,显得非常亲切。,追寻你,丁冬的流水,梨

35、花的清香,讲话的会场,开荒的头,人民早延安度过的革命岁月,毛主席等同志在这里从事革命活动,大生产运动中所体现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当年党中央和毛主席对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延安,实际上说的是延安精神,那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的精神,是蓬勃向上的精神,是我们健康成长所不可缺少的精神。,课文精读,4.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雨后春笋”,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这里比喻高楼大厦大量出现。,比喻,5.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满目琳琅”形容家用电器,如各种收录机、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数量很多,质量很好。,课文精读,高楼大厦破旧的茅屋,6.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掉宝塔山

36、顶天立地的脊梁。,宝塔山代表延安,也代表延安精神,它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精神脊梁,是我们绝对“不能丢”的。跟第三节里“永远告别”与“忘不了”形成鲜明的对照一样,这一节里“毫不犹豫丢掉”与“不能丢”也形成鲜明的对照。这反复说明,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要改变,但延安的革命精神要发扬。,课文精读,7.诗的五、六节主要讲了什么?,诗的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如果我们丧失了延安精神,就好像没有了灵魂,当然不可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追寻延安,就是追寻信念、温暖、光明。这里说的延安是指延安精神。,课文精读,1.思考诗中“航天飞机”、“电子计算机” “宇宙”、 “老牛破车”、“脊梁” 分别代表什

37、么?,航天飞机”和“电子计算机”代表(新科技;现代化事物);“宇宙代表(宇宙般无限的世界,无限的空间);“老牛破车”代表(过去的落后平常);“脊梁”代表(延安的精神)。,合作探究,2.“延安,我把你追寻”,诗人到底在追寻什么呢?,作者追寻延安,追寻的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是革命队伍中的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延安精神是我们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继承发扬它。,合作探究,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培育的延安精神是革命的传家宝,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今,时代发展了,生活富裕了,但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

38、延安精神不能丢。延安精神既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理想,又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英雄气概。在我们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的进程中,延安精神更要发扬光大,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更要提高精神生活的质量。,课堂小结,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怎样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在学习、生活中,要团结同学,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党和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挺身而出;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节约一张纸、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不求索取,乐于奉献。,小练笔,1.听过南泥湾这首歌吗?可以 找相关的音乐资料试着唱一唱。2.课外搜集一些与延安相关的资料, 了解延安的历史发展。,课后作业,语文园地七

39、,四年级上册,同学们,你们读一篇文章,是怎么知道它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的呢?,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应概括得完整、简要。,交流平台,自由读“交流平台”,思考:这三句话主要围绕什么方面来说的?他们有哪些发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1)题目有时能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2)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3)碰到有的文章谢了不止一件事,可以先弄清每件事讲了什么,然后再把几件事连起来,就能把我文章的主要内容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1.破题,从文章题目中思索出主要内容。2.理清文章六要素,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3.段意综合法。把各段段意综合起来

40、,提炼重点,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志存高远 精忠报国 大义凛然 英勇无畏视死如归 铁面无私 秉公执法 刚正不阿,词句段运用,读一读,想想这些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哪些人。,1.( )意思为追求远大的理想及对事业上的抱负、追求卓越等。,3.( )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4.( )非常勇敢,不畏艰险。,2.( )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我会在下列括号里填上正确的成语。,志存高远,精忠报国,大义凛然,英勇无畏,6.( )意思是公正地执行法律。,8.( )指刚直方正而不逢迎附和,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7.( )形容公正严明,不怕权势,不讲情面。,5.( )意思是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

41、。形容不怕牺牲生命。,视死如归,秉公执法,铁面无私,刚正不阿,我知道:,志存高远周恩来,精忠报国岳飞,大义凛然刘胡兰,秉公执法、铁面无私、刚正不阿包拯,英勇无畏红军战士,董存瑞视死如归,我知道:,背水一战(韩信) 完璧归赵(蔺相如) 负荆请罪(廉颇) 望梅止渴(曹操)四面楚歌(项羽) 卧薪尝胆(勾践) 纸上谈兵(赵括) 指鹿为马(赵高)三顾茅庐(刘备) 初出茅庐(诸葛亮)投笔从戎(班超) 多多益善(韩信),拓展延伸,2.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也不敢怎么样。,读下面两个例句,体会句子不同的语气。,然后想想在后面的两个情境中你要怎么说,写下来读一读。,1.围观的中国人

42、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第一个句子是反问句,第二个句子是陈述句。,1.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2.您不用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就不愁没钱花。3.那不是董老师的眼镜。4.董老师难道不是一个幽默的人吗?,判断下列句子是反问句,还是陈述句?,你知道这两种不同的句子要怎么读吗?,读反问句语气要更加强烈一些,更能体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突出表现人物内心的强烈情感,读陈述句要平和一些。,朗读PK,我是小小朗读家,小明在公共场合乱丢垃圾,还说反正有清洁工打扫,你提醒他说。,“虽然这些垃圾清洁工是会打扫,但保护环境不是人人有责吗?”,“虽然

43、你丢的垃圾清洁工是会打扫,但是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呀!”,根据下面两个情境,分别写两组句子(陈述句和反问句)。再读一读!,情境一:,陈述句:,反问句:,情景二:,天啊,这份礼物真的是送给我的。,天啊,这份礼物真的是送给我的吗?,过生日,你收到了梦寐以求的礼物,你有点儿不敢相信地说。,陈述句:,反问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日积月累,别董大,唐高适,高适,唐代诗人,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诗人介绍,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

44、“董大”。,唐高适,有感情地朗读,结合注释,理解古诗。,1.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注释:,3.谁人:哪个人。,2.白日曛:塞外黄沙飞扬。曛,即曛黄,指夕阳西下时的天色昏黄。,4.君:你,这里指董大。,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翻译:黄昏的落日使千里浮云变得暗黄;北风劲吹,大雪纷纷,雁儿南飞。,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翻译: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1.朗读一、二句诗,找出诗句中描述的景物。这些景物,给人一种怎样的感受?,我爱思考:,这首诗中

45、的景象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大雪纷飞、群雁南飞。,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有无人赏识的音乐家,使人感到一股寒意,感受到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沉重心情。,2.朗读后两句诗,适中哪个字体现了董大这时的心情呢?,“愁”字。,“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怎样的一个君啊?此刻,你想对这位前途迷茫的董大说什么话呢?,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假如你就是董大,此时,你的心情怎样?,充满自信,心情变开朗。,思想感情:,别董大是诗人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表达了诗人当时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但没有因此沮丧、沉沦,既表露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诗人豪迈豁达的胸襟。,“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描写朋友间惜别的诗句,你还知道类似的句子吗?,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2.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白居易3.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4.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6.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拓展积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