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597167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PPT 页数:340 大小:17.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0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0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0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0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ppt课件.ppt(3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说明文,三 峡,9,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课件全套配套版,毛主席在沁园春雪中说道:“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确,我们祖国的江山秀美壮丽,使无数中华儿女为之心动不已。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下三峡风光吧。自古以来,三峡以其壮丽的风光激发了众多文人的灵感,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篇,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有关三峡的诗文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三峡,看看他笔下的三峡是怎样的一番景色。,流烟滴翠的三峡美,烟波浩渺的三峡美,隐天蔽日的三峡美,3.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 然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1. 扫除文字障碍,疏通文意,提高文言文的朗 读理解能力。,抓住

2、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重点),(难点),郦道元(469或472-527),字善长,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他一生好学,博览群书,著述严谨,以水经注最著名。,水经注因注释水经而得名,它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水经是一部记载我国水系的地理书,经清代学者考证,可能是三国时的著作。原书非常简单,郦道元对水经中的记载加以详细阐明和补充,遂成水经注一书。,水经,阙 叠嶂 曦月 素湍 长啸,x

3、io,qu,tun,x,zhng,xing( )陵 沿s( ) jn( )茂 zh( )引 飞sh( ) zho( )发,朝,襄,峻,溯,漱,属,(一)通假字 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 ),(二)古今异义 1.或王命急宣 古义:有时;今义:或者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古义:表假设关系的连词,即使; 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三)一词多义 1.自:自三峡七百里中 介词,在 自非亭午夜分 连词,如果 2.绝:沿溯阻绝 动词,隔绝 绝 多生怪柏 形容词,极高的 哀转久绝 动词,消失,3.清:回清倒影 名词,清波 清荣峻茂 形容词,清澈 4.属:属引凄异 ,动词,连接 有良田美池桑竹

4、之属 ,名词,类,(四)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2.回清倒影 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3.空谷传响 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4.晴初霜旦 名词作动词,下霜,(五)文言句式 省略句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省略介词“于”,即有时朝发(于)白帝, 暮到江陵),(六)名句积累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 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 沾裳。”,导思1.三峡的山具有什么特点?文中是如何描绘的?,导思2:三峡的水又具什么特点?文中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写

5、?,山势,江水,关键词:奇险、清秀,导思3.文章是如何由山到水来写景的?为什么不按照四季写水?,脉络,导思4.文章表现了样的情感?,情感,三峡山水,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三峡课文朗读。,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写三峡山的特点:山高、岭连、峡窄。,写三峡不同季节的景色。,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连山:连绵的高山。略无:毫无。

6、阙:通“缺”,空缺。嶂:屏障似的高峻山峰。夜分:半夜。,注释:,曦:日光,这里指太阳。,翻译课文,自:如果。,第一段,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译文:,原文: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襄:上。沿:顺流而下。或:有时。宣:宣布,传达。奔:飞奔的马。,注释:,疾:快。,虽:即使。,第二段,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

7、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译文:,原文: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素湍:白色的急流。回清:回旋的清波。悬泉:瀑布。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良:实在,的确。,注释:,飞漱:急流冲荡。,第三段,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两岸上的山色,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有很多趣味。,译文:,原文: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

8、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晴初:天刚晴。 属引:接连不断。属,动词,连接。引,延长。凄异:凄凉怪异。哀转久绝: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绝,停止,消失。,注释:,霜旦:下霜的早晨。,第四段,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清凉和寂静,常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打渔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译文:,课文第一自然段,主要采用了何种方法来写“山”? 突出了“山”的什么特点? 【答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写山的 连绵、高峻,侧面借如果

9、不是正午和半夜就见不到 太阳和月亮进一步写山的雄伟。全段突出了山的连 绵高峻、雄伟峭拔的特点。,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 布,飞漱其间。”赏析这句话的含义。 【答案】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观远景。“素湍绿 潭,回清倒影”属俯视江中所见,动静相杂,色彩各 异,相映成趣。“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 间”属仰观远景,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 形写貌,形神兼备。“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 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注入一股生命的活力,使人 顿觉生意盎然。,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赏析这句话。 【答案】八个字总结全段,“清”字写水,“峻” 字写山,“荣”“茂”写树、草。

10、“良多趣味”, 又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使景、情融为一体。 体现了文章语言的准确凝练。,4. 本段文字写三峡什么季节的风光?试分析。 【答案】秋季。以“霜旦”的“霜”暗指秋 季,写林寒涧肃、猿鸣凄凉,让人更加感受 到深秋萧瑟的气氛。,重点品析第4段,5.“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 谷传响,哀转久绝。”这句话从什么角度写秋景?试分析。,【答案】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而作者的情感则蕴含其中,一个“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为秋景所触发的感情。“林寒涧肃”足够凄清,“高猿长啸”足够凄异

11、,“哀转久绝”足够凄凉。,重难点小结,这一段文字写三峡秋季之景,突出林寒涧肃、猿鸣凄凉。写出了三峡秋季的凄异美。这一层和上一层欢快明朗的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到处笼罩着悲寂、凄凉的气氛。用渔歌作结,“泪沾裳”把自然景物与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侧面表现了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答案】因为两山夹水的地方称为峡,所以写峡必定要从山写起,三峡景色特征之一即为山高岭连,所以从山起笔,符合特征。另外,先写山势能揭示水流疾速的原因:山高,水的落差大;山连,水不外泄;峡窄,单位面积里水的流量大。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画面。,1.【难点探究】文章为什么先写山势后写水势?,【答案】本文重

12、在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长江在三峡段的迅疾凶险之特征亦体现得尤为突出,故作者将“夏水”置于首位。相较而言,春冬二季的长江皆有“清荣峻茂”的盎然情趣,故而合为一体描绘。,2.【难点探究】作者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依次 描写江水,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三峡,山:连绵不断、高大险峻,四季,夏:水流湍急,春冬:清荣峻茂,秋:林寒涧肃、猿鸣凄凉,热爱祖国山河,文章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了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1.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文章紧扣三峡雄伟秀丽 的总特征和四季景色的不同特点下笔。写山,突 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

13、则描绘不 同季节的不同景象,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 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2.布局合情合理,层次过渡自然。作者先写七百里山势,再写夏水暴涨,继写春冬美景,后写寒秋肃杀之景。因为,三峡的山不同寻常,不但多、连、高,而且峡很窄。可想而知,江水通过这样的峡谷必然比其他处更急,更壮观。水涨总有水落时,一年四季,涨落有素。夏天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空。由此,水成了串连全文的一根线。文章层次过渡自然。全文写出四个层次,作者仅用了几个字,就把全文天衣无缝地连接在一起。用“至于”自然导出夏水,一个“则”字,巧妙地过渡到春冬,用“每至”引出肃杀之秋,用“故”总束第四段,引出渔者歌谣

14、。,3. 本文语言准确凝练,句式灵活,充满生气。 三峡全文仅一百多字,作者却以准确凝练的文 字为我们描绘了三峡的雄壮险拔,也描绘了三峡 的清幽秀丽。叙写三峡全景,作者虽以平实的语 言状物写景,但每句用词无不精确、凝练、贴 切、形象。且多用对偶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 章读起来收敛有致,富有节奏感。,三峡工程十大世界之最 1.世界防洪效益最为显著的水利工程。三峡水库防洪库容 221.5亿立方米,水库调洪可消减洪峰流量达2.7万立方 米每秒3.3万立方米每秒,能有效控制长江上游洪水。 2.世界最大的电站。三峡水电站总装机1820万千瓦,年发 电量846.8亿千瓦时。 3.世界建筑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15、 4.世界工程量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峡工程主体建筑土石方 挖填量约1.34亿立方米,混凝土浇筑量2794万立方米, 钢筋46.30万吨。,5.世界施工难度最大的水利工程。 6.施工期流量最大的水利工程。 7.世界泄洪能力最大的泄洪闸。 8.世界级数最多、总水头最高的内河船闸。 9.世界规模最大、难度最高的升船机。 10.世界水库移民最多、工作最为艰巨的移民建设工程。,1.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译文】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好动,有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2.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译文】水如果太清了

16、,就没有鱼了;人如果太精明了,就没有同伴了。,1解释下面加线的词。(1)不以疾也疾:_(2)清荣峻茂 荣:_(3)每至晴初霜旦 旦:_(4)空谷传响 响:_,早晨,快,茂盛,回声,课内阅读,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层次清楚,先写山,后写水;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四时景色。B文中写山,突出了连绵不断、雄奇险峻、遮天蔽日的特点。C“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写出了三峡水流的迅急。D文章用“寒”“肃”“凄”“哀”数字,便将三峡秋季景 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点拨:文章写四时之景,顺序是先写夏,再写春冬,最后写秋。,课内阅读,2,A,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停顿。 虽 乘 奔

17、御 风, 不 以 疾 也。,点拨:可根据句意来标停顿。,课内阅读,/,文章第二段在写夏季江水的特点时,采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_,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突出了江水水势险、水位高且迅猛的特点。,课内阅读,4,郦道元在描写“春冬”景物之后感慨“良多趣味”。你认为这里说的“趣”指什么?_,点拨: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该题的答案在文中,应是“良多趣味”前面的内容,“素湍绿潭清荣峻茂”。,课内阅读,5,略。,文章结尾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_,引用渔歌既突出了三峡山高岭长的地形特点,又渲染了三峡秋天凄凉的环境特点。,课内阅读,6,一、,朗读、背诵略。文章先写山,后写水。两山夹水

18、才为峡,蔚为壮观的自然先是山,所以写山,突出了山的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接着写水,先写夏水襄陵,再写春冬之时的素湍绿潭和悬泉瀑布,最后写秋天山涧水枯。这是按水势由涨到落的顺序安排的,先写夏水的凶险、迅疾,可以突出三峡的夏水最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点拨:把握文章写景的脉络是做此题的关键,同时还要注意景物之间的联系。,夏天水势湍急、凶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断了。春冬之时“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

19、转久绝”。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写春冬之景,着“素” “绿” “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二、,1.在如果自己2.断绝极高的消失3.白色不加装饰的翻译略。语言特点:第2段:对夏水的描写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凸显了水流的快和急。尤其是比喻修辞手法的使用,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三峡夏季水流速度之快的特点。本段句式骈散结合,使文章节奏富有变化,内容富有波澜。第3段:“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三、,四、,有声有色。“清荣峻茂”一句四字写三物:

20、“清”写水,“峻”写山,“荣”“茂”写树、草。“良多趣味”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使景、情融为一体。同时该段以骈句为主,大都采用四字短句,读起来朗朗上口。略。,五、,书,答谢中书书,10,高耸入云,夕阳欲颓,清流见底,孔子曾经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游山玩水,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诗文。如: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更有孟浩然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些优秀的诗句真是不胜枚举,今天,我们要走进的这篇文章,更是被称为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既像画又是诗,那会是

21、一篇怎么样的文章呢?我们一起来感受和学习这篇答谢中书书。,1.反复诵读中感知内容、把握文意, 积累一些文 言词。2.品味语言,通过想象理解作品优美的意境, 体 会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现在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著名的医学家、文学家。,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给谢徵的一封回信。写于南北朝,这个时期,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遁迹山林,从自然美景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陶弘景就是因看透了黑暗的人世,而隐居句曲山(今江苏茅山)。这些文人在他们的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

22、安慰,此文正是如此。,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十分完美。书信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也可以写景,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也可以谈论文学,谈论政治等。,书,夕日欲颓沉鳞 竞跃,tu,yu,ln,yun( )鸟乱鸣 沉鳞jng( )跃,猿,竞,(一)古今异义 晓雾将歇 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夕日欲颓 古义:坠落;今义:衰败,萎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语气词,相当于“罢了”;今义:名词, 耳朵(二)一词多义 欲:夕日欲颓 将要 实是欲界之仙都 与“界”合用,欲界, 指人间,自:自康乐以来 自

23、从 自非亭午夜分 如果,(三)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 名词用作动词,辉映,(四)名句积累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导思1.文章描写了 怎样的自然美景?,导思2:文章的语言很美, 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结合句子赏析。,自然美景,语言,关键词:思想之美,景色之美,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答谢中书书课文朗读。,1.用斜线画出句子的停顿。2.用波浪线画出文中优美的写景句。,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24、,翻译课文,第一段,原文: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交相辉映。,注释:,译文:,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第二段,原文: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四时:四季。俱:都。晓:早晨。歇:消散。颓:坠落。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注释:,译文:,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原文: 实是

25、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实:确实。欲界:指人间。自:自从。与():参与,这里指欣赏。,注释:,译文:,这里实在是人间天堂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第三段,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答案】本题运用开头句(段)作用分析法。首句 总领全文,奠定了写景抒情的基调。,重点品析第二段,2.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 【答案】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3.“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这两句

26、描写了哪些景 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答案】描写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物,突 出了山之高,水之净;分别从仰观、俯察两种 视角来写。,4.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 取得怎样的表达效果 ? 【答案】猿鸟的呜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 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 相嬉戏(意思对即可)。 这几句描写,为画面增 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5.“晓雾将歇沉鳞竞跃”一句有什么妙处? 【答案】“晓雾将歇沉鳞竞跃”一句通过 描写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为 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重难点小结,本文作者用

27、寥寥数笔,描绘了一幅清爽宜人的画卷,其间景物色彩灿烂,生命勃发,灵动飞扬。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 ,归隐林泉的志趣。,6.怎样理解“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所 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案】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字里行间,与谢灵运比肩之意溢于言表。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难点探究】作者描写的景物有山、水、石壁、鱼、树木、猿鸟、夕阳、雾。这些景物是杂乱无章的吗?作者按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答案】不是。由仰视到俯视再到平视,由早

28、到晚。作者依次向展现了山川四时的美景,和一天中晨昏景色的变化,为我们勾画了一个活灵活现、趣味盎然的山林世界。,答谢中书书,总引: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括:欲界之仙都,仰视:高峰入云俯视:清流见底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晨昏:晓雾、猿鸟;夕日、沉鳞,具体叙写,文章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1.结构缜密。本文属小品,全文分三部分。开头以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当中的写景 部分则具体叙写山川之美。先仰视“高峰入云”, 再俯瞰“清流见底”,复平看“两岸石壁”“青 林翠竹”,最后又分“晓”与“夕”两层来写, 一句一景,一景一意,次第井然,脉

29、络贯通。最 后“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先以感叹总括前文,再以名人证实此,说。这样,首尾呼应,议叙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2.语言凝练。这篇小品语言极富特色,言简意赅,无一句之虚,无一字之冗。先以“高峰”给人以大体印象,再以“入云”给人以具象。同样,先以“清流”使人初感,再以“见底”给人以实感。 “五色交辉”“猿鸟乱鸣”“沉鳞竞跃”,“交” “乱”“竞”几个词的运用,使颜色、声音、动作的状态表露无遗。本文以四言句为主,很是整饬,最后以长句收束,犹如滔滔急流,泻入大海。,“眼前流水自悠悠,歇歇偷闲恋绿畴。笑看金笼牵鼻去,等闲落得用鞭抽。”这是陶弘景写的一首“退

30、休诗”,你从诗中体会到什么? 这是南北朝诗人陶弘景写的一首“退休诗”。此人诗画双全,是当时著名画家与作家,他在其画中题诗一首,画中有两头牛,一牛“恋绿畴”吃草,一牛有“金笼”而“落得用鞭抽”。其画其诗强烈地形象地表现了作者辞官退休的愿望,他向往的是“流水”、“绿畴”的“悠悠”晚年。,散文,记承天寺夜游,10,苏东坡的一生比之常人的一生应该说是非常不幸的,但他活得十分快乐,而我们很多人平平常常的过日子,却说人生无趣。看来我们真的该好好的学一学苏东坡,问问他为什么能过得如此快乐。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希望下课的时候大家能从东坡这里取到快乐人生的真谛。,1.反昨诵读,掌握文言词汇,

31、理解课文内容。2.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 中蕴含的思想。3.体悟文人积极达观的处世态度,树立积极的人 生观。,(重点),(难点),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苏轼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代表作品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近乎流放,心情抑郁。但是,他仍然乐观、旷达,他的记承天寺夜游写的月夜游寺正是他消释抑郁的具体行为。,苏轼号东坡居士,很多人或许并不知晓东坡这个别号的由来。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初到黄州,苏轼生活困顿,黄

32、州通判马正卿是他的故人,便从州府要来了已经荒芜了的五十亩军营旧地给他种。营地位于黄州的东坡,次年春天,苏轼于其上筑雪堂,题之曰“东坡雪堂”,作雪堂记。为什么他要取号为东坡居士呢?因为他很仰慕唐朝的诗人白居易,而当年,白居易贬谪四川忠州时,,苏东坡名号的由来,也曾在其地的东坡种植花木,并写下了不少闲适诗,步东坡为其中一首:“朝上东坡步,夕上东坡步。东坡何所爱,爱此新成树。”苏轼仰慕白居易,故自号曰“东坡居士”。“苏东坡”一名也由此名垂千古。,解衣 无与乐者 遂交横竹柏,ji,bi,hng,su,y,墙b( ) b玉( )ln( )片 ln( )峋 ln( )粼zo xng( ) 怀民亦未qn(

33、),嶙,壁,璧,鳞,粼,藻荇,寝,(一)古今异义 盖竹柏影也 古义:原来是,表推测原因;今义:器物上部有遮 盖作用的东西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语气词,相当于“罢了”;今义:名词, 耳朵,(二)一词多义,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参与,这里指欣赏 念无与为乐者 一起 遂:遂至承天寺 于是,就 遂迷,不复得路 终于 寻:寻张怀民 寻找 寻病终 不久,(三)词类活用 相与步于中庭 名词用作动词,散步(四)文言句式 1.倒装句 相与步于中庭 介宾短语后置,正常语序为“相 与于中庭步”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2.省略句 解衣欲睡 省略主语,即(吾)解衣欲

34、睡,(五)名句积累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 也。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 耳。,导思1.文章描写了 怎样的自然美景?,自然美景,关键词:思想之美,导思2.文章用了怎样的手法来描绘自然美景?,手法,景色之美,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记承天寺夜游课文朗读。,1.用斜线画出句子的停顿。2.用波浪线画出文中优美的写景句。,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欲:想要,准备。户:这里指门。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注释:,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

35、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翻译课文,第一段,原文: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念:考虑,想到。者:的人。遂:于是,就。至:到。相与:共同、一起。中庭:院里。,注释:,译文:,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原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空明:形容水的澄澈。盖:原来是。,注释:,译文:,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的藻、荇相互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第二段,原文: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只是。

36、闲人:清闲的人。耳:语气词,“罢了”。,注释:,译文:,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第三段,1.赏析“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答案】寒夜寂寥,“解衣欲睡”,这当儿,月 光悄悄地进了门。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孤 独寂寞,主动来与他做伴。,2.联系背景说说苏轼为何要夜游?,【答案】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 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起一同贬官到黄 州的好友,想起一同赏月。,3.作者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来写月色?写出了一个 怎样的境界?,【答案】运用比喻,把月光比作积水,把竹柏的 影子比作“水中”的藻、荇,“积水空明”写月 光的澄澈清明,“藻、

37、荇交横”写竹柏影子的清 丽淡雅。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 似幻的美妙境界。,重点品析写景句,4.如何理解“闲人”二字?,【答案】“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冬夜出游 赏月看竹柏的却只有“闲人如吾两人”。这里的“闲人”是点睛之笔,既指有闲情逸致、情趣高雅 的人,又是作者的自嘲。作者因被贬而“闲”,“闲”字包含了作者失意情怀的自我排遣,表达了 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5.最后三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本题运用把握作者情感五法,寥寥数语,将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人生的感慨和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蕴含其中,含蓄深沉。,重难点小结,夜游因月而起,处处扣月;写月又不浓墨重彩,而是

38、轻点几笔,境界全出;写月,不明写,而从竹柏影入手。作者无疑是咏月的丹青妙手,这一幅月夜小景确实美妙绝伦。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6.如何理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 两人者耳。”? 【答案】 贬官的悲凉、落寞,赏月的欣喜,自我解 嘲的达观作者与张怀民欣赏月夜景致时感慨到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得月夜处处都有,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欣赏它。“闲”是相对“忙”来说的,由,于贬官谪居,自然不像在京城时公务缠身。一个“

39、闲”字包含着作者几多感慨,有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有闲赏月的欣喜,这使我们看到作者潇洒人生,达观处世的人生哲学。正因如此,作者笔下的月夜才会那样空灵,皎洁。作者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使得文章富有感染力。,【答案】“闲人”即清闲之人,这里并非指闲极无聊、无所 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丰富的内涵。首先,“闲人”是具 有闲情雅致的人,即像作者和张怀民一样,表面上是清闲, 实则是情趣高雅。月夜处处都有,却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 够欣赏它。在这层含义中,透着作者的清高和自豪。其次, 作者在政治上虽有远大抱负,却一直壮志难酬,反而被一 贬再贬,成为政治上的“闲人”,这是作者所不愿意的, 在

40、这层含义上,“闲人”含着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与 失落,赏月“闲人”也成了被贬“闲人”的自我安慰。,1. 【难点探究】文章末尾说的“闲人”有什么特殊含义?,【答案】答谢中书书表达了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 与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记承天寺夜游表达了 被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等复杂而微妙的感情。,2.【难点探究】两篇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记承天寺夜游,叙事:月夜赏景描写:月光空明抒发感慨: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赏月的欣喜贬谪的苦闷,本文通过对庭院月光的描写,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表现了作者赏月的欣喜、贬谪的寂寞和自我排遣的乐观豁达的胸怀

41、。,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本文是写景的,但景中有情。作者见“月色入户”,则“欣然起行”,欢欣之情,溢于言表。在月光下,二人“相与步于中庭”,信步漫游,其恬适的心绪又寄托在这相携同步的轻快节奏之中。作者访寺寻友,写月夜美景,然后由眼前景物生发议论,产生感慨,兼及身世:“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抒写了可以欣赏美景的愉悦之情与遭贬谪的寂寞、苦闷之感,同时又表现出自我排遣内心郁闷的豁达的心胸。,有关描写月亮的诗词句。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刘禹锡无言独上西楼,月如

42、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1.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 张潮幽梦影【译文】文章是几案上的山水风光,山水风光是大地上的文章。2.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晁错论【译文】自古以来能够成就大事业的人,不仅有出类拔萃的才能,也一定有坚忍不拔的意志。,阅读课文答谢中书书,完成下面练习。1解释下列加线词。(1)答谢中书书( )(2)晓雾将歇()(3)实是欲界之仙都()(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参与。这里指置身其中,书信,消散,指人间,课内阅读,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43、”文章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 纵览了古今。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 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 乱。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 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点拨:“乱”在文中应该是“此起彼伏”的意思,不是“繁多杂乱”。,课内阅读,C,3,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和能够与古今山水知音比肩的得意之感。,课内阅读,4,一、,朗读、背诵略。答谢中书书句式很整齐,大多是四字(言)一句,加上对偶修辞手法的运用,极具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文章用词精美,描写生动,呈现出了大

44、自然的美妙画卷。记承天寺夜游长短句结合,富有节奏变化,使文章内容具有波澜。语言朴素自然,描绘了一幅庭院月夜小景,极具诗情画意。,全文抓住了一个“美”字来描写,写出了山峰的高,水的清澈,石壁的色彩斑斓,林、竹的四季常青,雾的薄,鱼、猿、鸟的多。言外之意是自从南朝谢灵运以来,只有自己才置身于这种奇景之中,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点拨: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来理解作者的心境和志趣,同时结合句子的含义加以分析。,二、,“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作者与张怀民欣赏月夜景致时感慨:“何夜无

45、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只有此时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欣赏它。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我安慰罢了。,三、,1.一起交相全、都2.耸入看到将要纷乱将要争着妙处略。略。,五、,四、,书信,与朱元思书,11,文人墨客留恋于大川名胜,寄情于小桥幽径,写下了无数动人的篇章和优美的佳句。你还记得哪

46、些描写山水的诗句或古文片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吴均所写的朱元思书,相信你会看到很多熟悉的山水美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千丈见底,3.体会作者由观赏自然景物而引发的内心感触。,1.疏通文意并熟练地背诵课文。,2.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重点),(难点),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好学,有俊才。诗文风格清拔而有古气,称为“吴均体”。梁武帝天监初年,为郡主簿。后又被任命为奉朝请。他曾私撰齐春秋,武帝恶其实录,“以其书不实”,命焚毁。后奉诏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道教影响的士

47、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吴均一生的仕途不如意,因而,他只能通过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他曾在与顾章书中说:“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表明自己辞官后,将要到石门山中去隐居。因此,这篇文章也不单纯是写景,而是寓情于景,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寄情于山水,向往自然的志趣;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世间追求利禄之徒的讽刺之意。,信在古代是一种重要的传递信息的方式,中国古代书信有别,书指函札,信指使人。换句话说,现代所说的书信古代通称为“书”。为表示不同的种类,古人使用了不同的称谓。函:如“便函”就是便信,“公函”就是公文。书:如“家书”就是家信,“手书”就是亲笔信。札:原指写字用的木片,引申为书信。简:原指

48、写字用的竹片,引申为书信。,古代中国人对信的称呼,笺:供题诗、写信用的纸张,引申为书信,如“便笺”“锦笺”“华笺”。尺牍:牍,古代书写用的竹木简,狭长形,长约一尺,故称“尺牍”,后引申为书信。尺素:素,纸未发明前,富贵人家常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后来引申为书信。鸿雁:典出自汉书:“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此后文学作品中常用“鸿雁”来代书信,成语有“鸿雁传书”。,缥碧 无碍 负势竞上泠泠作响 嘤嘤 鸢飞戾天 互相轩邈,yng,pio,lng,jng,i,yun,l,xun,mio,急tun( ) 横k( ) 经ln( )世务,湍,柯,纶,(一)通假字,1. 蝉则千转不

49、穷 (“转”同“啭”,鸟婉转地叫。这 里指蝉鸣 ),2. 窥谷忘反(“反”同“返”,返回),(二)古今异义 1.任意东西 古义:向东或向西;今义:泛指各种具体的或抽 象的事物 2.鸢飞戾天者 古义:至;今义:罪过,乖张,(三)一词多义,1. 绝 天下独绝 独一无二的,形容词 猿则百叫无绝 停止,动词2. 上 负势竞上 向上,动词 横柯上蔽 在上面,名词作状语,(四)词类活用 1.任意东西 东西:名词作动词,向东或向西 2.猛浪若奔 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马 3.负势竞上 上:名词用作动词,向上 4.互相轩邈 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比高远 5.横柯上蔽 上:名词用作状语,在上面,(六)特殊句式 省

50、略句 急湍甚箭 “甚”字的后面省略了介词“于”,即“急湍甚于箭”。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省略了主语“高山”,即“高山负势竞上,互相轩 邈”。,(七)名句积累 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 甚箭,猛浪若奔。 2.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 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导思1.文章是从哪些角度来写山的?分别写出了山怎样的特点?,奇山各种感官,关键词:追求自由,导思2.在文中找出写水的句子,想想作者是如何表现水的特点的。,异水侧面烘托,富春山水,导思3:在文中找出含蓄表达作者思想的句子,具体说一说其中包含了什么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