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儿童安全感的建立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597277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20.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儿童安全感的建立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谈儿童安全感的建立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谈儿童安全感的建立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谈儿童安全感的建立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谈儿童安全感的建立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儿童安全感的建立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儿童安全感的建立课件.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谈儿童安全感的建立,心花怒放 出品,心,1,什么是安全感,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安全感是决定心理健康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甚至可以被看做是心理健康的同义词。作为心理学最重要的概念之一;社会文化精神分析的代表霍妮认为儿童在早期有两种基本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和满足的需要,这两种需要的满足完全依赖于父母;当父母不能满足儿童这两种需要时,儿童就会产生焦虑。即父母如果不能满足儿童安全的需要(如儿童不能向幼儿提供持续的、稳定的、持之以恒的、前后一致的、合理的爱),幼儿就会缺乏安全感。,心,2,儿童缺乏安全感会怎样?,安全感是心理健康的基础,有安全感的幼儿才能有自信和自尊,才能与他人建立起信任的人际关系

2、,积极挖掘自身的潜能。缺乏安全感的幼儿更多地感知到孤独和被拒绝,对他人通常持有不信任、嫉妒、傲慢甚至仇恨和敌视的态度,行为上也更易出现逃避、退缩或攻击性的行为,较难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缺乏安全感也是多种心理疾病的隐患之一。,心,3,父母的哪些行为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情景再现之一:“我说不行就不行!” 小丁睡觉前还吵着要吃糖,磨了很久还不肯睡觉。妈妈只好搬出爸爸来说服小丁。爸爸严厉地说:“睡觉前不许吃糖,我说不行就是不行!”,心,这是典型的暴君式教育方式,源于家长头脑中的“子从父”的传统观念。这不仅会影响亲子关系的建立,导致亲子之间的对立和冲突,更会破坏孩子的公正心,妨碍孩子的民主意识、协商能

3、力的发展,甚至还会滋生孩子的暴力取向。家长不能轻视了孩子的理解能力,应该把他们当大人一样平等对待,4,父母的哪些行为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情景再现之二:“再不听话打你了!” 超市里,西西不停地要这要那,爸爸不许,西西一屁股坐在地上哭。爸爸觉得很没面子,便扬起手来吓唬西西:“再不听话打你了!”西西不但没止住哭,反而哭得更厉害。,心,有时候,孩子的表现确实令父母很生气,气愤至极的父母经常在动手前警告:再不听话我要打人了。这一类空洞的话,只会降低父母的威信,不会有任何实际效果。恐吓还不利于儿童塑造良好的个人品质,反而会造成胆小、怯懦、软弱的个性品质。孩子做出种种挑衅的行为激怒父母,如果真的挨了打,孩子

4、会在内心里说:你虽然把我打疼了,但是你生气了,我感到满足。如果一时气愤难以忍耐,那么打骂将宣告你的失败。,5,父母的哪些行为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情景再现之三: “你是妈妈从垃圾桶里捡来的。欢欢问妈妈:“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呀?”欢欢妈手头上正忙,没空跟小欢欢慢慢解释,便说:“你是妈妈从垃圾桶里捡来的。”欢欢妈小时候,她妈妈也是这么跟她说的。欢欢听后黯然地坐在角落里一声不吭。,心,儿童到了一定年龄便会提出“我从哪里来的”之类的问题。长期以来,“你是捡来的”几乎成了家长们的“统一答案”。事实上这样回答容易伤害孩子的心灵,使得亲子关系产生隔阂,部分孩子因为得到了这样的答案而整天闷闷不乐。孩子的提问反

5、映出其渐渐长大,自我意识强了,也开始对生命的来源产生好奇,父母应该用生动而科学的回答满足他们的好奇心。,6,父母的哪些行为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情景再现之四: “妈妈不要你了!”情景再现:宝宝在饭桌上不肯好好吃饭,妈妈教训了她两句,宝宝故意把饭菜弄得到处都是。妈妈拍了她两下,还大声喝斥宝宝:“你再哭,妈妈不要你了!”。,心,两岁左右的幼儿,对别人情绪的理解很有限,他们往往通过别人的面部表情、外部行为去认知别人的情绪,而对成人一些复杂的内心体验难以理解,他们会把爸爸妈妈的离开,当成是真的离开。这个被很多家长惯用的假装遗弃孩子的招数,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很大伤害,大大破坏了孩子的安全感。,7,来自父母

6、的依恋,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对父母的强烈依恋关系会让他们的心理得到安全保障,他们在探索外部世界时,会有一种安全感做支持。如果假装遗弃孩子,那孩子会认为,最值得信赖的人都不要自己了,保护自己的人没有了,这对他们幼小的心灵是很大的伤害。依恋关系遭到破坏的儿童,均会出现行为退缩、敏感、自卑、多疑、情绪不稳定、难以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等表现。,心,8,儿童缺少安全感的三种表现,宝宝情绪有时良好,有时恶劣,然而,孩子并未意识到自己处在什么情绪中,于是,对家长和老师来说,忽视婴幼儿的心理因果关系,是一个非常大的隐患。让我们一起透视宝宝安全感,了解孩子。缺乏安全感的三大表现。 表现一:“害怕”或“害羞”的情绪 表

7、现二、妈妈在与不在大变样 表现三:外表强悍与内心脆弱,心,9,孩子虐待小动物的背后,实例分享,心,10,解密以上案例,NONO:孩子进入一个新的环境,会因为环境的陌生而产生精神压力。特别是转园与搬家一同进行,家里的环境是陌生的,幼儿园的环境也是陌生的。此时,在孩子心里,最依赖、信赖的只有家长,而家长们因为工作忙,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感受。陌生所带来的恐惧、不适渐渐郁积起来,就需要找一个渠道进行发泄。向幼儿园的小朋友、老师,或者是家长发泄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孩子就把金鱼当成了发泄对象。家长必须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让孩子学会适应环境,爱护小动物,以免精神压力转化为心理病变。当孩子进入陌生环境时,

8、家长应尽量给孩子以抚慰,让他尽快地熟悉环境,可以带他参观家里及幼儿园的各种设施,并介绍周围的人给他认识。,心,11,解密以上案例,成成:孩子的精神压力过大,有很多原因,最常见的压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孩子的学习压力过重;二是家庭教育过严。这两种压力,在现代孩子身上屡见不鲜。每个家长都盼子成龙,望女成凤,孩子小小年纪,就让他学这学那,而且每样都要学好。严教当然是必要的,然而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毕竟有限,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就需要渠道进行缓解。正如文中的成成,原本他的缓压方式,仅是打打打闹闹,但因为老师和家长的限制,最终转化成了虐待小动物。这种心理状态如同炸弹,如果家长不引起重视,极可能在孩子成长过

9、程中暴发心理危机。家长需要做的,是为孩子减压。减压的方式有许多,可以为孩子减少些课程,或者经常带孩子到野外玩耍。只要家长掌握了孩子产生精神压力的原因,正确地予以舒解,为孩子的心理清除出更多的内存空间,孩子的心理状态自然会重新归于祥和。,心,12,解密以上案例,圆圆:孩子需要爱与关怀,只有常处于阳光般温暖的爱与关怀中,孩子的心理才能健康地成长。如果家庭不和,孩子就会终日处于惊恐之中,形成一种无形的精神压力。另一种情形是,孩子被别人欺负,曾经寻求帮助或者只是期待着情况改变,可是,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这种情神压力也让孩子无法以正确的心理状态对待事物,最终演变成压力下的情绪暴发。面对这种情况,家长需要

10、调节自己的情绪,无论家庭的纷争如何,都要把对孩子的伤害减低到最小,让孩子知道,无论发生了什么,父母都是爱他的,倾听孩子的心声,尽力让他保持着心理上的平静。,心,13,看到孩子的真实需求,儿童心理学专家认为,孩子虐待小动物,实际上是孩子心理障碍的行为表现,在很大程度上是孩子发泄心中郁闷、缓解紧张情绪的一种方式。人具有攻击和破坏的本能,当他遭遇心理压力和挫折境遇时,就可能重新激发他的侵犯动机,出现攻击性。当人处于某种原因而不能对侵犯者还击时,往往会找一个替罪羊发泄一通。,心,14,纠正行为的方法,查找造成这种不良行为的原因。分析是哪种压力造成的,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去减轻、缓解孩子的心

11、理压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对孩子加强爱心教育。讲述小动物的可爱及动物对人的有益之处,引导孩子友善地对待它们,激发孩子对小动物的热爱和同情心。 对孩子多些关心和爱护。不仅在物质上,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如学习方面的困难、同学之间的交往、个性发展的需要等等,只有沐浴在友爱的阳光里,孩子才能身心健康地成长。 适当使用奖惩手段,矫正不良行为。对少数虐待动物成“癖”的孩子,可以给予批评教育,使他们明确认识自己的错误。有的孩子虐待小动物,是想用欺强凌弱的方式来表示自己的能力,对此心理应从严教育。要奖惩分明,在使用惩罚时,要首先使孩子明白为什么受惩罚。,心,15,儿童缺乏安全感的原因,安全感是儿童生存的

12、基本需求。有安全感的孩子情绪稳定,性格坚定平和,遇事不会惊慌失措,能较好地融入与同学的交往关系,能现实、理智地处理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则表现为情绪波动大、胆小怕事、社会回避、自闭、性格孤僻、承受挫折的能力弱等人格倾向。一个人的安全感,与生命早期和“母体”的关系密切相关,也与幼年父母对孩子的理解、关爱和保护有关。,心,16,原因一:缺乏交流和信任,孩子总是有个愿望,是能够和自己的爸爸妈妈总是在一起,有很多的快乐的时光,但是,很多时刻,孩子的这个小小心愿也没办法达成。父母总是有做不完的工作,这个愿望就遥不可及了。父母有的时候总是担心孩子会不会因为一件小事变得失去了信心,不能克服种

13、种的挑战,担心孩子会误入歧途,总是不相信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失去了信任感,没有了安全感。所以,父母要相信孩子,给孩子快乐的时光。,心,17,原因二:所定目标太遥远,如果父母总是过分的操劳孩子的事情,会对孩子造成不成比例的压力,如果父母给孩子定的目标太过遥远,那么孩子就会受到无谓的压力,让他们无法承受,进而孩子就没有了安全感。,心,18,原因三:教育方式有问题,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的父母总是太过宽待孩子,认为和孩子是好朋友,反而是父母的教育没有了分寸,不知道应该如何正确的教育孩子,这时,孩子就会认为父母很好欺负,变得无法无天,反而更没有了安全感。所以说,父母应该适当的给孩子一些威严,让他们变得

14、更有责任感。,心,19,原因四:父母情绪的影响,对于3岁之前的孩子,如果父母因“个性因素”或婚姻关系冲突,导致情绪不稳定,或者焦虑、烦躁、恐惧等负性情绪太多,会直接导致孩子的安全感缺乏。这是因为,几乎所有的孩子在面对父母的不良情绪和家庭矛盾时,都有强烈的无助感和恐惧。因此,父母应尽力避免在孩子面前发生冲突,以便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平和的家庭情感空间。,心,20,原因五:家庭的经济状况,心理学研究证实,孩子的安全感还与他所感受到的家庭经济状况有隐形的联系。也就是说,安全感与家庭经济状况方面的“暗示”有关。在一些家庭,尽管实际的经济状况较差,但在孩子面前,父母很少显示或不显示对经济的焦虑、压力或担忧

15、,孩子便有良好的安全感。反之,即使一些实际经济状况良好的家庭,如果父母总是习惯于在孩子面前夸张地显示关于经济状况的焦虑,同样会给孩子强烈的“不安全”暗示,以致影响孩子成人以后的安全感。,心,21,原因六:早期的成长经历,孩子在生命的第一年,是否得到母亲稳定而有规律的照顾,决定了他对这个世界的基本信任,这种基于对母体的信任所发展出来的安全感,会直接影响人的一生。所以,母亲应尽可能有规律地悉心照料孩子。简单地将孩子交给别人喂养、过早分离,都是一种极其草率的做法。,心,22,如何保护孩子内心的安全感,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会强烈地依恋父母或其它养育者,这种依恋是在婴儿与父母或养育者的相互

16、交往和感情交流过程中形成的。儿童要求的不仅是父母满足他们的物质需要,更要求父母为孩子的心理安全提供保障。当儿童探索外部世界时,依恋会使他有一种安全感。当儿童的依恋对象存在时,儿童通常可以不理会父母同陌生人玩。但当他感受到危险时,则会立刻向父母或其它依恋对象求助,父母应对儿童的哭、笑、发声等信号敏感,并作出恰当的、积极的反应;要指导儿童的时候用热情的语气和温和的要求;在适当的时候用肯定的语气支持儿童的行为,这对儿童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和长期的效应。,心,23,如何保护孩子内心的安全感,仅仅满足儿童的物质需要是不够的。他们需要亲情,需要心理安全。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另一种情景。父母大发脾气

17、,以惩罚恐吓儿童,大声斥责,把孩子推推拉拉,甚至施以体罚。有些父母认为,这样对儿童进行教育,是为了不把孩子惯坏。事实上,当父母这样做的时候,往往会引起孩子的恐惧和痛苦,并未达到应有的目的。此时,儿童所感觉的恐惧是失去父母之爱的恐惧。,心,24,父母要努力做到,第一、和谐的家庭气氛 当孩子经常处于父母言语不合或是肢体冲突的不安环境中时,孩子会有恐惧的猜测,爸爸妈妈是不是因为我不乖才吵架?他们是不是不爱我了?他们会不会离开我?由于孩子对大人们的争吵无能为力,因此只能躲在角落里暗自哭泣,或是独自生自己的闷气,后者会把这股怨气累积在心中,长大后心中将会有扭曲的价值观。因此,拥有一个安康快乐的生长环境,

18、对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是至关重要的。,心,25,第二、充分的亲情陪伴 现在有许多俗称的“假日父母”,即父母平常都将孩子托付给保姆或是长辈照顾,自己则因为工作应酬而很少陪伴孩子,甚至不接孩子回家,孩子难得与父母见上一面。而对于孩子来说,爸爸妈妈就像是玩伴一样重要。缺少了父母的陪伴,孩子将很难养成良好且规律的生活习惯,安全感自然也就无从建立或培养了。,心,26,第三、找出不安的原因 有些大自然或外在环境上的灾害可能使孩子感到不安,比如说地震、天空中的闪电等,这就是有些孩子对大自然感到恐慌的原因,或者是过大的声响、突然的惊吓等,都有可能成为孩子不安的来源。这时父母可以寻求心理治疗师或其他音乐、艺术的治疗

19、,协助孩子重建安全感。,心,27,第四、借助游戏的帮助 父母可以陪伴孩子参与活动,或是通过游戏中的肢体接触,这都有助于建立安全感,父母平时可以多花点心思,设计一些简单的家事、游戏,或DIY手工劳作等,让孩子从做中学,同时也让亲子情感升温,沟通更加顺畅!,心,28,第五、容许孩子的哭泣 有时一些小小的挫折就可能让孩子感到很委屈或孤立无援,比如生病、争宠,或是被隔壁小孩子抢走一颗糖果等,这时孩子哭泣只是想要吸引大人的注意力,来寻求一些安慰。不过有些父母却以训斥的方式不准孩子哭泣,此举是不可取的,因为适当的哭泣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宣泄方式,可以及时排除负面情绪,协助建立安全感。,心,29,结束语,造成孩子没有安全感的因素主要是家庭原因,亲子关系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学习的一条道路,所以,父母应该更加关注孩子,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安全感,这样他们才能更好的面对以后的人生。,心,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