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杆菌介导法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598126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2.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杆菌介导法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农杆菌介导法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农杆菌介导法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农杆菌介导法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农杆菌介导法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杆菌介导法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杆菌介导法课件.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农杆菌介导转化法 农杆菌是普遍存在于土壤中的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它能在自然条件下趋化性地感染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受伤部位,并诱导产生冠瘿瘤或发状根。,农杆菌感染柳树产生冠瘿瘤,原理: 根癌农杆菌和发根农杆菌细胞中分别含有Ti质粒和Ri质粒,其上有一段T-DNA,农杆菌通过侵染植物伤口进入细胞后,可将T-DNA插入到植物基因组中。,因此,农杆菌是一种天然的植物遗传转化体系。人们将目的基因插入到经过改造的T-DNA区,借助农杆菌的感染实现外源基因向植物细胞的转移与整合,然后通过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再生出转基因植株。 农杆菌介导法起初只被用于双子叶植物中,近年来,农杆菌介导转化在一些单子叶植物(尤其是

2、水稻)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Story冠瘿瘤病:双子叶植物经常发生,因肿瘤着生地面在近地面的根茎交界处,形似帽状而得名。1907年, Smith & Townsent 农杆菌诱发冠瘿瘤病。1947年, Braun et al. 证实俩者的关系,但发现有的菌株不 致病。提出了假说:tumour-inducing principle,TIP.肿瘤 诱导因子 。60s , 肿瘤组织中含高浓度的氨基酸(octopine , nopaline) 总称冠瘿碱(opine) 。 Petit et al.证实肿瘤组织 合成的冠瘿碱取决于菌株,而且菌株能专一地利用 冠瘿碱作为菌株生存的唯一的碳源和氮源。(证实了

3、TIP),1974年,Zaenen et al, Schell, Van Larebeke et al. 从致瘤农杆菌中分离出一类巨大的质粒 (tumor inducing plasmid),称为Ti质粒。 Ti=TIP1977年,Chilton et al.分子杂交技术证实肿瘤细胞中存 在外源的DNA ,与Ti质粒的DNA有同源性,是整 合到了植物染色体的农杆菌质粒DNA片段, T- DNA (transferred DNA),其内有致瘤和冠瘿 碱合成酶等基因。1981年,Ooms et al.发现Ti质粒上有致瘤区(virulence region),Vir区。,Ti质粒是根癌农杆菌细胞核

4、外存在的一种环状双链DNA分子,长度约200kb,平均周长54.175 .4 um,分子质量为(90150)106 Da。在温度低与30的条件下,Ti质粒可稳定地存在于根癌农杆菌细胞内。,Ti质粒除上述上述诱导受侵染的植物组织产生冠瘿瘤外,还具有以下几种重要功能:1、赋予根癌农杆菌附着于植物细胞的能力;2、赋予根癌农杆菌分解代谢冠瘿碱的能力;3、根癌农杆菌的寄主植物范围;4、决定所诱导的冠瘿形态和冠瘿碱的成分;5、参与寄主细胞合成植物激素吲哚乙酸和一些细胞分裂素的代谢活。,1) Ti质粒的结构来自于不同野生型根癌农杆菌的Ti质粒可根据其产生的冠瘿碱类型分为三类:章鱼碱(octopine)类 胭

5、脂碱(nopaline)类 农杆碱(agropine) 类。Ti质粒携带着既能分解又能合成这些化合物的酶类和相应基因,然而冠瘿碱合成基因却不能在根癌农杆菌中表达,它们只有进入植物细胞后才能表达,Ti质粒上的冠瘿碱分解基因产物却能分解冠瘿碱,为宿主细胞提供能源、氮源和碳源。,长度:160-250 kb6大功能区:1)致瘤区,这个区主要合成植物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2)冠瘿碱合成区;3)冠瘿碱分解区;4)Ti质粒接合转移区(tra);5)毒性区(Vir);6)DNA复制区(Rep)。,在致瘤区、冠瘿碱合成区的两侧存在着一个24 bp直接重复序列,由这三部分所构成的DNA区域叫做T-DNA。致瘤区+

6、冠瘿碱+左右边界=T-DNA插入植物染色体中的Ti质粒片段只有T-DNA。T-DNA 区域中的这些基因只有在T-DNA插入到植物基因组后才能激活表达.,T-DNA,T-DNA :Tms1、Tms2、Tmr这3个基因表达植物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可调节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发育,它们的过量表达刺激植物细胞大量快速增长而形成冠瘿。冠瘿碱合成基因在宿主植物体内合并分泌出来,被Ti质粒上的冠瘿碱代谢基因分解成碳源和氮源,供根癌农杆菌生长所须。,脂碱型根癌农杆菌Ti质粒中T-DNA的左右两侧是一段24bp的重复序列,构成T-DNA的左边界和右边界。在某些章鱼碱型根癌农根癌农杆菌Ti质粒中T-DNA是以两个分开的

7、独立片段形式存在,即T-DNA左边区段和T-DNA右边区段。插入在T-DNA边界序列之间的任何DNA都可被转到植物染色体中。因此Ti质粒可用做外源目的基因的载体。,Vir区(Vir-region):即毒性区。其长度约为35kb。控制根癌农杆菌附着于植物细胞和Ti质粒进入细胞有关部位,与感染后冠瘿形成有关。Vir区位于T-DNA区左侧,包含义个毒性遗传点(virA、vir、virC、 vir、vir和virG)。vir基因控制着的转移。,virvirvirC virG virvirA,植物细胞受伤后,细胞壁破裂,分泌物中含有高浓度的创伤诱导分子。它们是一些酚类化合物,如乙酰丁酮(acetosyr

8、ingone,AS)和-羟基酰丁香酮(-hydroxacetosyringone,OH-AS)。根癌农杆菌对这一类物质具有趋化性,在植物细胞表面附着后,受这些创伤诱导分子的刺激,Ti质粒vir区毒性基因被激活和表达。,目前已经发现9种信号因子,均为水溶性酚类化合物。其中乙酰丁香酮(acetosyringone,AS)和羟基乙酰丁香酮(OH-AS)的作用较强,儿茶酚、原儿茶酚、没食子酸、焦性没食子酸、二羟基苯甲酸、香草酚和对羟基苯酚处理农杆菌时也对Vir区的基因表达起促进作用。双子叶植物在在农杆菌侵染时可以形成大量的信号因子,而使T- DNA可以成功的转入;而单子叶植物需要加入外源酚类物质,才能

9、激活Vir区的基因,达到转基因的目的。,最先激活表达的是virA基因,它编码感受蛋白,位于细菌细胞膜的疏水区,可接受环境中的信号分子。在virA蛋白的激活下,virG基因表达,virG蛋白经磷酸化由非活性态变为活化状态,进而激活vir区其他基因表达。virA基因virG基因,virD基因产物:virD1蛋白是一种DNA松弛酶,它可使DNA从超螺旋型转变为松弛型状态;virD2蛋白则能切割已呈松弛态的T-DNA,2个边界产生缺口,使单链T-DNA得以释放。VirE基因所表达的virE2蛋白是单链T-DNA结合蛋白。可使T-DNA形成1个细长的核酸蛋白复合物(T-复合体),以此保护T-DNA不被包

10、内外的核酸酶降解。,小结:植物细胞受伤后,细胞壁破裂,分泌物中含有高浓度的创伤诱导分子。它们是一些酚类化合物,如乙酰丁酮(acetosyringone,AS)和-羟基酰丁香酮(-hydroxacetosyringone,OH-AS)。根癌农杆菌对这一类物质具有趋化性,在植物细胞表面附着后,受这些创伤诱导分子的刺激,Ti质粒vir区毒性基因被激活和表达。,最先激活表达的是virA基因,它编码感受蛋白,位于细菌细胞膜的疏水区,可接受环境中的信号分子。在virA蛋白的激活下,virG基因表达,virG蛋白经磷酸化由非活性态变为活化状态,进而激活vir区其他基因表达。其中virD基因产物virD1蛋白

11、是一种DNA松弛酶,它可使DNA从超螺旋型转变为松弛型状态;而virD2蛋白则能切割已呈松弛态的T-DNA,2个边界产生缺口,使单链T-DNA得以释放。VirE基因所表达的virE2蛋白是单链T-DNA结合蛋白。可使T-DNA形成1个细长的核酸蛋白复合物(T-复合体),以此保护T-DNA不被包内外的核酸酶降解。T-复合体依次穿过根癌农杆菌和植物细胞膜及细胞壁。并进入植物细胞核,最终整合进入植物核基因组。T-DNA的转移机理比较复杂,依赖于T-DNA区和vir区共同参与,涉及多个基因表达及一系列蛋白质和核酸的相互作用。,Table1 Summary of vir Gene Products,T-

12、DNA加工和转移Vir基因表达调控的问题,知道VirA和VirG基因诱导其它Vir基因的表达,当VirD操纵元的被诱导表达后,其中的VirD1和VirD2蛋白质具有核酸内切酶的活性(YanofskyMF.1986),能够在T-DNA边界重复序列的特异位点切开T-DNA单链,因此T-DNA往往以单链形式进入植物细胞。但是在植物细胞中也发现双链T-DNA分子。,切刻位点(nicksite)可作为DNA从5向3合成的起始位点,新的DNA链合成后,T-DNA单链即被替换(displacement)释放出来(图2)。当然这种缺刻也可通过重组系统把T-DNA双链从Ti质粒上解离下来。,缺失研究也表明:右边

13、界重复序列缺失后,T-DNA不能转移,而左边界重复序列的缺失会稍稍降低T-DNA转移频率(TimmermanB1988),这进一步说明T-DNA单链是在从右边界到左边界5向3替换合成中释放出来的。,右边界的缺失,使得DNA合成不能起始,因而T-DNA不能释放,所以T-DNA不能转移到植物细胞。而左边界的缺失,仅会影响DNA合成过程的终止,可能会降低导致T-DNA单链释放,而不会明显影响T-DNA单链的形成。,可见T-DNA左边界序列作为合成DNA的起始位点的效率比右边界序列低。这种不同不是由于左右边界的24bp重复序列核苷酸不同,而是由于靠近右边界位置有一个转移增强子(transferenha

14、ncer;overdriverPeraltaEG1986)存在。这个T-DNA转移增强序列能极其明显的增加农杆菌中T-DNA链形成,并且这种作用与它的位置、方向及距离均无关系。增强子的缺失能够使农杆菌对宿主植物的毒性降低。Toro等人发现VirC1蛋白能特异性的结合这个增强子,VirC操纵元的突变也能导致农杆菌的毒性减弱。,当T-DNA单链进入植物细胞后,植物细胞如何处理这些单链DNA?Paul等人利用电转移法把单链DNA转化到烟草原生质体中,结果表明,在植物细胞中,单链DNA迅速转变成双链DNA分子。此外单链DNA比双链DNA的转化效率更高。然而T-DNA分子并非以裸露的单链DNA形式进入植物细胞的。T-DNA单链的5端共价的结合着VirD2蛋白质,从而保护T-DNA分子免受外切核酸酶的降解,此外VirD2蛋白质上含有核定位的序列,所以结合在T-DNA5端的VirD2蛋白质象一个“导向仪”(pilot)指引并保护T-DNA进入植物细胞核中。VirE2蛋白质是一种单链结合蛋白质,能够包裹T-DNA单链,和其它T-DNA结合蛋白质共同构成了T-复合体。,冠瘿碱分解区,冠瘿也是在冠瘿碱胞内合并成分泌出来的,被冠瘿碱分解基因分解成根癌农杆菌生长所须的碳源和氮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