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系统配套园林绿化建筑小品工程施工项目组织设计.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598832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 页数:363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系统配套园林绿化建筑小品工程施工项目组织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3页
建筑系统配套园林绿化建筑小品工程施工项目组织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3页
建筑系统配套园林绿化建筑小品工程施工项目组织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3页
建筑系统配套园林绿化建筑小品工程施工项目组织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3页
建筑系统配套园林绿化建筑小品工程施工项目组织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系统配套园林绿化建筑小品工程施工项目组织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系统配套园林绿化建筑小品工程施工项目组织设计.doc(3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筑系统配套园林绿化建筑小品工程施工项目组织设计建筑、安装、系统配套、园林绿化、建筑小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目 录1 编制依据1 招标文件1 工程施工图纸1 主要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标准1 主要法律、法规、文件42 工程概况5 工程综述53 施工准备5 技术准备5 施工物质准备14 现场准备15 施工临时用电164 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31 施工顺序31 施工测量方案33 土方工程方案46 建筑工程方案52 园路铺装方案126 绿化工程方案149 系统工程方案167 电气工程方案1795 质量保证措施和创优计划189 质量保证体系189 质量管理承诺194 质量保证措施202 创优目标210 创优措施

2、210 施工质量控制2166 施工总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218 施工总进度计划218 施工进度控制措施218 工期管理保证措施220 工期保证措施2257 施工安全措施计划227 安全施工方针227 安全管理目标:227 安全检查工作程序227 施工安全保证体系228 安全施工承诺245 安全保证措施2508 文明施工措施计划274 管理目标274 文明施工管理体系274 文明施工管理措施2759 施工场地治安保卫管理计划285 治安保卫管理计划285 现场监控系统286 施工现场人员、车辆进出场控制28710 施工环保措施计划287 环保体系287 环保措施计划288 环境管理措施28911

3、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293 临时设施布置293 总平面布置29412 项目组织管理机构296 管理人员配置296 项目组织网络298 管理层职责29913 施工机械设备投入308 施工机械、设备投入计划308 施工机械设备保证措施31114 劳动力安排计划及保证措施311 劳动安排计划312 施工队伍保证措施313 劳动力保证措施31415 成品保护措施和工程保修工作的承诺316 成品保护措施316 工程保修管理承诺31816 紧急情况的处理措施、预案以及抵抗风险的措施323 应急准备323 应急预案324 事故处理程序326 抵抗风险的措施327 施工现场油田管线、设施的保护措施328 消防预

4、案措施33217 企业使用劳务工工资发放到位的保证措施335 劳务工工资发放保证措施33518 企业支付大宗材料、设备供应商货款的保证措施338 流动资金管理保证措施338 专项资金管理3381 编制依据1.1 招标文件1.1.1 旅游景区工程,招标文件编号:*;1.2 工程施工图纸1.2.1 施工图,设计变更,及相配套设计文件;1.3 主要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标准序号规范、规程、标准名称标准编号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3.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131-2007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

5、0-20065.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l68-2006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7.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8.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修订版)GB50204-200210.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11.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6-200212.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13.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14.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

6、212-200215.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规范GB50236-201116.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1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气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19961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8-19961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9-199620.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200521.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2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2013修订版)GB50300-20012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7、50303-200224.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GB3883.1-20082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201126.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GB50656-201127.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201128.钢筋混凝土用钢(第一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0829.钢筋混凝土用钢(第二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30.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31.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200632.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107-201033.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0234.普通混凝土力

8、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35.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36.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T50152-201237.城市建设档案著录规范GB/T50323-200138.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639.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40.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50430-200741.建筑用砂 GB/T14684-200142.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01 43.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200844.水泥取样方法GB/T12573-200845.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

9、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46.质量管理 顾客满意 组织处理投诉指南GB/T19012-200847.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计划指南GB/T19015-200848.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21431-200849.钢质管道外腐蚀控制规范GB/T21447-200850.埋地钢质管道聚乙烯防腐层GB/T23257-20095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4001-200452.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653.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5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T50375-200655.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

10、量管理规范GB/T50430-200756.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50502-20095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58.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范JGJ33-201259.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60.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6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6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63.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199164.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65.建筑施工现场环境及卫生标准JGJ146-200466.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程

11、JGJ160-200867.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68.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80-200969.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201170.早期推定砼强度及试验方法标准JGJ/T15-200871.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104-201172.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道工程技术规范CJJ/T29-201073.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82-9974.建设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CJJ/T117-200775.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CJJ110-200676.管道防腐层检漏试验方法标准SY0063-199977.建设企业管理信息系

12、统软件通用标准JG/T165-200478.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XJJ016-20057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工艺标准XJJ018-200580.地下防水工程施工工艺标准XJJ019-200581.钢结构工程施工工艺标准XJJ020-200582.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工艺标准XJJ022-200583.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工艺标准XJJ023-20052 工程概况2.1 工程综述2.1.1 本项目规划用地总面积约,依据分期建设的原则,本次建设(一期)的用地面积约:,其中:建筑主体为一层建筑,局部二层,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墙体外壁做生土造型处理;停车场面积约10000,以及核心景区相关小品,

13、旅客服务中心装饰装修等建筑内容。2.1.2 承包范围:拆除工程、建筑工程、安装工程、装饰装修工程、房屋修缮工程、道路工程、系统配套工程、园林绿化工程、建筑小品工程等全部施工内容及保修责任和义务。2.1.3 承包方式:包工包料。3 施工准备 3.1 技术准备3.1.1 技术培训3.1.1.1 人员素质要求:施工人员尤其是从事与质量相关活动的人员必须经公司人力资源部组织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3.1.1.2 考察、学习与收资:针对本工程的实际情况与特点,项目部拟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外出考察收资,以充分掌握同类技术3.1.1.3 项目部现场培训:在工程开工前,对广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施工

14、人员进行质量管理标准基本思想和质量保证手册、程序文件的培训,增强质量意识和顾客意识,熟悉质量管理的基本流程,以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3.1.1.4 组织学习合同法;组织相关人员研读本工程技术经济合同,了解合同赋予的权力和义务,增强一切按合同办事的法律意识。3.1.1.5 组织各专业人员熟悉图纸,对图纸进行自审,熟悉和掌握施工图纸的全部内容和设计意图。土建、安装各专业相互联系对照,发现问题,提前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协商,参加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组织的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3.1.1.6 编制施工图预算,根据施工图纸,计算分部分项工程量,按规定套用施工定额,计算所需要材料的详细数量、人工数

15、量、大型机械台班数,以便做进度计划和供应计划,更好地控制成本,减少消耗。3.1.2 技术交底3.1.2.1 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本工程每一道工序开工前,均需进行技术交底,技术交底是施工技术管理的一个重要制度,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其目的是通过技术交底使参加施工的所有人员对工程技术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科学地组织施工和按合理的工序、工艺进行施工。3.1.2.2 技术交底专业均采用三级制,即项目部技术负责人专业工长各班组长。技术交底均有书面文字及图表,级级交底签字,工程技术负责人向专业工长进行交底要求细致、齐全、完善,并要结合具体操作部位、关健部位的质量要求,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的讲述交

16、底,工长接受后,应反复详细地向作业班组进行交底,班组长在接受交底后,应组织工人进行认真讨论,全面理解施工意图,确保工程的质量和进度。3.1.3 技术管理措施3.1.3.1 成立工程技术质量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和项目工程师牵头,设计、施工的技术人员、专职质检员、材料员、机具员、保管员、队长、班组长参与,负责对工程从材料、机具供应、保管、图纸、技术交底、现场施工到中间验收、竣工验收以及回访保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3.1.3.2 严格执行我公司的技术管理层层负责责任制,总工程师对项目经理负责,技术人员对总工程师负责,有利于规范和规程、技术措施和技术纪律的正确贯彻执行。3.1.3.3 总结我公司

17、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和教训,结合本工程的设计要求、地质情况及技术要求,编制实施施工组织设计,并对关键及特殊工序,制定详细的并落实到人的施工过程控制程序和操作细则。3.1.3.4 对日常性的技术管理工作,责任承包到人,制定工作要求和标准,根据工程实际进度中的情况进行考评、奖罚。3.1.3.5 对重点、难点工序组织专题攻关小组,解决施工技术难题,确保工程按计划快速、优质进行。3.1.3.6 施工过程严把“三关”。一是严把图纸审核关;二是严把测量关;项目经理部施工测量组根据复核成果进行测量控制,负责施工测量放线。采用经纬仪测量、双导线控制。三是严把材料质量及试验关,坚决杜绝不合格的材料及半成品使用到工

18、程中。3.1.3.7 技术管理按系统化进行,在测量、试验、设计变更、质量控制等工作中,对各种试验记录表格、检验记录表格等制定统一的标准,使各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对日常技术资料和文件等及时进行整理、归档、妥善保存,在技术人员变化时做好移交工作。3.1.3.8 加强与业主、监理、设计单位的联系,在施工技术方面取得广泛的合作与支持,并及时解决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和问题。3.1.3.9 由项目总工程师及主管工程师亲自抓技术交底和组织关键和特殊工序的作业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技术学习,严格贯彻执行制定的施工控制程序和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3.1.3.10 技术工作真正做到为施工生产服务,为生产提供技术保证。在组

19、织生产、技术等有关部门研究讨论的基础上,负责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并报监理审批,审批通过后,发放到有关人员并按照实施。3.1.3.11 对工长编写的分项工程技术交底进行审核,并给予签认。重要分项工程、特殊部位或新材料、新工艺施工前,技术负责人应写出书面技术交底,特殊过程要编写作业指导书。3.1.3.12 对设计中有些不符合施工规范要求或不便施工的问题,提前找建设单位、监理、设计协商,及时办理设计变更洽商。3.1.3.13 提前编制原材料试验计划和各项施工试验计划,按有关规定进行相关项目见证试验。3.1.3.14 严格执行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定及时收集和整理,并借助计算机进行辅助管理,提高技术资

20、料的观感效果。3.1.3.15 在施工过程中,督促有关人员及时报验,以免影响施工进度。3.1.3.16 认真贯彻国家规范标准及省、市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的岗位责任制,熟悉施工图纸,及时提出图纸上的问题,尽量减少因设计变更造成的返工现象,根据规范和图纸认真做好施工前的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写和技术交底工作,并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交底的要求有计划、有步聚、有检查地施工。3.1.3.17 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科技项目,辅以科学技术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原材料、成品及半成品的采购与使用,采取双向控制保证制度,采购时应有出厂证明和质保书,进场后经专职人员抽样复查,然后报业主、监理、监理等审批

21、,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定期检查、校正和维护各种施工用的测量仪器、质检用具。3.1.3.18 做好新技术、新规范、新标准的收集、整理、宣传、培训工作。由专人负责对本工程技术文件包括合同、图纸、设计变更、施工联系单等从施工到传递、归档的全过程进行控制,使其一直处于受控状态,使监理、设计单位的变更指令及时有效地通过各个部门有序地传达到施工班组,以减少不必要的返工从而提高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3.1.4 材料管理措施3.1.4.1 对供应商的选择及产品的质量关进行严格控制,保证所采购的产品符合要求。公司建立合格供应商的名单,并定期对其进行评审,采购产品时制订完整的计划、合同和相应的规范

22、、标准等并严格进行验证通过检验制度,对进场材料做到。3.1.4.2 达不到合同要求的材料不进场,严格执行自检制度。合格证书、资料等不齐全的材料不接受,电线、电缆、给水复合管要严格执行现有的送检制度。3.1.4.3 没有申报或申报不合格的材料不准使用,严格执行材料报审制度。3.1.5 产品标识与可追溯性管理措施3.1.5.1 对原材料、施工过程及完工工程进行有效的标识,使产品有可识别性和可追溯性。3.1.5.2 对原材料在记录上和实物上进行标识,对重要材料还要记录、跟踪其使用部位;对施工过程在记录和实物上标识,特殊工序还要记录、跟踪其使用部位。3.1.6 工序控制管理措施3.1.6.1 对施工工

23、序各个环节的控制,保证其质量满足要求,对特殊工序由具备资质的人员进行操作并进行连续的监控。在抓质量分解目标落实中。3.1.6.2 隐检制:根据进度安排预检、隐蔽工程检验计划,进行预检、隐检程序。办理预检、隐检手续,并及时履行签字归档手续。3.1.6.3 三检制:按工序、分部、分项落实三级检查控制,重点抓住工序跟踪检查,把优质优价、奖优罚劣及时落实到工序、落实到班组、落实到人头。3.1.6.4 岗位责任制:按质量目标分解,将质量责任层层挂牌,层层落实到人头,形成优质精品竞赛气氛,加大质量奖罚制度。3.1.6.5 现场例会制度:明确专业的施工顺序和工序穿插的交接关系及质量责任,加强各专业工种之间的

24、协调、配合及工序的交接管理,及时解决前后工种间的矛盾和问题,避免扯皮、返工现象,保证施工顺序进行。3.1.6.6 外监制:主动虚心接受监理、发展商、质检总站以及设计等各方面的指导和意见,从严自我要求,实施超前预控,坚决及时整改。3.1.7 检验和试验及测试设备的管理措施3.1.7.1 对检验和试验状态操作标识和控制,确保只有通过了规定的检验和试验且合格的产品才能使用和安装。标识和方式有记录和实物标识。3.1.7.2 同时按规定对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购置、统一管理、使用、保养和定期检定、校准等进行严格控制,使之处于完好状态并且精度能满足使用要求。损坏的计量器具必须及时修理和调换,不得带病工作。

25、计量器具必须定期进行校对、鉴定,严禁使用未经校对过的器具。3.1.8 “三控制”制度3.1.8.1 执行“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的全过程,是我公司抓质量管理,质量控制的主要环节。3.1.8.2 事前控制主要为:施工组织设计、图纸会审及深化设计、技术复核、技术交底、计量器具管理、材料报审、样板等制度,体现事前控制的重要。3.1.8.3 事中控制主要为:技术复核、隐蔽验收、现场材料管理、样板制度、充分体现了事中控制的要求。3.1.8.4 事后控制主要为:质量奖罚制度、竣工资料、回访保修等制度,以体现事后控制的必要性。3.1.9 技术复核、隐蔽验收及质量评定制度3.1.9.1 对涉及到标高的

26、部位,必须认真对标高进行技术复核,确保标高正确。凡分项工程的施工结果被后道工序所覆盖,均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验收结果必须先填写隐蔽验收申请有,报监理工程师验收、签字,再填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以作档案资料保存。3.1.9.2 分项工程施工完毕后,各分管工种负责人必须及时组织班组进行分项工程质量评定工作,并填写分项工程质量检查评定表交专职质检员核定质量等级,项目工程师审核,项目经理确认最终评定。3.1.10 成品管理3.1.10.1 加强成品保护,贯彻成品保护实施细则;设成品保护人员,明确责任范围;严格执行成品保护人员的奖罚规定。落实工序交接,强化下道工序地位,搞好工序专业间的穿插作业,防止互相影响

27、。加强上道工序对下道工序的服务意识,加强对成品质量保护的经常性巡视检查,并形成对成品采取“护、包、盖、封”的保护措施为手段;加强成品、半成品原材料保护工作。3.1.11 竣工文件管理3.1.11.1 竣工文件编制内容:竣工文件是全面反映、记载施工全过程的重要文件,是工程承包合同的一部分,同时也代表着施工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与完成工程主体有着同等重要性。3.1.11.2 本工程竣工文件包括内容:开工报告;技术交底;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及构配件检验合格证;施工实验记录;施工记录;测量记录及预检记录;隐蔽工程检查记录;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资料;使用功能实验记录;设计变更记录;竣工图;竣工验收单;测量、实

28、验仪器计量检验证书;工程照片等。3.1.11.3 竣工文件的收集:在工程开工前,由工程技术部质量安全部制定竣工资料的收集计划,根据工程内容明确需要收集资料的内容、范围、数量等,在工程进行中按计划进行收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收集整理各施工阶段应有的资料,并按单位工程、资料内容、施工顺序进行存档。3.1.11.4 竣工文件的整理:在工程完工后,由工程技术部及时将该单位工程的竣工资料进行清点、整理,有缺少、遗漏的资料及时补充、完善,对整理完成的资料要妥善保管。技术资料指派具有一定专业知识且责任心强的专人负责,在人员变化时做好资料的移交工作。3.1.11.5 竣工文件的编制:在编制竣工资料时,应明确标准

29、、要求、统一格式;发生工程变更的内容应如实地反映到竣工图中,竣工图中反映的内容与设计变更资料相对应。竣工文件中的汇总表、统计表中的数字准确,与施工原始资料中的内容一致,并仔细核对。在文件整理装订时符合档案管理的要求,按文件整理工作的规定选择有一定经验、责任心强、工作细致的人员进行工作。在整理竣工资料时尊重原始资料,对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原始资料原则上不改动,保持原始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3.2 施工物质准备3.2.1 材料准备: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预算的工料分析,拟定工程施工材料供应计划。并对水泥、钢材、木材等各项建筑材料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各项材料计划表,按计划分批进场。对各种材料的入库,保管和出

30、库制订完善的管理办法,同时加强防盗、防火的管理。3.2.2 构配件加工准备: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预算的所提供的各种构配件,提前做好加工、翻样、预制、预埋件加工等工作,并编制相应的需求量计划表,按计划有条不紊实施,以保证施工顺利进行。3.2.3 施工机械准备: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预算提供的施工机械数量,拟订施工机械计划表,按计划组织相应施工机械进场就位。3.2.4 运输准备:项目部配备相应的运输车辆,便于小型配件、生活物资、小批量材料的运输、材料送检和业务联系等日常工作开展。3.3 现场准备3.3.1 现场环境、交通准备3.3.1.1 本工程施工场地开阔,工程的材料及设备运输便利,使本工程有

31、一个良好的施工运输环境,保护好周边环境,并按规定做好施工场地围墙,使之成为一个良好的工程施工环境。进场后,首先对现场周边道路实行整理,做好各类材料及部分设备的进场准备。3.3.1.2 开工前办理好施工许可证等各项法定手续,并与交通、电力、市政、自来水、电讯、城管、公安等部门建立联系,以便及时协调。3.3.1.3 根据业主提供的现场内的供水管、排水口、供电电源,确定现场内供水、供电、排水的走向。3.3.1.4 施工给排水按临时给排水平面图的要求,现场用水需满足施工及消防所需,给水系统采用DN100的供水管与业主水源连接。3.3.1.5 施工用电由业主提供的电源引入,现场设5个配电箱,分担各部分的

32、电负荷,现场设置照明路灯。电线的铺设、配电箱、漏电保护器的设备均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施工现场用电安全规程。3.3.2 施工现场测量控制3.3.2.1 会同有关单位做好施工现场测量控制网点的移交校验工作,包括测量控制点以及有关技术资料,并复核控制点。根据给定控制点测在施工现场内设立永久性标桩,并做好保护,作为工程测量的依据。3.3.2.2 在建设单位组织下,按照施工图确定每一部位的尺寸,设计标高等,并作详细记录。选择测设设备及辅佐工具材料,校核检测设备精度。向参与测设施工的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履行签字手续。认真熟悉、审查施工图纸,掌握施工部位的设计特征标高,了解设计意图及要求。3.3.2.3 核定

33、现场场地的实际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是调整测设设备。全面了解设计意图,认真熟悉与审核图纸。施测人员通过对总平面图和设计说明的学习,了解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特点,周围环境,各位置及座标,其次了解现场测量座标、水准点的位置和高程。3.4 施工临时用电3.4.1 现场配电系统3.4.1.1 本工程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配电系统必须符合三级配电二级保护(三相五线制)要求。3.4.2 现场配电流程3.4.2.1 根据施工现场目前情况,遍于对现场配电系统作安全技术管理和维护,配电箱分级设置。即在全场设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用电设备。所有设备均达到“一机一闸一漏一箱”要求。3.4.3 电缆线路铺设要

34、求3.4.3.1 电缆线路中必须包含全部工作芯线和用作保护零线或保护线的芯线。需要三相四线制配电的电缆线路必须采用五芯电缆。3.4.3.2 五芯电缆必须包含淡蓝、绿、黄三种颜色绝缘芯线。淡蓝色芯线必须用作N线,双色芯线必须用作PE线,严禁混用。3.4.4 配电箱规定3.4.4.1 总配电箱应设在靠近电源的区域,分配电箱应设在用电设备或负荷相对集中的区域,分配电箱与开关箱的距离不得超过30m,开关箱与其控制的固定式用电设备的水平距离不宜超过3m。3.4.4.2 总配电箱的电器应具备电源隔离,正常接通与分断电路,以及短路、过载、漏电保护功能。电器设置:应符合下列原则:3.4.4.3 当总路设置总漏

35、电保护器时,还应装设总隔离开关、分路隔离开关以及总断路器、分路断路器或总熔断器、分路熔断器。当所设总漏电保护器是同时具备短路、过载、漏电保护功能的漏电断路器时,可不设总断路器或总熔断器。3.4.4.4 当各分路设置分路漏电保护器时,还应装设总隔离开关、分路隔离开关以及总断路器、分路断路器或总熔断器、分路熔断器。当分路所设漏电保护器是同时具备短路、过载、漏电保护功能的漏电断路器时,可不设分路断路器或分路熔断器。3.4.4.5 隔离开关应设置于电源进线端,应采用分断时具有可见分断点,并能同时断开电源所有极的隔离电器。如采用分断时具有可见分断点的断路器,可不另设隔离开关。3.4.4.6 总开关电器的

36、额定值、动作整定值应与分路开关电器的额定值、动作整定值相适应。3.4.4.7 电流互感器时,其二次回路必须与保护零线有一个连接点,且严禁断开电路。3.4.4.8 总配电箱中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大于01s,但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与额定漏电动作时间的乘积不应大于30mAs。3.4.4.9 总配电箱和开关箱中漏电保护器的极数和线数必须与其负荷侧负荷的相数和线数一致。3.4.4.10 配电系统宜使三相负荷平衡。220V或380V单相用电设备宜接入220380V三相四线系统。3.4.4.11 每台用电设备必须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严禁用同一个开关箱直接控制2台及2台

37、以上用电设备(含插座)。3.4.4.12 动力配电箱与照明配电箱宜分别设置,动力开关箱与照明开关箱必须分设。3.4.4.13 配电箱、开关箱周围应有足够2人同时工作的空间和通道,不得堆放任何妨碍操作、维修的物品。3.4.4.14 配电箱、开关箱应装设端正、牢固。固定式配电箱、开关箱的中心点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应为1416m。移动式配电箱、开关箱应装设在坚固、稳定的支架上。其中心点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宜为0816m。3.4.4.15 配电箱、开关箱内的电器(含插座)应先安装在金属或非木质阻燃绝缘电器安装板上,然后方可整体紧固在配电箱、开关箱箱体内。金属电器安装板与金属箱体应做电气连接。3.4.4.16

38、配电箱、开关箱内的电器(含插座)应按其规定位置紧固在电器安装板上,不得歪斜和松动。3.4.4.17 配电箱的电器安装板上必须分设N线端子板和PE线端子板。N线端子板必须与金属电器安装板绝缘;PE线端子板必须与金属电器安装板做电气连接。 进出线中的N线必须通过N线端子板连接;PE线必须通过 PE线端子板连接。3.4.4.18 配电箱、开关箱内的连接线必须采用铜芯绝缘导线。导线绝缘的颜色标志规定,相线、N线、PE线的颜色标记:相线L1、L2、L3相序的绝缘颜色依次为黄、绿、红色;N线的绝缘颜色为淡蓝色;PE线的绝缘颜色为绿黄双色。任何情况下上述颜色标记严禁混用和互相代用。要求并排列整齐;导线分支接

39、头不得采用螺栓压接,应采用焊接并做绝缘包扎,不得有外露带电部分。3.4.4.19 配电箱、开关箱的金属箱体、金属电器安装板以及电器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底座、外壳等必须通过PE线端子板与PE线做电气连接,金属箱门与金属箱体必须通过采用编织软铜线做电气连接。3.4.4.20 配电箱、开关箱的箱体尺寸应与箱内电器的数量和尺寸相适应。3.4.4.21 配电箱、开关箱中导线的进线口和出线口应设在箱体的下底面。进、出线口应配置固定线卡,进出线应加绝缘护套并成束卡固在箱体上,不得与箱体直接接触。移动式配电箱、开关箱的进、出线应采用橡皮护套绝缘电缆,不得有接头。配电箱、开关箱外形结构应能防雨、防尘。3.4.5 电

40、器装置的选择3.4.5.1 配电箱、开关箱内的电器必须可靠、完好,严禁使用破损、不合格的电器3.4.5.2 分配电箱应装设总隔离开关、分路隔离开关以及总断路器、分路断路器或总熔断器、分路熔断器。3.4.5.3 开关箱必须装设隔离开关、断路器或熔断器,以及漏电保护器。当漏电保护器是同时具有短路、过载、漏电保护功能的漏电断路器时,可不装设断路器或熔断器。隔离开关应采用分断时具有可见分断点,能同时断开电源所有极的隔离电器,并应设置于电源进线端。当断路器是具有可见分断点时,可不另设隔离开关。3.4.5.4 开关箱中的隔离开关只可直接控制照明电路和容量不大于30kW的动力电路,但不应频繁操作。容量大于3

41、0kW的动力电路应采用断路器控制,操作频繁时还应附设接触器或其他启动控制装置。3.4.5.5 开关箱中各种开关电器的额定值和动作整定值应与其控制用电设备的额定值和特性相适应。3.4.5.6 漏电保护器应装设在总配电箱、开关箱靠近负荷的一侧,且不得用于启动电气设备的操作。3.4.5.7 漏电保护器的选择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一般要求GB 6829和漏电保护器安装和运行的要求GBl3955的规定。3.4.5.8 开关箱中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应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不应大于01s。3.4.5.9 使用于潮湿或有腐蚀介质场所的漏电保护器应采用防溅型产品,其额定漏电动作

42、电流不应大于15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不应大于01s。3.4.5.10 配电箱、开关箱中的漏电保护器宜选用无辅助电源型(电磁式)产品,或选用辅助电源故障时能自动断开的辅助电源型(电子式)产品。当选用辅助电源故障时不能自动断开的辅助电源型(电子式)产品时,应同时设置缺相保护。3.4.5.11 漏电保护器应按产品说明书安装、使用。对搁置已久重新使用或连续使用的漏电保护器应逐月检测其特性,发现问题应及时修理或更换。3.4.5.12 漏电保护器的接线方法。漏电保护器使用接线方法示意L1、L2、L3相线;N工作零线;PE保护零线、保护线;1工作接地;2重复接地;T变压器;RCD漏电保护器;H照明器;W电

43、焊机;M电动机3.4.6 配电箱3.4.6.1 总配电箱:箱内设置总塑壳断路器(透明盖)1只、总漏电断路器1只、分断路器(透明盖)数量根据分配电箱数量设置。3.4.6.2 分配电箱:箱内设总塑壳断路器(透明盖)1只、分塑壳断路器,分断路器数量根据开关箱数量设置。3.4.6.3 开关箱:施工机械设备开关箱内设塑壳断路器(透明盖)1只、塑壳漏电断路器1只,引出至设备。所有设备均达到“一机一闸一漏一箱”要求。3.4.7 接地与接地电阻3.4.7.1 本供电系统设专用保护接地,接地体采用单根505热镀锌角钢,,。接地电阻不大于10。3.4.7.2 移动式发电机供电的用电设备,其金属外壳或底座应与发电机

44、电源的接地装置有可靠的电气连接。3.4.8 电动机械和手持式电动工具使用要求3.4.8.1 选购的电动建筑机械、手持式电动工具及其用电安全装置符合相应的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且具有产品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3.4.8.2 建立和执行专人专机负责制,并定期检查和维修保养;3.4.8.3 接地符合规范要求,运行时产生振动的设备的金属基座、外壳与PE线的连接点不少于2处;3.4.8.4 手持式电动工具中的塑料外壳类工具和一般场所手持式电动工具中的类工具可不连接PE线。3.4.8.5 每一台电动机械或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开关箱内,除应装设过载、短路、漏电保护电器外,还应按要求装设隔离开关或具有可见分

45、断点的断路器,以及装设控制装置。正、反向运转控制装置中的控制电器应采用接触器、继电器等自动控制电器,不得采用手动双向转换开关作为控制电器。3.4.9 焊接机械3.4.9.1 电焊机械应放置在防雨、干燥和通风良好的地方。焊接现场不得有易燃、易爆物品。3.4.9.2 交流弧焊机变压器的一次侧电源线长度不应大于5m,其电源进线处必须设置防护罩。发电机式直流电焊机的换向器应经常检查和维护,应消除可能产生的异常电火花。3.4.9.3 电焊机械开关箱中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应大于30mA,。使用于潮湿或有腐蚀介质场所的漏电保护器应采用防溅型产品,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应大于15mA,。交流电焊机械应

46、配装防二次侧触电保护器。3.4.9.4 电焊机械的二次线应采用防水橡皮护套铜芯软电缆,电缆长度不应大于30m,不得采用金属构件或结构钢筋代替二次线的地线。使用电焊机械焊接时必须穿戴防护用品。严禁露天冒雨从事电焊作业。3.4.10 手持式电动工具3.4.10.1 空气湿度小于75的一般场所可选用I类或类手持式电动工具,其金属外壳与线的连接点不得少于2处;除塑料外壳类工具外,相关开关箱中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应大于15mA,其负荷线插头应具备专用的保护触头。所用插座和插头在结构上应保持一致,避免导电触头和保护触头混用。3.4.10.2 在潮湿场所或金属构架上操作时,必须选用类或由安全隔离变压器供电的类手持式电动工具。3.4.10.3 开关箱中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应大于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