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问题干预课件.ppt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599792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PPTX 页数:51 大小:223.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为问题干预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行为问题干预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行为问题干预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行为问题干预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行为问题干预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为问题干预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为问题干预课件.pptx(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儿童行为问题的处理策略,浙江大学医学院儿童医院 心理科 李 荣 主任医师,学龄前儿童常见行为问题,发脾气;任性;退缩、羞怯、不自信;不合群;过分依赖,不愿意离开父母,甚至拒绝上幼儿园。破坏-注意寻求行为,认知-行为家庭系统为框架 干预策略,症状评估-行为功能分析;从内部理解行为:危险因素,为什么有这样从外部理解行为:维持因素,环境的互动发展的方向,综合干预识别消极互动方式,建立积极的亲子情感互动培养适应性行为如:训练儿童情感的表达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行为功能分析一 发脾气行为界定,意愿达成受阻时,频繁、不恰当的愤怒爆发。愤怒时,总是以破坏性的方式发泄。 (外在表现的共性)常因情绪失控问题造成同

2、伴间人际关系紧张。 (功能受到影响)愤怒爆发和攻击行为下的潜在感受是抑郁、恐惧、委屈、焦虑或无安全感。 (外在行为下的内在情绪体验),性情急躁,情绪波动大,爱发脾气;,鞋子穿不上打鞋子;画画坏了,撕纸头,打自己头把沙子弄到同学脸上后,同学哭了,去告老师,一着急,往自己头上撒沙子,发脾气.下棋输了,大发脾气.被家长批评责怪后,地上打滚.想要的东西一定要马上得到,不然就“大闹天宫”;,从内部理解人的行为(透视心理活动),症状:意识层面(钩子)症结:无意识层面(地雷)顺藤摸瓜创伤:愿望受挫, 内心的愿望周而复始地酿成失望-痛苦;自卫策略:压抑愿望(没有愿望就没有痛苦),抱弹入内,自我中心、立即满足,

3、18月前,尽可能在第一时间满足幼儿的需要,体验环境的安全与可信,建立儿童对世界的信任感。2岁左右懂得“等一等”并不可怕,这是在获得坚实安全感,有了父母充足的爱的基础上。4-5岁基本上不会因为等待而发脾气,有轮流、等待、分享的意识。,从3-4岁开始儿童学习做自己的情绪主人,而不是情绪的奴隶,被情绪牵着鼻子走。愤怒是一种正常情绪,如何宣泄是要学习的,伤害他人和伤害自己的发式为无效方式。,从外部(家庭、社会)理解“儿童的行为”,家长-儿童刺激-反应S-R行为模式态度不肯定,不坚持,迁就-去权威言语威胁-纸老虎贿赂-要挟贿赂-受骗感,愤怒对抗打骂-自控力下降后悔自责的话:(不带你来就好了)-自尊心受挫

4、,从外部(家庭、社会)理解“儿童的行为”,家长-儿童刺激-反应S-R行为模式不顺心-懊恼-发脾气(平静而耐受)否认他的感受与想法(自我肯定,不焦躁)认定只要自己的目的是好的,而不做任何方法上的调整,(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控制、威胁:大灰狼打针不要你了(安全感),发脾气行为功能分析,频度向谁什么情况下S+最近一次印象最深的一次最最早的一次,S-什么情况下不发脾气:孩子听话服从我的意志的时候R认知:当时是怎么想的?R情绪:当时的心情?R动作:做了什么?C结果,不顺心,大发脾气;,S:刚买的心爱的玩具乱了,大发脾气.R1:道理讲得天衣无缝.妥协,每一次都是爸爸有道理,无希望状态,心不甘.希望的表现:

5、不介意,耐受,情绪稳定。你是孩子的榜样!(你希望孩子有的,你得先有)当他错怪你时,他的表现让你感到不舒服时,你的态度是不介意的耐受的。对不起,请原谅。孩子接受到的信息远远不只是你所讲的道理。,外在行为一定有一种互动(童年期)与之MATCH,从小受虐长大,成人后行为模式 施虐-受虐惩罚的效用奴役一部分儿童,再将另外一部分儿童变成了造反派。倾向报复,不同的方向。邀请孩子来反抗你。暂时镇压了某些行为,但没有起到消除这种行为的功效。为行为后果承担责任的能力下降,一旦未被发现,侥幸心理。,心理忽视,惩罚手段:让他失去最喜欢的东西,让他痛苦、难过,记住教训。当表现有进步的时候,奖励最喜欢的东西,哪怕很晚了

6、也做到。多少次成功? 40% 。孩子总是央求:妈妈,不要,不要,我会.儿子说:对我又恨又爱!担心60%的恨积压在孩子心里吗?破坏亲子关系的代价是巨大的。,婴儿式原欲自我,内心一直渴望从未被满足带着恒久的受挫感,经历“被否认”满怀抱怨、憎恨渴望拥有接纳感、害怕自己不受欢迎,行为治疗- 改变僵化的刺激-反应行为模式,S刺激-R反应-C结果行为是内在心理结构的外部呈现每个人身上多一点刺激反应模式,通向想要得到的结果。,R1 S C R2、R3、 R4,建立新的刺激-反应(S-R)模式,做作业不自觉,R1:强硬手段,如果不就 (打、骂直到在学 校严重的攻击与破坏行为)R2:软攻击。我再也不为你们做作业

7、了,态度平和地说:你本来就不需要为父母做作业,父母没有这个需要,这是你自己的需要R认知:自我责任感的培养很重要,不要把作业与成绩的好坏看得重于一切R3:过去妈妈一直让你感觉,在妈妈眼里你 你现在决定为自己做作业妈妈感到很高兴.,感到累了休息一下你会R认知:需要具体的方法上的辅助,我要帮助他体验到一切的积极的元素。,建立新的刺激-反应(S-R)模式,R1:犯错误:惩罚:不给你吃PisaR2:妈妈先带你去吃Pisa。笨蛋才去吃Pisa,好妈妈这个笨蛋,给你这个最聪明的人去买Pisa. 孩子吃的很香R认知:有很多伤害是在爱的名义下进行的R3R认知,建立新的刺激-反应(S-R)模式,S:躺在床上吃东西

8、,还撒谎说是保姆把他推倒.R1:严厉惩罚R认知:3岁看大,7岁看老。R2:是害怕批评才这么说的,知道错了,下决心改正就是好孩子;提醒卡片等预防方法辅助,确保成功,成为下一个行为的范例。R认知:知错改错,自我信任比丝毫不犯错重要。孩子知道自己犯了错时最需要的是父母对他的包容与信任。,作文上墙愿望老师说我只要修改一下就能上墙!看了老师的评语,又打电话与老师沟通,并非如此. 你要做大的修改有血有肉 发脾气了 R认知:孩子想作文上墙是积极的愿望,保护进步的动力,肯定付出努力(依赖妈妈 )大部分小部分,害羞、退缩、不自信行为干预,回避他人的社交建议,目光接触回避,拒绝表达,保持沉默。对接触陌生人表现出过

9、度的退缩或者逃避。明显不愿参加新的活动或冒风险。同伴关系疏离。,从内部理解人的行为,天生害羞的人神经生理学上具有高度敏感的倾向,紧张时明显躯体反应:出汗、心跳加速、口干、肌肉颤抖。害羞回避是一种防御性的反应不想负荷过多不想受别人注意,从内部理解人的行为,自我轻视的评价,容易自责,没有办法找到自己积极的特质与天赋;失败的预期:无论有无证据,总是确信会是坏的结果;取悦他人的过度需要;害怕犯错;回避竞争,拒绝冒险尝试没有把握的任务;对批评或被他人拒绝的感知信号过度敏感。,外在亲子互动模式,习得无助频繁受挫体验:过份关注与强迫增加不安全感、焦虑体验,被抛弃感。成功的体验不足;心理包袱不是自己所希望的那

10、个人(白雪公主)不被大人喜欢的感觉;不敢正式自己,对自己怀疑、沮丧、退缩、放弃。,心理防御机制,情感疏离(隔离)达成希望与心愿太痛苦了,疏离:不投入希望,不愿付出(希望与痛苦一并拿掉)像一块石头,有效地保护自己石头感受不到痛小岛永远不会哭泣心理症状与创伤性痛苦记忆联系在一起,自我保护地产生一种力量,埋葬、包裹、排斥痛苦的情感记忆,心理治疗过程中面对情感创伤记忆,往往比经历情感痛苦本身更痛苦。,认知改变,触发新的行为互动,每一位儿童都带着独特的天生特质与风格,这是父母不能人为授予与压抑的,发展是否顺利取决于相互“搭配”合拍,搭配的前提是接纳、尊重、知道孩子的需要,而不是一味得只按照自己的需要出发

11、。无论我们怎样去爱孩子,始终不足以使孩子免受缺乏感,而积极的体验是我们一定能提供给孩子的。包容的环境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的积累,儿童逐渐建立起自我信任、耐受力与包容力。,把注意力集中在事件的情境上,而不是孩子的个性与行为上。经历一段“害羞”有关的小插曲后,去了解孩子的情感状态与需求,肯定情感状态与需求。鼓励参与增强自信的活动为自主树立榜样:孩子注意到的比父母意识到的多得多,在困境或新环境中,让他感觉到你会支持他,,到游乐场,不敢玩大型玩具,偷偷看,想玩不敢玩,大人强迫(过度关注,负面体验)能玩的玩具,体验快乐自我接纳:建立在环境对他的包容接纳的基础上,掌控感,运动技能提高的成功体验;积极暗示:过滤

12、不合理对话。,分离焦虑行为干预,异常害怕分开,拼命地寻找一个依赖对象,恳求回家。与亲人分开表现出过度的情绪悲伤、抱怨。没有亲密对象陪伴不原意睡觉。周期性发作以分离为主题的噩梦。不断出现身体不适(如:头疼、肚子痛、恶心、呕吐)退缩、缺乏自信,,内在行为特征,个性特征:小心、谨慎、害羞、孤僻、过度注意自身的不适。不安全感,预期“危险”的发生,不能相信他人。过度需要安全保证与保护,依赖性强。,“太好的妈妈”,持续给与儿童太多的保护;不让孩子承受任何挫折感;太怕孩子受委屈;过分彻底而立刻为自己孩子着想,以至于孩子无法判断他们的情感是否属于自己;这种关切是一种侵犯,对儿童自我构成的一种威胁。过度“保护”

13、的养育方式社交技巧与经验不足,离开大人感到害怕,紧张;,忧虑重重的养育,一关门就哭来诊,第一次发作时,是在姨妈家不小心自己把自己反锁在屋内从小胆小家长用大灰狼的故事,塑造孩子的行为经常把报纸、电视报道的意外事件(如坠楼)读给她听。母亲对生活的恐惧具有强的传染性。害怕关门,与坠楼细节有关(因为门开不开了,从窗上张望、喊叫.)恐惧的放大与联想.,好妈妈(good enough mothering)善于从儿童的需求出发,进入第二个阶段家长和孩子共同面临挑战。出现自主愿望,积极探索行为。需求满足-成长。适时、适地地给于孩子想要的东西,具有适度的控制和放弃的能力。有选择、逐步地放弃成为能给与孩子一切的母

14、亲。母亲与婴儿必须放弃过时的互动形式。,精心设计“适应失败”,一种父母无法满足孩子所有需要的失败,让孩子逐步学习忍受挫折,获得对压力的免疫力。从童话世界走出,获得现实感。一味给与“甜”的,而没有机会品尝人生的各种滋味,反而让孩子感受到生活没味道。,积极的情感体验,孩子注视着妈妈的脸而不是前面的困难,妈妈的表情在召唤孩子,像是一种奖励,并不去扶他,却向他伸出双手随时保护他,创造机会让孩子对自身的能力产生越来越大的自信心。埃里克森:儿童通过感官去领会世界的,并从母亲的形象中去信任世界。,塑造儿童的“自我感”,家庭是个体认同感的孕育母体,互动的模式规范出家庭成员的行为。让孩子感受到身体上、心灵上都被

15、安全地包容着,这份被关爱的记忆成为自我的一部分,在儿童学习独立的时候支持着他,致使孩子对现实中的妈妈的需要逐渐减少。,治疗性干预,行为功能分析;从内部理解人的行为从外部(家庭、社会)理解“儿童的行为”识别消极互动方式,建立积极的亲子情感互动(针对家长);培养适应性行为;训练儿童情感的表达;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培养适应性行为 缺什么?,自我中心、立即满足不会分享缺乏信任、安全感生活技能情绪调控能力,自我信任的形成,相信自己知道自己什么行、什么不行,同时接受自己的不行享受创造的过程,进儿童内心世界找到能量与资源,保护愿望与动机,表达出孩子内心的愿望;放下评价,关心儿童的内心感觉,接纳,不排斥;肯

16、定的评价:S2、S3建议:先情后理,金玉良言。自我价值感:一种让自我感觉良好的积极情感体验:不断补充自我胜任感与力量感。,帮助儿童表达情绪,儿童经历情感困惑、内心隐藏悲伤,焦虑、恐惧时,由于缺乏情感表达的能力,更多的行为变化和躯体症状睡眠紊乱:入睡困难、噩梦、夜晚恐怖;躯体化症状:腹痛、头痛、胸闷等对任何刺激都过度害怕,,心理活动投射,理解儿童外在行为下的心理活动讲故事游戏物品灵活摆放 房树人沙盘,情绪宣泄,讲故事与角色游戏方式与儿童间接交流,游戏内容随治疗目标而定,首先通过游戏让孩子放松,透过游戏叙说心里的事,尽量听到孩子担心、害怕,借助游戏发泄情感,表达欲望,寻找处理方法;积极的方式解释发

17、生的情况;设计“英雄”示范解决面临问题;积极的暗示:乐观的进展与结局。,Thank you !,门诊时间:周一、周五上午,破坏-注意寻求行为,男孩,32月,上幼儿园与同伴冲突多,攻击性强别的小朋友碰一下就咬别人或打别人,被老师批评后在地上打滚,同伴合作少,常一个人玩;别人喜欢他,摸他时向别人吐口水。在家发脾气多,不顺心剧烈哭闹,对抗行为多大人说东他要西:“要听话”不听话”,“不要打人”-“要打人”。父母感到小孩不听话难带,常打屁股或恐吓:“再不听话不要了,赶出去,永远不喜欢了。,破坏-注意寻求行为,通过不成熟或退行性行为将注意吸引到自己身上;同伴关系紧张,敌对,攻击行为;抗拒分享,自我中心;规

18、则遵循困难,对重要社会线索缺乏意识;顽固抗拒“权威人物”合理要求。顽固坚持原有主张不屈服。,短期目标与治疗性干预,探索家庭动力/亲子互动模式;找到消极互动证据与循环结果;“不听话”打屁股,孩子暴怒在地上打滚,父母语言暴力“再不听话不要你了,赶出去,永远不喜欢你了。久而久之打骂成了父母教育孩子的首选方法。不顺心就在地上打滚,破坏东西,成了2岁多孩子处理问题的唯一方法。,识别不愉快情绪与破坏/攻击行为之间的联系。识别亲子互动的消极循环。冲突压力源 行为控制困难自我中心立即满足,身体虐待与不当的语言表达会幼儿体验到不被喜欢,被忽视(情感忽视),被抛弃,被虐待感,加剧儿童的破坏与攻击行为。亲社会行为培养体验被人爱的感觉,识别不愉快情绪与破坏/攻击行为之间的联系。识别亲子互动的消极循环。冲突压力源 行为控制困难自我中心立即满足,关注情绪体验,考试回来很伤心地哭告诉妈妈语文可能考砸了?!妈妈说我帮你去问问老师看到底怎么样:老师说考的很好全区第一名!应该高兴庆祝. 5年级市通过努力当上班长,2个月后老师把他的班长免除了,理由很多时候他自己都管理不好自己.妈妈说:不当就不当好了,这样你更能集中精力把学习提高.现在进入初一对班里干部竞选没有兴趣不积极参加,感到无所谓,与老师与同学交往减少,不肯住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