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精选角度》作文指导教案全国创新杯教师.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600025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精选角度》作文指导教案全国创新杯教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考语文-《精选角度》作文指导教案全国创新杯教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考语文-《精选角度》作文指导教案全国创新杯教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考语文-《精选角度》作文指导教案全国创新杯教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考语文-《精选角度》作文指导教案全国创新杯教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精选角度》作文指导教案全国创新杯教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精选角度》作文指导教案全国创新杯教师.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八.独具慧眼,别有洞天精选角度 苏东坡题西林壁中有这样一句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的是同一景物,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见的景色就迥异。观景如此,写文章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同样的人、事、景、物,在不同的作者笔下,神态必然各异。有的文章读来可能似曾相识,人云亦云,索然无味;有的却生动活泼,醒人耳目,开人心窍。其中原因固然很多,但是否独具慧眼,善于精选表现事物的角度,至为重要。角度选得新,选得巧,就能给读者以别有洞天之感,读起来就会增长见识,兴味盎然。 文心絮语 表现事物的角度要精选,那么什么是角度呢?又怎么精选呢? 同学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人像摄影大有讲究,有的人拍正面像,脸似乎宽

2、了点,眉毛有点往下,不好看;拍侧面照,鼻子挺直,轮廓清晰,很有几分美。显然,拍摄时角度不同。有眼力的摄影师善于研究拍摄的对象,从不同的视角观察,或正面,或侧面,或左面,或右面,或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从而选取最佳角度,创造最佳的艺术效果。 从人像摄影中我们可得到启发:观察生活中任何一个事物,不应定在一个点上,应该转换视觉,正面、侧面、反面、左面、右面、上面、下面等等,多角度观察,把事物看真切,看具体,看深入,要写文章表现某个事物时,就可从众多角度观察所得中选择最恰当最精彩的加以定位,表达写作意图。 精选写作角度力求小、新、巧。 生活是海,文章是浪。生活中题材广阔无垠,而写入文章的仅是浪花。浪花

3、虽小,但一滴水也能反映太阳的光辉,小角度能够表现大主题。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选材时切入的角度要小,要以小见大。 写作离不开大自然景物,离不开社会生活,对青少年学生来说,要写生活中的重大题材,无疑似老虎吃天,因此,选取小的角度写更为重要。其实,许多名家名作在这方面都是很有建树的。例如反映辛亥革命是一个很大的主题,辛亥革命前后反动统治阶级镇压革命与毒害人民,罪行累累,旧民主主义革命严重脱离群众,空想依靠少数人的力量代替群众的革命运动,教训深刻。表现这样重大的主题如果从正面写,长篇巨著也难以全部包容。而鲁迅先生的药仅以短短篇幅就揭示得十分深刻。他选取了“人血馒头”这个小角度来写,通过对人血馒头这副“药

4、”的买、吃、议以及效果,表现了作者对辛亥革命这副“药”不能治愈患痨疾的旧中国重病的鲜明观点,以小见大,引人深思。又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也是以小见大的力作。1941年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作者身处在国民党统治区的白色恐怖之中,要表现解放区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重大主题是十分不易的。作者选取了白杨树这个极小的东西,用象征手法写,形象鲜明,寓意深邃。 平时习作中写人写事,要学会选取小角度。如写一个你所尊敬的人,千万不能写成人物介绍,什么都写一点,又好像什么也没写。要从不同角度理解、认识为何这个人受“尊敬”,然后从中选取某一个小角度加以表现,写出个性,写出特点。写“小”不是说尽写些芝

5、麻绿豆的事,关键在这个“小”能不能贝:“大”,能不能从中获得发现而把它写透。因为文章是讲究单位面积产量的,“小”中要容量下相当数量的“大”。 角度要新,不落别人窠臼。请你们读一读我的“她”,在阅读过程中,请你们猜一猜“她”是谁,“她”为何对“我”有如此大的魔力?读完以后又有哪些想法? “我的父母和长官非常肯定地说,她比我出生早。我不知道他们说的是否正确,只知道我的一生中没有哪一天我不属于她,不受她的驾驭。她日夜都不离开我,我也没有打算立刻躲开她,因此,我们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的,牢固的但是,年轻的女读者,请不要忌妒这种令人感动的关系给我带来的只是不幸。首先,我的她日夜不离开我,不让我干活。她妨碍我

6、读书、写字、散步、尽情地欣赏大自然的美我写这几行时,她就不断推我的胳膊,像古代的克娄巴特拉对待安东尼一样,总在诱惑我上床。其次,她像法国的妓女一样,毁坏了我。我为她、为她对我的依恋而牺牲了一切,前程、荣誉、舒适多亏她的关心,我穿的是破旧衣服,住的是旅馆的便宜房间,吃的是粗茶淡饭,用的是掺过水的墨水。她吞没了所有的一切,真是贪得无厌!我恨她,鄙视她我早就该同她离婚了,但是直到现在还没有离掉,这并不是因为莫斯科的律师要收四千卢布的离婚手续费我们暂时还没有孩子您想知道她的名字吗?请您听着这个名字富有诗意,与莉利亚、廖利亚和奈利亚相似 她叫懒惰。” 这是俄国著名短篇小说大师安东?契诃夫的作品,读了令人

7、耳目一新,拍案叫绝。这篇短文实际上是讨伐“懒惰”的檄文,列数懒惰的罪状,痛斥懒惰的危害,表明不与懒惰决裂必然断送前程的观点。然而,作者没有板起面孔来进行议论,而是选取了“我”和懒惰之间的关系这个角度,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把“我”和“她”之间的关系描绘得如胶似漆,难舍难分,既心头恨,又无力抗拒她的诱惑,又不打算立刻躲开她。在断断续续的述说中,曲折地表达了憎恨懒惰的观点和欲弃不能的复杂感情,使人如入新的天地,大开眼界。写议论文,须注意思想性和形象性的结合,把思想富于如此高明的形象之中,确实是别出心裁。语言诙谐风趣,比如要读者猜“她”的名字时,举“莉利亚、廖利亚和奈利亚”,那是因为俄语“懒惰”一词的

8、发音与这些名字的发音相似。又如刻画懒惰的诱惑力时,以克娄巴特拉的事为喻。克娄巴特拉是公元前51年前30年古埃及的最后一个女皇,她的丈夫是安东尼。以此为喻,增添文化色彩。 新,永远是文章的生命。剖析懒惰的危害,如果只是从一般常见的角度论述,就味同嚼蜡,犹如吃别人的残羹剩菜。而今跳出常人的思维框架,另辟蹊径,独树一帜,文章的效果就与前者大相径庭,能牢牢抓住读者,且会留在记忆里经久不忘。 角度还要选得巧。要反映比较广阔的生活面,如果平面展开,往往哕嗦累赘,不宜有良好的效果。因此要巧选角度,使表达的主旨浓缩、集中,使人读了能举一而反三。例如新加坡女作家尤今,先后游览过亚洲、非洲、欧洲、美洲、澳洲等五十

9、多个国家,写了大量的游记。她把旅游好些国家的观感浓缩在地图一篇短文里,角度选得十分巧妙。文中有这样一些描述: “地图,是越看越有韵味的。 有趣的是:每一个国家的地方,看得久以后,便会慢慢地幻成另一样东西。 印度,是飞在空中一个菱形的风筝。 奥地利,是一支横放的小提琴。 日本,是太平洋与日本海之间一条悠然优哉的鱼。 乌拉圭,是不小心滴落在地上的一滴水。 阿根廷是美味的蛋卷冰淇淋。 智利是一长条被绞干水份的布。 只有运用一丁点儿的想象力,地球上的每一个国家,都可以让你随心所欲地转换成一个有趣的物体。 一踏进你护照签盖的那个国土,你便惊喜地发现:原本平平地躺在背囊里的那张地图,蓦然放大了无数倍,生龙

10、活虎地在你的面前站了起来。 远远近近的山峦,含情脉脉地看着你,相看两不厌;波光粼粼的河流,以潺潺的水声向你表达它热诚的迎迓,百听百不厌。 曾经被你用红笔圈着的那个大城那个小镇,全都奇迹般地活现在你面前 住在这个立体的地图里,你耐心地印证书本所给你的知识,你细心地发掘书本所不曾给你的资料。你探索、你思考,你咀嚼、你消化。当你背起行囊离开时,你挥别的,再也不是一块陌生的土地,它已成了你记忆之库中无法磨灭的一位贴心老友了。 这时,谈起了这个国家,你已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特观感。 印度的确像风筝,但是,它像一只飞不起来的风筝,它很努力地在挣扎,然而,众多的人口沉沉地压在风筝上面,它挣扎得再辛苦,依然还是起

11、飞不了。 奥地利呢,不折不扣的,就是一只小提琴。整块土地,布满了琴弦,人们轻轻地踏上去,美妙琴音处处飘。 乌拉圭果真像水,晶莹剔透,玲珑可爱。无论是民风、国情,都叫旅人眷恋又怀念。 说阿根廷像蛋卷冰淇淋,它名副其实是。表面上一派歌舞升平的繁华气象,然而,日日贬值的货币,却是人们生活里挥之不去的阴影。正像溶化以前的冰淇淋,美丽又美味,一旦开始溶化,口糊,手粘,狼狈不堪。 将平面的地图和立体的地图互相参照而后得出一个新的观感,是我旅行时百玩不厌的一项游戏。” 旅行者离不开地图,然而在众多的游记中,无论绘自然景观,无论写风土人情,很少出现“地图”的字样。这篇文章巧妙在把平面的地图与立体的地图参照起来

12、写,废除繁琐的旅途记述,把在立体地图中实地考察的独特感受填入平面地图的形象之中,有切中要害的议论,有潇洒飘逸的描绘,形式精巧,份量厚重,给人以与众不同的感觉。 巧,不是故弄玄虚。它需要艰苦的思维劳动。它不仅需要对每一个观察事物的角度一一过滤,而且要善于把角度与角度之间联系起来思考-,寻求新的发现。一旦形成新的角度,文章往往就会跃上新台阶。 小、新、巧这三者不是割裂的,排斥的,角度选得好,可以是既新又小,还很巧,通过某一面多棱镜折射出纷繁的生活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 角度能否精选最为重要的是锻炼眼光的敏锐,事物外在的和内在的,实的和虚的,整体的和局部的,看得明,识得真。敏锐的目光又要与深入的思维

13、结合起来,只有写作的人自己进入别有洞天的境地,笔下才会呈现出别有洞天的境界。要做到这一点,须对生活中的事物发生浓厚的兴趣,耐心地听,仔细地看,百听不厌,百看不厌,生活的潮水就会催开智慧的火花,使你会多生一双新眼睛,看到许多新奇的原来看不到也想不到的写文章的好角度。 佳作借鉴河弯村的桥 河弯是故黄河湾里不起眼的一个小不点儿村庄,三五十户人家,倚堰而居。男孩女孩们大了,不再像憨厚淳朴的父辈,安分在祖遗的一方热土上生养生息,都想到外面的天地里去闯一闯。 绳一样的小路从村里牵出来,曲曲弯弯,刚好够走下一辆平板车,伸延到村外,便齐齐被一道横沟切断了。沟对面是一条宽宽的柏油路,东可以到县城,西可以到州府。

14、在庄稼地里劳作的村民们,拄锄歇息时尽情遐思,就成了一幅风景。想那城里的人活该享福,厕所盖得像小洋楼一样,还贴着照人影的瓷砖片。那城里的女孩最会迷人,单眼皮儿会割成双眼皮儿,笑声里满是香粉味儿,高挺着胸脯,走起路来一耸一耸的。到了夜晚,更有那五光十色,闪闪烁烁。但让人遗憾的是,河弯村比城里可差得远了。就说那连接柏油路的沟面上吧,只架着一扇土改时从富农家拆来的门板。风吹雨淋日晒,作桥的门板已朽烂了。小村的人从上面走过到县城、州府去开眼界的,那可是数得清的有数几个。 这年春天,气候是特别特别的好。十来个从联中校毕业的男孩女孩们,常常聚在一起嘀咕。有一天,回家把行装打成了一卷,背上一摞煎饼,还不忘在煎

15、饼里塞进一包干干的盐豆儿,走过门板桥闯天下去了。那时正值早晨,暖风荡漾,遍野生机,烂漫的云霞染红了大半个天际。 一行年轻人走得义无反顾,很悲壮。 一村的人都出来,站在各自正冒着袅袅炊烟的房舍前观看,指点。 一个老头追到桥边就蹲下了,手拿着杆滚烫的旱烟袋,把露出两根脚趾头的青布鞋鞋帮敲得很响。叹气声也很响。 不久,就下雨了。 雨停的时候,沟满河平,一派泥泞。村民们惊奇地发现,门板不见了,顺沟左右找了二里多路没找到,村民们就回家了。 从此,进村的人要绾起裤管,把一双鞋举在头顶上,趟水进村;出村人要绾起裤管,把一双鞋夹在腋下,趟水出村;白天滑倒过人,黑天跌进过人。一时间,出去进来的人没有了,河弯村和

16、外界的联系就断了,冷落了。 这时,村民们也就常常念叨起那扇门板的好处了。 又是一年春天,出去的男孩女孩们回来了。说是下海了。腰粗的腰细的都穿着一身挺括的西服,打着领带,蹬着黑亮亮的皮鞋,个个很精神。人群里多了两个戴眼镜、撇京腔,有着白皙皙皮肤的城里人。一男一女,把村民们的眼睛都看直了。 不久,河弯村绳一样的小路拓成了宽阔的大道,尽头上来了一伙石匠,叮叮当当地凿石头,砌石头,不几天功夫,一座大拱桥连接上了宽宽的柏油路。 又不久,河弯村有了一个“河弯水产品养殖开发区”,接着又有了一个“河圳农贸产品生产总公司”、“河港蒲芦包装研究中心”。远处的男孩女孩们都跑到河弯来了。河弯里多了一片新崭崭的屋舍,还

17、有楼房和那冒着青烟的高高烟囱 河弯村红火起来了,也热闹起来了。领头的就是那群出去闯天下说是下海了的男孩女孩们! 一个老头倚着桥头问:“外面的天地是什么样子?” 一个男孩扶着桥栏答:“外面的天地大着呢!” 这篇文章发表在解放日报1993年4月26日“大地”文学副刊上,作者王耀。英国著名诗人威廉?布莱克有一首充满哲理的小诗,诗句是这样的:“一沙见世界,一花见天堂。永恒寓瞬息,无际掌中藏。”从一颗砂粒中可以见到整个世界的纷繁,从一朵花中可以见到天堂的模样,可见这个“一”是多么重要。 写改革开放中华大地的巨大变化、勃勃生机,是关系社会全局的大题材,可从工业、农业的角度反映,可从商业、外贸角度反映,可从

18、城市建设角度反映,可从科技、教育、卫生等等角度反映。然而,如果定“格”在某一个“面”上,反映起来就十分不易。因为任何一个“面”都是情况错综复杂,材料众多,即使能驾驭得有条不紊,也会头绪纷繁,远非青少年学生所能胜任。因此,高明的作者总是精选反映的角度,定“格”在一个小“点”上,以“点”来反映“面”,反映整个大千世界。 河弯村的桥这篇文章的角度可说是小而又小。首先选的是一个极不起眼的小不点儿的村庄,人口稀少,几乎是与世隔绝。这个角度已经是够小的了,然而作者还要发挥眼睛的敏锐力,再从这小村庄中选取更小的角度,于是村庄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桥被选中了。 选取“桥”这么一个小角度写,如果只停留在原来只是块门

19、板,如今修起了大拱桥这个水平上刻画,“小”就没能发挥作用。写“小”必须有远见,必须要见“大”。怎能才能见“大”呢?要把小的东西写透,开掘材料的内在潜能,表面看,选择的材料也许微不足道,但深入开掘,就能获得那个“大”,显示那个“大”。 这篇文章虽定点在“桥”上,内容也不繁复,但稍加品味,就可发现围绕“桥”组织的事件纵横交错。从纵的方面看,时间跨度大,着力写了两代人。其实又何止两代,父辈“安分在祖遗的一方热土上生养生息”,祖辈呢?再往上推呢?不言自明。从横的方面看,以“河弯村”为中心点,到远村,到县城,到州府,到整个外界大天地。如果就“小”写“小”,那就越写越小,写不出新意,写不出深刻的主题,不可

20、能使人振奋;把“小”和时代、和社会有机地或隐或现地联系起来,就能把生活写开,写出广阔的视野和深邃的意境。 文章虚与实结合起来写,留给读者充分想象的余地。小村庄与城市发展的差别,用门板桥写实,用村民的“遐思”虚写;年轻人离家的“悲壮”和返乡时的“精神”分别具体描写,很“实”,而年轻人怎样闯荡天下,有何等的艰辛,文中全都“虚”掉。虚实结合,篇幅紧凑,文中意、文外意更为丰厚。 “桥”打开了河弯村的大门,也打开了村民思想的大门,小天地的变化反映着大天地的变化,大天地的变化促使了小天地的变化。河弯村的红火显示了中华大地改革开放的红火。结尾老头与男孩的一问一答,是点睛之笔。只要你有一双慧眼,无数新“洞天”

21、等你发现、描绘、颂扬。 习作评说山?飞蛾?大漠 我有一个不安分的灵魂,试图在短短的历程中,找到生命的内涵。于是,有许多沉思便在灯下徘徊而来(一) 我从山里走来。我的家乡,在那遥远而贫瘠的山区。茫茫的天空下,横卧着几个古老的小村。每当夕阳西下,那层层叠叠的树呵,便将那房顶上袅袅的炊烟,将那牛背上悠悠的柳哨声,扯得好远,好远。家乡到处都是山,那些山雄伟挺拔,透着股男儿的阳刚之气,却丝毫没有小姑娘的秀气。父亲说,山就是山里人的性格。小时候,父亲常常牵着我的手,走在那坎坷的山路上,一路讲着动人的传说 岁月悠悠,童年在父亲爱的甘露滋润下遥遥远逝。我长大了。我要走到山外面去,因为有一个更广阔的世界等待着我

22、去了解,去探索。父亲说孩子你去吧,我等着你干大事业涉过一道道山梁,父亲把我送出了山的怀抱。身后,父亲高大的身躯站成了一尊山的雕塑,那慈爱的目光变成了父亲给我永久的期待一个个清幽的月光下,当我漫步在重点中学的校园里时,父亲的身影似乎总在我眼前晃动,童年的快乐时光勾起了我绵长的回忆。我忽然悟到父亲的眼睛正注视着他出门求学的游子,父亲正期待他的儿子去攀登一座更高的山。呵,我从山里来,是山赋予我一颗心灵,是山给我风骨支起一个生命,是山给我灵性造就一种性格,那就要不负山的重托,让这个生命在寻求中放射灿烂的光辉。那就迎着风雨上路吧,莫再迟疑。 (二) 有人说,在青春岁月里,在成长过程中,有数不清疑问和烦恼

23、。犹记得很久以前的一个夜晚,天空飘着细雨丝,我独自徘徊在校园的路灯下,许多天来的不快萦绕心间。那路灯发出的淡淡的光晕,在这凄冷的夜色里,让人感到分外温暖和光明。我忽然发现,一只小小的飞蛾在围绕着路灯盘旋,它向往那温暖的光,一次次扑打在灯罩上,可是一次次它都弹回来。但它毫不气馁,屡败屡战。在这凄风苦雨中,它小小的躯体披一层金色的光,那样令人同情又充满敬意。我久久凝视着它小飞蛾啊,你不怕你薄薄的翅羽会被冷风吹折吗?你不怕纤弱的躯体会被撞得粉碎吗?可它依然盘旋着,只要一息尚存,只要灯光永在,它就这样追求下去,永不停息。我看着那小虫儿,不禁一阵愧疚涌上心头。 小小的虫儿尚知在失败中追求光明和温暖,难道

24、一个人不更应该努力地去追求人间的真善美吗?既然已踏上远征的路,那么在这路途中碰到多少失败和挫折,有多少烦恼和失意,又怎能阻止前进的脚步?扬起远征的帆吧,何必再徘徊?(三) 暑假里,别人去泉城,去泰山,游山玩水自然是一种乐趣,而我则随兄长奔赴那荒凉的西北大漠;明知大漠不是风景区,而我却是这般向往。因为我不再是一个顽童,我要用更深的东西充实心中那尚稚嫩的天地。 啊,看到你了,西北大漠。无边的黄沙蔓延在这片无边的土地上,凭你耗尽眼力呵,也看不到一丝绿意,没有潺潺流水,没有巍巍高山。蔚蓝的天空,看不到大雁北飞的身影,只有一堆堆舒卷的白云,像悠悠的历史风烟,在诉说人类的沧桑巨变。的确,大漠单调、寂寞,但

25、是它又是那样博大和豁达呀,任你乘着思想的野马在这广袤的空间驰骋。好久未言语的兄长挑战似的说:“在这人间,你想获得更广的世界吗?那么就向大漠深处前进吧,你会找到生命的绿洲”我琢磨着兄长的话,心灵一阵颤动。是啊,真正的勇士是要具备勇于牺牲的精神,他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我忽然悟到了生命的责任,举步向前,在茫茫的沙漠中跋涉,再跋涉 既然人生已找到前进的目标,既然曾背负着深厚的希望,那就勇敢地继续前进吧,何惧艰难险阻。 更多的事情等待我去思考和探索,更多的路需要我去走完,我会这样沉思着,追求着走完我的一生。让生命的枝头上,永远绽放碧绿的花瓣。(丁雪芹) 这篇习作确立的主题很“大”,谈的是人生的理想,生命的

26、意义和价值,人应该怎样为实现理想而终生奋斗。要表达这样大的主题,如果泛泛而论,说了许多别人都已说过的话,那就无特色,五个性,成了多余的文章。 习作者大概意识到了这一点,故而把大主题分解为从三个角度来表现。第一个角度是家乡的“山”。由山的性格“雄伟挺拔,透着股男儿的阳刚之气”,讲述到山里人的性格,由山的形象,讲述到父亲犹如一尊山的雕塑,“山”给予从遥远而贫瘠的山区走到山外的儿女以灵性,以风骨。理想的追求,生命的价值,从“山”的性格幻化而出,打着山里人的烙印,载着父辈对儿女勇于攀登的厚望。山里的儿女借“山”言志,出“山”启程。 第二个角度是扑灯的“飞蛾”。飞蛾投火是波斯大诗人哈菲兹喜用的题材,如哈

27、菲兹抒情诗选?四十九中有: “夜烛呵,发出你灿灿的光亮, 把螟蛾吸引到灯下来!”德国大诗人歌德在天福的向往诗中这样写: “我要赞美那样的生灵, 它向往投入火中焚死。”因此,飞蛾扑灯常被用来比喻向往光明。习作者选此与自己在征程中的徘徊进行比较,坚定永不停息追求光明的信念,征途中的失败、挫折、烦恼、失意,均不能阻挡前进的脚步。 第三个角度是“荒凉的西北大漠”。舍弃游山玩水的乐趣,奔赴黄沙飞天的大漠,是自觉的追求,是人生的跋涉。兄长挑战似的话是树人生奋斗的高标,借这点睛之笔表为实现理想勇于牺牲的心志。 三个角度都在叙说人生的追求,但它们又同中有异。首先是肩负父辈的期望,胸怀山的性格,步上生命的征程,

28、起程的目的是让生命“在寻求中放射灿烂的光辉”;第二部分着眼于百折不回,永不停息地追求美好的理想;最后寻求艰苦,锻炼意志,勇于牺牲,造就博大而豁达的胸怀。三个角度穿在一个“志”上,上路,途中,求索,层层推进,设计得比较巧,有新意。 文章开头“我有一个不安分的灵魂,试图在短短的历程中,找到生命的内涵”,总拎全文,三个部分内容均由此生发开来。结尾“让生命的枝头上,永远绽放碧绿的花瓣”,与开头呼应,突出文章主题。 这篇习作尽管有斧凿痕迹,但初学写作的青少年学生宁可稍有堆砌而写得有气势,也不能干枯。环境与人 随着工业生产的飞跃发展,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全球性问题了。工厂不断通过排放有毒或有害的气体、废渣或废

29、水来污染我们的空气、水和土壤。在很多工业化的大城市里,人们在吸进氧气的同时,已经无法“拒绝”其他有害气体的混入。人们不得不饮用严重污染的水质很坏的水。这些都将对人的健康带来很大危害。而问题的根子在于很多地方在发展工业时没有全面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从而受到了环境的惩罚。目前,这种情况正在改观,瑞典斯德哥尔摩在扩建城市时,特别注意了城市环境的绿化工作,在各建筑群之间,林木苍翠,绿草如茵,水阔,环境优美,对那里的空气、水质的净化都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我上海黄浦江上游的引水工程是又一个例子。当这个引水工程交付使用时,我们的环境能有更大改善。 这可说是一篇无角度的文章,东说一点,西说一点,泛泛而谈,但什么

30、也没说明白。一会儿说环境问题是全球问题,一会儿说工业三废对人们的危害,一会儿说环境正在改观,究竟要说明环境与人怎样的关系,不得而知。 “环境与人”是个极大的题目,可写成长篇巨著,如果全面论述,可写洋洋数十万言,数百万言。一篇短文只能说明其中一个问题,只要说明这个问题必须寻找一个角度,这个角度应该很小很小,以这个“小”反映实质性的大问题。比如,可从一家工厂的兴办不重视三废的处理以至于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的事实说开去;又比如,可从废水化验的数据说开去;再比如,可从某地某街原来树木葱茏,而今树木枯死的变化说开去,说明人生活在环境之中,不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不采取保护环境的切实措施,必将受环境的惩罚。也可从另一方面论述重视环境保护,人们深受其益。总之,无论从正面论述,无论从反面论述,都可以选择“小”角度,“点”定得小,把这个“小”写深写透,就能展示大道理。 不确立明确的写作意图,不围绕写作意图精选写作的角度,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任笔游来游去,必不能写成像样的文章。 要语一束 写文章必须精选角度,角度精选与否关系到文章的成败。 写作角度力求小、新、巧。 弄清“小”与“大”的关系,把“小”的写透,就能以小见大。角度新,不因循守旧,才能写出新意。善于把观察事物的每一个角度进行过滤,巧选其中最佳的。 角度精选靠的是敏锐的眼光和对生活的浓厚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