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TSⅢ型无砟轨道施工设计方案.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600548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RTSⅢ型无砟轨道施工设计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CRTSⅢ型无砟轨道施工设计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CRTSⅢ型无砟轨道施工设计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CRTSⅢ型无砟轨道施工设计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CRTSⅢ型无砟轨道施工设计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RTSⅢ型无砟轨道施工设计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RTSⅢ型无砟轨道施工设计方案.doc(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CRTS型无砟轨道板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和围1.编制依据1.1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24-2010)1.2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4-2010)1.3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1.4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1.5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1.6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1.7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TB10601-2009)1.8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GB/T18314-2009)1.9一、二等水准测量规(GB/

2、T12897-2006)1.10客运专线铁路变形观测评估技术手册(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1.11客运专线综合接地技术实施办法(暂行)(铁集成2006220号)1.12关于印发CRTS型板式无砟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工管线路函2012159号)1.13新建铁路至客运专线工程施工招标文件、施工图、参考图。1.14现场调查所获得的水文地质、当地资源、交通状况及施工环境等调查资料。2.编制围铺设轨道板里程围为DK264+911.644-DK280+254.474段双线,全长15.37km,全为CRTS型板铺设。主要容为底座施工、轨道板粗铺、轨道板精调、自密实混凝土灌注等。二、工程概

3、况1.概况我部CRTS型无砟轨道板施工起止里程桩号为DK264+911.644DK280+254.474,正线长度15.345km。其中桥20座桥,总长11.9km;路基21段,总长3.3km;隧道一座,长135m。2.施工条件2.1气象特征本段所属地区主要受西南季风气候和地形影响,冬无严寒、夏多暴雨,阴天多,日照少。每年6、7、8、9月份为雨季,10月至来年3月份基本为旱季。气象特征表如下:气象特征值单位眉山历年平均降雨量mm13511394历年平均气温C17.118历年最高气温C38.242历年最低气温C-4-3历年最大风速m/s14122.2交通条件管段主要交通为乐青公路,便道发达,材料

4、及设备能运输到各个施工入口。3.无砟轨道板结构形式CRTS型板无砟轨道结构由钢轨、扣件、预制轨道板、自密实混凝土、限位凹槽、土工布隔离层和钢筋混凝土底座等部分组成。自上而下分为:钢轨、WJ-8式扣件、21cm厚混凝土轨道板、10cm厚自密实混凝土、4mm后土工布隔离层、混凝土底座板(桥梁直线度17.6cm厚,路基27.6cm厚)。图3.1 桥梁地段无砟轨道横断面图图3.2 路基地段无砟轨道横断面图轨道板有5600mm、4925mm、4856mm、4305mm四种。桥梁底座混凝土宽2.9m,桥梁底座混凝土按单元板设置,两块底座板之间设置一道断缝,底座板通过梁上设置连接钢筋与梁面连接成整体。路基上

5、底座宽为3.1m,一般路基地段一个底座单元对应4块轨道板,每两个底座单元之间设置宽度为20mm伸缩缝,伸缩缝位置设置传力杆。4.主要工程数量及材料用量4.1主要工程数量(表1)序号工程 名称左、右线轨道板数量合计P5600P4925-1P4925-2P4856P4305合计3606660660722225670合计桥梁26406606604304390路基944262181224隧道2230456(表2)工程名称数量(m3)钢筋(t)底座支撑层自密实砼层底座自密实砼层桥梁11960.00 5858.15 1126.5736689.8037路基4893.09 3227.30 191.隧道199.

6、21 129.06 7.合计11960.00 5092.30 9214.51 1126.57 888.81 4.2主要材料数量序号项目部位单位桥梁路基隧道合计1钢筋底座板t1196.7 537.6 10.5 1744.8 2自密实砼t688.6 195.6 8.6 892.8 3混凝土底座板m12147.5 5647.0 147.3 17941.8 4自密实砼m6902.0 2046.0 83.7 9031.7 5聚氨酯封面材料m11.0 0.8 11.8 6聚乙烯填缝材料m35.5 35.5 78mm弹性橡胶垫层块35120.0 9792.0 448.0 45360.0 8泡沫板材料971.

7、8 259.7 10.6 1242.1 94mm厚土工布61069.4 17227.6 702.0 78999.0 10伸缩缝传力杆套2576.0 2576.0 挤塑板或泡沫板m/块4.7 /3224.7 /322三、总体施工安排1.施工组织机构及施工任务划分1.1.施工组织机构根据工程需要,结合单位实际情况,择优选调富有类似施工经验、符合建设单位要求的管理和技术人员,成立专门的队伍来全面负责轨道板铺设工程的施工组织管理工作。本项目部管理层次分为: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总工程师、工程部、安质部等部门以及2个轨道板施工队。其组织机构见施工项目部组织机构框图。项目部各部门职责见施工项目部部门职责表

8、(见下页)项目经理总工程师项目副经理工程部安质部物资部财务部合同部综合部轨道板施工一队钢筋班底座板砼班轨道板粗铺班轨道精调灌注班轨道板施工二队钢筋班底座板砼班轨道板粗铺班轨道精调灌注班1.2施工任务的划分无砟轨道一队负责围:起点至吴家沟台尾;无砟轨道二队负责围:吴家沟台尾至终点。详见下表。CRTS型无砟轨道板施工底座板分段情况序号施工队施工围全长(m)备注1无砟轨道施工一队DK264+911.644DK271+8756963.32无砟轨道施工二队DK271+875DK280+254.4748381.7两个轨道板施工队分别负责本段的钢筋半成品的制作、吊运、安装、CRTS型无砟轨道板的运输及临时存

9、放看管以及底板的浇筑和轨道板的铺设等工作。1.3.总体进度计划我单位轨道板施工围为DK264+911.644DK280+254.474段总长15.345双线公里型无砟轨道板的铺装,具体位置为起点-悦来乡3号特大桥台尾,根据箱梁架设情况,结合我单位机械配备,总体施工进度安排如下:1.3.1.底座板施工(小里程方向)DK270+886.6DK275+889.45段底座施工预计开始时间从2012年8月15日开始至2012年10月24日结束,DK268+122.3DK270+886.6段底座施工预计开始时间从2012年10月15日开始至2012年11月27日结束,DK264+911.644DK268+

10、122.3段底座施工预计开始时间从2012年10月15日开始至2012年12月1日结束;(大里程方向)DK275+889.45DK280+254.474底座施工预计开始时间从2012年10月5日开始至2012年12月6日结束。1.3.2.轨道板铺设(小里程方向)DK270+886.6DK275+889.45段轨道板铺设预计开始时间从2012年10月10日开始至2012年12月9日结束,DK264+911.644DK270+886.6段轨道板铺设预计开始时间从2012年12月10日开始至2013年1月31日结束;(大里程方向)DK275+889.45DK280+254.474方向底座施工预计开始

11、时间从2012年10月20日开始至2012年12月22日结束。1.4.工期安排根据局指挥部的总体安排:我部大里程箱梁架设预计在9月20日完成,无砟轨道先导段于9月30日完成评估,轨道板铺设于2013年1月31日完成;我项目工程详细安排如下:序号任务名称部位开始时间完成时间备注1 起点商家沟46#台尾底座板左侧2012年10月15日2012年11月21日工作面1(小里程2 右侧2012年10月25日2012年12月1日3 轨道板两侧2012年12月24日2013年1月31日4 商家沟46#台尾罗波乡1号特大桥25#台尾底座板左侧2012年10月15日2012年11月17日5 右侧2012年10月

12、25日2012年11月27日6 轨道板两侧2012年12月10日2013年1月12日7 罗波乡1号特大桥25#台尾新桥村1号大桥9#台尾底座板左侧2012年9月15日2012年10月14日8 右侧2012年9月25日2012年10月24日9 轨道板两侧2012年11月10日2012年12月9日10 新桥村1号大桥9#台尾金牛河特大桥45#墩底座板左侧2012年8月15日2012年9月14日11 右侧2012年8月25日2012年9月24日12 轨道板两侧2012年10月10日2012年11月9日13 金牛河特大桥45#墩悦来乡1号特大桥35#台尾底座板左侧2012年10月5日2012年11月1

13、日14 右侧2012年10月15日2012年11月11日工作面2(大里程15 轨道板两侧2012年10月20日2012年11月22日16 悦来乡1号特大桥35#台尾悦来乡3#特大桥17#台尾底座板左侧2012年11月2日2012年11月26日17 右侧2012年11月12日2012年12月6日18 轨道板两侧2012年11月23日2012年12月22日1.5.主要临时工程序号项目名称单位工程数量备注1临时便道Km152混凝土拌和站座2一项目1号拌和站、6号拌和站3钢筋加工场座3金牛河加工场、对口坡加工场、吴家沟加工场4型板存放场处4罗波乡宝镜村砂石料场、原新桥村1号钢筋加工场、原商家沟钢筋加工

14、场、原官斗村钢筋加工场 1.5.1.拌和站沿线设两处混凝土集中搅拌站,供全线混凝土施工使用,搅拌站拟留用原线下施工用的一项目1号混凝土拌和站、一项目6号混凝土拌和站。1.5.2.施工便道和存板场地根据工程特点及施工需要设13个便道引入点,分别是:起点段路基、对口坡至商家沟段路基、商家沟至龚家沟1段路基、龚家沟1至龚家沟2段路基、官斗村至西坝1段路基、西坝2至罗波1段路基、罗波2至吴家沟段路基、吴家沟至罗波3段路基、罗波3至新桥1段路基、新桥3至金牛河段路基、金牛河至犁头湾段路基、悦来1至悦来2段路基、悦来3与王道寺路基。根据我部现场施工条件及便道情况,我部轨道板临时集中存放,场地分别设置于:罗

15、波乡宝镜村砂石料场、原新桥村1号钢筋加工场、原商家沟钢筋加工场、原官斗村钢筋加工场。具体情况如下:1号和2号存板点罗波乡宝镜村砂石料场、原新桥村1号钢筋加工场承担存放DK271+200.4DK280+254.474(吴家沟特大桥眉山端桥台尾至悦来乡3号特大桥端桥台尾)段,存板量2700余块,长9056m,需求量3356块,缺口656块直接从板场运送至现场。3号和4号存板点原商家沟、官斗村钢筋加工场储存DK264+911.644DK271+200.4(起点路基至吴家沟特大桥端桥台尾)段,存板量1300余块,长6288m,需求量2308块,缺口1000余块直接从板场运送至现场。1.5.3.施工供水

16、、供电各施工工点用水采用打设专门取水井取水,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施工用电采用原电力线路配合发电机发电。四、总体施工方案及主要项目施工工艺1、总体施工方案我部共承担正线DK264+911.644280+254.474施工,折合成单线30.7km,铺设轨道板5664块, 浇筑底座混凝土约11960m3,浇筑自密实混凝土9214m3。根据我部便道情况结合各种因素,无砟道床总体施工方案如下:1.1.底座、自密实砼底座板及自密实混凝土钢筋网片为生产厂家制作定型后运至施工现场安装,底座混凝土在桥下便道较好地段用泵车直接泵送混凝土至桥上浇注,在便道较差或不通地段采用分段倒退施工法、单线施工法(利用已施工

17、底座作为通道)。自密实混凝土采用农用车转运或是利用已施工底座作为施工通道。1.2.轨道板铺设方案一:在有条件临时存放轨道板的工点,利用汽车吊将板吊至双向运板车,双向运板车将轨道板运送至施工工点,由桥上的龙门吊卸车铺装;方案二:轨道板由运板车运输至便道入口或是利用路基段,履带式吊车吊装至底座上双向运板车运输至施工工点,桥上龙门吊铺装。2、主要项目施工工艺CRTS型板式无砟道床施工工艺流程图2.1、施工准备2.1.1、CP网测设a、 CP点的埋标与布设桥梁上一般布置在桥梁固定支座端防护墙上,每隔5070米左右设置一对CP标套筒,成对布置。CP基桩高出外轨面300mm。CP预埋套管可在临时支柱灌注时

18、预埋或后期打孔埋设。见下图1 所示;图1 桥梁地段CP控制点布设示意图路基地段应在路基上布置临时辅助立柱,设置时遇到有下锚拉线的地方,应设置在接触网基础另一侧。立柱上设置CP控制点标志,见下图2 所示;图2 路基地段临时辅助立柱上的CP控制点布设示意图在隧道底部两侧的边沟边墙顶面中部,向下开凿铅垂方向的安装孔(孔径28 毫米,孔深80 毫米), 然后使用锚固剂埋设立式套筒,相邻两对CPIII 点在里程上相距约60 米,套筒埋设完成后,套筒外露部分不高于边沟顶面2 毫米。也可在浇筑边沟边墙时预埋立式套筒。埋设位置图见图3。图3 隧道地段CP控制点布设示意图b、 CP控制网平面测量CP基桩控制网的

19、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规定:控制网名称 测量方法方向观测中误差距离观测中误差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同精度复测坐标较差CP平面网自由测站边角交会 1.8 1.0mm 1mm 3mmCP控制网应采用自由设站边角交会法施测,每隔60m 左右一对点。线路左右对称布设,采用自由站点边角交会法进行观测。CP平面控制网平差应采用中铁二院与西南交大开发的CP专用平差软件CPDAS,并进行CP网平差精度检核。CP控制网精度指标如下,处理结果不能满足所要求的精度指标时,应进行返工测量。CP基桩控制网平差精度控制指标主要为:方向观测值的改正数4,距离观测值的改正数2mm;约束网平差的点位中误差2mm,距离观测值的中误差

20、1mm,相对点位中误差1mm。若不满足要求,必须重测,以保证数据质量。测段分段平差时,前后段独立平差重合点坐标差值应满足3mm。满足该条件后,后一测段CP网平差,应采用后测段的CP、CP控制点及重叠段至少3对重合CP点进行固定约束平差计算。坐标换带处CP基桩控制网进行平差计算时应分别采用相邻两个投影带的CP、CP 坐标进行约束平差,并分别提交相邻投影带两套CP平面网的坐标成果,两投影带的CP测段重合长度应不小于800m。对于测量数据的整理和保存,须保证数据信息从开始测量一直到评估验收和存档都完整一致。CP基桩控制网在平差后的各项精度指标应复合下表要求控制网名称与CP、CP 联测与CP联测点位中

21、误差方向改正数距离改正数方向改正数距离改正数CP平面控制网4 4mm 3.0 2mm 2mmCP基桩控制网平差计算取位应符合下表要求水平方向观测值水平距离观测值方向改正数距离改正数 点位中误差 点位坐标0.1 0.1mm 0.01 0.01mm 0.01mm 0.1mmb.CP高程控制网测量精密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mm)水准测量等 级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M每千米水准测量全误差MW限 差检测已测段高差之差往返测不符值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差左右路线高差不符值精密水准 2.0 4.012L8 L8 L4L注:表中L 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标准等级每千米

22、高差中误差(mm)路线长度(km)水准仪等级水准尺观测次数往返较差或闭合差(mm)与已知点联测附合或环线精密水准42 DS1因瓦往返往返 8 L注:1、结点之间或结点与高级点之间,其路线的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的0.7 倍。2、L 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精密水准观测主要技术要求等级水准尺类型水准仪等级视距(m)前后视距差(m)测段的前后视距累积差(m)精密水准 因瓦DS1 602.0 4.0下丝读数0.3DS05 65注:1、L 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2、DS05 表示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中误差为0.5mm。在观测数据存储之前,必须对观测数据作

23、各项限差检验。检验不合格时,对不合格测段整体重测,至合格为止。测量方法为了保证测量精度,CP水平控制网附合于线路水准基点按精密水准测量技术要求施测,水准路线附合长度不大于3KM。CP控制网水准测量应对相邻4 个CP点所构成的水准闭合环进行环闭合差检核,相邻CP点的水准闭合环差不大于1mm。区段之间衔接时,前后区段独立平差重叠点高程差值应当3mm,满足条件后,后一区段CP网平差。应当采用本区段联测的线路水准基点及重叠段前一区段连续1-2 对CP点高程成果进行约束平差。相邻CP高差中误差不大于0.5mm。d、所施工段落通过由设计单位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参加,按照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

24、估指南要求进行的沉降评估。2.1.2、核对设计文件a、接到设计文件后,结合设计技术交底,项目部总工程师组织项目部技术人员全面熟悉核对设计文件,充分了解设计意图,编写会审记录。如现场与设计不符,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同时抄报监理工程师与建设单位。b、根据设计文件中的工程数量、工程特点、施工工期、环保要求以及施工调查收集的有关资料,组织项目部技术人员编写出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工程质量计划,对重点工程和关键工序编制作业指导书、重点工程施工方案、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对重点控制工程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编制专门的施工操作细则。以确保工程质量,不断提高施工工艺水平。2.1.3、技术交底由项目

25、部总工程师组织项目部技术骨干编制年度施工计划、关键工序作业指导书等技术文件。项目部技术人员应对施工中的每道工序下达详细的技术交底书,技术交底容包括相应的安全技术交底。2.1.4、岗前培训针对本工程标准高、规模大的特点,组织技术人员和相关专家对管理人员、技术工人、安全员等进行培训,培训容包括: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验收暂行规定,技术标准和施工技术指南、技能培训、工程质量、职业道德,以及、行业、地方现行的有关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2.1.5、工艺性试验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段作为试验段,对混凝土底座、轨道板铺设、自密实混凝土灌注等重要分项工程和关键工序进行工艺性试验。我部工艺性试验为

26、路外模拟施工,地点选在1号搅拌站,通过工艺性试验,对工艺方案不断改进完善,形成标准化的无砟轨道施工工艺、质量检测、设备配置和劳动力组织管理模式。经检验评估合格,确定出合理的施工工艺及工装设备配套方案后,再进行全面开展无砟轨道施工作业。2.1.6、铺设条件评估、接口验收必须经过铺设条件评估后方可进行无砟轨道施工,铺设条件评估应符合下列规定:a、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压实质量符合设计要求,中线、高程、宽度及平整度符合设计要求;b、桥面中线、高度、宽度、平整度、相邻梁端顶面相对高差、排水坡、预埋件位置等符合设计要求;c、隧道底板及仰拱填充层表面高程、宽度、平整度和横向排水坡应符合设计要求,坡面平顺,确

27、保水流畅通、不积水。2.1.7、劳动力、机械设备配置1)劳动力配置a、钢筋工班 钢筋作业人员配置50 人左右,分10 个小组,每组4人,设总负责1 人、质量检查确认23 人、现场技术23人、后备保障人员3 人。b、模板工班施工作业人员配置30人左右,其术人员2人,质量检查人员2人,模板总负责1人。c、混凝土工班砼灌注施工人员布置20人左右,按3 个灌注作业面组织施工,其中每作业面桥上设2 人专门配合泵送到位;设灌注质量检查确认及技术人员1 人,计3 人;3 个作业面设施工总负责1 人。每个作业面劳动力配置表工 序工班名称劳动力数量工班名称劳动力数量轨道板铺设轨道板运输工班4人场地清理等辅助工人

28、6人轨道板铺装工班6人现场管理和技术人员(其中测量7人与底座施工共用)7人自密实砼灌注工班6人底座及凹槽施工底座及凹槽施工工班30人13人2)主要机械设备配置设备名称单位数量用途及说明持有形式备注高压喷水枪台4梁面清洁自购桥梁底座板设备机具配置空压机台4梁面凿毛已有槽钢模板m1200底座板混凝土浇筑自购凹槽模板套100底座凹槽自购全站仪台4测量放样已有水平仪台4测量放样已有特质开口扳手个30用于紧固螺栓自购铺板龙门吊台2用于铺板自购轨道板运输车台4运送轨道板自购轨道板粗铺设备机具配置双向运输车台2转运轨道板自购履带式吊车台2吊装轨道板自购25t汽车吊台4吊运底板钢筋等材料租赁水平仪台4已有精调

29、测量系统套6含检测用靠尺六把自购精调作业设备机具配置压紧装置套100包括板侧压紧夹具和板端压紧槽钢自购特制扳手把30含长套筒自购全站仪台4验收测量(TCA1800以上)已有钢模板m300自密实混凝土灌注购买自密实混凝土设备机具配置灌注设备套2自密实砼灌注购买混凝土运输车台3运输混凝土已有农用运输车台4转运自密实砼租赁高压喷水枪台3中间罐清洗自有检测靠尺把12自密实砼浇筑前对精调作业的抽检自购2.2、桥梁底座板施工2.2.1.钢筋加工与安装1、钢筋网片由专用工厂提供,架立钢筋由钢筋场集中加工,平板车运输至现场,现场绑扎。2、钢筋进场时,应按相关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

30、规定。进场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经检查检验不合格者不得进行使用。3、钢筋在钢筋场加工完成后吊车吊至平板运输车,平板运输车运至施工现场,吊车将钢筋吊至作业面。4、底座混凝土钢筋设计为钢筋网片,施工时先铺设横向钢筋,再铺设纵向钢筋,用绑扎丝绑扎好。绑扎时注意绑扎铁丝尾段不得伸入保护层。钢筋绑扎完后加设混凝土垫块,确保混凝土的最小保护层。2.2.2.模板安装混凝土底座板模板采用型钢加工专用钢模,并满足普通地段和曲线超高地段模板拼装需要,模板组合高度宜高于底座板设计厚度,并组装一块控制标高的模板,以适应线路曲线超高变坡情况。模板支撑采用外侧支撑、外侧拉钩拉紧的加固

31、方法,确保底座的外形尺寸符合要求且模板稳定。2.2.3 .混凝土浇注桥梁、隧道底座板设计采用C40混凝土,路基底座砼为C35,由拌合站集中拌合。混凝土采用罐车输送至现场,汽车泵泵送入模。底座板混凝土施工主要包含混凝土的浇注、震捣、整平、收面、拉毛及养生等工序。1、拌合站设置两处(1号、6号拌和站),另外设置专用出料口。2、混凝土用搅拌运输车运输, 如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后发生离析,严重泌水或坍落度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第二次搅拌。二次搅拌时不得任意加水,如有必要时,可同时加水和水泥以保持水灰比不变。如二次搅拌人仍不符合要求时,则不得使用。3、混凝土布料时,应由模板低边往高边进行,左右两幅布料速度要

32、基本保持一致;泵送操作人员应选择有一定操作经验、责任心强的人来担任,以免影响泵的性能发挥。4、泵送作业时,一定要控制混凝土的下料口位置,下料口不要离料斗太高。高压泵送时,最好制作一个过渡槽,使混凝土经滑槽进入料斗。5、泵送时要连续进行,尽量减少停泵次数,缩短泵送时间。6、混凝土振捣时应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钢筋及其他预埋件。7、插入式振捣器在每一振动位置的主动时间不可过短或过长,过长则混凝土产生离析,过短则混凝土捣振不密实。一般情况下,适宜的振动时间可通过下列现象来判断: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有大量气泡冒出;表面出现平坦、泛浆。8、泵送结束后,先将混凝土管道截止阀关闭,清理料斗混凝土,然后,加水清

33、活塞,进行一次泵行,再打开截止阀即可将管道中的混凝土用水清洗干净。9、因底座板表面需拉毛处理,所以混凝土表面只要用木抹子抹平即可,同时采用小刮尺做出两侧20cm(路基上30cm)的-3%的横向排水坡。10、一般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在收浆后尽快予以覆盖、洒水养护,覆盖时不得损伤或污染混凝土的表面;混凝土的洒水养护时间一般为7d,可根据空气的湿度,温度和水泥品种及掺用的外加剂等情况,酌情延长或缩短。每天洒水次数以能保持混凝土表面经常处于湿润状态为准。2.3、轨道板粗铺为了控制轨道板铺设的质量,规化施工,以及铺板数据的可追溯性,轨道板粗铺前,由技术部门出具工艺流程卡,由调度领取。工艺流程卡每块板一份

34、,必须在对应的板施工时填写,每份记录表按上个工序完成,填写流程卡,交下一工序负责人的顺序填写,并签字确认,每份流程卡在对应板施工完成的当天必须填写完成并交回技术部门。2.3.1轨道板放样轨道板精确调整之前先用铺板龙门吊或汽吊粗放到位。在轨道初放前对轨道板铺设位置测量放样可以使轨道板相对准确地定位,这样可以提高轨道板铺设精度,使随后的精确调整工作量减少。在底座混凝土浇筑完成和轨道板铺装机械到达之前,进行轨道板铺设测量放样。利用CPIII控制网测设每块轨道板的铺板安放点,用墨线或油漆在轨道板中心线上画出轨道板端线位置。2.3.2弹性橡胶垫层和土工布铺设在底座混凝土上铺设4mm厚土工布和弹性橡胶垫层

35、前,先用扫把清除底座砼表面杂物,再用高压射水全面地清洗水硬性承载层清除表面残留的尘土。弹性橡胶垫层比照凹槽侧边尺寸裁剪,用粘接胶固定于凹槽侧表面。桥梁上土工布沿底座居中铺设,用裁纸刀划出凹槽位置,并用粘接胶固定于凹槽上表面;路基上应根据轨道板位置粗放标记线来铺设。土工布铺设应位置准确、平整、贴实底座表面。弹性橡胶垫层和土工布不得有破损、污染。2.3.3钢筋加工自密实混凝土层的钢筋网在场预扎架上预扎成型,由平板汽车运送到施工现场,在施工现场加设混凝土垫块。钢筋网用吊车或运输车转送上桥,并斜立于防撞墙外侧。在桥上存放时,底部加垫20cm高的木垫,用麻绳对钢筋网加以固定,防止倾倒,并用防水帆布加以覆

36、盖,防止油、水侵蚀钢筋。2.3.4轨道板的检验轨道板运到铺设地点后,由铺板工班长在每块轨道板卸板时按照“轨道板到位检验单表格”;检查每块轨道板的状态接收,检查容如下: a、核对轨道板的型号、编号(缓和曲线序号、圆曲线左、右); b、轨道板位置正确(轨道板方向即埋入的接地构件必须总是位于外侧边缘;单线上,面朝大里程方向左线接地构件必须总是位于左边,右线接地构件必须总是位于右边); c、轨道板种类(路基板、桥梁板等等);d、检查轨道板表面边缘是否有损坏,如有混凝土剥落,深度不得超过5mm,面积不得大于50平方厘米,并及时修补;e、检查轨道板、承轨台是否有裂纹,若出现时,不允许铺设应并及时报告施工主

37、要领导和技术人员。2.3.5原材料检验所有原材料进场必须在入场时及时填写原材料进场验收表,材料部门负责对原材料的验收,并由专人管理。2.3.6轨道板粗铺根据便道贯通状态,便道宽度,跨河沟跨公路地段等施工条件的不同,轨道板上桥(路基)吊装和铺设方法也采取不同的方案。方案一:在有条件临时存放轨道板的工点,利用汽车吊将板吊至双向运板车,双向运板车将轨道板运送至施工工点,由桥上的龙门吊卸车铺装;方案二:轨道板由运板车运输至便道入口或是利用路基段,履带式吊车吊装至底座上双向运板车运输至施工工点,桥上龙门吊铺装。双向运板车、铺板龙门吊驶到最终铺设位置后,吊钩直接定位在轨道板的正上方并降下,人工配合上紧吊装

38、螺栓和起吊钢丝绳,并确保牢靠。轨道板按规定挂上吊具后,由铺板龙门吊司机操作起吊,接近底座时降低下降速度,以便放置时不损伤轨道板。在放下时必须将轨道板准确定位,此时应特别注意侧向位置,与上次铺设的轨道板的相对位置以及空端的位置。准确对准画在轨道板两端的轨道板标记线,粗铺完毕后检查轨道板是否稳固,不能出现晃动。2.4、轨道板精调2.4.1.精调定位技术方案在轨道板粗铺就位后,使用精调支架、螺栓扳手配合轨道板测量系统完成对轨道板的精调定位。精调支架两端竖向和侧向用精调爪对轨道板进行微调。仪器转站一次,可以精调5块轨道板。轨道板精调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准备轨道板运输轨道板吊卸轨道板粗铺轨道板纵向位置对中

39、位轨道板高程调整轨道板中线调整轨道板精调轨道板状态复测。2.4.2.轨道板精调工艺要点2.4.2.1.轨道板粗铺1、在轨道板粗铺前,埋设和设置CP点,并根据CP和线路线形,在底座混凝土上放样轨道板粗铺定位点;要对底座混凝土采用专用的检测工具对底座混凝土顶面高程、尺寸、中线位置、平整度等进行平整度及高程检测检查验收。利用铺板龙门吊进行初步铺设。底座混凝土外形尺寸检测应符合下表规定: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1顶面高程52宽度103中线位置34平整度10/3m5伸缩缝位置106伸缩缝宽度57底座外侧排水坡1%2.4.2.2.全站仪设站1、精调时全站仪在CPIII控制网做自由设站,计算出测站点的理论三

40、维坐标值和所在的里程;当全站仪测量放置轨道板上承轨槽精调标架上的棱镜后,可以测量出该棱镜所处位置的实测三维坐标,根据坐标可以确定它在线路中的里程,经过软件的里程推算,得出该处的理论三维坐标,软件计算实测和理论坐标的偏差,将偏差值显示在显示器上,根据偏差对轨道板进行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调整。2、轨道板铺设放样时,以轨道板纵向中轴线的两个端点作为轨道板粗铺的定位点。全站仪宜设在线路中线附近、两对CP3控制点之间;每一测站观测的CP3点数为34对;设站点的三维坐标分量偏差不应大于0.5mm;观测时应避免在气温变化剧烈、直射、大风或能见度低等恶劣气候条件下进行,宜选择在阴天无风或日落2h后,日出前、气

41、象条件稳定的时段进行;测距应进行气象改正;每次设站放样距离不应大于80m;按设计确定各编号轨道板位置,并在底座混凝土上标注轨道板编号;轨道板粗铺时,将轨道板面中轴线对准前后定位点,铺设纵横向位置偏差应小5mm。3、全站仪自由设站,一般情况下后视8个CP点,困难地段可后视6个CP点。2.4.2.4.精调1、连接工控机选板,获取温度传感器温度值,确定板型,开始调板。进行双向调整器的安装,调整器受力后调整轨道板高度至支撑木楔松动,取出木楔后,用全站仪及精调标架对轨道板位置进行测量,用双向调整器调整轨道板横向及高程位置至设计要求。精调板时,高程值可以各点分别调整,横向值左右相向调整,使板平稳地达到定位

42、要求。2、轨道板精调作业时,将测量标架放置于轨道板的固定位置上。全站仪设站应符合规定,用已设程序控制的全站仪测量放置在适配器或标架上的4个棱镜,获取4个工位的调整量。按照4个显示器上的调整量用轨道板调整机具作相应调整。重复以上精调作业步骤,直至满足轨道板铺设允许偏差的要求。3、轨道板精调作业,轨道板专用调整机具应具有横向和高低的精确调整功能。轨道板精确定位的测量方向为单向后退测量,一个测站的全站仪与轨道板之间的测量距离宜为530m。2.4.2.5.轨道板铺设精度检测轨道板铺设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1高程0.52中线0.53相邻轨道板接缝处承轨台顶面相对高差0.54相

43、邻轨道板接缝处承轨台顶面平面位置0.55轨道板纵向位置曲线地段2直线地段52.5、自密实混凝土施工2.5.1立模2.5.1.1立模施工准备1、自密实混凝土灌注施工应该在轨道板精调完成之后进行。2、模型安装前,应检查模型板面是否平整、光洁、有无凹凸变形,并清除模板上的灰碴及其他杂物,特别是模板连接处的混凝土残渣要清理干净。3、模型安装前,在模板与混凝土接触面上涂脱模剂,严禁使用废机油、废柴油混和物作脱模剂。涂刷脱模剂时应注意少而均匀,做到不漏涂且板面不积聚。4、检查立模需用的模板型号、螺栓、对拉杆、封口胶、堵漏土工布等是否安全、齐备;检查模板安装时所需的各类联接件、紧固件是否齐全。2.5.1.2立模操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