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成果点评集萃.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600600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 页数:78 大小:1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QC成果点评集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QC成果点评集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QC成果点评集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QC成果点评集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QC成果点评集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QC成果点评集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C成果点评集萃.doc(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成果1运用PDAC循环 提高阀门合格率一、总体评价:小组成员的QC活动理论知识不扎实;未严格按照QC小组活动的程序开展活动,PDCA四个阶段、10个步骤不完整,缺少现状调查、要因确认等步骤;成果内容不够详实,缺少图表、数据;不能合理、正确运用关联图、对策表等基本工具。二、具体问题:1、课题名称。课题名称不够简洁,应直接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课题名称是典型的“手段+目的”的错误,是一种不实的表现。根据成果内容,我建议用“提高阀门密封合格率”。另外,课题名称中讲错了不是PDAC循环,而是PDCA循环。2、未进行现状调查。现状调查这一步是QC小组活动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现状调

2、查,对相关数据的整理、分析,掌握问题的严重程度,把问题的症结找出来,明确小组下一步活动的主攻方向。3、目标设定时,活动目标未量化,只有量化的目标,才能检查,才能对比,才能证明是否已实现目标。4、原因分析不彻底,要分析到真正的未端原因,即可以直接采取对策的具体原因,才能找到影响问题的要因。5、未对所有未端原因逐条确认,找出影响问题的主要原因。关联图中因素与问题之间无箭头,箭头方向应为:原因结果。6、未针对要因制定对策,其对策表中的“车床、操作工、清洁度”均不是关联图中的未端原因,也不可能是问题的主要原因,且问题的表达宜用简洁的“主语+谓语”,因素的表达宜用否定的陈述,如“某某工作不力,什么能力差

3、”等等,而不能用一个中性的名词表达。另外,对策表也未按“5W1H”的原则进行制定。7、对策实施时,小组未严格按照对策表中改进措施计划一一实施,实施内容与对策表的内容联系不上,且实施后的结果没有交代,没有检查对策是否彻底实施并达到要求。8、无巩固期效果检查这一步,为防止问题的再发生,小组应把事实证明有效的措施进行标准化、制度化管理,同时,为检查巩固措施的有效性,应用图表、数据反映巩固期效果。9、QC小组活动中的每一步与一下步的关系都是很紧密的,一环套一环的,而不是孤立的,QC小组活动程序中的各步骤构成一个科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思路、体系,各步骤不是可有可无的。(创新型课题其活动步骤与现场型

4、、攻关型服务型、管理型有所区别,这里不详细介绍。)成果3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一、总体评价基本能遵循QC活动的程序开展活动,围绕生产实际,分析问题,采取措施,取得一定效果。但在活动中原因分析、要因确认等步骤中小组的活动还不够实在,较粗糙;活动中所采取措施的科技含量和小组的努力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二、具体问题1、概念不清。用车辆行驶的里程衡量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应该说还是比较合理的,但有一个前提条件,车辆行驶里程的统计时间应于蓄电池使用的起止时间一致,而该成果在效果检查中,所统计的里程包括了蓄电池更换后车辆行驶里程,这就不能正确反映蓄电池的寿命。该小组活动时间为9个月,9个月时间,车辆的行驶里程达

5、到70000公里,也不大现实(经与有关县局的了解),为此,很难检查小组的活动目标是否实现。2、现状调查不够细致、深入。(1)调查表的表头栏目应根据研究对象及想证实的问题进行设置。如研究的对象是蓄电池,调查对象应以蓄电池为主,根据蓄电池的类型、厂家、使用时间、行驶里程、蓄电池损坏的征象等方面或角度,调查分析蓄电池的使用状况及存在的症结,对研究问题毫不相干的因素不予统计。(2)收集的数据要有客观性。如成果报告中:序号问 题 类 型频 数累积频数累积频率1极板活性物质脱落101066.7%2极板硫化21280%3严重自行放电11386.7%4活性物质收缩11493.3%5蓄电池的极性颠倒115100

6、%“极板活性物质脱落”、“极板硫化”等因素的次数如何统计的? 3、目标设定。缺少制定目标的依据,应根据小组的情况,用事实或数据说明小组可能达到这个目标。4、原因分析不彻底。没有逐层分析到末端因素;在运用因果图进行原因分析时,层与层之间都是因果逻辑关系,不要花蛇添足,把对策内容放在因图中。5、要因确认。首先,要因必须从末端原因中产生,不是末端原因的所谓要因肯定不是问题的真实要因。本成果的要因不是从末端原因中产生的,这也该成果的最大问题。第二要因确认的方法不正确,正确方法有以下几种(1)现场验证,通过试验取得数据来证明;(2)现场测量、测试,取得数据,与标准比较,看其符合程度来证明。(3)调查分析

7、,这一种方法用得相对多一点,到现场进行调查,分析取得数据来确认。该成果确认过程中没有任何数据,建议其通过对使用寿命偏短的蓄电池有关因素分析的数据来证明其是否为也许问题的主要原因。6、制定对策。未按照“5W1H”的原则制定对策表。同时,我想提醒一点,在对策表中,“对策”和“措施”是有区别的,有相当一部分成果,将“对策”和“措施”混为一谈。我个人认为,“对策(WHAT)”主要指针对解决要因所采取的策略、思路和方向,回答的是做“什么”的问题;而“措施(HOW)”应该比较详细而具体的解决要因的方法或步骤,回答的是“怎么”做的问题;7、缺少“巩固期效果检查”这一步,至于为什么要检查,请参考成果1的点评。

8、8、效果检查。对活动的经济效益评价过于简单,欠详实,而且缺少对无形效果的评价。成果四:延长冲孔模具的使用寿命一、总体评价该成果的活动程序基本正确,能够合理运用统计工具对有关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尤其在现状调查这一步,该小组做的比较细,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做到循序渐进、分层次、不同角度地分析有关问题,这一点值得其他小组的学习;但在原因确认等步骤未按QC小组活动的要求进行调查和验证。从小组的对策实施中,本小组成员的参与性和努力程度不够,相当多的措施不是本小组成员完成的。二、具体问题1、小组成员对活动程序还不够清晰,在选题理由中就设定了目标值,其实,目标值设定应在现状调查之后进行,小组只有经过调查,了

9、解、掌握所研究问题的症结和程度等状况后,才能有依据设定活动目标,这样的目标才有说服力。2、目标设定未量化。表面看,目标:“使现有模具的寿命达理论寿命的75%以上。”中有“75%”这个数据,好象量化了,但模具的理论寿命是多少?成果中没有明确指出,“75%的理论寿命”则不是一个量化的数据;而且,我认为,“使用寿命”一般用时间来衡量,而模具的使用寿命(无缺陷)与其使用频次成反比,理论的使用寿命用具体多少年或月来表示,很难确定。根据该成果的内容,我建议用“降低冲孔模具的损坏频率”,损坏频率等于损坏次数/合计使用的次数。这样可能合理一点,也好统计。3、该小组对目标设定进行了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论证,但可行性

10、论证都是一些空话、套话,如“领导的关心、小组的经验和能力”等等。我认为论证的关键要从为什么设定75%的理论寿命,而不设定80%、90%的角度去分析,要用数据说话。根据那些套话,完全可以设定80%,你说对不对?其实,在参加本次发布的成果中,大部分成果都存在这个问题。4、现状调查中已分析出主要问题是崩刃和刃口易钝,共占80.95%,但原因分析仅用了一个因果图分析,由于崩刃和刃口易钝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其原因也不完全相同,我对机械加工是外行,理解可能不正确,但如果两者是一个性质的话,那在现状调查时,就没必要将其分开统计。所以在原因分析时就应该用两个鱼翅图对这两个问题分别分析,如其原因有交叉时,最好用关

11、联图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分析。5、原因分析不彻底,如将“材料热处理问题”作为末端原因显然合理,材料热处理问题仍然是一个很笼统的因素,还可以分层展开分析。6、要因确认,未对所有末端原因一一确认。如不逐条确认,就有可能把主要的因素漏掉。该成果材料中共有14个末端原因,仅对自认为是要因的两个末端原因进行了确认,人为的主观因素偏多,这不能反映成果的科学性、客观性。7、未按“5W1H”的原则制定对策,对策表的内容不完整。另外,作为“对策”仍属计划阶段的内容,但该小组在成果中却把处理结果放在对策表中,处理结果应放在实施中。8、效果检查中指标对比数据的来历不明,缺少说服力;目标值设定为百分比,而对比图中是次数,

12、前后不对应。9、缺少巩固期效果检查这一步骤。成果5提高浇注型电流互感器合格率一、总体评价该小组属于现场型,小组成员通过努力,提高了浇注型电流互感器合格率,完成了课题的目标值,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现场调查数据充足,小组活动程序基本正确。二、具体问题1、小组概况及注册情况表中介绍“小组注册登记时间为2000年4月,而小组成立时间为2002年3月6日,小组活动时间为2002年3月2002年10月”,这里存在几个问题,第一,根据QC小注册登记管理规定,小组每年要进行一次重新登记,所以,该小组的登记时间不应该为2000年4月;第二,小组应先注册登记后活动,该小组4月份才注册登记,而3月已开始活动;第三

13、,小组的注册登记和活动课题的注册登记,两者不能混淆,要分别介绍清楚。2、目标设定。虽然进行了目标论证,但其论证内容没有说服力,仍是一些空话、套话,(在点评4中我已进行了说明。)对于指令性课题,其活动目标应是上级的指令性目标“公司下达的产品合格率指标97%”,所以,如该小组将活动目标设定为97%还是很合理的;在此,我想再对目标设定论证谈谈我的看法,我认为要根据现状调查的情况或结果、所研究问题的症结,本小组可以解决的程度来计算出小组的活动目标,或者根据同行业(与本企业条件差不多的企业)目前在该项目的水平,以及本企业历史最好水平等方面来设定活动目标,可能更有说服力。3、分原因析。第一,原因分析不彻底

14、,没有分析到可直接采取对策的末端原因。如“铁心有毛刺,漆包线绝缘层不均匀”等原因,还应展开分析;在因果图中,各层次的逻辑关系不完全正确,如“无测量绝缘漆浓度工具”与“没有粘度计”不是因果关系,所讲的内容是同一个意思;“浸漆工艺不合理”与“修改工艺”更不是因果关系,而是“问题”与“对策”。此类问题不一一列举了。4、要因确认。小组成员对要因确认的对象、方法、目的不清楚,对象应为针对“比角差不合格”和“耐压不合格”两个主要问题所分析出的所有末端原因,确认方法在前面的点评中已详细介绍,这里不再重复,确认的目的是通过鉴别,找出主要原因,把目前对存在问题影响不大的原因排除掉,以便为制定对策提供依据。这个问

15、题是该成果的最大问题,由于QC活动每一步都是紧密相关的,“要因确认”的对象、方法不正确,其下面的“制定对策”也不可能根据要因一一制定对策,最终其所取得的效果也令人难以置信。5、在对策实施中,该小组涉及到一些具体工艺数据的调整,如“将绝浸漆与二甲苯配比调整为10:1.5”,请问这个调整的依据是什么?是不是涉及到商业秘密?如果是这样,我觉得调整的结论可以不明确,但要对调整的依据适当介绍,如不是出于上述的考虑,我认为,最好通过正交试验法,找出调整比例,而是人为的拍拍脑袋定下来的,这就缺乏成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6、“对策实施”与对策表中的内容不吻合,对策制定完毕,小组成员应严格按照对策表列出的措施计划

16、加以实施。如“实施三:人员培训”对策表计划中无此内容,而在具体实施时,安排了人员培训,说明该小组在对策实施时随意性太大。7、效果检查。效果检查应在所有对策实施结束后一段时间再进行效果检查,该小组8月份仍在实施对策,而效果检查时已统计了7月、8月的情况。8、经济效益计算不具体,没有足够数据。9、缺少巩固期效果检查的内容。成果6降低JC50S条干CV% 提高纱线质量水平一、总体评价基本能按照QC活动程序开展活动,但成果内容欠详实,报告中图表、数据偏少,对策、措施不够详细,效果检查的数据缺乏说服力,现状调查、原因分析不够深入,活动中仍存在很多小问题,小组成员对QC活动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17、二、具体问题1、课题名称不够简洁。为说明课题的重要程度,人为把课题名称抽化并加上一顶“大帽子”,其实本小组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很明确,就是“降低JC50S条干CV%”,如解决此问题,自然会提高纱线质量,所以,建议课题名称就用“降低JC50S条干CV%”,简洁而明了。2、选题理由不够充分。应直接说明选题的目的和必要性,不要长篇大论地陈述背景。根据该成果的内容,我认为要重点强调JC50S条干CV%的指标与企业内控标准的差距,以及企业对部门的要求,并用数据说明,这样选题的目的和必要性就充分了。选题理由的表达方式,建议用框图形式,会显得简明、清晰,没必要用大量的文字表述。3、QC成果的发表尽量不用专业性

18、太强的术语。QC成果发布的成功与否,最基本的要求是能让外行人听(看)得懂所讲的内容,如在发布过程中必须要用,应对相关术语进行解释。如该成果中的“CV% ”、“JC50S条干CV%值下降到13.3 %以下与达乌斯特(USTER)公报5%的水平”是什么关系等等。4、课题目标的设定。对目标的设定虽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但内容空洞,与成果4、5的问题相似,前面的点评中已交流过,不再重复,建议:首先明确企业内控标准的具体要求,(在成果中曾提到内控质量标准,但没有具体数据。)根据企业内控标准或企业JC50S条干CV%值历史最好水平来设定活动目标,理由更充分一点。5、对QC活动程序不够清晰、现状调查工作还不够

19、深入细致。不仅要通过调查分析说明现实情况与企业内控目标的差距如何,还要通过调查、分析,找出差距的症结所在,然后针对症结进一步分析原因。成果中对“2001年9月份到2002年2月份影响JC50S条干CV%值的各种因素”统计分析的情况及结果,应放在现状调查这一步中。6、排列图的运用有几点问题。排列图由一个横坐标、两个纵坐标、几个按高低顺序(“其它”项例外)排列的矩形和一条累计百分比折线组成。该成果中,第一,横坐标不应有箭头,其长度在两纵坐标之间;第二,纵坐标的频次要与累计百分比一一对应,如左侧“频次91”应与右侧“100%”的高度要对应;7、原因分析。分析不彻底,分析时原因的分类不统一、不全面。对

20、主要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时,尽可能从“5M1E”的角度分类、分析,这样才能有效防止影响问题因素的遗漏,还可以系统、全面地对问题展开分析。如: “清洁管理不到位”应属于法上的原因,不应放在“人员”当中进行分析;分析不彻底,如“罗拉隔距走动”不能作为末端原因,还应对其走动的原因进行分析,以便找到可以直接采取的对策、措施。8、对相关问题、因素的语言表述在成果中要保持一致,如课题名称用“降低JC50S条干CV%”,原因分析时用“条干不匀率”,我估计CV%就是指条干不匀率,(仅是根据全文的理解,可能不正确。)再有,在前面点评中我提到的,对问题、因素的表述最好不要用一个中性的名词表述,该成果原因分析中的问题可

21、以用“JC50S条干CV%偏高”来表述。另外,成果中的要因与原因分析的末端原因的表述不一致,如在原因分析图中为“罗拉隔距走动”,在要因分析确认时变为“罗拉走动”等等,我建议,在整个成果中前后对问题、因素的表述要做到一字不差。9、要因确认时,没有对所有末端原因一一确认。10、未按照“5W1H”的原则制定对策,且“对策”与“措施”应分别制定,成果中的对策、措施不够详细,无法评价对策、措施的有效性。11、实施内容与对策计划不吻合,反映出小组未严格执行对策计划。12、根据其实施时间,所有措施在6月份前完毕,但是其效果检查中,6月份至10份期间,根本没有实现其目标值,这说明该QC小没有实现既定目标,另外

22、也让人对其成果的真实性表示怀疑。(因点评工作量大,与前面点评成果中存在的类似问题不再详细评价。侧重指出一些前面未提到的主要问题,请理解。)成果7细纱成纱毛羽的控制一、总体评价该小组活动过程符合QC小组活动程序,成果内容详实,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小组在要因确认和对策实施这两个方面做得比较好,要因确认时,方法正确、逻辑清晰、数据充分;并制定了详细的对策表,在每条对策实施后,是否达到要求,用数据与目标比较,说明对策的有效性,这些值得其它小组好好学习。二、具体问题1、小组成员。QC小组人数一般以310人为宜,但具体多少应该根据所选课题涉及的范围、难度等因素确定,在小组成员可多可少的情况下,宜少不宜多,以

23、真正发挥小组中每个成员的作用。本小组成员共有15人,根据各人的工作岗位和小组活动课题内容,我感觉人数有点过多。2、小组类型。从小组人员组成结构,是由领导干部、技术人员组成的,以解决技术关键为目的,应属攻关型。3、课题名称不简洁。细纱成纱毛羽的控制很笼统,在活动课题名称中尽量少用“控制”“改善”等词,尽可能用“降低XX不合格品率”“提高XX效率”等等,简洁、明了、针对强。该成果我建议用“减少细纱成纱的毛羽数”。4、调查情况。现状调查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要围绕问题从有关方面收据相关数据材料,为小组所研究的问题服务,要通过调查,找出主要问题,明确调查结论,该小组在分析的深度上还不够。另外,在运用调查

24、表时有些工作还不够细致,应对调查对象、时间等有关内容交代清楚。如:表1 月份品种标准2mm个/米5678910月平均值超标率%达标率C36.4优2525.5624.2921.9623.9825.7831.2425.47+1.88超标C29.2优2522.9224.9421.8623.3122.4925.0423.43-6.28达标C27.8优2519.9222.7222.2221.7521.2521.9921.64-13.44达标JC14.51821.120.9520.1720.7321.7523.0621.29+18.00超标C14.6专供2021.3418.1019.9317.9323.1

25、323.6419.92-0.4达标(1)2mm毛羽的个数(表中红色数据)的单位是个/米,按月统计,这些数值应为整数,不知是如何统计的,出现小数。(2)从表1统计情况可看出除品种JC14.5的2mm毛羽指标不符合要求(超标),其它产品基本符合要求,不知小组有没有发现此问题,我个人认为,这一点,小组应作为分析的重点内容之一。如:表2毛羽长度(mmm)品种123456789小计JC14.5116.4222.968.123.792.131.270.770.450.25155.56百分率%74.8414.375.122.441.370.80.490.290.16100(3)从表2中看不出116.42等红

26、色区别的数据的名称,不知代表什么内容,其单位是什么,从哪里来的?(4)从表2可以看到,1mm的毛羽占74.84%,2mm的毛羽占14.37%,3mm及其以上占10.79%。不知乌斯特97公报对毛羽指标有什么具体要求,对1mm的毛羽有没有要求,如有要求的话,我认为从所占的比重来看,1mm的毛羽占74.84%,比重最大,是控制细纱质量的关键,从影响程度的角度,3mm的比2mm的大(所占百分比差不多。),但该小组围绕2mm毛羽分析研究,不知为什么?在成果材料中没有把一点解释清楚。(对纺织行业我是外行,有机会希望能与你们沟通交流)。我的体会,一方面,QC活动的要领是抓住影响问题的几个少数的关键(抓大放

27、小),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以期在较短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效益或效果。同时,材料应简洁明了,尽量用图表、数据说话;要通俗易懂,让外行人看得明白。5、活动目标不清晰、没有量化。小组活动目标“围绕JC14.5tex,争取把2mm毛羽数平均值控制并达标”。目标设定后,对可行性分析的重点不突出,可行性分析的内容应根据现状调找出的主要问题,预计主要问题能解决多少,然后再根据问题能解决的程度来分析,判断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可行性分析的角度可从小组为什么将目标设定在该数值,而不设定为其它的数值。6、原因分析。问题的表达宜用简洁的“主语+谓语”,因素的表达宜用否定的陈述,如“某某工作不力,什么能力差”等等,而不能用一

28、个中性的名词表达。在树图中,如“钢领、钢丝圈”、“温湿度”、“运转操作管理”都是一些中性名词或词组。7、要因确认。有两个末端原因未确认。7、效果检查。经济效益的计算不够详细,如“新增销售2564万元,实现利润38万元”是如何而来的?成果8全面实现集中监控发挥网管龙头作用一、总体评价小组通过现状调查,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使监控率符合上级要求,取得较好效果。小组活动过程基本符合QC小组活动程序,但成果报告中以文字为主,图表偏少,不够清晰简明,在程序的衔接上,在充分应用数据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二、具体问题1、小组概况介绍的内容不全面,没有小组成立时间、小组活动时间、小组名称不明确,无小组、课题的注册

29、登记情况。2、课题名称不简洁。课题的名称要一目了然地看出是要解决什么问题,不要抽象化,画蛇添足,给课题名称加上“发挥网管龙头作用”这个大帽子。QC小组活动要坚持“小、实、活、新”的方向,课题不宜大。根据成果内容,我建议直接用“提高设备的集中监控率”,可能要好一点。3、选题理由不简洁、不充分。没有必要长篇大论地陈述背景,只要把上级的方针、本企业的要求和目前传输设备的监控率与有关要求存在的差距表达出来就可以了。4、现状调查没有把问题的现状全面、充分的展示出来,缺少图表和数据来加以说明。5、目标设定。目标设定缺少依据,设定目标值除主观愿望外,还应对能否实现该目标进行必要的分析。目标要有一定的难度(先

30、进性),也要考虑可实现,如通过调查,弄清影响监控率低的主要问题后,预计能解决多少,解决到什么程度就能实现目标等等。6、原因分析中部分原因没有分析到可直接采取对策的程度,如“检查监督不力”还要继续分析是没有管理制度,还是有制度但没有坚持考核?等等,我不一一列举。部分原因的分类不合理,属于“人员”方面的原因却放在“管理”方面,如“网管意识不强”放在“管理”范畴中等。7、要因确认。没有对原因分析中所有末端原因一一进行确认、排除。要因确认缺乏必要的数据来证实,仅仅“小组一致认为”就得出要因,理由很不充分。这种判定,缺乏科学性。(如何确认?在前面的点评中已详细结束了几种方法和思路。)8、未按照“5W1H

31、”的原则制定对策,对策表中列表项目不全,缺少现状、目标、检查人员等。而且“对策”与“措施”应分两个栏目。对策”是针对该条要因要采取的对策方案;“措施”是如何实施该对策的具体措施,这样才能使对策更好地指导实施。9、效果检查。由于整个成果报告中现状调查、原因分析、确认、对策实施过程中没有详细的数据,因而,在实施后图表中的数据没有说服力;另外,小组没有计算活动后所取得的经济效益,笼统地用“带来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句话概括,不符合要求。10、巩固措施过于表象化,小组应将活动过程中经证实有效的措施纳入到有关技术标准或管理标准中去。如“将XX纳入作业指导书”、“建立XX管理标准”等等。11、缺

32、少巩固期效果检查这一步。成果9提高变电所A型构架定位精度一、总体评价该小组通过努力,提高了变电所A型构架定位精度。从小组历史获奖情况看,该小组能持续开展QC小组,并取得较好成绩。但在活动程序的运作,工具的正确运用、充分运用数据方面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二、具体问题1、选题理由不充分,缺乏必要的数据来说明。构架定位精度低有什么影响和后果(危害性),本企业以前构架定位工作的情况(已施工工程中构架定位与标准的差距及不合格的数量等)和上级部门的具体要求未交代清楚。2、对现状调查的对象和目的不清楚。现状调查要为制定活动目标提高依据,通过调查能找出构架定位精度低的症结,为解决问题找到主攻方向。3、未设定活动目

33、标。设定目标是确定小组活动要把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也是为检查活动的效果提供依据。4、原因分析未按“5M1E”的分类逐层分析原因。根据活动课题的内容,我认为“测量”这个方面的原因必不可少。各类原因的分类混乱,如“质量验收不到位”放在“料”方面;原因分析不彻底,如“拉线测量误差”还应进行分析,否则无法直接采取对策措施。5、要因确认。未对所有的末端原因进行一一确认;确认的方法、思路不正确。确认,就是要找出影响该问题的证据,用数据说话。在确认每条末端原因是否为主要原因时,应根据它对所分析的问题的影响程度大小来确定,而不是根据它是否容易解决来确定。对问题的影响程度的大小应尽量用数据分析来说明,这样的确认

34、才能经得起推敲。原因的表述不一致,如在因果分析图中为“电建与土建人员对施工要求未交清”,要因确认时为“土建人员素质不合要求”,制定对策时为“人员素质低”。6、未按“5W1H”的原则制定对策表。将制定对策与对策实施混为一谈。对策实施仅自行制作了测量仪,对其它要因采取了相应的对策,但在实施时未提到实施情况。从成果内容看,其解决方案最主要的方法是制作了一个定位仪,而对其它几个主要原因没有具体解决。即使有了这个定位仪其它三条原因仍然存在,则构架定位精度仍然不能提高,也得不到保障。7、效果检查。无经济效益的计算,也未考虑对无形效果的评价。8、无巩固期效果检查内容。成果10技改加投入 质量再提高一、综合评

35、价该小组通过活动掌握现状,分析原因并采取了有效的措施,使尿素产品的优等品率提高大81%,取得较好效果。小组活动程序基本符合QC小组活动程序,小组原因分析清晰、到位,经济效益计算准确、详实,也注意对无形效果的评价。但在要因确认等程序中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二、具体问题1、课题名称不简洁。与成果1的问题一样,是典型的“手段”+“目的”,把活动的主要对策放在名称中,是一种不“实”的表现。从小组活动课题“技改加投入 质量再提高”看不出小组要解决什么具体问题,课题名称不简洁,是一种口号式的课题名称。根据该成果的具体内容,建议用“提高尿素产品的优等品率”。2、选题理由。选题理由不充分,表达方式也不清晰。应直接

36、写出提高尿素产品优等品率的目的和必要性,以及本企业尿素产品优等品率不高的现状。3、程序混乱。先设定活动目标,后进行现状调查;对于指令性的课题,由于课题和目标都是指令性的就不需要进行现状调查,可以对目标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但如不是指令性课题,则应通过现状调查后,才有依据设定小组的活动目标。另外,该小组虽然对目标设定进行了可行性的分析,但可行性分析都是一些空话、套话,小组没有说清楚为什么将优等品率提高到80%而不是90%,按照小组分析的情况,我觉得设为90%也可以。对于目标可行性分析要用事实、数据说明,可以从同行业的水平、设备设施、原料、技术等方面的比较,或小组的历史最好水平;或是顾客的要求,否则就

37、不能占领市场等等的角度去分析。4、要因确认的方法不正确。该成果以小组成员研究讨论的方式确定问题的要因,缺乏科学性。小组应对两个主要问题分析产生的所有末端原因逐条确认,通过现场验证、测试、测量、调查分析等方法,用数据来说明各末端原因对问题影响程度的大小来确定是否为主要原因。如果要因找不准,其采取的对策措施也就不会有效,最终小组也不可能实现活动目标。5、在对策表中,应针对“要因”一一制定对策、措施,而不是针对“现状”制定对策、措施;在对策表中,“对策”与“措施”两者不同。(前面点评已介绍过。)6、对策实施。反映小组按照对策计划表,于什么时间、哪些人做了哪些工作,结果如何,即检查是否达到目标等内容。

38、注意:对策实施要与对策表一一对应。7、活动时间。效果检查、制定巩固措施、活动总结等也是QC小组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小组仅将对策实施及以前的活动作为QC小组活动,前面介绍小活动时间为2002年49月份;而效果检查等工作却在2003年1月进行。8、无巩固期效果检查内容。成果11:优化配料方案 不断提高熟料强度一、总体评价:该QC小组成员积极参加相关专业知识和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的学习。通过有关措施的实施,对KH、N、P及风量等进行控制,达到了提高熟料强度大于50MPa的目标。但是,由该QC成果报告内容来看,报告内容没有严格按QC小组活动程序开展活动,程序衔接不上,条理不清晰,内容杂乱,在工具的应

39、用、数据的运用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二、具体问题:1、 1、 未能严格按照QC小组活动的主要步骤来进行,条理不清。应按照选择课题、现状调查、设立目标值、分析原因、确定要因、制定对策、实施对策、检查效果、巩固措施、总结回顾及今后打算等进行。该活动步骤相互交错,并且缺少部分内容。2、课题名称不简洁。与成果1的问题一样,是典型的“手段”+“目的”,把活动的主要对策放在名称中,是一种不“实”的表现。3、未充分陈述选题理由。应通过形势和企业现状的分析,写出选题的目的和必要性。4、立新有创意,但无根据。如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中“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中“管理职责”改为“QC小组活动”

40、后作为QC小组活动的模式,这种说法,我个人第一次听到,对于理论的创新要有依据。ISO9001标准与QC活动有一定的联系,两者都是研究关于“质量”问题的方法、体系,在2000版标准中有不少条款都体现了PDCA的循环,但不能等同,各有侧重。(这里就两者关系,不详细介绍。)5、现状调查不深入,未找出影响问题的症结。6、对小组活动目标的设定不清晰。在Qc小组策划熟料质量改进的依据中说明了公司目标熟料28天强度50Mpa,现代立窑企业要求熟料28天强度52Mpa,但不清晰,公司目标和现代立窑企业要求两者什么关系,小组的目标以谁为准?7、未进行目标可行性分析。制定目标,既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又要经过努力可以

41、实现,要用事实、数据说明。8、原因分析。在对熟料强度不够的原因分析时标题为28天熟料强度增长率低,而因果图中问题为“熟料强度不高”,分析时都是对28天熟料强度增长率底原因进行分析。我认为“增长率低”和“强度不高”是两个概念,其原因分析的结果是不一样的。9、要因认证。未对所有末端原因进行确认,在因果图中的14个末端因素,仅对5条要因进行分析说明,而未分析其他9个末端因素为什么不是要因。另外,要因认证的方法和思路不正确,如何确认,在前面的点评中已详细介绍。10、未针对要因制定对策表。未针对5条要因逐一进行制定对策,第5条要因未采取措施。另外制定对策未采用5W1H的原则,对策表应采用图表表达,内容、

42、条理更清晰。11、效果检查。在效果检查中,仅有11月、1月和2月的实施效果,无12月的检查情况,是未生产或是熟料强度不符合要求?先介绍二月份检查效果,后介绍一月份,不知是何用意?效果检查应该在所有对策全部实施结束后一段时间进行的,且效果检查的时间段应尽量与现状调查统计的时间段相吻合,这样数据才有可比性,用一个月的数据与半年、一年的数据相比较,没有说服力。10、未制定巩固措施。成果12 提高飞鹿快客品牌知名度一、总体评价小组能够结合企业方针、市场形势和存在的问题的认真选题,措施详细、有效,取得一定效果,但小组在程序的衔接和数据的应用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二、具体问题1、 1、 概念不清。(1)品牌

43、知名度用调查表的知晓率来衡量还是比较合理的,但知晓率应用知晓数除以所发放的调查表份数,在现状调查时,没有调查表发放的数据,而在效果检查时统计了该数据,前后不对应。(2)调查统计品牌知名度时,调查分了“购票得知”、“车身图案”、“向旅客宣传”、“媒体宣传”、“其它”五种情况,我个人认为品牌的知名度应该是这五种情况统计知晓率的平均值,而该成果一直用媒体宣传知晓率(活动前7.03)代表品牌的知名度,这不合理。(3)调查表中项目类别的划分不清晰,有交叉,难以统计。打个比方,10个人排队,按“身高”排可以,按“体重”排也可以,但要求同时按“身高”和“体重”来排,这个队无法排了。向旅客宣传的方法有多种,通

44、过媒体可能是一种主要方法,“向旅客宣传”、“媒体宣传”两者有交叉和所属关系,不适宜将两者并列分类。 2、现状调查。对现状调查的目的不清楚,通过对调查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把问题的症结找到,找到小组活动的主攻方向,也为小组设定活动目标提供依据。该小组没有达到这个目的。3、排列图运用。折线连接不正确,应将表示各问题的矩形的对角线平移连接。4、目标设定无依据,未进行目标论证。(为什么要设定目标、要进行论证以及如何论证,前面已介绍,不重复。)5、无要因确认。原因分析后,小组没有对所有末端原因一一进行确认是否为主要原因。在成果报告无此内容,小组认为的要因出现很突然,这也决定了该成果的科学性、客观性

45、和真实性不足。6、未按“5W1H的原则制订对策,对策与措施混淆。对策”是针对该条要因要采取的对策方案;“措施”是如何实施该对策的具体措施,这样才能使对策更好地指导实施。8、效果检查。小组活动前知名度已达到近17%,而活动后为12.49%,表面上看活动目标实现了,实际上下降了,从该小组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来看,知名度应有较大的提高,这可能跟统计的方法以及调查表下发的面和数量等因素有关。7、无巩固期效果检查。成果13降低候乘旅客饮水服务不满意频次一、总体评价该小组活动过程基本符合QC小组活动程序,成果图文并茂,条理清晰,具有一定说服力,小组经过努力,通过、现状调查、原因分析,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了旅客

46、对饮水的不满意率。但小组在活动过程中部分环节的工作还不够深入细致。二、具体问题1、课题名称。作为服务行业,提高服务质量、降低不满意率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小组如选择降低顾客不满意率为活动课题,我觉得水道渠成、无可非议,但小组选题时直接用“降低候乘旅客饮水服务不满意频次”名称,我觉得不符合常理,与活动程序有矛盾,小组活动时先选择活动课题,再进行现状调查,在小组调查前,小组并不知道旅客对饮水服务不满意是主要问题。另外, 如按小组的课题名称,则小组活动目标的单位应该是频次的单位,是次数,而不应该是百分比。2、目标设定。该小组对目标设定进行了可行性的论证,但可行性论证都是一些空话、套话,如“沙惠林服

47、务班”是全国城镇女职工“巾帼示范岗”、“工作要求”等等。我认为论证的关键要从为什么设定为20%的理论寿命,而不设定10%、15%的角度去分析,要用数据说话。根据那些套话,完全可以设定10%,你说对不对?对目标设定论证谈谈我的看法,我认为要根据现状调查的情况或结果、所研究问题的症结,本小组可以解决的程度来计算出小组的活动目标,或者根据同行业(与本企业条件差不多的企业)目前在该项目的水平,以及本企业历史最好水平等方面来设定活动目标,可能更有说服力。 3、原因分析。原因分析还够深入,部分原因还应逐层展开分析;部分层次之间没有因果逻辑关系。如“供水模式单一”和“只有免费供应热水”没有因果关系。4、要因确认。确认方法不正确,确认过程缺少数据,确认过程没有说服力和科学性。如对“服务员缺乏主人翁意识”的确认,由于“定期组织服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学习教育,不断增强立足岗位讲奉献的意识。”就能排除它不是影响满意率的主要原因?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