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600724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授课年级高一年级授课时间45min课型新授课授课人课题人教版必修1-2.3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1、 教材分析氧化还原反应这节内容是在高中化学人教版化学1必修模块。初中阶段所学习的质量守恒定律和常见元素化合价以及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为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本节内容包括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及氧化剂和还原剂两部分。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氧化欢颜反应战友及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节内容主要是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形成及其特征与本质的学习。本节教材安排在这里是承前启后、合乎情理的,符合学生学习情况,符合由表及里的学习规

2、律。它既复习了初中的基本反应类型及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重要知识,并以此为铺垫展开对氧化还原反应较深层次的学习,又将是今后联系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纽带。2、 学情分析知识技能基础: 初中阶段所学习的质量守恒定律和常见元素化合价以及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为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能力方法基础:学生个体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不足。情感态度基础: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对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感官认识,学生具有学习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好奇心和热情。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和了解化学反应的分类,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特征及其判断依据,了解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

3、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2.理解、掌握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会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践增强在化学学习中的动手能力,通过讨论式学习方法的训练,增强独立思考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提高小组合作、交流表达及科学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培养自身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理论联系实际,最终又回归生活的科学素养。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难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分析氧化还原反应5、 教学过程设计环节过程设计设计说明导入新课【生活现象重现】大家是否有这样的经验:苹

4、果削好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成浅褐色?刚泡好的绿茶放置一段时间就变成黄色?接下来我们现场演示(切苹果,放置一分钟)(展示放置后的苹果)【问1】大家看此时的苹果和刚削好的苹果有什么不同?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课件【图片展示】上述物质均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接下来先请大家看发生在人身上奇妙的化学反应。并请大家思考【问2】我们如何减缓身体的氧化?由生活情境出发,挖掘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生活现象作出解释,设置悬念,鼓励学生善于联想、发散思维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认识【知识过渡】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问3】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中学所学的

5、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分别是什么呢?【问4】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能归属于这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呢?初中我们学习了用碳还原氧化铜,请同学们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uO + C = 2CuCO2【问5】该反应属于什么反应?【问6】请分析该反应中, C发生了什么反应?CuO发生了什么反应?你得出了什么规律?从得氧失氧分析化学反应,我们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得到氧的反应;还原反应:失去氧的反应。【问7】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为什么一定是同时发生的?(分析教材35页3个有氧参与的氧化还原反应)从这个角度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即发生了氧化反应又发生了还原反应,我

6、们将这种同时同地发生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问8】但是只有得氧失氧才能判定为氧化和还原反应吗?如果反应中没有氧元素的参与,又该怎么办?在高中阶段,我们从化合价升降来分析。【问9】先请同学们分析教材35页3个有氧参与的氧化还原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没有发生变化?并由发现内容,【问10】推测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有什么关系?所以更进一步,我们将氧化还原反应定义为:凡是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问11】Mg + 2HCl = MgCl2 + H2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在该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如何变化?哪种物质发生了氧化反应?哪种物质发生了还原反应?

7、那么,通过分析,大家是否发现反应前后均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它们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因此,我们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判断依据)【问12】写出碳酸钙高温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问13】根据前面所学,能否为化学反应的分类增加一种新的分类标准?【问14】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有着什么样的关系?(根据学生讨论反馈内容,总结关系并提出疑问)【问15】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的升降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问3-4】是对初中内容的简单复习;【问5】只涉及记忆知识点,属U结构;【问6】在5的基础上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涉及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及二者是同时发生的多个知识点,属M结构

8、,让学生意识到初中所学知识的不全面性,【问7】是对【问6】的进一步深化,只涉及一个点,属U结构;【问8】引起知识冲突【问9】只涉及化合价变化,属U结构,让学生初步意识到氧化还原反应与化合价有联系;【问10】是在【问9】基础上总结规律,建立化合价变化与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之间的联系,涉及多个知识点,属M结构【问11】化学反应中无氧的参与,与【问9】中的3个有氧参与的反应做对比,要用【问10】的新知识去解决,属M结构;【问12】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与【问11】形成对比,加深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特征的认识,属U结构;【问13】则是围绕上面问题提出的,属M结构;【问14】探讨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之间的

9、联系,属R结构;【问15】完成教学程序过渡,引起疑问。氧化还原反应实质认识【实验视频】钠与氯气的反应【问16】你观察到了哪些现象?【问17】请用化学方程式的氯化钠形成过程。【问18】这个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吗?【问19】为什么反应前后钠和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请阅读教材36页。【问20】NaNa+,Cl Cl-,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播放氯化钠形成过程动画,学生绘制形成过程并进行描述)以及氯化钠形成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变量与电子转移量之间的关系?【实验视频】氢气与氯气的反应【问21】你观察到了哪些现象?【问22】请用化学方程式的氯化氢形成过程。【问23】这个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吗?【问24】这个反应

10、中氢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氯的化合价降低,与氯化钠形成过程中化合价变化相同吗?(阅读教材36-37页)利用微观模型讲解氯化氢的形成过程。【问25】请用自己的话描述氯化钠与氯化氢的形成过程有什么区别?【问26】氢原子与氯原子的共用电子对正处于中间吗?为什么?【问27】通过上述分析,你知道HCl分子中为什么H的化合价为+1价,而Cl的化合价为-1价吗?【问28】请结合氯化钠与氯化氢的形成过程,分析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与什么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什么?【问29】为什么氯化钠的形成过程是电子的得失,氯化氢的形成过程是共用电子对的偏移?小结:有电子转移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表现为被氧化元素化合价升高

11、,其实质是该元素的原子失去(或偏离)电子的过程;还原反应表现为被还原元素化合价降低,其实质是该元素的原子获得(或偏向)电子的过程。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的转移。总结回顾课堂并提出疑问:【问30】那么如何用化学语言表示氧化还原反应?【问16-18】则是引入情境,巩固新知;【问19-20】探究氯化钠形成的微观过程,涉及元素化合价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发生、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是由电子得失引起的及化合价变化与电子得失之间的关系,属R结构;【问21-23】则是引入情境,巩固新知;【问24】激起学生探究心理,阅读教材,动手找出答案;【问25】通过口头描述氯化钠和氯化氢的形成过程,探查学生思维水平发展地步,

12、还存在哪些疑问;【问26-27】是在【问25】的基础上引出公用电子对,涉及元素化合价与共用电子对偏移之间的关系,属R结构;【问28】总结性问题,考查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从而揭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电子的转移,故属R结构;【问29】拓展性问题,深化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认识,将氧化还原反应与物质观结合,拓展学生的认知范围,故属R结构;【问29-29】强化学生对电子转移的认识。【问30】留以空白,带着问题预习下节课内容,上升为符号表征。作业教学反思六、板书设计2.3 氧化还原反应一、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得氧失氧角度化合价升降角度电子转移角度电子得失电子偏移二、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