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及认知哲学问题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605307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4.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及认知哲学问题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心及认知哲学问题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心及认知哲学问题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心及认知哲学问题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心及认知哲学问题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及认知哲学问题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及认知哲学问题课件.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自然辩证法概论,电话:15210847570邮箱:,2022/12/102022/12/102022/12/10,111,心与认知的哲学问题 心物难题,人是万物之灵?,人与飞禽走兽的差异究竟是什么?人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人的思考、想象、推测看似稀松平常,以至于我们不觉得它们是什么神秘而值得研究的事情。可是如果我们注意到这些现象,我们往往又会感到困惑,这些喜怒哀乐的情绪、这些思考、判断的能力究竟是什么?,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思维着的精神”,其实,对于人类的心智,我们的所知非常有限。几千年以来,我们只是将这些现象归因到神秘不可知的灵魂所具有的力量。因此心智问题也曾一度被科学研究所遗忘和抛弃。

2、科学的发展与我们的预期相反,对于规律的认识离我们最远的反而最先获得,然后,逐渐地越来越近:首先是天空,接着是大地,然后是动物和植物以及人类的身体,最后才是人类的心灵。( Bertrand Russell, 1935),伯特兰罗素,认知科学(20世纪70年代中期兴起的一门前沿性、交叉性和综合性学科),认知科学六角图,目 录,一、心物难题的起源二、心物难题的尝试性解决方案三、心智研究的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一、心物难题的起源,心与物的概念界定:物:指的是物理世界,那些原则上可被我们人类观察的事物和现象。心:指的是心理世界,包括各种心理状态、心理历程、心理机制等。如我们疼痛的感受,喜怒哀乐的情绪、相

3、信、欲望、怀疑、想象,思考、判断、推理等。,心物难题的起源:笛卡尔无心造成的,16世纪以后,现代科学的兴起,特别是天文学和物理学都有了令人振奋的发展,科学研究让人类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知识,获得了越来越多关于物理世界的真相。当时的笛卡尔,便思索着物理世界与我们获得的知识之间的关系。但他通过思考,对知识的可靠性进行了怀疑。“普遍怀疑”、“我思故我在”心智独立于外在的事物,心与物是不同的,笛卡尔:欧洲近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一,心物二元论:主张世界有精神和物质两个独立本原,心与物是两种不同的实体。物:占有空间,具有“扩展性”心:不占有空间,具有“思维性”二元论的困难:物质和精神的二元同物质与精神相互作用的矛

4、盾使得笛卡尔陷入了绝境。从笛卡尔开始,哲学史上有名的心物难题就此产生了,引发了激烈的争议。,心与物的三个原则,T1:心物差异原则(物理现象是可观察的,心理现象观察不到)T2:心物因果交互作用原则(被石头绊倒会感觉到痛)T3:物理因果封闭原则(对于任何物理现象的解释,我们都试图找出其物理的原因,对于地震海啸等灾害不再诉诸于超自然的力量,而是寻求物理的因素)但我们不能同时接受这三条原则,如果接受T2 和T3,则与 T1矛盾。,为了解决心物难题,我们至少要否认其中一条原则:如果否认T2(心物的因果交互),与我们的常识心理学想违背;否认T3(因果封闭原则),则可能导致我们对当代科学的不信任,甚至造成当

5、代科学的崩溃;(打雷的原因是不是雷公在发脾气,地震是不是地牛在翻身,火山爆发是不是火山神在发怒?如果这样解释,我们还需要科学吗?)否认T1能否解决这个难题呢?,能够否认心与物的差异性吗?,哲学家指出,有些心理性质是物理现象所没有的:(1)心的意向性(心的指向性:我希望晚上吃碗牛肉面)(2)心的私密性与主体性(其实我不懂你的心),你还好吗?头还疼吗?,目 录,一、心物难题的起源二、心物难题的尝试性解决方案三、心智研究的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二、心物难题的尝试性解决方案,逻辑行为主义心脑同一论取消主义功能主义,逻辑行为主义,受近代科学发展的影响,20世纪初心理学发生了行为主义转向(华生、斯金纳)行

6、为是公开的、可以度量的、可观察的、可重复的。逻辑行为主义:行为主义的哲学立场(不关心方法,只关心心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逻辑行为主义怎么说?,任何类型的心理状态其实只不过等同于某类型的行为或行为倾向而已。“痛”这种心理状态等同于“皱眉头、哎哟几声”等行为。这种等同跟水等同于H20意思完全一样。,逻辑行为主义的错误,行为主义在心理学界占有很大的势力,它的影响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消退。但在哲学界,逻辑行为主义却遭到了很多哲学家的批评。,心理状态并不必然等同于行为状态,一个人可能有相应的行为,但却没有相应的心理状态(完美伪装者,如演员);,一个人可能有相应的心理状态,但却没有相应的行为表现(如超级

7、斯巴达人)。斯巴达是古希腊时期非常著名的军事城邦。全民皆兵,以尚武精神著称,轻视文化艺术,是古希腊的重要军事力量。其教育训练是要求人人如同士兵一样,坚韧不拔,在最艰苦的情形下也要表现的若无其事。,因此,心理状态与行为之间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等同。与水等同于H20,孔明等同于诸葛亮意思并不相同。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心理状态与行为之间是因果关系,而不是等同关系。,昙花一现的“心脑同一论”,20世纪50年代后期随着脑神经科学的发展而兴起的学说(代表人:斯马特)。 主张:感觉是严格同一于大脑过程的,这里的严格同一指的是感觉具有的所有性质也为大脑过程所具有。例如,“疼痛”对应于一种大脑神经状态,“高兴”对应

8、于另一种脑神经状态同一论的困难:痛、痒之类的感觉具有空间性,取消主义,大家都错了!其实人类没有意识!(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哲学系教授丘奇兰德)主张:在了解人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的不是心理学,而是脑神经科学。我们一般自以为拥有的内心世界其实是虚幻的。我们误以为人类有意识,误以为我们的心理世界是真实的。迟早有一天,当脑神经科学的研究全部完成之后,我们就不会再错误地将心理世界当作是真实的。就像当年物理学家误以为“以太”(光传播的媒介)存在一样,现代物理学家放弃了这种想法,不再承认有所谓的以太。,取消主义的困难,取消主义与我们的常识心理学是相违背的。取消唯物论这种极端的观点是失败的,它的失败并不是由于它是

9、极端的,而是由于它没有提出令人信服的好理由。,功能主义,计算功能主义(普特南):心理之于大脑,就如同软件之于硬件,程序的执行不断产生功能。或者说,心理状态就是大脑的计算状态,而计算就是从输入到输出的一个功能或映射。心理 大脑软件 硬件,普特南:美国当代哲学家,哈佛大学哲学系教授,计算机功能主义的出现,使意识问题看上去不再那么神秘了,因为程序与计算机硬件之间的关系一点也不神秘。功能主义也因此赢得了众多的支持者。计算功能主义为人工智能的研究提供了学理的或哲学的基础。(软件可以由不同的硬件来执行或实现),对功能主义的质疑,塞尔的“中文屋”,约翰塞尔:任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人文科学院院士,到底

10、如何解决心物难题?,或许我们还是需要从马克思主义那里汲取有益的理论资源。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观: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状态大脑状态正如高级运动形式还产生其他的运动形式一样,正如化学作用不能没有温度变化和电的变化,有机生命不能没有机械的、分子的、化学的、热的、电的等变化一样。但是这些次要形式的存在并不能把每一次的主要形式的本质包括无遗。终有一天我们可以用实验的方法把思维归结为脑子中的分子和化学的运动,但是难道这样一来就把思维的本质包括无遗了吗? 恩格斯,非还原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观,一方面,世界上只有一种存在,那就是物质,意识只是一种作为机能和属性的二阶存在;但另一方面,作为二阶存

11、在的意识不能还原或等同于较低层次的神经生理过程。,但是受历史和时代的局限,马克思主义并不能确切的说明意识产生的机制。心智问题要得到彻底解决还需要认知科学(哲学、心理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神经科学、人类学的协同发展)的进一步发展。,目 录,一、心物难题的起源二、心物难题的尝试性解决方案三、心智研究的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三、心智研究的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什么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约翰麦卡锡(JOHN MCCARTHY)在1956年的达特矛斯会议上提出:人工智能就是要让机器的行为看起来就象是人所表现出的智能行为一样。,计算机科学家。他因在人工智

12、能领域的贡献而在1971年获得图灵奖。,强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观点认为有可能制造出真正能推理(REASONING)和解决问题(PROBLEM_SOLVING)的智能机器,并且,这样的机器能将被认为是有知觉的,有自我意识的。强人工智能可以有两类:类人的人工智能,即机器的思考和推理就像人的思维一样。非类人的人工智能,即机器产生了和人完全不一样的知觉和意识,使用和人完全不一样的推理方式。,弱人工智能(较为流行的观点)弱人工智能观点认为不可能制造出能真正地推理(REASONING)和解决问题(PROBLEM_SOLVING)的智能机器,这些机器只不过看起来像是智能的,但是并不真正拥有智能,也不会有自主意

13、识。,如何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图灵测试由计算机、被测试的人和主持试验人组成。计算机和被测试的人分别在两个不同的房间里。测试过程由主持人提问,由计算机和被测试的人分别做出回答。如果试验主持人听取他们各自的答案后,分辨不清哪个是人回答的,哪个是机器回答的,则可以认为该计算机具有了智能。,阿兰麦席森图灵: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的进展,一是把人看作一部自动机,运用数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然后创造出某种方法,用计算机去解决那些原来只有人的智能才能解决的问题。,二是把人看成符号加工机,采用启发式程序设计,模拟人的智能,把人的感知、记忆、学习等心理活动总结成规则,然后用计算机模拟,使计算机表现出各种智

14、能。,三是把人看作一个生物学机器,从人的生理结构、神经系统结构方面来模拟人的智能。造出“类大脑”,“类人”的机器。,人工智能的哲学向度,在描述人工智能研究困难程度的时候,麦卡锡曾经说过“如果想在人工智能领域有所成就,我们需要1.7个爱因斯坦,两个麦克斯韦,五个法拉第再加上三项曼哈顿计划。”其实,麦卡锡的名单上还缺少一种人哲学家。对于人工智能这样一个极端复杂,又与人类自身发展密切相关的科学研究,哲学的缺席是不可想象的。人工智能具有深厚的哲学基础和哲学意义,它是科学发展的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也是人类认识自身的重要方式。,人工智能的哲学基础,尽管人工智能科学是在二战后才在西方科技界涌现的,但其思想根

15、源至少可以上溯到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哲学(笛卡尔、莱布尼兹、霍布斯等)。人工智能的哲学起源主要根植于哲学家对于人工智能的“基础问题”的思考,这些问题主要有两类:第一,建立一个能够展现真正人类智能的纯机械模型,在观念上是否可能?第二,若前述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怎样的人类心智模型才能够为这种模型的建立提供最佳的参照?,A. 笛卡尔如果我们真的要做出一台“智能”机器,我们就需要把所有的问题解决策略预存在其内置方法库中。笛卡尔在此已经预见到了符号AI的核心思路:在机器中预置一个巨大的方法库,并设计一套在不同情境下运用不同方法的调用程序。尽管符号AI的正式出现(1956年)乃是笛卡尔的方法论出版(163

16、7年)三百多年之后的事情了。笛卡尔在此也天才地预见到了,真正的智能将体现为一种“通用问题求解能力”,而不是特定的问题求解能力的一个事后综合。这种通用能力的根本特征就在于:它具有面对不同问题语境而不断改变自身的可塑性、具有极强的学习能力和更新能力,等等。这种“智能”观,也比较符合我们一般人的直觉。,B. 莱布尼茨在莱布尼茨看来,真正的智能需要知觉的介入,而在机械运作的任何一个层面,我们都看不到这样的知觉的存在。所以,即使一台机器所表达出来的“输入输出关系”和人的“输入输出关系”完全吻合,前者依然不能算作真有智能的。“通过机械的空间配置来产生智能”这种说法,完全无法和莱布尼茨的整个哲学立场相容。,

17、C. 霍布斯(霍布斯被称为“人工智能之先祖” )机械决定论(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的广阔领域,推理活动竟然都依据着同一个机械模型!)看似复杂的人类的理性思维,实际上是可以被还原为“加”和“减”这两个机械操作的。这个讲法,和人工智能的思想非常接近。(而我们今天已经知道了,所谓的“加法”和“减法”,其实都可以通过一台通用图灵机来加以模拟)。,人工智能的当代哲学问题,关注人工智能的伦理道德人创造的机器能否被人控制?机器人的三条准则:一机器人不能伤害人类; 二是机器人必须听从命令,除非这些命令违背第一条准则;三是机器人必须保护自身,但这些保护不能与第一和第二条准则相违背。,人工智能的相关新闻,1. 微软

18、小冰,微软第三代机器人小冰近期再次频繁亮相媒体与报端:获邀成为第26届科幻“银河奖”典礼现场的颁奖嘉宾、日本版小冰在日本以Rinna的新名字掳获了大批新生代宅男宅女的心。北大数学教授、一直关注人工智能研究的袁萌,近日也在博客上刊文,认为小冰已具备通过图灵测试的能力。,通过情感导向先让人工智能在一定程度上学会“思考”,让她不断趋向于真人,以人类的方式满足人类需求,这正是微软小冰最大的杀手锏。以海量大数据为基础建起来的情感认知可以帮助小冰更加细致的了解人类,然后再以人类最熟知的方式反馈回去,这一交互过程可以帮助人类和人工智能迅速的建立起信任和依赖。,此前,与京东、东航、网易等企业的合作已经展现了小

19、冰的巨大实用价值和无限潜力,尤其是在开通了语音和视觉功能之后,第三代小冰与人类的沟通方式突破了文字的局限,无障碍的交流可以促使人工智能更加善解人意的方向发展,可以说,以小冰为代表的情感机器人已经让人工智能从想象走进了现实。而近日,小冰萌妹子不再是“小哑巴冰”。微软官方已经正式启动了小冰声音感官公测,更像人类的小冰正在不断带给主人以实用的助益与情感的慰藉,而且未来势必还会做到更多。,2. 安卓创始人:人工智能将成为下一波科技大浪潮网易科技讯 10月8日消息,据瘾科技报道,在Code/Mobile会议上,Android创始人安迪鲁宾表示: “机器人和自动化技术将进入人们的生活”,将出现云智能等新事

20、物。,人工智能与人类未来,人工智能能否超越人类智能?数百位科学家的问卷调查显示他们认为强人工智能出现的中位年份是2040年距今只有25年。这听起来可能没什么,但是要记住,很多这个领域的思想家认为从强人工智能到超人工智能的转化会快得多。以下的情景很可能会发生:一个人工智能系统花了几十年时间到达了人类脑残智能的水平,而当这个节点发生的时候,电脑对于世界的感知大概和一个四岁小孩一般;而在这节点后一个小时,电脑立马推导出了统一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物理学理论;而在这之后一个半小时,这个强人工智能变成了超人工智能,智能达到了普通人类的17万倍。,如果超人工智能出现:这种现象可能对我们有利,也可能导致我们的毁灭。如果那些最用心思考人工智能理论和人类安全的人能够最先造出一个友善的超人工智能的话,那对我们是很好的。但是如果事情走向了另一面如果超人工智能在我们搞明白怎样保证人工智能的安全性之前被达成,那么像隔壁老王这样不友善的超人工智能就会统治世界并把我们毁灭。,思考题,如何理解心与认知的本质?人工智能的哲学基础及其未来发展方向在哪里?,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