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1、神经组织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605541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PPT 页数:106 大小:1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1、神经组织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第七章1、神经组织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第七章1、神经组织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第七章1、神经组织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第七章1、神经组织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1、神经组织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1、神经组织课件.ppt(10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神经组织,Nerve Tissue,本章概要,神经组织的组成。神经元的组成及分类。突触的分类,化学性突触的超微结构成分构成。神经胶质细胞的类型及功能。神经纤维中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的结构特点。神经末梢的分类、结构与功能。,一、概述,组成,神经细胞(神经元)-神经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胶质细胞-支持、营养、保护,神经组织是神经系统的主要成分,功能:接受刺激,传导冲动,概述,(一)神经细胞(nerve cell),约1012个,也称神经元(neuron);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接受刺激、整合信息和传导冲动;由突起和胞体。,概述,(二)神经胶质细胞(neuroglial

2、 cell),也称神经胶质;数量为神经元的1050倍;对神经元起支持、保护、营养和绝缘等作用。,概述,脊髓涂片,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核,概述,神经组织,(三)神经组织与神经系统,概述,神经元的主要形态,神经元,二、神经元(neuron),(一)结构,神经元,1、神经元胞体,神经元胞体是神经元的代谢和营养中心。位于中枢神经的灰质及神经节内,形态多样,大小悬殊。均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构成。,神经元,(1)细胞膜,为可兴奋膜含多种膜蛋白、受体和离子(钾、钠、钙)通道接受刺激、处理信息、产生并传导神经冲动。,神经元,树突膜 /胞体膜:接受刺激-化学门控通道;,轴突膜:传导神经冲动-电位门控通道。,

3、神经元,(2)细胞核,核大而圆,位于胞体中央;异染色质少,着色浅;核仁大而明显。,神经元,神经元 Neuron (电镜),神经元,(3)细胞质,胞体的细胞质又称核周质或核周体(perikaryon)。除含有一般细胞器外,还含有丰富的尼氏体(Nissl body ),神经原纤维(neurofibril)和一些内含物(脂褐素)。,神经元,尼氏体(HE)Nissl body,神经原纤维(银染)Neurofibrils,神经元,LM:强嗜碱性,粗块状或小颗粒状EM:RER和游离核糖体,神经元,尼氏体(Nissl body)也称嗜染质,尼氏体(LM),尼氏体(EM),功能:合成复制细胞器所需的结构蛋白、

4、合成神经递质所需的酶类、神经调质神经递质:神经元向其它神经元或效应 细胞传递的化学信息载体,为小分子物质神经调质:肽类,调节神经元对神经递质的反应,神经元,神经元,神经原纤维(neurofibril),LM:在镀银染色切片中,呈棕黑色细丝,交错排列成网,并伸入树突和轴突EM:由神经丝和微管构成。神经丝是由神经丝蛋白构成的中间丝功能:构成神经元的细胞骨架,微管还参与物质运输,神经元,神经原纤维(neurofibril),神经元突起 包括树突与轴突树突:一个或多个,形如树枝,多分支。分枝上多树突棘,扩大了神经元接受刺激的面积。树突内胞质结构与胞体相似。主要功能是接受刺激,并将神经冲动传向胞体。,2

5、、神经元突起,神经元,神经元树突,神经元,树突棘,是神经元之间形成突触的主要部位。电镜:树突棘内有2-3层滑面内质网形成的板层,板层间有少量致密物质-棘器。树突棘扩大了接受刺激的表面积,神经元,轴突(axon),神经元,每个神经元有一条轴突,由轴丘(axon hillock)发出,此区无尼氏体,染色淡;胞膜称轴膜。起始段轴膜厚,产生神经冲动, 沿轴膜向终末传递;胞质称轴质。,神经元,LM:比树突细,表面光滑,粗细均匀,有侧支呈直角分出。轴突末端的分支较多,形成轴突终末。EM:无尼氏体和高尔基复合体,含神经丝、微管、微丝等。功能:传导神经冲动。,神经元,轴突与胞体之间进行物质交换,轴突内的物质运

6、输称轴突运输。包括顺向轴突运输和逆向轴突运输。,轴突运输(axonal transport):,神经元,慢速轴突运输:胞体内形成的神经丝、微丝和微管缓慢向轴突终末延伸快速顺向轴突运输:由胞体向轴突终末快速输送蛋白质、酶、含神经调质的小泡等快速逆向轴突运输:轴突终末的代谢产物、或由轴突终末摄取的物质、病毒或毒素运输到胞体,神经元,双极神经元(bipolar neuron) 假单极神经元(pseudounipolar neuron) 多极神经元(multipolar neuron),(二)分类,1、根据突起数量分为,神经元,神经元,2、根据功能分为:,感觉神经元(sensory neuron):传

7、入神经元,多为假单极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motor neuron):传出神经元。多为多极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interneuron):多极神经元,起联络前两种神经元的作用。,神经元,神经元,3、根据释放的神经递质和调质的化学 性质分类:,胆碱能神经元 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 胺能神经元 氨基酸能神经元 肽能神经元,神经元,高尔基型神经元(Golgi type neuron): 具有长轴突的大神经元。高尔基型神经元(Golgi type neuron):具有短轴突的小神经元。,神经元,4、根据神经元轴突长短:,三、 突 触 (synapse),定义: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之间一

8、种特化的细胞连接,是神经元传递信息的重要结构。位置:最常见一个神经元的轴突终末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树突棘或胞体连接,分别形成轴-树、轴-棘或轴-体突触。,突 触,突 触,分类:根据信息传导方式,化学突触:以神经递质作为传递信息的媒介。电突触:缝隙连接,传递生物电流。(于人极少)。,突 触,(一)化学突触,1、化学突触的结构:电镜下其结构分为三部分:突触前成分 (presynaptic element )突触间隙(synaptic cleft)突触后成分(postsynaptic element )注:突触前后成分相对的细胞膜分别称为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突 触,突 触,树 突,轴 突,突 触

9、,神经元及其突触超微结构模式图,突 触,突触前成分:呈囊状膨大的轴突终末。,LM:银染标本中呈棕黑色环扣状,附着在另一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上,称突触小体(synaptic knob)。EM:突触小体内有突触小泡(synaptic vesicle), 内含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突 触,突触高倍(电镜)Synapse,突 触,突 触,突触小泡由单位膜包裹,大小和形状不一。突触小泡表面附有一层突触素,把小泡和细胞骨架相连。增厚的突触前膜胞质面有排列规则的致密突起和电控钙通道,可将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突 触,突触超微结构模式图,突 触,突触间隙:细胞间隙。含钙离子和递质酶。突触传递结束后,间隙内多余

10、的递质被前成分重吸收,或被递质酶水解。 突触后成分:树突末梢。增厚的突触后膜有特殊的受体(Receptors, 化控离子通道) , 可将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突 触,突 触,化学性突触,突 触,信息在突触内的传递过程:,突 触,2、化学突触的功能:,突触前成分通过释放神经递质,改变突触后膜内外离子分布,产生兴奋或抑制性变化,进而影响所支配的效应细胞。,突 触,(二)电突触,缝隙连接。传导具有双向性。,突 触,四、 神经胶质C (Neuroglia),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数量上胶质细胞比神经元多。细胞形态多样,突起无树突和轴突之分。不能传导神经冲动,对神经元有支持、营养、保护

11、、绝缘的作用。,神经胶质细胞,(一)中枢神经胶质C,1、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 )2、小胶质细胞(Microglia)3、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s) 4、室管膜细胞( Ependymal cells ),神经胶质细胞,1、星形胶质C (Astrocytes),结构特点:体积大;呈星形多突起,突起末端可扩大形成脚板;核圆或卵圆形;胞质内含胶质丝。分类:纤维性(fibrous astrocyte): 位于白质。原浆性(protoplasmic astrocyte): 位于灰质。,神经胶质细胞,特点:胞突直而长,分支少,胶质丝丰富。,特点:胞突粗,分支多,胶质丝少。

12、,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原浆性星形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原浆性星形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形成的毛细血管的脚板(特染)Vascular foot processes from astrocytes,神经胶质细胞,功能:支持和绝缘突起末端可扩大形成脚板,在脑和脊髓表面构成胶质界膜;在血管周围形成神经胶质膜,参与构成血-脑屏障分泌神经营养因子组织损伤时,细胞增生形成胶质瘢痕,神经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结构特点:体积最小;胞体细长或椭圆;核小、染色深;可转变为巨噬细胞。 功能:吞噬细胞碎屑及变性髓鞘。,2、小胶质C (microglial),神经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

13、,特点:胞体细长或椭圆,核小而深,突起细长有分支和棘突。,神经胶质细胞,3、少突胶质C (oligodendrocytes ),结构特点:胞体较小,突起较少;功能:CNS的髓鞘形成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形成髓鞘,神经胶质细胞,室管膜细胞,结构特点:细胞呈立方或柱状,胞体较小,游离面有微绒毛,少数细胞有纤毛;核小而致密,胞突少。功能:参与产生脑脊液(于脉络丛)。,4、室管膜C (ependymal cells),神经胶质细胞,(二)周围神经胶质C,2、卫星细胞(satellite cell),1、神经膜细胞(neurolemma cell ),神经胶质细胞,1、神经膜细

14、胞(neurolemma cell ),又称施万细胞(Schwann cell),参与周围神经系统中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形成。细胞呈薄片状,胞质较少。外表面有基膜。可以分泌神经营养因子,对神经的再生起支持和诱导作用;并具有支持和绝缘作用。,神经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2、卫星C: (satellite cell),卫星C是神经节内包裹神经元胞体的一层扁平或立方形细胞;其核圆或卵圆,染色质较浓密;细胞外表面有基膜。,神经胶质细胞,卫星细胞(HE),神经胶质细胞,五、神经纤维和神经,(一)神经纤维 组成:由神经元的长轴突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 分类:有髓神经f(myelinated nerve fib

15、er):PNS:施万细胞CNS:少突胶质细胞无髓神经f:,神经纤维和神经,施万细胞细胞膜反复包圈轴突形成髓鞘,呈长卷筒状套在轴突外;相邻施万细胞间的狭窄处称郎飞结(Ranvier node);相邻两个郎飞结间的一段神经纤维称结间体(internode),一个结间体的外围部分即为一个施万细胞。,1、PNS的有髓神经纤维,神经纤维和神经,髓鞘形成示意图,神经纤维和神经,髓鞘形成示意图,神经纤维和神经,髓鞘由多层细胞膜同心卷绕形成,电镜下呈明暗相间的板层状;含大量髓磷脂(myelin)和少量蛋白质;锇酸固定标本上,可见髓鞘切迹,为内、外侧胞质间的狭窄通道。,神经纤维和神经,神经纤维和神经,有髓神经纤

16、维,神经纤维和神经,结构:与PNS的相似,但是由少突胶质细胞形成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的多个突起末端形成扁平薄膜,可包卷多个轴突,其胞体位于神经纤维之间。神经纤维外表面无基膜,髓鞘内无切迹。,2、CNS的有髓神经纤维,神经纤维和神经,神经纤维和神经,3、无髓神经纤维(unmyelinated nerve fiber),周围神经系统的无髓神经纤维:由较细的轴突及神经膜细胞构成。一个神经膜细胞可包裹多条轴突。中枢神经系统的无髓神经纤维:轴突外无髓鞘包裹,裸露行走。,神经纤维和神经,无髓神经纤维,神经纤维和神经,传导神经冲动,电流的传导在轴膜进行。有髓神经纤维的神经冲动在郎飞结间呈跳跃式传导,故传导速度

17、快。无髓神经纤维的神经冲动沿轴膜连续传导,故传导速度慢。,神经纤维的功能,神经纤维和神经,两种神经纤维传导的特点,有髓神经纤维:跳跃式,故速度快。,无髓神经纤维:无髓鞘和郎飞结,故其传导为非跳跃式,速度慢。,神经纤维和神经,神经是由许多神经纤维及周围的结缔组织、血管和淋巴管一起形成。周围神经包括脑、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 肉眼可见神经大部分为混合神经,含有感觉、运动神经和植物性神经。,(二)神经:,神经纤维和神经,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纤维集合一起构成神经,分布于全身各器官和组织。包裹在一条神经外面的致密结缔组织称神经外膜;每束神经纤维周围的结缔组织称神经束膜;每条神经纤维周围的结缔组织为神经内膜。

18、,神经纤维和神经,神经束膜,神经内膜,神经外膜,神经纤维和神经,神经纤维和神经,六、神经末梢 (Nerve ending),周围神经纤维的终末部分,遍布全身,形成各种末梢装置,与周围组织共同构成感受器或效应器。可分为感觉神经末梢和运动神经末梢两种。,神经末梢,(一)感觉神经末梢,感觉神经末梢是感觉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的周围突末端,感受环境刺激并转化为神经冲动。 1、游离神经末梢 为有髓或无髓神经纤维终末分支; 分布于表皮、角膜、各种结缔组织; 感受温度、应力和某些化学物质的刺激, 参与产生冷、热、轻触和痛觉。,神经末梢,表皮内游离的神经末梢,神经末梢,2、触觉小体分布:真皮乳头,于手指最多。

19、结构:卵圆形,长轴与皮肤表面垂直;小体外包结缔组织被囊,内有许多横列的扁平细胞;感觉神经纤维末梢盘绕在扁平细胞间。功能:感受应力刺激,参与产生触觉。,神经末梢,触觉小体,触觉小体,触觉小体,神经末梢,3、环层小体分布:皮下组织、腹膜、肠系膜、韧带、关节囊等处。结构:体大,圆或卵圆形,中央有一均质状圆柱体,内含神经纤维末梢,周围多层扁平细胞呈同心圆排列。功能:感受较强的应力,参与产生压觉和振动觉。,神经末梢,环层小体,神经末梢,4、肌梭分布:骨骼肌内。结构:梭形,表面有结缔组织被囊;内含数条细的梭内肌纤维,核成串排列或集中在肌纤维中段;感觉神经末梢缠绕肌纤维中段,运动神经末梢分布在肌纤维两端。功

20、能:为本体感受器,感受骨骼肌的舒缩状态,参与调节骨骼肌活动。,神经末梢,肌梭模式图,神经末梢,肌梭光镜图(氯化金染色),神经末梢,躯体运动神经末梢:运动终板 内脏运动神经末梢:膨体,(二)运动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骨骼肌LM:运动神经元轴突末端反复分支,每一分支呈葡萄状终末与一条骨骼肌纤维形成突触;又称神经肌连接。,1、运动终板,运动终板,神经末梢,神经末梢,EM:骨骼肌纤维表面凹陷为浅槽,槽底肌膜即突触后膜,有许多皱褶;轴突终末即突触小体,嵌入浅槽,突触小泡内含乙酰胆碱。功能:支配骨骼肌收缩。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及其支配的全部骨骼肌纤维。,神经末梢,运动终板扫描电镜图,神经末梢,神经末梢,运动终板电镜图,神经末梢,2、内脏运动神经末梢:,分布于心肌、内脏及血管平滑肌和腺体。神经纤维较细,无髓鞘,分支呈串珠样膨体,贴附于肌纤维表面或穿行于腺细胞之间,与效应细胞建立突触。,神经末梢,本章要点,神经组织的组成。神经元的组成及分类(突起和功能)。突触的分类,化学性突触的超微结构成分构成。神经胶质细胞的类型及功能。神经纤维中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的结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