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际贸易解析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605559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际贸易解析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七章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际贸易解析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七章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际贸易解析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七章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际贸易解析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七章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际贸易解析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际贸易解析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际贸易解析课件.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际贸易,7.1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略)7.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和发展(略)7.3 关税同盟理论7.4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其他理论,定义,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地理或经济制度邻近的国家和地区通过让渡自己的部分经济或政治主权,建立起超国家的管理机构,以集团的力量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对内实行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对外构筑种种显性或隐性的贸易壁垒的一种追求地区利益和民族利益的思潮和行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7.3 关税同盟理论,关税同盟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比较成熟和稳定的一种形式,它对内实行贸易自由化,对外筑起统一的贸易壁垒,充分显示出贸易集团的

2、内外有别的性质。完全形态的关税同盟应具备三个条件:(1)完全取消各成员国之间的关税;(2)对来自成员国以外地区的进口设置统一的关税;(3)通过协商方式在成员国之间分配关税收入。,7.3.1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主要是指贸易创造效应、贸易转移效应及其所带来的福利效应。,7311 贸易创造效应,贸易创造效应是指缔结关税同盟后,因成员国之间相互减免关税而带来的同盟内部的贸易规模扩大与生产要素重新优化配置所形成的经济福利水平提高的效果。其效果是:(1)由于取消关税,每一成员国由原来生产并消费本国的高成本、高价格产品,转向购买其他成员国的低成本、低价格产品,从而使消费者节省开支,提高福利

3、。(2)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资源得以重新优化配置,提高了要素的利用效率。,关税同盟的贸易创造效应及其福利效应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1)原有的关税水平越高,关税同盟使进口商品价格下降的幅度就越快,从而它扩大贸易量的作用便越大;(2)该国供给和需求弹性越大,同等量的削减关税对供给量和需求量的影响就越大,即它对扩大贸易量的作用便越大;(3)其他成员方的生产效率越高,即它的生产成本与该进口国的成本差距越大,取消关税对扩大贸易量作用便越大。(4)一国在参加贸易集团之前贸易自由化的程度越低,它参加关税同盟后贸易量的增加幅度就会越大;(5)成员方的经济结构越相似,关税同盟的贸易创造效应就越大。

4、反之,如果该国与其他成员方有较大的结构差异,自己完全不生产某种进口商品,那么,取消关税只能从扩大需求量方面增加贸易量,关税同盟的贸易创造效应便会较小。,7312 贸易转移效应,贸易转移效应是指缔结关税同盟后,由于对内减免贸易壁垒,对外实行保护贸易而导致某成员国从世界成本最低的国家进口转向同盟内成本最低的国家进口所造成的整个社会财富浪费和经济福利水平下降的效果。其效果是:(1)由于关税同盟,阻止从外部低成本进口,而以高成本的供给来源代替低成本的供给来源,使消费者由原来购买外部的较低价格商品转向购买成员国的较高价价商品,导致增加了开支,造成福利损失;(2)从全世界的角度看,这种生产资源的重新配置导

5、致了生产效率的降低和生产成本的提高。,贸易转移效应及其所造成的福利损失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1)原有关税水平越低,关税同盟对非成员国的贸易歧视程度越低,由此而产生的贸易转移的可能性越小。(2)成员国在关税同盟建立之前的贸易往来越密切,贸易转移的余地便越小。(3)关税同盟的成员国越多,贸易转移的可能性越小。(4)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的成本差异越大,贸易转移所可能带来的福利损失便越大。,7313 福利效应,一般说来,贸易创造效应是关税同盟的主要经济效应,它的积极作用明显超过贸易转移效应的消极影响。但就其所带来的福利效应而言,不同国家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并不是相同的。对于不同出口国来说,组成关税同

6、盟后,高成本出口国出口增加,产量上升,贸易创造效应明显大于贸易转移效应,福利效应增加;而低成本出口国则会减少出口和产出,其福利也必然因贸易规模缩小而下降。对进口国来说,则会出现消费者福利改善,而生产者福利增加的现象,,净福利=(a+b+c+d)-c-(a+b)=(e+d)-b,净福利的影响因素,(1)进口国供需弹性的大小。进口国的供给价格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越大,其贸易创造减去贸易转移所带来的的净福利效应就越大;(2)进口国原有的关税水平的高低。组成关税同盟前,进口国的关税税率越高,则组成关税同盟后,其贸易创造减去贸易转移所带来的的净福利效应就越大;(3)高、低成本出口国出口价格的差别。两类出口

7、国的价格越接近,则其贸易创造减去贸易转移所带来的的净福利效应就越小。,732 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1. 增加出口效应2. 规模经济效应3. 促进竞争效应 4. 刺激投资效应 5. 资源配置效应,7.4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其他理论,系统提出大市场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西托夫斯基和德纽。与静态的关税同盟理论相比,大市场理论更具有动态性,也更注重贸易自由化。该理论主要是针对共同市场而言的,其规模经济和激化竞争的观点也比关税同盟论述的一体化要进一步。,核心内容,1、打破分割,扩大市场范围,获得规模经济效应。 2、激发竞争,促使经营观念与制度环境发生转变,获得规模经济。 大市场理论的核心内容主要是规模经济和激化

8、竞争。规模经济是大市场的结果,为了获得这结果只能通过自由竞争而建立,激化竞争才是大市场的目标,并通过规模经济为激化竞争创造条件。,7. 4. 2 工业偏好理论,库珀、马赛尔和约翰森等学者在修正维纳的关税同盟理论过程中,提出了“偏好工业生产”的假设,并由此形成了工业偏好理论。该理论遵循的是传统的比较利益的思路,从工业生产和工业品贸易(即资本品贸易而非消费品)的角度来解释一体化。,工业偏好理论的主要内容,1、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存在优先发展现代工业的偏好。 2、各国政府都有意识地加速工业化进程。评价:工业偏好理论在解释一些具有比较成本优势的发达国家的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较有说服力

9、,但在说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一体化原因时,则显得比较苍白无力。,7. 4. 3 协议性国际分工原理,协议性国际分工原理是由日本一桥大学经济学教授小岛清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 针对以往的经济一体化理论中,西方经济学者总是遵循古典经济学李嘉图等人提出的“比较利益”说的思路,把“规模经济”、“大市场”、“激化竞争”、“生产成本比较”等作为研究核心,用比较优势原理来说明一体化的经济效应,而忽视规模经济和激化竞争效应所带来的企业垄断与内部贸易扩大问题的缺陷。小岛清在其代表作对外贸易论中对此进行批判,并从新的角度提出“协议性国际分工原理”,用于解释区域经济一体化。,主要内容,1、在一体化内部仅仅依靠比较成本优势来形成国际分工,并通过竞争机制来实现规模经济是有害无益的。 2、小岛清认为,必须引进共同市场的内部分工原理,并在其指导下通过两国间的协议来实现国际专业化分工。 3、协议性分工不能指望通过价格机制自动地实现,而必须通过当事国的某种协议来加以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