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基础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606876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2.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章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基础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第3章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基础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3章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基础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3章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基础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3章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基础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章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基础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章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基础课件.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3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第3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3.1 信息技术概述,1信息技术的含义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是指各种以计算机和通信、信息处理终端为基础的工具,人们用它来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和使用信息,以支持组织对信息的需求。信息技术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它包括计算机硬件技术、软件技术及通信技术。只有把信息技术与管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3.1 信息技术概述,2信息技术的作用信息成为企业的重要的战略资源,信息技术已成为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当今电子商务“e”统全球的情况下,几乎可以说:

2、信息技术是企业成功之所在。信息技术是企业跟上时代的必由之路;对于高新技术企业,信息技术则是其创新的必备条件。,3.2 数 据 处 理,数据处理是指把原始数据,用一定的设备和手段,按一定的使用要求,加工成信息(有用的数据)的过程。数据处理也称为信息处理。3.2.1 数据处理的主要目的数据处理的主要目的有以下三个: 把数据转换成便于观察分析、传送或进一步处理的形式; 从大量的原始数据中抽取、推导出对管理人员或决策人员有价值的信息以作为行动和决策的依据; 科学地保存和管理已经处理的大量数据,以便管理人员或决策人员能方便而充分地利用。,3.2.2 数据处理过程,(1) 需求(2) 获得它是得到信息的阶

3、段。一般包括收集、传输和加工等环节。(3) 存储将有价值的信息保存在一定的存储介质上,供以后使用。(4) 维护保证信息在仍具有价值时处于可用状态。(5) 输出对于加工处理后的信息,根据不同的需要,以不同的形式和格式进行输出。(6) 退出信息已经老化,失去了价值无需保存,必须将其更新或销毁。,3.2.3 数据处理的发展过程,(1) 简单应用无数据管理及完全分散的手工方式。(2) 文件系统有了面向应用的数据管理功能,工作方式是分散的非手工方式。(3) 数据库系统面向整个组织的复杂数据结构;数据冗余度小,易于扩充;数据与程序独立;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3.2.4 数据组织,数据结构包括数据的存储结构

4、及在此结构上的运算或操作,又分为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数据的逻辑结构是指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包括线性结构(线性表、栈、队列及串)和非线性结构(树、图)。数据的物理结构又称存储结构,是指元素在计算机存储器中的存储方式(顺序存储、链接存储、索引存储及散列存储)。,3.2.5 数据库,1数据库的定义及特点数据库是某个系统所涉及的数据的综合。它不仅反映数据本身的内容,而且反映数据之间的联系。数据库特点如下:(1) 数据结构化(2) 数据冗余度小,易扩充(3) 具有较高的数据与应用程序的独立性(4) 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3.2.5 数据库,2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既指数据库管理系统 (Data Bas

5、e Management System,DBMS),也指数据库应用系统(Data Base Application System,DBAS)。DBMS是管理数据库的一组系统软件。它负责对数据库中数据进行存储、检索、修改以及提供各种安全保护措施。它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3.2.5 数据库,3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和使用的过程是信息从现实世界经过人为的加工和计算机处理又回到现实世界中去的过程。数据库设计大致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将现实世界抽象为信息世界,把现实世界中的客观对象抽象为某一种信息结构,这种结构不依赖于具体的计算机系统,不是某一个数

6、据库管理系统支持的数据模型,而是概念级的模型,我们称之为概念模型;第二阶段,再将概念模型转换为计算机上某一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支持的数据模型。,3.2.5 数据库,4实体联系模型实体联系模型反映的是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及其相互联系。(1) 实体(2) 属性(3) 实体型(4) 实体值(5) 实体集(6) 联系,3.2.5 数据库,3.2.5 数据库,5数据模型(1) 层次模型数据的层次模型是由若干基本层次联系组成的以记录型为结点的有向树。它反映了客观世界事物之间经常存在的层次组织结构和相互的隶属关系。,3.2.5 数据库,(2) 网状模型网状模型是以记录型为结点的网状结构。,3.2.5 数据库,6关系

7、规范化规范化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冗余信息,避免不合理的输入、删除、修改等操作,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基本思想就是逐步消除数据依赖中的不合适部分,使模式中的各关系模式达到某种程度的分离,利用“一事一地”的设计原则。因此,所谓规范化实质上是概念的单一化。,3.3 计算机网络,3.3.1 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是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计算机、终端及其附属设备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再配有网络软件,以实现计算机资源共享的系统。计算机网络有以下优越性。(1) 资源共享(2) 提高可靠性(3) 提供通信功能(4) 便于集中管理(5) 提供分布处理功能(6) 降低投资费用,3.3.2 计

8、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所谓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指网络的链路和节点在地理位置上所形成的几何结构。计算机网络中常见的拓扑结构有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和混合型等,3.3.3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该阶段采用集中式网络,又称星形网。所有的信息流必须经过中央处理设备(即交换节点)。链路都从中央交换结构向外辐射。这个交换节点的可靠性基本上决定了整个网络的可靠性,各工作站通过通信线路共享中央处理设备的硬件和软件资源。,3.3.3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2以通信子网为中心的计算机网络,3.3.3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3分布式处理分布式处理环境是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把各个同时工作的分散计算单元,不

9、同数据库、不同的操作系统连接成一个整体的分布式系统,为多个具有不同需要的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工作环境。,3.3.3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4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是一种能在一个网络内传送多种业务信息的网络。它在技术上最主要的特点是综合化和高速化。综合化是指多种业务综合到一个网络中。采用分组交换的计算机网络本来就是用来传送计算机数据的。人们传送语音信息则一直使用另一个与计算机网很不相同的电话网(采用电路交换)。但ISDN可以将各种业务,如语音、数据、图像等,都以二进制代码的数字形式综合到一个网络中来传送。,3.3.4 计算机网络的种类,计算机网络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划分,如覆盖范围、使

10、用范围、通信性能、拓扑结构等。(1) 从覆盖范围分类(2) 按使用范围分类(3) 按通信性能来分类,3.3.5 计算机网络的一些重要概念,(1) 服务器服务器是一台高性能计算机,用于共享文件,远程运行应用程序,处理来自数据库的信息请求,并且连接一些外部设备,如打印机、CDROM、调制解调器等。服务器主要分为三类:文件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3.3.5 计算机网络的一些重要概念,(2) 客户机客户机也称工作站,是一种利用应用程序和数据库替代服务的计算机,其性能一般低于服务器。(3) 其他附属设备网络适配器:计算机和通信介质之间的适配器。网关:用于异种网络的连接。桥接器:用于实现同种网

11、络的连接。路由器:用于检测数据的目的地址,对路径进行动态分配。交换机:用来完成交换处理的设备。,3.3.5 计算机网络的一些重要概念,(4) 网络协议计算机网络利用通信线路将计算机连接在一起,网络用户在计算机之间通过网络互相交换信息。计算机之间相互通信需要共同遵循一定的规则。为了能够在不同的网络节点之间进行数据通信,在通信双方就必须有一套彼此能够了解、遵守的规则和约定,即网络协议。,3.3.5 计算机网络的一些重要概念,(5) 网络介质数据传输的物理通道,有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微波、卫星信道等。(6) 节点网络中某分支的端点或网络中若干条分支的公共汇交点。(7) 链路链路是指两个相邻节点之

12、间的通信线路。,3.3.6 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3.3.7 国际互联网,1定义网际互连即通过主干网络把不同标准、不同结构,甚至不同协议类型的局域网在一定的网络协议的支持下联系起来,从而实现更大范围的信息资源共享。Internet即“因特网”,是最大的国际互连网。该网起源于美国国防部的ARPA,包含各种不同领域的应用系统,能够提供商务、政治、经济、娱乐、新闻、科技等各类信息,实现全球范围的信息资源共享。,3.3.7 国际互联网,2Internet所提供的服务(1) 电子邮件服务(E-Mail)(2) 全球广域信息网(World Wide Web,WWW)(3) 文件传输(FTP)(4) 远程登录服务(Romote Login)(5) 实时聊天(Chatting)(6) 在线游戏(Online Game)(7) 网络电话(IP Phone)(8) 电子商务(Electronic Business/Electronic Commerce,EB/EC)(9) 网络新闻服务(USENET),3.3.8 OSI参考模型,为了使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都能够互连,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77年成立了一个专门机构研究该问题。1981年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该模型把网络功能分为七个层次。,3.3.8 OSI参考模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