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培养策略.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608069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培养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培养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培养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培养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培养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培养策略.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培养策略作者:杨淑萍来源:祖国2019年第24期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极为丰厚,包括多种维度和内容,通过适宜的方式,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国家意识、法律观念、文化自信、人生价值”等多重素养的提升与发展,是教师需要积极思考和努力探索的重要课题。利用“主题辩论”“案例分析专项阅读”模拟法庭”“研学旅行”等方式,开展相应主题的教育活动,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教学;核心素养;教育策略初中是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非常迅速的一个阶段,在此阶段其认知、情感有着极大的可塑性,这就为道德与法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当然,同时也带来了较为严峻的挑战。通过

2、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寻找较为便捷高效的中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观念等综合素质教育引导的路径和策略C由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非常丰富,论述较为繁琐,故此仅从宏观角度进行概括性探究和论述。一、利用案例分析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初中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具有较大的可塑性,需要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初中生的道德发展需要经过几个不同的层次和阶段,分别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三个层次,以及通过“他律,达到“自律”的阶段。通过案例分析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认知、情感与行为具有较好的效果。所谓案例分析,名思义就是由教师提供具有典型代表性和讨论价值的

3、生活案例,组织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分析该案例中所蕴含的道德要素,从而逐步形成积极的道德品质。比如,教师可以将“海因兹偷药”这个经典案例提供给学生由学生进行自由的研讨和交流,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与理解,然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提出基于所处社会文化生活的环境中,如何对该案例中的诸多要素进行评判,包括“动机与“行为”,“情感”与“理智,生命与金钱”,“权利”与“责任”等多种矛盾之间的关系应当从盒子角度进行评价,应当如何进行取舍,在何种情势下应当坚持原则,在何种情况下应当灵活从权。通过该案例的分析与研讨,可以较好的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与情感,指引其行为规范。此外,教师还可以选取各种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开展类似

4、的研讨与交流活动,以此为载体,实施道德品质的培养和教育活动,深挖其中的教育价值,促进学生在理性的思考和探索中,不断提升自我。二、利用研学旅行进行国家意识培养国家意识是每一个公民都必须具备的思想认知,每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学生都应当热爱自己的祖国,主动维护祖国的荣誉,维护国家的利益,维护国家的形象,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以及思想情感、道德行为都建立在“国家”这个作为重要的基础之上。没有国家意识的公民是可悲的,也是可怜的,更是可怕的。只有牢牢树立国家意识,将自己的行为和认知建立在国家意识的基础之上,每个公民才能够确保自己的行为和认识不会出现偏差。初中生的国家意识处于萌芽阶段,虽然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储

5、备和情感积累,但是还有很多的不足和未知,需要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正确的教育。教师在组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时候,不必拘泥于一种单调的教学形式,完全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机会,积极开展各种不同类型的教育教学活动,全方面的促进学生的国家意识逐步强化。比如,将“研学旅行”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就是一种有价值的尝试。许多时候,学生对于单纯的课堂讲述,或者道理说教活动感到学习倦怠,甚至出现厌烦和排斥的情况,这种时候,教师就需要主动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利用多元课程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以研学旅行为载体的教育活动,可以让学生以某一主题为线索,广泛接触社会,获得关于国家形象、历史、文化、发展、制度、管理等方面的

6、知识,逐步建立良好的国家意识。例如,教师可以组织“重走抗联路”“红色旅游一周行”“假期见闻录M我的体验之旅”“选择一种职业社会实践”“我的国家印象等主题的活动,利用每个假期或者周末,开展系列活动,增长见闻,获得认识,培养情感,形成国家意识。通过各种主题活动,可以将学生的国家意识逐步强化和引导,发现祖国的繁荣昌盛,了解民族的发展历史,明确自己的责任义务,感恩今天的幸福生活。进而,建立起一种“我与祖国共命运,我的生活和学习基于国家发展的坚实基础,只有国家兴旺发展,我的生活才有幸福和希望,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努力和奋斗,国家才能够兴旺发展”的正确意识。三、利用模拟法庭进行法律观念培养法律是维系社会生活

7、有序运行的强硬保障,也是衡量个体行为尺度的准绳,离开法律的支持,社会生活马上陷入混乱。了解法律的价值和意义,懂得学习法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这是每一个在学生都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教师在进行法治教育的时候,一定要积极主动的利用各种条件和机会,创设生动有效的教育环境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在课堂中引入“模拟法庭”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所谓模拟法庭,实际上就是将法庭的情境,直接搬入课堂,由学生和老师一同选择某个案例,作为学习的载体,通过角色扮演完成法律执行的完整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事先建立学习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角色的任务,包括法官的宣判工作需要具备哪些要求,掌握哪些知识,遵守哪些原

8、则等,而陪审员又应当具备哪些专业素质,律师的角色是什么,辩护人的角色是什么,原告与被告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等等。通过这些简单的自主学习活动,可以促进学生活动较为完整的知识脉络,建立初步的知识结构,形成较为直观而清晰的认知。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校园生活,设计一个校园欺凌的案例,由学习小组各自选择角色和任务,了解校园欺凌的危害和学生自我保护的法律武器,欺凌他人需要承担的责任和代价,以及法庭工作的基本流程等,这些知识和内容,对于学生的法律观念树立,有着直接而有力的支持和帮助。某些学生的家长如果从事法律相关的职业和工作,则可以邀请其通过志愿服务的方式,走进课堂,对学生进行普法工作,支持学生的法治观念和

9、行为健康发展。四、利用专项阅读进行文化自信培养对于初中生而言,进行广泛的阅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有效的阅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从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质角度来讲,文化自信是一项必不可缺的核心素养,而建立文化自信不是通过单纯的道理说教就可以完成的彳复杂任务。以“专项阅读为切入点,开展文化自信教育活动,是一种较为适宜的方法和路径。中国的文化有着足以在全世界范围内骄傲自豪的资本,因为我们的文化积淀无比丰厚,灿烂辉煌。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有着数千年未曾间断的文明脉络,有着深厚博大的精神内涵,要对自己所处的社会文明具有自信心,首先需要了解文明的内涵与价值。教师在组织“专项阅读

10、”的时候,可以预先进行精心设计,选择具有典型代表的优秀文化作品来开展阅读活动。包括古代、近代、现代三个时期,涵盖人文、科技、历史、社会等多个范畴,承载着国家精神和民族性格的优秀文化通过宏观而直接的方式,呈现给学生0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建立读书小组,每个读书小组必须阅读教师制定的书籍和文献,同时自己必须选择相应的自学资料,然后将小组的学习心得与体会在课堂或者其他活动中,进行分享与汇报,讲述自己的阅读体会和学习心得。说明自己是否为自己的国家具有如此优秀的文化而感到骄傲,并说明骄傲的原因和理由。五、利用主题辩论进行人生价值引导人生价值的辨析是一道自由开放的论述题,每个人都可以对其进行个性化的论述和解答,

11、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毫无原则,肆意歪曲其应有的内容与方向。初中生的人生价值辨析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支持。从某种角度分析,人生观的命题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发展的速度和高度,制约着其发展的质量和方向,是教育工作的核心问题。如何对学生进行人生价值的引导,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利用各种方式方法去开展教育活动。以“主题辩论”为代表的教育活动,可以起到较为理想的效果C所谓“真理越辩越明”,对于人生的价值应当如何去看待,并如何去践行,这是一个需要先知而后行的过程,没有思想层面的学习发展,就无法进行实践层面的活动。而思想层面的引导和教育,必须要触动学生的内心,

12、激发其积极主动的思考,这有这样,才能够切实发挥教育的作用C教师可以将“人生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奉献与索取之间是否有着平衡关系”“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是否必须完成”“初中生活有没有独特的认识价值”“我的人生价值与他人是否有关系”等命题抛给学生,由他们组织辩论小组进行充分的讨论。六、结语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涵盖的核心素养极为丰富,进行相关的教育和引导活动,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需要教师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完全投入教学情感,主动寻求教育方法,坚守持之以恒的信念,才能够获得理想效果。参考文献:1刘汝敏.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策略IJL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07):28-30.2朱文余.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7.(13):53-53.3俞美芳.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构建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7.(89).4崔雯青.核心素养要求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有效教学研究J.高考,2017,(24).(作者单位:山东省日照市北京路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