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中医科穴位贴敷技术操作规范.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608812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中医科穴位贴敷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医院中医科穴位贴敷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医院中医科穴位贴敷技术操作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中医科穴位贴敷技术操作规范.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医院中医科穴位贴敷技术操作规范一、适应症外科的相、痈、疽、疔疮、流注、跌打损伤、肠痈等病。内科的哮喘、肺痈、高血压等病也适用此法。二、禁忌症皮肤过敏者三、准备工作治疗盘、盐水棉球、药物、油膏刀、无菌棉垫或纱布、棉纸、胶布或绷带;若需临时配制药物,备治疗碗、药物、调和剂(如麻油或饴糖、水、蜜、凡土林)等。常用药物:青敷膏、金黄膏、伤科消炎膏等。四、操作方法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2、协助取合适体位,暴露患处,注意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3、需临时调制药物时,将药末倒入碗内,将调和剂调制成糊状。4、取下原敷料,以盐水棉球擦洗皮肤上的药迹,观察创面情况及敷药效果。5、根据敷药面

2、积,取大小合适的棉纸或薄胶纸,用油膏刀将所需药物均匀地平摊于棉纸上,厚薄适中。6、将摊好药物的棉纸四周反折后敷于患处,以免药物受热溢出污染衣被,加盖敷料或棉垫,以胶布或绷带固定。7、若为肿疡,敷药面积应超过肿势范围,一是防止毒邪扩散,起箍毒作用;二是通过药物作用以束毒邪,提脓拔毒。8、敷药后,注意观察局部情况,若出现红疹、瘙痒、水泡等过敏现象,应暂停使用,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9、协助衣着,整理床单位。10、清理用物,归还原处。五、注意事项1、皮肤过敏者禁用。2、敷药的摊制厚薄要均匀,太薄药力不够,效果差;太厚则浪费药物,且受热后易溢出,污染衣被。3、对初起有头或成脓阶段的肿疡,以中间留空隙,围敷四周为宜,不宜完全涂布,以免阻止脓毒外泄。特殊部位如乳痈敷药时,可在敷料上剪孔或剪一缺口,使乳头露出,以免乳汁溢出污染敷料。4、夏天以蜂蜜、饴糖作赋型剂时,宜现配现用或冷藏保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