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气体压缩机,宜布置在敞开或半敞开式厂房内.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609853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60.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燃气体压缩机,宜布置在敞开或半敞开式厂房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可燃气体压缩机,宜布置在敞开或半敞开式厂房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可燃气体压缩机,宜布置在敞开或半敞开式厂房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可燃气体压缩机,宜布置在敞开或半敞开式厂房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可燃气体压缩机,宜布置在敞开或半敞开式厂房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可燃气体压缩机,宜布置在敞开或半敞开式厂房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燃气体压缩机,宜布置在敞开或半敞开式厂房内.docx(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石油化工企业防火法律规范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了保障人身和财产的平安,在石油化工企业设计中,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实行防火措施,防止和削减火灾危害,特制定本法律规范。第1.0.2条本法律规范适用于以石油或自然气为原料的石油化工企业新建、扩建或改建工程的防火设计。第1.0.3条石油化工企业的防火设计应按本法律规范执行:本法律规范未作规定者,应符合有关现行我国标准法律规范的要求或规定。其次章可燃物质的火灾危急性分类第2.().1条可燃气体的火灾危急性,应按表2.0.1分类。可燃气体的火灾危急性分类举例见本法律规范附录二。第2.0.2条液化烧、可燃液体的火灾危急性分类,应符合下列规定

2、:一、液化烧、可燃液体的火灾危急性,应按表2.0.2分类;液化烧、可燃液体的火灾危急性分类表2.0.2二、操作温度超过其闪点的乙类液体,应视为甲B,类液体;三、操作温度超过其闪点的丙类液体,应视为乙A,类液体。液化烧、可燃液体的火灾危急性分类举例,见本法律规范附录三。第2.0.3条固体的火灾危急性分类,应按现行我国标准建筑设防火法律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甲、乙、丙类固体的火灾危急性分类举例,见本法律规范附录四。第三章区域规划与工厂总体布置第一节区域规划第3.1.1条在进行区域规划时,应依据石油化工企业及其相邻的工厂或设施的特点和火灾危急性,结合地形、风向等条件,合理布置。第3.I.2条石油化工企

3、业的生产区,宜位于邻近城镇或居住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第3.I.3条在山区或丘陵地区,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区应避开布置在窝风地带。第3.I.4条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区沿江河岸布置时,宜位于邻近江河的城镇、重要桥梁、大型锚地、船厂等重要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下游。第3.1.5条石油化工企业的液化烧或可燃液体的罐区邻近江河、海岸布置时,应实行防止泄漏的可燃液体流入水域的措施。第3.I.6条大路和地区架空电力线路,严禁穿越生产区。区域排洪沟不宜通过厂区。第3.I.7条石油化工企业与相邻工厂或设施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3.1.7的规定。防火间距的起止点,应符合本法律规范附录六的规定。高架火炬的防火距离,应

4、经幅射热计算确定;对可能携带可燃液体的高架火炬的防火距离,并不应小于表3.1.7规定。石油化工企业与相邻工厂或设施的防火间距表3.1.7注:L括号内指防火间距起止点。2.当相邻设施为港区陆域、重要物品仓库和堆场、军事设施、机场等,对石油化工企业的距离有特别要求时,应按有关规定执行。其次节工厂总平面布置第3.2.1条工厂总平面,应依据工厂的生产流程及各组成部分的生产特点和火灾危急性,结合地形、风向等条件,按功能分区集中布置。第3.2.2条可能散发可燃气体的工艺装置、罐组、装卸区或全厂性污水处理场等设施,宜布置在人员集中场所,及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在山区或丘陵地区,井应避

5、开布置在窝风地带。第3.2.3条液化危罐组或可燃液体罐组,不应毗邻布置在高于工艺装置、全厂性重要设施或人员集中场所的阶梯上。但受条件限制或有工艺要求时,可燃液体原料储罐可毗邻布置在高架工艺装置的阶梯上。第3.2.4条当厂区采纳阶梯式布置时,阶梯间应有防止泄漏的可燃液体漫流的措施。第3.2.5条液化烧罐组或可燃液体罐组,不宜紧靠排洪沟布置。第3.2.6条空气分别装置,应布置在空气清洁地段并位于散发乙烘、其他燃类气体、粉尘等场所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第3.2.7条全厂性的高架火炬,宜位于生产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第3.2.8条汽车装卸站、液化燃灌装站、甲类物品仓库等机动车辆频繁进出的设

6、施,应市容在厂区边缘或厂区外,并宜设围墙独立成区。第3.2.9条采纳架空电力线路进出厂区的总变配电所,应布置在厂区边缘。第3.2.10条厂区的绿化,应符合下列规定:一、生产区不应种机含油脂较多的树木,宜选择含水分较多的树种:二、工艺装置或可燃气体、液化烧、可燃液体的罐组与四周消防车退之间,不宜种植绿篱或茂密的灌木丛;三、在可燃液体罐组防火堤内,可种机生长高度不超过15cm、含水分多的四季常青的草皮:四、液体烧罐组防火堤内严禁绿化;五、厂区的绿化不应阻碍消防操作。第3.2.11条石油化工企业总平面布置的防火间距,除另有规定外,不应小于表3.2.11的规定。工艺装置成设施(罐组除外)之间的防火距离

7、,应按相邻最近的设施、建筑物或构筑物确定,其防火间距起止点应符合本法律规范附录六的规定。高架火炬的防火距离,应经辐射热计算规定;对可能携带可燃液体的高架火炬的防火距离,并不应小于表3.2.11的规定。第三节厂内道路第3.3.1条工厂主要出入口不应少于两个,并宜位于不同方位。第3.3.2条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工厂主要出入【I的道路,应避开与同一条铁路平交:若必需平交时,其中至少有两条道路的间距不应小于所通过的最长列车的长度:若小于所通过的最长列车的长度,应另设消防车道。第3.3.3条主干道及其厂外延长部分,应避开与调车频繁的厂内铁路或邻近厂区的厂外铁路平交。第3.3.4条生产区的道路宜采纳双车道:若

8、为单车道应满意错车要求。第3.3.5条工艺装置区、罐区、可燃物料装卸区及其仓库区,应设环形消防车道,当受地形条件限制时,可设有回车场的终点式消防车道。第3.3.6条液化燃、可燃液体的罐区内的储罐与消防车道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任何储罐的中心至不同方向的两条消防车道的距离,均不应大于120m:二、当仅一侧有消防车道时,车道至任何储罐的中心,不应大于80m。第3.3.7条在液化烧、可燃液体的铁路装卸区,应设与铁路股道平行的消防车道,并符合下列规定:一、若一侧设消防车道,车道至最远的铁路股道的距离,不应大于80m;二、若两侧设消防车道,车道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200m,超过20Om时,其间尚应

9、增设消防车道。第3.3.8条当道路路面高出四周地面2.5m以上、且在距道路边缘15m范围内,有工艺装置或可燃气体、液化烽、可燃液体的储罐及管道时,应在该段道路的边缘设护墩、矮墙等防护设施。第四节厂内铁路第3.4.1条厂内铁路宜集中布置在厂区边缘第3.4.2条工艺装置的固体产品铁路装卸线,可布置在该装置的仓库或贮存场(池)的边缘。第3.4.3条当液化烧装卸栈台与可燃液体装卸栈台布置在同一装卸区时,液化烧栈台应布置在装卸区的一侧。第3.4.4条在液化燃、可燃液体的铁路装卸区内,内燃机车至另一栈台的鹤管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对甲、乙类液体鹤管,不应小于12m;二、对丙类液体鹤管,不应小于8m。第

10、3.4.5条当液化烧、可燃液体或甲、乙类固体的铁路装卸线为终点线时,其车档至最终车位的距离,不应小于20mO第3.4.6条液化烽、可燃液体的铁路装卸线,不得兼作走行线。第3.4.7条液化烧、可燃液体或甲、乙类固体的铁路装卸线停放车辆的线段,应为平直段。当受地形条件限制时,可设在半径不小于500m的平坡曲线上。第3.4.8条在甲、乙、丙液体的铁路装卸区内,两相邻栈台鹤管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IOm,但装卸丙类液体的两相邻栈台鹤管之间的距离,可不小于7m。第五节厂内管道综合第3.5.1条沿地面或低支架敷设的管道,不应环绕工艺装置或罐组四周布置。第3.5.2条管道及其桁架跨越厂内铁路的净空高度,不应小

11、于5.5m,跨越厂内道路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5m。第3.5.3条可燃气体、液化烧、可燃液体的管道横穿铁路或道路时,应敷设在管涵或套管内。第3.5.4条可燃气体、液化烧、可燃液体的管道,不得穿越或跨越与其无关的炼油工艺装置、化工生产单元或设施;但可跨越罐区泵房(棚)。在跨越泵房(棚)的管道上,不应设置阀门、法兰、螺纹接头和补偿器等。第3.5.5条距散发比空气重的可燃气体设施30m以内的管沟、电缆沟、电缆隧道,应实行防止可燃气体窜入和积聚的措施。第3.5.6条各种工艺管道或含可燃液体的污水管道,不应沿道路敷设在路面或路肩上下。第3.5.7条布置在大路型道路路肩上的管架支柱、照明电杆、行道树或标志杆

12、等,应符合下列规定:一、至双车道路面边缘不应小于0.5m;二、至单车道中心线不应小于3m。第四章工艺装置第一节一般规定第4.1.1条工艺设施(以下简称设施)、管道和构件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一、设施本体(不含衬里)及其基础,管道(不含衬里)及其支、吊架和基础,应采纳非燃烧材料,但油罐底板型层可采纳沥青砂;二、设施和管道的保温层,应采纳非燃烧材料,当设施和管道的保冷层采纳泡沫塑料制品时,应为阻燃材料,含氧指数应小于30;三、建筑物、构筑物的构件,应采纳非燃烧材料,其耐火极限应符合现行我国标准建筑设计防火法律规范的有关规定。第4.1.2条设施和管道应依据其内部材料的火灾危急性和操作条件,设置相应

13、的仪表、报警讯号、自动联锁爱护系统或紧急停车措施。第4.1.3条厂房的防火设计,本章未作规定者,应按现行我国标准建筑设计防火法律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其次节装置内布置第4.2.1条设施、建筑物平面布置的防火间距,除本法律规范另有规定外,不应小于表4.2.I的规定。设施、建筑物平面布置的防火间距(m)表4.2.I第4.2.2条为防止结焦、堵塞,掌握温降、压降,避开发生副反应等有工艺要求的相关设施,牢靠近布置。第4.2.3条分谣塔顶冷凝器、塔底重沸器与分储塔,压缩机的分液罐、缓冲罐、中间冷却器与压缩机,以及其他与主体设施亲密相关的设施,可直接连接或靠近布置。第4.2.4条阳茶脱蜡、脱油装置的惰性气体

14、发生炉与其煤油储罐的间距,可按工艺需要确定,但不应小于6m。第4.2.5条明火加热炉附属的燃料气分液罐、燃料气加热器等与炉体的防火间距,不应于小于6m。第4.2.6条以甲B、乙A类液体为溶剂的溶液法聚合液所用的总容积大于800m的3次方的掺储罐与相邻的设施、建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7.5m;总容积小于或等于800m的3次方时,其防火间距不限。第4.2.7条可燃气体、液化烧、可燃液体的在线分析一次仪表间与工艺设施的防火间距不限。第4.2.8条布置在爆炸危急区内非防爆型在线分析一次仪表间(箱),应正压通风。第4.2.9条联合装置视同一个装置,其设施、建筑物的防火间距,应按相邻设施、建筑物的防火间

15、距确定,其防火间距应符合表4.2.1的规定。第4.2.10条设施宜露天或半露天布置,并宜缩小爆炸危急场所范围。爆炸危急场所的范围,应按现行我国标准爆炸和火灾危急环境电力装置设计法律规范的规定执行。受工艺特点或自然条件限制的设施,可布置在建筑场内。第4.2.11条在装置内部,应用道路将装置分隔成为占地面积不大于IOoOOm的2次方的设施建筑物区。当合成纤维装置的酯化聚合、抽丝与后加工厂房的占地面积大于I(XXX)平方m时,应在其两侧设置道路。第4.2.12条可供消防车通行的装置内道路的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一、装置内应设贯穿式道路。当装置宽度小于或等于60m、且装置外两侧设有消防车道时,可不设贯

16、穿式道路;二、道路的宽度不应小于4m,路面上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4.5m。第4.2.13条设施、建筑物、构筑物,宣布置在同一地平面上;当受地形限制时,应将掌握室、变配电室、化验室、生活间等布置在较高的地平面上;中间储罐,宜布置在较低的地平面上。第4.2.14条明火加热炉,宜集中布置在装置的边缘,且位于可燃气体、液化燃、甲,类液体设施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第4.2.15条当在明火加热炉与露天布置的液化燃设施之间,设置非燃烧材料的实体墙时,其防火间距可小于表4.2.1的规定,但不得小于15m。实体墙的高度不宜小于3m,距加热炉不宜大于5m,并应能防止可燃气体窜入炉体。当液化燃设施的厂房或甲类气

17、体压缩机房朝向明火加热炉一面为封闭墙时,加热炉与厂房的防火间距可小于表4.21的规定,但不得小于15m。第4.2.16条当同一房间内,布置有不同火灾危急性类别的设施时,房间的火灾危急性类别,应按其中火灾危急性类别最高的设施确定。但当火灾危急性大的设施所占面积的比例小于5%,且发生事故时,不足以集中到其他部位或实行防火措施能防止火灾集中时,可按火灾危急性类别较低的设施确定。第4.2.17条当同一建筑物内,布置有不同火灾危急性类别的房间时,其中间隔墙应为防火墙。第4.2.18条同一建筑物内,应将人员集中的房间布置在火灾危急性较小的一端。第4.2.19条甲、乙A类房间与可能产生火花的房间相邻时,其门

18、窗之间的距离应按现行我国标准爆炸和火灾危急环境电力装置设计法律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第4.2.20条装置的掌握室、变配电室、化验室、办公室和生活间等,应布置在装置的一侧,并位于爆炸危急区范围以外,并宜位于甲类设施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第4.2.21条装置的掌握室、变配电室、化验室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掌握室、变配室宜设在建筑物的底层,若生产需要或受其他条件限制时,可将掌握室、变配电室布置在其次层或更高层;二、在可能散发比空气重的可燃气体的装置内,掌握室、变配电室、化验室的室内地面,应比室外地坪高0.6m以上:三、当掌握室、变配电室、化验室朝向甲,类中间储罐一面的墙壁为封闭墙时,其防火间

19、距可小于表4.2.1的规定,但不得小于15m;四、掌握室或化验室的室内,不得安装可燃气体、液化烧、可燃液体的在线分析一次仪表。当上述仪表安装在掌握室、化验室的相邻房间内时,中间隔墙应为防火墙。第4.2.22条压缩机或泵等的专用掌握室或不大于IOkV的专用配电室,可与该压缩机房、泵房等共用一幢建筑物,但专用掌握室、配电室的门窗应位于爆炸危急区范围之外。第4.2.23条两个及两个以上联合装置或装置共用的掌握室,距甲、乙A类或明火设施不应小于30mO第4.2.24条可燃气体压缩机的布置及其厂房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可燃气体压缩机,宜布置在放开或半放开式厂房内;二、单机驱动功率等于或大于150k

20、W的甲类气体压缩机厂房,不宜与其他甲、乙、丙类房间共用一幢建筑物;压缩机的上方,不得布置甲、乙、丙类设施,但自用的高位润滑油箱不受此限;三、比空气轻的可燃气体压缩机半放开式或封闭式厂房的顶部,应实行通风措施;四、比空气轻的可燃气体压缩机厂房的楼板,宜部分采纳算子板;五、比空气重的可燃气体压缩机厂房的地面,不应有地坑或地沟,若有地坑或地沟,应有防止气体积聚的措施。侧墙卜.部宜有通风措施。第4.2.25条液化燃泵、可燃液体泵,宜露天或半露天布置。若在封闭式泵房内,液化烽泵、可燃液体泵的布置及其泵房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液化燃泵、操作温度等于或高于自燃点的可燃液体泵,操作温度低于自燃点的可燃液

21、体泵,应分别布置在不同房间内,各房间之间的隔墙应为防火墙;二、操作温度等于或高于自燃点的可燃液体泵房的门窗与操作温度低于自燃点的甲B、乙A类可燃液体泵房的门窗或液化燃泵房的门窗的距离,不应小于4.5m;三、甲、乙,类液体泵房的地面,不应有地坑或地沟,并宜在侧墙下部实行通风措施;四、在液化燃泵房、等于或高于自燃点的可燃液体泵房的上方,不应布置甲、乙、丙类缓冲罐等容器。第4.2.26条操作压力超过3.5MPa的压力设施,宜布置在装置的一端或一侧;高压、超高压有爆炸危急的反应设施,宜布置在防爆构筑物内。第4.2.27条空气冷却器不宜布置在操作温度等于或高于自燃点的可燃液体设施上方;若布置在其上方,应

22、用非燃烧材料的隔板隔离爱护。第4.2.28条装置内液化燃中间储罐的总容积,不宜大于100立方m;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中间储罐的总容积,不宜大于IOoo立方m。装置内中间储罐的防火要求,应符合本法律规范第五章的有关规定。第4.2.29条装置内烷基金属化合物、有机过氧化物等甲类化学危急品的装卸设施、储存室等,应布置在装置的边缘。第4.2.30条可燃气体、助燃气体的钢瓶(含实瓶和空瓶),应分别存放在位于装置边缘的敞棚内,并应远离明火或操作温度等于或高于自燃点的设施。第4.2.31条建筑物的平安疏散门,应向外开启。甲、乙、丙类房间的平安疏散门,不应少于两个:但面积小于60平方m的乙B、丙类液体设施的房间

23、,可只设1个。第4.2.32条设施的框架或平台的平安疏散通道,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可燃气体、液化烧、可燃液体的塔区平台或其他设施的框架平台,应设置不少于两个通往地面的梯子,作为平安疏散通道,但长度不大于8m的甲类气体或甲、乙A类液体设施的平台或长度不大于15m的乙B、丙类液体设施的平台,可只设一个梯子;二、相邻的框架、平台宜用走桥连通,与相邻平台连通的走桥可作为一个平安疏散通道;三、相邻平安疏散通道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50m。第4.2.33条凡在开停工、检修过程中,可能有可燃液体泄漏、漫流的设施区四周,应设置不低于150mm的围堰和导液设施。第三节工艺管理第4.3.1条可燃气体、液化燃、可燃液

24、体的金属管道除需要采纳法兰连接外,均应采纳焊接连接。公称直径等于或小于25mm的上述管道和阀门采纳锥管螺纹连接时,除含氢料酸等产生缝隙的腐蚀性介质管道外,应在螺纹处采纳密封焊。第4.3.2条可燃气体、液化燃、可燃液体的管道,不得穿过与其无关的建筑物。第4.3.3条可燃气体、液化烧、可燃液体的采样管道,不应引入化验室。第4.3.4条可燃气体、液化燃、可燃液体的管道,应架空或沿地敷设。必需采纳管沟敷设时,应实行防止气液在管沟内积聚的措施,并在进、出装置及厂房处密封隔断;管沟内的污水,应经水封井排入生产污水管道。第4.3.5条工艺和公用工程管道共架多层敷设时,宜将介质温度等于或高于25(C的管道布置

25、在上层;液化燃及腐蚀性介质管道布置在于层;必需布置在下层的介质温度等于或高于250C的管道,可布置在外侧,但不应与液化燃管道相邻。第4.3.6条氧气管道与可燃气体、液化燃、可燃液体的管道共架敷设时,氧气管道应布置在入侧,与上述管道之间宜用公用工程管道隔开,或保持不小于25Omm的净距。第4.3.7条公用工程管道与可燃气体、液化燃、可燃液体的管道或设施连接时,应满意下列要求:一、在连续使用的公用工程管道上应设止回阀,并在其根部设切断阀;二、在间歇使用的公用工程管道上应设两道切断阀,并在两阀间设检查阅。第4.3.8条连续操作的可燃气体管道的低点,应设两道排液阀,排出的液体应排放至密闭系统:仅在开停

26、工时使用的排液阀,可设一道阀门并加螺纹堵头或盲板。第4.3.9条可燃气体压缩机、离心式可燃液体泵在停电、停汽或操作不正常状况下,介质倒流可能造成事故时,应在其出口管道上安装止回阀。第4.3.10条加热炉燃料气调整阀前的管道压力等于或小于0.4MPa(表),且无低压自动爱护仪表时,应在每个燃料气调整阀与加热炉之间设置阻火器。第4.3.11条加热炉燃料气管道上的分液罐的凝液,不应放开排放。第4.3.12条进、出装置的可燃气体、液化燃、可燃液体的管道,在装置的边界处应设隔断阀和8米盲板、在隔断阀处应设平台,长度等于或大于8m的平台,应在两个方向设梯。第四节泄压排放第4.4.1条在不正常条件下,可能超

27、压的下列设施应设平安阀:一、顶部操作压力大于007MPa的压力容器;二、顶部操作压力大于0.03MPa的蒸储塔、蒸发塔和汽提塔(汽提塔顶蒸汽通入另一蒸储塔者除外):三、往复式压缩机各段出11或电动往复泵、齿轮泵、螺杆泵等容积式泵的出口(设施本身已有平安阀者除外):四、凡与鼓风机、离心式压缩机、离心泵或蒸汽往复泵出口连接的设施不能承受其最高压力时,上述机泵的出口;五、可燃的气体或液体受热膨胀,可能超过设计压力的设施。第4.4.2条平安阀的开启压力(定压),不应高于设施的设计压力。第4.4.3条下列的工艺设施,不宜设平安阀:一、加热炉炉管;二、在同一压力系统中,压力来源处已有平安阀,则其余设施可不

28、设平安阀。对扫线蒸汽不宜作为压力来源。第4.4.4条甲、乙、丙类设施的平安阀出口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可燃液体设施的平安阀出口泄放管,应接入储罐或其他容器;泵的平安阀出口泄放管,宜接至泵的入口管道、塔或其他容器;二、可燃气体设施的平安阀出口泄放管,应接至火炬系统或其他平安泄放设施;三、泄放后可能马上燃烧的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应经冷却后接至放空设施;四、泄放可能携带腐蚀性液滴的可燃气体,应经分液罐后接至火炬系统。第4.4.5条有可能被物料堵塞或腐蚀的平安阀,应在其入口前设爆破片或在其出入口管道上来取吹扫、加热或保温等防堵措施。第4.4.6条甲、乙、丙类的设施,应有事故紧急排放设施,并应符合

29、下列规定:一、对液化燃或可燃液体设施、应能将设施内的液化烽或可燃液体抽送至储罐,剩余的液化燃应排入火炬系统;二、对可燃气体设施,应能将设施内的可燃气体排入火炬或平安放空系统。第4.4.7条焦扮装置的加热炉,应设置炉内可燃液体事故紧急放空冷却处理设施。第4.4.8条常减压蒸馆装置的初馆塔顶、常压塔顶、减压塔顶的不凝气,不应直接排入大气。第4.4.9条可燃气体排气筒、放空管的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一、连续排放的可燃气体排气筒顶或放空管口,应高于20m范围内的平台或建筑物顶3.5m以上,位于20m以外的平台或建筑物,应满意图4.4.9的要求。二、间歇排放的可燃气体排气筒顶或放空管口,应高于IOm范围

30、内的平台或建筑物顶3.5m以上。位于Iom以外的平台或建筑物顶,应满意图4.4.9的要求。第4.4.10条有突然超压或发生瞬时分解爆炸危急物料的反应设施,如设平安阀不能满意要求时,应装爆破片或爆破片和导爆管,导爆管必需朝向无火源的平安方向;必要时应实行防止二次爆炸、火灾的措施。第4.4.11条因物料爆聚、分解造成超温、超压,可能引起火灾、爆炸的反应设施,应设报警信号和泄压排放设施,以及自动或手动遥控的紧急迫断进料设施。第4.4.12条严禁将混合后可能发生化学反应并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的几种气体混合排放。第4.4.13条装置内火炬的设置,应满意下列要求:一、严禁排入火炬的可燃气体携带可燃液体;二、

31、火炬的高度,应使火焰的辐射热不致影响人身及设施的平安;三、火炬的顶部,应设常明灯或其他牢靠的点火设施:四、距火炬筒30m范围内,严禁可燃气体放空。第五节耐火爱护第4.5.1条下列承重钢框架、支架、裙座、管架,应掩盖耐火层:一、单个容积等于或大于5mT的甲、乙A类液体设施的承重钢框架、支架、裙座;二、介质温度等于或高于自燃点的单个容积等于或大于5m9的可燃液体设施承重钢框架、支架、裙座;三、加热炉的钢支架;四、在爆炸危急区范围内的主管道的钢管架。第4.5.2条承重钢框架、支架、裙座、管架掩盖耐火层的部位,应符合下列规定:一、设施承重钢框架:单层框架4.5m以下的梁、柱,多层框架IOm以下的梁、柱

32、;二、设施承重钢支架或加热炉钢支架:全部梁、柱;三、钢裙座外侧未保温部分及直径大于1.2m的裙座内侧;四、钢管架:4.5m以下的柱,当最下层横梁高度超过4.5m时,可掩盖至该横梁以下30Omm处,但不宜低于4.5m,上部没有空气冷却器的管架的斜撑亦应掩萩耐火层。第4.5.3条耐火层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h。第六节其他要求第4.6.1条甲、乙类设施或有爆炸危急性的粉尘、可燃纤维的封闭式厂房的采暖、通风和空洞设计,应符合现行我国标准建筑设计防火法律规范和采暖通风和空气调整设计法律规范中的有关规定。第4.6.2条散发爆炸危急性粉尘或可燃纤维的场所,其火灾危急性类别和爆炸危急区范围的划分,应按现行

33、我国标准建筑设计防火法律规范和爆炸和火灾危急环境电力装置设计法律规范的规定执行。第4.6.3条散发爆炸危急性粉尘或可燃纤维的场所,应实行防止粉尘和纤维集中和飞扬的措施。第4.6.4条散发比空气重的甲类气体、有爆炸危急性粉尘或可燃纤维的厂房,应采纳不发生火花的地面;有爆炸危急性粉尘或可燃纤维的厂房内表面应平整、光滑。第4.6.5条有可燃液体设施的多层建筑物,应实行防止可燃液体渗漏至下层的措施。第4.6.6条生产或储存不稳定的烯烧、二烯烧等物质时,应实行防止生成过氧化物、自聚物的措施。第4.6.7条甲、乙,类设施和管道,应有惰性气体置换设施。第4.6.8条可燃气体压缩机的吸入管道,应有防止产生负压

34、的措施。第4.6.9条在爆炸危急区范围内的转动设施若必需使用皮带传动,应采纳防静电皮带。第4.6.10条当可燃液体容器内可能存在空气时,其入口管应从容器卜.部接入;若必需从上部接入,应延长至距容器底20Omm处。第4.6.11条在使用或产生甲类气体或甲、乙A类液体的装置内,宜按区域掌握和重点掌握相结合的原则,设置可燃气体报警器探头。第4.6.12条烧燃料气的加热炉应设长明灯并宜设置火焰监测器。第4.6.13条凡有隔热衬里的设施(加热炉除外),其外壁应涂刷超温显示剂或设置测温点。第4.6.14条在可能散发比空气重的甲类气体装置内的电缆,宜架空敷设,并应采纳阻燃型。第4.6.15条装置内的电缆沟,

35、应有防止可燃气体积聚或含有可燃液体的污水进入沟内的措施。电缆沟通入变配电室、掌握室的墙洞处,应填实、密封。第4.6.16条可燃气体的电除尘、电除雾等电滤器系统,应有防止产生负压和掌握含氧量超过规定指标的设施。第4.6.17条正压通风设施的取风口,宜位于甲、乙,类设施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并应高出地面9m以上或爆炸危急区1.5m以上,两者中取较大值。第五章储运设施第一节一般规定第5.1.1条液化燃、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助燃气体的储罐的基础、防火堤、隔堤、液化堤及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助燃气体的码头及管架、管墩等,均应采纳非燃烧材料。第5.1.2条液化烧、可燃液体的储罐的隔热层,宜采纳非燃烧材

36、料。当采纳阻燃型泡沫塑料制品时,其氧指数不应小于30。第5.I.3条在可燃气体、助燃气体、液化燃和可燃液体的罐组内,不应布置与其无关的管道。第5.1.4条在可能泄漏液化燃的场所内,宜设可燃气体报警器探头。其次节可燃液体的地上储罐第5.2.1条储罐应采纳钢罐。第5.2.2条储存甲B、乙A类的液体,宜选用浮顶或浮舱式内浮顶罐(以下简称内浮顶罐),不应选用浅盘式内浮顶罐。储存沸点低于45的甲B类液体,应选用压力储罐。第5.2.3条甲B类液体固定顶罐或压力储罐除有保温层的原油罐外,应设防日晒的固定式冷却水喷淋系统或其他设施。第5.2.4条储罐应成组布置并符合下列规定:一、在同一罐组内,宣布置火灾危急性

37、类别相同或相近的储罐;二、沸溢性液体的储罐,不应与非沸溢性液体储罐同组布置;三、液化燃的储罐,不应与可燃液体储罐同组布置。第5.2.5条罐组的总容积,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固定顶罐组的总容积,不应大于120000立方m;二、浮顶、内浮顶罐组的总容积,不应大于200000立方m。第5.2.6条罐组内的储罐个数,不应多于12个;但单罐的容积均小于IOoOm的3次方的储罐以及丙B类液体储罐的个数不受此限。第5.2.7条罐组内相邻可燃液体地上储罐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5.2.7的规定。罐组内相邻可燃液体地上储罐的防火间距表5.2.7注:1.表中D为相邻较大罐的直径。2 .储存不同类别液体的或不同型式的相

38、邻储罐的防火间距,应用本表规定的较大值。3 .高架罐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06m4 .现有浅盘式内浮顶罐的防火间距同固定顶罐。第5.2.8条罐组内的储罐,不应超过两排;但单罐容积小于或等于I(XX)立方m丙B类的储罐,不应超过4排,其中润滑油罐的单罐容积的排数不限。第5.2.9条两排立式储罐的间距,应符合表5.2.7的规定,且不应小于5m;两排卧式储罐的间距,不应小于3m。第5.2.10条罐组应设防火堤,但位于丘陵地区的罐组,可采用地形设事故存液池,而不设防火堤。第5.2.11条防火堤内的有效容积,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固定顶罐。不应小于罐组内1个最大储罐的容积;二、浮顶罐、内浮顶罐,不应小于罐组

39、内1个最大储罐容积的一半;三、当固定顶罐与浮顶罐或内浮顶罐同组布置时,应取上述一、二款规定的较大值。第5.2.12条立式储罐至防火堤内堤脚线的距离,不应小于罐壁高度的一半;卧式储罐至防火堤内堤脚线的距离,不应小于3m。第5.2.13条相邻罐组防火堤的外堤脚线之间,应留有宽度不小于7m的消防空地。设有事故存液池的罐组与相邻罐组储罐间的距离,不应小于25m,且其间应留有宽度不小于7m的消防空地。第5.2.14条设有防火堤的罐组内,应按下列要求设置隔堤:一、单罐容积小于或等于5000立方m时,隔堤所分隔的储罐容积之和不应大于2000Om的3次方;二、单罐容积大于5000立方m至小于20000立方m时

40、,可每4个一隔;三、单罐容积20000立方m至50000立方m时,可每2个一隔;四、单罐容积大于50000立方m时,应每1个一隔;五、隔堤所分隔的沸溢性液体储罐,不应超过两个。第5.2.15条多品种的液体罐组内,应按下列要求设置隔堤:一、甲B,乙A类液体与其他类可燃液体储罐之间;二、水溶性与非水溶性可燃液体储罐之间:三、相互接触能引起化学反应的可燃液体储罐之间:四、助燃剂、强氧化剂及具有腐蚀性液体储罐与可燃液体储罐之间。第5.2.16条防火堤及隔堤,应符合下列规定:一、防火堤及隔堤应能承受所容纳液体的静压,且不应渗漏;二、立式储罐防火堤的高度,应为计算高度加0.2m,且不宜低于1m;卧式储罐防

41、火堤的高度,不应低于0.5m:三、隔堤顶应比防火堤顶低0.2m至0.3m;四、管道穿堤处应采纳非燃烧材料严密封闭;五、在防火堤内雨水沟穿堤处,应设防止可燃液体流出堤外的措施;六、应在防火堤的不同方位上设置两个以上人行台阶或坡道,隔堤均应设置人行台阶。第5.2.17条事故存液池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一、设有事故存液池的罐组四周,应设导液沟,使溢漏液体能顺当地流出罐组并自流入存液池内:二、事故存液池距储罐不应小于30m;三、事故存液池和导液沟距明火地点不应小于30m;四、事故存液池应有排水措施:五、事故存液池的容积,应符合本法律规范第5.2.11条的规定。笫5.2.18条甲B、乙类液体的固定顶罐

42、,应设阻火器和呼吸阀。第5.2.19条固定顶罐顶板与包边角钢之间的连接,应采纳弱顶结构。第5.2.20条储存温度高于IOoC的丙8类液体储罐,应设专用扫线罐。第5.2.21条设有蒸汽加热器的储罐,应实行防止液体超温的措施。笫5.2.22条可燃液体的储罐,应设液位计和高位报警器,必要时可设自动联锁切断进液装置。第5.2.23条储罐的进料管,应从罐体卜部接入;若必需从上部接入,应延长至距罐底20Omm处。第5.2.24条储罐在使用过程中,基础有可能连续卜沉时,其进出口管道应采纳金属软管连接或其他柔性连接。第三节液化燃、可燃气体、助燃气体的地上储罐第5.3.1条液化燃储罐、可燃气体储罐和助燃气体储罐

43、,应分别成组布置。第5.3.2条液化燃储罐成组布置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组内储罐不应超过两排,若罐组四周无环形消防车道时,应单排布置;二、每组储罐总容积不限,但个数不应多于12个:三、储罐总容积大于6000立方m时,应设隔堤。隔堤内各储罐总容积之和不宜大于6000立方m。单罐容积等于或大于5000立方m时,应每1个一隔。第5.3.3条液化烧、可燃气体、助燃气体的罐组内,储罐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5.3.3的规定。液化燃、可燃气体、助燃气体的罐组内储罐的防火间距表5.3.3注:LD为相邻较大储罐的直径。2 .不同型式储罐之间的防火距离,应采纳较大值。3 .液氨、液氧储罐的防火间距同液化燃储罐。第

44、5.3.4条两排卧罐的间距,不应小于3m。第5.3.5条相邻液化烧罐组储罐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6m。第5.3.6条液化烧压力储罐宜设不高于0.6m的防火堤,防火堤距储罐不应小于3m,堤内应采纳现浇混凝土地面,并宜坡向四周。防火堤内的隔堤不宜高于0.3m。第5.3.7条低温的液氨储罐、液化燃储罐应设防火堤,堤内有效容积应为一个最大储罐容积的60%。第5.3.8条液化燃、液氨等储罐的储存系数不应大于0.90第5.3.9条液化燃储罐的承重钢支柱应掩盖耐火层,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ho第5.3.10条液氨的储罐,应设液位计、压力表和平安阀;低温液氨储罐尚应设温度指示仪。第5.3.Il条液化燃的储罐,

45、应设液位计、温度汁、压力表平安阀;以及高液位报警装置或高液位自动联锁切断进料装置。第5.3.12条可燃气体、助燃气体的水槽式储罐,应设上、下限位报警装置,并宜设进出管道自动联锁切断装置。第5.3.13条液化燃储罐的平安阀出口管,应接至火炬系统。确有困难时,可就地放空,但其排气管I应高出相邻最高储罐罐顶平台3m以上。第5.3.14条液化石油气的储罐,宜采纳有防冻措施的二次脱水系统。第5.3.15条液化石油气蒸发器的气相部分,应设压力表和平安阀。第5.3.16条液化燃储罐的开口接管法兰的垫片和阀门压蛊的密封填料,应采纳非燃烧材料。第四节可燃液体、液化堤的装卸设施第5.4.1条可燃液体的铁路装卸设施

46、,应符合下列规定:一、装卸栈台两端和沿栈台每隔60m左右,应设平安梯;二、甲B、乙、丙A类的液体,严禁采纳沟槽卸车系统;三、顶部敞口装车的甲B、乙、丙A类的液体,应采纳液下装车鹤管;四、装卸泵房至罐车装卸线的距离,不应小于8m;五、在距装车栈台边缘IOm以外的可燃液体输入管道上,应设便于操作的紧急迫断阀;六、丙B类液体装卸栈台宜单独设置:七、零位罐至罐车装卸线不应小于6m。第5.4.2条洗罐站的防火设计,可按同类可燃液体装卸设施的有关规定执行。第5.4.3条可燃液体的汽车装卸站,应符合下列规定:一、装卸站的进、出口,宜分开设置;当进、出口合用时,站内应设回车场;二、装卸车场应采纳现浇混凝土地面

47、;三、装卸车鹤位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4m:装卸车鹤位与缓冲罐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m;四、甲B、乙A类液体装卸车鹤位与泵的距离,不应小于8m;五、站内无缓冲罐时,在距装卸车鹤位IOm以外的装卸管道上,应设便于操作的紧急迫断阀;六、甲B、乙A类液体的装卸车,应采纳液下装卸车鹤管。第5.4.4条液化燃铁路和汽车的装卸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液化燃的铁路装卸栈台,宜单独设置;二、液化烧严禁就地排放;三、液化燃汽车装卸车鹤位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4m;四、液化堤的汽车装卸车场,应采纳现浇混凝土地面:五、液化燃的铁路装卸设施,尚应符合本法律规范第5.4.1条第一、五款的规定。第5.4.5条可燃液体码头、液化烽码头,应符合下列规定:一、码头相邻泊位的船舶间的最小距离,应依据设计船型按表5.4.5的规定执行:头相邻泊位的船舶间的最小距离(m)表5.4.5二、液化烽码头宜单独设置,当不同时作业时,可与其他小宗甲B类液体共用一个码头;三、可燃液体和液化燃的码头与其他码头或建筑物、构筑物的平安距离,应按现行的装卸油品码头防火设计法律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四、在距泊位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