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热力学第一章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610497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5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热力学第一章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工程热力学第一章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工程热力学第一章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工程热力学第一章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工程热力学第一章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热力学第一章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热力学第一章ppt课件.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工程热力学,教材与参考书: 工程热力学 (第4版) 沈维道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工程热力学 (第3版) 曾丹苓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热物理学概论胡汉平、程文龙编著 中国科大出版社 2009 热力学 (日)圆山重直 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Fundamentals of Classical Thermodynamics 4th Edition Gordon J Van Wylen, etc. John Wiley and Sons IncThermodynamics-An Engineering Approach 4th Edition Yunus A. engel and

2、 Michael A. Boles McGraw Hill,绪 论,热是什么? 热是一种能量。一种可使房间变暖、物体膨胀、冰块融化等事件发生的能量,一种与温度有关的能量(增加动能、化学能、核能不能改变物体的温度)。实际上,它是组成物体的微观粒子杂乱运动(亦称热运动)的能量。热可储存在物体内,也能从一个物体“流”到另一个物体。加热和冷却是热的输运,它改变着物体的温度进而其聚集状态。温度在热现象中扮演了一个中心角色。热本质探索史:古代:公元前八世纪我国商周时期的“五行” 说 公元前六世纪西方古希腊时期的“本源”说;近代:热质说与热动说之争也困扰人类达几个世纪。 直到十九世纪中叶,由于迈尔、焦耳等人

3、的工作,现阶段自然界可为人类利用的能源种类有哪些? 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的化学能、 风能、水力能、太阳能、地热能、原子能、 海洋能(潮汐能、波浪能)等。 氢是一种能源吗? 氢能不是一次能源,故不能与上述能源并列。 氢只是能量的载体,是否是绿色能源,视制取方式而定。 空气能是一种能源吗? 空气能实际上是空气所含的热能。类似的有空气能热水器、地源热泵,上述能源是如何利用的? 除了风能和水力能等少数几种是以机械能的形式提供能量外,其它则主要以热能的形式或转换为热能(如煤、油燃烧及原子核反应)的形式供人们利用,可见能量的利用过程实质上是能量的传递和转换过程。世界上经过热能形式而被利用的能量平均超

4、过85,我国则占90以上,因此,能量利用中热能起核心作用,热能的开发利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为什么要学工程热力学? 工程热力学的“热”指的是热能,“力”指的是机械能,顾名思义,其是研究热能与机械能转化规律的。 热能的有效利用,包括直接的热利用(如冶金、化工、食品等工业和生活中所需的各种加热)和间接的动力利用(将其转换成机械能或电能以提供动力)以及节能都离不开工程热力学的指导。此外,它在制冷与热泵、空气分离、空气调节、太阳能利用、化学反应过程、生物工程、高能激光、超导传输、航空航天等许多方面都有广泛应用。,能量守恒为什么还会有能源危机? 提供能量来源的物质危机,实质上是能量危机。能量

5、守恒为什么还会有危机?要讲清这问题,必须引入能量品位或品级的概念。虽然能量有化学能、核能、热能等多种形式,但它们的品位是不同的,即它们的作功能力不同。 如其中热能的品位最低,如电能、机械能等可百分之百用于作功,而热能只能部分作功。能量的转化过程中,虽然数量保持不变,但品位在不断下降,即在不断贬值。现有能量中可用于作功的部分越来越少,故有能源危机。 火用+火无=常数,能量利用为什么基本都通过热能中转?目前还有其它较先进的能量利用方式吗? 正因为热能的品位低,别的高品位能量很容易转变成热能,故能量利用基本都通过热能中转,故世界上经过热能形式而被利用的能量平均超过85,我国则占90以上。 实际上,不

6、管什么能量,最终都耗散成热。(这一点,只要看看电脑机箱中有那么多的风扇和散热片就明白了。) 现能源利用基本上遵循的是: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 路线,但其中热能机械能转化效率受热力学定律的限制,故有化学能电能直接转化的燃料电池,也有热能电能的磁流体发电等新型较先进的能量转化方式正在研究,但目前还不够成熟,还有许多技术问题没有完全解决。此外,还有光能电能直接转化的光伏电池。,人类热能动力利用及热力学发展史 热(能动)力机械简介,十八世纪以前: 人力、畜力、风力、水力十八世纪:蒸汽机发明,实现了热能向机械能的转化,为工业革命的发端。可以说,热能动力利用是现代工业和科技文明的基础;十九世纪: 蒸汽轮机、

7、内燃机;二十世纪: 燃气轮机、喷气发动机、现代核动力装置、燃料电池。 一些典型的热能动力转换装置:内燃机、蒸汽轮机、燃气轮机、喷气发动机、核动力装置及制冷(热泵)装置原理介绍见参考书 。,热力学发展史,对热能动力装置热效率提高的追求促进了热力学的发展 热力学第零定律 1930 热力学第一定律 1850 热力学第二定律 1824 热力学第三定律 1912 可用能的概念 1942,工程热力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主要内容:热能与机械能的转换规律热力学基本定律,这是分析问题的基础和依据。工质的热力性质。工质是能量的载体。对借助于工质实施的能量转换过程的具体分析研究需要了解工质的相关性质。基本热力过程

8、与各种装置的热力循环分析。研究方法:以“宏”为主,以“微”为辅;大量采用抽象、概括、理想化和简化的方法。,热力学的方法及语言,力学研究由少量粒子组成的微观系统;使用位置、速度等反映每个粒子运动的“微观变量”;采用运动方程,求变化的细节。量子力学采用的是包含微观粒子量子态全部信息的“波函数”。热力学研究由大量粒子组成的宏观系统;使用温度、体积、压力、能量、熵等反映系统整体性质的“宏观变量”;采用能量方程和熵方程,不究变化过程的细节,只求系统整体变化的结果。由一系列特殊词汇概念构成其语言,须准确掌握。,宏观研究方法与微观研究方法,宏观研究方法是以一些基本的唯象定律为基础,针对具体问题采用抽象、概括

9、、理想化和简化的方法(如将燃气、水蒸气等抽象成理想气体,将实际过程简化为可逆过程进行分析,然后再修正),抽出共性,突出本质,建立分析模型,推导出一系列有用的公式,得到若干重要结论。由于这些基本定律为大量的经验观察所证实,是可靠和普适的,故采用宏观研究方法所得到的结果也是可靠的。缺憾是其不能对热现象的本质及内在原因给予解释。微观研究方法是从物质是由大量分子和原子等粒子所组成的事实出发,将宏观性质作为在一定宏观条件下大量分子和原子的相应微观量的统计平均值,利用牛顿力学或量子力学以及统计方法,将大量粒子在一定宏观条件下一切可能的微观运动状态予以统计平均,得到物质的宏观特性和有关热的基本定律。因而其可

10、阐明热现象的本质,解释其发生原因。但其对微观粒子(分子或原子)的结构及相互作用做出的模型假设只能是近似的,这就导致所求得的理论结果往往不够精确。 工程热力学主要应用宏观的研究方法以确保结果的可靠实用,辅之以统计物理的微观解释以加深理解。,第一章 概念与定义,1. 热力系统 与力学中的隔离体概念类似,为便于分析,热力学中常将一定量的物质或空间人为分割出来作为研究对象,此即为热力系统(简称热力系或系统)。环绕系统的外部物体统称为外界或环境。系统与外界的交界面称为边界。 外界或环境可以是自然存在的,如大气环境,也可以是人为设置的,如恒温设备一类,总之应是真正对系统状态产生直接影响的部分。系统的边界既

11、可以是固定的又可以是活动的,既可以是真实的,又可以是虚构的(见图1-1)。,系统分类,根据系统与外界相互作用中质量和能量交换情况,热力系又可分为 闭口系、开口系和孤立系。闭口系:与外界之间只有能量交换而无质量交换的系统。物质不能透过 其边界,系统质量保持恒定不变,故闭口系统又叫做控制质量。开口系:与外界之间既有能量交换又有质量交换的系统。物质可透过边界在其与外界间流动。系统内的能量和质量均可变化,但这种变化的空间范围不变,故开口系统又叫做控制容积,或控制体,控制边界。孤立系:与外界之间既无能量交换又无质量交换的系统。孤立系统的一切相互作用都发生在系统内部。 以上是最常用的热力系分法。当然根据系

12、统的其它特点还可有一些别的分法,如根据物质种类划分的单元系与多元系;根据物质聚集状态划分的单相系与多相系等。另外还有与外界无热交换的绝热系;具有无限大热容量以致吸入或放出有限的热量其温度不变的特殊系统热源或冷源;以及由可压缩物质构成的可压缩系统。热力工程中最常用的工作物质 (简称工质)即是可压缩流体。,系统既可以是某一个或几个物体,也可以是物体的某一部分,甚至只是由某些边界围成的空间,故热力学中系统的概念较物体的概念要宽泛得多。正确选择热力系是进行热力学分析的前提。热力系选得好,可使分析过程简单、明了。,2.平衡状态 热力系在某一瞬间所呈现的宏观物理状况称为热力系的状态。 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条件

13、下,若系统的各部分在长时间内不再发生任何宏观上可观测的变化,即称其进入了平衡状态。 注意:平衡状态稳定状态 成因分析:平衡状态本质上是一些过程的结果。设想系统内或系统与外界间有不同温度的物体热接触,则经验告诉我们,必然有热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系统的状态不断变化,最终达到一个温度均匀的状态。可见温差驱动了热流,直至温差消失,系统建立起了热平衡。同样,如果系统内或系统与外界间有压力差存在,必将引起宏观物体的位形变化,系统状态不断变化直至力差消失而建立起 力平衡。诸如温度、压力等可统称为势。不平衡势(势差)是使系统状态发生变化的驱动力。对于有相变或化学反应的系统,是化学势差引起相转变或化学

14、组成的变化。 对于一个状态可以自由变化的热力系,如果系统内及系统与外界之间的一切不平衡势都不存在,则热力系的一切可见的宏观变化均将停止,此时热力系所处的状态即是平衡状态。,热力学处理问题的方法,热力学以平衡态这样一种最简单的热力学状态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对象。这是它不问细节只求结果的简捷研究方法所决定的。抛开使用“运动”方程计算实际复杂的不平衡过程进行的细节,只计算过程的结果,即系统状态的最终变化。这样只要抓住系统变化的初始和终了两个平衡态即可。,状态参数,处于平衡状态的单相热力系,若重力场造成的差别可忽略,应具有均匀一致的温度T、压力p等,故可以用确定的T、p等物理量来描述。用来描述热力系平衡

15、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参数。常用的状态参数有6个:压力p、体积V、温度T、 内能U、焓H、熵S 。 其中,前三个是可测物理量,称为基本状态参量。后面将要指出,仅从几个热力学基本定律出发,后三个不可测量就可用前三个可测量来表示。,基本状态参数,压力 热力学中的压力指的是气体压强, 法定单位:帕(Pa) 1 Pa=1 N/m2 其它单位:巴(bar)、标准大气压(atm)、工程大气压(at)、 毫米汞柱(mmHg)、毫米水柱(mmH2O)。 1 atm = 760 mmHg =10332.3 mmH2O (相当于我国黄海海面大气压,可将水银柱支持760毫米高,水10.3米), 1 atm =1.03

16、3 at (kg/cm2) , 1 bar =105 Pa =0.9869 atm =1.0197 at ,可见巴( bar )与两个大气压接近. Pa的单位太小,故常用MPa (106Pa)或bar 关于压力的测量,关键是抓住 当地大气压pb 的概念。当地指的是所处位置的大气压。 压力计测得是表压力pe或真空度pv ,它是一个相对压力 ,它与绝对压力的关系,比体积 关于体积,没有太多好讲的,这里重点讲一下 比体积,即单位物质所占的体积 它与 密度 互为倒数。温度 温度这一概念在热科学中占据中心地位,放到后面详细讲。,广延量与强度量势与位,状态参数除压力p、体积V、温度T、内能U、焓H、熵S

17、还有许多,如自由能F、自由焓G等,它们是上述常用状态参数的某种组合。另外,若是电介质处于电场中或磁性物质处于磁场中,还应有电场强度E、总极化强度P、磁场强度H、总磁化强度M。以上这些物理量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与系统的质量有关,称为广延量。如上述的V、U、H、S、F、G、P、M等。这些量可以“分割”,系统总量等于各部分之和。因而,可以问譬如系统某一部分(甚至某一微元)的体积、能量是多少,但不能问某一“点”的体积、能量是多少。另一类与系统的质量无关,称为强度量。如上述的p、T、E、H等。强度量不具有加和性,但可以逐点地测量和改变,可以造成空间均匀或不均匀的分布。 广延量除以总质量即可转化为强度量,但

18、在其相应的名称前须冠以“比”字,并用小写字母表示,如比体积v、比内能u、比焓h、比熵s等。,广延量和强度量基本上是成对出现的:体积V和压力p,熵S和温度T,总极化强度P和电场强度E,总磁化强度M和磁场强度H,等等。每一对变量的乘积,例如pV,TS,EP,HM都具有能量的量纲,故它们又称为“共轭”变量。其中的强度量,我们前面说了,称为“势”,那么相应的广延量,我们也给它一个名称,叫作“位”。位的变化是由其相应势的不平衡所导致的,譬如,压力差导致系统体积变化,温度差导致系统熵的变化,等等。故势决定着其相应位发生变化的趋势,强度量控制着系统的状态变化。 后面将要讲到,各种势与其相应位的变化的乘积(如

19、pdV,TdS,EdP,HdM等)均为可逆热力过程中系统与外界交换的能量 。 势参量不仅是系统的属性,当系统的状态被确定以后,若没有外部约束(如刚性壁、绝热壁等),系统与环境之间还要维持热平衡、力平衡等势平衡。也就是说,外界可以通过温度、压力等势的变化来影响和规定系统的性质和状态,因此,T、p等势参数有时也叫外参数。,状态方程,热力系的状态由状态参数来描述。这些状态参数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述系统某一方面的宏观特性。状态参数有许多,但它们之间并非彼此独立而是存在一定的相互依赖关系。事实上,经验告诉我们:常常仅需选择少数几个独立状态参量就可确定一个热力系的平衡状态。其余的状态参数也因之确定,故可作为

20、这些独立变量的函数。热力系独立的状态参数的个数如何确定?系统的状态变化由势控制,而不同的势相互独立,故自然想到系统独立的状态参数的个数等于系统中势的个数。但在给定的条件下,有些势对系统的状态变化不起作用,譬如,在无外部电场(或磁场)的情况下的电场强度(或磁场强度),用刚性壁(或绝热壁)将系统与外界完全隔开情况下的压力(或温度)等势。故准确地说,系统独立的状态参数的个数应是系统与外界有相互作用的势的个数,即等于起作用的外参数的个数。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若热力系与环境之间存在不平衡势,将会驱动系统的状态变化。每达到一种平衡对应一种不平衡势的消失,从而可得到一个确定的描述系统平衡特性的状态参数。所有

21、不平衡势消失,系统的平衡状态也告确定。,状态公理,对于组成一定的闭口系统,其与外界的相互作用只表现为能量交换,与每对共轭的势与位相应的能量交换独立进行,因而,决定其平衡状态的独立变量的个数也等于系统与外界交换能量的方式的总数。在这些方式中,除了一种为微观的传热外其余均为宏观的作功,故确定其平衡态的独立状态参数的个数为n+1。 n为可能的功的形式数。这称为状态公理。简单可压缩系即只有体积变化功(膨胀功或压缩功)而不存在电功、磁功等其它形式的功,则根据状态公理,决定其平衡状态的独立状态参数只有2个。原则上,可以任意选取一对独立参数作为自变量,其余参数则为因变量。但通常在基本状态参数p、V、T中任选

22、一对自变量。对于基本状态参数,可有 p=p(V,T), V=V(p,T), T=T(p ,V) 或综合写成 F(p,V,T)=0 此反映基本状态参数p、V、T 间函数关系的方程式称为物质的状态方程式,它是一种描述物质自身性质的本征方程。如: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虽然热力学告诉我们:一般化学结构和组成均匀一致的纯物质均存在关系式F(p,V,T)= 0 , 但它却不能给出任何物质这一关系式的具体形式,这还有赖于实验及对物质结构的认识。热力学理论可指导实验,却不能代替实验。对简单可压缩平衡热力系,由于独立的状态参数只有两个,因而可用任意两个独立状态参数组成二维平面坐标系。坐标图上的任意一点代表某一确定

23、的平衡状态,如图1-2所示。这种由热力状态参数组成的坐标系称为热力状态坐标系。它使系统的热力状态及其变化过程可视,给热力学研究带来了很大方便,已成为研究实际热力学过程的有效的建模工具。,必须指出:只有平衡状态才能用状态坐标图上的点表示。不平衡状态由于没有确定的热力状态参数,无法在图上表示。,3. 准平衡过程 热力系若总是处于某个平衡态将毫无作为,因一切的变化都停止。而能量的传递、转换等都需通过某个热力过程即热力系状态连续变化的过程来完成,这只有当系统处于非平衡状态下才有可能。那么,研究平衡态的热力学能否对非平衡过程进行表述和计算呢?分析:在外界条件给定的情况下,系统终将进入平衡态。此时一切的内

24、、外不平衡势都消失,若外界条件不变,则系统的状态也不发生变化。可见打破这种平衡的必是外界的变化。 外界可通过温度、压力等势的变化使其与系统间产生势差,从而影响系统,使系统的状态和性质发生变化,直至与外界达成新的平衡。注意,这里出现两个有因果关系的变化。一是外界的首先变化,另一是系统的随之变化。与之相应的有两个时间,一是外界势参数的变化时间,它取决于其变化量与变化速度;另一是系统状态的自我调整时间,即系统由非平衡态趋向新的平衡态所需的时间,通常称为弛豫时间。,若外界变化的速度很快以致系统的调整跟不上,则在其变化过程中,系统内部始终处于非平衡状态,其与外界间有有限的势差存在。这时无法用一个确定的参

25、数去描述非均匀的系统状态,更谈不上对与过程有关的量进行计算。但反之,若外界变化的速度很慢,则系统的调整时间相对来讲可忽略,可近似认为整个系统在变化过程中几乎时时紧跟外界的变化。理想的极限情形为:任何时刻系统的状态都无限接近于外参数在那一时刻停止变化后可能达到的平衡态,与外界的各种势差为无限小。这种无限缓慢的热力过程称为准平衡过程,或准静态过程。这一概念的根本特点是:过程发生时,系统的状态既连续不断地改变但又时时不偏离平衡。动中有静,静中寓动。它很好地化解了“平衡”与“变化” 这一对矛盾。,准平衡过程把热力系变化所经历的一连串中间状态抽象为一个平衡态的系列,因而其可用状态参数描述和分析,并可用状

26、态参数坐标图上的一条连续曲线表示。,d,dt,dy,4.可逆过程系统与外界间存在有限势差的热力过程,是一迅速发生的非平衡过程,其向着使势差消除的方向进行。因而是单向的即不可逆的过程。 无限小势差的推动下缓慢进行的准平衡过程,系统在变化过程中时刻保持着内外的各种平衡。因而有理由设想:这一变化或许可随时随地反向进行,即过程是可逆的。前提:无摩擦、磁滞、电阻等耗散效应因素存在。分析: 准平衡过程着重于系统的平衡,可将摩擦力等耗散因素计入外界的势中一并考虑。 涉及到过程的可逆性问题,情况就大不一样,须将其从外界势中分离出来单独考虑。若无耗散效应存在,准平衡过程中,系统与外界势相等(相差无限小),正反向

27、运动都可。但若有耗散效应存在,则系统与外界相差微量的势差不足以使系统正行或逆行。 譬如,若系统体积变化边界运动时需克服摩擦力,则要使系统体积膨胀,外界的压力势须比系统的低出一有限量;若要使系统体积收缩,外界的压力势又须比系统的高出一有限量。可见即使过程进行得很慢,使系统每一步的状态都接近于平衡状态,系统与外界的势也不相同,且在任何位置变更系统的运行方向须变更外界的作用势。故有摩擦等耗散效应存在的热力过程也是不可逆的。,准平衡过程,着眼点在热力过程中系统所经历的各状态的特征。可逆过程,考虑的是过程所产生的效果。不仅要求系统内是平衡的,且系统与外界的作用能无条件地逆复,过程进行时不存在任何能量的耗

28、散。因而,可逆过程一定是准平衡过程,但反之未必,准平衡过程只是可逆过程的必要条件。可逆过程是无摩擦等耗散的准平衡过程。可逆过程是热力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后面将要讲到,1 .可逆过程中,因无耗散效应,真正实现了系统与外界各种势的相等。故系统与外界间的能量交换(作功与传热)可用系统的状态参数表示。这给热力计算带来极大方便。另外,2. 对于一个已经达到平衡的热力系,它所实现的是一动态平衡。即平衡时系统内因微观粒子的涨落,随时都有围绕平衡态的微小变化。这一变化必是可逆的。因而,可逆过程的结果可作为系统的平衡判据。3. 熵这一状态函数就是在研究可逆循环时发现的。凡是包含熵因子的状态函数的改变量均必须

29、严格地遵循可逆变化的途径去计算。4. 热力学基本关系式的建立正是基于可逆过程的特性。 总之,热力学的研究对象是平衡态系统,离开了可逆过程这一概念就无法处理各种实际问题。理论意义:无任何损失,实际过程的理想极限。虽不能完全达到,却可无限 趋近。 可逆过程修正也为实际热力过程提供了一个简便易行的分析计算 方法。,5.热与功 系统与外界因不平衡势存在而发生的相互作用将导致能量的传递。其中,因温度差而传递的能量称为热,其它势差传递的能量皆可谓之功。 热:当系统与外界存在温度差别时,就会在两者之间通过分子相互碰撞等方式发生热(运动)能的传递,简称传热。它是在各粒子的微观自由度之间直接进行的能量传递。故传

30、热是系统与外界间热能的迁移,所传递热能的量称为热量。 热力学中约定:系统吸热,热量为正,放热则为负。热量的单位是J(焦耳)。系统与外界交换的热量用字母Q表示。 后面将要讲到,对于某一从状态1变到状态2 的可逆过程(见图1-4),有 其微分过程 分别为系统的温度与熵。可逆过程的热量可用图上过程线下方的面积表示,故图又叫示热图。,功:当系统与外界存在其它势差时,也会通过边界传递能量,与传热不同,其全部效果均可等价于举起重物,故传递的是规则的宏观运动能量,统称为做功。因而,做功是通过系统的宏观可观测自由度进行的能量传递。 力学上,机械功的定义为:功力位移 热力学中,功可定义为:功广义力广义位移 约定

31、:系统对外界做功,功为正,外界对系统做功,则为负。功的单位是J(焦耳)。宏观量的有限变化过程 微变过程上式积分时,必须考虑做功过程中广义力 随广义位移 的变化关系。这里 应是系统对外界实际施加的作用,它与外界对系统的反作用相等。若过程可逆,系统与外界的势差无限小,其可用系统的势参数表示。所以,与热量一样,可逆过程的功也可全部用系统的参数计算。,下面介绍几种不同形式的功:(1)气体体积变化功 以气体工质在气缸中可逆膨胀为例推导气体体积功计算式。工质施加在活塞上的力与外界作用在活塞上的反力随时相差一无限小量。因而,工质推动活塞移动距离时,反抗斥力所作的膨胀功为 式中 A 为活塞面积,是工质体积微元

32、变化量。工质从状态1到状态2 的膨胀过程中,所作的膨胀功为,分析: W 的数值取决于可逆膨胀过程的方程式 ,也即与 图上 12 点的过程线(或称路径)有关。过程线下方的面积可直观表示体积功,因此 图也叫示功图。体积变化功只与压力和体积变化有关,故它们对任意形状可压缩流体体积的可逆变化过程均成立。原则上,只要是准平衡过程,因系统有均匀一致的状态参数,就可写出上述的做功表达式,但此时所计算的功为总功。它可能一部分因摩擦而耗散,一部分用以反抗大气压力作功,余下的才是可被利用的功,称作有用功。(2)液体表面张力功 (3)固体弹性力功,(4)电极化功(5)磁化功 如果一个闭口系统与外界的作用除了力的作用

33、外,还有电的、磁的等多种形式的作用,则系统在可逆变化过程中对外所作的总功应是各种形式功之和,即 热与功 的异同:热与功均只是在系统与外界间传递的能量,它们都是过程量,与过程的性质、初终态及路径有关。初终态相同而过程不同,它们的值也不同。亦即它们不是状态参数。传热是外界与系统间的热能热能的交换,不发生能量形态的转化,而做功往往是将传入的外界热能和或系统本身的热能变成规则运动的能量向外输出,即热能机械能的交换,故常伴有能量形态的转化。 非平衡过程中的传热与做功情况较为复杂,不再能用系统的状态参数确定,须根据系统对外界的实际作用或外界对系统的反作用来计算。如排斥大气所作的功,热力循环 系统热力状态连

34、续变化的过程称为热力过程。通过一定的热力过程,可使系统对外做功。但由于周围大气环境压力、温度的限制,这种做功过程不可能一直进行下去,到一定程度就停止了。若要做功可持续,而不是一次性的,即能连续不断地做功,成为一实用的发动机,系统在经历了一系列状态变化后,必须能回到原来状态。对于消耗外功,实现热量不断迁移的热力过程,也同样有系统状态闭合的要求。这种封闭的热力过程称为热力循环。它往往由几个具有一定特征的热力过程首尾相接而成。 热力循环大致可分为两类:正循环和逆循环。正循环又称热机循环,其在热力状态坐标系中沿过程曲线的顺时针方向运行(图1-6)。其目的是实现热功转换,即从高温热源取得热量而对外做功。

35、逆循环又称制冷机(或热泵)循环,其目的在于将热量从低温物体取出并排向高温物体。为此需要消耗外功,故其在热力状态坐标系中沿过程曲线的逆时针方向运行(图1-7)。,S,P,V,P,V,T,T,S,S,循环的经济性由性能系数( )来衡量: (1) 正循环 热机循环得到的收益是循环的净功,而付出的代价是高温热源输出的热量,因此,其 COP 又称为热效率,以 表示。 (2) 逆循环 制冷机循环得到的收益是从低温热源取走的热量,付出的代价是循环过程中外界提供的净功,因此,其COP又称制冷系数,以 表示。 热泵循环得到的收益为向高温热源输送的热量,花费的代价是循环过程中外界提供的净功,因此,其 又称供暖系数,以 表示。,小 结,以宏观量代替微观量,以系统能量方程、熵方程代替单个粒子的运动方程;以平衡态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缓慢进行的准平衡过程;对于迅速发生的非平衡过程,只考虑其始态和终态。系统状态的变化及独立的状态参数的个数取决于势参量;无摩擦等能量耗散的准平衡过程为可逆过程。因系统和外界状态都能无条件逆复,故它没有任何损失,是一切热力过程的理想极限;热与功都是过程量,对于可逆过程,它们可用系统的状态参数计算。持续的热功转化须依靠热力循环过程实现。它分为正循环和逆循环。正循环为动力循环,逆循环为制冷或热泵循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