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项目二氯丙烯风险评价.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612792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项目二氯丙烯风险评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化工项目二氯丙烯风险评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化工项目二氯丙烯风险评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化工项目二氯丙烯风险评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化工项目二氯丙烯风险评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工项目二氯丙烯风险评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项目二氯丙烯风险评价.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附件2: 环境风险评价专题1 工程概况1.1 单位简介*化工厂计划在*市*区北郊镇小七里庄东,原有工业园区内建设20吨/年反式1-3二氯丙烯提纯项目。项目建设地点现为空地,周围为闲置厂房及农田,距离西面的小七里庄约1000米。1.2 工艺简述1-3二氯丙烯为无色液体,可用于医药及农药添加剂等。本项目以90%二氯丙烯粗品为原料,通过蒸馏提纯制取1-3二氯丙烯,年产量约20吨。本项目生产工艺较为简单,主要利用90%粗二氯丙烯通过精馏提纯制造95%精二氯丙烯。首先将粗料用物料泵打入蒸馏塔内,经过蒸汽加热到108,二氯丙烯蒸发进入冷凝器冷凝成为产品。剩余残液主要成分为二氯丙烷,可作为化工原料出售。生产

2、工艺完全密闭进行。2 评价级别的确定2.1 级别判定标准有毒有害物质及易燃物质判定、重大危险源判定标准按照建设项目风险评价技术导则附录A中表1要求确定,详见表2-1,评价工作等级标准见表2-2。表2-1 物质危险性标准表LD50(大鼠经口)mg/kgLD50(大鼠经皮)mg/kgLD50(小鼠吸入,4小时)mg/L有毒物质1510.0125LD502510LD50500.1LD500.5325LD5020050LD504000.5LD502易燃物质1可燃气体:在常压下以气态存在并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物;其沸点(常压下)是20或20以下的物质。2易燃液体:闪点低于21,沸点高于20的物质。3可

3、燃液体:闪点低于55,压力下保持液态,在实际操作条件下(如高温高压)可以引起重大事故的物质。爆炸性物质在火焰影响下可以爆炸,或者对冲击、摩擦比硝基苯更为敏感的物质。表2-2 评价工作级别表剧毒危险性物质一般毒性危险物质可燃、易燃危险性物质爆炸危险性物质重大危险源一二一一非重大危险源二二二二环境敏感地区一一一一2.2 级别判定本工程风险评价级别判定见表2-3。表2-3 危险性物质理化特性及评价内容物质名称危险性评价内容相态闪点()熔点()沸点()自燃点()爆炸极限%(V/V)危险特性危险分类分子量毒性大气及水分析评价等级二氯丙烯液35-8410842412.2-26.0可燃乙A111.0低毒二级

4、3 评价范围本工程环境风险影响评价等级确定为二级,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定为距离源点3000m。地面水环境评价范围为距离源点500m。4 风险识别4.1 物料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该项目涉及的主要物料为1-3二氯丙烯,由于其作为产品,随产随销,年产量20吨,其一次储存量为1吨,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1999年版)的规定,1-3二氯丙烯属乙A类可燃液体,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1-3二氯丙烯的贮罐构成了本项目的主要危险源,其主要特性及危险性见表2-3。4.2 风险源识别根据生产工艺及装置情况分析,该项目生产过程均为液相反应,无废气产生,原料和产品也均为液态物质,主装置产生

5、废水、废气的风险事故性的可能性很小。结合同类行业污染事故情况的调查,造成该项目事故性污染的因素主要为运输、储存和爆炸事故。4.2.1 运输事故该装置1-3二氯丙烯采用储罐的方式外运出售,平均日输送量0.07吨;运输事故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储罐破裂和交通事故造成物料的泄漏。根据国内同类运输情况的调查,此类事故发生率极低。4.2.2 贮存事故该项目配套设置1-3二氯丙烯贮罐2个,储存量为1吨,贮存方式为常压封闭式储存。贮存过程中造成的污染,主要为贮罐破损或装罐过程产生的污染。在加强管理和定期检查的情况下,贮罐破损事故可基本消除,但装罐过程泄漏现象不可避免。因此,装罐过程中的泄漏是该化工项目的主要风险源

6、。4.2.3 火灾爆炸事故火灾事故一般是泄漏事故的延续,有泄漏的地方案就有可能发生火灾。在储罐区中潜在的对环境影响最严重的是储罐着火,目前我国类似事故火灾的发生率为0.021%0.07%。5 风险预测5.1 预测项目及源强从最大限度的安全角度考虑,本项目的事故性污染的源强按下述方法确定:装卸过程中出现泄漏事故,应急能力考虑1h,按泄漏单贮罐量10%计,泄漏的1-3二氯丙烯95%通过地表径流及厂区内污水管网,经50h后全部进入孝妇河,5%挥发进入大气。挥发时间只考虑应急过程的1h。事故排放源强祥见表5-1。表5-1 事故排放源强污染物贮存量(m3)污染物纯度(%)泄漏量(t/h)排放去向(g/s

7、)进入水体进入大气进入水体进入大气二氯丙烯21950.00190.0050.0111.395.2 风险预测及分析评价5.2.1 地表水对地表水的影响预测采用二维稳态混合模式: 其中:C为污染物浓度,Ch为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My为横向混合系数,Cp为污染物排放浓度,B为河流宽度,H为平均水深,Qp为废水排放量,u为x方向流速,x为河流下游纵向距离,y为河流横向距离。根据以上所确定的硫酸排放源强进行预测,在发生泄漏事故时,1-3二氯丙烯对孝妇河评价区段将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自排污口下游500m的孝妇河水域二氯丙烯浓度值超过了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的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

8、地特定项目二氯丙烯的标准限值浓度0.03mg/L的要求。5.2.2环境空气环境空气影响预测模式分两种情况:(1)微风时 (2)静风时 式中:C为位置在(x,y,o)的点在t时刻的浓度,Q在微风时为污染物排放量、静风时为单位时间排放量,Ci为第i个烟团在t时间(x,y,o)位置上的浓度贡献,x、y、z为扩散参数(同扩散时间t有关,x=y),V为静风时烟团扩散速度(取0.4m/s) ,H为排放源的高度,t为烟团运行时间,u为风速,n为烟团个数,假设每30s一个烟团。根据确定的二氯丙烯排放源强所预测的结果见表5-2及表5-3。表5-2 微风情况下下风向最大浓度及出现时间(风速u=0.8m/s)下风距

9、离(m)各稳定度情况下下风向最大浓度(mg/m3)出现最大浓度时的扩散时间(min)ABCDEF1000.962.14.28.8322000.220.541.122.4343000.100.250.521.12364000.560.140.290.62385000.0370.100.180.40406000.0260.0620.130.28437000.020.0460.100.21458000.0140.0340.0730.16479000.0110.0270.0570.124910000.0100.0220.0460.105120000.00210.00530.0110.024723000

10、0.00050.00180.00420.01093表5-3 静风情况下下风向最大浓度及出现时间(风速u=0.3m/s)下风距离(m)各稳定度情况下下风向最大浓度(mg/m3)出现最大浓度时的扩散时间(min)ABCDEF1005.28.513.525342002.03.25.19.5383001.01.652.75.0434000.651.151.753.3475000.490.851.252.4516000.360.650.951.8557000.320.500.751.4598000.260.430.651.15639000.220.370.550.956810000.190.310.45

11、0.807220000.0450.091.352.5011330000.0200.040.651.10155微风扩散条件较好时,下风向400m以内将超过居住区最高允许排放浓度0.1mg/m3,若扩散条件较差(E-F类),则下风向1000m以内,可超过居住区最高允许浓度;100m以内甚至超过GBZ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中二氯丙烯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4mg/m3。静风情况下,二氯丙烯泄漏带来的污染更重,影响范围更大。即使在A-B类扩散条件,二氯丙烯也会在方圆100m以内超过GBZ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中二氯丙烯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4mg/m3,若扩散条件较差(E

12、-F类),则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范围可扩展至400m的范围内。5.2.3火灾和爆炸储罐中储存的液体属可燃物品,在输送过程中可能产生泄漏,遇明火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此外,雷电和静电淤积也可引起储罐爆炸。物料发生火灾时将放出大量辐射热,同时还散发出大量的浓烟,浓烟是由燃烧物质释放出的高温蒸汽和毒气、被分解和凝聚的未燃烧物质、被火焰加热而带入上升气流中的大量空气等多种物质组成。它不但含有大量的热量,而且含有毒气体和弥散的固体微粒。因此浓烟对火场周围人员的生命安全危害程度远超过火灾本身,并对周围的大气环境质量造成很大的污染和破坏。另外,燃烧时的强烈热辐射还可能造成新的火灾和爆炸事故。最大可信事故火灾

13、爆炸对环境的危害主要是热辐射、冲击波和抛射物造成的后果,危害范围采用危害半径进行评价。参照环境导报1995年第5期介绍的“环境风险评价中易燃易爆物品危害范围的确定”一文中推荐的计算公式: r=0.52.66M0.327式中:r爆炸圆形区域半径(m); M储罐内可燃性气体的质量(kg)。代入上式计算可得火灾危害半径最大为13米。6 风险减缓及应急措施6.1 事故原因分析采用事故树分析方法,分析导致二氯丙烯贮存设备发生泄漏的原因(此处统称“设备泄漏事故”),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将环境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性降低到尽可能的程度。泄漏事故树见下图:设备泄漏事故设备故障管理问题违章操作设备购置缺陷操

14、作不熟练未及时发现隐患施工安装调试不准设备腐蚀未及时更换易损件设备材质不好控制仪失灵从上图可以看出,“顶上事件”设备泄漏的发生,必须两个“中间事件”即设备故障和管理问题同时发生才可能实现。以此典型风险事故树类推亦说明,工程建设项目风险事故(地震等不可抗力因素除外)的发生都是由于装置本身不安全及安全管理不到位所造成的,因此拟建工程的风险减缓措施亦应从此两个方面着手。6.2 风险事故防范6.2.1 物料泄漏的防范泄漏事故的防止是生产和储运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发生泄漏事故可能引起火灾和爆炸等一系列重大事故。经验表明:设备失灵和人为的操作失误是引发泄漏的主要原因。因此选用较好的设备、精心设计、认真的管

15、理和操作人员的责任心是减少泄漏事故的关键。(1)为避免泄漏在各设备之间的影响,对于易燃易爆物料存贮较多及高压设备,均设置防火防爆墙。同时,为防止其它设备发生事故时的辐射影响,在重要的塔器上安装水喷淋设施。在罐区,均分别设置围堰,其有效容积为贮罐的容量。在贮罐也设置喷淋设施。对易燃易爆物料量大的罐区安装大型泡沫灭火系统。泄漏时可降温,火灾时可灭火。保持周围消防通道的畅通。(2)在有易燃易爆物料可能泄漏的区域安装可燃气体探察仪,以便及早发现泄漏、及早处理。在危险性最大的装置上安装有紧急排放装置,以便事故时,迅速将物料送往火炬燃烧后排放掉,减少装置危险性。装置配备有大型的高压氮气贮罐,为易燃物料罐区

16、及危险装置提供氮封,减少物料和空气的接触。设置完善的下水道系统及事故处理池。保证各单元泄漏物料能迅速安全集中到事故池,以便集中处理。 (3)储罐的检查储罐的结构材料应与储存的物料和储存条件(温度、压力等)相适应。新罐应进行适当的整体试验、外观检查或非破坏性的测厚检查、射线探伤,检查记录应存档备查。定期对储罐外部检查,及时发现破损和漏处,对储罐性能下降应有对策。设置储罐高液位报警器及其它自动安全措施。对储罐焊缝、垫片、铆钉或螺栓的泄漏采取必要措施。(4)防止管道的泄漏经常检查管道,地下管道应采用防腐蚀材料,并在埋设的地面作标记,以防开挖时破坏管道。地上管道应防止汽车碰撞,并控制管道支撑的磨损。定

17、期系统试压、定期检漏。管道施工应按规范要求进行,埋地管道应有阴极保护。6.2.2火灾和爆炸的预防(1)设备的安全管理定期对设备进行安全检测,检测内容、时间、人员应有记录保存。安全检测应根据设备的安全性、危险性设定检测频次。(2)抗静电对策加入抗静电剂,禁止高流速输送,尽可能低流速作业,减少管道与物料之间以及涡流造成物料之间的磨擦,以减少静电产生。在储罐、管道以及其它设备上,设置永久性接地装置。防止操作人员带电,在危险操作时,操作人员应使用抗静电工作服和具有导电性能的作业鞋。(3)要有防雷击装置,特别防止侧雷击。(4)火源的管理明火控制,其发生源为火柴、打火机等,维修用火控制,对设备维修检查,需

18、进行维修焊接,应经安全部门确认、准许,并有记录在案。汽车、拖拉机等机动车在厂内行驶,须安装阻火器,必要设备安装防火、防爆装置。(5)火灾的控制在重要岗位,设置火焰探测器和火警报警系统。并经常检查确保设施正常运转。在成品库房设置自动喷淋灭火装置。在现场布置小型灭火器材。在重要的贮罐区及装置设置大型泡沫消防系统。企业内配备有消防队。6.3 减缓及应急措施6.3.1 防火应急措施为满足应对突发性火灾事故的需要,该工程储罐区消防系统采用固定式冷却水喷淋系统和固定式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储罐的消防冷却水量按一次着火需要最大量计算,并按规范要求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厂区内设立独立的消防给水环状管网,呈环状布置

19、,采用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消防冷却水管网平常充满水,泡沫混合液管网平常为放空状态。各建筑物配置一定数量的手提式灭火器和推车式灭火器。储罐区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手动报警系统。在储罐上设置感温电缆,当温度升高时报警,在经人工确认后,可由值班人员首先启动消防水泵,然后启动泡沫消防泵,顺序打开着火罐前的电动阀门,对着火罐进行灭火和冷却保护,同时对相临罐朝着着火罐的一侧进行冷却保护。在每个罐附近设置现场手动报警按钮,当手动报警时,经值班人员确认后,即可人工启动泡沫灭火系统进行灭火,启动冷却水系统对储罐进行冷却。6.3.2 泄漏事故应急措施该工程按有关规范要求,在储罐外围设置放火堤,防火堤内容积可容纳

20、一个最大储罐破裂时流出的全部物料,即1m3,从而可将储罐一旦破裂时泄漏的油品截流在堤内,以免物料外溢污染周围大气和水环境。鉴于贮存物料有毒性,其泄漏后挥发的蒸气将会污染周围环境并对企业职工和周围人员造成伤害事故,在储罐区设置水幕和喷淋设施,在储罐外围设置截水堤,截水堤内容积可容纳一半储罐泄漏量,从而可将被水幕吸收到的有毒气体截留在堤内,并及时收集到密闭桶内,以免有害气体挥发污染环境和造成中毒伤亡事故。6.3.3 风险事故处理程序项目风险事故处理可按下图进行:现场监测扑救报警消防人工自动事故现场行动人工报警自动报警报警救援行动市政领导领导指挥判断决策组织命令人工补救技术补救医务消防现场指挥补救行

21、动7 风险评价结论项目运行过程中存在着泄漏、火灾爆炸风险,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范标准的要求对储罐进行监控和管理。在认真落实工程拟采取的安全措施及评价所提出的安全设施和安全对策后,工程的事故对周围影响是基本可以接受的。 评测项目实际得分项目安全度值计算公式:Xai= 评测项目最高得 Xai:表示任意一个项目安全度值(小数点保留两位) 评测单元内各项目安全度值之和(Xai)评测单元安全度值计算公式:Dai= 评测单元内项目数 Dai:表示任意一个评测单元安全度值(小数点保留两位) 系统内内各评测单元安全度之和(Xai)评估系统安全度值计算公式:Pai= 系统内评测单元数 Pai:表示任意一个系统安全

22、度度值(小数点保留两位) 各系统安全度值和(Xai)油库安全度值计算公式:A= 系统数Yb =L(连续无事故年数) Rw(任期内连续无事故年数)Yc= 10 R(已任期年数)Yd=20X(发生事故的扣分数,按发生事故的扣分标准,安全计算容量Q取50000m3,即最高扣分标准)油库安全评价总成绩与评价级别关系规定如下表:级别A:优良安全型B:安全型C:基本安全型D:临界安全型E:不安全总得分Y9590858080如油库隐瞒等级事故,不论总得分多少,都评为E级;如油库隐瞒等外事故或重大事故苗头,最高只能评为D级。2、劳动安全卫生单元首先采用听汇报、查阅核对记录、座谈等形式,根据“劳动安全卫生检查表

23、”所列防中毒、防工伤事故和劳动保护3个检查项目和检查要点逐项评价,作出初步定性结论。然后:由前述危害影响识别、分析人员中的6人按“劳动安全卫生评价表”评价,给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和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分别打分取三组分值集的平均值作为L、E、C的计算分值用D(计算的危险性分值)=LEC来评价劳动安全卫生的危险性等级。按危险性分值划分危险性等级的标准如下表:危险性分值(D)危险程度320极度危险,不能继续作业160320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70160显著危险,需要整改2070比较危险,需要注意20稍有危险,可以接受最后根据定性和半定量分析评价结果

24、,对该单元作出综合评价。一、 评价结论 经过评价,我们算出油库安全工作评价结论表,作出定量评价和简要评语。劳动安全卫经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后,也作出相应定性评价。油库安全工作评价结论表序号评 价 指 标标准值成绩备 注代号标准1油库安全度Ya6054.8附安全度评估表2连续无事故时间Yb10103业务主管任期内连续无事故时间Yc10104允认事故Yd2020总得分Y10094.8由油库安全工作评价及结果分析可知:采取地下直埋卧式油罐从根本上杜绝了敞口卸油产生静电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在操作状态下,没有发生爆炸的可能性,也不会发生油品流淌到地面上形成流淌火灾,油罐着火几率少。油库储油区管沟充砂,避免了积

25、聚油气,杜绝了危险源。油库各类建筑物内,正常情况下有害物的散发均不超过卫生容许浓度,建筑物本身又都具备自然通风的条件,油库总体安全性较好,为安全型油库。由安全卫生检查表评价结果分析可知,劳动安全卫生能够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等条款要求,能够实际控制急性中毒和触电事故的危险。劳动安全卫生评价结果序号项 目LECDLEC危险性等级1急性中毒24864比较危险2触电122550比较危险3机械伤害2228稍有危险4交通事故1326稍有危险5其他人身伤害事故1133稍有危险6第三方的破坏可能带来的危害与影响141768比较危险根据劳动安全卫生

26、评价表评价结果可知,急性中毒、触电和第三方的破坏需要注意,机械伤害、交通事故和其他人身伤害事故危险可以接受。综合上述定性和半定量评价结果,我们认为油库的劳动安全卫生能够符合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的一般要求,危险性能够接受,但也要注意急性中毒、触电和第三方的破坏。二、 制定风险削减措施坚持预防为主,采取有效措施,规避生产中的风险是我们HSE目标之一。导致油库燃爆的因素虽然很多,但只要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采取相应技术措施,预防油库燃爆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如严格控制火源,严禁吸烟和动用明火,发卸油区禁止移动通讯设备,防止铁件撞击及静电火花的产品,库内电气装置符合防火防爆要求等,这些都是预防

27、措施。在对油库进行风险评价后,根据表现准则和目标及评价中发现的问题,我们建议在评价报告所列6项判别准则允许的条件下,考虑油库实际风险可接受的能力,采取如下措施:1、风险控制措施方面序号项 目建议的控制措施目的1发、卸油作业不准在发卸油区开启和使用手机。作业时拿取工具、开关孔盖等要做到既轻又稳,口袋中的钥匙、钢笔等金属物不得掉出,并防止手表碰击。加油工在油泵运行中,不能擅离岗位。防火灾、爆炸防油品泄漏2油品储存禁止未经过训练人员进行检尺、采样作业。对油罐区内的消防设施,应经常检查,防止生锈失灵。 闪点28时,最多码2层;闪点在2845之间最多码3层;闪点45最多码4层。防火灾、爆炸防工伤事故3安

28、全教育掌握埋地油罐、管线的检漏方法。明确如何、为何要完整填写记录,结合效益工资考核,对员工安全绩效予以定期测量。HSE4劳动保护严禁用嘴从胶管内吸取油料。禁止用含铅汽油洗手、机械零件、衣服或其它日常生产需要物品。防中毒2、风险削减措施方面序号项 目建议的削减措施目的1发、卸作业不准在发卸油区穿脱衣服,挥舞工具和搬动物品。搬运桶装油时,应注意搬运安全,不可蛮力坚持。不向塑料桶等非金属器皿直接加汽油。防火灾、爆炸防工伤事故2油料储存 清明节期间注意监视围墙根前的易燃物。配电设施加安全警未标牌或标志。搜集资料,绘制埋地电缆走向示意图.将加油房打扫干净,放置好发电机。防火灾、爆炸防触电3安全教育全面学

29、习汽车加油站管理暂行规定。编制并演练油罐、管线抢修;油库警戒防卫预案。HSE4劳动保护 发电时有专人监护。 修复防爆电筒。防触电防第三方破坏本报告识别和评价的风险,以及据此提出的风险控制与削减措施具有针对性、适应性特点或局限。在参考或引用本报告时,各方应根据实际情况,在一定事实或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并应注意管理的系统方法,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以有助于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比如油品安全的经济效益(物质结果方面)和非经济效益(人员健康、环境保护方面)。另外,评价依据的6项判别准则也可能被修订、更新,对判别准则的最新版本和有效性也应保持注意。有关评价人员签名:

30、江苏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试行)(工业园区版)目 录1 适用范围12 园区环境应急救援的方针、原则13 规范性引用文件14 术语和定义25 应急预案编制程序46 应急预案编制内容67 格式和要求16江苏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试行)(工业园区版)1 适用范围本导则规定了工业园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编制的基本要求,使工业园区能够依据法律、法规和其他相关要求,在强化园区风险管理,有效降低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概率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园区环境应急管理体系,规定环境应急响应措施,对突发环境事件作出有序响应,及时组织有效救援,最大限度减少事件造成的损失。本导则适用于江苏省内

31、涉及环境风险源的工业园区,包括:分布有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生产、贮存、经营、使用、运输危险物质的单位以及产生、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等单位的工业园区。本导则不适用于分布有存在生物安全事故和辐射安全事故风险单位的工业园区。2 园区环境应急救援的方针、原则环境应急救援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员动手、综合治理、改善环境、保护健康、科学管理、持续发展”的方针,体现以人为本、求实求严的思想,切实加强应急管理,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对外环境的影响,把事件危害降到最低,维护园区内外企业(或事业)单位及周边居民的安全和稳定。组织实施环境应急

32、救援活动的基本原则为:集中管理、统一指挥、规范运行、标准操作、快速反应、救援高效。3 规范性引用文件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江苏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危险物质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2003第1号);剧毒化学品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8部门公告2003第2号);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腐蚀性鉴别(GB 5085.1)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急性毒性初筛(GB 5085.2)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浸出毒性鉴别(GB 5085.3)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易燃性鉴别(GB 5085.4)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反应性鉴别(GB 5085.5)危险废物鉴别标

33、准 毒性物质含量鉴别(GB 5085.6)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通则(GB 5085.7)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 298)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以上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导则。4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导则。4.1 危险物质指危险化学品名录和剧毒化学品名录中的物质和易燃易爆物品。4.2 危险废物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298)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