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职称评定研发序列技术职称管理规范.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613091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术职称评定研发序列技术职称管理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技术职称评定研发序列技术职称管理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技术职称评定研发序列技术职称管理规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技术职称评定研发序列技术职称管理规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技术职称评定研发序列技术职称管理规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技术职称评定研发序列技术职称管理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术职称评定研发序列技术职称管理规范.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研发”序列的管理及操作规范(试行稿)1、研发序列的称谓、级别与能力描述 1.1 研发序列的技术职称分三个层次,共七个等级,从低到高的称谓分别为:层次称 谓初级助理工程师(Assistant Engineer)工程师(Engineer)中级主管工程师(Senior Engineer)资深工程师(Staff Engineer)高级副主任工程师(Senior Staff Engineer)主任工程师(Principal Engineer)副总工程师(Deputy Chief Engineer) 1.2 各层次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概述(详细的描述见附件1-技术职称级别定义及能力描述): 1.2.1初

2、级:有巩固的理论基础,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并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通过工作中的学习和实践不断充实自己的技术知识,并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 1.2.2中级: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具备业务专业内丰富的知识,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工作中通过学习能够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使知识的外延不断扩大;具备作为Team Leader完成中小型项目的能力,并能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领导Team的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 1.2.3高级: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具备业务专业内丰富的知识,并有宽广的知识外延,同时具备领导一个较大的Team完成项目的能力,能够在工作实践中继续提高技术知识能力,并领会和掌握行业内的技术发展方向。2、各级

3、别的待遇2.1助理工程师和工程师的待遇参照岗位职责确定;2.2主管工程师待遇参照副处级经理的待遇确定;2.3资深工程师待遇参照处级经理的待遇确定;2.4副主任工程师待遇参照研发部副总经理的待遇确定;2.5主任工程师待遇参照研发部总经理的待遇确定;2.6副总工程师待遇参照事业部副总经理的待遇确定。3、评价标准框架评价标准包括三方面内容:评价标准基本条件(资格)技术水平评价参考条件学历工作年限技术成果技术能力工作组织能力专业认证情况技术组织任职情况类项3.1 基本条件(资格):基本条件用来初步判断申请人是否具有申请一定技术职称级别的资格。基本条件包括: 学历:一般以本科学历为最低要求,不突出对高学

4、历的要求,某些技术岗位可以放宽至大专;工作年限:工作年限主要考察与业务相关的技术领域的工作经验,尤其是本业务专业的工作经验,但考虑到技术职称评价主要依据工作情况做出,因此对工作年限不做过严规定。说明:在技术职称的评价中,初级相对于中高级而言,更强调申请资格(基本条件)的确认。3.2技术水平评价:技术水平评价用来确定申请人是否达到申请的技术职称级别所要求的技术水平。技术水平评价包括三个方面:技术成果,技术能力,工作组织能力。(详见下图)类内项要素技术水平评价技术成果技术能力工作组织能力专 利论文(内部技术报告)技术类奖励情况知 识能 力业务知识其它专业知识知识应用能力(创新)学习能力对技术的判断

5、能力工作效果3.3参考条件:参考条件对技术职称的评定不起决定作用,仅作为评定的参考内容。参考条件包括: 专业认证情况:指各类权威的专业技能认证,如MCSE等。 技术组织任职情况:在国内外各类专业技术组织的任职情况,如担任各主要标准制定组织的职务等。4、技术职称评定方法4.1 公司级技术职称评定每年进行两次,由部门在征求本人发展意向(行政或技术)的基础上推荐参加各级职称评定的候选人及职称。注:2000财年的职称评定需要有关序列内所有符合参评资格的技术人员均参加。4.2 被推荐参加技术职称评定(或调整)的员工需填写职称评定材料(见附件2-技术职称评定材料),并由该员工的直接上级根据职称评定材料及员

6、工工作情况进行初步评价,即完成附件3-技术职称评价操作表。 4.3技术职称评定采用定量评价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4.3.1 初级职称主要采用定量评价方法确定职称等级; 4.3.2 中高级职称采用定量评价和相关评审组织讨论两种方式确定职称等级,其中中级职称的评审由各业务方向评议组完成,高级职称和破格推荐的中级职称的评审则由各业务方向评议组的初审和公司级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的终审构成。4.4职称的终审与批准:4.4.1初级职称的评定完成后,报部门总经理批准,并送交公司人力资源部备案;4.4.2中级职称评审完成后,经上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主任审核,报公司主管技术的副总裁批准,并送交公司人力资源部备案;4.

7、4.3高级职称的终审完成后,经公司主管技术的副总裁审核,报公司总裁批准,并送交公司人力资源部备案。4.5 对技术职称评价操作表的说明:4.5.1技术职称评价操作表根据评价标准设计,主要用于对技术人员的工作情况作定量评价;4.5.2技术职称评价操作表各部分权重配置是结合公司目前的技术工作现状,主要依据技术职称评价目的及各项指标在技术能力评价中的相对重要性确定(详见下图);权重的配置可以根据每年的技术工作情况进行调整。部门自行操作工作组织能力部门自定义内容评价操作表公司统一定制技术成果技术能力工作效果知识能力评价专利、论文、奖励100%80%20%推荐10%45%35%35%35%10%评价表各部

8、分的权重分配(2000财年):注:工作组织能力仅是“部门自行操作”部分的推荐内容,不规定各部门必须采用。5、技术职称评定操作流程见附件4-技术职称评定流程图。6、公司技术职称评审组织的设置及管理见附件5-技术职称评审组织章程。附件1: “研发”序列技术职称级别定义及能力描述助理工程师(Assistant Engineer):定义:入门级的技术人员;基本条件(资格):1、 大专(含)以上;2、 (学士及以上)与业务相关的技术领域内工作时间至少三个月 /(大专学历)与业务相关的技术领域内工作时间至少一年;技术成果:不做要求;技术能力:1、 有基本的业务专业知识,但仅具有很少的工作经验;2、 能够解

9、决本业务专业的简单技术问题;工作组织能力:不做要求工程师(Engineer):定义:一般的技术人员;基本条件(资格):1、 大专(含)以上;2、 (学士及以上)与业务相关的技术领域内工作时间至少半年 /(大专)与业务相关的技术领域内工作时间至少两年;技术成果:完成少量论文或内部技术报告;技术能力:1、 有较丰富的业务专业知识和一定的业务技术工作经验;2、 对业务领域内的新技术或新的技术趋势关注并了解;3、 能够独立解决本业务专业的一般技术问题;4、 对工作相关的本业务专业外的其它技术领域有一些了解;5、 工作中有一定的创新想法;6、 从事本业务领域内一般性的技术工作;工作组织能力:能够完成必要

10、的工作组织、协调、沟通,具有良好的协作能力;主管工程师(Senior Engineer):定义:基层业务骨干;基本条件(资格):1、 大专(含)以上;2、 (学士及以上)与业务相关的技术领域内工作时间至少一年 /(大专)与业务相关的技术领域内工作时间至少三年;技术成果:完成多篇论文或内部技术报告;技术能力:1、 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业务专业知识和技术工作经验;2、 对业务领域内的新技术或新的技术趋势及时掌握;3、 可以独立或指导他人解决业务范畴内具有一定技术难度的问题;4、 对与工作相关的本业务专业外的其它技术领域有一定了解;5、 工作中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工作组织能力:能组织小型项目的方案

11、制定及推进;资深工程师(Staff Engineer):定义:公司范围内本业务领域的技术专家;基本条件(资格):1、 大专(含)以上;2、 (学士及以上)与业务相关的技术领域内工作时间至少二年 /(大专)与业务相关的技术领域内工作时间至少四年;技术成果:1、 完成多篇论文或技术报告;2、 在技术方面为公司做出过较大贡献,曾参与完成的项目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技术能力:1、 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深厚的业务技术知识积累和丰富的技术工作经验;2、 对业务内的新技术或新的技术趋势己不再限于跟踪学习阶段,对模糊不清的业务技术方向能做出基本正确的分析判断;3、 独立完成或组织完成业务范畴内具有较高技术

12、难度的问题;4、 对业务专业外的其它技术领域有广泛了解;5、 对业务领域的局部技术提出过创新性的方法或思路;工作组织能力:能组织中型项目的方案制定及推进;副主任工程师(Senior Staff Engineer):定义:重大核心技术攻关的组织者;基本条件(资格):1、 学士(含)以上;2、 (硕士及以上)与业务相关的技术领域内工作时间至少两年,其中公司内工作时间至少两年 /(学士)与业务相关的技术领域内工作时间至少三年,其中公司内工作时间至少三年;技术成果:1、 完成多篇论文并发表在重要的技术刊物上;2、 为公司业绩做出过较大贡献,曾领导完成的项目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技术能力:1、

13、 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精深的业务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技术工作经验;2、 除熟知业务领域的技术方向外,对行业内重要的新技术及技术趋势也有广泛了解;3、 可以综合运用多方面的技术知识分析判断,澄清思路,解决业务专业内的重大疑难问题;4、 对业务领域的多项局部技术提出创新性的方法或思想;工作组织能力:能组织重要的大型项目的方案制定及推进;主任工程师(Principal Engineer):定义:重大核心技术攻关的指导者及本业务领域产品技术方向的建议者;基本条件(资格):1、 学士(含)以上;2、 (硕士及以上)与业务相关的技术领域内工作时间至少两年,其中公司内工作时间至少两年 /(学士)与业务相关的技术领

14、域内工作时间至少三年,其中公司内工作时间至少三年;技术成果:1、 完成多篇论文并发表在重要的技术刊物上;2、 为公司业绩做出过很大贡献,曾领导完成的项目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技术能力:1、 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精深的业务专业技术知识,多技术领域的知识积累和丰富的技术工作经验;2、 除熟知业务专业的技术方向外,对行业的技术发展也有深入的理解;3、 对业务范畴内核心关键技术的攻关提供方案的指导及顾问;4、 对业务领域的关键技术能提出创新性的方法或思想,做到了理论上的突破;5、 对公司级的技术产品方向提出发展建议;工作组织能力:能组织重要的大型项目的方案制定及推进;副总工程师(Deputy C

15、hief Engineer):定义:本业务领域产品技术方向的把握者;基本条件(资格):1、 学士(含)以上;2、 (硕士及以上)与业务相关的技术领域内工作时间至少两年 ,其中公司内工作时间至少两年/(学士)与业务相关的技术领域内工作时间至少三年,其中公司内工作时间至少三年;技术成果:1、 完成多篇论文并发表在重要的技术刊物上;2、 为公司业绩做出过重大贡献,曾领导完成的项目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技术能力:1、 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多技术领域的精深的知识和丰富的技术工作经验;2、 熟悉行业技术发展形势;3、 对行业技术发展方向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及前瞻性技术判断能力;4、 在多

16、技术领域内均提出过创新性的方法或思想,并在理论上取得突破;5、 把握公司级的技术产品方向;工作组织能力:不做规定注:1、 硕、博研究生就读期间的工作时间不计入行业工作年限;博士后就读期间的工作时间可以计入行业工作年限;2、 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新员工在职称评定时可以跳过“助理工程师”的职称级别,直接评定为“工程师”或更高级别;附件2:“研发”序列技术职称评定材料 (由被评价人填写) 姓名:_部门:_岗位:_学历:_(请在本材料后附学历证书复印件)与业务相关的技术领域内工作时间(含公司工作时间): _公司内工作时间:_1、个人所获专利清单(如位置不够,请将表格行数增加)序号专 利 名 称专 利

17、号专利类型【外观设计;实用新型;发明】状态【己授予/正在申请】授予日期设 计 人12345678910 请在本材料后附专利证书的复印件,或由技术发展部专利申请负责人出具正在申请专利的证明。2、公司外部发表论文清单(如位置不够,请将表格行数增加)序号论 文 标 题刊 物 名 称(及*刊号)期 号页 码作 者12345678910*刊号:指国家新闻出版署对所有正式出版的刊物的编号,国外技术刊物不需此项。请在本材料后附论文的复印件。3、公司内部技术报告清单(如位置不够,请将表格行数增加)序号报 告 题 目收入的研发文档【研发部门 / 事业部 / 公司】*负责人签字【研发部门 / 事业部 / 公司】1

18、2345678910*负责人签字:指相应级别的文档管理负责人签字。4、个人所获技术类奖励:序号奖 励 名 称时 间因 何 原 因123456789105、个人工作描述(如位置不够,请复制本表) 说明:1)请选出最多不超过三项个人参与完成或独立完成的技术工作填入下表,并请将个人认为总体完成情况(包括项目完成情况及个人工作情况)最好的技术工作列为第一项,定量评价将主要根据第一项进行,其它项作为参考; 2)“个人工作情况说明”请重点说明以下几项内容:项目的主要方案,个人完成工作的主要技术点,个人完成工作的效果,工作中的创新情况,及工作中采用新技术的情况; 3)“个人工作描述”中的工作仅指在联想内部完

19、成的工作。项 目 名 称项目负责人项 目 情 况 说 明个 人 工 作 情 况 说 明1、 工作目标:2、 主要技术点:3、 达成效果:4、 创新点:5、 采用新技术的情况:6、 其它情况说明:6、其它个人情况(参考内容,仅供评价定级时参考,不计分):1) 专业认证情况:专业认证名称:级别:2) 技术组织任职情况:技术组织名称:任职情况:技术组织情况介绍:附件4:技术职称评定流程图各部门人力资源部各业务方向评议组评审委员会总裁室L 执行工薪调整J 备案并公布评定结果 C3填写职称评定材料C4直接上级评价C5收集整理材料M 结束D中级职称评审和高级职称初审I 初级职称批准C2 整理基础信息C1

20、推荐参评人选A 启动 K审批工薪调整方案B1B8 组建技术职称评审组织NH 复议YG中级职称批准和高级职称审批F 复议N中高级E 中级职称审核和高级职称终审评定步骤技术职称评定流程图的解释A 启动:人力资源部发文启动公司的技术职称评定工作;B1B8 组建技术职称评审组织;C1 推荐参评人选:各部门负责人力资源工作的人员配合本部门内各技术负责人,在与本部门技术人员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沟通的主要目的是明确技术人员是在技术方向还是在行政管理方向上发展),推荐参与本次技术职称评定的人选,并得到本部门总经理的确认,并把参评人员名单传送给人力资源部;C2 整理基础信息:人力资源部收集整理各部门参评技术人员的

21、基础信息;C3 填写职称评定材料:被推荐者填写本人的技术职称评定材料并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C4 直接上级评价:直接上级根据员工的技术职称评定材料、员工工作情况、技术职称级别定义及能力描述,完成该员工的技术职称评价表;C5 收集整理材料:各部门负责人力资源工作的人员收集整理参评人员的技术职称评定材料及其技术职称评价表,按照直接上级的推荐,将中高级职称推荐者的技术职称评定材料及其技术职称评价表提交到其所在业务方向的评议组; 注:C1C5与B1B8平行进行,要求在同一时间段内完成。D 中级职称评审和高级职称初审:各业务方向的技术职称评议组对其评审范围内的中高级职称推荐进行评审,主要依据员工的技术职称

22、评定材料、技术职称评价表、技术职称级别定义及能力描述,填写评议组评议意见表,完成评议组的评审结论汇总表,并将评议组的评审结论汇总表以及通过评审的人员材料提交到相应的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将未通过评审的人员材料返回其所在部门;E 中级职称审核:各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主任审核评议组推荐的中级职称,将中级职称破格推荐者的材料送评审委员会评审,将通过审核的人员材料提交到公司总裁室,将未通过审核的人员材料返回到其对应的评议组;委员会主任主要依据员工的技术职称评定材料、技术职称评价表、技术职称级别定义及能力描述、评议组评议意见表来审核; 高级职称终审:各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对评议组推荐的高级职称和破格推荐的中级

23、职称进行终审,终审采用现场答辩的方式(注:对破格推荐的主管工程师不采用答辩),终审期间完成评审委员会职称评定会议记录表。终审后完成评审委员会的评审结论汇总表,并将评审委员会的评审结论汇总表以及通过终审的人员材料提交到公司总裁室,把未通过终审的人员材料反馈到相应的评议组;终审时参考员工的技术职称评定材料、技术职称评价表、技术职称级别定义及能力描述、评议组评议意见表;F 复议:评议组对未能通过评审委员会评审的中高级职称推荐进行复议,直至做出合理结论;G 中级职称批准:公司主管技术的副总裁负责批准已通过评审委员会主任审核的中级职称推荐和通过评审委员会终审的中级职称破格推荐; 高级职称审批:公司主管技

24、术的副总裁负责审核已通过评审委员会终审的高级职称推荐,公司总裁负责批准高级职称推荐;H 复议:评审委员会对未能通过总裁室审批的中高级职称推荐进行复议,直至做出合理结论;I 初级职称批准:各部门负责人力资源工作的人员汇总本部门初级职称推荐,以部门文件的形式让本部门总经理(或被授权的技术部门总经理)签字确认;并将初级职称评定结果以及初级职称人员的技术职称评定材料和技术职称评价表送人力资源部;J 备案并公布:人力资源部备案并公布各级职称的评定结果;高级职称评定结果将在公司范围内公布,初级和中级职称评定结果将在各自部门公布;K 审批工薪调整方案:人力资源部按技术等级与工薪等级对应的规定,提出相应的工薪

25、调整方案,报公司主管人力资源工作的副总裁审批;L 执行工薪调整:人力资源部执行工薪调整方案;M 结束:本次技术职称的评定工作结束。技术职称评审组织的组建流程各部门人力资源部各业务方向评议组评审委员会总裁室B8 备案并公布 B6 组长负责组建评议组B7 审批B5 同意?B4 推荐各业务方向的评议组组长B3备案并公布B2 审批B1组建评审委员会技术职称评审组织的组建流程的解释B1 由人力资源部和技术发展部共同推进组建各序列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B2人力资源部将拟组建的各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名单(包括评审委员会主任提名)报公司总裁审批;B3 人力资源部对新成立的各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备案并在全公司公布,标

26、志着职称评审委员会的正式成立;B4 各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分别推荐下辖各业务方向的技术职称评议组组长;B5 各技术评审委员会与各被推荐组长所在部门的总经理协商并得到部门总经理的确认;B6 各位组长负责组建本业务方向的技术职称评议组;B7 各位组长把拟组建的技术职称评议组名单上报其所在序列的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由委员会审批;B8 各位组长把得到批准的评议组名单报人力资源部,由人力资源部备案并在全公司公布,标志着评议组的正式成立;附件5:技术职称评审组织章程1.宗旨系统组织技术职称评审工作,客观公正裁决评审过程中的问题,并对技术人员的职称做出公正的评价,推进技术职称评审工作的顺利进行。2. 评审组织

27、构成评审组织构成研 发技术支持公司级各 业 务 方 向产 品工 程评审委员会评议组评议组评议组评审组织按照职称评价体系的四个序列(研发,工程,产品,技术支持)分别设置,每一职称序列内设立两级评审组织:l (公司级)评审委员会;l (不同业务方向的)评议组;业务方向:以部门为主区分业务方向,属于技术职称评价体系适用范围的各事业部均为不同的业务方向,五个相关技术部门中,中央研究院,信息管理部,客户服务本部各为一个业务方向,北京厂、惠阳厂属同一业务方向。3.职责3.1评审委员会3.1.1在每年的公司级技术职称评价工作启动及自身调整完成后,与各业务方向行政负责人协商确定本职称序列各业务方向评议组负责人

28、名单,并责成该负责人组建其所在业务方向的评议组;3.1.2审批本职称序列各业务方向的评议组成员名单,并通报各业务方向的行政负责人;3.1.3完成本职称序列中级职称的审核工作,并报公司主管技术的副总裁批准,对未能通过副总裁批准的中级职称人选下发评议组进行复议,直至做出合理结论;3.1.4完成本职称序列内高级职称的终审,并将终审结论提交公司总裁室审批,对未能通过总裁室审批的高级职称人选进行复议,直至做出合理结论;3.1.5对公司技术职称评定工作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3.2评议组3.2.1完成本职称序列本业务方向中级职称的评审工作;3.2.2完成本职称序列本业务方向高级职称的初审工作;3.2.3对

29、公司技术职称评定工作出现的问题向上级委员会提出改进建议。4.设置准则4.1任一评审组织均为公司技术职称评定的常设机构,其组成人选在每年公司级技术职称评定工作开始前进行调整,工作周期为一年;4.2任一评审组织成立后,均在公司范围内公布其成员名单;4.3任一评审组织的任一成员当被评审人中有本人的直系亲属时,均应主动申请回避或被告知回避,同时该评审组织应推荐其他人选,并报相关负责单位批准方可就任。5.产生5.1评审委员会各职称序列的评审委员会在每年公司级技术职称评定工作开始前,由人力资源部会同技术发展部,依据成员资格进行提名或进行人员调整,并报公司总裁批准。5.2评议组在各职称序列的评审委员会成立以

30、后,由评审委员会与各业务方向的行政负责人协商确定(或调整)评议组组长,评议组组长负责组建或调整评议组,并报相关职称序列评审委员会批准。6.人员构成6.1组成l 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成员为八至十二人,设主任一名,副主任一名;l 评议组评议组的成员为四至六人,设组长一名,副组长一名;6.2成员职责分工l 评审委员会(1) 主任(一名):a、审批本职称序列各业务方向评议组的组成人选;b、审核本职称序列各业务方向评议组提交的中级职称的评审结论;c、负责组织高级技术职称的终审工作,对被评审人的评审结果有建议权及投票权,并以签字的形式确认评审结论。(2) 副主任(一名):由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或其授权的人力资

31、源部工作人员担任,协助主任组织高级技术职称的终审工作,同时对评审过程和结论的公平性及公正性负有监督责任,但不具有对被评审人的评审结果的建议权及投票权,以签字的形式确认评审结论。(3) 委员:参加对每位被评审人的讨论过程,对被评审人的评审结论有建议权及投票权。l 评议组(1) 组长(一名):组建本年度本职称序列本业务方向的评议组,并负责组织中级技术职称的评审和高级技术职称的初审工作,对评审结论有建议权和投票权,并以签字的形式确认评审结论。(2) 副组长(一名):协助组长组织技术职称的评审,对评审结论有建议权及投票权。(3) 组员:参加对每位被评审人的讨论过程,对被评审人的评审结论有建议权及投票权

32、。6.3成员资格l 评审委员会(1) 全体成员(除副主任)均应具有高级技术职称;(2) 全体成员(除副主任)中具有主任工程师(含)以上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不应少于总人数的三分之二; 说明:在技术职称评定工作初期,资格(2)可酌情处理。l 评议组(1) 评议组全体成员均应具有高级技术职称;(2) 全体成员中具有主任工程师(含)以上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不应少于评议组总人数的二分之一;说明:在技术职称评定工作的初期,资格(2)可酌情处理。7.评审方式7.1评审委员会7.1.1在出席人员不少于总人数三分之二同时主任及副主任出席的情况下进行民主讨论。7.1.2评审结论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做出,高级职称的终审结论

33、需全体出席人员三分之二以上多数同意方获通过,未出席人员不具有补投权。7.1.3评审完成后,由主任和副主任签字确认评审结论,附相关材料,送交总裁室成员。7.2评议组7.2.1在全体成员出席的情况下进行民主讨论。7.2.2评审结论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做出,中级职称的评审和高级职称的初审均需全体人员三分之二以上多数同意方获通过。7.2.3评审完成后,由组长签字确认评审结论,附相关材料,送交本职称序列的上级评审委员会。8、工作纪律8.1公平原则:评审组织所有成员应本着公平原则参与职称评审的讨论,杜绝一切有违公平原则的行为;8.2保密原则:职称评审会议的所有相关情况,包括讨论内容、评审结论均应严格保密,评审组织所有成员均有义务对上述内容保守秘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