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改革开放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613966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6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改革开放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第七章改革开放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七章改革开放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七章改革开放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七章改革开放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改革开放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改革开放ppt课件.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第七章,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第一节,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变化“一九七八年,我们当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从那时起,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斗的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胡锦涛2008年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讲话,从数字开改革开放的成就新时期(1978年以来),中国后最显著的成就就是快速发展,中国经济从一度频临崩溃的边缘发展到位居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居民

2、年人均纯收入从133元增长到2009年的4140元,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由343元增长到13785元,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万减少到两千万。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日常成活的衣食住行方面与70年代末的情况相比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为什么改革开放三十多年能给中国带来这样大的变化?因为从理论和实践上改革开放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中国当代实际。,为什么从理论上改革开放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呢?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是社会基本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马克思:“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

3、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有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二)毛泽东在理论上的一大建树就是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的社会主义矛盾理论,他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依然存在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提出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等。基本矛盾的解决,无非两种途径:革命和改革(区别与联系)毛泽东在理论上提出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

4、发展来解决,但在实践中,由于对阶级斗争的过度敏感和对通过革命斗争经验的过分推崇,仍然通过革命式的阶级斗争方式来解决矛盾,“抓革命,促生产”,邓小平在新历史时期继承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必须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加以解决的正确主张,提出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主要途径是改革而不是革命。实践上,70年代我国自身发展的情况和外部环境要求对僵化的体制进行改革解放发展生产力。追赶时代潮流。,(三)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论与实践,二、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改革虽然不是革命,但邓小平却说中国的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第二次革命的说法是相对于第一次革命而言的。首先,二者目的一样,都是解放、发

5、展生产力;其次,就广度和深度而言,中国当代的改革是一场革命,不是对原有体制的细节末梢的修补,而是对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改革是一场全面的改革。再次。就其复杂性和艰巨性而言不亚于一场革命;最后,就改革决定中国命运的意义而言,改革是一场革命。,三、改革是全面的改革,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是由改革的任务决定的。邓小平认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革命。这场革命既然要大幅度地改变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改变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部分,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使之适应

6、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从改革的实践历程来看,中国的改革是一场全面的改革。农村-乡镇企业-城市(经济体制)到政治以及其他各种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的配合。,四.改革的性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革命性变革。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邓小平在改革之初,就区分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具体体制机制,认为基本制度如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是正确的、优越的,是我们的历史选择,是不能改变的。而社会主义的具体体制机制,即经济体制、政

7、治体制和其他各方面体制其中有不少是需要改革的。,我们干四个现代化,人们都说好,但有些人脑子里的四化同我们脑子里的四化不同。我们脑子里的四化是社会主义的四化。他们只讲四化,不讲社会主义。这就忘了事物的本质,也就离开了中国的发展道路。 邓小平文选,第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世界上对我国的经济改革有两种评论。有些评论家认为改革会使中国放弃社会主义,另一些评论家则认为中国不会放弃社会主义。后一种看法比较有眼光。” -邓小平,五、判断改革成败的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一)1992年南方谈话提出(二)如何认识?,按照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由 1000美元达

8、到3000美元。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它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现期”。稳定与发展似乎成了两难选择。有人认为,为了确保稳定,就要限制发展与改革。你认为这种观点合理吗?为什么?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五、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第二节,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开放的必要性),(一)邓小平关于对外开放的理论和政策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9、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毛泽东军事文选(内部本)第190-191页),1.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进程的深刻总结。,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邓小平,(二)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的依据(为什么?),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邓小平,现在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 一个国家要取得真正的政治独立,必须努力摆脱贫困。而要摆脱贫困,在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上都要立足于自己的实际,不要给自己设置障碍,不要孤立于世界之外。根据中国的经验,把自己孤立于世

10、界之外是不利的。 邓小平文选第3卷。,3、实行对外开放,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建设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需要。,邓小平指出:“三十八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实行对外开放要处理好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我们要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立足点,这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和重要原则。,正确处理好扩大对外开放和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对外开放的前提和基础。,发展对外开放是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有效途径。,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这是强国之路。我们既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要进一步

11、扩大开放,继续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开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把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同积极学习世界上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结合起来,不断推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江泽民,二、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全方位开放是对世界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不仅对发达国家,而且也对发展中国家,对原苏联东欧地区的国家开放。 多层次开放是指从现实条件出发,由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通过试点逐步扩大,因地制宜、多层次对外开放,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 所谓宽领域,就是立足于我国国情,对国际商品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

12、科技教育、服务业等领域。,(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涵义,(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第一阶段(19791992),这是我国对外开放起步并不断扩大的阶段。 第二阶段(19922001),这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全面铺开阶段。至此,一个从沿海地区向广大内陆地区递次推进的多层次对外开放基本格局基本形成。 第三阶段(2001至今),这是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的新阶段。 2001年12月我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这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到一个新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国的对外开放,由建立特区到沿海、沿江、沿边、内陆地区再到加入世贸,从“引进来”到引进与“走出去”结合,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国际竞争力不

13、断增强。,中国入世,三、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一)背景:对外开放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1)实施以质取胜战略,提高对外贸易质量。(2)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出口,控制两高资源性产品出口,进出口贸易平衡;(3)提高国内加工贸易的产业层次和加工深度,健全外贸监控体系增强处置贸易争端,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和国家利益的能力等。,1.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二)举措,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各方面改革。改革要从实际出发,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循序渐进,注重制度建设和创新。坚持社会

14、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二二年十一月八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江泽民文选第三卷534页,2.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邓小平:“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会有一部分资本主义的东西进入。但是,社会主义的力量更大,而且会取得更大的发展。社会主义的比重将始终占优势。” (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中央出版社1998年版,第308页。),江泽民:“准备了两手,掌握了两点论,

15、我们的学习和借鉴工作就会广泛正确地开展起来和长期坚持下去。” (江泽民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第207页。),3.切实维护国家安全,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正确认识和对待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条件及其各自的历史地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第二章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及其实质和核心;正确理解什么是解放思想并能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观点分析当代社会许多问题;如何理解创新尤其是理论创新的特殊作用。,上学期复习提纲,第三章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以及根本任

16、务;分析帝国主义侵华有功论的观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以及选择这样一条革命道路的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第四章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主要矛盾和面临的主要任务;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时间。第五章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和第二代领导集体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过程中所做的贡献;从社会主义本质论阐明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两个原则,两个层次的含义及关系。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正确理解发展的含义,发展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并非只是经济的发展;正确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次分析。,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区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七章为什么说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革命与改革的区别与联系;理论与实践结合阐述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对外开放是中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