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中学教师教学管理制度.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618080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8.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中学教师教学管理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实验中学教师教学管理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实验中学教师教学管理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实验中学教师教学管理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实验中学教师教学管理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中学教师教学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中学教师教学管理制度.docx(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实验中学教师教学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L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建设和谐高效课堂,根据省、市有关教育政策法规,结合我校教学实际特制定本细则。2 .进一步提升我校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确保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秩序好、教风正、学风浓。促进教师明确教学工作的基本规范,改进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建立科学、高效、和谐的教学秩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3 .国家颁布的教学计划、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是教学工作的基本方针,教师要按照课程标准利用教材进行教学。4 .教学常规管理包括教学计划和总结管理、备课管理、上课管理、作业管理、课外辅导管理、学业考试

2、管理等。第二章教学思想L学校教学工作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坚持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 .学校教学工作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依靠科学提高质量,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

3、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注重教育内涵发展,教师教有特点,学生学有特长,学校办有特色;要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的各项要求,依法、科学、认真实施新课程。3 .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教书育人的教育观;树立人才的层次性、多样化,人人都能成才的人才观;树立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在教学中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和幸福奠基的价值观;树立素质教育学科化,课堂教学素质化的素质观;树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质量观;树立发扬教学民主,构建和谐课堂,学会用赏识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教学相长,师生共进的师生观;树立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教材观。第三章课程管理与开发L学校严格三级课程管理,按

4、照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国家课程。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执行地方课程,合理开发和选用校本课程。在开好学科课程的同时,要认真开好活动课程。2.学校在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基础上,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开发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是教师,教师要具备一专多能的能力,将校本课程建设与自己的专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校本课程的开发一般应遵循非教材化的原则。3,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各年级组及教师要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不得挤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综合实践活动在课时安排上可按照固定安排与弹性安排相结合的原则,体现课程的计划性和灵活性。4.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根据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设置要

5、求,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严格按照省颁教学用书目录选订教学用书,组织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充分发挥教材这一主要课程资源的作用;教师们要根据学校各功能室管理与使用制度、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使用计划,做好使用记录,充分利用学校配套室教具、学具开展教学活动,实现学校设施设备使用效益最大化,提高各学科课堂教学效果;广泛利用校外图书馆、社区资源、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等,为新课程的开发、实施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支持。第四章教学管理L进一步健全教学管理制度。教师们要根据教研组工作规程、教师课堂规则、学生课堂规则、作业设置与批阅要求等教学管理制度,使教学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6、。2,课程计划管理。教师要严格按课程表、作息时间表、校历表和每周工作安排安排教学工作。要做到专课专用、专时专用,要按计划开展教学活动,以确保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3 .教师配备管理。各年级组任课教师的组合要优化并尽可能相对稳定。同时,要使各年级任课教师明确年级的各项责任目标和质量目标,加强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4 .教学计划管理。每学期开学初,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等机构及全体教师,按学校年度教学工作计划制定学期工作计划,并指导学生制定学期学习计划。学校在开学两周内要检查审核教师教学计划、教研组、备课组计划。5 .教学过程管理。教务处以定期和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要对教师的各个教学环节进行检查并作出相应

7、的评价和记录,及时反馈意见,每学期不少于2次。教师要严格按规定的时间上课、复习、考试、放假,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保证教师的有效教学时间。严禁突击教学或提前结束课程。6 .教学结果管理。每学期结束时,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等机构和全体教师要写好教学工作总结。在搞好总结的基础上形成教学经验、教学案例等典型材料。7 .教学档案管理。教务处、政教处要安排专人认真填写并妥善保管好各类教学档案,包括工作手册、各类表格、教学计划、工作总结、分析报告、检查记录、成绩统计、业务记载、学籍资料、学生成长档案等,都要有案备查。教科室及时充实教师业务档案,如实填写基本情况、教学工作情况、教科研工作情况、进修培训情

8、况、专职管理工作情况、业务考核情况、奖惩情况等材料,让教师的教学档案成为规范教师工作、促进专业发展的有力佐证,作为考核、评估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8 .学生学籍管理。教务处将进一步加强对学籍管理工作的领导,做好基础资料,完善学生学籍电子档案;严格实行新生学籍注册制度、学籍变更审核制度和定期上报制度;规范学校招生行为,学生入学后根据性别、入学成绩均衡分班,实行标准班额,每班不超过50人。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知识能力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的发展情况、学业成绩以及个性作品、荣誉与奖励等方面建立健全学生成长记录袋。9 .逐步创造条件提高学校网站的利用率,实现教学信息的网络化管理,并通

9、过网络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第五章教学计划和总结常规一、教学计划1 .备课组计划学期初两周内,以备课组组为单位,结合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在通读全册教材的基础上,明确重点章节或课文,安排好切实可行的授课、复习与考试计划,制定出教学进度表。各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按计划进行教学活动。2 .个人教学计划学期初两周内,各任课教师及时将个人教学电子稿发送教务处邮箱。个人教学计划包括:(1)学情分析;(2)教学总要求(包括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能力的具体要求);(3)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和措施;(4)授课进度表等。

10、3 .教师教学周计划教师的周计划包括:上课时间、班级、节次、课题、课型。各任课教师务必于于每周五前将教学周计划电子稿交教务处备案。教务处负责教师的周计划的管理和督导落实,教师因特殊情况调整计划的,须及时到教务处,调整,避免“推门听课”的依据失真。二、教学总结学期未每位任课教师要对本学期教学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并在期末常规检查前及时将总结电子稿发送到教务处邮箱。工作总结应包括:教学工作完成情况,主要经验、体会,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等。【评价要点】:内容完整真实;符合学校实际情况,可操作性强;常规性、创新性、实效性相统一;第六章备课常规备课是教学过程的精心预设,是展示教师个性化创造过程的真实记录,是上

11、课的基础和先决条件。一、备课内容要求L钻研教材。深入研究课标和教材,仔细阅读有关参考书,理清教材的编写意图,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定各章节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关键点、障碍点及知识的内在联系等,科学地确定教学目标,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知识水平。此外,教材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选择确定教学内容,在“课标”要求的前提下,以教材中最基本的概念、原理为中心,对教材进行科学的、适切的处理。2 .了解学生。认真研究和分析学生的学习品质、学习态度、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水平、学生个体差异等情况。根据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对课堂提问、基本训练和作业设计等进行全面、分层考

12、虑。3 .设计教法。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运用合适的教学手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按照教学程序设计考虑板书、准备教具,上课前要熟悉教学预设,做好教学语言的准备,恰当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4 .精备作业。合理运用教材中的练习,课堂作业本的相关练习要在课内落实,还能够在认真钻研教材后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一些“自己的作业”或者对教材的练习进行改进,作业不在多,贵在精。教师备课时对布置的练习、试卷都应先做一遍,并提出参考答案;有示范动作或演示实验的(包括运用现代教学手段),都要预先练习或操作过。5 .联系实际。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体验科学实践的乐趣。备课

13、要求教师在完成常规备课任务外,更要注重实验课的安全和实验课科学性。6.制定教案。教案的体例结构要体现学科的性质与特点。要鼓励不同学科的教师研究体现本学科特点的教案体例,以支持教师简洁有效地落实教学准备环节,避免把写教案视为应付检查的形式性工作。7,强化反思,提倡进行主题式反思。教学反思具体可关注:课堂气氛、学生反映、教学效果、时间分配、目标达成、作业反馈、教具运用、难点突破、学生问题、得意片断、不良感觉等。二、备课形式要求L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围绕一个“问题”教学为中心,达到让学生“动”起来以增长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为目的。集体备课要做到“三定三研三统一”:定备课时间,定备课地点,定主讲人;研究教

14、材大纲,研究考纲考题,研究学生学习状况;统一进度,统一检测,统一质量分析。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着重备教学过程中的以下六个环节:(1)备如何落实本课的基本知识点、基本技能训练点。(2)备如何突出重点。(3)备如何突破难点。明确课堂教学中的知识难点、能力训练难点,有突破难点的措施和方法。(4)备如何解析异点。明确本节课中的知识点与以前知识点间的联系与区别。(5)备如何激发疑点。提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兴奋点问题。(6)备如何体现特点。提出能够体现本节课的特点和教师的教学特色的教学设计。要正确处理好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的关系,坚持同科每周一次集体备课。并在每周五前及时将备课组集体备课电子稿发

15、送到教务处邮箱。2.个人电子备课要做到“五备”、“五精心”、“四明确”。“五备”(1)备教材。包括研究课程标准,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资料。要钻研教材,对教材体系和“双基”内容,要有较深的体会;对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的因素要认真挖掘,要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做到有的放矢。(2)备学生。经常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知识基础、学习方法等,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做到因材施教。(3)备教法。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具,提倡使用电化教育手段和直观教具,提高教学效果。(4)备学法指导:力求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和课外自学中,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指导与训练,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正

16、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形成科学探索和研究性学习的良好习惯。(5)备作业:要精心选择与设计练习,练习要有梯度,有利于学生理解与巩固所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精选作业,不搞“题海战术”。“五精心”精心设计课堂步骤;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精心设计板书;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及活动创设;精心设计练习和作业。“四明确”:明确重点、明确难点、明确能力训练点、明确教育点;3 .要求提前一周写好教案,每周五前将电子稿发送到教务处邮箱。严禁简单下载教案或复制别人的教案上课。4 .要求课型齐,全主要包括:单元集体备课、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讲评课。5,提倡备课内容的开放性和备课方式的多元化,即教师

17、在新教材上可“圈、点、画、批、注”,应用多媒体教学,提倡资源共享,讲究实效。45岁以上老教师和九年级教师可备简案。6 .要求写教学后记:一记载学生达标情况,作为反馈矫正的依据;二记载教学中的成败得失,为总结教学经验积累素材,为教学研究提供选题。7 .理、化、生课应做的实验,科任教师必须提前填写实验通知单,通知实验室工作人员作好必要的准备,课前操作一次,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实验要在教案中反映出来.【评价要点】教案(学案)个数不能少于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节数;根据学科及我校课改特点和教学进度要有体现各种课型(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实验课、讲评课等)的实用教案;教案的内容设置科学、实用、有创新意识

18、;对教材的把握准确,重点、难点、疑点的确定符合教材和学生实际;知识点的呈现形式灵活多样,结构合理,有独创性;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学法指导;教学目标的制定符合学情和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反思真实,有价值。第七章上课常规一、规范课堂教学L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具体明确,学习资源充足科学,思路清晰,结构紧凑,方法恰当,运用自如,以生为本,突出主体,技能娴熟,功底扎实,短时高效,效果显著。2 .围绕目标组织教学。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教材处理得当,知识讲授准确、清楚,既重视“双基”落实和能力培养;教师要重视教法的选择和学法的指导;以基础知识为核心,以能力为重点,兼顾情意发展,把德育

19、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及教学过程中的动态情况,对预设教学目标进行新的生成和调整,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3 .教学过程精讲精练、结构合理。教学中,做到讲有中心,练有目的,分析透彻,注重实效;教学内容应由低层次到高层次逐步加深,课堂结构严谨、合乎逻辑。新授时间一般控制在20分钟,练习10分钟左右。要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把知识教学的过程同时变成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创设开放性课堂,在倾听和欣赏中施教,构建民主化课堂,借助情感走进学生心灵,给学生以足够的心理安全感和学习自信心。4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大胆质疑;

20、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个体差异,师生共同营造和谐、融洽、平等的课堂氛围,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5 .强化课堂教学的管理意识。上课前检查学生出勤情况,上课时维持好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师不得随意离开教学现场,也不能让学生随意离开教学现场,杜绝上课时间教学现场无教师的现象发生,一旦课堂发生事故必须严格追究责任。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堂规则,课堂内发生的问题,应以任课教师为主负责在课后处理,上课时教师不得随意把学生赶出教室,凡因特殊情况需停止学生上课,必须上报学校教务处同意。6 .教学方式灵活。充分发挥师生双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节奏和教学设计。灵活合理

21、地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敏锐地感受、准确地捕捉新情况和新问题,作出决策和选择,及时调整教学策略;7 .遵守课堂基本规范。教师准时上课,提前1-2分钟在教室门口候课,并带齐教案和必要的教具等,要示意学生做好上课的准备,以保证40分钟的教学时间。教师要示范遵守课堂规则。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课堂上不吸烟,不随地吐痰,不坐着讲课,不使用通讯工具,中途不擅自离开教室。准备铃为教师候课时间,正式上课铃声结束时仍未进入教室视为迟到,上课5分钟仍未到者视为旷工一节。最后一节课,下课铃未响提前签到者视为旷工一节。教师衣着整洁大方,精神饱满,行为端庄文雅,态度亲切自然,语言确切简明。

22、坚持正面教育,不训斥学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积极引导学生遵守纪律,保持良好读写姿势,养成文明礼貌习惯。8 .教学手段要合理。要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技术,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激发学生兴趣、化解教学难点等方面的优势,但又要把握好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手段使用的尺度,不能喧宾夺主、越俎代庖。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动手能力。9 .教学内容要正确。教学内容的讲解要注意科学性和准确性,对概念、定义的表述,对定理、定律的论证,对例题的讲解等,都要准确无误。新课的小结简单明了,使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条理,促使新旧知识结构化和网络化。10 .落实巡课制度。检查教师上课情况是学校教学管理中最重要的

23、一项工作,要建立每日巡课制度,并有巡课记录;教务处要定期普查或不定期抽查;教研组要有目的集中听课。二、课堂教学评价标准L每堂课有清晰的教学构思。教学目标明确,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具体,一切教学活动都紧扣教学目标进行。2 .教师善于把握教材、驾驭教材、根据教材的逻辑联系和学生的认知系统,做到深入浅出,详略得当,重点突出。3 .要用问题式教学等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式,不搞满堂灌。教师直接讲述的时间不得超过20分钟。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坚持讲练结合的原则,通过课堂训练等手段尽可能实现“堂堂清”。4 .要充分发动学生自主学习,展开小组讨论,小组

24、互助。5 .教学态度亲切自然,语言准确规范,板书工整有序。6 .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次进行课堂训练、布置课后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7 .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8 .巧妙、合理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第八章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常规一、听课评课听课评课是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教学教研活动一种形式,通过教师之间互听互评、使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总结、完善和推广教学经验,以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教学质量。L校级领导,每人每学期听课20节以上,每周至少1节。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每人每学期听课30节以上,每周1-2节。教师每周至少听

25、课1节,每学期累计不能少于16节。2.全校实行课堂“开放”。听课可随堂听课、可跨年级、跨学科听课,任课教师应自觉欢迎教师听课,诚恳地听取同事的意见和建议。3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公开课,教研组长组织好本教研组的教师参加听课、评课,并将本组教研公开课提前一周通知教科室,学校将协助组织好无课教师听课。4 .听课人应做好详细听课记录,要标明听课日期、授课、教学班级,要有课堂评价或教学建议,不要出现未听课却有听课记载的现象。5 .听课者要尊重上课教师,不能在课堂上讲话交流,不做与听课无关的事。6 .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要及时组织听课教师评课。原则上当天听课当天评课,特殊情况不超过三天。评课要实事求是,

26、既要肯定执教老师的优点,又要敢于指出存在问题,提出自已的建议,注意应运用教育教学理论,建议结合学校的评课标准、研究课题、课堂教学改革进行评议二、教师专业发展L新教师要参加培训和教师结对,上亮相课、汇报课;备课组、教研组要组织研究课、示范课等,并开展集体评课活动。2 .要按时参加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完成教研组、备课组分配的各项教学任务。研究集体教案前要自己主动熟悉、研究教材,讨论时要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奉献自己收集的优质材料。3 .要积极参加学校及上级教研、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班、讲座或其它形式的学习。4 .教师要自我总结教学经验,积极撰写教研论文,参加市、县组织的教研活动、优质课竞赛等,争当

27、学科带头人。5 .常规教研活动。学科组每周要安排半个工作日作为学科组或年级备课组常规教学教研活动的时间,每次活动要做到“四定一有”,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专题,有记录。学科组和备课组要认真组织好上研究课、听课、说课、评课等系列活动,每次活动组长要认真做好活动记录,教务处、教科室要不定期抽查。6 .开展校本研究。教师要以校本研究为载体,积极开展同伴互助、个人反思等多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使自己真正成为“研究者”,通过校本研究,学会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7 .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各教师或教研组围绕教学常规开展项目研究,在一定阶段内关注一个问题,如学

28、法指导、学习诊断、作业设计、命题研究等,有目的地研究教材,研究教学过程,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等,预设策略,加强理论学习,开展同伴互助、课例研究,以教学研究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要加强课堂教学评价分析技术、诊断技术和辅助教学技术的学习与掌握,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做到“学在课堂、练在课堂、反馈在课堂,矫正在课堂、巩固在课堂、提高在课堂”。8 .充分发挥名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专业引领作用。骨干教师每学期要开设一次教学观摩课、示范课或教学理论讲座;宣传科学的教育理念,引领实效性强、效果良好的教育教学实践。同时,要积极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工作,要先于普通教师具

29、备实施校本课程的能力,并带动全体教师实施三级课程。9 .积极开展课题研究。课题研究要向教学实践回归,以教学问题为起点,以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完善学校制度、提高教育质量为归宿。一是教师要围绕校本管理、校本课程、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评价等方面积极探索,使课题研究成为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支撑,从而把“本土化行动、低重心运转、小步子发展、实效性评价”的科研工作思路落到实处;二是大力落实“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成长就是成果”的科研理念,扎实开展课题研究,立足教学实践选择真实而具体的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认真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完善,有效解决教学实践中的现实

30、问题,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使课题研究成为促进“构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研究活动的重要举措。学校教科室指导教师做好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并对教师的研究工作给予有效的指导。严格立项申报程序,切实增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提出问题,确立课题,认真选题,搞好论证,严格评审,及时公布;切实加大管理力度,不断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制订研究方案,组织行动研究,加强过程指导,深化课题研究;做好结题鉴定,推广优秀成果。第九章作业常规布置作业在于巩固消化所学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认真批改作业是督促学生完成作业,检查教学效果,发现存在问题和提高作业质量的重要手段。一、作业布置规范L有效作业。教师设计作

31、业必须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挑选具有科学性、典型性、启发性的作业内容和形式。防止教师布置无效或低效作业,凡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教师应亲自尝试一遍,了解作业的难易程度和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利于对学生进行指导。布置作业要提出格式要求,强调书写规范,独立按时完成,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2,精选习题。除配套的作业练习外,教师要精选或编写补充作业,切忌“拿来主义”,增加学生负担;份量要适当,能在课堂完成的作业不布置到课外去做,每天课外作业总时间不超过90分钟,难易要适中,作业的难度以中等学生的水平为准,也要有利于培养尖子,适当照顾后进生,提倡因人布置弹性作业。3 .分层布置。针对不同学生对象设计不同程

32、度、可供选择的作业。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使所有的学生能尝试到成功的快乐。作业数量上实行弹性作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不同数量的作业,照顾学生的差异,多给学生创造自主选择的权利与机会。4 .形式丰富。每节课要布置预复习作业或口头、书面、实践等不同形式的作业;每次布置的作业,教师要先做一遍,做到心中有数。5 .创新作业。作业内容和形式要多样化,具有吸引力、趣味性,短期、中期、长期作业统筹安排。努力推行课外实践性作业,多让学生去读书思考,多让学生搜集与整理资料。非书面作业教师应作相应的指导与评价。6.数量达标。语文:大小作文兼周一次,大作文总数上每学期不应少于6篇。其批改方式可采用教师批改

33、、教师指导学生互批等方式,每次精批1/2,略批l2o把重点放在讲评指导上。其他书面作业每周二次,每次控制在半小时内。数学:以课本习题为主,每周不少于3次,每次控制在半小时内。英语:每周布置3次书面作业,每次控制在二十分钟以内,英语书面作文要保证数量,每学期不得少于6篇,要全批全改。理化:每周布置作业次数为3次,每次控制在二十分钟以内,全批全改。二、作业批改规范L批改规范。批改次数和学生作业的次数一致,有实例点评,错误有圈点或指正,有改错。按要求布置的课内、课外书面作业要全批全改,无漏批、批错现象,批改率100%,严禁只布置不批改。教师一律用红笔批改,打勾规范,不连勾带拖,尽量打在题目的结尾处。

34、对差生要努力做到面批面改。作文批改可精批(通览后细改,有眉批、总批)与略批(通览全文,找出问题,写出评语)相结合,精批与略批轮换进行,杜绝形式主义,只批不改。要求学生生生建立错题本。2 .批改及时。一般作业(除作文外)的批改不超过2天,单元试卷批改不超过3天,作文批改不超过一周,以保证作业讲评的时效性。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之间互批自改,但不允许用学生批改来代替老师批改。不允许以集体评讲代替老师批改,以张贴答案代替老师批改,以家长签字代替老师批改。提倡当天的作业当天批改(除作文外)。3 .及时评价。要求各学科作业实行“等级+评语+日期”的批改方法,等级、评语和批改日期要书写规范。记分要客观公正

35、、评语要实事求是,多用鼓励性的评语,肯定学生的成绩,遇到问题,要委婉地指出存在的不足,帮助学生找到解决的方法。三、作业反馈规范L有发必收。教师要督促学生及时上交作业,并及时批复,从而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和学习上存在的漏洞和缺陷,并针对作业中出现的漏洞和缺陷及时采取补救措施。4 .有批必评。教师对批改的作业应作适当的批改摘记,特别是对具有独创性或有代表性错误的应予详细记录,作为讲评和辅导的依据。5 .有错必纠。一般作业在第二天反馈,最迟在下节课前。对无故缺作业的学生要及时询问原因,进行批评教育和补做,抄袭、马虎的重做。订正形式应当统一。订正不需要擦去错误内容,可在空白处重新作业。订正后的作业仍然

36、要及时批改,并进行二次批阅。6 .有评必展。采用集体讲评和个别反馈相结合。共性的错误要引起重视,详细分析,找出根源,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个别学生出现的个性问题应考虑单独解决,尽量进行个别辅导;学生作业中独创的方法更要及时推广,成果共享。对作业特别好或有进步的学生要及时当众表扬鼓励,定期进行作业展评,通过相互欣赏比较,发挥榜样的激励引领作用,使每个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四、作业要求要规范教师应根据学校制定的实验学校学生作业规范,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规范。对学生提出明确的作业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探究兴趣与学习习惯。五、作业管理细则1 .协商机制。建立同班各学科作业布置协商机制。每天由班主任

37、负责协调、控制课外作业量,并有作业布置记录单(表),确保每生每天课外作业学科平衡、总量合理。2 .检验抽查。学校建立对学生作业本(含配套练习册、教师编印的讲义)批改质量情况的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制度,也可与检查教师备课、上课情况的同步进行。由教务处抽调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和部分骨干教师组成检评小组,按教务处统一制定的作业布置与批改检查记录,每学期抽查1-2次。占考核常规分的30%。3 .作业检查的种类:课后作业本、笔记本、学生错题本。语文还包括作文和读书笔记,英语还包括作文。4 .对作业分七项检查:作业布置次数;批改次数、批改量;批改的准确性及认真程度;批改符号、等级划分;批改记录(含错题集);

38、学生错题更正;学生作业规范情况。【评价要点】量次适中,符合常规要求:题目精选、质量高,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批改及时、认真仔细,使用符号规范;有针对每个学生特点的批语,倡导使用鼓励性评语;作好批改记录,批后及时矫正。第十章学业考试及评价常规学业考试是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是信息反馈改进教学的有效措施。L评估次数要控制。根据学科特点,采用形式多样的评价形式。教学效果的评估可采用考查和考试的形式,并注重探索与教学紧密结合的形式多样、富有实效且在平时课内实施的日常考查模式。考试科目每学期进行1-2次测评和期末学业考试,平时考查(单元测试)属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考查,及

39、时查漏补缺。非考试科目在加强平时教学的基础上,必须在期末考试前两周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学生学科素质测评,以能力考核为主,知识考查为辅,可采用面试、作品、技能测试等方式进行考查,考查结果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2 .试题命题要科学。考试的命题是考试的中心环节,各学科组考试命题应体现新课程理念,遵照新课程标准,试卷结构突出基础性、综合性、现实性、探究性和开放性五方面的要求。倡导“能力立意”,既要考查知识与技能,又要考查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视试题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灵活掌握运用知识,自觉培养探究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杜绝设置偏题、怪题现象,体现

40、正确的教学导向。试卷的难易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有层次性。初中期末测验的难度系数须在0.75左右。既要考虑到学优生的能力提高,更要关注后20%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 .考风考纪要严肃。各年级组在组织学业测评时加强考风建设,促进诚信考试,实现考试育人,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监考教师在监考过程中要忠于职守,教师要严格按照监考表监考,不得随意调换。监考教师要按规定准时到岗,监考时不能擅自离开考场,要专心致志,关注学生,严肃考风、考纪,不做与监考无关的事情,不能看书、看报和批改试卷,更不能打瞌睡。对考试舞弊现象做好记录,如实反映。引导考生诚信考试,把考生的作弊行为抑制在萌芽状态。教务处实施巡考制度。4 .阅

41、卷工作要仔细。阅卷过程要认真细致,各年级组指定各学科阅卷组长,学科组内实施“流水作业”。批改试卷要仔细认真,不得随意更改标准答案和赋分,严格按照评分标准阅卷,做到扣分有理,给分有据。杜绝叫学生批卷现象。5 .分析评讲要到位。学业考试试题要依据课标、教材要求,有梯度,难易适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考查学生的“双基”和智能发展情况。每次考试或考查以后要进行认真的质量分析,并指导学生自我分析;及时进行讲评,使师生共同认识教学中的成绩和问题,明确今后努力方向。6 .学生学业评价。坚持发展性评价标准,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强化评价的激励功能。各门课程应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业成绩、爱好特长等因素,采

42、取学业检测、教师评定、自评互评、家长评价等多种形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等级分设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或A、B、C、D四个等级。每次学业测评结束后,教务处要及时对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进行表演和奖励。7 .综合素质评价。要按照新课程关于学生成长记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规定,从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能力、学习能力与学业成就、体育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个性与创新等方面加强对综合素质评价表的填写与归档管理,做好原始素材的收集、整理、评价、填表及建纸质文档等工作。便师生操作,丰富文档的形式与内容,切实提高综合素质评价的诚信度。第十一章课外辅导常规课外辅导是教学工作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是贯彻因材

43、施教原则的具体措施,在集体教学之外,对个别学生或部分学生进行课外辅导是十分必要的。L集中与个别辅导相结合。集中辅导如:在正常的教学进程中,对学生进行集体的“专题化”小结和辅导;在每一单元结束后,根据作业等反馈渠道汇总的信息,有计划地对部分学生进行集体答疑、指导。分散辅导:深入班级进行个别辅导、答疑;课余时间接受学生的提问,或主动为后进生实施补差辅导等。2 ,提优与补差辅导相结合。“对后进生以补差”为主,从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等方面认真辅导,反复训练,使其夯实基础,逐步提高;对优秀生以“提优”为主,进一步发展基思维,拓宽其知识面,加强学科知识学习与生活、社会、科学的联系,充分满足他们的兴

44、趣、爱好。3 .知识与方法(习惯)的辅导相结合。既要辅导学生巩固知识和技能,更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能力。4 .课内与课外辅导相结合。本着尽量不占用学生休息和活动时间的原则,应以课内辅导为主,课外辅导为辅;课内辅导重在面向多数,全面提高;课外辅导重在关注两头,提优补差。第十二章实验教学常规L教师要合理的制订实验计划,科学安排实验。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规定的实验内容,在每学年或学期开学前编制实验计划,安排实验课题,准备所需要的仪器、材料、工具等,保证实验教学安排合理,科学有效。演示实验应达到100%,学生分组实验应达到98%。5 .课前实验准备。教师课前要关

45、注实验和教学的关系,精心研究实验,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确定具体的方法、步骤和操作程序,并在上课前对实验进行试做,熟悉实验过程,准备好所需要的仪器、材料,以保证实验教学过程的实际效果。6 .课堂落实实验。实验前教师要讲清实验的目的、要求、仪器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在教师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安排学生实验和分组实验。学生实验时,教师应巡视指导,并在实验室管理员的配合下,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要严格实验操作程序,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7 .开发探究实验。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品质。要根据学校实际开放实验室,给学生提供课外实验的场所和时间,给学生创造实验探究

46、、合作学习的机会。提倡教师开展探究式实验活动,提倡学生开展创新实验等科学活动。5,完成实验评价。实验完成后,教师应及时检查、了解学生实验的情况,对实验中的问题和经验进行小结,进一步巩固实验效果。教师要布置实验必需的作业,指导中学生写好实验报告,并认真批阅和评价。6 .积极开展自制教具活动。各校要组织、引导教师结合实际,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广泛制作教具。自制教具应工艺讲究,有新意,能直接应用于教学,能入柜、入册,并长期保存与使用。第十三章教师出勤常规第一条:所有教师均要遵守本规定。第二条:教师必须按要求按时参加上课、早晚下班、教研活动、升旗、各种会议和学校临时组织的活动。因公出差、个人私事、身体不适等情况而无法参与学校教学或管理的各项工作,必须事先提出书面请假申请。第三条:教职工因各种事由请假的天数,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第四条:教职工请假审批程序:L需请假的教职工到教务处领取请假申请表,并填写请假事由、请假天数和申请日期。7 .教学人员调好课并把请假申请表交给年级组长签署意见。8 .根据学校各级领导审批权限,报请有关领导审批。9 ,把有关领导已审批的请假申请表报交教务处存档。第五条:本规定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