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诚信的认识.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618480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诚信的认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对诚信的认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对诚信的认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对诚信的认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对诚信的认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诚信的认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诚信的认识.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对高校生诚信问题的熟悉依据一份2011年2月23日的调查问卷显示80%的同学认为校内不诚信问题特别严峻,在问卷中所提到的不诚信现象中,调查结果不禁让我们瞠目结舌,100%的人做过或见到四周人做的,可见校内诚信缺失问题的严峻性,这让我们不得不对诚信问题引起高度的关注。高校生是同龄人中的高学问群体,他们应当是“有抱负、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养人才。但纵观高校生的诚信现状,却不能不令人忧心忡忡:其一,考试作弊屡禁不止,作弊方法层出不穷,从夹带、偷看、交头接耳进展到使用现代通讯工具、甚至雇佣“枪手”,可谓五花八门,形形色色。尽管各高校在同学手册中对考试纪律和违纪惩罚作了明确规定,并且支配了众

2、多监考老师和考场督查及巡察人员,但是圆满的是,无论何时何种考试,都会有人铤而走险,以身试纪。其二,助学贷款到期不予归还,甚至换名更姓躲避还贷。助学贷款是我国为了关心贫困同学顺当完成学业发放的一种贴息贷款,为不让一个同学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实行的一项有力措施,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贫困同学的殷切关怀。同时,贷款的额度有限,只能解决少数贫困同学的困难,能够得到贷款的同学是特别幸运的,应当珍惜难得的机会,信守诺言,按期还贷。但是,相当一部分同学在毕业离校后,即人间蒸发,杳无音信。有同学的学杂费、住院医药费都是所在学院为其垫付的,毕业后也一走了之,再无任何消息。还有个别同学毕业实习期间借实习单位的钱,承诺工

3、作后在工资中扣还,但毕业后工作不到半个月则欠下借款不辞而别,使得用人单位函告学校恳求关心追讨欠款。甚至消失,有的人骗贷的状况。其三,言行不一,表里不一,投机取巧,换来各种荣誉和入党、评优,或者以哄骗的手段制造泡沫自荐书。步入高校校门,进入学问殿堂,度过人生中的黄金阶段,享受阳光的暖和,吮吸学问的琼浆,练就强劲的翅膀,邀游宽阔的天空,成就辉煌的事业,呈现绚烂的人生,让自己活得充实、自信、健康、有价值、也使社会布满阳光、健康、有意义。我们特别担忧地看到一部分同学不把诚恳守信,相互信任,信守承诺作为自己做人的基本准则,不再信任世上有真诚、信任和关心。欺诈、虚伪狡猾等丑恶现象被部分同学奉为圣明,认为自

4、己要有这样的本领才能适应社会成为人上人。我们发觉,有的同学平常表现还不错,热忱、克已、守纪律,但他们以虚假的一面呈现在老师和同学面前,一遇关键时刻就原形毕露,使人难以信任、瞠目结舌。有的同学平常贪玩好耍,学习不努力、迟到、早退、旷课、思想上政治上不求上进,到了毕业求职时,才痛感自己干货太少,于是乎造假制假在自荐书上下功夫。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些丑恶现象竟然被部分同学奉为圣明,认为必需练就这样的“本领”才能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成为将来的胜利人士。诚恳就是言行与内心全都,不虚假。(辞海1999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就是忠诚狡猾,它主要是对人处事时的道德准则,这一准则要求人们与人交往时说真话,向别人

5、传递真实信息,不掩盖或歪曲事实真相。诚恳作为最古老最原始的道德要求,它和人类相伴而生,人是社会动物,社会性是人的本质。人是在相互依靠和相互联系中生存和进展的,只有人与人之间相互诚恳,说真话,传递真实信息,不掩盖歪曲真相,人才能得以生存和进展,人类也才能修养生息,繁衍连续。人的这种本真状态的生存需要在长期的人类进化过程中沉淀、积累、经人类的心理,情感和文化的作用,积淀为一种原初的道德法律规范。人类历史进展到现在,诚恳品质从来是对人的最基本的要求和法律规范,可以说,诚恳已成为人类道德的公理,成为最简洁的人类共识。为什么会消失这种现象?首先,历史积淀的负面影响是导致高校生诚信缺失的历史根源我们这些高

6、校生,主要是改革开放后诞生的,受到改革开放后的社会风气影响极为严峻。改革开放之前,是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它不光是对我们我国经济有巨大的影响,更是对人类文明的一种摧残。在文化大革命中,每个人都有可能是你的敌人。不管是你的战友,同事,伴侣,甚至是你的儿女,兄弟姐妹都随时有可能去举报你,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下降到了最低点,相互之间布满了猜忌和怀疑。文革结束,在改革开放中,这些不诚信的影响仍旧存在着。盗窃我国财宝,欺诈,也在改革的浪潮中消失,甚至在有的地方这种现象甚至成了社会的主流。到了现在,这种影响仍旧存在,在这种社会风气的影响下,高校生势必会受到影响。其次,现实中失信成本偏低是

7、导致高校生诚信缺失的直接缘由。当前,导致高校生诚信缺失的缘由当然很多,而失信成本偏底则是最直接缘由。“所谓失信成本,是指失信者因失信行为而付出的代价”。当前,我们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在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进展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领域和认知领域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准则被运用与人际关系中,效率的优先和利润的最大化成为人们评价一切的准绳,经济上的急功近利,必定造成道德上的惟利是图,从而不行避开地使一些人公德心淡漠和行为方式失范,诚恳守信的基本道德法律规范被物质化、功利化。这种现象存在于社会的广泛领域。从经济领域中的假冒伪掠产品冲斥市场、坑蒙拐骗经营,到社会政治领域中的

8、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欺上瞒下、搞形式主义、浮夸虚报;从教育界的老师担忧心教书、搞其次职业,领导只讲不做、失信于师生到同学考试时的替考、作弊等等,这些失信行为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惩处,而且在肯定程度上获得很大的收益,也就是说,现实社会中失信者所付出的成本远远小于守信所付出的成本。因此,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消极现象极大地腐蚀着高校生的灵魂,使得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的高校生有无所适从之势,从而导致了当代高校生诚信的滑坡。第三,教育机制、管理体制的不完善是造成高校生诚信缺失的重要缘由。首先,学校在诚信教育的方式方法上,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引导,忽视同学在德育工程中

9、的主题地位。学校的德育工作往往习惯于通过批判、禁止等行政手段来法律规范同学的行动,而不擅长形成文化氛围对同学进行熏陶;习惯于具高临下对同学提出种种要求,而不擅长从同学角度进行分析,以心理询问的方法来引导同学。其次,在评价机制上,存在着重知轻德的现象,把道德简洁地用各种数据来量化衡量,只重结果,不重过程,造成“狡猾人吃亏”的后果。这种评价机制在肯定程度上给同学一些误导,使他们错误地认为,只要自己能够获得好的成果,至于用什么手段、什么方法都是次要的。从同学考试作弊到偷盗自行车屡屡得手,从同学综合测评作假到后勤选购“黑心棉”大事的屡屡得逞,全部这些虚假行为,客观上助长了高校生诚信的缺失,加剧了诚信缺

10、失的泛滥.再次,高校管理体制上的不完善给高校生不守信以可乘之机。高校中的很多管理领域和部门存在着很多弊端和漏洞,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学校决策制度不完善。一方面同学对学校、学院乃至本班级的重大决策、诸如重要同学干部的任用事项、综合测评的依据、同学入党、保送讨论生的程序等等的知情权、参加权监督权落实不到位;另一方面,民主集中制形同虚设。少数人打算重大决策的事情在同学中常常发生,特殊是在一些与同学关系特殊亲密的职能部门,存在着严峻的饿工作无序、制度缺乏、管理松散监督不力等弊端。二是监督约束机制不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制定以后,缺乏有效的实施与监督,这在肯定程度上助长了诚信缺失同学的侥幸心理。第四,家庭教

11、育的失误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只重视子女学习成果的好坏,忽视了思想品德尤其是诚信教育的培育,对他们的一些不诚恳行为不进行准时订正;有些家长缺乏自身的模范行为对子女的引领作用,反而在他们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注入很多消极因素。中学教育受高考制度的制约,更多地重视对同学的学问灌输和应试力量的培育,诚信教育无形中受到冷落。最终,同学自身的诚信意识淡薄一是同学的责任意识淡薄,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自私心态,追求个人名利而极少考虑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二是道德推断力量不强,缺乏理性思辨和分析选择力量、反思力量,简洁将看到的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社会本质,从而放弃诚信信仰,产生失信念理和行为;三是从众心理和虚荣心使然,从众心理比较严峻,看到别人弄虚作假讨廉价,自己也心动,跟着别人学,认为自己讲诚信会吃亏。说了这么多,最终当然要说说大家该怎么做。但是,经过了中考和高考的洗礼的我们,肯定对这个问题有肯定的熟悉了,就省略掉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